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通用6篇)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篇1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市危化工作和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今年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城市工作灾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县两级安监部门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至7月,全市危化行业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零死亡的良好局面。

(一)“打非治违”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市、县两级安监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精心部署,成立了危化行业打非治危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领域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未经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非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如武陵安监局今年已查处多起在农贸大市场伪造《安全经营许可证》的非法从事经营活动的业主。津市、汉寿、澧县、石门等地安监部门依法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窝点。

(二)标准化建设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今年是我市高危企业“两化”达标的最后冲刺阶段,年初我们提出了全市16家危化生产企业必标全部通知国家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合格的要求。对此,各地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并加强了对辖区危化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到7月底,汉寿、长江化肥、太子化工、澧县君奇涂料、天颐乙块厂已通过三级标准化评审合格,石门兆恒钨业、临澧乙炔厂、澧县生昌油漆厂均于上半年启动达标速改工作。

(三)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打下了牢固基础

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是省委省政府专题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市今年十三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首项工作,各地对此高度重视、行动积极,一是进行了宣传发动和深入调查,城市工业灾害防治的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及有关部门层层动员部署,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誉论氛围。同时,对本辖区的城市工业灾害隐患开展了全面排查,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设工程、城镇燃气、城市供水供电设施及中乡镇矿山采空区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地毯式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了分类甄别并建立档案,对城市工业灾害危险因素实行了有效监控。二是编制了工作方案与治理规划,各地安监部门在牵头起草工作方案编制治理规划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把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和城市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为一项改造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以确保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加强领导明确了责任,各地均成立了内分管安监的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或成员的领导协调小组,在安监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四是查源治本确保了实效。首先,对危险性大、能耗大、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措施,如汉寿对一家化工企业和使用氰化钠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澧县一家易制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工完成征地,计划在年内搬入工业园区。其次,对影响城市或中心乡镇安全的工业灾害隐患进行了整治,如鼎城区镇对城市扩容,富广烟花鞭炮经营一条街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的现状,调动100多名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联合执法重拳整治,根治了这一重大安全隐患,该区还投资100多万元对雷公庙镇原石灰二厂采空区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有效治理,石门县责令构成重大城镇工业灾害隐患的壶瓶山加油站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消除了危险因素。再次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防范能力,如津市对危化生产企业全部实行安全自动化控制,所有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全部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全面提高了危化行业的事故防范能力。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的此项工作受到了省政府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省《安全与防灾》记者对我市的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一些地、州、市还专程来常德观摩学习。

(四)危化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邓期效果。

一是开展了生产领域的专项整治,对临澧、桃源的两家氯酸监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治,市局与两县安监部门多次到现场督导,整治工作成功明显。二是开展了危化经营领域的专项整治,今年市局危化科会同各地安监部门对新发证与换证的近100家加油站与化工产品经营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其中的20多家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与危化经营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指令书》,其中鼎城一家危化经营企业储存罐区达不到安全要求,石门县4家加油站和汉寿1家加油站不具备安全经营条件,常德经开区一家加油站和自改造后储量严重超标,都将列为重大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正在立安查处。

(五)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了力度,一是加大了对危化工作动态的宣传报道,市局危化科与各地安监部门通知报纸、网站、简报等载体多侧面、高密度宣传报道了危化安全监管的工作动态与法规政策,石门县基本上每月都危化方面的稿件被市组以上网站或报刊采用。二是加大了危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培训危化从业人员790多人,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正确把握我市当前危化安全生产工作形势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疲软,化工行业企业开工不足、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领域安全投入减少,安全问题凸显,将给危化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危化安全生产基本状况难从根本性改善。虽然通过去年的高危行业市级“两化”建设和国家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我市的危化生产经营领域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提升了安全监管水平,但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与设备先进性低下的危化生产企业很难在短时期“翻身”、“转型”,如临澧、桃源的两家氯酸盐生产企业、临澧胜芝化工、乙炔厂、鼎城雅豪造漆厂等一批危化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设备普遍老化,要改变安全生产状况,还需要较长时间,还要做大量工作。

(二)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的推进还缺乏深度。目前,我市的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当一部分县市还仅停留在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调查报表屋面,有方案无行动,有机构无经费的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地方还没有将防治措施落实到企业。

(三)危化领域的隐患治理还缺乏力度,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危化经营单位发换证后的现场核查我们发现,一些加油站的安全问题 已久,属于老大难,但既没有立案查处,也没有通过换证从源头把 整改,有的加油站私自改造,当地安全部门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及时制止,在换证核查时签字认字其符合安全条件。

三、切实抓好下阶段的各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城市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全市安全监管系统要牢固树立“抓好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是本职,抓不好城市工业灾害是失职”的理念,不推不让,切实提高认识、找准定位,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履行好总牵头单位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将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业坚持到底。要联合联动,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交流,强化联动配合,开展联合行动;要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管用的方法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目前省局正在代省政府草拟《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请大家密切关注并注意认真贯彻落实。

(二)着力实施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战略。危险化学品领域乃至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根本好转,只有依靠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在危险化学品领域我们一直强调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就是要实现工艺成熟先进、设备自控可靠、总图布臵科学合理、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交汇从而导致事故。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xx﹞87号)精神,加快“两重点一重大”的自动化改造进度,开展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改造,特别要对在役装臵全面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实施设计复核。

(三)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工程非常重要,绝不能忽视。下阶段,全市要在抓好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针对性地深入企业一线狠抓五个基础工作制度的落实。一是狠抓安全生产公示牌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在厂区大门口和生产厂区出入口设立永久性安全生产公示牌,标明本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有效期限、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计划执法安监部门的联系人、举报电话及重大危险源情况,接受公众和企业员工监督。二是狠抓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和培训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设立门禁,在进入厂区前对外来检维修、检查执法人员(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登记和培训,告知其主要危害、安全注意事项,否则不得允许进入。三是狠抓领导干部带班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并将7月1日至10月15日间的带班安排表报告县市安监局备案,县市安监局要定期抽查。四是狠抓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产品上加贴安全标签,并向够买者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未加贴安全标签的产品,任何单位不得经营销售、不得运输使用,避免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储存、使用环节出现意外。五是严把抓行政许可现场核查关。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公布,将于9月1日起实施,各地安监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许可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工艺设备,规范实施已经下放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使用许可等各项行政许可,在发放经营许可证前要对经营现场进行认真梳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能随意许可。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篇2

一、2011年畜牧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畜牧业三年攻坚战的决胜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强牧惠牧政策和畜产品市场价格的双重拉动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三年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畜牧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取得双突破, 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 畜禽养殖业实现“一高两增”

“一高”即畜禽养殖效益高。从全年平均水平看, 全省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和鸡蛋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64元、16.61元、17.65元、9.64元和7.70元, 同比分别增长51%、12.6%、17.6%、20.2%和17.7%。按此测算, 出栏1头110公斤的育肥猪可盈利480元左右;出栏1头育肥牛 (育肥期6个月) 可盈利1 500元左右;出栏1只肉羊可盈利500元以上;出栏1只肉鸡可盈利2.9元左右;出售1公斤鸡蛋可盈利1.4元左右, 1只蛋鸡在一个周期可盈利24元左右 (含残值) 。全省牛奶平均价格达到2.9元/公斤, 1头单产4.5吨的奶牛, 年可盈利4 600元左右。“两增”, 一是畜禽发展总量增。全省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分别发展到2 674.1万头、746.2万头、20.3万头、728.1万只和5.54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9.54%、2.23%、4.1%、3.36%和5.7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43.8万吨、99万吨和46.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4.75%、3.4%和5%。二是产值和人均收入增。全省牧业养殖业产值实现881.8亿元, 比上年增加50.3亿元, 增长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805元, 比上年增加155元, 增长9.4%。

(二) 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双增长”

受我省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吸引, 域内外资金快速向畜产品加工领域集聚, 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牧业产业化项目33个, 当年完成投资8亿元, 农安众品、白山百佳、舒兰卓源、吉林福隆达等8家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新增屠宰加工能力5 345万头 (只) , 有力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屠宰加工量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1家, 屠宰加工畜禽4.5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6 000万头 (只) , 增长15.4%。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6家, 屠宰加工畜禽4.2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1亿头 (只) , 增长31.3%。二是销售收入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 020亿元, 比上年增加220亿元, 增长27.5%。“梨树牌”白猪,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深受南方市场欢迎。华正公司PIC猪, 成功打入香港市场。精气神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产品, 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商场、连锁超市和酒店, 倍受消费者青睐。

(三)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共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资金25.4亿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8 475万元、省级投入7 355万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8亿元。启动实施了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首次对100个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授予“吉林省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在全国百例示范场评选活动中, 我省的庆雨牧业、黑毛牛业等6个示范场, 入选《全国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6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45%。全年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50个, 累计发展到8 052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四) 畜禽良种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64 430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2 850万元、省级投入3 400万元, 带动企业和养殖户资金投入58 180万元, 引进祖代肉种鸡9.12万套、曾祖代伊拉种兔528只、父母代番鸭1万只, 对48.5万头生猪、28万头肉牛、13.5万头奶牛和3 000只羊实施了良种补贴。启动实施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筛选推荐5家生猪原种场为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并支持其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我省4家种猪场被纳入国家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299个, 繁改站点达到3580个,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2%、95.2%、88.2%、80.2%、95%和97%。

(五) 粗饲料开发和草原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粗饲料开发“百千万”行动计划, 全省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到120个, 秸秆规模利用养殖场 (小区) 发展到3 325个, 秸秆利用规模饲养户发展到11 332个。全省落实专用饲料种植面积800.2万亩, 同比增长13.2%。新建秸秆贮窖941个, 新增窖容7.3万立方米, 全省累计保留贮窖17.5万个, 窖容达到1 180万立方米。全省秸秆饲料产量达到2 159万吨, 同比增长2.3%, 其中青贮1 172.1万吨、黄贮986.9万吨,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4%。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落实草原禁牧休牧面积2 446.7万亩, 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936万亩, 全省连续31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灾害,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 积极开展草原奖补政策落实前期调研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六) 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

着眼破解制约梅花鹿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梅花鹿产业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梅花鹿产业现场会, 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 围绕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强化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发展, 明确了双核发展战略和具体推进措施。在种源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省以敖东种鹿场为主的大型种鹿场10余家, 种鹿饲养量近万只;以长双鹿业公司为主的鹿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 产品近百种;以吉林敖东药业为主的制药厂10余家, 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安神补脑液、鹿茸胶囊、鹿宝酒、梅花鹿基因营养液等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省梅花鹿发展到51.9万 (只) , 同比增长5%。鹿茸平均价格达到4 500元/公斤, 饲养1只成年公鹿年盈利2 250元左右。

(七) 动物防疫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各级畜牧部门积极应对, 扎实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果。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责任制, 全面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传入, 全省连续八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4.6%、95.2%、96.5%, 外调牲畜普遍佩戴了耳标。全年向中央数据库上传牲畜耳标信息586余万条, 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科学确定“以免疫、检疫和宣传培训为主, 监测、扑杀、流通监管、消毒为辅”的布病防治技术路线, 全年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畜及阳性畜243头 (只) , 畜群得到有效净化。四是无疫区建设进展顺利。永吉无疫区27个公路警示牌安装到位, 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动物隔离检疫场、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已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有望近期通过检查验收。修订完成了《吉林省无疫区建设管理条例》, 并颁布实施。五是动物疫情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吉林、洮南、通化等10个市县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农业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永吉、梅河2个县 (市) 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省计量认证;省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通过国家考核和省计量资质认证。六是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和监督系统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工作, 扎实推进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 全省共有754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1 452人获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兽医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八)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和违法经营病害畜禽三项整治活动, 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 检查监管单位3.1万余家。完成畜产品例行监测2 469批次, 快速检测生猪、肉牛、肉羊尿样22.22万批次。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例行监测369批次, 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省384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31辆生鲜乳运输车许可证、准运证核发率达到100%。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382起, 查获不合格动物产品27.9吨、病死畜禽1 144头 (只) , 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启动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年”行动, 加强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和假兽药集中执法检查, 全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2 500批次, 兽药质量监督抽检600批次、兽药残留监控420批次, 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到268个, 进京入沪备案企业达到69家。

(九) 畜牧业融资机制和组织方式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年新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11家, 新增注册资本金3.35亿元。全省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发展到30家, 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8亿元, 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40亿元, 全年完成担保贷款10亿元。省农行、农信社、农发行和吉林银行4家金融机构, 全年投放畜牧业贷款53亿元, 年末畜牧业贷款余额95亿元。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首次评定了100个省级示范社并予授牌。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近3 000个, 带户规模达到50多万户, 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好成绩, 得益于国家的各项强牧惠牧政策,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当前, 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国务院明确了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 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突出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三化”统筹、实施富民工程、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计划中, 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强牧惠牧政策措施, 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 对畜产品的刚性需求进一步扩大, 畜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四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为农民就地转移发展畜牧业拓宽了渠道。五是优先发展畜牧业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资本集聚、项目集中、技术集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一是肉蛋奶生产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在畜产品产量基数很高的情况下, 饲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更加紧张, 加上散养农户快速退出, 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 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也在加大, 各种突发因素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增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千家万户, 点多面广, 隐患难除,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四是“三牧”工作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国家促进牧区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于历史欠帐较多, 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统筹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综合分析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变数多、要求高, 保障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更大。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超前谋划,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 切实把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做好2012年畜牧业工作, 确保四年提升计划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第一年, 也是巩固三年攻坚战成果, 承上启下,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对于顺利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 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思路,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部署。

总的发展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 911.76万头、784.55万头、754.46万只和5.85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8.89%、2.35%、3.62%和5.5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2.55万吨、103万吨和4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7.71%、3.85%和5%。

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规模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方向。我省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推进标准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是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一要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省政府决定, 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在每年1亿元资金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专项资金, 每年支持1 000个省级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各地要把握好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投入, 每年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00个以上。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 进入畜牧业发展领域, 兴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 省里每年选择100个标准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各地要充分考虑饲养环境、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 真正做到建设一个示范场, 带动一片场户, 提升一个产业。三要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必须解决, 这也是今后行业准入的基本准则。要依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项目建设, 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 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发展清洁生产, 减少环境污染。四要不断提高畜禽科学饲养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 启动"吉林省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 实行省市县3级联动, 利用4年时间,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 实现畜禽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5个阶段性目标。同时, 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硬件设施, 创新管理模式, 健全运行机制, 加快培养一批畜牧业科技示范场 (户) 和养殖实用技术人才, 逐步形成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核心, 以示范场 (户) 为纽带, 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实现节本增效。

(二) 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畜产品加工业是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一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突出抓好皓月公司百万头精品肉牛基地、正榆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加工、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和金鹤乳业3万头原生态国际示范牧场等大项目建设, 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与上下游相配套、内外贸相衔接的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二要加快精深加工业发展。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 加快发展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 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加工层次。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注意技术开发与跟进, 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品牌。突出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梅花鹿、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优势特色加工业, 主打特色牌, 主攻高端市场, 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三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省级15大牧业产业园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每年支持10个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加工企业与饲养场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恪守诚信、互利双赢的联结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好饲养户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困难等问题, 促进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建立畜牧部门服务加工企业的工作机制。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争取项目, 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超前服务。通过努力, 让企业理解、接受和认可,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行业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

(三) 大力推进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命脉工程。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 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构筑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一要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各地要把无疫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 科学制定区域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目标, 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 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要在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力争尽快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省局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免疫质量提升年”活动, 各地要强化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防疫监管, 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防疫制度化建设, 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不断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 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全面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四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实行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 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 逐步实现从“环节监管”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 全面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同时, 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活动, 完善基层防疫冷链体系, 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遏制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三年攻坚计划, 有效净化畜群, 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

(四) 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 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运输、交易和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一要加强规模养殖场 (小区) 生产监管。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 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 定期组织生猪、肉牛、肉羊养殖场 (小区) 抽样检测, 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 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 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二要加强饲料 (饲料添加剂) 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饲料投入品监管制度, 严格行政许可, 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提高监测频次, 扩大监测范围, 对各种违法行为, 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体系, 完善生鲜乳运输车辆准运制度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 加大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 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要大力推进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 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 大力推进兽药监管和兽医队伍建设

加强兽药行业监管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 要严把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 强化兽药执法和监督抽检两个手段,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一要加强兽药GMP和GSP监管。完善兽药巡查、检查和驻厂监督制度, 全面开展兽药经营领域GSP改造, 力争2月底前, 全省3 126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验收认证。二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兽药采购备案和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严厉查处制假造假黑窝点, 对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不断净化兽药市场经营秩序。三要加强兽药残留监控。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残留检测方法比对试验和复核工作, 加强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技术水平。加大兽药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着力解决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兽药、超量使用兽药以及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问题, 减少养殖环节出现的兽药残留,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强化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设施, 力争尽快通过考核和计量资质认证。五要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快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 切实加强执业兽医管理, 不断提高兽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六) 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化程度是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 兼顾其它畜禽品种, 加快构建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主要是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建设。推进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在全省范围内推荐筛选省级重点核心场, 支持有条件的核心场配备性能测定设施设备, 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逐步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肉牛主要是加强种牛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和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加强草原红牛、延边黄牛等地方良种保护,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开发促保护。奶牛主要是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开展胚胎移植、推广性控技术, 努力提高单产, 扩张总量。加强吉林优质特色猪、长白山黑牛等新品种培育开发, 加快商品化步伐。加快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 健全完善冷链体系, 大力推广优质冻精, 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

(七) 大力推进草原饲料产业发展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 在我省西部半农半牧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总的要求是生态受保护, 农牧民得实惠。具体政策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生产资料补助等4项内容。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 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草原奖补政策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白城、松原两地, 特别是双辽、前郭等10个县 (市) , 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依法做好草原面积普查、承包合同规范和奖补对象确定等基础工作, 确保国家各项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严格准入门槛, 通过整治、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饲料品牌, 提升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入实施“草变肉”工程, 抓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 推广普及青贮、氨化、盐化等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 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八) 大力推进特种经济动物发展

我省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优势明显, 长白山区椴树、胡枝子等优质蜜源植物300多个品种, 蜜源面积500多万公顷, 发展养蜂业条件得天独厚。独特的“冷凉”资源, 适合毛皮经济动物生长。要充分挖崛资源潜力, 全力打造貂狐貉优质毛皮动物生产基地、肉用兔生产基地、长白山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 拓展畜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着力在特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当前,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要求, 突出抓好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整合优势科研力量, 深入开展梅花鹿药理功效、食用安全性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发性研究, 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 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启动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食品试点,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抓好双阳、东丰两大核心产业园区和7大生产基地建设, 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

(九) 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创新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我省在加快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上, 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相对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资金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 探索信用实体担保、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畜禽圈舍和农机具担保等多种方式, 不断健全完善牧业担保机制和内容, 提高养殖户反担保和信用承贷能力。要强化利益导向,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市场。

(十) 大力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社会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突出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 加快应用软件开发, 率先启动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 健全监测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形势分析研判, 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 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 防范市场风险。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 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在规范发展中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 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推进畜产品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 支持畜禽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连锁经营、订单期货、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 多形式、多渠道开拓市场新空间, 引领现代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增强大局意识, 努力提高服务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考虑作出的决策部署, 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省畜牧系统的干部职工, 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振奋精神, 拼搏进取, 推动畜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 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扩能升级、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这个阶段的一条主线。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统一到“五化”并举的具体实践上来。要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 抓落实要贯穿于全年, 贯穿于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畜牧系统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整体优势, 建立条块联动、上下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广泛地凝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量和资源,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对于年度重点工作, 要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 注重以制度促工作、提效率、出实效。

(二) 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 畜牧业专业性越来越强, 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 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中心任务, 创新学习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结合畜牧业重点工作和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升畜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当前, 要按照国家加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继续健全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全面提升基层畜牧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三) 要增强政策落实执行力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抓好强牧惠牧政策落实, 事关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事关养殖、加工企业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事关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的合理保护。省局决定, 把今年作为强牧惠牧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年, 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督导调研。各地要加强对畜牧业投资项目及资金运作等情况的监管, 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发生, 确保给农牧民的实惠不缩水、不走样。要严格管理制度和程序, 实现项目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保证政策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认真履行各级畜牧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强化项目实施的绩效考核, 逐步将项目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新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 要切实加强政行风建设

畜牧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抓政行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系统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精神,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博、找准发展的路子。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 把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调查清楚, 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不懈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依法行政, 严肃查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兽药监察、草原监理等环节的违规行为,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始终保持畜牧部门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良好作风和工作状态。

在全市安监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当前我市安全生产事故接连发生,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在全市安监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安监局局长会议,主要是分析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对策,以便采取有力措施,扭转我市安全生产形势被动的局面。同时,就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具体布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一系列指示精神。市委书记姚亚平亲自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在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多次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先后3次召开常务会和办公会,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主动出击,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相对平稳的态势。但我必须清醒地告诉大家全市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死亡人数突破控制进度指标。1-6月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99起,比去年同期减少30起,同比下降0.5;死亡13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死亡1人,同比上升0.7;占省安委会下达我市全年死亡控制指标的60;比控制进度目标多死亡1人,超进度0.7;较大事故时有发生。1-6月全市共发生较大事故5起,死亡24人。(含去年12月27日上饶县境内发生的死亡9人较大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各行业事故发生情况:

1、煤矿发生死亡事故9起,死亡1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2.5和20;占煤矿全年控制指标的50,与进度控制目标持平。

2、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死亡事故20起,死亡24人,同比分别上升100和118;占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全年控制指标的92;比进度控制目标多死亡11人,超进度控制目标的184。

3、交通发生事故47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1起,同比下降8.02;死亡9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人,下降13.63;受伤668人,与去年同期比增加33人,上升5.2;经济损失115万元,与去年同期减少7万元,下降6.44;死亡人数占省安委会下达我市交通死亡控制目标的45;占控制进度目标的90。

4、发生火灾174起,伤1人,无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起数下降11.68;死亡人数下降100;受伤人数与去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下降40.47;无重大火灾发生。

5、危险化学品和水上交通无死亡事故;

6、无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是个别行业、个别地方死亡事故连续发生。1—6月非煤矿山发生死亡事故7起,死亡8人;广丰县今年先后连续发生死亡事故6起,死亡6人,占非煤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以及死亡人数总数的30和25;德兴市(包括德兴铜矿)今年以来先后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信州区发生事故3起,死亡6人,其中一起是死亡4人的较大事故。铅山县两煤矿5月29日和5月30日两天时间连续发生2起事故,共死亡2人。

三是私营企业已成为事故的多发领域。非煤工矿商贸企业所发生的20起事故中有17起发生在个私企业,(国有企业仅发生3起,其中德兴铜矿2起,金山金矿1起)占该行业死亡事故起数的85;共死亡21人,占该行业死亡总人数的87。

四是一些事故重复发生。煤矿和非煤矿山行业共发生坠落事故8起,死亡8人;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3起,死亡6人;除此之外,意外事故频繁发生,先后发生意外死亡事故17起,占非煤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数的85;死亡21人,占该行业死亡总人数的87。

五是“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难度大。随着我市工业园区落户企业的迅速增加,化工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逐年加大。特别是一些入园企业“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好,安全生产基础不牢。据统计:目前,几乎所有入园企业都没有落实“三同时”制度,而今,这些企业都陆续进入了生产期,安全隐患逐步显现,事故时有发生。

六是生产条件差,安全隐患多。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少数行业安全系数不高,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加之企业规模小,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安全生产欠账较多,技术、条件、装备落后,基层监管力度不够,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大量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据调查,近年来工矿商贸企业7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必要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所致。如5

·月23日信州区一淀粉加工厂发生的中毒窒息死亡4人的较大事故,安全生产条件差是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七是随着季节变化,制约安全生产的因素增多。当前正值雨季,天气转暖,防汛、防雷、防水害等工作任务加重,矿山、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等领域安全隐患增多,危险化学品容易挥发泄露,公众聚集场所监管压力大;加之煤炭、烟花爆竹市场需求旺盛,私采乱挖,超量、超员生产现象有所抬头,极易引发事故。

希望同志们务必认清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当前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安委会下达给我市全年死亡控制指标为261人,而我市目前实际死亡人数为151人,全年时间过半,可死亡人数却超过了半数,后7个月又是生产任务最重,环境气候对安全生产影响最大的时期,历来都是事故多发期,保持全年死亡控制指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从今年所发生的事故看,充分暴露出我市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各地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大部分县(市、区)在制定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未将安全生产纳入总体规划,致使安全生产应当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成为空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无法落实;

2、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经常换,换的都是新面孔,工作脱节,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熟悉、换人、再熟悉的被动状态。一些基层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视为“烫手”的山芋,能推则推,不愿沾边,甚至有的乡(镇)干部提出只要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干啥都可以,发言稿《在全市安监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3、有的地方安全生产只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等表面工作上,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口头谈的多,真正落实少,短期行为多,随意性大,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听取汇报少,工作布置不多。近期,我们收到两份煤矿事故处理情况通报,其中1起是1月29日铅山县汪二镇五都煤矿鹏程井瞒报死亡3人的较大事故。从两起通报情况来看:一些乡镇领导和驻矿安全员从不下矿井进行检查,不出事故纯属偶然,那么其它地方有没有类似情况呢?值得我们反思和认真的检查。有的领导对当地安全生产状况和企业情况底数不清,心中无数。有的地方自己搞检查蜻蜓点水,走过场,发现不了隐患。而对上级来督查,敷衍了事,领导当甩手撑柜,由安监部门去挡门面;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整改措施不力。

4、有的地方疲于应付,缺乏主动,对待市里布置的工作,愿意的执行,不愿意的就搁置一边,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都推不动,而且还理由充足。如市安委会下文要求各地列出重点企业上报市里进行监控,至今没有一个县(市、区)开展了此项工作;早在两年前,市政府就要求各地要加快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机构、队伍建设步伐,可至今各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机构、队伍还很不完善,有的地方有预案,没有队伍;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再如: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还两次下文,要求各地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并要求今年六月底前必须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的初步审查,登记、建立网络等。目前,除信州区此项工作做得较好外,其它各地都由于资金不到位致使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难以开展。还有如今年“安全生产日”布置的安全文化论坛和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等,参加的单位不多,全市除上饶县、横峰、万年、婺源、信州区、工业园区六个安监局选送了节目外,其它县安监局都没有选送节目。这说明我们系统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5、一些地方为追求政绩,忽视安全生产。有的干部谈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滔滔不绝,说到安全生产便显得无可奈何,办法不多;对一些地方为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迎合企业,言听计从;有的对企业不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仅层层设置保护屏障,不让有关部门入园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而且为讨好外资企业,允诺只要能落户园区,安全生产等有关手续可以不办;当企业不按规定办理有关证照遇到麻烦时,个别基层领导还亲自陪同企业老板到有关部门找关系,走后门说情,致使不少入园企业先上车后买票,未审先建,强行投产。

二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业主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忽视安全生产,漠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从业人员的生命与健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让投资最少的股东担任法人代表,以此来规避法律责任;有的企业借口资金紧张,生产任务重,对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不予更新,对重大危险源漠不关心,将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搁置一边;甚至见利忘义,指挥职工冒险作业。

三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政府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按照《决定》的规定,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隐患的整改和安监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可目前各级政府的安全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隐患的整改以及繁重的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需求。市、县(市、区)两级安监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不足,人员不够,装备落后,办公条件等问题。另一方面,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制度、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雇主责任险三项经济措施落实不好不到位。近年来,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在全市范围实行了风险抵押金制度。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企业向县(市、区)和各部门交纳风险抵押金情况较好,但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向市安委会上交风险抵押金还存在问题;目前,除玉山县、德兴市、信州区、万年县、弋阳县、公路局、供电公司、煤行办、教育局、三管委、经济开发区交纳了风险抵押金外,其余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均未上交,而事故多发、突破控制指标、安全生产工作滞后的又往往是这些未交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单位。提取安全费用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系数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此项政策今年刚开始实施,原历史欠帐一下难以还清,从而导致安全欠帐严重,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整改。而一些新办企业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不能同步投入运行,又留下了新的隐患。在实施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雇主责任险措施方面阻力也较大。部分业主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啥不得投入,一些部门对此又有抵触情绪,致使此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我们是要吃大亏的。如5月23日信州区淀粉加工厂发生的死亡4人较大事故。他们是22日保的险,23日便发生了事故,且业主在事故中死亡。如果没有参加保险,该起事故的赔偿问题肯定大伤脑筋,地方政府难辞其咎。此项工作自3月以来,全市共收取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421578元,共签单95笔;其中德兴公司成绩较理想,收取保费:183400元,签单22笔;而万年公司至今还未破零。截止2008年7月2日,全市共发生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事故74件(其中死亡事故4件),主要有以下问题:

1、保费规模较小,赔付成本较大。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在签订合作协议前已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但签订合作协议后业务仍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参保人数严重不足。表现为: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只选择性投保风险系数高的从业人员,而其他从业人员基本不保;部分非煤矿山企业的从业人员选择多家保险公司投保。

2、有的县市营销爱卫生部与安监部门协调不够,对承保企业了解甚少,缺乏主动性。

3、有的保险公司以较大的费用成本和低费率承保的形式,进行不正当竞争,致使部分企业的投保业务流失。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沟通、联系。安监部门应协同大地公司做好企业投保的动员工作,多沟通、多交流,实现“双赢”效果。

2、市安监局和上饶大地公司将联合成立督导小组,对重点县市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的开展工作进行督导。

3、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的业务要集中在下半年,要求各企业必须足员投保,不允许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

4、市安监局将做好凭在大地公司投保的保单对各企业年审、换证的把关工作。

四是安全监管存在漏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好,存在监管体制不顺畅,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人为干预等问题;就监管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协调不够,全局观念不强,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处在监管一线的县(市、区)和乡镇由于其监管力量薄弱,深入一线检查少,加之检查人员业务不熟悉,难以监管到位;就企业而言企业因为其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发生事故在所难免。如:5月23日信州区一淀粉加工厂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教训十分深刻。该企业成立两年多来,没有哪个部门去检查过,直致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还不知道该企业的具体位置;该企业有关证照过期,作业场所环境恶劣没有人过问;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上岗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职工长期在危险环境中违规作业也无人制止。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篇4

同志们:

新年伊始,省安监局即召开这次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特别邀请到省公安厅朱爱民处长和省供销社章人水副处长到会莅临指导。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105号)工作要求,在产销旺季和冬去

春来之际,特别是春节和全省、全国“两会”期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强化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严控防范事故发生,确保2010年开局安全生产态

势平稳。

召开此次会议可以说,有三个背景:一是省政府**副省长对贯彻国务院安委办紧急通知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安委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安办《紧急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第二个背景是,在国家安监总局“”视频会议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对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当前面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各地要深刻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切实加强旺季合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监管。第三个背景是,2010年1月14日至17日,以杨国顺专员为组长的国家安监总局烟花爆竹安全督查组在对我省的抚州、萍乡等地督查后,在对我省烟花爆

竹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总体肯定的基础上,着重对春节前后防范事故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安监局对召开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张桃生局长亲自过问,明确要求:要尽快开好这次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参加,切实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下面,我就简要回顾去年的工作,并重点就当前乃至全年事故防范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过去的一年,同心同德,负重拼搏,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行业整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09年是负重拼搏的一年,从元旦春节到高温停产,从全国全省“两会”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从防范事故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到推进烟花爆竹整顿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诸多压力,我省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行业整顿所带来的安全事故防范上的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全方位超常态大力度地加强安全生产一线监管,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稳住了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的“阵脚”,而且确保了全省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等重要敏感时期安全平稳。安全生产和行业整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安全生产负重拼搏,总体平稳,成功扭转了事故反弹势头;思之来之不易。

1、下半年成功扭转了事故反弹势头。每年的下半年历来是烟花爆竹的传统产销旺季,是事故高发期,但2009年度下半年的事故死亡人数仅为3人,且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仅以半年而论史无前例,从而成功地扭转了上半年事故反弹势头(上半年死亡14人,且有2起较大事故,临川区“”一起死亡3人,万载县“”一起死亡5人)。

2、死亡人数大幅度低于年度控制指标。2009年度死亡人数17人,占国家总局给我省下达的烟花爆竹年度死亡控制指标28人的%,占我省自己定的年度死亡控制目标26人的%。

3、连续三年稳住了相对低死亡率的工作格局。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死亡人数控制在2位数一字头之内。2007年第一次使我省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压减到20人以下(2007年死亡17人,比2006年度死亡29人减少12人);2008年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相对单一,就是全力以赴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加之奥运会之前的全国性高压态势和百日督查以及多阶段、长时间的停产保安全,因此当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破天荒的减少到9人,其中较大事故一起死亡3人。这一年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属于非常态的,实事求是地说是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可比性;2009年行业整顿矛盾错综复杂,对防范事故带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冲击,但通过我们全力以赴严防死守,负重拼搏,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全省年度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仍控制在20人以下(年死亡17人)。

2009年度防范事故遇到的特殊困难和特殊压力前所未有:一是2009年全

省烟花爆竹行业整顿工作正式进入操作阶段,企业整改与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加大,生产不稳定性给加强安全管理形成了空前压力。二是部分分批实施的整顿退出企业由合法生产转为非法生产,给打击非法、事故防范工作带来了空前压力。三是整顿工作的铺开,牵扯了基层安监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大量精力,给强化一线监管防范事故带来了空前压力。四是整顿进退去留的必然选择,使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企业,情绪波动起伏,给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空前压力。五是2008年度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不足10人,给2009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空前压力。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5

同志们:

刚才市林业局各位局领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工作任务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十分赞同。各县(区)回去后要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林业工作总体进展良好,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 , 全市完成 营造林 176.52万亩,占任务179.66万亩98.25%。 治理石漠化 113.55平方公里 ,占任务的 90.12%。 完成 育苗面积 7658.08亩,预计产苗量13604.55万株。 完成 特色经果林 板块 68.63 万亩,占任务64.71万亩106.06 %。 发展 林下经济板块 面积124.48万亩,实现产值33.13亿元,带动农户20余万户。 森林生态旅游 累计接待游客1461502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9046.336万元 。 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立(受理) 各类森林案件 148起,破(查处)154起,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4人次,罚款71.32万元,收缴木材58.37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20头、只,收缴野生保护植物26株。 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 47起,占用林地面积 341.3355 公顷,收缴植被恢复费2991.8582 万元。 森林火灾 仅发生 1起,受害森林面积为5.25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043‰。 调处林权纠纷 1418件; 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7475万元; 森林保险 投保面积1192.5 9 万亩; 流转林地 面积12.29万亩; 成立新兴林业经营主体 476个。

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到毕节调研4次,广西、重庆、山东等地的林业部门50余人次到毕节考察;第六届“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全国启动仪式南方主会场在毕节市举行;3个核桃基地入选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4家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5个企业获得“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总之,在各县(区)林业局的积极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开门红”,取得了良好开局。

下面,为加强下半年的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再强调 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形势,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充分认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林业 的作用地位日趋重要 。 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20xx年视察贵州时,反复强调,贵州省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省委对毕节市提出了守住两条底线、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要求,其中一个高地是“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高地”。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安排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全省集中义务植树活动,陈敏尔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要求要厚植生态保护的基础,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市委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六个新毕节”,其中之一是绿色靓丽新毕节,要求深入实施“绿色毕节”行动,到2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中央、省、市对林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对林业部门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责任重大。各县(区)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的作用、地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辜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的使命。

第二,林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但全市还有1981个贫困村、125.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全省任务最重的一个市州。林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其中之一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措施,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生态补偿脱贫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扶贫新理念,第一次将生态建设保护与脱贫相结合,其中大部分是林业部门的责任,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对林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第三,林业是展示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生态建设是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林业生态建设直观效果好,对比强烈,受益面大,一直以来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28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效为毕节赢得了“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生态建设品牌和形象。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是展现试验区建设成效重要时间节点。林业生态建设不能躺在以往的功劳上睡大觉,必须超前谋划,认真筹备,精心打造,确保在推出一批新的亮点,为试验区30周年献礼。

(二)客观认识林业工作的复杂性

今年是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年,既要完成常规的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等工作,又要启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石漠化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除此以外,市委、市政府还安排了“法治毕节”创建,板块经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通道绿化等任务。再加上技术人员短缺,项目资金不到位、工作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今年的林业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再采取往年的常规做法,将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正确认识林业工作的艰巨性

全市林业工作虽然总体上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必须立即整改的问题。

一是“绿色毕节”行动进展不平衡 。第一季度绿色毕节行动考核结果显示,部分县(区)营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低,造林质量不高,管护效果不好。全市任务完成率仅为92.38%,其中金沙县仅为61.60%;全市造林合格率仅为83.17%,其中赫章县仅为49.53%、金沙县仅为42.68%;全市抚育管护合格率仅为78.86%,其中金沙县仅为30.23%、赫章县仅为52.21%,与造林核查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退耕还林前期工作推进较慢 。目前,仅有纳雍县、百里杜鹃管理区全面完成20xx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登记造册、合同签订工作,黔西县至今未开展前期工作,其他县(区)不同程度未完成相关前期工作,为下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工作积压。

三是“二调”工作进展迟缓 。全市外业小班区划调查面积完成率仅12.23%,省厅要求第一批次完成时间为5月30日,第二批次8月31日,第三批次11月30日,照目前的进度,到期根本无法完成。

四是“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案件查结率低。 目前全市共有案件1941起,其中查处案件451起,查处率仅23.36%,查结案件130起,查结率仅6.7%。省厅要求在6月30日前,所有行政案件必须查处完毕,所有刑事案件必须移送公安机关,现在只剩一个多月时间,要把剩余案件全部查处完毕,时间十分紧迫。

五是林业队伍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很多县(区)林业干部职工都出现了贪污腐败的问题,林业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部门,给林业部门造成了极大损失。说明了我们的队伍管理不严,管理制度不健全,预防教育不够,导致很多干部守不住底线,受不住诱惑。

六是林业项目资金到位率差 。经市林业局调度,各县(区)滞留县级财政的资金总额较大,严重影响了林业各项工程项目的按时推进,打击了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的甚至造成了上访。

总之,面对当前林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各县(区)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想尽一切办法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厅的各项检查考核。

二、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当前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提出,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0%。要实现这一目标,20xx、两年的造林面积犹为关键,如这两年不加大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目标将无法完成。经分析,全市20xx年营造林任务预计在180万亩,力争突破200万亩。各县(区)要围绕2020年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情况,抓紧制定本县(区)的造林目标。在营造林上,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多、不能少。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好油用牡丹试验示范

市委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市领导多次到实地调研,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5月9-11日,全市召开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家论证会。国家林业局、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领导、专家通过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毕节市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油用牡丹。志刚书记要求,要抓紧按照专家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林业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的《关于切实抓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已按程序送审。各县(区) 一是 要选好地块 。按照通知要求编制方案、选好试验示范点,除金海湖新区外,每个县(区)不低于5000亩的试验示范面积,其中有1000亩要按园区化要求高标准打造示范基地,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1000亩要安排在高速公路两侧,体现景观效果;剩余部分面积要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分别在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二是要提高标准。 所有示范点必须落实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运行,提高基地建设成效。同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种植,该起垄就起垄,该平茬就平茬,该施肥就施肥,确保示范基地牡丹在20开花结果。七星关、黔西、金沙、纳雍、金海湖等已经种下去的地方,要制定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三是要加强科研。 市林科所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全市不同的海拔、土壤、气候条件,开展不同密度、不同套种模式的对照试验,研究出最佳丰产栽培技术和配置模式;要开展本地良种选育,研究育苗技术,为种苗供给本地化提供技术支撑;要组织收集现有开花结籽牡丹的种子,初步测定单株产业和出油率。各县(区)要无条件配合支持林科所工作,积极协调联系、帮助管理试验地块,确保科研取得成果。 四是要保障苗木。 市林业局牵头,从各县(区)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苗木采购小组到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推荐的苗圃实地查看、选择、购买苗木,保证苗木质量。同时,要开展本地育苗工作,为以后全面推开作好准备。 五是要保障资金 。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示范的资金主要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整合产业化扶贫、“三江源”、农业产业化等资金建设。各县(区)在安排20xx年退耕还林任务时,首先要满足油用牡丹试验示范需要,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整合其他资金解决。9-10月份,各县(区)必须完成试验示范点种植任务。

(二)着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

再过2年就是试验区成立30周年,展现试验区生态建设成效,绿色通道是最直观、最便捷的体现。市林业局已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搞好高速公路与成贵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正在按程序送审。文件下发后,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细化方案,重点将隔离栅外的地块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标准、高投资绿化。“线”上绿化要在公路两侧各50米范围,采用米径5厘米以上常绿、落叶绿化大树搭配观花、观叶灌木打造景观;“面”上绿化要在50米以外可视区域,用米径3左右厘米绿化大苗或经果林搭配油用牡丹、刺梨营造景观;“点”上绿化要在匝道、互通、立交等周边按园林绿化要求高标准打造景观精品。线、面绿化由林业部门实施,点上绿化由项目业主实施。建设资金除林业项目外,主要用“三江源”资金解决。

(三)着力加快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二调”结果是反映以来一个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重要数据,其重要性只要是林业工作者都应该知道。虽然造成目前全市“二调”工作滞后的原因很多都是客观因素,比如技术人员不足,调查经费不到位等等。但各县(区)要从主观上努力,采取一些超常规措施去克服困难,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 一是要统筹调配技术人员 。进展较快的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由4个技术员带领7个护林员组成4个工组开展调查,并随时调度进展情况;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做法,将业务承包给贵阳的一家公司来做,人员相对固定,工作相对单纯,提高了调查速度。其他县(区)要参照这些好的做法,统筹调配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加快调查进度。 二是积极争取调查经费 。七星关区、织金县、百里杜鹃管理区经费到位率都是100%,一方面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这3个县(区)的争取协调力度大。其他到位较差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汇报争取力度,市林业局也会积极帮助反映,尽快将资金争取到位。但七星关经费虽然全部到位,进展却十分缓慢,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整改推进。 三是要加强质量检查 。目前,开展质量检查的只有黔西、纳雍两县,其他县(区)都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调查质量对调查结果影响很大,不能保证质量就不能客观反映全市生态建设成果。尤其是金海湖新区采取服务外包的,更要加强质量检查,确保调查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四)着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毕节市第一轮退耕还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成功的典范,很多国家、省领导都考察调研过退耕还林点。毕节一直以来也在大力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20xx年重启退耕还林以来,国家和省都对毕节给予了倾斜支持,20xx、20xx两年的任务占全省任务的25%以上,今年全省的任务预计是430万亩,毕节市将尽量争取100万亩以上。但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相比较,这两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缓慢,缺少可以参观的亮点。除了按国家省的要求完成任务以外,各县(区)要特别注重两点。 一是及时完善退耕还林前期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分户丈量、合同签订、张榜公布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容易形成群众信访隐患和贪腐漏洞。群众利益无小事,各县(区)要采取督促、通报、考核等手段促进各乡镇抓紧完善前期工作,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打造新的亮点 。要选择交通便利、视角效果好的地块,整合资金、提高标准打造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示范亮点。经济林类型、生态林类型的示范点都要打造,在种植模式、种植质量、经营管理、治理效果等方面要有示范借鉴作用,以示范点为窗口展示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

(五)着力落实绿色毕节行动整改

省委、省政府将在8月份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工作。从全市第一季度考核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全市面积核实率不到95%,造林质量合格率仅为83%,抚育管护、育苗核实情况都不好。各县(区)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紧在省考核前整改落实到位。 一是要及时上报资料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上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考核有关营造林资料数据的通知》,今年核查上报的资料多、时间紧、要求高,如不及时上报,将视为拒绝考核,并在全省通报批评,扣减相关分值。20xx年的核查中,部分县(区)因重视不够,资料上报不及时、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扣分。今年,各县(区)要吸取教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按时上报数据,完善备查资料。 二是抓好任务完成。 各县(区)要 对照省厅考核要求, 进一步组织对全县造林地块进行全面自查核实,摸清底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抓紧整改。对未栽植和成活率达不到要求造林小班,能在雨季用营养袋苗补植的要抓紧准备苗木,在雨季进行补植补种。对必须在冬季进行造林的小班,要提前作好苗木准备,一旦进入造林季节立即启动补植补造。 三是抓好质量管理。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造林质量,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造林的每一道关序 ,切实提高造林合格率 。严防“一锄苗”“爬壁树”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引导农户在造林地内种植矮杆作物,实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加强苗木检查验收,严禁裸根苗、弱苗上山造林。 四是抓好作业设计。 对 一季度考核中发现作业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县(区),要抓紧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设计,技术人员一定要深入实地开展调查,避免图班勾绘过程中出现地类不符,小班因子填写错误等现象的发生,并认真核对造林数据库,避免出现林业工程重复,小班重叠等问题。 五是抓好管护落实。 坚持精种细管、种管并重,落实造林经营主体、抚育管护组织、抚育管护措施,落实抚育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合同,切实做好造林后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整形修枝等管护工作,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六)着力抓好林业项目争取

林业的建设发展,主要依靠项目来支撑。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项目争取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建立项目库,加大项目储备,通过项目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项目来扶强扶壮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虽小,但意义重大,对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能起很大作用,当前正是这两个项目的申报期,各县(区)要做好服务,认真组织上报。

此外,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案件查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德援项目、种苗工作、林业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工作,确保在年终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区)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敢于担当的气魄,直面矛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精神,面对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压力,带领干部职工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落实措施,采取超常规措施合力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重点要解决好人和财的问题,为工作推进提供好基本保障。

(二)强化作风建设

作风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林业系统,一旦作风不实,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工作造成误差,带来不良影响;相反,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就能快速、优质、高效推进。因此,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狠抓、常抓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林业干部队伍,以“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精神,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又好又快发展。

(三)强化廉政建设

要坚持抓好主体责任落实,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选好用好干部、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推进源头治腐、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推进各级林业党组主体责任的落实,保证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要严明纪律规矩,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原则,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凡是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要强化科学决策,按规定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堵塞贪腐漏洞。要加大民生监督,切实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民生项目规范实施,民生资金安全运行、民生利益不受侵害。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加强预防教育,保护好林业干部。

(四)强化督查考核

市林业局将加大对当前各项林业重点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进展迟缓、推进不力的县(区),将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按《绿化毕节动态跟踪考核办法》等考核规定,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各县(区)也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加大对各乡镇的考核督查力度,加大对乡镇负责人的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尤其是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

同志们,当前各项林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紧张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多想办法,多谋良策,努力突破工作瓶颈,开创工作新局面。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一定能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材料 篇6

同志们: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畜牧科技工作会议, 其目的是传达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总结我省畜牧科技发展成就和经验, 科学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科技工作, 表彰在畜牧科技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 分析形势, 切实增强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省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单项技术引进、研究和推广为主的积累阶段, 90年代以配套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为主的发展阶段, 以及“十五”期间以重大技术攻关、集成和示范为主的跨越阶段。尤其是进入“十一五”以来, 我省畜牧科技创新能力极大增强, 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科技成果转化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分别达到了38%和55%。畜牧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畜牧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生产方式不断改善, 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较, 奶牛单产由3.2吨提高到5吨, 生猪出栏率由85%提高到178%, 肉牛出栏率由60%提高到85%, 肉羊出栏率由35%提高到93%。2008年, 我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03.32万吨、109.28万吨、581.50万吨, 畜牧业产值达到846亿元, 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60元, 实现了肉、蛋、奶由调入大省到调出大省的根本性转变,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畜牧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我省通过健全推广机构, 整合人力资源、创新推广模式, 完善信息平台, 逐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和龙江特色的推广与服务体系。一是各级畜牧科技推广机构逐步完善。目前, 我省共设置了畜牧科技推广机构1 115个, 人员总编制达到6 012个, 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 405人;有技术职称的4 473人, 其中高级职称285人。初步构建了省、市 (地) 、县 (市) 、乡 (镇) 四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组建了由畜牧科技推广员、繁育员和兽医防疫员构成的基层科技推广与服务队伍。为进一步加强畜牧科技工作, 七台河市与伊春市畜牧局还专门成立了科教科, 指定专人员开展工作, 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畜牧科技水平。二是创新了畜牧科技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真正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难题, 自2006年起, 省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畜牧科技推广工作。我局通过整合多方资源, 成立了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市县畜牧技术骨干及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全省畜牧技术百人专家服务团”, 创新提出了以“进村、进场、进户”为形式, 以“良种、良法、良管、良医和良料”为内容的“三进五到位”推广模式。3年来, 专家服务团先后深入到我省44个市县、近千个村屯, 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共培训8 000余人次, 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近万个, 发放各类资料4万余份、专家联系卡1万余张, 成为养殖户的技术顾问、主心骨, 被养殖户誉为“送来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专家队伍”。双鸭山市为了能够给养殖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设了一个能容纳120人同时听课的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教室, 保障了培训效果。三是建立移动科技信息和网络服务平台。为实现技术推广形式多样化, 2008年, 我局与省移动公司合作开通了“畜牧通”业务, 设立了畜牧移动服务热线 (13804519110) , 首批聘任25位专家, 配备了专用的无线通讯设备, 开展时时互动答疑工作。同时, 我们又新建了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网, 开通了专家在线答疑平台, 养殖户可在网络上与专家进行互动沟通。信息平台开通以来, 共在线答疑2 500余个, 电话答疑3 000余个, 为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咨询通道。

(二) 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 我省通过不断加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 使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一是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增加。2008年,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畜禽规模经营水平, 提高奶业和生猪市场竞争力, 省政府提出了两个千万战略工程规划。规划实施以来, 全省新建、改 (扩) 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03个, 其中150~800头规模场394个, 5 000头以上9个, 新增奶牛存栏15.5万头, 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全省新建、改 (扩) 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共1 114个, 其中2 000~6 000头规模场1 037个, 万头以上77个, 新增生猪出栏422万头, 完成目标任务的103%。目前, 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养殖户41.8万个, 养殖场7.1万个, 养殖小区4 019个, 规模化经营比重已达到72%。二是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效果显著。自1990年以来, 我省共制 (修) 订畜牧业地方标准105项, 编印了奶牛、肉牛、生猪、青贮和鹅等5个品种的《质量效益型畜牧产业系列丛书》2万册。“十一五”以来, 我省共举办百人以上的各类畜牧技术培训班500余期, 推广了优良畜禽品种37个, 先进实用技术33项。其中青贮饲料应用、奶牛全混日粮饲喂 (TMR) 、奶牛群体改良 (DHI) 、猪人工授精和生态养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我省畜牧业得到飞跃发展。2009年, 哈尔滨市重点开展了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并选择了14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示范。目前, 我省奶牛、生猪和蛋鸡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 肉牛的良种率达到65%;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360万亩, 青贮产量1 330万吨, 平均每头奶牛饲喂青贮饲料达5.8吨;DHI项目测定奶牛5万头, 参测奶牛场达120个, 生猪生态养殖试点场1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65%左右。三是科技创新推广项目试验示范效果显著。2007年, 通过积极争取, 我省参与了畜禽、牧草和饲料等6项国家产业体系建设项目。9名专家受聘岗位科学家、7个科研单位 (协会) 列入国家综合实验站, 产业体系的建立, 加快了我省畜牧业科技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 我们先后在安达、双城、铁力等7个县 (市) 实施了标准化示范县、奶牛科技入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项目, 在杜蒙、伊安等4个县 (市) 开展了农牧业院县科技合作共建项目, 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科技发展, 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县 (市) 的畜牧业科技进步。

(三) 畜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 我省畜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大量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转化为我省畜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阶段的建设, 我省初步形成了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整合优势科技创新资源, 吸纳了哈工大、黑大、哈理工等高校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 组织哈兽研、东农等院所专家成立了省畜牧兽医学会生态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 重点研究畜牧生产与环境资源保护。同时, 省畜牧研究所结合当前我省畜牧实际生产中畜禽养殖生产中粪污等废弃物污染严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着诸多隐患等诸多问题, 先后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两个研究室。目前, 我省参与畜牧科技创新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近30个, 以科研、教育和行业组织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二是科技创新成绩突出。1986年以来, 在我省畜牧科技成果中,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省长特别奖2项;省重大效益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项、二等奖47项, 培育了龙牧801、803、806和杜尔伯特扁穗冰草等牧草新品种。其中, 由哈兽研研制的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由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的转基因克隆猪, 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推广使用, 有效地遏制了禽流感疫情在我国的蔓延, 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亿元。三是对外技术合作交流不断增强。随着我省技术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科研地位和水平不断提升, 与国外畜牧业发达地区的技术合作交流日益增多, 交流方式由最初的一般性接待考察, 逐步发展为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合作, 我省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了中日奶牛乳品合作和世行项目, 开展新型奶酪研发、生态环境治理、草原改良和DHI等多方面的技术合作。通过智力引进和项目合作, 每年邀请20余位国外专家来我省进行技术合作交流。通过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动锻炼了一批畜牧科技创新型人才, 提升了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 掌握了世界畜牧业先进理论和技术, 吸纳并再创新了一批科技成果, 促进了我省畜牧科技进步。

(四) 畜牧科技有效保障了产业安全

长期以来, 我们始终坚持以建立科学的防控手段、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有效的追溯体系为重点, 加强了防疫灭病和检测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 有效促进了我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多年来, 我们始终以“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重点, 加大了对免疫技术、疫苗和组织免疫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开展了兽医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有效提高了我省畜禽免疫覆盖率, 规避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省份之一, 取得了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特别是今年, 国家农业部宣布我省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 这是我省继20世纪50年代消灭牛瘟, 1994年消灭牛肺疫, 1998年消灭马鼻疽之后, 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成绩。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 我省加强了在新型兽药、饲料和畜产品检测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加大了对检测实验室的改造, 新增了一批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和实验室仪器, 有效提高了检验检测水平, 确保了产品检测结果的科学和准确。2006年, 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被认定为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 并承担了对外省畜产品检测监督抽检任务。2009年, 该中心顺利通过了部级中心复评审。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建立。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畜牧兽医行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一直以来, 我局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为重点, 加强了二维码标识佩戴、网络化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基层信息采集录入等方面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 我省能繁母猪和奶牛标识佩戴率已达100%, 其他畜禽佩戴率达70%;全省400个屠宰场点、800个乡镇的数据终端系统正在建设中。2005年, 大庆市在我省率先开展了检疫电子出证工作, 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今年, 我们又在哈尔滨、牡丹江、鹤岗、七台河及省铁路兽医卫生处开展了动物检疫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我省畜牧科技工作6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 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是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 勇攀牧业科技高峰, 不断创新的结果, 是广大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 服务生产, 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畜牧兽医局向全省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和帮助畜牧科技工作的各级政府、行业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充分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 务必清醒地认识到, 我省的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与先进省份和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投入不足, 投资主体单一。近几年, 我省每年对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2 000万元, 仅占当年畜牧业产值的0.3%左右, 低于全国1%水平, 更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我省每年用于畜牧科技推广的专项经费仅400万元。畜牧科技投入少且主体单一, 制约了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人才队伍薄弱,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省平均每名科技人员服务的农户量超过7 700户。科技人才总量不足, 高层次人才比重过低, 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 真正能运用到生产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少。三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目前, 我省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的改革工作还不够彻底, 畜牧科研推广单位体制还未理顺, 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还未到位, 仍有5个市 (地) 、35个县 (市) [占县 (市) 的55.6%]没有完成改革工作。同时, 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 仅有30%~40%, 研究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畜牧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科技意识淡薄。畜牧从业者特别是畜禽养殖户文化知识普遍不足, 科学养殖的意识不强, 专业能力不高, 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我省畜牧科技水平的提高, 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而且影响着畜牧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快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 是我省畜牧工作中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 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要站在建设畜牧强省的战略高度, 从建设现代畜牧业和食品加工大省的全局出发, 深刻认识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增强推动畜牧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 建设现代畜牧业迫切需要加强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当前,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时期, 也处于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现代畜牧业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 可控性强的畜牧业;是技术密集, 工程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畜牧业;是实行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产业体系, 是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畜牧业。要建设现代畜牧业, 落实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期间做出“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生猪等畜禽养殖, 促进养殖方式由分散粗放向标准化规模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指示, 加快实施两个千万战略工程规划, 我们必须走具有我省特色的畜牧科技发展之路, 必须把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 必须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传统畜牧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传统畜牧业。不断促进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支撑和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

第二, 促进农民增收迫切需要加强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我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以来,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已由20%提高到4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这一比重还会不断加大, 将成为实现农民收入不断提升的重要增长点。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深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增加发展的科技含量, 延长产业链, 拓宽发展领域, 提高生产效益, 才能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同时, 只有通过科技手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和产品消费绿色化, 才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 支持新农村建设。

第三, 提高畜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强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省畜牧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对竞争的良策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与推广, 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要提高质量和效益, 必须通过研究推广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加工流通等关键技术, 形成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必须通过研究推广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净化、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 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要提高畜牧业管理运行效率, 必须通过研究推广数字化生产、信息互通共享、风险预警预报、市场准入监管等信息化应用技术, 形成畜牧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密集的配套技术快速实现从庭院散养向标准化饲养发展, 从初级屠宰加工向食品深加工延伸, 从传统单一畜牧业向农牧循环经济拓展, 从肉蛋奶集市贸易向超级市场升级, 从畜禽防疫向公共卫生安全转换。

第四,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我省“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和现代畜牧业的建设, 资源和环境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就是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和规模养殖业, 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或畜禽排泄物处理能力相适应, 畜禽养殖与动物防疫、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同步发展, 畜禽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产业协调发展, 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 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离不开科技人员的推广, 离不开养殖户的应用。稳定和壮大畜牧科技人才队伍, 加强畜牧科技推广, 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畜牧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把握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重点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 我省畜牧科技的发展, 既面临难得的机遇, 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只有明确畜牧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才能发挥好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畜牧强省战略和两个千万战略工程规划的实施,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立足行业特点和我省特色, 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 以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重点, 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壮大人才队伍, 立足产业需要推进科技创新, 立足农民需要推进转化应用, 立足创新实践推进人才培养, 不断提高畜牧科技贡献率和生产标准化率, 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支撑和引领现代畜牧业发展。

未来几年中, 各级畜牧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有中国特色的畜牧科技进步之路上来, 提高科技对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 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支持能力, 提高科技对提升畜牧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筹划和组织好今后一个阶段的畜牧科技工作,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 加快推进畜禽、牧草良种化进程

按照建立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的要求, 集中开展畜禽、牧草品种资源调查评价、创新利用、高效繁殖、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 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的步伐, 实现品种获得由引进为主向培育为主、培育由传统技术为主向现代技术为主的转变, 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基础。一是进一步开展畜禽、牧草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在农业部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增加牧草品种资源调查, 摸清现有畜禽、牧草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利用状况, 对地方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 确定开发利用方向, 建立品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 为建立健全地方良种繁育体系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畜禽、牧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畜禽保种场 (区) 、牧草实验区为依托,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牧草品种的选育。要研究制定引进国外畜禽及牧草良种计划, 并对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保障措施。三是进一步强化畜禽育种配套和高效繁殖技术的研究应用。在鼓励科研教育单位积极参与和自主开发畜禽繁殖基础研究的同时, 组织有关力量重点进行胚胎移植、性别控制、顶级优秀个体克隆等技术的研究攻关。四是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要重点加大对肉牛品种的改良, 提高肉牛冻配种比例, 同时要充分调动畜禽良种场和推广单位的积极性, 增强畜禽饲养者使用新品种的自觉性, 进一步优化畜禽良种推广应用的环境。

(二) 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

以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重点, 加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区) 建设,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快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与国标、行标体系密切衔接, 抓紧地方标准制 (修) 订, 突出主要畜禽生产技术、兽药饲料安全使用和产品残留检测规程的制 (修) 订, 并指导行业协会、畜产品出口企业和养殖生产基地按照进口国的标准制 (修) 订企业标准, 尽快完善我省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二是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要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切实把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做为重要工作内容, 把各种畜牧业生产标准制成明白纸、宣传图、口袋书, 使饲养者易看、易懂、易操作。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ISO、GAP、GMP、HACCP、QS等认证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区) 建设。通过与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等联合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区) 和备案场建设与认证工作, 加快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打造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县, 完成两个千万战略工程规划的目标要求。四是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在注重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迁移、降解, 微生物处理等基础研究的同时, 着力开展农牧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化排放、污水达标处理排放、有害气体控制等实用技术的研究。

(三) 加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以动物疫病防控和药物残留控制为重点, 加快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推广应用, 实现畜禽疫病由就病防病向综合防控、质量安全由被动监管向主动控制的转变。一是完善疫情监测网点, 强化疫情监测制度。建立执业兽医网络, 及时进行疫情通报, 搞好疫情监测;了解国内外疫情动态, 科学研判, 搞好疫情分析预测。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物资人员准备, 一旦发生疫情, 及时扑灭, 确保疫情不扩散蔓延。二是加强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应用。要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下功夫, 争取研究出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三是加大各类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技术应用。要充分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的机遇, 逐步建立起一个省、市、县三级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要充分发挥我省现有动物卫生监督、饲料兽药监察、畜禽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加强检验方法、检测标准和检测仪器等方面的研究, 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四是强化高效低残兽药的研制与推广应用。目前, 我省兽药企业GMP达标改造已全部完成, 下一步要组织兽药企业与有关科研单位结合起来, 加强高效低残新兽药的研发, 进一步完善药物规范化使用程序, 推广安全用药。加强对畜禽养殖过程药物使用的指导, 加大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兽药的推广力度, 规范兽药使用,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 加快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

要提高饲料的供给与转化, 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 加强饲料资源开发、添加剂生产、配合饲料推广应用, 实现消耗型生产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变。一是加快配合饲料的开发应用。继续深化饲料添加剂与配合饲料优化配方技术的研究, 促进配合饲料的本土化、高效化。通过提高配合饲料质量、搞好配套服务、加强示范推广, 不断扩大配合饲料使用覆盖面, 提高畜禽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添加剂生产技术的研发。围绕提高饲料转化率, 保障饲料安全等方面, 深入开展饲料添加剂生产使用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单项饲料添加剂来源不足, 开展精细化工合成和利用本地生物资源提取单项饲料添加剂研究开发;针对现有饲料添加剂功效不高的现状, 加强发酵、生物酶、包被技术等在生产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开发;针对开发生产功能性畜产品, 进行专门化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应用;针对现有饲料添加剂安全水平较低的现状, 加快高效、低残和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生产。三是加快粗饲料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开展苜蓿和羊草等粗饲料的种植、贮运、饲喂等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大农作物秸秆青贮等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究推广作物秸秆的生物处理、机械加工、保存储藏、配合使用技术, 提高秸秆饲喂的转化率。大力开发非常规性饲料蛋白资源, 增加蛋白饲料的供应。集中力量对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下脚料进行开发研究, 加大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蛋白资源的研究推广力度, 增加饲料资源的供应总量。四是加快“二元”向“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化。要研究相关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牧草种植技术, 培育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 加快推广不同地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 解决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推动我省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 加强畜牧信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面向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调控监管水平, 组织开展数字生产、信息管理、质量追溯和预警预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 实现畜牧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

三、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切实提高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质量

我省已步入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快车道, 畜牧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加快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任务相当繁重, 机遇非常难得。要把握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加强畜牧科技工作的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增加资金投入,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

(一)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保障畜牧科技工作顺利开展

要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切实把科技工作放在整个畜牧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推进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各市县畜牧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 加大工作力度, 设立专门机构, 指定专人负责科技工作;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了解畜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大力增强畜牧科技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积极主动与科技、发改和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争取各方支持;要在摸清本地区畜牧科研、教育、推广单位及畜牧企业科技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调动各方面力量, 围绕畜牧科技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组织重大科技推广活动。

(二) 完善机制, 加大投入,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畜牧科技资金的稳定投入, 是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各级畜牧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把畜牧科技资金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 提高畜牧科技在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的比重, 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规定, 确保财政对畜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要通过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牵线搭桥、协助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 鼓励企业增加对重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投入, 引导二、三产业方面的企业, 投资创立畜牧高科技企业。要协调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部门, 对畜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的机会, 引进外资建立科技型企业, 参与畜牧科研开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格局。

(三) 深化改革, 整合资源, 建立产学研良性协作机制

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涉及多单位、多部门、多学科, 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要强化协作,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提高效率。要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 明确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 合理设置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加快两所 (省畜牧研究所、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的合并步伐, 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建设, 推进产学研协作,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建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单位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 建立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鼓励和引导畜牧科研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要发展社会性、公益性畜牧科技服务组织,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畜牧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 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四) 重视人才, 加强培养, 打造素质优良的科技服务队伍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清醒认识“重视畜牧科技人才就是重视畜牧业的未来, 投资畜牧科技就是投资畜牧的未来”, 大力实施人才强牧战略。要按照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工作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要求, 着力打造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群体;培养一批职业素质优、专业技能强、培训水平高的科技培训专家和科技推广人才群体;通过大中专院校培养适合我省畜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挖掘一批科技意识浓厚、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农村乡土科技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专家。

同志们, 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畜牧部门和科研教育单位要坚定信心, 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在推进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重大思路上凝聚共识, 在推进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关键环节上汇聚力量, 在推进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重点领域集聚资源, 形成推进我省畜牧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走好富有我省特色的畜牧科技进步之路。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畜牧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下一篇:安全事故调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