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阅读答案(精选10篇)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凝望( ) 崆岭( ) 浣妆( ) 秭归( ) 峰巅( ) 夔门( )
滟滪( ) 瞿塘( ) 古褐苍苍( ) 沟壑( ) 袅袅( )
2.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 )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 ( )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
(4))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 )
3.“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4.填空:
巴东三峡巫峡长, 。
,也有垂杨也有花。
,生长明妃尚有村。
5.人们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姣好。请你能说出其中暗含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此奇观.此情此景可用李白的两句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课文引用诗、民谚、典故的好处。
文中引用诗、民谚、典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 , ”,渲染了三
峡一带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 , ”,表现了崆岭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句运用___________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 ,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 , ”,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8.语言运用。
(一)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改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
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4月26日至5月3日是连战先生首次大陆之行。很多人用诗歌来表达对连战的欢迎之情。下面是他的`旧房东赠言藏头诗,很有深意,希望连战能够担负起把海峡两岸连结起来的重任。但是由于疏忽,缺三个字,请你添上。
连动( ) ( ) ( ),
战为 古 华 夏 。
(五)修改病句。
1.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回顾郦道元《三峡》相关知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山高 虽陈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急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课文内容。
3、仔细揣摩语言,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景美。
4、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5、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
本文记述的是他乘船逆流而上,游历长江三峡的见闻与感受。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听读问题,注意字词,思考问题。
1.明确下列字词读音。
沾裳
袅袅
浣妆
秭归
万壑
夔门
滟滪
古刹
转弯抹角
唱和
调和
横暴
峰巅
崆岭峡
2、理清作者的游踪: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3、本文采用怎样的叙述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分总?还是总分总?
4、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明确:
2、船从宜昌上驶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3、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略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 1 段
找出写游人感受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
明确:只有赞叹,只有恐怖;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齐伟的。侧面烘托了三峡的险恶形势,并为下文做铺垫。
2、阅读3-6段,思考西陵峡各段的特点。
明确: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
可爱。
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形水势险峻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3、读第7-8段,思考巫峡的水、山、云的特点
明确:山 山妙在不单调。整齐、险峻。
水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云
变幻多姿,应有尽有。(虚写)
4、读第九段,思考瞿塘峡的特点。
明确: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人文景观包括哪些?
明确:孙夫人庙、八阵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描写作者等人物心理的语句; 思考:作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开始的“赞叹”、“恐怖”,到后来的惊惧紧张、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的“脱去危险”的愉快。
作用:衬托出三峡的险恶。
2、品读课文第7、8段,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写江水,突出一个“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的特点。运用反复、排比,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巫山的笔直、整齐、险峻。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像牛马,像虎豹”,运用比喻,形象地描摹出巫云的变幻多姿。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试着从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五、拓展延伸
三峡工程的利弊。
六、作业布置
《学法大视野》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
不足:由于课程整合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教学设计还是畏首畏尾,没有太放开,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还有待研究提高。
这种课程刚刚接触,教师对网络教学比较陌生,使用多媒体广播教学操作起来显得不流畅。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教学目标 】
1.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掌握游记的特点。
2.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3.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生字注音(10分)
浣()袅()崆()秭()壑()瞿()夔()赴()褐()促()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望 险()玲()()崖 绝()
三.多音字组词(6分)
四.阅读回答(29分)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用在《巴东三峡》一文开头,作用是。2.“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后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两旁的高山,笔直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① 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 ”字,抓住、、、、等特点。写山突出“ ”,抓住、、的特点。(9分)
② “险峻”一词的解释为。(2分)③ 划“ ”句子的修辞是。(4分)
④ 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4分)
一.huàn,niǎo,kōng,zǐ, hâ qū kuí fǜ hâ cù 二.凝 峻 珑 悬 壁
三.三.略
四.1.民谚
教 案
主备人: 时 间:
《巴东三峡》
(初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
(定稿)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备课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2)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3)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
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4)是了解游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3)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
法:四步循环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
1、新课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
1)查找作者及作品。
2)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4)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写景方式?
(三)反馈矫正
积累运用,我最棒!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书写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玲珑(lóng)秭归(zǐ)悲惨(cán)凝望(níng 注意力集中。)....B.袅袅(niǎo)悠闲(yōu)崆岭(kōng)浣妆(wán洗,洗涤。)....C.蘷门(kuí)遗迹(yí)险峻(jùn)耸立(sǒng 高高的)....D.缈小(miǎo)调和(tiáo)蔚蓝(wèi)恐怖(kǒng 害怕。)....2.选出正确的选项()
⑴江南的山玲珑,树木葱茏可爱。⑵水从高的石滩上 下来,形势极可怕。
⑶远远的朝北望去,隐约的可以 八阵图的遗迹。
⑷天上一轮明月,已朝鲤鱼山的顶上,放射着 的光。A.美丽 倾泻 望见 清寒 B.秀丽 倒注 望见 清寒 C.壮丽 倒注 看见 清冷 D.秀丽 倾泻 望见 清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___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____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_____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____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依我们看,三峡倒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D、它是“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5.指出对下面的诗、谚语、典故在文中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B.“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瞿塘峡的雄伟、壮丽。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重在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D.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引用)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③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④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7.仿照下面句子再仿写一句。(要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潭。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运用
1、课堂小结
作者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推荐作业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峡》与《入蜀记》阅读答案:
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B.素湍绿潭(tuān)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D.怡然不动(y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俶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C
小题2: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小题3:(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被喻为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画廊”“人间仙境”。其中,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秀丽深幽,西陵峡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更有小三峡葱郁苍翠,水清见底。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巴东三峡这幅美丽的画卷。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呢?
3.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作者刘大杰带着我们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凝望(nínɡ)浣妆(huàn)玲珑(línɡ)...古褐苍苍(hè)沟壑(hè)袅娜(niǎo)...崆岭(kōnɡ)滟滪堆(yàn yù)夔门(kuí).... 2生词注解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袅袅不断:形容烟气缭绕上升,不间断的样子。悬崖绝壁:高峻陡直的山崖。3作者名片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和翻译家。湖南岳阳人。4背景追溯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4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左右,最狭窄处不足百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点拨明确】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点拨明确】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浏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总述三峡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心生恐怖。第二部分(第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第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二)深层理解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峡山水特点的句子。
【点拨明确】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黄陵庙一带风光秀美;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变幻多姿。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
2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点拨明确】(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3)文中还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示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3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写白帝城,引用刘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三)走进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文章第6段以简短文字写米仓峡,却着重介绍王昭君诞生地和杜甫歌咏的诗句,这是为什么?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治文要治史。”请你查阅有关资料,从文史知识角度说说运用王昭君这一典故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