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的注意事项(共8篇)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像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得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 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等训练,情况允许尽量到治疗室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并在患者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3、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功训练等,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部份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等。存在言语失用者需首选进行针对性训练。
4、中医康治疗
(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2)推拿治疗:一般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5.辅助技术
早期或严重病例需配置普通轮椅,足下垂或内翻患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膝关节不稳定者需配置膝踝足矫形器,平衡障碍患者需配置四脚杖或手杖,手功能障碍者需配置必要的生活自助器具如进食自助具等,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托,部份患者需使用手功能位矫形器或抗痉挛矫形器。
(三)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及用综合症的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五、职业社会康复规范
(一)职业康复 1.职业康复评价
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2.职业康复
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
(二)社会康复 1.社会康复评价
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
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六、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如何切实有效地把脑卒中的康复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基本遵循帅飞飞所提倡的课堂交往原则[1],一是细化康复治疗的技术,二是尽量采取精炼的语言,三是辅以精心策划的肢体语言,四是鼓励学生的参与,增强互动。我们发现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感到很茫然。增加学生的临床观摩,但由于临床工作的具体性、复杂性,学生也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医学教学中重要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衡量现代医学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详实的图片,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仍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能否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知识浓缩成一张光盘,把传统教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否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此做一探讨。
1 目的与方法
1.1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研发
教学光盘的应用也是多媒体课件的一种形式,也必须遵循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实用且适宜的原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最重要的是素材的准备。首先我们把教科书要讲解的主要内容汇总,再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梳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依脑卒中发病后引起的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恢复阶段而明显不同,我们按照Brunstrom的脑卒中恢复的六个阶段为主线,把整个的康复治疗技术加以归纳。我们也整理临床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增加最新的康复理念,形成我们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中心素材。
脑卒中康复光盘制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由于我们和专业摄录以及后期制作人员之间互相存在着知识的盲点,初始的影像资料并不适合教学的需要。摄录人员习惯于影视的制作,追求画面的漂亮,而我们是追求康复技术的细节,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摄录人员即便希望跟上我们制作的思想,但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也不能完全领会我们的意图。患者不是演员,不可能像拍影视一样要求他们去反复重复拍摄,这也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而医务人员假扮的又缺乏真实,对瘫痪的展示就不够完美。这与居民所说情境教学类似[3],们追求的康复情景是一种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师们的“情深、心热、意远”的一番创造性设计,超越了普通教育教学形式的局限。但是也正因为此,这样编排的“情境”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为性”,“渗透着教育者意图”。这里的“情境”都是为了教学的需要而特别的“创设”出来的,有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1.2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应用
在我们对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研发后,即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光盘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中光盘的使用与以往只是文字和图片的教学效果一比,比以往我们教学中看到的迷茫的目光少多了。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明显理解和掌握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起着最重要作用[4]的环节,教学光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线,结合光盘把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把我们认为可能影视中不够详尽的部分采用回放和慢放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尽管影视中“病人”的表演存在瑕疵,但结合着讲解,同学们还是能把脑卒中康复治疗从早期到恢复期的系统的知识自然形成映像。
2 结果与讨论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使用有效了缩短了学生对这门知识接受和理解做需要的时间,但如果单纯把它当做宝典似地独立使用,就不可避免的承担“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缺限。这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在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康复光盘的同时,利用较先进的OTD教学理念[5],课堂上启迪学生自主思考,脑眼耳并用,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教学平台。
总之,在脑卒中康复的教学中引入脑卒中康复治疗教学光盘,学生们感到非常形象直观,解决了以前教学中教师费尽唇舌讲解,学生依然感觉抽象晦涩的难题,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脑卒中的康复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它只能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依然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掌握教学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解决光盘的不足带来的负面问题。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
参考文献
[1] 帅飞飞.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12:5~6
[2] 刘立东,刘开明.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 :77~79
[3] 居民.全新视角下的情境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12:114~115
[4] 孙士玲.多媒体教学与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 :117~118
【关键词】中医康复单元;急性脑卒中;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2-02
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探讨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龄为43-71岁,平均年龄(56.7±5.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15例,患者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4±5.98)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可进行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诊断后,确诊为首次脑出血或者脑梗死;②患者的病程在2个星期内;③患者的年龄不超过75岁;④患者病情稳定,具有清晰的意识;⑤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为短暂性脑缺血;②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能积极配合诊治;③患者年龄超过75岁;④患者在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肌梗死等疾病;⑤患者临床资料不详细[1]。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并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学科协作小组治疗。小组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一次会议,就患者的病情展开讨论,评估治疗效果,并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小组在病人出院时,共同制定出院指导,保证病人出院之后能够有效实施自我训练,同时为病人转院做好准备工作。
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还要对其展开康复治疗。即每天上午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完成针刺治疗后的半个小时内,指导患者展开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次训练一个小时,每天治疗一次,一个星期连续治疗6天。当患者处于相对恢复期时,医护人员采用平补平泻法,取患侧阳明经穴,留针半个小时。头针则取四神聪透百会,刺针后捻转1分钟,捻转200转。若患者肩痛或者患有失语症,则需要对症针刺。第二,并发症预防治疗:肩痛患者及失语症患者每天下午展开肩带功能康复训练和言语训练。
1.5 效果判断标准
医护人员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对患者治疗前、后一个月时间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利用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
1.6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用x2检验组间对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都要高于治疗前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资料[2]表明,我国脑卒中致残率超过80%,大幅度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庭负担。医护人员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不仅需要注意改善患者症状,还需要重视病人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报道[3]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中医康复治疗,这样才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从中医角度出发,由于心肝肾阴阳失调、气血亏损,导致阴阳互不相济、血气运行障碍,最终形成脑卒中。临床上通常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其对大脑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瘫痪肢体苏醒的概率,具有通经舒脉、活血化瘀的功效。根据循证医学[4]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治疗脑卒中最好的方式为建立卒中单元。卒中单元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延长患者的生命。
本院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治疗一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医康复单元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记平.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90-91.
[2]左凌,陕大艳,陈启明,等.中医康复单元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8):1484-1485.
[3]罗艳.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8):241-242.
(征求意见稿)
脑卒中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神经科专科处理已经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和(或)并发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心肌梗死、重度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应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肺水肿、肺感染、脓毒败血症或重度压疮等;
(二)意识状态变差,如再次进入昏迷或植物状态等。
(三)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出现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需转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治疗。
(五)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脑外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神经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4.24小时内无发热或癫痫发作。
5.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和(或)并发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心肌梗死、血栓脱落、重度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应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三、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脑积水进行性加重或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二)出现肺水肿、肺感染、脓毒败血症或重度压疮等;
(三)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意识状态变差,如再次进入昏迷或植物状态等。
(五)出现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需转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治疗。
(六)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脊髓损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或神经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脊柱基本稳定。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无重度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控制。
5.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脊柱稳定,无需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严重功能障碍或存在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 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转回三级医院处理。
(二)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周围神经病损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合并骨折、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功能障碍,受损神经功能经康复治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需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受损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或功能障碍较轻,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处理无好转或需 要再次手术治疗。
(二)受损神经功能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6.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关节疼痛轻微或无疼痛。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6.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无需临床特殊处理。
7.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 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人工关节假体松动、脱位或假体周围骨折,局部血管神经损伤。
(二)手术关节严重疼痛、肿胀,疑关节感染。
(三)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
(四)骨化性肌炎影响关节活动需进一步处理。
(五)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转回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发生需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治疗的其它疾病和并发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6.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 或并发症,需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关节疼痛轻微或无疼痛。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6.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无需临床特殊处理。
7.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
(二)手术关节严重疼痛、肿胀,疑关节感染。
(三)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
(四)手术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转回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需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治疗的其它疾病和并发症。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或平稳。4.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5.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或并发症,仍需住院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稳定,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2.伤口愈合良好,手术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应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3.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手术侧感染或手术部位严重疼痛、肿胀等,经治疗无好转,需回三级医院处理的。
(二)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三)手术侧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以及发生其他需三级综合医院处理的情况。
骨折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临床检查及影像学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固定稳定。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4.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渗出及感染。5.骨折肢体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和并发症,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基本正常。2.无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局部肿胀和疼痛基本缓解,骨折固定稳定,主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4.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发生骨折固定松动、感染或再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骨折局部并发症或其他全身严重并发症,需回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二)骨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疼痛、肿胀经处理不能缓解。
(三)骨折肢体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功能障碍进 行性加重,需要在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手外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折复位固定,屈、伸肌腱或血管、神经修复术后, 再植肢体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手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外伤侧手部无严重感染。4.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5.外伤侧手部或上肢再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后仍有明显功能障碍,需继续进行临床处理和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折复位固定,屈、伸肌腱或血管、神经修复术后, 再植肢体存活,伤口愈合良好、已拆线。
3.外伤侧手部或上肢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三、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发生再植肢体血管危象;手部骨折固定松动;肌腱再次断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局部并发症或 其他全身严重并发症,需回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二)肌腱粘连或瘢痕增生,外伤侧手部或上肢功能障碍加重,经处理不能缓解。
课 题:脑卒中的防治
教学目的:让居民掌握血压调控、血糖控制、血脂控制、合理饮食、情绪控制、生活规律、适当锻炼。
教学重点:脑卒中的预防
教学难点:控制高血压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教 具:多媒体(讲义材料)课 型:新课 授课形式:大课堂面授 课 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中国脑卒中死亡居世界第二位(发病率120-180/1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20万人(死亡率80-120/10万人);
2、新发脑卒中病人每年 > 150万;
3、现有卒中幸存患者600万人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 ;
4、重度致残(偏瘫48%,失语12-18%,抑郁32%);
5、老年人致残及认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2、揭示课题 脑卒中的防治
3、内容 脑卒中的概念又名 “脑血管意外” ,中医称为“脑中风”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脑卒中的分类:1.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中风(40%)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中风(60%)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和闭塞,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
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肢体活动不利,突然跌倒;言语笨拙,表述不清;流口水,回答不切题等.脑卒中的后遗症状:卒中病人一般都有后遗症: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 脑卒中的原因:引起卒中的主要原因: 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等)的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流速、压力、阻力等变化造成的。
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肥胖以及年龄遗传等。
脑卒中的预防:平稳控制血压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合理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水果或新鲜蔬菜);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保持情绪平稳、防治过度疲劳;注意心理调节;
重要问题:血压调控、血糖控制、血脂控制、合理饮食、情绪控制、生活规律、适当锻炼。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中药治疗:常用的治法:醒神开窍、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清热化痰、祛风通络、针灸康复。药 膳。静脉用药。
4、讨论 遇到有人发生脑中风该怎么办?第一、病人突然起病不要惊慌忙乱而应保持镇静。分派人员速请医生前来抢救或联系车辆为转送病人做准备;第二、掌握正确的搬运病人方法,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或坐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应避免震动;
对于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用纱布或手帕垫手上,将病人舌头拉向前方,以保持气道通畅,以免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如果呕吐分泌物阻塞咽喉部,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声重等症状时,可用细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用口吸出分泌物。
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切忌用椅子搬运。如果病人从楼上抬下,要头部再上脚朝下抬,这样可减少脑部充血。整个搬运过程,动作要轻柔稳健,尽量减少震动或扭伤身体其他部位。在救护车内,家属可轻轻抱住病人头部或上半身以减轻车辆行走中的震动。不要让病人随意坐起或站立。
5、小结 控制高血压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 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 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 、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先兆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 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早期发 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脑出血时头痛加剧,还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 加重,常常有呕吐和恶心症状。 2.语言障碍。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语言含混不清。 3.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有可能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 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也有的时候表现为整体活动障碍。 4.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麻木感等。 5.视物成双或重影、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清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 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危重。
三、危险因素
预防的重要性: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 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 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 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 140/90mmHg 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 3.9-6.1mmol/L 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
脂蛋 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 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 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 岁以上随
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 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四、脑卒中病人的急救方法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 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还可以测量病人血压,并且注意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联系当地急救中心,尽快把病人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还应特别提醒的是,有 些发病初期的病人,由于症状较轻,加之对脑卒中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 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患了脑卒中,一定尽快就医。
五、治疗药物
临床治疗脑卒中都有什么可靠的用药呢,防治脑卒中西药中有: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脑活素片、弥 可保等,都是疗效比较可靠,有治疗针对性的用药,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基础用药,对防止脑卒 中复发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显示有 47%的患者存在用药抵抗,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也会对 胃肠造成负担和影响,有各种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须在医生指导下针 对自身情况和病症特征选择. 临床同时能治疗脑卒中症状,并且有效防止脑卒中复发最好的中药就 是众春益脑宁片, 众春益脑宁片是我国首个着眼脑卒中二级预防而研发的现代中药,也是我国唯一二次研 发成功的脑卒中治疗中药,是防治长效性,安全性,药物稳定性,显效率综合比较最好的中药之一.适合脑卒 中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长期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剂型剂量更利于脑卒中患者在一定较长时期 服用,在没有副作用的同时安全的防止复发,临床数据显示防止复发率 80%以上。据统计,经系统科学的 脑卒中康复防治,80%患者能防止复发,90%患者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30%以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可参加部分简单劳动和工作, 甚至完全恢复工作,所以脑卒中患者们应树立康复信心,只要坚持贯彻好脑 卒中二级预防原则,是可以恢复
的 不复发的。
六、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要如何预防? 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 6 倍,如合并糖尿病,危 险性升高至 8 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 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2、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 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 卒中的危险性。 3、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 脑卒中的防治离不开饮食和营养。通常而言,低盐、低脂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脑卒 中的诱发。长期钠摄入过多食盐会降低动脉壁弹性,使人患高血压。有研究发现,单纯减少盐分就可以 使得 1/3 患者的血压降低。摄入低盐、高钾、高钙和高镁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防范脑 卒中。 冬季人们的食物当中往往更缺乏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果蔬,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减少血中纤 维蛋白原的浓度,具有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一个人尽量保持每天的蔬菜消费量不少于 500 克、维生 素 C 的摄入不少于 100 毫克。
七、脑卒中患者的自我保健
一、在饮食方面。每天饮食不要过量,容易引起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并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因 此要对进食量加以控制。饮食种类上应限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和食盐的摄入。夏天出汗多时很容易造 成脱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饮水常常是预防血黏度增高和脑梗塞发生的很实用的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保健,在限制食盐摄入的基础上,增加富含钾、镁、钙等元素的食物,这些元素有助于 血管舒张,降低血压。最近的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液中的维生素 C 含量最高者,其血压 最低,因此,认为维生素 C 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遭有害物质损害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保健,近年的研究发现,南瓜对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而苦瓜、韭菜、乌梅、蘑菇、山 药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另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调节胆固 醇代谢的作用。 二、脑卒中患者要保证足够睡眠。睡眠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获得休息的主要途径,但是脑卒中患者大约 有 90%存在睡眠障碍,严重的影响了卒中后的恢复过程。对于老
1 临床资料
选择的70例脑卒中患者全为住院患者, 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 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 女30例;最大年龄为80岁, 最小年龄为36岁, 平均年龄58岁。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38例为观察组, 3个月后再进行康复护理的32例为对照组。2组平均住院天数都为45d。
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2.1 脑卒中发生后,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
目前认为, 在患者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平稳, 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 并且要加强口腔、呼吸道、尿道、皮肤等部位的护理, 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 以侧卧位为主, 患侧卧位最重要。仰卧位时, 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异常发射活动较强, 可加重异常痉挛模式, 所以要尽量缩短仰卧位时间。
2.2 按摩
在活动前进行按摩, 每天1~2次, 每次20~30min, 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防止或减轻浮肿, 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 有利于它的功能恢复。按摩时应从近端到远端, 由轻到重, 由浅到深, 由慢到快, 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 (如上肢屈肌) 采用安抚性按摩, 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者 (如上肢伸肌) , 则给予按摩和揉捏, 按摩还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3 被动运动
应在全关节范围内活动上下肢各个关节, 每日2次以上, 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肢体近端关节到肢体远端关节,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幅度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缓慢进行。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 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当患者神志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 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 可结合Bobath疗法, 按脑卒中的功能特点, 循序渐进, 2次/d, 每次20~30min, 活动度从小到大, 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 (2) 桥式运动:此法可锻炼腰背肌、臂肌、股四头肌, 有助于防止甩髋, 拖步等不良反应发生; (3) 床位抬高30°坐位训练; (4) 患者承受时间超过30min后床增高10°再训练, 直到维持90°超过30min后开始训练床边健侧、患侧起床练习。 (5) 站立平衡练习, 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 两腿分开, 与肩同宽, 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 低头、弯腰、收腹, 重心渐移向双下肢, 站立时教患者挺胸, 抬头, 放松肩、颈部肌肉, 不要耸肩, 腹部伸直, 伸髋, 双下肢尽量伸直。 (6) 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随着患者站立时间的延长, 即可开始迈步训练。先练习原地踏步, 尽量抬高前肢, 护士站于患侧, 患者健手扶手杖, 嘱患者先出手杖, 迈患肢, 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 护士辅助患膝关节支撑, 再迈健肢完成一个步行周期, 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同时, 在训练中穿插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如穿脱衣服、进食、刷牙、洗脸、梳头等, 每天3~4次, 每次30min。
3 结果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后70%~80%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 2/3的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4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 但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并不都是偏瘫导致, 也有因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 致使产生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 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 就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7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 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 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 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骅.临床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22, 36.
[2]余绍卫.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5:287.
[3]尤景春.偏瘫的康复评定 (讲座) [J].中国康复, 2001, 15 (1) :50~51.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医护重点也各有侧重。为了治疗和护理的方便,临床上常将脑卒中分为如下三期。
急性期 自脑血管病发生至第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患者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发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
康复期 急性期过后到病后的1~6个月。此期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渐趋稳定。这一时期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可逆者,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高水平;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
后遗症期 脑卒中患者经半年治疗后,即转入后遗症期。此期没有一定的时限,除非本病再次发作。此期特征是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但是经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亦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脑卒中再发、治疗基础疾病和防止并发症。医疗方式主要是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 偏癱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3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 失语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若同一患者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却叫不出它的名称。较大范围或复发多次的脑卒中患者,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张庆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以往人们由于害怕再度发生脑出血,不敢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康复治疗引起再度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康复治疗和训练宜及早开展。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是: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发病后第2天;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第3周后,即急性期过后。即只要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第一阶段:即脑卒中后急性期(从发病后到2周),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没有手动运动。
第二阶段:发病2周后。患者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运动。运动形式以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为主。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内进行活动。
第四阶段: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有所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开始变得容易。
第五阶段: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了优势,可以从事较难的分离运动或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内容有:
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日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
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娱乐康复: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避免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绘画等。
下面重点介绍记忆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记忆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障碍:大脑对新信息的储存时间缩短,刚发生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了,对过去的事却记忆犹新。
长期记忆障碍:往往在近事记忆受损的基础上形成,先有近事遗忘,慢慢发展为远事记忆力也下降。
不过,记忆力的康复是有办法的,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鼓励其写日记,将有助于扩大思维空间和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房间内贴一些字条,如“讲究卫生”等,提醒他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有助于唤醒记忆;还可以让患者看过去的照片,激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还可以把数字如电话号码拆开让患者记忆,先记前面一半,再记后面的;也可以把事情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语言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患者接上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说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患者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
若患者为感觉性失语,_可以存训练中反复将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患者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于势与语言结合,如让患者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患者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担心自己的生命小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对患者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伤害患者的感情;可介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实例,树立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患者赶走对死亡的恐惧,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患者常担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患者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患者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肢体如何康复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强代偿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使后遗症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率。康复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脑梗死患者为1~2周,脑出血患者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首先,让患者学会自己将健侧腿放在患侧腿膝关节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系上绳子,让患者用健侧手拉着绳子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其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患者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床头抬高角度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患者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患者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行走时应平稳缓慢,培养正确的步态,纠正八字足,防止身体过于向健侧偏斜。待患者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
上述3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使患者过于劳累。康复阶段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投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脑卒中患者的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就是患者不动,将全身放松,特别是要将准备接受治疗的部位放松,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
脑卒中患者应如何进行被动运动
如果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则取仰卧位,用健侧手拿起瘫痪的上肢,缓慢地伸展和屈曲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次被动运动5分钟,上下午各1次;如果瘫痪的肢体已恢复活动,但运动仍不灵活,健侧手可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如帮助屈伸关节等。健侧的肢体也应经常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进行被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活动的肢体应充分放松,置于舒适的位置,被活动的关节要充分予以支持。
2.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被动活动范围要逐步加大。
3.做被动运动时应尽量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当关节明显粘连时,应避免用暴力强行运动。被动运动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一侧偏瘫的患者,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做外展肩运动,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掌动作。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每次做10分钟,上下午各1次。一般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发病后两三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及早开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缩畸形,特别是防止顽固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体位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患者交代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时要注意:翻身前要求患者用健侧腿钩住患侧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侧腿帮助下把患侧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患者解除从床上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部放在不引起痉挛的体位;患者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
①患者两手十指交叉相握,然后伸肘,两手上举过肩,使患侧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侧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患侧膝要放在健侧膝上面。如患者自己不能做,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肢放在胸前。②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面,把患侧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侧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侧臂移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侧腿膝部立起。②抬头、颈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脚稍向外移,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同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訓练,以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桥式运动能帮助患者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患者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对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便盆和更换衣服。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天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形器,可以预防畸形的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9.患者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学习使用辅助装置及简单工具。
【脑卒中康复的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脑卒中病例报告09-12
脑卒中健康教育总结05-27
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05-28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07-13
自闭症的语言康复07-25
康复科康复设备功能与介绍10-12
住院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10-30
康复科护士的实习心得体会12-20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