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精选9篇)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1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

名:

徐爱华

别: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业:

网络工程

级:

11级

指导教师:

宋凌迁

2013年

6月

22日

目录

摘要

一、工作分配任务

二、调查背

三、调查分

四、就业指

五、调查体

六、总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景析导会…………

…………………………………………………………………………及建议……………………………………………………………………………………………………………………

……………………………………………………………………………………………………………

… … … … …

摘要(居中,小二号黑体)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目前了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以及就业心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通过调查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数据统计,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就业方式分析,例如,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的就业心理,专科生与本科生的就业心理的不同。(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方式;就业观念;数据分析

一、工作分配任务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目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变化,积极配合国家政策以及提出新的建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由第一小组小组组长:郭林斌;成员:陈林,陈仕平,林文荣,陈有思,叶鹏,黄菲菲这些成员向在校的高等学院的大学生,包括专升本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发放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第二小组成员:陈龙,王瑞,魏鹏翊,刘伟忠,刘泽伟,赖堂晟,何锦地这些成员设置20个左右问题的问卷,收集数据(统计每题的答案选项数目和百分比)。

分析数据:由第三小组成员(小组组长:林宇航,成员:陈艺彬,林斌,陈学起,吴维祥,胡晓琨)将问卷调查的数据绘成图表(柱形图,饼状图--excel),做出分析与得出结论。

调查体会及建议:由第四小组成员(李兰,王贤丹,叶翔,苏小燕)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总结,提出相关措施(大学生自身,高等学校措施,政府层面的措施,企业的方向(字数1000个字)--从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向)

二、调查背景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了传说。近日从2013年北京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会上传出信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北京地区大部分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2013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又有哪些变化呢?

三、调查分析

(一)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度图表数据分析

对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0.60.40.200.340.1很满意满意一般0.460.1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度图表数据来看,有10%的很满意自己的专业,有34%的满意自己的专业,有46%的感觉自己的专业一般,有10%的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大学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以及日后的相关问题。没有热情的专业很难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而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受家庭影响,以及

其他因素。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尽量扩大学生转专业的机会,并对转专业的时间和人数进行合理调控,以确保基本的人才培养条件,维护学科、专业的平衡等。另一方面,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并尽量扩大“类”的范围。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实施按专业大类或专业类招生,但其专业“类”的范围非常狭窄,学生可选余地很小,应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至少突破院系的范围。

(二)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图表数据分析

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0.40.30.20.10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政府部门自主创业0.160.160.10.160.041其它0.38系列1

通过图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学生目前最倾向的就业公司是外资企业(占38%),接下去的国有企业(16%),民营企业(16%),自主创业(16%)的比率差不多是持平的,占比率最少的是政府部门(10%)。通过以上的数据来看,其实大学生这几年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发生了了很大的变化。在几年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更加的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里面去就业,追求稳定和“铁饭碗”,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却更加倾向于外资企业,追求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精神。除此之外在外资企业能够看到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管理方式可能更加适合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同样的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占到很大的一部分比率,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就业缺口非常大,想要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2、时代背景的允许,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势和国家对自主创业大学生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所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这几年呈很快的增长趋势。

(三)工资薪酬: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0.40.30.20.1001200元以下1200-1800 1800-2500系列1 2500-3500 3500以上0.10.220.320.36

在就业时,薪酬是大学毕业生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3500元以上(占36%)。2500-3500元的占32%。1800-2500元的占22%。1200-1800元仅占10%。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普遍呈现就业率低的现象,因为大部

分的大学生的观念是:自己花了十几年时间来读书毕业之后理应由一个高的工资。而对于企业来说:所任职位的重要程度、对企业贡献度及工作强度等常常是企业确定职位薪酬的关键衡量指标,而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标准,企业则不能依据上述指标做出准确界定。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对于薪酬要求的矛盾。从而间接导致了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率低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对于零薪酬工资,由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大学生首先提出零工资,只要求能够有工作机会,为自己积累经验,对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1.3%的大学生还是不接受的,他们认为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即使缺少工作经验,可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会做好,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如果不给我们机会,我们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有经验,所以,有的大学生认为,企业拿没有工作经验来限制自己,本身就不公平。例如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但是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家庭供上大学已经不容易,如果毕业后工作还是需要花很多钱,这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是笔沉重的负担。这应该可以认为说,大学生已经不再盲目的选择工作,而不顾自己的权益,我觉得这应该也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的一个方面吧。

(四)面对就业难的态度图表数据分析

面对就业难的态度0.40.30.20.100.380.120.320.160.02自主创业继续在校深造,考研先就业在择业先择业再就业系列1出国留学

在这经济发达社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通过调查“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38%的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再择业。与其相反,32%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16%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继续在校深造,考研的占12%,而选择出国的只占了2%。这说明了目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毕业生普遍认为先就业可以增加社会阅历,学会为人处世,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业则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而对继续深造,自主创业和出国留学。大多数毕业生表示自己不会选择这样的路。这也体现了当然毕业生的普遍心理。

(五)就业难主要原因图表数据分析与结论:

对就业影响最大因素0.50.40.30.20.10缺乏工作经验就业人数过多就业期望过高专业水平不够0.10.140.320.44

当前,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的毕业生之所以很难找到工作,是因为自己对就业期望过高(占44%)。而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就业人数过多(占32%)。对于缺乏工作经验(仅占10%)和专业水平不够(仅占14%)则不是对就业造成最重要影响的原因。这说明了在毕业人数过多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不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过高。要从长远的目光来看

(六)就业影响最大因素图表数据分析与结论:

对就业影响最大因素0.30.250.20.150.10.0500.180.240.120.020.20.24系列1工作经验学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创新精神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毕业生之所以很难找到工作,24%的人认为他们缺乏专业技能,同样24%认为他们个人综合能力差。20%的人认为就业影响因素与人际关系有关。18%的人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学历对就业影响因素占了12%,而创新精神对就业影响只占了2%。这说明了对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技能和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先通过不断的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找到工作。

系列

1四、就业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兼职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可是更多的大学生还是为了以后工作的需要而积累一些经验,56%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58.5%的学生认为个人的综合能力很重要(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选择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的社会交际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

个人综合能力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4).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5).在求职过程中,困扰大学生的因素主要有:获取的就业信息量太少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强;以及自身缺乏面试经验,在面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在此,有些大学生就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主要内容可以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近日,十堰职院3名毕业学子获得2012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扶持。他们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告诉大家,只要有梦想,创业并不难。

利用特长创办广告策划公司

2011年毕业于十堰职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攀峰,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学院‚优秀学生标兵‛、‚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2011年,高攀峰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了十堰市贝尔多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固定资金3万元左右,开展美术培训、创意设计、喷绘写真、书刊杂志、数码快照等业务,现有工作人员15人。

高攀峰深有感触地说:‚初涉社会,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用,需要从身边的人和事,需要多渠道获取各种创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会对市场有较为敏锐的洞悉力,可以去分析判断自己想要从事的项目是否可行。‛

注册多家公司当上大老板

何稳谨2010年毕业于十堰职院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在校期间,何稳谨就在‚淘宝网‛成立了以鄂西北土特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店铺。

2011年,何稳谨注册了十堰百味鲜贸易有限公司,随后又注册了湖南宁乡谷丰芯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并任法人代表,2012年9月又注册了十堰优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仅湖南宁乡谷丰芯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去年以来营业额就超过280万元,纯利润35万多元。‚创业不能一蹴而就,许多大学生曾经勾勒过创业的远大理想,不少学生幻想一夜暴富。但成功往往需要刻苦、勤奋,加上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何稳谨提醒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朋友们,要扎扎实实做事,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勤奋总能换来回报。

生产床垫月赚3000多元

沈建军2011年毕业于十堰职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去年3月,沈建军开办了十堰市康美乐床垫厂。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床垫厂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当初投入的近4万元成本已收回,现在平均每月的净收入达到3000多元。沈建军很是兴奋,现在为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开始做准备。

‚像我们才步入社会的人,一般有创业的冲动。但资金不足、经验匮乏等往往让我们止步在创业之初。我的想法是,先通过‘简单’创业,积

累实战经验,培养经营能力,等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后,再考虑发展大一点的项目。‛沈建军说。

五、调查体会及建议

目前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国刚刚召开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全力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大学生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以及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力军。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根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各个省市地方也根据自己地方特点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但是有些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面是我门的一些小建议: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一直在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前一两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高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资金不足和缺少实战经验,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从而引发大学生创业的低潮,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置一条绿色通道,比如,(1)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

(2)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发展,其发展模式可以像中关村那样,整个基地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利用各种共享资源;(3)并且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4)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使其在资金方面得到周转;(5)政府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政府可以把一项项目交给国有大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大学生自主创立的可以学习到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及管理方式,大企业也可以吸收新企业的新鲜思想和管理模式,这样既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也为他们增加信心,同时两个企业在合作中两者可以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自2013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启动以来,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举办83场毕业生双选会,参会用人单位6799家,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4万余个;北京地区各高校共召开大型校园招聘会398场,提供32万多个岗位。同时建立了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机制,结合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实际,还增加了研究生就业双选会场次。

北京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北京将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尤其开发更多传统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智力密集型岗位,并完善小微企业吸收毕业生的金融、税收、社保补贴、档案管理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就业;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吸纳相关专业人才。

目前北京市正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将举办更多小型化、专业化的招聘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让毕业生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表示,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社会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策及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成为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而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社会企业应该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不要老拿工作经验来压制,每个企业的优秀职工都是从零做起的,所以应该为毕业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也为企业做出贡献;其次,尽可能多的帮助大学生自主创立的企业,给他们一次机会,促进共同发展;再次,企业应该多走进高校,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他们可以去一些中小企业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所以企业走进高校,可以更加相互了解,大学生中有很多想法,企业走进高校,也可以吸收一些创新的思想,同时为企业吸收一些优秀人才,近距离的接触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真实能力,从而为企业引进人才,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高校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指导,按照同学们的需求,可以定期请一些企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以及进入社会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实际来说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毕业之前应该达到哪种程度;组织学生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以及参观真实企业,增长同学的就业意识,增加实战经验;发布就业信息要及时有效,第一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可以和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解决过多大学生就不了业的难题。

大学生本身:现在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从以前的对于薪酬过高的期望已经有所下降,同时自我感觉良好,天之骄子的观念也已经淡化,现在的大学生是企业的基层人员,需要从零做起。

大学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大公司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同时,大学生要淡化地域差别,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和专科生可以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甚至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发西部地区,以及现在的“苏北”计划,在一些小城市发光发热,活出自己的精彩。其次应届大学生可以选择应征入伍,也许可以找到另外一种自己敢兴趣的职业。

大学生应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支新型的力量,在社会上应该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人,而不是挤占社会就业机会的人,所以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小事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一个机会每个大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六、总结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总结了以下几点:1.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4.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5.依靠专业优势开展创业

参考文献:

【1】创业之星,中国青年报

【2】彭涛凯;;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当前沿海城市面临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升级和梯度转移, 人口迁移不仅存在传统“孔雀东南飞”迁移模式, 而且沿海产业和劳动力向内陆的“双转移”模式, 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 社会保险如何有效覆盖城乡间流动迁移的流动人口成为社会难题之一。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风险中, 意外伤害、职业病、重大疾病被称为农民工的三大“杀手”, 这是一群迫切需要社会保险来防范风险的群体。但是, 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地域流动性和季节性变化较大, 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和企业的低成本逐利性, 使得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又是游离于城市保险圈最远的人。人口流动、地区收入差距和利益格局体系凸显出“块块分割”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之间不协调的深刻矛盾, 带来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转移困难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本文试对农民工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和政府培训参与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

二、调查样本和基本结构

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就业结构作用下, 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面临各种生活和工作风险, 这是一群迫切需要社会保险来防范风险的群体。本文使用了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5月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 在北京、天津等全国106个城市展开调查, 反映流动人口结构、流动与迁移趋势、社会保险政策落实等情况。本文选取户籍为农村且工作状态为就业的农民工样本数据86711个, 对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和政府培训参与情况进行详细研究。

从性别结构来看, 男性比例高, 占57.6%, 女性占42.4%。从年龄结构来看, 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 占84.3%。从学历结构来看, 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初中占59.6%, 高中占12.4%, 中专占4.4%, 专科及以上占2.7%。从婚姻结构来看, 未婚19.4%, 初婚占78.5%, 离婚、再婚、丧偶占2.1%。从收入结构来看, 农民工群体中低收入仍占较大比例, 1000元以下占30.6%, 1001~2000元占50.6%, 2001~3000元占13.1%。从流动类型来看, 农民工跨省流动占了几乎一半, 跨地区流动给社会保险的收缴、管理和发放都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并降低农民工缴纳社保的积极性。以下结合调研数据对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基本状况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 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基本状况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 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基本总体状况, 如表1所示。

1.工伤保险参与状况。

在工伤保险参与方面, 农民工工伤保险总体参与率仅17.1%, 未参与率80.1%。显然, 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与率极低。进一步对不同企业类型参与工伤保险状况进行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显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稍好些, 参与率达到54.0%和40.5%。个体工商户是招聘农民工人数较多的行业, 但是农民工工伤保险未参保高达95%。皮尔松卡方检验统计量值为1.454×104, 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 作为参保主体的企事业单位, 对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农民工群体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工伤保险能有效地分解用工单位的风险和保障农民工的安全权益。但受企业参保意识淡漠、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特点以及灵活就业引致的管理成本等因素制约, 以及现实中劳动合同缺乏带来劳动关系认定难题, 导致这一群体工伤保险参与率低下。农民工在工伤保险方面主要面临三大难题:工伤认定困难;工伤保险待遇无法落实到位;程序繁多、维权成本高。

2.失业保险参与状况。

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低下原因, 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比城镇劳动力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失业风险。在失业保险参与方面, 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与率仅有5.6%, 未参与率高91.0%, 绝大部分农民工正自身承担着失业的风险。进一步对不同企业类型参与工伤保险状况进行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皮尔松卡方检验统计量值为8.335×103, 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显示在企业类型中,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务工的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参与状况好于集体制企业, 而集体企业的失业保险参与状况又好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农民工。调查表明, 农民工失业后, 通过自我保障和家庭保障渡过难关, 一般靠自己过去的积蓄或向亲友、老乡借钱度日。尽管农民工有土地保障, 一旦遇到了失业的危机, 大部分农民工回家乡的可能性却很小, 数据显示, 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 由于失业返乡的农民工也不到5%。从整体来看, 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保率低, 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企业逃避责任等诸多因素有关。

3.医疗保险参与状况。

调查表明, 在医疗保险参与方面, 农民工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63.7%, 未参与率32.2%;当地政府为农民工建立的医疗保险参与率3.6%, 未参与率91.1%;基本上未参与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显然, 以北京、广东两地为代表的直接扩面型社保模式, 即将农民工作为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对象的这一模式现实中阻力不小。进一步对不同年龄阶段参与工伤保险状况进行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显示从年龄阶段来看, 青年农民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比率较高。皮尔松卡方检验统计统计量值为1.199×103, 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 年龄对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大多数农民工处于青壮年, 而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实行“低费率, 保大病, 保当期”的原则, 对农民工急需报销的门诊费用没有建立相应的报销机制。此外, 农民工普遍存在解决就诊费用异地报销问题, 异地报销的交通成本较高。农民工医保参保率低的原因, 不仅体现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 而且由于企业的低成本逐利性, 用人单位不愿意掏钱为农民工上医保。

4.生育保险参与状况。

在生育保险参与方面, 农民工生育保险往往成为社会保险体系中最容易忽视的现实盲点, 参与率普遍不高。女性农民工生育保险覆盖率很低, 仅有4.0%, 未参与率达92.3%。进一步进行不同企业类型参与生育保险状况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显示在企业类型中, 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集体公有制企业的农民工生育保险参与状况普遍好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农民工。皮尔松卡方检验统计统计量值为5.087×103, 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显然, 在不同企业类型务工的农民工参与生育保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由个人迁移向家庭迁移形式转变, 大量女性农民工纷纷进城从业。由于妇女生育保险福利色彩较浓, 职工个人不缴费, 由参保单位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而缴纳。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为害怕女职工生育期间增加企业成本, 并且女性农民工自身担心因生育而失去工作, 维权意识薄弱, 生育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5.养老保险参与状况。

在养老保险参与方面, 农民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为6.6%, 未参与率高达87.1%;参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比率为7.5%, 未参与率高达85.5%。进一步进行不同流动类型参与养老保险状况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得到与前面类似结论, 从整体情况来看, 公有制企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好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不少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 往往违反规定不给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

从流动类型角度来看, 在跨省流动、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流动类型中, 省内跨市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 为5.9%;最高为跨省流动和市内跨县, 为7.0%。跨省流动远离家乡, 更缺乏保障感, 往往选择新农村养老保险会更强烈。而省内跨市流动的农民工选择参与城镇养老保险最高, 为8.1%。省内跨市流动的农民工由于新农村和城镇养老保险选择的“互斥性”特点, 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相对高些。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缴费难”、“转移难”和农民工自身“短视”三大难题。

总体来看, 虽然社会保险险种不一、保障功能各有侧重, 但是农民工城市就业和生活风险与保险参与极不相称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共性原因:一是农民工知情度不高、参与保险意识淡漠;二是农民工经济承受能力低;三是用工企业逃避社保责任, 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四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又使得农民工投诉无门;五是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导致社保接续不便。

(二) 政府就业培训参与状况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进行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 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农民工培训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素质和技能, 有利于解决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直接导致其社会地位和收入低下, 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所以, 政府组织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素质, 并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 增强其城市适应能力, 从而推进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调查显示, 接受政府培训的农民工占11.6%, 而未接受培训的占82.1%, 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接受政府组织的培训。通过选取参与政府和未参与政府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样本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同样类似的特点:公有制企业的农民工参与政府职业技能培训比率较高, 但是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企业中, 参与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较低。进一步进行不同企业类型参与政府培训状况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 皮尔松卡方检验统计统计量值为1685.834, 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显然, 在不同企业类型务工的农民工参与政府职业培训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 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密切配合, 这显示公有制企业对农民工培训重视程度较高, 私营企业培训动力不足。

三、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促进职业培训的对策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 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发挥社会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整合流动人口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资源, 既要对共性突出问题加以治理解决, 又要对不同社会保险种类参与特性加以解决。

1.健全社会保险转移和衔接机制,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宣传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各地社会保险发展不平衡、社保分割成为严重障碍, 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制度整合与衔接, 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单独建立一种针对农民工的社保制度将加剧社保制度的碎片化, 应尽可能把流动人口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广泛、持续、深入地在公有制企业中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工作的同时,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理应成为重点推广对象和监管重点目标, 必须加大对企业参保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对不规范用工、拒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用工单位进行严厉处罚, 保障农民工的社保合法权益。同时, 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力度, 加强和重视社会保险政策的推广和落实, 动员和组织更多农民工参保, 努力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

2.努力完善和健全农民工失业、工伤保险和职业安全保障机制。

市场经济中失业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但在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市场分割体系下, 农民工学历低、技能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失业风险远高于城市劳动者。无论是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差异模式, 还是统一模式 (1) , 最低1年的参保期限对流动性强的农民工而言仍然过长。因此, 在缴费环节设计、参保时间和提高统筹层次上适合农民工流动性特点。工伤保险是劳动保护权利的延续, 将农民工工伤保险和职业健康纳入监护网, 把职业风险防范重点适当向农民工倾斜, 加大对工伤、职业病防治的执法力度, 预防职业伤害的发生, 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重点监控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农民工工伤、失业保险参与保障情况, 建立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权利的长效机制。

3.创新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

大部分农民工参加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这与其城市务工现状相背离, 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又存在医疗保险门槛高、负担重问题, 基本上没有农民工参加。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按照“低标准缴费、低水平支付”的方式参保, 较为稳定职业的农民工, 按所在地职工缴费标准参保, 可享受所在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同时, 必须创新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使得农民工医疗保险由“保大病、保住院”的单一模式逐步向“门诊、住院兼顾保障”的全面模式过渡, 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 不断提高统筹的范围和层次, 妥善解决好新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异地就医报销难”、“比例低”等现实问题, 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 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4.重点推进和加强监管, 提高农民工生育保险参与率。

生育保险费由企业按照其缴费总基数按月缴纳, 职工个人则不用缴费, 福利色彩较浓, 但一直以来是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的主要盲点。生育保险必须按照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要求, 保护农村转移就业女性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在稳步推进制造型企业生育保险覆盖的同时、将拓展重点锁定在餐饮、住宿、商贸和流通服务业等女性职工较为密集的行业领域, 统一规范标准, 分阶段将稳定就业农民工、灵活就业农民工等逐步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生育保险监督管理,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重点对劳动密集型和使用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大检查力度, 清理企业用人规章制度中有歧视女性职工的规定, 保护女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怀孕、生育和享受保险待遇。

5.降低转移成本和建立衔接机制, 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率。

无论是城镇养老保险还是新农村养老保险, 农民工参保率都较低, 没有覆盖大多数农民工。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有些政策, 难以完全适应农民工的特点, 例如城镇养老保险存在企业低成本逐利性、缴费高、转移不便等问题, 而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共济性差等缺陷。因此, 对于农民工参与城镇养老保险, 加大企业逃避参保的处罚力度, 增强政策的刚性。同时必须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降低转移成本和完善异地接续机制, 实现农民工“无障碍参保”, 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同权。对于农民工新农村养老保险, 要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适当加大新农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力度, 调动农民工投保的积极性, 进一步研究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衔接机制。

6.加大财政投入和部门协同, 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从现实来看, 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比率并不高。必须以农民工、政府部门和企业三者为主体, 加大协同力度, 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向农民工开展劳动就业培训、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推广力度, 在完善劳动力培训市场的条件下, 通过各种就业培训机构, 对农民工进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培训, 使他们掌握非农就业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技能。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建立和实施农民工就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三方结合机制, 使培训课程、模式、手段和方法与培养就业创业型人才结合,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人力资本和工作技能。

综上所述, 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并通过政府公共培训提高其人力资本, 这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强化和提高农民工的社保参与率, 推进公共培训和提高人力资本。这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就业, 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乾.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 2009, (6) .

[2]张莹.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07 (8) .

[3]黄乐平, 邓矜婷.新工伤保险制度下农民工权益保障[J].中国社会保障, 2011 (3) .

[4]韩伟, 徐蕾, 穆怀中等.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 (8) .

[5]郑功成, 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6.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当前社会背景;残疾人;职业教育;就业工作

一、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现状

1.用工单位拒绝接受残疾人就业

虽然我国在残疾人就业的问题上也多次召开了会议研讨,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保障残疾人更好就业,例如在一些省、市、自治区当中就出台了一些明文规定,要求各企业、各事业单位每年必须提供2%-5%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如若未按照此规定来做,用人单位应根据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和年度的差额人数来为残疾人支付就业保障金额。但是就目前各企业执行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额,都不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个别单位甚至拒绝接受残疾人。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残疾人的尊严,更是对国家规定的一种蔑视,十分令人愤怒。

2.残疾人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残疾人法律规定以及残疾人保障权益等,但是就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关于残疾人的一些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仍然做的十分不健全,并且一些职能部门并没有发挥他们应该发挥出的效能,对于破坏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做法执法力度不够。一些用人企业不仅不用残疾人,他们还挂靠残疾人的名义骗取国家的补助以及减免一定的税收,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更是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做法。

3.个人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残疾人并不是没有就业职位,而是到了自己的岗位之后发现自身并不能适应这个岗位的需求,不能为用人单位产出合理的效能。这里的原因可以简单的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硬性要求;第二,他们不适用当前社会下的竞争机制,他们由于对自身有种自卑心理而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在竞争当中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第三,一些残疾人习惯了被别人可怜的生活,对企业对他人有种严重依赖的思想,相信这类残疾人也必不能在当前的社会机制下生存下去。

二、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指导及相关对策

1.加大残障人士的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于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从而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力度。政府税务部门、工商部门、金融系统等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足额缴纳,充分利用好法律手段,从而支持残疾人就业。我们的执法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进行抽查,一旦发现有虚报、谎报等造假事宜,一定要严惩不贷,坚决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营造良好的社会救助环境

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事情决不能仅仅从国家层面出发,我们一定要在整个社会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帮残助残氛围。首先,我们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在广泛的电视媒体与移动媒体当中,多做一些公益性的帮残助残公益广告,为的就是让大家拉近与残疾人的距离感,让大家对残疾人不在陌生,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有明显增强。其次,我们可以在社会当中多做一些调查问卷,让大家从直面了解残疾人,让大家对于残疾人的意识形态做到真正的转型。最后,社区、街道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性机构也要定期帮助残疾人解决一些他们自身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让残疾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减少自卑,减少敌视,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而便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残疾人的教育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抓起,而不是到了考虑就业之时才开始重视他们的教育程度。职业教育残疾人他们的教育意识形态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形势有清楚的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规划

1.建立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课程

我们的学校在进行残疾人职业教育之时也要合理划分残疾人类别,以便进行合理的授课,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为全面的职业教育。例如:当我们面对那些在听力上有障碍的残疾人学生时,我们可以发挥他们视觉较好的长处。这部分同学虽然听觉不好,但是他们的视觉意象确是十分的丰富,他们很容易洞察其他正常人所不能快速洞察的小细节,所以,在职业教育当中,分类教育很有必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他们所要就业当地的经济情况与文化类型等特点,制定出一些个性化残疾人职业教育方案。

2.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我们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而开办的,如果我们所教授的课程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技能严重脱节,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在如同以往的课堂一样只是顾着向同学们讲述,我们要学着走出去,学会与企业之间做出良好的互动,只有与企业互动好了我们学生就业的希望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哪里都是課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黑板上的课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们所教授的学生他们是一群特殊群体。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强品德教育,注重品德修为

21世纪,我们不再是一个仅仅为了追逐利益的时代,那些有才无德的人注定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所以,我们在对这些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确保为企业输出的都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国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及国家加大政策力度方面的扶持工作,执法监督部门加强对于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和人们对残疾人多一些关爱,我们残疾人的职业化教育进程就会变得越来越快,就业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笼[J].西北大学. 2008.

[2]吉卫田,贾益芹.对聋校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作者简介:李业华,男,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4

——大走访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专门走访了甘旗卡村,以甘旗卡村例,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被征收土地情况。2007年7月至2011年2月,甘旗卡村被征收集体土地2300亩,其中,耕地36亩,占总征地面积的1.57%;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95人,其中劳动力61人,占被征地农民总人数的64.21%;落实到位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1499.5万元。

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认为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

(二)就业培训不到位。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是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技能,解决生活出路的重要手段。但从甘旗卡村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来看,此项工作没有开展。虽然现今涉及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较少,但是在城市化加快的今天,这个问题很快就会摆在我们眼前。防微杜渐,应尽快组织开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

(三)安置方式单一。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法灵活多样,游侠地方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甘旗卡村只用了简单的货币安置形式和社会保障形式。把征地补偿费平均分给了被征地农民。货币安置易操作,被征地农民也易接受,但问题是被征地农民把征地补偿费吃光、用光、赌光后如何生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体,要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和社会问题,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协调指导,专题研究并解决好具体问题,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相互支持搞好服务;加强法律援助,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

(二)加强政策宣传。由于涉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社保的相关政策较多且复杂,还有部分人对政策了解不够、掌握不准,甚至还有盲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被征地农民的知政权。各地除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报刊、电视、广播、专栏、咨询等宣传外,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被征地农民较集中的乡(村、社区)面对面地进行宣传解释。可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办事程序等编印成册,送发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大力宣传参加保险与否的利弊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参保意识的增强。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5

职业院校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体育教材内容的着眼点,既要加强学生对基本体育知识的学习,又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学习。教材内容必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教会学生确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另外,职业院校的体育教材还要充分考虑职业生的体育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对身体锻炼需求的个性差异,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更加全面地涉及休闲领域和竞技领域的体育项目,体现职业特征和本校特征。

3.2 将德育融进体育教学中

职业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没有职业道德是不行的。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更需要德育。而体育课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为体育课是开放性教学,在职业院校,比起其他课程,体育课比较轻松,学生比较感兴趣,体育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如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等精神。

3.3 引导中职生正确地认识竞争

职业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走上社会,从事的工作基本从最基础做起,需要边工作边学习,这样就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职业的特性,在课程中多安排一些竞争类项目,让学生在竞争中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竞争,从而正确地对待竞争,不要在竞争的潮流中迷失自己。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安排一些合作类体育项目,鼓励学生融入集体完成项目,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接力跑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努力完成比赛,增进学生的友谊。

3.4 为学生搭建个性的舞台

职业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可能文化成绩不算优秀,但是他们思维活动,个性突出,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为职业生搭建个性的舞台,多安排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自主参加,发挥学生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日后的工作!

4 结语

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院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是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劳动者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与社会就业需求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职业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桂池;;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01期

[2]马立杰;刘景华;;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

[3]董启林;谭延敏;张铁明;;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期

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提纲 篇6

内容摘要: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城市学院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正文: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方面: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1.企业改革

2.新增劳动力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1.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2.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1.诚信问题

2.大学生自身定位

3.整体素质

4.求职途径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

2.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调研报告 篇7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2014年企业人 才需求状况、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企业和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等内容。

2.调研对象

调研企业:有合作经历和合作意向的企业,主要包括生化与药品企业、医疗卫生单位、生 产制造类 企业, 共计40余家;调研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但毕业时间不长的2010级、2011级毕业生,共计200余名。

3.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法;2座谈法;3QQ群访谈法;4网络查询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认为毕业生的思想 品德好,综合素质 高;认可企业文化,服从组织管理;心态良好,动手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学生素质培养 与企业文 化较匹配,易培养,好融入。但也有企业表示毕业生的专业知 识不够扎 实,知识更新 能力、外语水平和 工作稳定 度还有待 提高。

2.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总体上企业的人才需求呈结构性分化,消费类服务类人才需求增加,制造类人才需求下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求量大,但工资待 遇相对较 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 用工不规 范;基层教育、医疗、 农技等部 门急需人才,但存在编制限制等问题。

3.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企业普遍希望学 生专业知 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队意识、吃苦精神,对企业忠诚;知识更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

4.企业和毕业生对课程的要求与建议

企业更注重学生的非能力因素,要求加强就业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心态和职业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规划的能力,增加工作稳定性;加强实践性就业指导,提升动手能力、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

三、课程改革思路

1.转变学生观念

清晰的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针对大学生不注重研究企业希望人才具备的能力,自己是否具备此能力,如何把已有能力表达出来,而是舍本逐末地关注简历制作和面试着装等误区,要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专业的测量工具,全面准确地认清自我,然后根据性格、能力 作出个性 化的职业 选择。开放求职 视野,不固守在 传统的“热门”的 区域、行业、单位,不局限于是否 专业对口; 变“短期求 职”为“较长期求职”,变“一步到位”为“多次选择”,通过多次选择 来确定最 理想的职业。

2.优化教学内容

围绕企业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来优化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增设“创业基础”“职场礼仪”等选修课,增加体验课与训练课的比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大班教学、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个性指导缺乏的问题,建议专业课中渗透进就业教育,如专业课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分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的故事,将会增加针对性和趣味性。

4.提高教学能力

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就业分析 篇8

关键词:劳动就业;意义;现状;措施

想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农村人群涌入城镇,导致劳动就业紧缺问题的加剧。政府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就业规划,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就业,加强宣传教育,重视第三产业的建设,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快速解决当前的劳动就业问题。

一、促进劳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劳动就业问题正在不断加剧,尤其是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刚刚步入工业型国家,劳动力供大于求。这时政府必须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注重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支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计划地将工厂进行搬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利用,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劳动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

当前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正在不断加剧,普通劳动者数量较多,但是高素质劳动者较少,这样就无法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我国企业每年都在进行扩招,但是由于所招聘的劳动力与岗位需求不相符,导致大量劳动力的失业,而且普通劳动者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系统化地培训,缺乏专业技能,无法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这样就容易出现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始实行扩招政策,降低入校门槛,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整体数量的增多,就业大学生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率的急剧下降,在许多招聘会上都会出现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就业叠加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都无法稳定,这就会导致我国人才资源的浪费。据对无锡市北塘区2013-2014当年毕业的各类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当年新增毕业大学生就业率仅85%左右,这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都十分不利。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严峻

虽然我国正在加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依旧严峻,而且农村人口综合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当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往往都选择最为基层的工作,对岗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关于就业的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机制尚未健全,加上我国农村地区法制基础较弱,这样就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农村劳动力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往往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四)就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就是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有效提升劳动力的个人能力,始终坚持自主择业、转移就业的原则,要时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就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全国劳动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信息化程度较低,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就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在选择工作时过于盲目,并未深刻认识到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履行的义务,导致劳动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偏离。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及时完善法律政策

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下,政府部门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要根据社会各个阶层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就业方案。首先,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根据岗位工作需求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国家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大学生就业渠道,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其次,政府要在农村地区开设技能培训活动,积极鼓励农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参与,增强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并且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对贫困人口地区要给予制度支持,比如五保户、残疾人等。

(二)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

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发展是基础。政府要加强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减少,经济形势严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较差,这时就必须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通过政策上的支持,增加企业就业岗位,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从而减轻劳动就业压力。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劳动就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就业意识出现偏差,缺乏专业技能,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建立,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就业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就业意识,要由“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就业”,要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为了进一步发挥就业服务体系在劳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增强就业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相关部门要结合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通过立法等手段,提高就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确保我国就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洪玲,李宁.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 郭玮,庄宝忠.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自身应对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 宋亚飞.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

[4] 张富全.政府在劳资集体谈判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关于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专题 篇9

摘要: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目标:让我们大学生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2012.02.20-2012.2.25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对外汉语专业、中文专业、艺术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30:20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六、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上一篇:餐厅服务工作下一篇: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