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精选8篇)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篇1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信息科技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要,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本文将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于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的模型。同时,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方案,提出了实施与发展策略。面对当今全球一体化经济,我国的施工企业与全球发达国家的相比,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利用信息系统方面的差距尤为突出。

关键词:施工企业;实施策略;建筑;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篇2

信息化的建设不能脱离管理, 同时要重视和应对“管理变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要建设“有生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

1. 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 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宏观调控持续进行、民工工资不断上涨、发改委密集审批投资项目、“营业税改增值税”步伐越来越近……一系列的建筑业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不得不让建筑业企业经营者审视企业的以前、现在和未来 (如图2) 。

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如何生存, 如何发展的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的摆在了管理者面前, 需要企业管理思考我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2. 核心竞争力打造的三个途径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焦

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三个基本竞争战略。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为:总成本领先战略 (Overall Cost Leadership) 、差异化战略 (Differentiation) 及目标聚集战略 (Objectives Focus) 。

这里的涉及管理最多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总成本领先不是简单的压低供应商的材料价格、克扣劳务人员的工资, 关键在“总”字上, 是在更加长远、更加宏观的角度看成本以及产生“价值”的关系。比如, 某企业在劳动力紧缺的整体大环境下, 调整公司人才战略, 对技术工人进行劳务直管、工资直发, 这虽然引发了部分项目劳务人员“窝工”但照拿工资的情况, 但是, 他保证了技术工人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了其建筑产品的品质, 保证了企业“精装施工第一品牌”的核心地位, 保证了新项目的“利润空间”。

3. 总成本领先又离不开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正如上面举例, 各个建筑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最低价中标、地方保护与重复征税、偏向出资方的保证金制度等等, 但是企业实现“总成本领先”的管理实践可以结合企业现状进行:小企业做大, 大企业做强, 强企业做百年老店。

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包括了企业区域市场的扩张;包括在抑制房地产过度开发以及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情况下的企业对行业以及专业市场的扩展;包括在施工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 对建筑业上下游价值链, 如设计、半成品加工销售、BT、BOT项目合作、物业等的上下游市场的开拓;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总包、设计施工总包、管理总包、项目代建等多种承包模式的开展;包括与建筑业产业相关的多元化发展, 比如建材市场、劳务输出、担保公司等。

当然, 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践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开拓区域市场, 势必会有异地管理风险;开拓行业市场、上下游市场需要资质、需要人才、需要技术;进行承包模式的变革需要更加清晰合理的绩效;相关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这些挑战, 需要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来应对, 包括:标准化能力、知识积累与传承能力、信息沟通能力、责权利明确能力、企业资源最大化利用能力等 (如图3) 。

4. 管理思想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落地需要信息化工具的支持

正如 (图3) 所示, 在企业新的管理实践中, 势必会发现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这就像火车, 管理实践是火车头, 各种机遇和挑战是车厢, 只有通过“能力”这一铰链把火车头和车厢连起来, 企业这列和谐号才可以快速的运营和发展。

众所周知, 信息化在计算能力、标准化能力以及信息积累沟通能力上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 将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创新真正落地, 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 降低管理风险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与工具。比如, 某企业进行了合格供方入库审批制度, 所有的项目分包必须是合格供方数据库中的企业, 但是在传统手工模式下,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某的“骗子公司”在某施工企业下属第一分公司 (北京) 进行项目合作期间, 被项目部及时发现风险, 果断地中止合作;三个月后, 这家公司又与我下属第三分公司 (天津) 进行了合作, 公司的损失在继续……

又比如, 某企业进行了管理标准化的建设, 请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流程的梳理, 为规避项目支付风险, 要求项目支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项目账户上有足够的钱;二是分包或采购必须有合同 (或协议) ;三是必需有收款单位盖章以及项目部完工确认的请款单;大家都知道, 这是好事情, 可以规避风险, 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手段, 这项制度在推行了三个月后, 由于配合的项目部越来越少, 逐渐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再比如, 某企业规定, 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采购合同支付比例控制, 专业分包合同达到90%以上的支付, 需要公司总经理审批, 但是执行一年后的公司内部审计发现:工程量“超审”和合同“超支”现象还是经常在发生。

5. 信息化利用其标准化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信息积累能力, 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实践的落地与执行

企业的标准化包括制度的标准化、流程的标准化、表单与报表的标准化, 信息化以此为基础, 同时又为这些标准化的执行提供帮助 (如图4) 。

通过信息化协助后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骗子公司”可以在项目合作前被禁止 (如图5) ;通过信息化协助后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流程”在业务指导、知识帮助以及工作要求的驱动下, 快速流转 (如图6) ;通过信息化协助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支付在审批过程中“被提醒” (如图7) ;审计工作也被提前, 并且自动进行 (如图8) 。

6. 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变化, 重视“生命力”

前面说到了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支持, 是个好东西, 但是信息化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 不能一蹴而就。同时, 需要重视管理创新与变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重视信息化的“生命力”!

首先, 信息化是一个项目建设的“过程”, 特别是本文主要介绍的管理信息化, 它不像塔吊、施工用升降机, 是个产品化的东西, 买来就可以用。管理信息化更像一个“项目”:需要结合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设计”工作;需要进行搭建服务器网络、制定信息化制度、进行编码规范等“基础”工作;需要对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进行功能建模, 搭建信息化应用“框架”;需要进行流程设计、表单设计、报表设计等类似“水电安装、初装修、精装修”等, 这样的建设过程, 需要信息化的“生命力”。

其次, 信息化的应用是为管理服务的, 不是来束缚管理的, 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范围, 考虑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找到“想不想管”和“有没有必要管”的平衡点, 信息化要做到“能用”、“易用”、“想用”, 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用起来, 信息化才能“活下来”。

最后, 信息化“活下来”以后, 一方面伴随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在不断进行, 另外一方面信息化也在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势必会在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流程、管理表单、管理报表、管控的深度、频次等等方面进行变化。这里就存在一个信息化实施与运维的重点, 即“信息化的循环系统” (如图9) 。

只有解决了信息化生命力的问题, 信息化才可能与管理结合, 与企业管理创新结合, 为企业管理标准化、管理创新服务, 并且最终产出信息化应用价值。

浅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3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流形及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建筑施工行业也纷纷进入到信息化数据管理尝试和实践中。然而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大体量性,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大多只是用于财务管理和办公管理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建筑业将继续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持支柱地位,然而建筑市场也在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下需抢占、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自我竟争优势。大数据时代下使用信息化管理在改变着建筑施工行业的新格局。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承发包行为不规范,大多企业诚信度较低,虚假的招投标、联合围标、强制垫资、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现象造成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除去处于垄断关系的机场、港口、矿山、铁路、隧道等等有操作难度且利润相对丰厚的项目,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超高层、外观复杂、结构多变的大型公共建筑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所以技术要求门槛较低的普通房屋工程、安装、装饰工程就成了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恶性让利、甚至违规操作的业务领域。

在如此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在压缩中标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越是如此,管理越是跟不上,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最后造成盈利目标不能实现,于是一些小企业或是非法挂靠的企业开始想尽办法节约成本,于是就从材料质量、安全文明措施、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投入较大的分项工程中下手去压缩,最终造成安全、质量、信誉、官司等问题不断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所有企业需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唯一办法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施工总承包业务模式,也就是说经营业务只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范围内,这样一来,企业的获利能力就比较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单一,所以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施工现场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拖累到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往高端市场竞争的方向努力,也就是目前大多施工企业都在倡导的以技术驱动经营发展,做具有完整建筑产业链的工程总承包和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的业务能力扩大,让企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项目管理总承包(PMC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DB模式)、建造运营交付一体化(BOT模式)等业务上去。

目前,大多施工企业主要项目的获取主要以投资为主,项目大多是普通住宅,施工要求和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属于低端项目,利润微薄。现行的项目经营结构,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经常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造血机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环保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建筑施工绿色化将成为必然,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会逐步成为共识。此外,过去的这些年,我们看到各类城市“越长越高”,超高层施工技术将逐步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基本本领;未来,中国的发展还会向地下要空间,因此掌握深基坑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重要;以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化和装饰工程工厂化等工厂化生产为特点的住宅工业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要想在高端市场上分到自己的份额,那就必须在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做好管理策略,要把过去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通过内部的纵向发展来提升管理品质,提高企业内涵,这样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另外高端市场的发展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企业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储备能力,这对提升企业的品牌、项目管理、成本竞争、融资与财务、资源的整合、科技创新的能力等等创造了多元化的必备条件。使企业各板块间形成强有力的无缝连接,创造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以上种种,就得摒弃以前企业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残局,避开重包轻管的现象,更不能让以包代管的模式把企业置身于无尽的风险之中。把所有这此内部矛盾都解决以后,需要解决的大的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问题了;生产要素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高素质人员配备的结构合理性、科技设备投入匹配、创新能力加强、上下链条上信息对称、岗位间人员协同力增强等。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可以让所有要素间变得透明,利于跟踪、督促、监控。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施工现场是所有管理的发源地,也是项目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工程中标投产施工后,跟随着的管理程序就起动了,在这里它基本要完成着企业对本项目预期利润80%的份额。然而一个工程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广,而且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例如采购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工期与安全的关系、成本与安全的关系等等。要让这些方方面面在管理可控的范围内良行交融,相互兼容,那建立有效而流畅的疏通渠道就变得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么多工作僅靠人工去计算、统计、分析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出结果的速度较慢,而且有不容易被发现或是纠正的死角,不利于快速反应现场的实际状态。

随着办公先进化的发展,以前那种随时纸质化、笔记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弃,随之所代替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统计、分析,只有这些才能匹配现代化的办公节奏,也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发现问题,而且问题能及时被解决。

当施工现场的所有关系都变得透明了,监督和跟踪就变成了可能。当责任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后,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被及时发现,那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了切入点,就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二)从企业成本及利润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增长,各种生产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快速甚至成倍增长,然而施工企业与开发业主签定的交易价格并没有跟上这种物价及劳动力上涨的节奏,竟争激烈的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甚至还停留在5年前的水平。这进一步蚕食了建筑施工企业本已可怜的利润空间,企业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长,然后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怎么样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耗费,这就是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所倡导的二次经营。二次经营其实就是在组织施工能力、统筹管理能力、施工现场的应变能力等等达到高效、合理,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项目管理集约化、精细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在管理成本上去掉繁琐,提倡简约有效;在采购成本上去掉层层代理及分包,直接进入供应商底端;在施工指导上去掉无效指令,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在施工现场布局上提高工作面接合程序,提高材料去库存化,现场工人窝工化、专业无缝配合化等等,这样方能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从业主的需求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业主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本身的价格,他们更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高技术高质量正在取代价廉物美成为业主衡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甚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业主们已经争相设计标新立异的建筑产品,来成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的标的物、地标建筑,以此来为他们自己的企业创造名片效应,这些复杂形式的建筑涌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不仅是政府形式的业主,就是一些大型的地产企业也已经纷纷要求用BMI技术,3D打印等数据建模技术等等,它可以实现自动算量计件、碰撞检查、4D模拟施工,这样可以把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等问题统统扼杀在事件发生以前。

(四)从企业战略及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布局提倡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此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紧缩资源;中国正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国正在提升劳动力高效价值,而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典型大户,建筑施工行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编排项目各阶段的任务,有利于减少各环境人力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建筑设计、能耗分析,可减少建筑在建成后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消耗及排放。当企业真真正正好掌握了节能、环保、高效的理念后,末来的施工领域才能持久占有份额。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原则

所有工具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它只能算作是企业管理的升级,把企业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转化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来委托第三方软件机构完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信息化平台的个性化为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服务的宗旨而展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把企业集约化经营跟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框架拓展开来,把人员、资金、采购、经营、数据集中起来管理,让利润可计划、可控制、可实现;在实现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技术、生产、经济三条关系的作用力,随时关注质量、进度、成本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好合同、资金的平衡关系。

(二)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软硬件条件配备

具备高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成立在改革开放的中前期,企业的历史越久,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这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就很为困难,人员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更应该舍得投入成本,特别是管理链条上的上游层面人员不论是在思想、技术、信息接受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再上演过去国企模式下的教条化、形式化、官僚化。另外所有层面的员工都应该定期能接受到培训、继续教育、团体活动,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应该给他们创造深造机会,如技术人员、造价人员、财务人员。人文结构的软件改革必须建立在硬件的合理配置之上,大多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弊端就是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大到办公环境、小到办公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较慢,甚至部分员工的办工设备基本不具备信息化办公的条件,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办公操作工具。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规范了企业信息化的原则后,信息化的实施方法就围绕着规范原则层层展开,从决策层到项目管理层,都按照这种规章原则执行。首先决策层制定战略目标并进行分解,按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下达经营指标;运营管理层在接到决策层指令后按照管理职能分工,从经营、采购、人员、资金、数据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对口管控,这其间涉及到全员工基础管理的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OA办公,对市场商机、项目跟踪、投标过程、客户关系和竞争分析进行综合管理的市场经营管理,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及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招标采购管理,对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月度资金计划、结算控制、实际支付控制、成本核算一条龙的资金控制体系,对财务的报表实现实时、准确、灵活的财务管理,对人员的配置、培训、薪酬、绩效等做好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档案、数据管理及其他基础运营管理等。最后的层面就是项目管理层,是建筑施工企业最核心的业务层,是以成本为核心、计划为基准,覆盖作业全过程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最后决策层通过商业需求抽取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建立战略分析、经营分析、项目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等等,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长远规划

信息化是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当前面临着的复杂市场环境加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在政策战略发展的支持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及技术施工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的核工业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上,加强信息化培训,推进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工程上加大BIM等数据建造模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具有企业独自项目管理特色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具有高利润率、具有良好社會形象的项目;逐步运作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中高端产品竞争力,着手打造住宅工业化基地;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逐步成熟运作,实现利润效益倍增;管控方面,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在新领域下功夫,形成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稳固和发挥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施工技术,2008l11;112

毛志兵建筑企业信息化讲话 篇4

大家知道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走过了30年的历程,从设计来说已经走过了从单纯的科学设计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个过程,实现了脱离手工化劳动实现效率的目的,目前通过业务信息化的处理实现设计协同管理探索和研究,从工程的承包企业来看,他的业务已经从单项的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到多项业务处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实现数据共享、管理业务的流程处理而实现协同管理,开辟了工程施工生产信息技术的研究。

和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较,关于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方面,对于我国的工程企业是100%地应用的,对于成功企业是100%的计算机了,发达国家也之这样了。从协同设计工程企业来说目前正是一个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对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起步的阶段,但是对于发达国家的设计和承包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运用阶段。

关于管理系统的信息运用方面我们工程企业做了一些少量的工作,对于承包企业目前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运用,国家细分市场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发达国家的承包企业来说已经全部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应用方面我国的工程设计还在探索阶段,从承包企业已经做了一些少量的应用,和发达国家设计和承包企业来说,他们处在大量的应用和全面应用的阶段。办公自动化和协同化的办公运用方面,设计企业和工程承包企业,一个从设计来说我们感觉到应用还是不多,从工程承包企业应用还是比较多的,总发达国家和设计和承包来看,已经基本上应用了。

协同管理应用方面,我们工程设计企业也在做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是目前完整的系统运营系统软件还没有,工程系统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案例。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的设计和承包企业已经全面应用了。

关于企业的资源计划方面,ERP方面对于我们设计企业来说目前感觉还没有,对于工程承包企业作了一些探索,建设部前一段时间进行了推广安装,他是从专业公司角度来说,中海集团和用友合作,针对我们的权限工程承包、设计地产业作的一些探索,但是这些试验项目目前还刚刚是一个起步阶段,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东西。在发达国家这些事情已经作了一些很好的运用。应该说从ERP角度建筑企业的成功应用来说,我看到成功的案例现在不算太多,但是他们已经把这种理念运用于他们的建设当中。

从施工过程信息化技术方面,我们觉得工程设计企业几乎还是比较少的,在工程承包企业应该是没有的,而在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反的,已经全面获得了应用。

从我们和发达国家工程建筑企业的现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来看,我感觉我国的设计和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技术运用上有那么几个特点,一是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设计和建筑企业信息化运用虽然起于起步早于工程承包的企业,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设计企业和承包企业总体上来说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管理的角度来看,工程设计企业在全面的计算机出图和谢东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上进展的速度非常慢,我国企业在协同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上发展比较迅速,在工程系统上已经有ERP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设计企业我们感觉到还不是很成功。从总体来看,我们中建认为我国工程设计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虽然起步早于工程承包企业,但目前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工程承包企业,更落后于发达国家。

关于我国建筑企业从分析来看,我们感觉到应该思考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如何认识建筑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实现设计生产的协同设计,我们认为是设计从甩掉图版又一个主要的课题。如何实施协同设计企业管理是实施设计企业管理化的关键问题。第四,我们认为实现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第五,我们认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是ERP应该是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关键。这一个问题是我们目前包括一些信息企业信息标准建设的一些标准的系统问题,还有管理模式的缺少和流程规范化的一些问题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条件,都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地思考和研究。

由此,我们感觉关于建筑企业的一个技术应用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设计企业来势,我们看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从甩掉图版到走向“谢东设计”以后,我们觉得是设计企业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计生产业务信息化的必然之路。

第二,我们认为从单项管理人间应用走向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与系统管理是设计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对设计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一个趋势。

关于工程承包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研究趋势有那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关于项目管理信息化应该向多项目、协同方向发展。第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向集约化、流程化方向发展。第三,我们感到生产技术信息化应该向虚拟化、过程化方向发展。

关于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的总体趋势我们有这么一些判断,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设计与施工生产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进度。

第二,应用于设计与施工企业管理过程,改变传统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我们认为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进程,提高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是我们对现状和一个总体发展趋势和一个基本的判断。

另外一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下中建总公司的情况,大家知道中建总公司应该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建筑公司,我们82年组建,到目前每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500亿—1600亿,合同上来说是2000意义上。我们是国家唯一的一个“三特企业”,包括房建特一级,市建特一级,路桥特一级,这国家唯一的一家“三的企业”。经营范围来说我们是一个全程化的管理公司,既有勘察设计业务又有投资房地产业务,还有建造业务和物流管理,涉及了建筑领域的全过程。在国际上的以为,他在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排名第一,1984年连年跨入了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的行列,在中国始终居于第一。06年国际承包商20位,今年排名11位,如果按照全球产值来看我们进入了全球最大承包商的第7位。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建筑公司。06年我们的企业首次进入了世界500强,位于486位。07年新的数据公布以后,我们晋升到396位,一年向前跨越了90位。特别值得高兴的是美国的相关机构作了一个评比,对于2007年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中建总公司获得了中国地区最受赞赏的公司,也是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等等。我们有电力、移动,还有天然气,还有宝钢,加上我们是获得了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等等。

我们的企业化的发展也走过了一个很不平坦的道路,我们对信息化建设一直把他作为提高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对信息化基本原则就是要保持领先的水平。第二要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第三我们把整体统筹规划和分布分阶段实施结合起来,构成了我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们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打造“数字中建”,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在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两个方面应该说获得了一些进展,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在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方面,我们主要体现建立现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我们研究编制并发布实施了我国建筑行业第一个标准,建筑业企业的基础信息编码系统,我们建立了行业的企业级的信息化平台,统一了企业办公工作平台。我们在建筑行业率先建立了财务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按照法人管理的模式实现了集团和二级集团对企业和项目财务的直接控制。我们在建筑行业率先实施了法人管理下的企业级集中采购供应信息化处理。中建总公司目前正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在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财务资金的集中控制,物资集中采购方面的集约化管理方式也在抓紧进行。

从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来说,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主要是展现国际承包商施工的一个技术水平,在这些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上,中建总公司感觉到部分的成果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建筑行业的水平。一个是率先GPS定位和激光测量定位和现代测量技术用于大型的钢铁、水下、海事、隧道、桥梁等工程施工当中,质量和控制。另外我们率先开展了在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过程和研究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中建总公司成功将结构方针技术应用到大型的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在计算机控制大面积的混凝土的测温和结构变形控制做了很多的应用。我们中建总公司用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两大技术打造我们的“数字中建”。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最大的一个钢铁建筑是中建公司建设的中央电视台,我们在投标过程中用虚拟系统作了一个幻灯片。我花3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放映一下,这样使大家对我们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播放中央电视台虚拟施工技术应用)

这是一个投标片,本来40分钟,我们对节点的一些工程做了一些重点演示,这个投标片包括和一些环球公司做了一些对比,有一些老公司他们认为丝毫不逊色,当然他们有所保留,但是至少达到了一个水平线上。11月份上要定标了,我们欢迎大家去参观,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单项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很好的进展探索。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化的手段我们要做一些模拟方针和技术的介绍非常困难。

这是中建总公司信息化建设一个大致的情况。另外一方面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从一个趋势上来看国家大环境对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的一些政策。我们认为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很好的促进。

一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国家对工程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增加国际与信息化要求指标,我们想这对将来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

关于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这是我联合清华大学还有建筑院进行的,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内容,一个是勘察设计企业和设计项目信息化总体框架设计方案,第二是我们提出来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设计方案,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这些方案一一列举作详细地介绍,如果将来大家有机会可以和中建总公司和清华大学和建院作一些必要的探讨。第三是关于勘察设计企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建筑企业基础信息编码系统,还有一个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个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面向国际工程的工程动态管理系统。我们同时与中海和中建总公司一起做的工程动态管理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的高度肯定。

在“十五”公关课题上国家对信息化高度重视,最近在做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要点,在网上也有一些介绍。我罗列了一些,建筑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还有一个是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第三是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四是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五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从这个大的课题里面涉及到这么五个方面的内容,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关于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是中建总公司重点参与的步骤。还有一个是基于

BIM技术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关于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也是涉及了目前来说针对我们的现状和目前的一些难点和特点,优先从这几个步骤。

我想把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多花点时间与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探讨,我们有几个问题,一个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的工艺标准、工法的信息化表现技术,开发施工工艺标准、工法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另外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典型的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模板的数据库,同时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这都是从建筑施工和设计是比较关注的。

第二是研究大型复杂工程结构可视化仿真建模设计技术以及强烈地震作用下非线性仿真分析技术,开发大型复杂工程结构可视化仿真系统。

第三,研究大型复杂工程虚拟施工技术、建造资源和施工过程的动态建模技术,施工方案的优化以及模型连续施工过程的三维图形表达技术,开发虚拟施工应用软件系统。

第三,研究复杂条件下的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化技术,对复杂测量设备配件软件过程中开发应用,建立特殊工程测量处理数据苦,解决大型复杂或超过建筑工程中的测量速度、精度、变形等技术的难题,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矮小有效控制。

研究建筑工程工程量自动统计信息模型,自动统计技术和自动套取工程量定定额技术,开发自动统计的软件系统。

研究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的无线传输的自组网络技术,施工管理人员可以连续实施跟踪的无限射频识别终端技术,开发基于无线自足网络的施工现场协同科技进步水平,一个是要有相关省部级管理信息的系统。

研究大型复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健康检测技术,开发检测软件系统等等。

整个的关键技术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研究院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研究,国家对这个事情高度关注。

还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我不重点介绍了,我就点一下题。

再一个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在特级资质的标准上建设部新颁布的文件,对科技进步与新意化应用方面提出的新的一些要求。除了企业的资信能力的对注册资本金的问题、净资产的问题、营业税的授信的问题有一些常规的,还增加一些科技进行与信息化建设考核的指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以前也是比较常规的东西,及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第二是企业近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指出平均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近五年具有与工程建设相关专利有多项。?

另外还要获得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项和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对我们信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企业内部要建立一个局域网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开通的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稳当管理。

我们感觉到这些东西对资质的要求必将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主要是这几方面,一个 是国家建筑企业信息化内容首次列入十五科技的公关科技,并在“十一五”继续列入国家的支撑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首次将建筑施工过程生产过程信息化技术列入研究开发内容的意义。第三是国家在工程承包企业资质中增加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的意义。第四,建筑企业如何适应行国家大环境应该求要是保持国家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篇5

给企业带来什么,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事企业信息化这个概念: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称之为企业信息化。

知道了企业信息化后那我们公司建设信息化平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不知道目的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怎么干。在说我们做信息化的目的前,我对我们建筑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做了个分析,大家看看自己的公司里在这里占了几条:

 集团总公司对于分公司、子公司的运转情况不能及时的获悉;

 管理工作中公文和会议繁多;

 办公成本费用较高,但工作业绩不明显;

 成本控制困难:成本控制乏术,边计划边干、边干边算、事后核算,成本测算不科学,项目制作成本不准确,项目成本核算滞后,时间较长,难以做到按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和量价分离的项目成本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 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方便,公司领导决策难以

集思广益;

 部分管理重叠,责任不清:在管理链条中,存在着管理不全或管理不力,管理交叉或管理断档,部门间存在着无形的壁垒、相互间既难以沟通和难以科学地衡量和考核部门工作的价值等问题,又经常出现该管的没人管,不该管的抢着管的现象;

 公司内不能快速的传达公司上层领导的最新决定,传达公司新的管理制度,并立即实施;

 绩效考核困难:由于无法积累绩效考核数据,难以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项目管理,项目进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开支以及资金占用等情况,无法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因此难以评价项目管理绩效; 上述8个问题就像8条铁锁一样锁住了我们公司的手和脚,使我们有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而上述8个问题产生的核心是什么,就两个字—信息,上述8个问题其实就是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公司的重要资源——信息那?这就是企业推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解决好企业信息传递的问题。

而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决绝好信息传递问题后实现:

 信息资源共享化:建立全集团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综合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集团内部形成较完

整的产业价值链。

 标准规范统一化:加强数据规划,从数据、应用和展示三个层面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易于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 客户服务综合化:有效整合集团范围的产品、渠道和服务,给客户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提高竞争力。

 后台处理专业化: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提供专业化、高水平、高效率的运算处理和运行维护,满足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 管理模式集中化:IT资源统一调度。IT应用促进流程优化与管理规范,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管理层次的扁平化。

以上5条就是我公司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知道了信息化的概念,有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信息化规划了,我们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该如何规划,不要急,因为已经有人给我们规划好了,依据国家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针对施工企业信息化规划如下

工程总承包类建筑企业信息化需建立一个平台、三大系统

那这一大平台是什么?以我们公司为列是以“长业建设

集团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三大系统是项目管理系统、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这里重点是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下面我们就这连个系统来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项目管理主要采用以进度为主线、合同为约束、成本控制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主要完成四控四管一协调的工作,即过程四项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四项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的工作。同时针对项目管理的每一过程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的管理思路,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闭路循环。重点目标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对项目的管理和监控力度。

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合同管理、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篇6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篇7

目前,会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提高日益重要,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衡量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将会计信息化实际应用到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与核算方法进行改革,使数据存储的形式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开始改进,保证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从而将企业的发展推到一个科学、稳定的发展路线上去。这种新的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会计发展中的一大变革。

实施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够让企业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下,根据企业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所在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1 会计信息化

1.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新的概念,它将会计与信息化结合了起来,顺应了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通过处理后使会计信息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通过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来使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时、准确的得到会计信息,确切反映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时地采取策略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它对目前的会计行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企业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2.1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信息会融入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去,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业务能够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得到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而核算后能够及时的将各种数据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实时处理。会计也由传统的记账方式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使用在别的方面,使得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得到提高,从而让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财务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预测,为建筑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定下合理的目标。

1.2.2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因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网络与外界的网络是实施互联的,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与外界网络进行互联,使需要使用会计信息的人能够随时获取最新的会计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实时性与信息预测价值得到大大的提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一个提升。因会计信息进入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会计数据会实时地输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去,其中能够减少人为的舞弊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2.3 目前,主流的会计软件主要是模拟了手工会计处理信息的流程。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使得会计系统具有了实时性、自动化的特点,它能够直接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读取需要的信息,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进行处理,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的企业的发展。

2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2.1 会计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会计信息化后,其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相联系,并通过管理系统与外界网络进行互联,能够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的会计信息,从而扩展了会计信息的内容。

2.2 会计信息更加透明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数据的实时性得到大大提升,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的看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的内容更加可靠。

2.3 会计信息系统的高度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之上的,计算机系统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产业,这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加速,由于计算机的高效,会计信息的处理也因此提高了效率,各种软件的创造也为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方便,这也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智能。这是传统的会计工作所不能比的。

3 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下属单位分布广,流动性较大,企业对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单纯的会计电算化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向“管理型、综合型、国际化、现代化”发展中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高度集中、科学预算、高效运转、严密监控的需求。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目标能够按时实现,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3.1 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化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改进会计工作,将分散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处理,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的财务处理更加迅速、准确。此外,实施会计信息化后,进行会计工作时只需要将原始的数据输入会计信息化系统,计算机会自动处理余下的工作,由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能够从原始的记账工作脱离出来,从而能够发挥其最大的职能,对企业的投入成本进行监督等,使得企业的成本能够得到控制,从而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3.2 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对麾下的单位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它能够将建筑施工企业于各个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准确的使建筑施工企业得到各个单位的实施财务报告,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整体调控与协调,其各种决策也能够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财务情况进行下达。因此,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使财务目标按计划实现。

3.3 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的科学性

因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了会计信息化,所以,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地舞弊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在会计信息录入会计信息化系统后,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也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由此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因而更有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提供一份详细的企业财务现状列表,会计人员能够根据列表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和整理,通过对财务的分析整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现状,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按照企业财务现状对企业的整体战略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根据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与意义与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起到的重要作用。

4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目前,虽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比较低下,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软件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一个整合的系统,各个部门的数据得不到共享,建筑施工企业对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与目标不能完全的根据企业现状进行配置,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可能不能达成。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尽快建立会计信息化,并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1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对建设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应使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会计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及时的成立具有高效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其规划理念和思路,由会计信息化的建立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系统得到质的飞跃。

4.2 培养信息化的人才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常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想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信息化的人才供给,会计信息化的建立也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从而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实状况,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其员工进行再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品质与技术水平,通过信息化的培训,使得员工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与需求。

4.3 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将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处理,但进行集中处理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核算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各个单位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有一定的凭证。这也要求在进行会计信息化时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现状及制度制定出合理的核算制度来保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使会计信息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4.4 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其保密问题被推到了前面,信息的保密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发展的前提。要有一个完整的保密系统就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保密制度,同时要保证计算机在安全正常的环境下运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不受到侵害和破坏。(1)制定完整的操作制度。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处设立密码和等级限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每个人员都有自己的口令和分配等级,使得其安全性得到保证。(2)维护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相应的系统维护工作人员,软件方面的人员都不可缺少,对于维护这方面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以免系统受到侵扰。(3)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

5 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才能向着好的一面发展,其经济效益才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会计信息化,并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中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国民经济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境况的影响。想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采取将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会计信息化,它能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也能大大加强,变相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这也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是对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与现实价值进行介绍,并对其中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方法与实现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信息化,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探析[J].财经界,2010(05).

[2]彭疆武.施工企业如何实施会计电算化[J].现代商业,2009(14).

浅议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流程;编码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7-02

引言:2003年11月,建设部下发《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后,几年来,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已经把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其他施工企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从原来的购买工具软件、财务软件、预算软件、成本软件到开始上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营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而且不少企业还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1、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国内许多大型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理念、项目管理水平,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与国外大型承包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及项目管理软件;而且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培训等方面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费用。

(2)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或仅仅做一些形象工程。另一种极端则是希望信息化能马上见效,或短期内解决企业所碰到的问题。

(3)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而不是单纯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化,只有高水平的顾问团队,才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流程,并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真正让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组成密不可分的人—机系统,这样才是真正的信息化。

(4)目前,我国涉足建筑领域信息化的软件公司大多是开发工具软件出身,对企业级项目管理流程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熟悉,往往只靠几个月的需求调查,就开始给施工企业“量身订做”。这样不仅影响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甚至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打击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因此,只有先通过管理咨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进行流程优化,并制定科学的分步实施方案,才能对症下药。

(5)信息化的价值在于应用,要制定企业信息制度,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培养员工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并通过提高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改进。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1)决策正确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目前的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为主导,而技术人员又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不了解;同时,施工企业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判断力,在与信息化技术提供方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导致盲目听从技术提供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陷入“信息化黑洞”,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纯技术问题,造成技术含量很高,但不适用的结果。这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聘请既懂施工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2)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不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或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了“两张皮”。

(3)成功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因此,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构建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的规范化、科学化。

(4)施工企业总经理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施工企业的总经理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那么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此,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实行“—把手”负责制,由企业的总经理挂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并设立信息主管,由专门、专人具体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能在每年的企业预算中规划出专项资金,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

(5)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阻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與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标准。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要将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文件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档分发矩阵、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标准问题。

(6)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如果企业关键数据和信息泄露出去,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无疑会是致命打击。另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会使工作瘫痪,特别是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及项目会对信息系统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如果初期信息安全设计不充分,将会留下许多后患。

(7)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最好找一家大的、有信誉、负责任并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升级。这就要求软件企业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地为企业提供维护及升级服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关键是人的信息化,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与培训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用户的使用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培训企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对系统的认同感。

3、结束语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涉及企业内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能的重新调整,还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重塑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造出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水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2]周建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上一篇:五四升旗仪式发言稿:纪念五四,青春飞扬下一篇:运营管理模式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