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wenshuyi.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篇1

成绩: 99.0分

1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是因为中国社会的()。1.0 分 A、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发展 B、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 C、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 D、集权制度发展完善 我的答案:C 2社会达尔文主义冲上的原则是()。1.0 分 A、五秒规则 B、丛林法则 C、高德温法则 D、阳光16法则 我的答案:B 3中文的语音特点是()。1.0 分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我的答案:C 4马克斯主义被()所接纳利用,成为拯救中华文化的方法之一。1.0 分 A、国粹派 B、理想西化派 C、现实西化派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B 5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 A、制造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军事工业 我的答案:D 6西方文化中倾向将象形文字符号化是因为符号化后()。1.0 分 A、视觉上更为美观 B、交流上便于沟通 C、政治上统治需要 D、书写上节约时间 我的答案:D 7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1.0 分 A、地球与太阳 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我的答案:B 8()主要强调某些汉字如果发音很相似,那么他们的含义也很相似。1.0 分 A、音韵学 B、音切学 C、音转学 D、音义学

我的答案:C 9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之后。1.0 分 A、明朝建立 B、清朝建立 C、闭关锁国政策确立 D、鸦片战争 我的答案:D 10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1.0 分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我的答案:B 11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1.0 分 A、不断循环的 B、横向发展的 C、纵向发展的 D、相互融合的 我的答案:A 12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1.0 分 A、3000-5000 B、5000-7000 C、7000-9000 D、9000-10000 我的答案:C 13中文的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我的答案:C 14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中国东方和南方较为开放 B、西方的北部开放而南方屏障较大 C、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 D、西方北部屏障较多而南方较为开放 我的答案:C 15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记忆书写速度特点是()。1.0 分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更快 D、更慢

我的答案:A 16儒家大同社会的思想中主张选贤与能,其中贤指的是()。1.0 分 A、才华横溢的人 B、有一技之长的人 C、品德高尚的人 D、民主选举出来的人 我的答案:C 17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是因为有了()。1.0 分 A、伦理 B、智慧 C、力量 D、合作

我的答案:A 18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1.0 分 A、自由自治意识 B、人生哲学思考 C、平等民主心态 D、官本位思想 我的答案:C 19不属于中国儒家价值系统的是()。1.0 分 A、智 B、恭 C、廉 D、德

我的答案:D 20辜正坤教授认为,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说,避免鸦片战争悲剧的途径是()。1.0 分 A、增强武化程度 B、提倡技术之上 C、降低道德文化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21中式的民主强调()。1.0 分 A、以礼为本 B、以德为本 C、以民为本 D、以法为本 我的答案:C 22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1.0 分 A、事物的外表 B、蕴含的意义 C、接触的频率 D、他人的喜好 我的答案:C 23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1.0 分 A、民族血统 B、地域特征 C、民族精神 D、国家领土 我的答案:C 24彭加勒认为基本原理来自()。1.0 分 A、先验 B、经验 C、社会约定 D、实际实践 我的答案:C 25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的产生区域。1.0 分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日耳曼文化 C、希伯来文化 D、基督教文化 我的答案:A 26中国哲学是倡导()。1.0 分 A、气一元论 B、精神论 C、原子论 D、客观论

我的答案:A 27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1.0 分 A、机械记忆能力强 B、理解记忆能力强 C、理性思维能力强 D、感性思维能力强 我的答案:A 28 宋朝欧阳修以来,“小学”的内容不包括()。1.0 分 A、文字 B、音韵 C、训诂 D、礼教

我的答案:D 29现代社会的君主或统治者是以()为主。1.0 分 A、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武治

我的答案:D 30认为选举出来的精英与传统的统治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的人是()。1.0 分 A、阿多诺 B、布迪厄 C、帕累托 D、马尔库塞 我的答案:C 31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1.0 分 A、笛卡尔 B、霍布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C 32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1.0 分 A、音响形象 B、对应 C、概念 D、符合

我的答案:C 33中国政治的实施路径采用的是()。1.0 分 A、民主 B、法主 C、道主 D、德主

我的答案:D 34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1.0 分 A、互根律 B、互抗律 C、互助律 D、互证律

我的答案:C 35认为一切知识当以数学为范型,肯定理性为正确知识的来源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1.0 分 A、笛卡尔 B、霍布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A 36一个民族的思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的控制。1.0 分 A、语言文字结构 B、文化结构 C、文学传统 D、习俗传统 我的答案:A 37William Jones在1786年提出()是同源的。1.0 分 A、日耳曼语、拉丁语、希腊语 B、梵语、拉丁语、日耳曼语 C、梵语、希腊语、日耳曼语 D、梵语、拉丁语、希腊语 我的答案:D 38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1.0 分 A、理性主义 B、唯物思想 C、专制心态 D、共和意识 我的答案:C 39中国当代提倡年轻化的重要原因是把()代替了政治传统。1.0 分 A、军事传统 B、经济传统 C、文化传统 D、思想传统 我的答案:A 40西方哲学基本出发点是()。1.0 分 A、人 B、物 C、理 D、情

我的答案:B 41下列表现近古音的语音著作是()。1.0 分 A、《佩文韵府》 B、《中州音韵》 C、《中原音韵》 D、《新刊韵略》 我的答案:C 42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三权分立也不能完全维护社会正义 B、认为民主制度的假设前提是多数派总是对的 C、少数派在民主中无法保障自己的自由 D、民主制度有利于遏制中央集权 我的答案:D 43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1.0 分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 44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1.0 分 A、翻译的误区 B、文化的差异 C、体质的差异 D、环境的影响 我的答案:A 45西方哲学倡导()。1.0 分 A、气一元论 B、精神论 C、原子论 D、客观论

我的答案:C 46关于辜正坤教授对于社会和法律的见解正确的是()。1.0 分 A、社会越安定法律的作用越小 B、法律特别发达的社会意味着社会中的暴力行为很多 C、古罗马的法律之所以完善是因为奴隶反抗强烈 D、社会混乱程度与法律衰弱程度成正比 我的答案:A 47一般来说,关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哲学看法的异同,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二者都首先强调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思 B、二者都首先强调对人与世界的交流 C、西方首先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其次才是对人生的看法 D、中国首相强调对人生的看法,其次强调人对客观事物的影响 我的答案:C 48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我的答案:D 49西方文化中排名首位的因素是()。1.0 分 A、理智 B、利益 C、勇敢 D、博爱

我的答案:C 50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相较于西方,中国注重讨论精神与物质的主次关系。()1.0 分 我的答案: ×

2法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朝向组织化、有序化和规则化。1.0 分 我的答案: ×

3相较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缺少的是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1.0 分 我的答案: √

4相较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除了理论外还强调实践。()1.0 分 我的答案: √

5古代西方对于遗产主要采用均分制。()1.0 分 我的答案: ×

6印欧语系的语言侧重于逻辑思维,所以造成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过程。()1.0 分 我的答案: ×

7西方的二元对立思想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是由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1.0 分 我的答案: √

8在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1.0 分 我的答案: ×

9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会着重培养人的线性思维()。1.0 分 我的答案: ×

10中国人适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当大力弘扬强调,完全不必学习西方人的理念。()1.0 分 我的答案: ×

11相较于中国,西方更强调代购,关注对立的青年和老年。()1.0 分 我的答案: × 12哲学研究中,笛卡尔和洛克属于理性主义的代表,坚持经验是不可靠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3 《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1.0 分

我的答案: √

1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1.0 分 我的答案: ×

15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16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1.0 分 我的答案: ×

17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1.0 分 我的答案: ×

18理想西化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彻底,契合的方面远少于现实西化派。()1.0 分 我的答案: ×

19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1.0 分

我的答案: ×

20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辜正坤老师认为,在一切社会机制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1.0 分

我的答案: ×

21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隶农、隶工等称呼证明中国古代是有奴隶的。()1.0 分 我的答案: ×

22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确定性。()1.0 分 我的答案: ×

23汉语最终会按照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最终演化为符号文字。()1.0 分 我的答案: ×

24不同于印欧语系,传统的中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系统。()1.0 分 我的答案: √

25科举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现民主的方式。()1.0 分 我的答案: √

26西方的土地较为贫瘠,不适于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27全盘西化派产生于戊戌变法时期,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抵抗侵略。1.0 分 我的答案: ×

28中国历史上确定存在的是奴隶现象,而非奴隶社会。()1.0 分 我的答案: √

29中国哲学与道德伦理同源。()1.0 分 我的答案: √

30中国式的思维主要强调直观性的东西。()0.0 分 我的答案: ×正确答案: √

31中原文化强调礼治为主,法治为辅;西方文化强调法治为主,礼治为辅。()1.0 分 我的答案: ×

32艺术强调个性的创造和表达,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1.0 分 我的答案: ×

33牟宗三先生认为,儒家的学说是性理之学,道家的学说是玄理之学,佛家的学说是空理之学。()1.0 分 我的答案: √

34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说征服自然中的自然强调的是内在的自然。()1.0 分 我的答案: √

35中文可以通过组合现有的单字来表达新的事物,避免创造过多的新字和发音。()1.0 分 我的答案: √

36中国古代不强调自由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自由比较普遍,所以不会特别强调这个方面。()1.0 分

我的答案: √

37西方的科学搜到语言语法严谨性的影响,更倾向于逻辑性的科学。()1.0 分 我的答案: √

38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0 分 我的答案: ×

39辜正坤老师认为,长城在历史上是中国闭关锁国的重要符号象征。()1.0 分 我的答案: ×

40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一种真理,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方法。()1.0 分 我的答案: × 41 辜正坤教授认为,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会阻碍德行的发展。()1.0 分

我的答案: √

42地形因素不仅仅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也会对民族共同心理造成影响。()1.0 分 我的答案: √

43儒家的大同社会主张锄强扶弱。()1.0 分 我的答案: ×

44中国哲学是和气功紧密相连的。()1.0 分 我的答案: √

4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1.0 分

我的答案: ×

46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众生自己创造的。()1.0 分 我的答案: √

47快乐源于自身的修养,与承载的形式与价值无关。()1.0 分 我的答案: √

48中国古代因为皇帝的集权导致缺乏权力监督机制。()1.0 分 我的答案: ×

49白话文更适用于传输科学技术类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文学艺术。()1.0 分 我的答案: √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篇2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营销理论已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企业家和经济学者对营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发现正确处理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于是欧美及日本许多企业迅速将此理论转化为商业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关系营销的定义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研究角度、使用立场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

1.保持顾客。伦纳德·L·贝里(1983)最先在服务范畴引入关系营销的概念“关系营销就是吸引、保持以及—在综合服务公司—扩展客户关系”。

2.锁住顾客。巴巴拉·B·杰克逊(1985)唐布尔和韦尔森(1989)等人指出买卖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结构纽带(Strucluralbonds)和社会纽带(Socialbonds)组成。由结构纽带连接起来的买者,在前期关系结束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如结束关系的成本太高)无法结束与卖者的关系;社会纽带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如亲朋好友)而建立起来的买卖之间的联系。“关系营销就是通过建立、加强这两种纽带,尤其是结构纽带构筑有效的出走障碍,锁住顾客。”

3.数据库营销。卡波尔特和沃尔夫指出营销者和顾客发展关系的动力总是存在的,但只有获取发展关系所需的数据库资料成本较低时,发展、保持关系才合算。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关系营销就是利用数据库去‘瞄准’并保持消费者,与消费者建立连续关系”

4.义务—信任理论。摩根和汉特(1994)将企业面对的关系分为四个方面十种关系:供应者方面,包括原材料供应者和服务供应者两种关系。横向关系方面,包括竞争者、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三种关系。购买者方面,包括与中间购买者和最终消费者两种关系。内部关系方面,包括上下级、雇员和职能部门三种关系。义务—信任理论把关系各方之间的义务和信任看作是影响关系营销成败的关键变量。

5.文化—内部营销。克里斯琴·格罗认为市场营销是建立、保持、强化客户关系(不一定是长期关系)并使之商品化,以实现所涉各方的目标。其方式为相互交易和实现承诺。

6.关系、网络、互动理论。1997年瑞典学者古姆松提出“关系营销就是从关系、网络和交互的角度看营销”

目前,众所共识的关系营销概念是由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2002)提出的“关系营销—创造、保持并提升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二、关系营销的作用

关系营销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与顾客建立、保持良好关系,追求最大限度的顾客满意,其带给企业最直接的效果是顾客保留,原有的顾客愿意继续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进一步从行为和心理两方面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顾客忠诚被认为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里奇何尔德和萨斯尔通过对跨越各行业的100个业主商业咨询研究,发现:只要提高顾客保留率5%,公司的利润就提高25%-85%;美国学者杰伊·柯里和亚当·柯里(Jayand Adamcurry)研究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前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收益,但所带来的利润可能超过百分之百;目前的客户带来了高达90%的收益;营销预算中有相当大的比例花费在了非客户身上;在所有客户中,有5%-30%的客户具有在金字塔中升级的潜力;要想让客户在金字塔中向上攀升,客户的满意度十分重要;在客户金字塔中上升二个百分点,可能意味着收益增加10%以上,以及利润增加50%以上;争取一名新客户所花的钱是保持一名老客户的5-l0倍。从以上研究不难看出,关系营销成为本世纪最热门的营销话题并被企业争相实施的原因。

三、中西方关系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关系文化的渊源不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被其普遍认可的、模式化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综合体。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关系结构,对关系的理解、处理关系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即形成了不同的关系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在向文明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氏族部落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处在同一氏族中的人们是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亲戚”,它们共处一地,互帮互爱,甘苦与共。在向奴隶制推进的过程中,血缘联系不仅没有被打破,反而得到加固,成为中国关系文化的根基。这种最初的关系形态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关系文化。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始终无法摆脱对亲情和地域的钟爱,“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都是缘于此。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以“仁、义、礼”为指导的关系伦理体系。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希腊,处在山区狭小地带的氏族社会的人们,在生活环境恶化后,不得不迁徙到平原地区。这些平原大都是环绕海洋的岛屿,于是他们在岛上建立了一个个城邦国家,与中国不同,这些城邦并不是氏族的整体搬迁,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是没有任何血缘联系的独立个体,同时,各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并顽强的捍卫它,虽然不时会结成不同的联盟或集团,但从未形成一个可以统领全希腊的最高行政区域或城邦。所以,以此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崇尚个性的自由独立。同时每个人又是生活在团体中的,西方关系文化的核心是如何在保证个人自由意志的同时,使团体利益得以维护。

(二)中西方关系文化的重点不同

儒家思想对人的假设是生活在关系网络中的人。正确处理网络中主仆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等五种关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和谐、幸福,而和谐是中国人穷尽一生追求的目标。人们之所以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有时甚至不惜冒风险构建和拓展关系网络,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一个最大的可能性是人们为了追求和谐的生存环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强调内部的和谐团结会产生关系合力,是实现事业目标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国关系文化的重点是和谐。而这种和谐的实现手段,是相互间的互惠行动。中国的关系文化崇尚互惠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无往,非礼也”,互惠行为是关系得以加强和巩固的唯一条件,一旦互惠行为终止,关系也就自然终止。

西方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将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人就是为追求利益而存在的,哪里有最大利益,人就会奔向哪里。因此,西方关系的重点是交易。双方有业务往来时,关系自然产生,交易完成,双方的关系也就结束。平时不需刻意维持关系,按秩序照章办事即可。在西方文献中,关于关系的定义很少,对中国人所说的关系,西方人很难理解,也没词能完全准确的翻译中国“关系”,只能用“guanxi”代替。

(三)中西方关系文化的路径选择不同

中国人对关系亲疏的选择,是以亲属关系—熟人关系—地域关系—生人关系为路径。每个人都有以“人伦为经,以亲疏为纬”的关系网络。在处理事务时,职责与关系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负责就会被冠以“六亲不认”“不会办事”而在亲友圈、朋友圈、老乡圈中失去地位,慢慢被疏远。

西方国家对关系的重视远不及中国。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关系是一种完全的契约关系。“契约是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西方关系中更多的是要求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履行,即使是在家庭中,亲情也不能代替权利和义务,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孩子会告父母虐待他。因此西方关系路径的选择比中国简单得多,自己—他人,不分远近亲疏,只看权利义务。

中国的关系营销由于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只是照搬西方关系营销的做法,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在充分理解关系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寻求适合中国关系文化的关系营销策略,才是企业的可行之路。

摘要:关系营销以顾客为中心,通过与顾客建立、保持良好关系,追求最大限度的顾客满意,其带给企业最直接的效果是顾客保留,并进一步从行为和心理两方面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中西方关系文化由于渊源、重点以及路径选择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应在充分理解关系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关系文化的关系营销策略,才是企业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系营销,关系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阿德里安·佩恩.关系营销—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王晓霞,乐国安.担待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嬗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1(2)

[3]索斯顿·亨尼格.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4]索斯顿·亨尼格,索罗.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中西高校德育方法的比较及启示 篇3

关键词:德育;方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37-02

中西高校在德育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同时,中国高校教育方法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高校的德育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西方高校则更注重隐性和渗透教育法、心理咨询教育法、宗教教学法、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对中西高校德育方法的比较,我们能够探索到可以使高校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并重新规划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指明一条突破迷茫期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受教育者逐步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德育知识最主要的方法。在中国各高校,大多数学生通过学校统一的思想政治课来形成自己的理念,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课教育学到知识,道德修养也得以提高。有部分人因为时代已经发展改变了,认为传统的理论教育法已经失去了它应当具有的科学时效性。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理论教育法是应当继续保持还是放弃又模棱两可,对此,还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社会实践教育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四条改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的方针,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通过该教育法修订强调了教育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念,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开展三支一扶、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举办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增强文化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力度,同时,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致力于培养出符合社会的德育人才。

(三)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又称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一种很普通但能产生非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法,从学校遍及到社会,从学习榜样伸展到模范人物,起到宣传和模范作用,引导社会大众、受教育者产生一种积极正能量,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共同共鸣,提高自我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社会大众媒体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最近几年,一些模范榜样人物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在2004年、2005年,感动中国节目,诞生了徐本禹、洪战辉等模范人物,以及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他们都是平凡的,可他们的事迹却是可贵的,同样,他们作为大学生的代表,却拥有如此的思想品德,激励我们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激发我们做平凡人、不做平凡事,鼓舞我们思考人生,努力实现我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高水平发展。

二、西方高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隐蔽性和渗透性教育法。

就西方高校的德育观而言,直接的、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是西方国家所排斥的,它们更注重教育的“隐蔽性”,把传授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科学中,用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的联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的生动实际。例如法国高校,讲授法语时,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法语语言的基本知识,而且通过艺术形象的分析、指导阅读、评议作文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再如在美国高校中,它们也把德育知识的内容渗透到各种教材中,与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密切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不断培养自己民族的道德意识,也增强了文化知识的培养。

(二)宗教教育法。

美国教育更多的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宗教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宗教教育的课程设计重点在“学习尊重多元宗教”上,以此建立宗教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知识传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胸怀。宗教教育在西方盛行比较早,宗教文化在教育中也占了重要地位,以至于宗教式教学法对西方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公立大学禁止开设宗教课,但宗教伦理一直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作为一个公民优秀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依然把宗教教育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允许大学生接受宗教的文化,各种宗教教堂建在校园内,充满了以宗教教育方式培育学生德育能力的方式。

(三)心理咨询教育法。

心理咨询教育法作为当代比较盛行的一种教育方法,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交谈聊天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帮助、辅导,从而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所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当代西方德育理论,他们将哲学与心理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支柱学科,将心理学运用到课堂教学行为化。到今天,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设有专业的人员,由政府拨款,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还有专门的心理专家为学生制定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在美国,这是很受高校德育重视的。在英法高校也都设有专门独立的心咨询机构,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在大学的四年,大约有一半的学生都有过心理咨询。

(四)多元化的教育法。

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高新技术层出不穷,道德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德育方法也与时俱进,多元化教育法在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原则上,通过具体教育方式,使个体发挥出道德的本质和道德判断能力,突出多样性特点,这些方法主要有社会学习法、道德认知发展法、体谅教学法等。社会学习法,强调学习是获得的基本方法,认为学习不仅是反映历程、认识历程还是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一段过程。道德认知发展法是以道德认识论为基础,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意识能力的发展。体谅教学法的核心是学会体谅,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设置各种角色扮演、情景交换,最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总结结论的一种教育方法。

三、中西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

通过对中外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发现了中国高校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还存在提升空间,当然,有些方法还是应该发扬的,比如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展示出来。做到学以致用,学会改变创新。所以我们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以达到自己能够取长补短的效果,将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一)注重显性与隐性教育相联系。

中国高校的教育方法在中国奠定了很深的基础,不可否认它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当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慢慢改变,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受到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冲击,很多的大学生形成了一种“己见”,用一种独立的眼光,多个角度去批判当前的社会状况,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西方重视开放、重视发展、反对一成不变的德育理论,这些观点对于我国来说,能有效弥补传统理论教育的落后性和短见性,对我国教育方法的改造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二)加强心理咨询建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人们背负的各种压力也由之而来,仿佛社会进入了一个“情绪时代”,人们的观念、思想复杂善变。各种消极的事件一件胜过一件,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自杀的案件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类似不良现象的产生使我国高校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建设起步比较晚,指导理论和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高校心理咨询建设的先进经验。

(三)拓宽途径,突出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德育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在课堂内掌握主动权的教师为主,以大纲教材为中心,学生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传递来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参与到课堂内机会较少,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具有缺乏性,从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充分的尊重。(1)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既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规律,还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凸显其较基础教育的优越性。(2)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由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决定的,在注重教育的工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3)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他们自由、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做到行动和思想的统一者。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2]袁力. 中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冯益谦.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7,01:36-39.

[4]黄钊. 德育的创新与发展应当从中外德育比较研究中吸取营养[J]. 思想教育研究,2010,03:54-58.

[5]董俊花,杨新荣. 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188-189.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篇4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财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阅读答案:

(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 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比较难的谜语及答案 篇5

谜面:老板 , 猜一字 【谜底】:住

谜面:自大加一点 , 猜一个字 【谜底】:臭

谜面:自己话 , 猜一个字 【谜底】:语

谜面:自有一日出头天 , 猜一字 【谜底】:春

谜面:自言自语 , 猜一字 【谜底】:记

谜面:舌头没有 , 猜一个字 【谜底】:古

谜面:行千里路 , 猜一字 【谜底】:冲

谜面:住在黄金屋 , 猜一个字 【谜底】:锯

谜面:何需杀人灭口 , 猜一字 【谜底】:丁

谜面:伯父隔壁没住人 , 猜一个字 【谜底】:白

谜面:判决无罪 , 猜一个字 【谜底】:皓

谜面:吾妻 , 猜一个字 【谜底】:肉 ( 内人 )

谜面:吴头楚尾 , 猜一字 【谜底】:足

谜面:坐定左右无人 , 猜一字 【谜底】:土

谜面:宋字去了盖 , 不做 “ 木 ” 字猜猜一个字 【谜底】:李

谜面:弄瓦之喜 , 猜一个字 【谜底】:姓

谜面:弄瓦之徵 , 猜一个字 【谜底】:姚

谜面:弄璋之喜 , 猜一字 【谜底】:甥

谜面:我丈夫也 , 猜一字 【谜底】:余

谜面:我没有他有 , 天没有地有 , 猜一字 【谜底】:也

谜面:我的心 , 猜一个字 【谜底】:悟

谜面:把白米分给别人 , 猜一个字 【谜底】:粉

谜面:李字少了木 , 不作子字猜 , 猜一字 【谜底】:一

谜面:没有哥哥 , 猜一字 【谜底】:歌

谜面:男士手携情人 , 猜一字 【谜底】:接

谜面:男女同眠 , 猜一个字 【谜底】:好

谜面:男宾止步 , 猜一个字 【谜底】:妪

谜面:见人就笑 , 猜一字 【谜底】:竺 比较难

谜面:贝字减两点 , 不作目字猜 , 猜一个字 【谜底】:资

谜面:车上有只老虎 , 猜一个字 【谜底】:递

谜面:依山傍水 , 猜一个字 【谜底】:汕

谜面:来者不善 , 猜一个字 【谜底】:殡

谜面:两人一般心 , 猜一字 【谜底】:患

谜面:两地相思 , 猜一字 【谜底】:桂

谜面:两狗谈天 , 猜一字 【谜底】:狱

谜面:两点一直 , 一直两点 , 猜一字 【谜底】:慎

谜面:两点水 , 猜一字 【谜底】:冰

谜面:和尚拜佛 , 猜一个字 【谜底】:拿

谜面:岳父大人 , 猜一字 【谜底】:仗

谜面:朋友半边不见了 , 猜一字 【谜底】:月

谜面:东洋兵 , 猜一个字 【谜底】:晕

谜面:林务大臣 , 猜一字 【谜底】:棺

谜面:注重生男 , 猜一字 【谜底】:婢

谜面:爸爸的耶诞节 , 猜一个字 【谜底】:爷

谜面:狗王 , 猜一个字 【谜底】:狂

谜面:狗洞 , 猜一字 【谜底】:突

谜面:近朱者赤 , 猜一字 【谜底】:赫

谜面:金木水火 , 猜一字 【谜底】:坎

谜面:金字塔 , 猜一字 【谜底】:鑫

谜面:长明灯 , 猜一个字 【谜底】:灸

谜面:门外来人月已斜 , 猜一字 【谜底】:闲

谜面:门里阳光照 , 门外雨飘飘 , 猜一个字 【谜底】:涧

谜面:阻街女郎 , 猜一字 【谜底】:接

谜面:信徒称耶稣 , 猜一字 【谜底】:注

谜面:建国方略 , 猜一字 【谜底】:或

谜面:待到重阳日 , 猜一字 【谜底】:晶

谜面:拱手让人 , 猜一字 【谜底】:共

谜面:春雨绵绵妻独睡 , 猜一个字 【谜底】:一

谜面:春秋配 , 猜一字 【谜底】:秦

谜面:星星之歌 , 猜一字 【谜底】:农

谜面:昨日不可留 , 猜一字 【谜底】:乍

谜面:洋婆子 , 猜一个字 【谜底】:要

谜面:流眼泪对流眼泪 , 猜一字 【谜底】:器

谜面:洞裏会郎君 , 猜一个字 【谜底】:窥

谜面:美国小姐 , 猜一个字 【谜底】:要

谜面:苗头不对 , 猜一字 【谜底】:笛

谜面:风儿吐舌头 , 猜一个字 【谜底】:刮

谜面:飞砂走石 , 猜一字 【谜底】:少

谜面:乘人不备 , 猜一字 【谜底】:乖

谜面:值钱不值钱 , 全在这两点 , 猜一个字 【谜底】:金

谜面:唐老鸭退役 , 猜一个字 【谜底】:鸟

谜面:家中兄长多 , 一门共八个 , 猜一字 【谜底】:阅

谜面:家书 , 猜一字 【谜底】:响

谜面:家乡话 , 猜一字 【谜底】:响

谜面:徒弟 , 猜一字 【谜底】:们

谜面:拿不出手 , 猜一字 【谜底】:合

谜面:旅行坐飞机 , 猜一字 【谜底】:辈

谜面:真心相伴 , 猜一字 【谜底】:慎

谜面:真丢人 , 猜一字 【谜底】:直

谜面:真情指数 , 猜一个字 【谜底】:皓 ( 告白 )

谜面:缺钱啦 , 猜一个字 【谜底】:钦

谜面:草上飞 , 猜一字 【谜底】:早

谜面:草木之中有个人 , 猜一个字 【谜底】:茶

谜面:起死回生 , 猜一个字 【谜底】:苏

谜面:酒中没有水 , 简直活见鬼 , 猜一字 【谜底】:丑

谜面:酒肉朋友 , 猜一个字 【谜底】:饺

谜面:饥荒 , 猜一个字 【谜底】:欲

谜面:乾燥剂 , 猜一个字 【谜底】:法

谜面:接吻 , 猜一个字 【谜底】:吕

谜面:斩草不除根 , 猜一字 【谜底】:早

谜面:欲言又止 , 猜一个字 【谜底】:认

谜面:欲话无言听流水 , 猜一字 【谜底】:活

谜面:欲罢不能 , 猜一字 【谜底】:四

中西文化比较及答案 篇6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钉(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 比至陈(《陈涉世家》)

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三峡》)

C.居右者椎髻仰面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核舟记》)

4,.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B. 尝奏荐某人为官(《赵普》)

C. 乡为生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

5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

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文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D. 【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参考答案:

3、D

4、D

5、B

更多热门文章阅读答案共享:

1、《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2、《挪树》阅读答案

3、《善意的谎言》阅读答案

4、《向日葵 尤今》阅读答案

5、《忘恩负义的珍珠》阅读答案

6、《达尔文的故事》阅读答案

中英文文学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 篇7

文学是社会的镜子, 中英文文学作品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产物。中英文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文学思想、个人性格、文学描写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不一而足。在此, 笔者不一一赘述, 仅以自然描写、宗教信仰和作品实践为例, 来讲述两者的差异。

1.自然描写。关于自然、自然景色的描写, 在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中都极为常见。借助外部环境和自然背景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反映主人公的内心, 实现自然、社会、人物三者的和谐统一, 是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惯用的手法, 如沈从文就是一个善于描写自然静物的高手, 在其作品《边城》中, 茶峒小镇的景物都具有诗意的色彩。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 时常可见大段的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利用自然环境衬托人物和故事, 是文学创作的共性, 在这一方面, 中英文文学作品都不例外。不同的是, 一些自然要素在使用和意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在中国文学作品中, “东风”经常用来暗喻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事情即将出现转机等, 但是在西方文学中, 东风象征着保守与凶兆。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中, 月亮常用来象征美丽、团圆和光辉, 残月多具有象征意义, 而在西方文学中, 月亮象征着生育与肥沃, 残月常用来象征寡妇与老年妇人。在中英文文学翻译中, 译者要明确自然事物所指及差异, 以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2.宗教信仰比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 在中国,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教派共同存在。但是, 在中国, 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宗教精神可以随意扩张和拔高, 这是我国宗教信仰的特色。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信仰的多是基督教, 在这些国家, 基督教对民众的影响非常大, 这一点, 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管窥一二。如在《飘》中, 斯嘉丽一家在饭前通常都要祷告, 斯嘉丽的母亲和媚兰都被塑造成了圣母的形象。可以说, 在这些国家, 宗教的精神是无限扩张的。因此, 在英文文学作品中, 凡是符合宗教规定、客观规律的行为通常都会被视为正当的。但是在中文文学中, 宗教的地位一点都不特殊, 如在宣扬“佛法无边”的《西游记》中, 虽然佛教的势力最强, 但是孙悟空却屡次挑战佛教权威, 如来佛祖的两名贴身弟子还曾向唐生要人事, 宗教的形象并不高大。译者在文学翻译中, 在涉及到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时, 要正确认识民众对宗教的情感和态度, 力求做到严肃、严谨。

3.作品实践对比分析。实践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中英文文学作品中, 民众、个体的实践行为随处可见, 通过实践翻译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 是文学创作的通用手法。不同的是, 在实践方法、思想方面, 中英文文学作品有所不同。英文文学作品强调实践表现手法的浪漫性, 但是具体的实践和实践者却是辛苦而不浪漫的, 如基督山伯爵、鲁滨逊, 虽然主人公的经历称得上是极具戏剧性, 但是每个人在实践中也都是饱尝苦头。中国文学中强调实践的真实性、客观性, 他们对实践参与事物的态度非常尊重, 如人们常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马、牛比喻人, 将人比喻成才华横溢的“千里马”和勤劳奉献的“孺子牛”。但是在西方文学中, 马通常就是用来载人载物的, 牛就是用来吃肉饮奶的。

二、中英文化比较

文化是特定社会环境中发展实践的产物, 中英地域差异决定了中英文化必然会存在诸多不同。下面, 笔者就从生活习惯、认知、价值观等方面来阐述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

1.文化生活习惯。民族生活理念、生活习惯会给民众文化生活习惯带来直接影响, 如在基督教宗教文化影响下, 英国视圣诞节为最重要的节日, 会在圣诞这一天热烈庆祝, 亲朋之间还会互送礼物, 《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发生在圣诞期间的感人故事。而有着腊祭习俗的中国人则沿用农历历法, 以新年为一年的开始。再则, 在生活习惯上, 中国人以群居生活为主, 家庭观念浓厚, 许多家庭都以四世同堂为荣。英国人个人意识强烈, 家庭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驿站, 在他们看来, 过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心理习惯上, 中国人喜爱热闹, 尤其是在节日之际, 人们习惯用大红的灯笼、中国结、窗花来装饰门庭, 西方人喜欢独处, 普通人找个幽静的地方度假就跟梭罗独居瓦尔登湖一样, 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

2.文化认知。关于事物和学问, 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态度是不同的, 中国人更加关注事物、学问的工具性、实用性, 他们习惯将对事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儒家家国思想和法家治国理念为例, 中国许多政治家如商鞅、张居正等都研究过这些治国策略, 并乐于将自己认为合理的部分应用到实践中去。英国人在对事物的认知上, 更加关注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 如果逻辑明了, 对错并不重要。在中英文文学中, 中国人在认知方面大都是由表及里、沿着正向思维方向前进的, 而英国人更善于从结论找原因、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如在创作《德伯家的苔丝》时, 哈德坚信, 人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 本身就是悲哀的。所以, 他笔下的苔丝姑娘虽然单纯美丽, 但是终究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

3.价值判断比较。价值判断是个体认知的产物, 中英文化在机制判断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国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标准, 强调人对社会、对团队的价值和奉献, 提倡通过团队努力来解决问题。如在《林海雪原》中, 杨子荣虽然神勇无比, 机智超群, 但是还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攻下威虎山。在英国文化中, 人们比较尊重和推崇个人主义思想、个人主义英雄和超级英雄, 他们喜爱的是贝奥武甫、鲁滨逊、007式的人物。

三、中英文文学作品翻译要义

1.深刻领会作者思想意图。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英文文学, 都是作者创作实践的结果, 作者的创作意图决定了作品的思想主旨, 其创作意图也会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文学作品的逻辑性, 作者创作意图的指向性, 要求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全面把握作品的整体思路、中心思想, 在翻译中做到译文原意与译意的贴切、统一。此外, 根据中英文化差异, 笔者还在采用归化法、简译、增译法等对文章进行适当删减或添加, 力求在保证文化通顺、完整的基础上, 使作品内容看起来更加连贯。如在翻译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时, 我们可根据诗人的情感, 将诗歌的标题译做“东风颂”, 目的是将内容与情感融合到一起, 增强译文的思想性、准确性。

2.参考作品的文化背景。语言和文学作品都会依托一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 在中英文文学作品翻译中, 我们也常常会发现, 语言与文化、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极其密切, 文化常会受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中, 要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文化背景, 熟悉译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 将译文内容与文化背景有机结合起来, 认真思考和权衡原文和译文各要素, 选择合适的词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使译文在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消息的同时又带有原作的特点, 以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如在《社会与孤独》中有这样一句话:It's wise for man in every instance of his labour, to hitch his wagon to a star, and see his chores done by the gods themselves.艾默生这句话的原意是“只要借助星星的力量, 任何事都能办到”。在翻译时,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需要将之译为“只要借助自然的力量”或“只要胸怀大志”就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3.根据具体语境来翻译。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文字创作活动, 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在思维、想法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 会加大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译者在全面照顾译文内容的情况下, 还要立足于特定的语境, 适当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需要, 根据语境合理选择文字进行意义表述, 以使语义更加完整, 同时为读者阅读理解提供方便。如在中文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主谓宾缺失的情况, 如莫言的作品, 常常会因为频繁断句、用词简洁而显得句子残缺不全。英文在语法上要求相对严格, 句子成分也显的相对完整。所以在翻译中英文文学作品时, 译者可以根据语境增加或删减某些词语, 或根据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灵活进行词语替换, 使语义看起来更加自然、简洁、完整。

综上所述, 跨文化交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中英文文学及文学翻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 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中正视中外文化的差异, 正确理解文学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蕴意, 以翻译出更多好作品。

参考文献

[1]熊志霞.中英文学作品及其文化的比较与翻译[J].校园英语, 2015, 20:229-230.

[2]胡细辉.中英文学交流中的文化问题探讨[J].名作欣赏, 2012, 06:151-152.

中美两国文化及国民性的比较研究 篇8

摘要: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关键词:中美;文化;国民性

收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简介:董博(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民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中美两国的历史不同,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美国的历史却只有几百年。今天,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已经形成各自的文化和性格特征。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所以,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各自的民族性格。

一、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差异

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群体意识强烈,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的谦逊,而不提个人突出。在中国历史上,小农生产一直占统治地位,人们对集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个人的价值在于以天下为归宿。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思想使商业经济增长缓慢进而使人们之间的连结易趋于稳定,不会造成明显的分化和差异。同时,中华民族性格也与其形成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有关。孔孟儒家学说的基点就是维护国家安定,群体和谐,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朴素集体观。汉儒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提出,更是把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种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个人只有服从群体才能与世俗相处融洽。因此中国文化讲的人是群体的人而非个体的人。中国人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体利益。

尊重个性是美国人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美国文化的基石。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欧洲,由于私有制深人到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各有财产的状况为每个人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法律关系、权利关系成为家庭成员间的主要关系,而夫权父权居次要地位,这为个人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美国最早的历史始于1620年,当时一些欧洲人为逃避政府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远渡重洋而来,后来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陆所追求的也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同时,在这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不强,由此产生了一个多元制社会。美国个人主义则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会有人去干涉,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在中国可能就有些困难。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它使西方家庭比中国民主、平等得多,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也使西方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而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家庭。

二、和与争差异

中美民族的性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国人看重一个“和”字,喜欢中庸、和谐,追求“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锻炼出来的民族性格,为了求得温和与妥协,加上宗法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在危难和逆境之中不抱不怨,表现出安之若素的温顺性格。并且中国人缺乏竞争意识,容易产生满足心理。这种满足心理在汉语中的体现是“知足长乐”。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幸福和睦的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强烈的竞争意识是西方民族性格之一。美国人钟爱一个“争”字,喜欢较量,重视竞争。在美国人看来,天与人是对立的,他们侧重于向外探寻,认为人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艰苦奋斗中才能求得生存发展。他们很少满足现状,总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为了达到这种目标,他们早出晚归,终日忙碌,为此乐而不疲。

三、静与动差异

中国的历史相对美国而言是平稳的。千百年来,中国人虽然历经战乱,但从总体上看,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这造就了中国人追求稳定的民族性格。中国人坚信“过犹不及”的道理,遵循“稳中求胜”的保守主义。以择业观为例,美国人从不指望,实际也不可能找到一位可以永远为他们提供稳定工作的老板并为之服务一生;大多数中国人则不然,他们看重稳定的工作环境、稳定的经济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等一切稳定因素。

美国曾经历了数场艰苦卓绝的开拓运动。第一代美国人大都是对他们所生存的旧世界心存不满或是面临着旧世界的淘汰而逃亡到这个新世界来的。在这里,他们白手起家,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开辟新家园的同时,也锤炼出了可贵的冒险精神。同样残酷的一场开拓运动--西进运动则进一步将冒险精神融入了美国的民族性格中,并且他们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很容易喜新厌旧,一旦发现了新事物的优势,就会毫不犹豫的将旧事物一脚踹开,他们对新事物总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美国,人们有这样的一种信仰--“No one stands still.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没有人静止不前。如果你不向前进,你便会落后。),就是这样一种信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向危险叫板,向极限挑战。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是多侧面的,多重性的。通过以上多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性格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坚韧进取。中美国民性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中美文化的差异,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洗礼所形成的。

参考文献:

[1]Valdes Merrill Joyce. Culture Bon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朱世达.中美文化比较及启示[J].百科知识,1994,(8).

[3]朱沛照.从文化渊源看国民性差异-中美民族性格比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常晖.从文化渊源解读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5]朱磊.从民族性格看中美文化差异[J].自由论坛.

上一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学设计下一篇:兼职舞蹈老师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