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权转让合同(通用8篇)
甲
方(转让方):
乙
方(受让方):
【本合同由盈科律师研究院
祁树波 律师提供】
甲方(转让方):
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机构代码证:
乙方(受让方):
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机构代码证:
【律师提示】标明基本信息,比如法定代表人、电话、住址等,可以快速确认当事人信息,避免日后争议因无法送达带来的法律风险。
鉴于:
1.甲方拟将名下合法持有的探矿权(证号为:),按本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依法转让给乙方,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向乙方
披露了该项探矿权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2.乙方基于真实受让之目的,对甲方提供的该项探矿权的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形式审查,同意按本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受让该项探矿权;
3.甲乙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共同确认现时已具备了签订并履行合同的基本条件。
【律师提示】:鉴于条款涉及合同签订的背景、基础、条件等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为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本着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探矿权转让事宜达成共识,现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一、概念释义
本合同所涉及的下列概念,除非甲乙双方另有共同的书面解释,其内涵和外延以本合同释义为准。
1.探矿权:本合同所称探矿权,是指甲方依法享有、以探矿权证号为标志,并用于本次合同目的的矿产探查权。
2.合同目的:乙方依法取得甲方享有的探矿权并完成权利登记手续,甲方依法获得与探矿权相对应的支付价款,使本合同得以全面、恰当履行。
3.不可抗力: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签约方不能控制、不可预见或即使预见却无法避免的事件,该等事件妨碍、影响或延误任
何一方根据本协议约定履行其全部或部分义务。该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或其他天灾、战争、罢工或任何其他类似事件。
4.情势变更:由于履行协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签约方在订立本协议时无法预见的、不可抗力事件之外的、并且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协议对于签约方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协议目的之事件。
5.元:除本协议另有约定外,“元”在本协议中为人民币货币单位。【律师提示】:可根据需要进行列项并界定。
二、探矿权基本情况 1.探矿权名称: 2.探矿许可证号: 3.发证机关: 4.地理坐标: 5.探查区域面积: 6.涉及的矿种:
7.有效期限: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8.探查程度和成果:
【律师提示】:有关探矿权的信息应尽量详细。
三、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
1.双方同意探矿权转让价格为:
万元。
2.支付方式:本合同签订后
日内乙方向甲方支付探矿权总价款的 %,计款
万元;探矿权转让申请经矿权登记部门审核同意后
日内,乙方向甲方付清余款。
3.甲方的收款信息:
1)户名:
2)开户行:
3)银行账户:
【律师提示】:支付方式对甲乙双方都很重要,应综合考虑预付款、定金、违约责任、审核情况、付款条件等因素,建议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导进行。)
四、探矿权的变更登记
1.甲方收到乙方支付的第一笔款项后
日内,甲乙双方应向矿权登记机构递交探矿权转让申请,并根据登记机构的工作流程提交相关资料,履行相关手续。该项工作以甲方为主,乙方配合。
2.甲方指定的全权授权代表为
,该代表的身份证号码为
,联系电话
;乙方指定的全权授权代表为
,该代表的身份证号码为
,联系电话。
3.甲方应本合同签订后
日内将探矿权变更登记到乙方名下,由于甲方原因,导致探矿权灭失或无法向乙方进行变更,按甲方构成根本违约处理。
4.甲乙双方同意,递交变更申请之日,甲方向乙方移交探矿权的勘查成果和相关的技术资料。
【律师提示】:勘查成果的移交是探矿权转让的重要步骤,双方可以约定其他的移交时间或条件。
五、陈述与保证
1.甲方的陈述与保证:甲方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公司,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经采取所有必要的前置行为有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不存在未了的或可能提起的影响其履行本合同义务的诉讼、仲裁、行政程序或行政处罚,甲方保证对其拟转让给乙方的探矿权资产拥有完整、有效的处分权并保证免遭任何第三人主张权利,甲方保证对其转让提交给乙方的探矿权及其工作成果,不存在虚假成分。
2.乙方的陈述与保证:乙方是一家依法设立并存续的有限公司,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和法律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乙方签署和履行本合同不违反其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任何合同义务,不存在未了的或可能提起的影响其履行本合同义务的诉讼、仲裁、行政程序或行政处罚,乙方保证对其支付甲方的资金拥有完整、有效地处分权,并保证免遭任何第三人主张权利,在未付清甲方受让款之前,乙方对该探矿权不以任何方式转让。
六、不可抗力
1.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包括战争、地震、洪水、探矿权转让政策变化等情形。
2.任何一方由于不可抗力造成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合同不视为
违约。但应在条件允许下,采取一切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减少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
3.遇有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及时将事件情况以信函或传真等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且在事件发生后
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合同不能履行或部分的不能履行或需要延期履行的书面报告。
七、根本违约与合同终止
1.任何一方延迟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且在对方书面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视为构成根本违约。
2.在一方构成根本违约的情况下,对方有权终止合同,自该方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第日本合同自行终止。
3.构成根本违约一方,应在合同终止后
日内,除返还依据合同所取得的对方的财产外,还应向对方支付
万元违约金,合同得以解除;上述违约金不足以覆盖对方实际损失的,违约方应据实赔偿。
4.合同终止的其他事宜从法律规定。八、一般违约与罚则
1.任何一方延迟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且在对方书面催告的合理期限内自动履行的,视为构成一般违约。
2.在一方构成一般违约的情况下,按下列方式处理:
2.1为一定行为的违约,每日的违约金为
元,按日累计; 2.2支付性违约,按应付款额的日万分之
计算,按日累计。
九、不可抗力、免责事由
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致使一方在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延误,不能按规定的条款全部或部分履行其义务的,不应视为违反本合同。本合同所指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十、法律适用及争论解决
1.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和管辖。
2.双方(各方)就履行中产生的任何争议,都应由双方(各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各方)一致同意将该争议提交至
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提示】:此条应考虑如果产生纠纷,由哪个法院管辖对自己有利来作出选择。如果双方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就一定要明确写明具体的仲裁机构。
仲裁或诉讼双方择一约定,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则该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
十一、保密及其他
1.无论最终投资合作是否达成,除非司法要求,在未获各方同意的情况下,各方股东、工作人员及其财务顾问、法律顾问不得泄漏本协议内容和知悉的对方其它商业秘密给任何第三方。
2.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应赔偿由此给其他方造成的实际和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且赔偿金额不低于
万元。
十二、通知和送达
本协议规定的任何通知、说明文件或通讯文件将以中文书写,并按协议签订的地址(或另一方书面通知的地址)由专人传送、或挂号邮寄送达、或特快专递送达或传真送达。其中传真送达的,则一经发出即视为送达;挂号邮寄送达的,则在投递之日起计的第 天即视为送达;特快专递送达的,应于交快递服务发送后的第 天视为有效送达;专人传送的,则将通知、说明文件或通讯文件留置在对方提供的地址时视为送达。
十三、生效和其他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签章后成立,自甲乙双方的转让申请被登记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就有关事宜签订补充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一式
份,双方各执
份,其余份数报有关部门。
甲方签章
****年**月**日
乙方签章
****年**月**日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是指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利益和保险标的发生让渡从而使其合同权利义务也随之转让的情形。财产保险合同签定后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转让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 因为财产保险合同是一类特殊的商事合同, 所以其在转让中的条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研究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条件, 必须界定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性质属性。
财产保险合同因标的转让原因不同而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定原因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 主要是指财产保险合同投保人因发生破产或者死亡;一种是因双方约定的事项而转让, 即合同一方当事人和第三方约定转让保险标的。因此, 按照保险合同转让原因将它分为法定转让和约定转让。
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转让因为有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使得其转让条件不具有模糊性。一般而言, 保险标的因法定原因转让, 财产保险合同也随之转让, 无须征得保险人的同意。因为法律明文规定了相关情形, 即使保险标的风险程度不同, 也非当事人的行为所致。因而, 为了保障受让人的利益, 保险人应当继续接受财产保险合同的约束。目前我国这种情形实际上只包括货物运输财产保险合同的转让。根据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 在我国除了货物运输财产保险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 均不发生自然转让, 都须以保险人的同意为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条件。
财产保险合同的约定转让, 合同有关人员通过协议对于有关合同的保险标的进行转让, 即因投保人买卖、转让保险标的而导致财产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相对法定转让而言, 我们也可称之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般转让。因为这样的转让形式具有随意性和当事人的预见性, 所以其转让的条件具有不确定性。
二、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条件
理论界对财产保险合同的约定转让条件有不同的观点, 大致有“合同转让说”、“第三人利益说”、“新合同成立说”。不同的国家对此问题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 虽然不同国家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不同, 经济发展程度也不一样, 但是鉴于保险合同的重要性, 仍有必要将国外的法律规定加以分析, 以期从中得到启发, 从而使我国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
1. 英美法系下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
涉及到“合同转让”的词义辨析, 在英文法律用语中, 涉及“转让”的词有两个:“transfer”、“assignm ent”。“transfer”———转让。根据《牛津法律术语小词典》, “transfer”的含义是:“……将对财产、权利或者责任转让给他人……”[1]在英国法中“transfer”的使用较为广泛, 可以指权利和财产的转让, 也可以指义务的转让, 也可以指两者的同时转让。“assignm ent”———让与。根据《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词典》第二版的解释, 该词的含义是:“……该词指财产的转让或者转让的财产, 或者文书的转让, 任务、工作等意思。”[2]从该词典的解释中可以看出, “assignm ent”指权利和财产的转让, 而不包括义务和责任的转让。
在英国“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是普通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该原则, 合同仅对直接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一份合同既不能将合同义务强加于第三人, 也不能将合同权利授予第三人, 而第三人也不得以合同为抗辩或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合同[3]。在早期这个原则是很严格被遵守的。英美法系下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要求当事人之间对于合同约定事项能够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再进行转让。
2. 大陆法系下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
依据古罗马法“不能给付自己没有的东西”的原则,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人必须是有权转让财产保险的人, 至少其对合同的占有是合法占有, 否则第三人是不受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转让人需是有权对合同上载明的保险利益进行处分的人即有权转让人。无论财产保险合同如何流通转让, 其权利最终要通过在目的港提取货物来实现。故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人只能是有权以转让合同的方式, 对财产保险合同载明的标的物进行买卖或为其他处分的人。转让保险标的不能转让投保人本来不拥有的权利。
必须在财产保险合同可有效转让的时限内, 一般认为, 财产保险合同的转让也是应受时间限制的, 且一般将其限定在财产约定投保的有效期间, 因为, 财产保险合同权利的客体为特定的保险货物, 而一旦该财产完结, 该财产从法律上脱离利益人的控制, 则保险权利即再无从兑现, 其再转让流通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即严格意义上的财产保险合同权利己不存在了。
德国法下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性质为“默示合同说”。默示合同是依照当事人相互关系的内容或当事人的行为由法律推定或引申的双方当事人意图所构成的合同。分为法律推定合同 (即法定默示合同) 和事实推定合同 (即事实默示合同) 。在某些场合, 由于当事人做出行为的环境使合同的成立为合理的甚至必要的, 从而推定由于在当事人之间存在默示的理解, 导致合同成立, 合同由法律根据理性和正义从当事人的活动或行为中推论出来。“默示合同说”在维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 为财产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来源找到了法律上的依据, 这是合同转让说所不能做到的。但是“默示合同说”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因为在一个案件中是否存在“默示合同说”需要法官结合个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该问题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 也意味着人为因素会过多地介入案件的审理, 这是司法判决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中国法下的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
我国《保险法》第34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 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 依法变更合同。……”这是关于合同转让的法律规定, 但是由于其在立法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条件, 所以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般转让, 笔者认为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保险标的的转让
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合同。一般说来, 财产保险合同的转让往往随着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而转移, 其实质是基于保单索赔权 (债权) 的转让。
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同无效。”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遭受的损失为目的的保险合同, 即使发生了保险事故, 如果被保险人并不由此而遭受经济损失的, 就不存在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经济补偿问题, 由此, 保险利益的存在是财产保险合同的成立要件和存续要件, 对于保险合同的效力具有基础评价意义, 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同无效[4]。财产保险合同生效后, 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由于买卖、赠与、继承等情况的发生而转移, 保险标的转让后, 保险利益当然会随之转移给保险标的的受让人。由于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所以, 保险标的转让相应地会带来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
(2) 被保险人履行通知义务
保险标的转让是否当然引起保险合同的转让, 各国立法的规定不尽相同。其做法大致有二:一是通常情况下, 承认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的转让而自动转移。即被保险人转让保险标的时, 推定受让人承继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例如, 《日本商法典》第650条规定, 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转让他人时, 推定其同时转让保险契约的权利。但是保险标的转让显著变更或者增加危险时, 保险契约即丧失效力。二是特定情况下, 保险合同的转让要得到保险人的认可, 否则合同自标的转让之日起失效。例如, 依《韩国商法典》, 被保险人转让保险标的时, 推定为受让人承继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但《韩国商法典》第726条之4规定:汽车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转让汽车时, 受让人只有在保险人同意的情形下, 才可承继因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在我国, 保险标的的转让不能当然引起保险合同的转让。根据我国现行《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 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 (批改保单) , 依法变更合同 (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立法上这样规定的主要理由是:财产保险为诚信合同。标的转让后, 风险可能发生变化。为便于经营, 需要让保险人知道变更的情况。即这主要是由保险合同的特征决定的, 具体原因如下:
(1)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最大诚信原则, 同理, 保险合同也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人的危险补偿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事人的诚实信用, 尤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诚实信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合同效力取决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信息披露程度;另一方面, 保险标的一般情况下由被保险人控制, 被保险人的任何非善意的行为将可能构成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或者促成保险危险的发生。所以, 法律对于保险当事人的诚实信用程度要求远远高于一般人的要求。保险法中关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及时通知义务都是诚实信用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2) 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
保险合同的射悻性是由保险的射幸性决定的, 即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的特点, 保险人承保的危险或者保险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发生与否, 均为不确定。在财产保险中, 保险事故的发生几率与被保险人的不同有很大关联。这是因为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往往是保险标的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因为此时保险标的已经转让) , 受其自身素质、条件、性格等的影响, 其对保险标的所能尽的注意义务也会有差别, 而且在使用方式、用途上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些都有可能会增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 加大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险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 不同的标的危险程度, 保险人将承担不同的责任, 而投保人也应支付不同的对价。因此, 从公平的角度来说, 当因保险标的的转让而又可能改变危险程度的时候, 通过投保人 (被保险人) 履行通知义务而给保险人一个重新评价风险的机会也是合情合理的[5]。
对于何时履行通知义务的问题, 我国《保险法》第34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 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 依法变更合同。…”从该法条看好像只规定了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转让负有法定的通知义务, 对履行该义务的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 后半句“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很明显推断出, 被保险人履行通知义务应是标的转让前, 转让后再通知, 保险人已没有了“同意”的实际意义。即保险标的转让行为生效应是履行通知义务的最后期限[6]。
(3) 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
保险具有自愿性, 也称为保险的契约性。它是指保险需通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而发生, 而保险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 以合同自由为最高原则, 保险公司和其他人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 。
财产保险合同中, 在投保人未交保险费或分期缴费尚未缴完的情况下, 投保人转让财产保险合同至少包括合同义务的转让, 根据合同转让的一般原理, 合同义务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应征得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不能发生自然转让, 由此, 投保人在这种情况下转让财产保险合同, 应征得对方当事人即保险人的同意, 否则不发生转让的后果。
三、探讨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的意义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是对保险利益进行让渡的关键, 能否有效地流转直接影响财产保险能否顺利进行, 进而影响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结合我国实践中的现实情况, 并分析、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 得出以下结论。
在我国财产保险合同的转让实际上是合同转让, 并且只是部分合同权利和义务的转让。在法定转让的情况下, 只要出现法定情形无需通知保险人, 就应当发生财产保险合同自然转让的法律后果;而在约定转让的情况下, 虽然社会上一般认为被保险人处于弱势地位, 而实际上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信息掌握是不对称的, 保险标的一直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控制下, 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真实状况完全依赖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诚实告知。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 而保险标的的真实状况是保险人对风险估算的依据, 为了防止保险投机和道德风险, 《保险法》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 在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 赋予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更多的实践含义, 对被保险人而言, 无论投保时, 还是在保险期限内, 对保险标的状况都应如实告知。保险合同又是射幸合同, 保险标的转移, 其发生保险事故的可能性就与以前不同了, 保险人为了控制经营风险, 必须了解保险标的的变化情况, 因此财产保险合同约定转让时, 保险标的转让被保险人应如实告知保险人, 这是被保险人的法定义务, 并且是原保险合同继续生效的前提条件。保险标的转让, 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 以便保险公司根据风险状况决定是否继续承保。
参考文献
[1]杨良宜.国际商务游戏规则一英国合约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全兴, 刘建强, 洪彬.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析.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伶柔.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
[4]加纳.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词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5]费曼.牛津法律术语小词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6]覃有土.保险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7][美]约翰·道宾.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007年10月5日,甲公司出具一份法人授权书,授权张某为该铁矿全权办理年检、安检、延续手续,甲丙公司对于此次合作都很积极,反响热烈。同年10月16日,甲公司就与丙公司签订了《转让合同》,并且约定:甲公司将铁矿转让给丙公司,转让费200000元整,而甲公司收取的乙公司的转让费则在甲公司与乙公司解除合同后由丙公司偿还。《转让合同》签订后,双方又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并先后在《转让合同》和《项目合作协议书》上加盖了公章。为了能更快地投入生产,丙公司立即向乙公司交纳了已经由甲公司收取的转让费215000元,在乙公司的同意下,如愿地解除了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而甲公司在先后收取了丙公司175000元转让费之后,也将采矿权证交给了丙公司。
拿到采矿权证的丙公司全体员工都很高兴,在积极筹划与不断努力下,终于在较短时间内顺利投入生产。可是,在高兴之余,丙公司全体员工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等来甲公司为其办理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无奈之下,丙公司多次要求甲公司为其办理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但事与愿违,甲公司无论如何也不为其办理相应的手续。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无他法的丙公司将甲公司告上法庭。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转让合同》及《项目合作协议书》合法有效。且根据案件事实,双方已经实际履行了转让合同,甲公司在享受合同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在合同中未履行的义务,因此对丙公司的诉请应予支持。据此,一审法院判决:甲公司继续履行和丙公司的《转让合同》及转让协议,由甲公司办理采矿权的变更登记手续,于判决生效3个月内办理完毕。
甲公司不服,提起上诉称2007年10月16日签订的合同尚未生效,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一审判决错误判定履行尚未生效的合同,且错误判定跨越审批程序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应予纠正,请求改判。二审法院认为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转让合同》和《项目协议书》依法成立,但依据《合同法》和《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认定合同因未办理行政审批尚未生效,一审法院结合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判令甲公司在三个月内为丙公司办理采矿权变更手续并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及双方的约定,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未经审批的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如何?
我国立法对此并无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未经审批的合同为未生效合同。合同的生效要件可以分为一般生效要件和特殊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是指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具备以上要件时合同即告成立生效,而如果法律规定了特殊的生效要件,如批准,则合同还需满足该特别生效要件后才能生效。对于采矿权转让合同,行政审批就是其特殊生效要件,因而采矿权转让合同在经过行政审批之前具有合同约束力,但是不具备合同的履行效力。因此,采矿权转让合同在获得行政审批之前为成立未生效合同。
采矿权转让合同报批义务由谁来承担呢?
立足于“合同有效说”,报批义务乃合同主给付义务,该义务的承担可分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采矿权转让合同明确约定报批义务人以及权属登记义务人的,按合同约定。在我国采矿权转让相关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承担报批义务的前提下,应遵循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报批义务及权属登记义务。
二是当合同没有约定时,由转让方承担报批义务和权属登记义务。如前所述,报批义务是合同主给付义务。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申请转让采矿权时,须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转让申请书、转让合同、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转让人具备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矿产资源勘查或者开采情况的报告以及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由此可见,在申请应向行政机关提交的材料中,多数由转让方提供,如转让人具备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材料等。因此,若由受让方办理,则可能由于转让方的不配合,导致受让方无法取得相关的材料影响审批申请,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反之,由转让方办理,能避免转让方不配合的情形,更具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行。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电话:传真: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现单位办公地:邮编:转让方提供的由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信息查询主要载明内容: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企业类型:;
投资人:;实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投资人类型:,证照类型:营业执照,证照编号:; 投资人:;实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投资人类型:,证照类型:营业执照,证照编号:; „„„„„„„„„„„„„„„„„„„„„„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电话:传真: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
现单位办公地:邮编:受让方提供的由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信息查询主要载明内容: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万元);
企业类型:。
投资人:;实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投资人类型:,证照类型:营业执照,证照编号:; 投资人:;实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投资人类型:,证照类型:营业执照,证照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转让矿业权的基本情况
第一条 转让采矿权许可证载明:
采矿权人:,许可证号:,矿山名称:,经济类型:,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KM2,有效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发证机关:。
第二条 转让采矿权属所有,该矿权无权属争议。第三条 转让采矿权位于,矿区坐标为:
坐标()
点号
X坐标
第四条 转让采矿权的开发利用情况(由转让双方说明):
1、Y坐标
2、第二章转让价格、支付方式及权益实现
第五条甲方将采矿权的%,以 重组改制方式(整体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转让给乙方。
双方同意采矿权的转让价格以甲乙双方共同委托的评估机构出具的采矿权评估价值,双方确认合同标的转让价款为人民币元整(¥元)。
双方均不再以任何理由对上述转让价款提起争议。
整体受让后,乙方同意申请采矿权变更时,采矿权人变更为“”。第六条乙方按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完采矿权转让成交金额后,方可要求甲方提供采矿许可证等规定的全部资料,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
该采矿权转让交易服务费由乙方承担。
第七条乙方(或股份发生变化后的企业)根据以下约定继续履行甲方尚未履行的矿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复垦、采矿权价款缴纳等义务:
1、矿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已编制完成,乙方(或股份发生变化后的企业)继续履行缴纳保证金、治理等义务;
2、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编制完成,乙方(或股份发生变化后的企业)继续履行地质灾害治理等义务;
3、土地复垦方案已编制完成,乙方(或股份发生变化后的企业)继续按照已经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履行土地复垦等义务。
4、采矿权总价款为万元,年已缴纳万元。
5、其它法定履行义务转让后乙方(或股份发生变化后的企业)继续按规定履行。
第三章 违约责任
第九条如果一方未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章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
第十条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一条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合同签订后,山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事务中心将按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在国土资源部公示系统、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和交易场所进行转让交易结果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无异议的,方可办理转让交易鉴证手
续,公示期内有异议的中止交易,待异议消除后,再办理转让交易鉴证手续。
第十三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以本合同附件的形式或者补充合同的形式确立,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本合同共4页,一式八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方各执二份,山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事务中心四份。
甲方:
(公 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签订时间年月
乙方:(公 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签订地点:山西太原
探矿权登记审批工作按核收申请-受理—会审、审查—审核—复核—会审会议并签发—通知—缴费、发证—备案、公告等各程序顺序进行。
登记管理机关应自受理之日起40日内(修改补充资料时间不计入),按照收到探矿权申请的先后顺序逐一审批,作出是否准予发证的决定。
一、核收申请
负责人员在受理前应依次完成清点资料、检查资料、发征询意见单等工作,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一)清点资料:
负责人员根据探矿权申请的类别(新立、变更、延续、保留、注销)应提交的资料目录,于申请送达当日清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确定是否齐全。
1、探矿权新立申请: 必要文件:
⑴ 《探矿权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一式1份); ⑵ 申请的区块范围图(原件,一式1份);
⑶ 探矿权申请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涉外项目探矿权申请人的《非法人营业执照》,公民申请为身份证,在有效期内并已经年检(复印件,1份);
⑷ 勘查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并已经统检(复印件,1份); ⑸ 勘查计划、合同(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⑹ 资金证明文件(原件,1份);
⑺ 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及附件(原件,2份); ⑻ 交通位置图(1份); 补充文件:
⑴涉外项目还应提交探矿权申请人的公司合同、章程(复印件,1份); ⑵合作勘查项目申请还应提交合作合同(复印件,1份)。
2、探矿权变更申请: 必要文件:
⑴ 《探矿权变更、延续、保留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一式份);
⑵ 申请的区块范围图(原件,一式1份); ⑶ 勘查许可证(原件);
⑷ 勘查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并已经统检(复印件,1份);
按变更类型不同,还应提交如下文件:
⑴ 扩大或缩小勘查范围的,还应提交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及附件(原件,1份); ⑵变更勘查主矿种的,还应提交勘查报告或勘查工作阶段性报告(原件,1份); ⑶探矿权人改变名称(包括法定代表人易人)或改变地址的,还应提交: ① 探矿权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② 变更前原探矿权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⑷转让探矿权的,还应提交: ① 探矿权转让申请书一式4份;
② 勘查成果示意图(固体矿产项目含工程布置、矿体圈定等内容);
③ 探矿权转让合同书(在转让申请之前已签订了经济合作合同书的,须将经济合作合同书作为探矿权转让合同书附件提交);
④ 探矿权价款的处置方案批准文件(国有地勘单位免交)。⑤ 探矿权受让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⑥ 勘查计划、合同(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⑦ 资金证明文件(原件,1份);
⑧ 勘查工作实施方案及附件(原件,1份)。
⑨ 地质报告,暨完成勘查投入证明(金额、形成的勘查成果清单); 根据转让方式的不同,可以增、减某些证明材料。
3、探矿权延续申请: 必要文件:
⑴ 《探矿权变更、延续、保留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 ⑵ 申请的区块范围图(原件,一式1份); ⑶ 勘查许可证(原件);
⑷勘查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并已经统检(复印件,1份); ⑸勘查工作报告(原件,1份);
⑹勘查项目资金投入情况的会计报表(复印件,1份); ⑺资金证明文件(原件,1份)。
4、探矿权保留申请: 必要文件:
⑴ 《探矿权变更、延续、保留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一式1份);
⑵ 申请的区块范围图(原件,一式1份); ⑶ 勘查许可证(原件);
首次申请保留的,还应提交:
⑴勘查项目完成报告或勘查项目终止报告(复印件,1份); ⑵勘查项目资金投入情况的会计报表(复印件,1份)。
5、探矿权注销申请: ⑴ 《探矿权注销申请书》(原件,1份);
⑵ 勘查项目完成报告或者勘查项目终止报告(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⑶ 项目成果资料汇交的证明文件(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⑷ 资金投入情况报表和有关证明文件(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⑸ 勘查许可证原件。
注:勘查计划:系指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的工业局批准的勘查计划;省级财政出资批准的勘查计划。
对不具有以上三种勘查计划的项目,需提交勘查合同和资金证明。
勘查合同:是指出资人与被委托勘查的施工单位双方,依据合同法签定的有效合同。凡合同项目均需提交资金证明。资金证明可任选以下的一种形式: ① 注册会计事务所认定的近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② 注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证明;
③ 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存款金额应足以支付第一勘查的最低勘查投入)。
(二)检查资料
负责人员检查申请资料是否符合下述要求:
1、申请书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项、错项;
2、申请区块范围图是否清晰。
4、勘查许可证是否有效。
5、对于新立申请,将勘查区块与特矿处数据库进行核查,若申请区块内已设置油气探矿权、采矿权的,且面积基本重合的,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三)发征询意见单
1、申请资料中没有省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申请区块内无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情况说明的,在核收资料5个工作日内,给申请项目所在省厅(局)发《勘查司探矿权受理征询意见单》,并限定其在收到后的20个工作日内,核实申请区块内有无其他探矿权采矿权设置,而后,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在规定时间内不回函,应视为无其他探矿权采矿权设置。
申请区块内已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的,且面积基本重合的,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涉外企业申请探矿权,资料中无军事部门意见,在核收资料5个工作日内,向总参作战部发出《关于商请核定中外合作勘查区块范围的函》,军事部门回函同意进行勘查工作的,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总参作战部回函不同意涉外企业进入勘查区块,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3、申请海域的探矿权,资料中无国家海洋局核实海域使用意见的,在核收资料5个工作日内,向国家海洋局发出《勘查司探矿权受理征询意见单》,国家海洋局回函同意进行勘查工作的,决定是否受理。
国家海洋局已在申请区块内设立了海域使用权,应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二、受理
(一)收取勘查登记费
对于资料齐全,且相关部门同意进行勘查工作的探矿权申请,决定受理,通知申请人缴纳勘查登记费。根据有关规定,每个项目收取登记费100元。
收费一律采用电汇方式,收费程序如下:
1、负责受理的人员通知申请人缴纳勘查登记费,告之开户银行、帐号等事项。
2、待部财务司通知勘查登记费已缴纳后,负责受理的人员填写“矿产资源勘查登记收费通知单”(以下简称“收费单”)一式两联,第一联为收款单位保存,加盖矿产资源勘查登记专用章,第二联为发证机关保存,加盖财务专用章。
3、负责受理的人员将加盖财务专用章的缴费收据邮寄探矿权申请人。
(二)填写申请登记一览表
已缴纳勘查登记费的,负责受理的人员填写“探矿权申请登记一览表”,请申请人签字或注明“邮寄”。
(三)录入到数据库
负责受理的人员应将受理的项目资料及时录入到探矿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
三、会审、审查
对于受理的探矿权申请,应同时进行会审和审查。
(一)会审
在受理探矿权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向7个会审司局发送会审意见表和申请情况简介。
(二)审查
负责审查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审查人)应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进行审查。
审查人认为需申请人修改补充资料的,应及时向申请人发出《探矿权申请补报资料通知》。审查人认为申请人出具的材料有问题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有关机关核实。补充完善资料或核实资料的时间不计入规定的40日审批期限内。
审查内容如下:
1、申请勘查区块内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情况 对于申请项目所在地的省厅(局)回函中提出已设置的探矿权、采矿权范围予以扣除。
2、探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1)是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公司、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
(2)是否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涉外非法人企业;
(3)对于探矿权申请人的认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勘查资金是国务院有关部委或地方各级政府下达的,由承担地质勘查项目的单位作为探矿权申请人;也可以由下达计划的单位指定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作为探矿权申请人。各级政府机关不能作为探矿权申请人。
②勘查资金由企(事)业单位、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出资的,出资人作为探矿权申请人;
③勘查资金由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其它经济组织、个人等共同出资的: a 设立法人合作企业合作勘查的,由合作企业申请探矿权,探矿权归合作企业所有; b 不设立法人合作企业合资勘查的,出资人之间应签定协议指定一个法人作为探矿权申请人,在任何一方转让探矿权时,必须与其它方协商达成一致协议,同等条件下,另一方有优先购买该探矿权的权利。出资人之间签定的协议,应作为探矿权申请的存档文件。
④涉外勘查项目:
a 中外合作设立法人企业的,由法人申请探矿权,探矿权归法人所有; b 中外合作设立非法人企业的,由非法人企业申请探矿权,探矿权归非法人企业所有。或由中方合作者申请探矿权,探矿权的归属由合同约定;
c 外商独资在中国注册设立法人企业的,由法人申请探矿权,探矿权归法人所有; d未在中国注册(包括未在中国设立非法人企业)的外国公司、未取得中国公民权的外国人不得申请探矿权。
3、申请登记书及区块范围图填写内容
(1)项目名称由项目所在省(区、市)名+县级行政区划名称+勘查作业区的主要特征地名+勘查主矿种+勘查阶段组成。勘查范围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只填写勘查作业区所在的主要行政区划名称;
(2)申请人应填写探矿权申请人名称,是法人的填写法人名称(应与签章一致),不是法人的,填写申请责任人(自然人)的名称(应与签章一致);
4(3)勘查单位应填写地质勘查单位名称(应与签章一致);
(4)勘查矿种应填写预期勘查的一个主矿种,原则上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的矿种填写;
(5)勘查阶段根据勘查工作的程度选择填写普查、详查或勘探;
(6)项目性质按计划、市场、涉外、勘查基金和其他项目五大类选择填写;(7)地理位置填写勘查项目所在的省(区、市)、地(市)、县级的行政区划,勘查范围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应填写所跨的全部省(区、市)、地(市)、县级的行政区划名称;
(8)基本区块应填写实际申请的基本区块数,1/4区块应填写实际申请的1/4区块数,小区块应填写实际申请的小区块数:
①区块范围:按照地发[1995]125号文《矿产资源勘查区块划分及编号办法》要求,以经纬度1'×1'的基本区块、30〃×30″的四分之一区块或15″×15″的小区块填写申请勘查范围;
②申请范围为连续区块的范围,图形应尽量规则,且申请范围符合以下限制性规定: a矿泉水勘查不超过10个基本区块,勘查面积为20.8~32.4平方公里;
b金属矿产勘查、非金属矿产勘查、放射性矿产勘查不超过40个基本区块,勘查面积为83~129平方公里;
c 地热、煤、水气矿产勘查不超过200个基本区块,勘查面积为416~648平方公里; d 石油、天然气勘查不超过为2500个基本区块,勘查面积为4160~6480平方公里。(9)勘查资金总计应与资金来源合计一致;
(10)申请人栏目应填写探矿权申请人的具体情况(每一栏必须填写);
(11)探矿权价款处置方式,如果是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必须填写此项。应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认的探矿权价款金额和处置方式填写;
(12)工作任务及主要目的填写应与勘查实施方案内容一致;
(13)工作人员配备应填写勘查单位直接承担项目任务的各类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及数量;
(14)主要实物工作量应填写开展勘查项目投入的主要勘查手段及设计的工作量,如: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地质测量、地形测绘、遥感地质、物化探、实验测试等;
(15)附件,如果提交资料清单,该栏可不填;
(16)勘查范围示意图及拐点经纬度,应绘出申请工作区域连续区块范围示意图,并标明拐点经纬度坐标;
(17)申请区块范围图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设计的三张“探矿权申请登记区块范围图”的样式和要求填写。图幅号必须填写。图
(三)中需标明该图幅左上角经纬度坐标,每张范围图都应有探矿权申请人印章和日期。
4、申请登记文件和资料,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1)勘查工作计划为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勘查合同或勘查委托书的有效文本;(2)勘查单位具有所申请业务范围的有效勘查资质;(3)勘查实施方案及附图的内容:
① 勘查实施方案应包括:目的任务、地质情况、勘查工作量(如地质填图、物化探、工程施工、测绘、取样等)、人员配置、资金概算及预期完成时间等;
② 附件包括:勘查工程分布图、勘查区块的交通位置图。
(4)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探矿权的,探矿权价款应已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已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认,探矿权价款的处置方式已经有关部门批准;
5(5)计划投入的勘查资金,应保证每一勘查法规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标准;(6)申请人在递交申请之日前90日内,未对申请的区块范围进行过探矿权的注销;申请人在递交申请之日前6个月内,未受到过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7)申请涉外勘查项目的区块范围内无国防工程设施;(8)涉外勘查项目符合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9)申请的勘查区块范围不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对探矿权变更申请中涉及转让的,应重点审查如下事项:
(1)转让探矿权必须同时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五个条件。
(2)“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相应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或经批准的储量报告作为证明。必要时可由转让审批机关向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行文核实。
(3)“完成最低勘查投入”,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工作量清单和单位会计报表作为证明。必要时可由转让审批机关向原登记机关或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核实。
(4)“探矿权权属无争议”,须由转让审批机关在网上查询或向下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核实。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付款收据或收据复印件加盖收款登记机关印章作为证明。
(6)审查勘查出资性质。属非国家出资的探矿权,须有勘查出资证明。属国家出资的,应查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了探矿权评估和评估结果确认。
(7)转让的探矿权为再次转让的,转让申请人须提交上一次转让审批文件的复印件。(8)转让申请人与受让人草签的探矿权转让合同,应审查以下主要内容: ①转让人和受让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地址; ②标的,即探矿权名称;
③对标的的具体描述。包括勘查许可证证号、发证机关、探矿权所涉及的勘查区的各拐点地理坐标、面积、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及工作程度等;
④双方拟定的转让价格或收益分配比例;
⑤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买(卖)断的要明确一次或分期履行、履行的时间、结算方式等;
⑥受让人对将继续履行探矿权人的义务的承诺; ⑦违约责任; ⑧必要的说明。
(三)初审意见
会审司局在收到会审意见表后的5个工作日内,返回会审意见。审查人在所有审查结束后,结合各司局的会审意见,完成初审意见,填写审批责任表,打印“探矿权审批表”签字后,交审核人审核。经审查认为会审存在不同意见,或审查中存在重大问题、把握不准的,应提请处长开会研究或与会审司局协调意见。
四、审核
审核工作由处长承担,重点审核申请勘查区域内矿权是否重叠;申请项目所需的各类批件、证书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待批区块图形是否合理,区块图形及区块计算、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对特殊问题和疑难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认为需提请司业务会议研究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对转让申请的应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 6 定进行审核。
审核完成后,审核人应提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建议,并在“探矿权审批表”中审核人员一栏签署意见,签字后移交给复核人复核。
五、复核
复核工作由主管司长承担。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及《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重点检查审查、审核意见是否明确、全面,解决审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裁决意见。对经复核需召开司业务会议研究的问题,安排司业务会议研究讨论。
复核结束后,复核人在“探矿权审批表”复核人员一栏签署意见,明确提出复核结果和准予登记或不准登记的意见,准备提交会审会议决定。
六、会审会议并签发
复核后,提交主管部长主持的会审会议决定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司长及有关司局参加会审会议人员在会审意见表上签字,主管部长在会审意见表上签字并签发。
七、通知
主管部长签发会审意见表当日,对经审查准予登记的,由审查人负责向探矿权申请人发出“领取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通知”;经会审不予登记的,向探矿权申请人发出“探矿权申请不予登记通知”,并退回申请登记的全部资料。
八、缴费、发证
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准予登记的探矿权收缴探矿权使用费后,方可颁发勘查许可证,具体程序如下:
1、审查人向探矿权申请人颁发领证通知,并通知探矿权申请人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的开户银行和具体账号;
2、探矿权申请人持“领取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通知”,将本探矿权使用费直接缴入指定开户银行的指定帐户。
3、待部财务司通知探矿权使用费已缴纳,审查人填写收费通知单一式两联,第一联为收款单位保存,加盖矿产资源勘查登记专用章,第二联为发证机关保存,加盖财务专用章。
4、审查人将缴费收据邮寄探矿权人。
5、审查人填写“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发证一览表”,请探矿权人签字或注明“邮寄”,由审查人将勘查许可证邮寄探矿权人。
九、备案、公告
1、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审查人应将登记发证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块范围和勘查许可证期限等事项,以“颁发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通知”的形式,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2、由审查人负责将一份申请登记书、附件及其审批资料立卷存档,一份申请书交省级登记管理机关备案,一份申请书返还申请人,一份勘查实施方案交省级登记管理机关,由其转交给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3、勘查登记处对经办的勘查登记发证情况,每年予以1~2次的不定期公告。
十、地质调查项目受理、审批
1、跨省、区(市)的地质调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勘查司或委托调查面积较大的省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
2、外商投资的地质调查项目且调查范围不跨省的,由省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
发布日期:2011-04-14 作者:邓明友律师
采矿权转让程序
邓明友律师
采矿权交易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方为有效。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采矿权的交易程序及条件进行归纳整理,供相关当事人参考。一,采矿权的转让条件:
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二,采矿权转让的审批权限
1,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由其审批发证的采矿权转让的审批。
2,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除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发证的采矿权转让审批以外的采矿权转让的审批。三,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1,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
2,采矿权属无争议;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 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4,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二),国家出资采矿权的转让条件:转让国家出资所形成的采矿权的,必须进行评估。采矿权转让的评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四,矿业权受让人条件:采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五,采矿权转让应提交的材料:
采矿权人在申请转让采矿权时,应当向审批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1,转让申请书;
2,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3,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4,转让人具备本办法第五条或者第六条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
5,矿产资源勘查或者开采情况的报告;
6,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国有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时,还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同意转让采矿权的批准文件。
六,采矿权转让的审批时限: 申请转让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不准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说明理由。
七,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的计算方法 采矿权转让后,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原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减去已经进行采矿的年限的剩余期限。
八,违反《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处罚规定
1,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采矿权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2,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将采矿权转给他人进行采矿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关键词:保险利益,载体转让,保险合同,效力
依保险理论可知, 保险利益的载体乃是保险标的物。保险利益附着于保险标的物之上, 因保险标的物的完好而得以保有, 因保险标的物的损毁灭失而遭损失。因此通常认为, 保险标的物的转移, 必然同时伴随有保险利益的转移。当保险利益发生转移的时候, 原保险合同之被保险人因保险利益之载体已由实物形态转变成价值形态而使其保险利益得以有效地维护, 日后自不会再发生因保险标的物损失而致其利益损失之可能。日后发生的保险标的物损失已与原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损失无关, 原被保险人自不能向保险人申请保险赔付。对此, 林宝清教授认为,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只有对保险标的拥有可保利益才能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从而取得保险利益。如果他们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失去对标的物的可保利益, 比如由于财产所有权人的变更, 保险合同失效, 则他们也就同时失去了保险利益。”但本文认为, 至保险合同到期之前, 被保险人仍有该标的物权利复归之可能, 且因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仅须于损失发生时存在即可。因此, 保险合同并不会因保险标的物的转让而失效, 虽然这种权利复归的可能充满着不确定性。恰如英国学者E.R.Hardy Ivamy之观点一般, 保险利益的缺失仅仅能够使得保险合同对于保险人失去约束力, 而并非能够导致合同的无效。如果保险人愿意接受此保险合同的约束而对被保险人进行赔付, 亦无不可。不过, 在权利复归的过程中, 保险利益的动态改变情况亦须加以仔细斟酌。
举例而言, 保险合同订立时的标的物的市场价格为50000美元, 投保人投保了保险金额为50000美元的足额保险。合同有效期内, 投保人将该标的物以60000美元的价格转让, 并于合同有效期内以50000美元的价格再次受让。受让完成后, 标的物出险造成60%的损失, 出险时刻标的物市场价值为50000美元。此时对该被保险人进行保险赔付的额度应为:
在被保险人再次拥有承载于特定标的物上之保险利益之前, 如果标的物遭遇保险合同约定风险事故的侵袭而发生损失, 原被保险人自不会继续享受保险合同的保障, 保险人亦无须继续承担保险责任。而标的物之受让人, 因其并非是保险合同中的被保险人, 虽然其有利益上的损失, 但该利益损失并非保险利益损失, 受让人亦不能向保险人提出赔付请求。然而, 保险利益 (Insurable Interest) 系指特定人 (即要保人) 对于保险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不同之人对于同一标的所存有之利害关系本各有不同, 故保险利益本不发生转让问题, 这种观点符合保险的原理, 但失之过严, 有可能造成不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后果, 出现了很多貌似公正但实际不利的情况。因此, 出于经济上之理由, 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律都规定, 如果保险标的物发生转让, 受让人应承继原被保险人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如, 《韩国商法典》第679条规定:“被保险人转让保险标的时, 推定为受让人承继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意大利商法典》第1918条规定:“保险物的转让不是保险契约解除的原因。未通知保险人发生转让且未告知受让人存在保险契约的被保险人, 承担自转让时起的保险费的支付义务。自转让后的第一个保险费期间届满时起的10日内, 知道保险契约存在的受让人未以挂号信向保险人作出不替代被保险人在契约中的地位的意思表示, 则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移转于受让人。”但因受让保险标的物之主体并非保险合同之当事人或者关系人, 受让人意欲受到保险合同的保障, 还必须向保险人为转让通知。然而, 主体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因此, 保险人在接到保险标的物转让通知后, 有权在核查风险状况之后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保险合同。保险人解除合同的, 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 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 退还投保人。如果被保险人或受让人未履行通知义务, 对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具体到责任保险, 因责任保险之标的并非责任保险中所特别约定之机动车辆或者经营场所等特定之物, 而是被保险人的一般财产与预期利润之整体。特定物之转让仅是标的物的部分转让而已, 保险标的物之其他组成部分仍归于被保险人。为不确定之第三人利益计, 按照我国《保险法》第49条第1款的规定, 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不过, 与特定物的转让不同, 当被保险人之其他财产发生转让时, 却不能使得受让人继受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乃是因为, 被保险人之责任承担基础乃其一般财产之整体, 该整体之具体范围会因被保险人日常生产以及生活之需要发生变化, 其具体的细部构成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且该部分标的物仅是作为利益的载体而存在, 并非与责任的产生直接相关。更何况, 特定物转让之后, 原责任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与特定标的物有关的法律责任已不能够产生。
因此, 本文认为, 基于责任保险之保险利益的载体, 是包括特定物在内之被保险人的一般财产与预期利润之整体之事实, 标的物转移之后是否可以进行被保险人的变更, 从而可以使得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 应视转让标的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仅当转让之标的物包括与产生责任保险合同所约定之责任有关的特定财产时, 保险标的物的受让人才可以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若原被保险人并无意将保险契约利益向保险标的物受让主体进行移转的话, 保险合同也并不因特定标的物的转让而失效。亦如英国学者John Birds所言, 可保利益是任何保险合同的基本要求, 除非能够合法放弃。这意味着合同当事人——无论被保险人还是保单持有人对保险标的必须有某种特殊的关系。依保险类型不同, 可保利益的缺失会导致合同违法、无效或仅仅不能执行。要保人所得转让者仅为基于标的物上所存有之财产权益, 而受让人之所以对于标的物取得保险利益, 系因其于受让财产权益与标的物另行结合而发生, 并非径自让与人承受此种利害关系。当发生特定物转让的时候, 基于效率性的考虑, 更是基于第三人利益维护的考量, 受让人仅为可以继受原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非当然承继原被保险人的保险契约利益。保险标的物受让主体承继原被保险人权利义务的立法例以“效率”理由混淆了保险契约利益与保险利益之区别, 也忽视了当事人的契约自由, 乃是立法对于现实的一种绑架。
本文认为, 那些认为保险利益与保险标的物同时转移的理论观点, 以及法例与要求保险利益于保险事故发生时存在之通说, 或本文认为之保险利益须于损失发生时存在的观点出现了理论悖反。因此, 在责任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 对于被保险人而言, 无论是特定财产还是整体财产的转让, 只要被保险人之主体资格依然存在, 转得人就不能够自动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转得人因标的物的受让仅仅获得了与该物的一种利害关系而已, 在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之前, 该利益仅为利益, 而非保险利益。我国《保险法》应纠正保险利益的合同效力要件强度, 但为昭示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建议将《保险法》第49条做如下的修改: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受让人可以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标的转让的, 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并取得保险人的同意, 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 保险人可以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对受让人拒绝承保。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 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但须强调的是, 为保障第三人之合法权益, 于强制责任保险的场合, 与责任产生有关之保险标的物发生转让的, 保险利益应随之转移。
参考文献
[1]王新红, 王礼生.保险利益原则与中国保险立法[J].湖南社会科学, 2002 (04) .
[2]臧兴东.浅析保险利益的含义与分类[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关键词:合同法;债券转让;法律制度
一、研究背景
合同债券的转让研究包括债务主体的变更,对于合同权利的转让来说,理论上合同转让就是通过法律形式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的,这些主要表现在:①债务主体变更债务关系,根据原债务人的请求,债权人同意将债务关系转移到新的债务人替代承担,这种债务的转移需要签订协议。其法律效果在于解除了原债务人的合同义务与内容,保证了新的债务人承担债务,向债权人负责。从实质上分析,在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才能将新的合同代替旧的合同进行交易,将债务清偿。根据债务关系与合伙人变更的情况出现后,该合伙的债权人可以直接根据法律推定条款认可新合伙人承担退伙人的债务。②债券的核心是财产权的归属,债券的财产权具有价值性特点,债券的流通能够满足当事人回收债权的特点,债权人的最大收益就是要满足自身要求。债券的流通一般不会给社会公共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国外各国的合同债券转让制度都会根据债权的性质,对当事人与债务人的法律行为做出规定。③债券转让不会对债权人带来影响,也不会给债务人造成额外损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保证,所以才能让债务履行的对象和债务的质量不受到影响,更好地维持债务与债权之间的关系。
二、合同债权转让的法律特征
合同的债券转让,指的是在通过转让特定的债权为标准后,标志着一种合同的权力转让,是合同转让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典型的,可以按照《合同法》规定执行的一种法律内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债权人的自由权利
债权人转让债权是法律赋予的一项权利,债权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处理自己的权利,他人不得干涉。债务人以自己对他人的债权作为担保或清偿方式,也有利于债权的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有较多实益。我国民事立法对债权单独让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此次制定的统一的合同法,适应现代民法关于债权让与制度的发展趋势,在坚持合同权利可以转让的前提下,同时还取消了关于“不得牟利”的限制。
2.合同债权转让的效力
合同债券转让的效力中,根据《合同法》的债券转让的合同债权本身的权利来看,实际利益的基础不稳定,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作为一种财产转让和他人的关系作为判断,以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给他人一样,作为转让的标的。但合同债权的转让与物权的转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一是物权行为除当事人合意外,其标的物为动产的,尚须交付,其标的物为不动产的,尚须登记,方能生效;而债权让与除证券化的债权外,无须交付或登记,一经合意即可生效。二是两者的效力不同,物权行为产生的是物权变动的效果,而债权让与引起的是权利的转让,是建立在合同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因此完全受合同法调整。
三、债权转让的类型
1.支付转让型
企业在采购时,用持有的第三方的债权作为货款支付给销货方,销货方销售货物收到的是应收账款,但是对方债务人不是购货方,而是第三方即原来与购货方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一方。
2.债务重组转让
持有债权债务的各方通过协议或者其他途径协商债权转让的行为。与上一种类型不同的是,发生债权债务的交易活动在重组前已经完成,或者债权转让时并不同时发生交易行为,进一步说,重组后发生的交易仅仅是执行重组的结果,比如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债务等。这样转让的会计处理,可以比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处理。
3.伴随非货币性交易的转让
企业进行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中,含有部分应收款项,此时,应当计算应收账款占非货币性资产的比例,以便确认是非货币性交易还是货币性交易。
4.形成或有负债的转让
转让应收账款时,转让方对未来应收账款的实现与否负有连带责任的转让行为。比如,用应收账款作抵押而进行的融资,表面上应收账款转让给了贷款方,但是,应收款项到期是否能够收回,在融资时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转让方而言,是一项或有负债。
四、债权转让的法律构造分析
1.债权转让的立法选择
债权转让的律法选择通过法律制度的设立和法律内容的具体立法规则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自由主义,这里指的是债权转让不需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也不需要通知债务人本身,债务人需要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获得债权转让的消息,但是不能向原债权人追究其他法律责任,这就是债权人的自由主义表现之处。债权人的债权转让关系只要确定,债务关系一直存在,债务人有义务向债权人偿还各项资金。
第二,严格限制主义。即债权转让必须经债务人同意方为有效。如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
根据以上论述,债权自由转让的权利得到了《合同法》的保护,没有让合同关系遭到破坏,给债务人没有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但是这种自由性会导致一些诈骗或虚假行为的恶意影响,导致债权转让的不利。自由性的体现有时会损害合同自由原则本身的价值,不合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债权转让的过程中,主张合同自由的原则,需要尊重债权人的价值观与意识,要通过债权转让债务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要保证债务人的债务不会超出额外损失,也不会让债权人遭受额外的损失,弥补了债权自由转让中的不足,严格限制了债权人的转让安全性和合法性。
2.通知的效力
通知的效力表现在物权行为与非物权行为的立法模式存在一定区别。两种立法模式分别对应的是债权转让的对抗要件而不是生效要件。在债权转让的成立生效后,债务人产生的债权效力,与受让人的新的债权人关系,都是通过债务人与债务人不生效的关系而存在的。债务人不知道存在债权转让的关系,也需要向债权所有人支付债务偿还款项。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第80条条款与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但笔者认为,这种主张并不合乎债的内在逻辑结构,也不符合债的本质。
nlc202309020013
根据通知效力可以得知,第一,只要债权转让关系经过法律审查是成立的,则一经生效,未通知债务人的条件下,债权转让的效力也是存在的。按照这种逻辑关系腿短,受让人此时拥有权力,可以向债务人追索偿还债务,债务人也有义务向债权人支付欠款。这会使受让人陷于债权转让协议生效却又无权向债务人主张履行的尴尬。其次,若依上述主张该债权转让已生效,此时受让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就应导致该债权诉讼时效的中断。但基于已经生效的债权转让协议,他又不是债权人(受让人才是真正的债权人),这将会使债权转让理论陷于两难的矛盾之中而无法圆释。
3.债权转让对第三人的效力
通过我国法律内容各项条款与制度的基础分析,债权转让关系无论是基于债权人与受让人的物权关系,还是基于合同法中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其受债者本身的相对性的制约条件还是存在的。都不会涉及和危害到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效力。即通过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债权关系的变化,通过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如果有可能涉及到第三人的效力的原因在于,债权多重的转让关系不清晰的前提下,可能会对债务人清偿债务与债权人追索债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与阻碍。首先是债权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转让协议之后,又将该债权转让给次受让人的情形。如果债权人在第一次转让后,通知了债务人,次受让人当然不能取得对债务人的债权。但这并不涉及债权转让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而是债权人不能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债权转让给次受让人(该债权已属于受让人)。其次,如果债权关系的转让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债务人本身关系也存在不明的,类似存在债务人的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等多重关系人的存在,就会引起主债务未能转移,债务关系也无法随之发生变化的关系转移。债权人如果未能进行债务人的债务关系转移,债权关系转让的效力无法得到清偿,发生的债权关系转让的效力与主债权和债务之间的关系转移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债务关系的转移,会随着债权转让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背离了债务的主从关系原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债权转让的标的是以合同债券为主,只要不违背法律规定与内容,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合同债权转让能够保护债权人与债务人的自身利益,不仅仅限定在合同之中,其他债权也是可以引用的。法律法规之中,合同债券转让的生效条件是一个关键研究内容,要保证债权人有义务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债权人的效力转让也要保护自身利益为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修订版):239-241
[2](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6.892.
[3]唐战立.债权转让中应该把握的几个法律问题[J].企业经济,2012(08)
[4]朱军.浅谈债权转让的法律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04).125-128
[5]宿辉,何佰洲.建设项目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转让问题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01).140-144
【探矿权转让合同】推荐阅读:
探矿权申请审批程序及有关规定11-04
信托收益权转让合同11-08
债权转让合同06-18
餐厅转让合同07-16
托管转让合同10-09
私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10-31
工厂股份转让合同06-14
门市转让租赁合同06-27
林地承包合同转让07-08
厂房转让合同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