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荐8篇)
兴化市金桥工程有限公司刘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作为当今现代企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独特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积极倡导。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创建现代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至关重要。企业员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创建和谐企业。因此,提高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十分重要。一是要对过去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及企业文化现状认真进行一次调研和分析,重新审视自我,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思维,在本单位员工中进行一次企业文化知识的再启蒙、再教育;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1进行再深化认识和总结提高的学习活动。三是要积极参加建筑行业系统内外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活动,广泛吸收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以便于不断完善自我,创新和促进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良性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体现与时俱进最直接的表现。在工作实践中紧密联系实际,选准突破口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指的是企业在规划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要联系本企业的实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打开局面,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一是把企业目前比较突出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如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亏损、组织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工期滞后等,最终导致企业亏损的单位应该把“提高工程质量”和“改进施工管理办法”作为突破口,从而促进企业扭亏增盈。二是选择一些亟需解决而又见效快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以施工企业为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业主对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的要求日益提高。根据市场需求这一新特点,企业就要充分发挥“声誉好、信誉高、企业管理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好生产技术型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活动,从而使企业的质量体系、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和企业信誉等再上新台阶,更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是丰富和充实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主要途径。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物质实体和手段,就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关于企业文化载体的种类,可谓是不胜枚举,比如企业的文化室、图书室、开通互联网、企业网站以及举办学术讲座、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等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因为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载体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人文环境、文化修养、个性素养、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施工企业形成一种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需要时间和实践过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掌握和明确培育、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要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自身业务技能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身心健康、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勇于奉献,具有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的职工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必须坚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形象等
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把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必须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职工既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全体职工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并贯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在职业行为上,才能产生良好的经营成果,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
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的原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主要指决策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带头人,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设计、倡导和示范的带头作用,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企业文化的培育既要靠领导者的倡导,更要靠领导者的模范带头,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以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既要广泛借鉴和吸收诸多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和成果,又要立足继承企业自身的优良传统,确立适应自身的企业文化,既要树立战略眼光、长远目标,又要明确阶段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管理的新理论。因此,企业文化建
设必须同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职工的共同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提高职工的文明水平,进而调动职工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创效盈利,促进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并不断改善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确保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持久化。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片面化、形式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济组织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有的企业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层、领导者的文化,忽视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有个别企业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即企业形象识别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形象塑造上,导致企业文化口号化、形式化,把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不能很好地统一,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繁琐化、玄虚化。企业文化建设尽管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遵从一切都要从企业工作实际出发的原则。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深入浅出,要与时俱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实施融为一体,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绝不能故弄玄虚,把企业文化建设繁琐化、玄虚化。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化、模式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的体现。一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认为订一些条文、规划等就是开展了企业文化建
设。还有一些企业喜欢寻找参考模式,照搬成功企业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无固定模式,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不同的企业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绝不能“按葫芦画瓢”一照搬照抄。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等同化、雷同化。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混淆,认为搞好企业制度管理就是建设企业文化,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要通过有形的事物或活动来反映出来,往往有形的物质和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物质和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制度管理是刚性管理,属于外在约束,文化管理是柔性管理,属于内在约束,绝不能把制度管理等同于文化管理,一个企业要得到发展,必须要实现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绝不能克隆,不能复制,要坚决杜绝雷同化,要形成企业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
总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相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施工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强势企业再造新优势的创新资源,也是弱势企业开拓新强势的启动杠杆,更是企业借助先进文化力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一、解读执行文化
(一) 何谓执行文化。
界定执行文化的概念之前, 我们可以先举一个例子。根据安全规程要求, 戴安全帽必须系紧安全帽的帽带, 但在每次检查中, 都能发现不按要求系紧帽带的职工。这其实就是一个执行文化的问题。企业执行文化是保障企业战略、决策、政策、方案、计划得以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执行习惯的总合, 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治理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简单地说, 就是指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 电力施工企业执行文化的误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了解电力施工企业的执行文化, 必须先掌握对它的错误理解。对于执行文化, 目前在电力施工企业内部存在一些误区。首先, 有人认为“执行”不过是一项工作运行中的状态, 过分强调没有必要。其次, 在“执行”之前, 布置任务的管理者可能自己都不清楚怎么样做是“有效”的执行。其三,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执行者不了解任务本身, 却要承担执行不力的责任。其四, 片面地强调执行, 过于关注表面结果, 导致“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的工作氛围不断加深。凡此种种, 都证明了电力施工企业缺乏的还是科学的系统管理文化。
二、电力施工企业执行文化的现状
电力施工企业一般属于国有企业, 其执行文化有行业自身实际赋予的特色, 既包涵经过数十年积淀的积极向上的一面, 但也有与形势任务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滞后性。
(一) 职工作风果敢硬朗, 善于攻坚克难。
电力施工行业是个非常辛苦的行业。施工环境恶劣, 冬天战严寒, 夏天斗酷暑, 筚路蓝缕, 沐风栉雨, 经常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施工难度很大, 经常遇到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的抢修、救灾工作。而且, 电力行业事关国计民生, 电力工程很多都是不计条件、务期必成的工程。处于这种背景下的电力工人必须无条件执行命令, 攻坚克难, 完成任务。艰苦的环境也锻炼出电力施工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这种硬朗的作风是电力施工企业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 权力集中统一, 指挥有力。
电力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一个工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确保协调顺畅, 减少制约内耗, 艰苦的工程施工必须统一规划, 制订实施计划, 统一指挥方案实施, 统一落实资金保障, 统一标准检查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所以, 大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 小到一个部门、一个班组, 客观上都需要一个威信高、有力量、能服众的权威型的领导来指挥。这种集中的权力可以使很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减少阻力, 保证政令畅通。这种集中的权力也是电力施工企业执行文化的一个特色。
(三) 结构复杂, 执行流程复杂。
和所有的老国有企业一样, 电力施工企业也是组织结构屡经更迭, 部门职能多次演变, 分支机构复杂多变, 下属单位性质多种多样。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演变, 电力施工企业既有事业单位的原始底蕴, 又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情况非常复杂。有时, 一个指令经过多个部门把关, 再经过多道手续下传, 最后到执行者手中可能都已经过了执行时间。这就给执行中出现拖沓、推诿乃至抵制的行为提供了生存土壤。
(四) 职工执行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执行意识不到位。表现为一些职工怕担责任,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 执行显得机械、僵化。二是执行态度不端正。一些职工只关注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 对上级要求采取拖、推、转甚至顶的态度。三是监督不严格。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 没有实质上的监督, 对于执行不力的情况, 处罚手段不灵活。处罚力度不大, 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致使工作力度越来越小。四是人力资源配置有待改善。电力施工企业一般经过多次改革, 但一些部门人员配备不足而另一些部门人员过剩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执行效率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五是执行能力有待加强。从管理者角度讲, 有的发出的指令不切实际, 有的没有选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 有的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从执行者角度讲, 有的理解能力不强, 有的效率低下等。这些都是电力施工企业执行能力不强的体现。
三、影响电力施工企业执行文化的制约因素
(一) 权力较为集中。
有个想象的说法叫“老大难, 老大难, 老大一抓就不难”, 其实就是对权力集中优劣得失的集中概括。领导的注意力不可能全面、持久的关注于同一件事。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固然可以因为领导的关注得到解决, 而一旦领导注意力转移, 该难题又故态复萌。而且, 当领导的精力关注在一件事情上时, 其他方面可能因为领导的关注不够而受到忽视。在电力施工企业内部, 尤其是越接近生产一线, 权力集中的现象就越明显。很多业务、事务、财务等每天都必须发生的工作和事情, 都必须经过单位或项目部一把手签字首肯才行, 管理人员签字纯属走过场, 这种做法不仅造成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也滋生了浪费时间、推卸责任等问题。
(二) 领导层不稳定。
在国有企业中, 影响企业战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领导层的不稳定。处于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电力施工企业各层级的领导也会经常更换。每一任领导上台都有自己的新战略, 后任领导很可能就把前任领导的战略修改甚至否定了, 最终导致执行层无所适从, 消耗了企业的竞争资源和能力。而且领导层的不稳定也导致了短期行为的发生, 领导因为任期有限, 所以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稳定、安全上, 全力确保任内不出事。这样, 就造成了电力施工企业特别注重安全、特别注重生产、特别注重效益, 而忽略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忽略了真正维持企业长治久安的企业文化的塑造。
(三) 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一个标准而并不是一张网, 没有哪一个企业的制度能全面覆盖所有的工作细节。电力施工企业既是老国企又在经历体制改革, 很早就走向了市场又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从现代管理理论移植过来的制度与实际脱节, 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同时, 制度的不科学也造成了执行中职责的模糊, 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致使执行效率低下。而且,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 电力施工企业因为经常遇到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处理, 很难去按照规章制度按部就班的执行, 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 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 盲目性、随意性较强的情况。
(四) 沟通不流畅。
执行离不开沟通。只有沟通, 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 才能使战略人人皆知、落实到人。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 使执行更加顺畅有力。电力施工企业很多事故、问题的出现往往和沟通不畅关系密切。因为沟通不畅, 执行者不能正确理解相关要求, 进而产生误操作等现象;因为沟通不畅决策者得不到信息反馈, 不知道执行的效果和困难, 无法对指令进行修改、调整。
(五) 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左右着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种思想透射着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功利主义支配下职工关注的是个体成功而不是企业的成功。职工在执行企业决策、制度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得失, 趋利弊害, 患得患失, 瞻前顾后, 进而对失败、错误讳莫如深, 能瞒则瞒, 承担责任的意识很难扎根。二是缺乏大局意识。有些职工不能自觉地贯彻上级要求, 而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 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 不利的就不执行。三是职工收入差距相对较大。不同岗位的职工收入差别较大, 但长期下去不仅影响收入较低职工的积极性, 更严重的是影响职工把晋升当做工作的主要目的, 不管胜不胜任都去争抢较高的岗位。失败者固然很受打击, 竞聘成功者受到的鼓舞也有限, 因为此次的成功仅仅是下一个目标的台阶, 上任不久就立即为下一个“目标”努力, 少有工夫花心思去考虑工作。这样的职工, 其执行能力可想而知。四是人际关系复杂。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 抵消了很多执行资源。执行中虽然一再强调要按章办事、照章行事, 但在具体过程中常常重情讲义, 赏罚不明。
四、着力培育优良的执行文化
培育优良的执行文化, 就是培育注重实际, 明确目标, 简洁高效, 监督有力, 团结负责的执行文化。作为电力施工企业, 只有立足实际, 才能逐步形成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的优良的执行文化。
(一) 制定长远的企业战略。
制定战略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而言,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 要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 把握好大局至上、科学论证、求实重效、抓大放小等原则, 制定好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管理严谨、依法治企、诚信优质等战略, 使企业健康、协调、和谐发展。
(二)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只有完善了企业的规章制度, 各项工作才有操作的依据和执行的标准, 才有利于养成按规矩办事、行事的习惯, 干部职工工作业绩好坏才有判断的尺度和奖罚的界点, 从而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电力施工企业应使职工明白违犯制度给他人和企业带来的危害, 对于职业素质较差的、以身试法的职工必须发挥制度的强制性予以惩处, 营造一个“遵守制度为荣, 违反制度为耻”的文化环境。
(三) 不断提升职工素质。
干部职工的素质是执行力的“核心”。干部职工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能力、应变等素质, 决定了企业执行力的强弱。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培养干部职工的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使每个职工都成为可以自我启动的发动机, 用自己的智慧, 创造性地去工作, 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四) 培育科学的执行程序。
科学的程序就是要合理安排执行的次序, 提高执行的效果。首先执行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 可量化考核。其次, 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决定了的事情, 不仅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人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第三, 要明确顺序的概念。有很多事情要指导职工分清轻重缓急。第四, 要注意跟进。定了制度不是万事大吉, 过程一定要关注, 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判断。最后, 要有反馈机制, 这样才能形成管理闭环。
(五)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强调监督制度化, 并改善和丰富监督的手段和方式, 使各部室和基层单位朝着决策层的愿望和目标努力, 对执行力低下的单位和部门实施相应的约束, 奖优罚劣。二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绩效管理, 将任务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 将目标融入各部门甚至是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 将岗位职责细化、具体化, 使每个目标层次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的管理闭环, 真正做到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独特性;重要意义;重要举措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42-01
企业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精神财富的,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的特定文化,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以此来分析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以施工一线项目为主体的水利施工单位,地域分布广泛,条件存在差别,施工周期决定项目存在周期,人员流动性强,企业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常态的表现形式,笔者就目前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特点、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升企业文化举措等方面予以阐述。
1 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特点
目前,水电施工单位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市场条件更加的苛刻,各种挑战空前巨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水电施工单位因其既定的客观环境,呈现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要始终以技术支撑为基点,以质量竞争为关键,关注技术层面的提高、改进;要注重加强对人员感召力、凝聚力的集聚;要注重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强化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等。所以水电施工单位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施工企业,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企业文化强化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凝聚力提升的过程,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分支文化。②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无形指挥棒”,对深化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发展、市场开发等方面均有着引导作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③企业文化能更好地凝聚全员智慧,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能激发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之真正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有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3 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水电市场,一方面,水电施工单位不仅要培养勇于超越,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更要将企业精神渗透、积淀,成为企业发展底蕴;不仅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钻研新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更应该坚持准则、以诚立足、以信服人;不仅要随着时势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更要对未来保持敏锐的思维感观,顺势而为,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建设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水电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考虑水电施工地域分布广泛、人员流动性强等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增强企业员工建设的自豪感;以强履约、重合同、守信用为企业发展根本,完善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坚韧、团结、创新、担当为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凝聚企业发展核心力,铸造企业软实力。
3.1 改变管理理念,将培养优秀的现代管理者作为未来
发展的第一要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也是项目发展的领路人。作为水电行业领路人,更应该跳出琐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确立未来发展理念,并将此种理念宣传、渗透至每一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同时将这种理念融会贯通,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精神,不断的沉淀、吸收,打造成为具有水电施工企业自身特色的分支文化。并将这种企业文化扩展、宣扬至每一位员工,用企业人文文化来管理企业,用企业人文文化图发展,用企业人文文化凝聚人心,这才应是水电施工单位企业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3.2 以人为本创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水电施工企业发展基石。作为水电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遍布国内国外,项目施工条件艰苦,并且施工地点远离城市,交通较闭塞,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激烈的市场竞争、水电施工单位的生存条件,确定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更为关注人员需求,尊重人员尊严,将更多的关注点转向企业文化人才要素及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水电施工单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人员现状,深刻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始终秉承“员工第一”的原则。坚持面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完善各个层次考评机制,建立合理全面的人才信息评价体系,培养企业人员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持密切联系职工,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倾听职工心声、集中职工智慧,凝聚职工力量,努力为实现企业梦贡献力量。
3.3 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塑造企业形象
要加强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学习力度,将企业文化牢铸人心,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起到很好思想引领作用。用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全员素养。增强团队思想凝聚,激发创先争优意识,激发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勇于解决问题的魄力;形成“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3.4 不断创新,强化人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恒动力,更是保持企业不断壮大的最根本途径。水电施工单位历经各种变革,只有不断紧随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永葆自主创新的能力,改造自我,弥补缺陷,才会超越自我,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3.5 重诚守信是立身之本
强履约、重合同、守信用是水电施工单位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折射出另一个显著特点。重诚守信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守则,也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的基本准则,只有将诚实守信、强化履约渗透至企业管理、项目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核心,企业才会发展。
3.6 孕发展之本,塑企业之形
水电施工企业已走向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面临着国家推行扩大内需方针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形势,一方面水电施工企业更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以势如破竹之势,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水电施工企业变革、创新,走一条全新的水电发展之路。一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在发展变革过程中,始终铭记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做行业领路人;始终坚持敢想敢干的魄力,充分展示水电人的个性特征;始终保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精神,做水电施工企业的探路者。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孕育企业发展之本,塑企业发展未来之形,凝聚水电人之合力。
4 结 语
综上所述,水电施工单位在建立和提升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充分考虑自身客观条件,强化管理理念,凝企业合力,注重人才培养,永葆自我创新能力,强化履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整合企业发展凝聚力、真正建立具有水电施工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冯希红.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探[J].时代经济论坛,2009,(1).
作者:黄斌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中国西电集团这几年文化建设,用“责任之道”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又好又快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1.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
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3.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在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4.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成为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制造更多的精品,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集团公司西安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杨延平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头等大事。安全文化,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企业实现生产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总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整体文化建设重要部分,是国有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分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员工劳动安全的基础性意义。而安全文化建设又离不开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必将充分反映和衬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三个层次,即表层物态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其中塑造企业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安全文化不单是指员工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指人们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安全文化能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是企
1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模式。“企业负责”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劳动者遵章守纪”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氛围。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落实好“安全第一”,有效地减少人为失误。构成事故的三因素是人员—机物—环境,三者中“机物”、“环境”相对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人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生理、安全心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安全文化将四项素质整合为安全素质系统。员工生产安全化就是使生产者具有与生产系统相匹配的安全素质系统,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的安全匹配,实现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和内容
安全文化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又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体现的是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相得益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体现的是以安全文化约束个人的行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部分组成的。决策层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它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了安全文化约束机制,决策层提高安全文化素养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关键;管理层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它的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保障;操作层在企业安全文化中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它的安全文化素养提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准提高的基础。三者在安全生产中互相联系,互相依托。只有强化三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价值观,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状况和管理水平。
多年来,中国中铁隧道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理念,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先后制定了《控制重大危险源十八项“卡死”制度》、《隧道施工防火规定》、《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施工安全技术强制性措施》、《工程突发事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督察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发挥党工团组织在安全生产中作用的决定》、《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定、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加强现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安全质量有序可控;集团公司召开安全质量现场会、安全视频会、安全交流会;各级党工团组织把建设项目安全文化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两优
一先争红旗”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无隐患”、“创建三无班组,争当优秀安全哨兵”、“青工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等活动,印制《安全质量百言警句》、《警钟与生命》扑克牌,长大隧道设置警示语灯箱等,把“安康杯”竞赛、安全月活动与各种形式的群众安全工作相结合,使“一法三卡”进洞上桥到工作面,深化了“四全”工程,努力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坚持安全质量环保大检查和安全督察制度,笔者今年6月配合集团公司第五检查组在西北片区项目检查中,体会到了检查组工作的认真、细致和实效,所到项目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传授了经验,还教了方法,可以说是一次现场安全、质量、技术培训,受到了项目普遍欢迎;项目加强对劳务工和外协队伍管理,实行与员工同教育、同培训、同管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劳务工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使之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进行安全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对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着力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安全督察,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安全质量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确保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刚性和执行力;宣贯中国中铁《生产安全警示案例教育专题片》,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做到天天都是安全日,人人都念安全经,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不断改善我们的安全和健康环境”、“做最难的,交最好的”的安全质
量理念,靠安全质量树立企业信誉,用信誉推进企业建设与发展。
三、推进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重点在项目,关键是领导。项目管理者要站在政治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自觉性。我们办企业做项目的目的是以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和员工的最大利益,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不要安全的进度不是真进度,决不能以忽视安全为代价换进度。项目管理者要对企业负责,对员工生命和家庭负责,“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证生产”,在保障项目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履约合同。
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在项目,关键是落实。项目安全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项目要针对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有的放矢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劳动操作技能。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劳务工和外协队伍的安全质量灌输教育、法律法规灌输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善待农民工,对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实行切实有效的监控,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协队伍抓安全质量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在项目,关键是提高。首先,企业要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文化素养,使其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安全至上”,成为既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能力的项目领导者。要提高安全设施和培训投入,不断改善施工安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文章通过星沙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分析了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并针对现代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 企业文化;竞争力;组织行为
▪1案例《企业要不要有文化》
某咨询公司项目组成员一行人,今天是第一次来星沙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刚从车上下来,首席咨询师杨博士,站在空旷的厂区前坪中央,极目望去,收入眼底的是无云的天空和天空下灰色的屋顶,水泥地在不太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依然发着白光。厂区的绿化还没有做好,四周也看不到其它建筑,整个场景给人单调而又缺乏生机的感觉,他顿时心中生出些许沉重与惶惑,这场景与他的想象有些距离。
星沙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民营股份公司,主要生产建筑工程设备。公司现有员工1200名,其中管理与行政人员120余名(包括部门正副经理15名)。除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外,其他各类人员均为外聘的合同制员工。公司目前主要生产35米扬程混凝土搅拌机,因采用德国进口机芯,其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公司正着手开发新产品,预计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公司正请某咨询公司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主要从组织机构设计、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考核体系等方便着手,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希望公司各项工作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完成经验化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
因为公司效益好,又有灵活的机制,因此,员工平均工资远远高于同类企业,生产一线工人按计件制核发工资;技术人员除基薪外,按工作量计发奖金;管理人员拿岗位工资。由于订单充足,故经常可见生产车间彻夜灯火通明,工人在加班工作;办公楼各部门也经常加班,公司发放加班工资。
但是偌大的企业区域内,看不到一副宣传画、一个橱窗或是告示栏,除了有一个篮球场外,没有其它文娱活动场所。据与员工交谈得知,企业很少组织文娱活动,员工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宿舍-食堂-工作间,几乎是三点一线。在一次项目阶段性成果反馈会上,杨博士希望了解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便对主管人力资源的一位常务副总提问:“李总,您怎么看企业的文化建设?”,李总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说:“我认为,企业是生产场所,员工的文化生活不是企业的责任。员工上班,企业付报酬,他们可以到公司以外的任何地方进
行娱乐消费。”听罢,项目组无一人接话。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企业内部管理较严,工作的计划性很强,违规处罚也很重,有个别员工一个月各项罚款高达500元,公司员工普遍感到有压力,特别是部门经理级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常加班,工作缺乏安全感。部门经理如不能很好地完成其功能职责,就会被辞退,不会考虑客观原因,也不会考虑这个人是否有别种能力,是否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换一个部门或一项工作。员工的职业发展在这里完全没有被考虑。因此,不仅一般员工,而且多数中层管理人员都存在打工心理,被动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据统计,公司年均员工流失高达25%,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因新手上岗造成工作连续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频繁的人员流失,还可能带走技术机密,对内动摇人心。如果继续下去,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公司效益好,而且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不担心招不到人,也不担心赚不到钱,因而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不以为然。显然文化建设问题根本没有被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次咨询项目合同里并无文化规划的内容,项目小组对以后将出台的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效果有些担心。
▪2星沙重工组织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途径之一。企业首先是生产价值的场所,为了保证价值的增长,还需要员工的主动支持。只有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工作认同感,才可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案例中李总对企业文化的观点有所偏颇,像引言中提到的很多企业注重赢利和效益的,而忽视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空白,员工没有归属感,所以虽然有较高的薪酬水平,仍然有较高的员工流失率。该企业是因为产品技术好才行销全国的,这只是暂时的优势。人心不归,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隐患。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属于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过渡期,管理缺乏人情味,缺乏人本管理理念。在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该企业的当务之急。以人为本与规范管理并不矛盾,二者是相互相成的。单纯依靠制度维持管理,不能长治久安,也难以使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3企业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为了弄清日本“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开始系统地研究日本的企业管理特色,发现日本企业管理与美国企业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使得以前被视为管理难题的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等有希望获得解决。具体而言,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作用
▪3.1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指企业文化把组织整体及组织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组织
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3.2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
不言而喻,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性规范,它对组织及其员工的行为起着规范、约束的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软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并有道许多员工认同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3.3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组织的周围,对组织产生一种凝聚力及向心力,是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组织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组织这个集体,将组织视为自己的家园,认识到组织的利益是大家共存共荣的根本利益,从而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愿意与组织共甘苦、共命运。如果说薪酬和福利形成了凝聚员工的物质纽带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形成了凝聚员工的感情纽带和思想纽带。
▪3.4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指企业文化对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不言而喻,作为内激励因素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只能来自企业文化。
▪3.5企业文化的创新作用:
组织要生存和发展,要在与其他组织的竞争中获胜,就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要与其他组织加以区别,就要创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能区别于其他同类组织的特色,其主体是人。一个没有文化的组织就像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人们不会去注意它,也不会记住它。一个没有人话的组织或有着不良文化的组织是绝无竞争力的。
▪3.6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塑造着组织的形象。优良的组织形象是组织成功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4从星沙重工看民营企业文化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寻求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但在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下,很多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必须更新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所以企业必须开发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
推进。
80年代初企业文化开始传入我国,受到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率先开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念头,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灵魂做种的异彩,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但如案例中星沙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
▪4.1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文化建设缺乏重视
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更加关注企业的赢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据调查,多数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不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上,而将其归功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等。当然,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但是从何入手,如何建设等问题困扰着企业。因此,文化建设自然受到冷落。
▪4.1.2企业文化定位模糊,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
民营企业的成长路程一般都比较曲折,从公司成立没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更不用说文化建设了。许多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道路上,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企业文化是一循序渐进你的工程,所以企业的文化定位更需要相对稳定。
▪4.1.3企业文化重模仿,轻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千篇一律,在经营管理上,许多企业都是“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在企业精神方面都是“团结、求实”等等,没有本企业的自己的特色,盲目模仿其他企业,不能体现组织共同价值观和精神信念,又难以形成全体职工愿意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固定的内心信念。▪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三流的企业靠人才、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这句话因高度概括出文化对企业的影响而流传甚广。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就是生产力、文化就是竞争力的观点已成为众多管理者的共识。在此观点影响之下,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各抒己见,树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旨在通过文化这个富有亲和力的载体潜移默化人的思想,影响大众的生活、消费方式,带动、激励公司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进而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5.1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
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5.2形成有效率的人力资源
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5.3铸就企业品牌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者选择某个企业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该企业的文化,表示他对某种文化的认同。比如选择麦当劳就是选择一种美国式的开放、自由、快捷、轻松;购买索尼产品的人,认同的是一种日本式的精巧、创新;而喜欢奔驰的人所倾慕的则是德国式的严谨、精细、气派和古典。因此,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的标签。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通过研究发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顾客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二是员工忠诚度的高低和忠诚群体的大小;三是品牌影响度的高低和大小。而决定企业这三方面状况的正是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了客户,也就赢得了竞争。
▪ 6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1要杜绝企业文化中的狭隘观念
企业文化固然成型于某一企业,但也要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前几年的保健品市场涌现了一些大型企业,但其中很少有能够站在民族和社会的高度来建构企业文化,很少有能够将企业文化与“全民健康”、“社会保健意识”等问题相连。这些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已经形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效率得到提高,但它们的企业文化是狭隘的,仅仅实现了企业文化有关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却远未实现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这样的企业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而长久的美好形象。
▪6.2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
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制度运行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本身是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心理、态度、行为方式正是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合实际的。
▪ 6.3实现产品的本地化
取之于本地,用之于本地,才能得到当地顾客的认同,更深一层地融入本地,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这一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员工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者,企业产品要做到真正本地化,人才的本地化应首当其冲。公司文化的当地化包括建立清晰的公司目标和招聘规范,建立培训和整合体系,提供公司内部支持。
▪6.4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
我国的企业一直有着学习楷模的好传统。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学习国外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学习应该注意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企业的精华,只是学习到表现的华丽用语。
不仅仅是模仿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国内企业也是互相模仿。所以也就出现了我国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拥有一样的词汇:“团结、求实、创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塑造企业文化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行业特征、企业家特质、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追求独特模式、长期形成等。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要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6.5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才兼容环境
营造人才兼容环境,可以规避风险,激活竞争,创造效益。反之,人才兼容环境的缺失,会造成人为的厚此薄彼,影响企业协调,从而危及全局。就拿联想集团来说吧,联想让产品开发者上主席台介绍产品,担任形象代表。给每个员工都压上略重于现有能力的担子,并经常性地变换工种,让最好的工人来搞技术,让最差的技术人员去当车间工人,打破界限,能上能下,使每一个员工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现人尽其才。
提高绩效与培养人才
重视人力资源,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公司的报酬决策有三个要点:
1、重视职工需要安全感和职业保障的心理需求;
2、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鼓励性;
3、对特别值得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公司要建立一个自下而上了解职工工作情况,并结合职工工作性质、职位、工作经验等合理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这个系统用以衡量职工的工作绩效,然后据此给予适当报酬。公司不但注重物质鼓励、还要注重精神鼓励手段。
综上所述:文化的力量无穷无尽,文化阵线的构筑长期而艰巨。要使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的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需要更多人的持续努力,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些,更深入些。企业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几个牌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只有让这些思想和精神深入到人的脑海,融入到人的自觉行动,文化才不是摆设,行动才有力量,企业的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形成好的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的企业同样要跟上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王益前.民营企业如何创建企业文化[J].经济师, 2006年第6期
[2]赵冰,薛红.创建民营企业文化增强民营企业生命力[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12
[3]谢炳坤.民营企业要重视创建企业文化[J].经济师,2006年 第8期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高铁领域,截至2015年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达19000公里,高铁已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未来将逐步走向世界。但在国际国内铁路市场上,竞争也十分激烈,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铁路施工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铁路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选拔标准落后,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相对其掌握的专业技术而言还显落后。目前国内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已达350千米/小时,在国际上都处于先进水平,而铁路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似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在使用以前的唯学历论、靠关系、领导喜欢等片面的、非科学的方式,这就导致大量有真才实干的员工不能聘用到合适的、重要的岗位,充分发挥其才干。目前,铁路施工企业大部分基层员工的学历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员工尽管技术水平很高,也具备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但往往因为刚性条件不够或在企业中没有关系,在出现岗位空缺时,也很难有机会提拔,往往只能在较低岗位长期工作,日复一日,他们的意志慢慢被消磨,最后可能变成“混日子”的员工,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铁饭碗”思想犹存,缺乏员工淘汰退出机制。因铁路施工企业大部分为国企,部分员工仍存在“铁饭碗”的思想,因此在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工作积极性。尽管只是一小部分人,却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影响极大,作用犹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铁路施工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这就为一部分员工滥竽充数创造了条件;而国有企业“只上不下”和“只进不出”的升职规则也是造成大多数人丧失积极进取心的因素。
3.人才结构失衡,且尖子人才紧缺。在铁路施工企业各类人才的结构上,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政工人员相对充足,而技术专家、项目经理、高技能人员却严重不足。这导致部分铁路企业创新研发力量不足、大量技术难题难以攻破;部分工程项目无法选聘到合适的项目经理,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质量工期;工艺工法和关键技术长期未能优化,施工生产力无法提高。另外,在大部分企业,既懂项目管理、又懂国际市场规则和英语的人才严重不足,这在中国铁路加快走向世界的今天,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状大,影响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尽管铁路施工企业的员工总量较大,但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4.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培训缺乏合理的计划组织,没有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有计划、长效的活动。而铁路施工企业的培训大多在培训前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后也没有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只是考虑到了当前需要和眼前利益,并没有站在长期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培训工作。培训没有相应配套的激励机制,对于学员而言,学了没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对于老师而言,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使得整个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地调动。现在大部分铁路施工企业的培训方式还是以老师的讲说为主,培训中缺少互动,缺乏灵活、多样、有效的培训方式。培训工作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铁路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把人才战略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影响最大的、根本的因素还是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才战略应是企业众多战略中的核心战略。企业应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科学的人才战略,有利于深化企业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的人才战略应合理细化为多项人才战术,增强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各阶段目标。另外,为确保人才战略的实现,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方面切实跟进、督促,形成人才队伍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局面。
2.树立正确的人才选拔标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要打破旧有的选人用人标准,不再唯学历选人用人,把文凭、学历仅作为参考,而把实绩和品德,以及水平和能力作为新的人才选拔标准,只要是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员工均有进步的机会。同时,要引进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从多维度考核评价员工,重视员工的综合能力,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的员工选拔到合适的岗位。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奖优罚劣。要针对铁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是一把双刃剑,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合理、推行得当,将有利于员工绩效的大幅提升,有利于员工绩效的区分,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当、宣贯不到位,绩效考核将难以实现初衷,且有可能激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绩效考评应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增强员工成功达到目标并取得优异绩效的信心,把绩效反馈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接,借此实现对员工进行开发与激励的两个目标。有了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按照考核结果,奖励绩效突出员工,将绩效较差员工进行末位淘汰,打破“铁饭碗”的旧有体制,创造全体员工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4.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重点人才建设。铁路施工企业要针对本企业专业结构的现状,制定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结构调整方案,着力优化本企业的人才队伍结构。针对企业缺乏专家型人才,在内部可通过压担子、重点培养、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培养,把他们树立为公司的典型,在公司内担负起解决技术难题和研发创新的重任;缺乏项目管理人才,可通过转岗、轮岗、挂职锻炼、破格任用、薪酬激励等多种方式培养,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培养出一批熟悉和掌握铁路施工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让他们担负起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安全、质量、工期的重任;缺乏高技能人才,可通过导师带徒、校企联合办学、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培养,让他们担负起解决工艺工法和关键技术性难题的重任,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针对缺乏国际性人才,可通过委外培训、人才交流、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通过国际性人才,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今天,做大企业在国际的市场份额。除了内部培养,也可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解决人才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企业可以快速补充所需的关键人员,增强企业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
5.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要解决铁路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站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培训工作要以主动适应和服务公司发展为宗旨,以加快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二是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前应有培训需求分析,以便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后应有培训效果评估,以便查找培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效果,并建立老师课酬与培训效果挂钩机制,以便提高老师授课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对员工也应建立考核机制,以便提高他们的培训积极性。三是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技术和方法。针对铁路施工企业的特点,培训实施方式可采取内部集中培训、委外培训、师带徒、现场指导、实作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有效的培训,加快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总之,企业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首当其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全面、系统、科学地探索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规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超前谋划,明确思路,扎实推进,唯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创新意识超前和忠诚企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强海.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0):49-50.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同样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渐变过程。在上世纪,建筑企业在发展方面更加注重施工,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建筑市场火爆,而各种理念、技术、材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建筑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不得不将注意力从施工分散到管理、精神建设等方面上来。而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对企业内部它能够提高内部凝聚力,促使企业和谐发展,对外能够树立起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大有帮助。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于文化建设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分辨和融合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是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紧紧围绕着我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进行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员工的爱国爱党情怀,并提升他们的世界观认识;而企业文化则更偏向于管理和约束,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宣传中让员工养成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近些年管理意识的增强,更是增加了企业文化的管理性质。两者的载体也不相同,思想政治工作是由基层的党组织负责来引导员工树立自强向上等思想;而企业文化的载体则是企业的管理队伍和企业人员的自觉性。从大的发展方向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调动员工来加强管理、施工等工作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灯塔,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航行的动力。
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能够促使他们二者融合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就是它们的最终目的都相同,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就是它们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员工,通过管理控制员工来达到目的;再次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它们的政治发展方向相同。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进行二者的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主体,管理、发展等企业文化意识为辅,通过宣传、活动等形式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推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虽然二者有着诸多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它们进行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二者融合进行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作为主体的,通过提升员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促进员工的发展,为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推行奠定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上也起着指引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能够使企业走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少走许多弯路,使企业的发展更快,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推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大、对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施工人员关系复杂,有在岗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工作强度和风险系数也在提升,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担子更重了,而工作开展也更难了,那么如何在这么多不稳定因素下进行企业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和思想政治部门进行思考了。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首先要确立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它们提升到企业发展的头等高度,让领导和企业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将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主体和指导方针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让员工首先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理念的同时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让员工亲身参与和体会企业的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尤其要注意开展的内容充实度,防止思想政治工作苍白无力、流于形式,要让其具有切实的内涵,将爱国、爱党等精神主义和积极向上的意识注入其中,最好加一些贴近员工生活的内容,这样更能激起员工的共鸣,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建筑行业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其脱离时代必然会被淘汰,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在了解当今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市场,将传统的思想政治赋予全新的含义,或者进行内容上的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了解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各有其作用,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能够使它们的作用更好的发挥。所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它们二者的相互融合,在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指引作用的基础上让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发展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肖洁. 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4:4.
[2]丁丽荣.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122-123.
【浅析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浅析06-29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07-24
浅析华为企业文化09-07
浅析工程总承包模式06-01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07-21
浅析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06-17
浅析工程项目进度管理09-10
浅析如何做好城镇燃气工程施工管理06-15
浅析建筑工程预决算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