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设计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设计(共9篇)

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述背景故事,引出课题。

……季梁想了一路,见到魏王后就讲了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

2.释题:

学生看偏旁猜字,复习“辕”、“辙”。

看图理解什么是辕,什么是辙。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去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2.三人一小组,分朗读角色。

3.重点指导“季梁不解地问:……”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

理解:“不解”“诚恳”

4.指导:“朋友却固执己见……”

5.出示其他几句对话,鼓励学生填写不同的表示说话语气的词语。

朋友( 自信 得意 )地说:……

季梁(诚恳 耐心 )地告诉他:……

朋友(得意洋洋 不屑一顾 )地回答:……

6.想像着人物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再分角色朗读。

小组汇报

提示:听一听读旁白的同学加上了什么词,其他两位 同学要读出他所提示的语气。

7.配音配画朗读全文。

二、感悟升华:

1.引导学生理解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2.口语练习:让我们帮助季梁劝劝他的朋友,告诉他,凭着他说的这几个条件,是到不了楚国的,跟他把道理讲清楚。

3.句式练习:因为方向错了,所以( )。如果方向对了,( )。

小结:应该向南走,却往北行,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行动与目标相反,这就叫南辕北辙。

三、整体回顾,照应开头。

现在你明白季梁为什么要给魏王讲这个故事了吗?老师接着讲故事。

四、积累成语

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利于了解其中的道理。

认识生字词语,反复读,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体现自主学习。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词语,体会不同的用法。

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设计 篇2

经过多年的课改, 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但是, 大家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话题“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展开自己的研究与实践。要把每一点知识扎实地落到实处, 而且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 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们在课堂中更应重视创设一些条件, 让孩子有一个提升的平台, 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案例片断 (节选)

师:现在,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踊跃地, 积极地采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地读着课文, 有的默读, 有的小组合作读, 有的离开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师:谁来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生:课文讲了有一个人, 他要去楚国, 楚国在南边, 他却向北走, 结果他到不了楚国……

师:说得不错, 但谁能说得又完整又简练一点?

B生:古时候, 有个人要去在南边的楚国, 他却往北走, 朋友劝他, 他不听, 硬要向北走, 结果到不了楚国。

师:太棒了, 你们听清楚了吗?

生: (齐说) 听清楚了……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春秋时期, 有一个人想去楚国, 他坐着马车往北走, 朋友见到了他, 就告诉他楚国在南边, 不应该往北走;可是这个人用了三个自己的好条件来回答这位好心的朋友, 结果这个人到不了楚国。

师:说得真好!大家注意到了吗?故事里还有一个人物, 就是要去楚国的那个人的朋友, 朋友通过语言的劝说 (对话) 来完成故事的。现在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 读时要联系上下文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 等会就展示给大家看看。

(话音刚落, 同学们兴奋地和自己的同桌分角色读了起来。顿时, 教室里书声朗朗, 虽然杂乱, 但同学们都沉浸在故事当中, 好像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一般)

师: (激动地说) 同学们, 你们真不错,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角色中, 现在是你们展示的时候了, 哪个小组的同学自告奋勇…… (同学们积极地举起了手。)

三、小组展示

被叫到的小组, 积极主动, 有感情地朗读, 把人物的语气读了出来, 周围的同学则是全民参与其中, 做旁白也觉得有趣, 孩子们的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他们这一组同学读得怎么样?大家评论一下。也可以说说你的建议。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不错, 声音响亮, 人物语气也读准确了。

生:我觉得他们那句“没关系,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读得不错。

师:是的, 他们都读得不错, 你们也听得很认真。我想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什么是“好把式”?

生:就是说他是位行家, 有本事的人。

师:同学们真厉害, 不仅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而且还能把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读得如此传神, 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你们觉得刚才这样读, 有趣吗?

生:有……

师:过瘾吗?

生:过瘾……

师:那我们下面接着来, 我们不仅要读, 而且还要表演出来, 用语言, 配合动作, 还有人物的神态进行表演。走吧!离开自己的座位, 找到你的好朋友, 进行你们最精彩的演出吧!

(这时, 出现了这节课的高潮, 孩子们像一只只活泼的小鸟, 在教室里自由地飞翔, 自由地演出自己的故事, 展示自己的才华, 把故事中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看着他们手舞足蹈的样子, 我高兴极了)

师: (我指着第一小组的组长) 小老师, 来来来!评评这些小演员们, 他们演得好不好?

生:我觉得XX同学表演得非常棒, 他不仅语气上把握得好, 而且动作表情都很到位, 仿佛我也在这个故事里面。

生:我认为第一小组的同学都很不错, 他们很团结, 很有胆量,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对!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我相信你很快会和他们一样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的……

师: (接着说) 这位好心的朋友, 没有劝说成功, 你们有什么办法说服那个要去楚国的人呢?

生:我会拿张地图给他看……

生:我会说:“朋友, 到我家坐坐, 我们续续旧。”等他去我家, 我会详细地告诉他真实的楚国位置。

……

师:同学们可真有办法, 我相信这位要去楚国的人听了你们的劝说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四、教学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思维极为活跃, 课堂成了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天地。究其原因, 便是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 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后产生的积极学习效应。在尝试中我有一些体会:

1. 教学设计着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中层次的提升

从初读课文、概括大意到分角色朗读, 再到最后的抛开束缚自由地表演, 体现出同学们在课堂中层次的提升。学知的课堂就是要在短短的40分钟里, 让学生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东西, 让学生在你的设计中学有所成的同时,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从要我学当中走出来, 变为我要学。

学生层次的提升, 不是仅仅体现于表面的形式上。像“走马观花”或是“蜻蜓点水”都是这种教学设计法的“误区:”。我们要把层次提升尽可能地落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做到全员参与, 全员行动, 全员进步。层次提升教学方法的关键还在于怎样将课文中要突破的难点作为设计方案的立足点。难点的误区便是“一步登天”, “满堂灌”。其实,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层次教学方法正好搭了一座桥, 让学生逐步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地学习。

2. 把“自由”还给孩子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篇3

《南辕北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则适得其反。从小培养学生做事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

出示生字“辕”“辙”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这两个字这什么要有“车字旁”,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老师将这两个字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然后组织学生来学习一则与这两个字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自主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2、听录音,让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3、同桌读文,注意纠正字音

4、四人小组活动,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朗读这则寓言故事,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语气来朗读,(注意‘不解的问’‘诚恳地说’‘固执己见’的读法。)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加上动作表演。

3、指名一小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加上动作。(师生评一评)

4、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组内讨论

(1)、季梁提醒他什么?为什么?

(2)、他接受劝告了吗?他错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故事的寓意?

四、男女生表演

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想说些什么?

六、实践作业

《南辕北辙》教学方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演示文稿课件,字卡,马车图,帮助袋,问题车厢,奖品,头饰,武术服,钱袋道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一)板书:[辕辙]。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袁);辙zhé(撤)

(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贴“南”字)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贴“北”字)

(四)齐读课题。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

(一)快打开书P48,读读书吧。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 jǐ 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 季梁——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

(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识字喜欢和同伴相处、合作。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一人读,一人听。

点评:巩固听读识字成果,只要求学生读正确。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标出“?”

(二)然后小组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理解帮助袋

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

B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

C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

(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板书:[楚国方向错了](贴图,马头向右)

2.我们组不懂的问题是

⑴什么是“诚恳”?①用曲线画出季梁说的话,再轻声读一读。

出示:季梁:车上的朋友:你要到哪里去啊?我要到楚国去。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不怕,我的马好。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②我就是那个朋友,你们愿意劝劝我吗?问吧——

③什么是“诚恳”,谁来说?

⑵板书[固执己见]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这位朋友“固执己见”?加上动作或表情读读那个人的话。

什么是“固执己见”?

⑶学生自己找伙伴,合作朗读对话部分。

⑷推荐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

点评:学生积极性很高,互相帮助会把课文读流利、有语气。

(四)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出示课件④“越……越……”怎么样?学生接读。

你们明白吗?用“不但……而且……”说说你的意见。——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用“因为方向错了,所以……”

点评:训练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推出寓意。

(五)车上的朋友固执己见,继续向北走,想象他以后的情景会怎样?

出示课件⑤看图想象马……旅费……车夫……

点评: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方向错了怎么努力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六)这位朋友路过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帮帮他?出示课件⑥用“只要方向对了,就……”说。

——劝告;调转方向(图再调过来,马头向左)

点评:学生完成这个语言训练,思维活动势必从已知的否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肯定判断。

(七)从这个车上的朋友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教训、懂得什么道理?

——做事先必须把方向正确。板书[对]——朋友的忠告很重要,不能固执己见。板书[善于倾听]

(八)今天我们读懂了故事,还明白了道理。这种隐含着道理的小故事叫做“寓言”。

{机动}愿意演给大家看吗?

1、排练:分配角色,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旁白、季梁、朋友

2、表演:道具服装

3、※评价

点评:学生深入体验寓意。

四、拓展激疑。

这则寓言故事有意思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⑥寓言百宝箱(机动)

1.故事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2.在学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也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叶公好龙……

点评:原有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以“百宝箱”形式的作业,启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设计 篇5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篇6

由于这则寓言的人物对话较多,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学生个别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突生想法:“下节课,咱们让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这段话,谁想展示,利用下节课的时间准备,好吗?

“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

“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

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说课稿 篇7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含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自由读文,小组内竞赛读通课文→体会文本,小组合作演绎文本→拓展文本,了解寓言的生活意义(教育人)→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

你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㈡、生生互学,老师适时点拨

1、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

2、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

3、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桌间评价字词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㈢、落实口语训练,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拓展文本的外延。

2、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当今还有个别学生23前的古人批判过的愚蠢事情。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南辕北辙》现象:(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进行两个口语训练:①说说你知道的当今社会《南辕北辙》的事例。

②你想对故事里的那个人坐车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㈣、布置作业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不少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读读,并在晨会上展示。

《买椟还珠》、《杞人忧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成语:南辕北辙 篇8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近义]背道而驰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南辕北辙的典故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的造句举例

1)他不按老师所说的方法进行锻炼,因而南辕北辙,根本达不到目的。

2)我们做事要考虑方法,不要南辕北辙。

3)我让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辕北辙。看了此造句的网友还看了:天高地厚造句用手忙脚乱造句。

4)处女双鱼:南辕北辙的一对。你常被鱼儿的多情所吸引,同样地,鱼儿需要你正确的引导。

5)他这人做事总是南辕北辙。

6)起先我害怕的是我们的思想从此将南辕北辙,但随后因为他不再谈及打坐及修行的事,而使我几乎忘了这个曾发生在我丈夫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以及所带给我的困扰。

7)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8)你和我的想法南辕北辙。

9)两个人在创作方法上南辕北辙。

10)图书馆在左边,你往右走,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11)她和你的性格对比起来真是南辕北辙。

12)没有知识和主见的人,只能南辕北辙,举棋不定。

13)你明明说要好好学习,可天天在看电视,岂不南辕北辙吗?

14)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

15)老师让求面积,你怎么求周长了呢?真是南辕北辙。

16)两个人在创作方法上南辕北辙,差别很大,不过二人都以专业作家的骄傲强调经过仔细推敲才取得想往的效果。

17)乍看之下,这两个情节听起来南辕北辙。

18)性格却是南辕北辙,兄长崇尚恬淡无为,一生不争。

19)于是,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在孩子身上只会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

20)两人各有志向,所思之事自是南辕北辙、差之千万里……

21)姐姐南宫静儿的性格和妹妹是南辕北辙,一张呆呆萌萌的脸上总是挂满了寒霜,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22)西去,奔东,南辕北辙的两大团雪雾漫天飞扬。

23)在整个行军方向彻底南辕北辙之前,向导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斗胆上前提醒:“王管带,王管带,您这个路走错了!咱们刚才该朝右边那个岔路拐的!”。

24)虽然是在一起长大的铁哥们,但性格可是南辕北辙。

25)但‘家学渊博’一说,还倒真是南辕北辙呢!其实俺根本是道地的乡下农家出身;起码止家父上数三代人,都是虾字不识的老实农民。

26)虽然与杨阳真实的想法南辕北辙,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此时杨阳确实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27)可是现在,荆飞就坐在她的眼前,却和记忆中那个身影南辕北辙,没有人能清楚她此时的心情有多么失落。

28)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可通往梦想的道路往往是平凡生活;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但有时以退为进却是为了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追梦终将是南辕北辙。

29)由于我们成长背景个性喜恶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我们的想法完全南辕北辙。

30)若胶柱鼓瑟,牵拘于文献,而欲揭发古代之真相,则恐其南辕北辙。

31)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是制定成功计划的第一步,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努力在大,投入再多,也是南辕北辙。

32)不辨别方向的启程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不仅仅达不到前方的目标,另外还会使你离目标越来越远,更甚者还会离失方向,南辕北辙,误入歧途。

33)虽然这件事情在雷系中不是不能,而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去做,这样相当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而已。

34)接下来是六合式,六合式有一些繁琐,而且运气方向有相当一部分和八荒式完全相反,两个口诀简直是南辕北辙,但是王云还是毫不怀疑的记下来了。

南辕北辙读书笔记 篇9

这个故事讲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南辕北辙”的事情。环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今社会,向人们呼吁保护环境的人有无数,可是,人们却充耳不闻。连倡导人们保护环境的人,自己都没有做到,那么,其他人就更不会做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空气有多么的清新,环境有多么的美丽,多么的洁净啊!而我们这儿呢?满街都是飘飞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瓶瓶罐罐。我们大家都生存在这个环境中,就要使这儿变得最美丽,不让它被污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规律下一篇:给亲戚们拜年作文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