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局校领导的建议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教育局校领导的建议(共7篇)

给教育局校领导的建议 篇1

我是当过一般教师又当过校领导的教师,领导的滋味、教师的痛苦我都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公民,应该热爱祖国,应该对人民负责,心里有什么话应该大胆的说出。今天我就畅谈语言吧,把我多年来积蓄的话好不保留的说出来,希望上级各位领导不要见怪。

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待事物是比较清楚的。作为一个校级领导,上面领导布置的任务的得完成,下面的教师也得对得起,哪一个照顾不到就会出乱子。因此校级领导为了应付上面领导的指示,能办到的事情就赶快办,不能办到的,就表面应付,以造假充真来办,校级领导整天处于开会、应酬、造假的忙乱之中,哪有时间深入教学,想当初当教师时也下过决心,(我要是当领导后一定怎么样)可是真正当了领导时就身不由己了。校级领导是没有很多时间深入教学的,为了维护校级领导的尊严,只该做一些表面的文章,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检查教案差次数,检查学生作业查查月号,查看考勤表看是否签名(有的学校还用有手纹来鉴定教师是否到校),这都是表面文章,治表不治本啊,我们知道教师教学是一个良心活。若教师想干,他到家里躺在床上都会在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若教师不想干的话,就是在办公室里,也会干很多与教育无关的事。所以咱们校级领导管教师应先管他们的心。管教师不在于补

助多少钱,而在于方法巧妙,合理管理

当教师也有很多苦恼,大家想一下,作为一名教师担任那么多课,又担任班主任,每天的备教案或学案,又得上课、批改作业,写批改作业记录等多种记录、课后辅导,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出外学习等等。有时间么?能办得到么?实际办起了挺难挺难的,我在当教师时,曾下决心一定要搞好教学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时,头绪太多了,在完不成任务时只该造假来应付,结果时间也浪费了,任务完成的也不好。我也曾经一时感到内疚,可是和同行一交流,都有同种感觉,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

教育要改革,不改革,中国的教育就难搞好,不光教师要改,领导也得跟着改。领导不改革,教师改革都是一句空话,我劝教育局的领导们,不要一检查业务就是教师的教案、比改的作业。应该换换方式了,应采取什么方式检查业务呢?我有一个小小建议,望讨论参考。

对教师的业务检查要把好三关,期初教材准备关、期中上课关、期末教育质量关。

1、期初教材准备关

教师教学不在于教师备了多少教案,也不在于你写的计划多么好,而关键在于学期初教师对本学期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我知道我在当校长时有一位本科毕业的教师(电大毕业),教案写的也不少,作业比改的也不少,可是书中的题根本就不会,上课学生的纪律很好(学生吓得不敢动),成绩就是上不去。所以我建议在每学期开学前的前几天对每位教师来一个学科测试,由教育局出题,各中心校组织考场,校长监堂(防止冒名顶替),考试结果,中心校记录在案作为教师开学准备的考评依据。考试不好者责令加班准备,决不能让这部分教师误人子弟。

2、期中上课关

一节好的课不在于你的学生纪律多么好,也不在于教师讲得怎么漂亮,而关键在于课堂上看学生是否都在学习,或多数都在积极学习,如果全部学生都在学习,那就是一节好课。咱们领导们要不分时间,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看看,若学生不是在作秀,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在学习,那说明教师确实是在好好地教学。

3、期末教育质量关

给教育局校领导的建议 篇2

趁休息期间, 秘书处的老秘书张大姐和蔼地提醒周秘书说:“小周, 要注意一下提意见的方式,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用这么肯定的语气说李处长错了, 他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我是李处长, 我就会觉得你就跟直接骂我无知一样。所以, 即使你的意见是对的, 也应该注意说话的方式。”周秘书马上辩白说:“我没有别的意思, 只是实话实说, 我这个人生来就是这样的性格, 有什么说什么, 不会装假, 不会拐弯抹角。我认为做人要正直坦白。”话音未落, 张大姐严肃地说:“为人正直和注意说话方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人正直, 是指不撒谎, 不欺骗, 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而说话方式是个技巧问题, 是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请你记住, 对于我们这些职业秘书来说, 用什么方式说话, 永远比说些什么更重要。”

分析与评述

在工作中, 无论是秘书还是其他下属, 要能够发现并敢于善于指出领导工作中的错误, 并有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了解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提意见和建议, 应该用规范的职业语言来要求自己, 应该讲究相应的策略和艺术, 懂得有效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才能在职场中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既能适时适度地推销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同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感和赏识, 关系和谐, 相处融洽;甚至还可能因为自己的突出表现, 得到领导的奖掖和提拔。

如果随心所欲,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在什么场合说就在什么场合说, 不注意提意见的时机和方法, 意见再正确, 也只能被领导束之高阁, 甚至因为你不恰当的言行, 伤及领导的颜面和自尊, 既不利于维护领导形象, 也很可能因此得罪领导, 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给自己的职场发展埋下不必要的隐患和障碍。

所以说, 用什么方式说话, 永远比说些什么更重要!

那么, 在职场中, 下属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 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究竟应该了解哪些原则、方法、技巧和策略呢?

谨遵“五适”原则

一、适人——了解领导的脾气、禀性及领导风格, 因人而异。

由于领导的脾气秉性、领导风格、工作习惯不同, 作为下属, 应该针对领导不同的个性特征, 以变适变, 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 有的领导性情温和, 比较开明民主, 有足够的心胸和气度礼贤下士, 下属就可以开诚布公, 当面用直谏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 也得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要委婉、谦逊、有礼有节。如果领导一贯自视甚高、刚愎自用, 喜欢独断专行, 很难心平气和听取下属的意见, 作为下属, 要么选择知难而退, 要么为了事业公利, 选择迂回婉转的曲谏方式, 或援引案例、旁敲侧击;或暗示提醒、点到为止;或者寻找合适的时机, 单独交流, 切忌当面提出。

二、适时——要审时度势, 把握恰当的时机, 超前提, 及时提。

超前提, 就是要做马前卒, 不做马后炮。提前预见或洞悉到领导决策中的一些问题, 寻找时机, 向领导委婉进言, 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既维护了单位的利益, 也提前为领导拾遗补缺。假设遇到开明的领导, 会格外垂青于你的真知灼见。比如唐太宗即位初期, 因隋鉴不远, 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 生活渐加奢靡, “喜闻顺旨之说”, “不悦逆耳之言”。魏征深以为忧, 多次上疏劝谏, 《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审时度势, 超前劝谏的典范。魏征规劝唐太宗应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有利于初唐的强盛。唐太宗能够垂拱而治, 实现安国定邦的宏愿, 某种程度上, 得力于魏征深谋远虑的超前识见及犯颜敢谏的胆略。

及时提, 就是要把握良机。尤其在商业领域, 机会转瞬即逝。作为秘书及下属, 有责任辅助领导及时作出决断。遇见商机或发现问题, 应及时和领导交流沟通, 以期能够得到采纳, 要么辅助领导作出英明的决策, 要么因自己的及时提醒, 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能等机会已经错过, 或者领导的决策出现严重弊端和负面效应时, 再提建议, 为时已晚。

三、适地——选择合适场合, 公开场合要慎之又慎, 私下里提更有效果。

人性中有一种很深刻的需要, 就是喜欢得到赞美和尊重。所以, 于情于理, 都应当面表扬, 背后批评。在一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公开场合, 都不宜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私下里提, 好处有四:一是可以维护领导的颜面和自尊, 不至于让领导当众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露怯;二是可以维护领导良好的职业形象, 不至于因不善纳谏而当众失色、失态、失言;三是领导更容易虚心、耐心倾听你的意见, 得到采纳和赏识的可能性会更大;四是促使双方工作关系更融洽。

四、适事——提意见和建议要因事制宜, 要更多关注紧急的、重要的事情以及需要及时纠正补救的决策。

事情都有轻重缓急, 对待紧急的事情, 如有意见和建议, 要及时提, 否则时过境迁, 你的想法就可能不合时宜;对待重要的事情, 假如利害关系重大, 一定要提, 不要因明哲保身而畏难, 不要因一己私利而畏缩, 不要因惧怕权威而苟且。

五、适度——要有节制, 掌握分寸, 谋而不断。

一要点到为止, 不能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反复和领导提;二要适可而止, 不纠缠不休。领导可能因公务繁忙或情绪和心境的原因, 一时不愿采纳你的意见, 甚至一口回绝你的建议;或因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想法不同, 暂时保留你的建议。总之, 下属都不能纠缠不休, 得给领导一个梳理、消化、酝酿、思考的时间。可以等领导有空闲或心态平和时提, 最好过一段时间再提。

如果自认为意见和建议很合理, 却不被采纳不被赏识, 也不要埋怨, 不要当众发牢骚, 不因一时受挫而心生不满或就此心灰意冷对工作不闻不问。决策权是属于领导的, 作为下属, 有再好的意见和建议, 也只能是谋而不断。不被采纳实属职场常态, 心态要平和, 得之不喜, 失之不忧;或者反思自己, 也许是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够妥当, 多向领导学习, 多看自己的不足。

所以, 提意见和建议时, 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

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提意见和建议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换位思考、直谏、曲谏、夹心式批评 (即三文治式批评、柔性批评) 。

诱之以利, 就是强调你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会给单位或公司带来的利益。

换位思考, 就是强调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更容易说服领导, 也可以纠正自己看问题时的偏狭和浅陋, 学会替领导思考问题。

直谏, 就是单刀直入, 说话直截了当, 取最短的途径直陈己见, 不绕弯子, 不兜圈子。

曲谏, 就是不直指其事, 而用委婉、迂回、曲折的言语规劝, 使其改正错误。常见的是暗示 (顾此言彼) 或喻谏 (巧用比兴) 。

暗示, 就是用含蓄、间接的语言对领导的心理施加影响, 使其对意见的本意心领神会, 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它的特点是只点到而不说破, 使得双方都比较轻松, 这既有利于维护领导权威, 保全面子, 又可留出下属的退路。

喻谏, 就是有针对性地引用他事或别人的言语作为譬喻 (巧用比兴) , 将自己的意见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 既可避免冲突, 又可增强进言效果。比如打个通俗的比方, 让领导一下子豁然开朗, 悟到自己的不妥之处, 自行完善决策。喻谏往往比较轻松幽默, 一般适用于关系比较融洽的领导和下属之间, 谈笑之中化解矛盾, 既委婉含蓄, 又机智幽默, 巧妙而自然。其结果往往是宾主皆欢、两全其美。

夹心式批评 (即先表扬赞美——中间批评建议——结尾再次赞美) , 这种方式, 最大的好处是忠言而不逆耳。要指出错误或提出与领导不同的意见, 首先肯定领导的意见, 然后指出其中稍稍的不足, 口气要平和, 言语要委婉, 措辞讲艺术, 切忌义正辞严或一脸严肃, 最后结尾再次表示肯定。把意见和建议夹在中间, 又称“三明治式”的批评和建议。

应注意态度和措辞

提意见和建议时, 要用委婉、商量的口吻, 态度要温和有礼。不要直接批评别人, 比如忌用“你应该”“你必须”, 显得唯我独尊, 让人不舒服, 也不符合下属的角色身份;忌用“当然”“无疑”, 显得主观武断, 咄咄逼人。

切忌夸夸其谈, 空谈大道理。要简洁明了, 所提意见切合实际, 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领导不同意, 不要立即反驳, 不要争辩。批评别人要以赞美之词作为前奏, 先让领导顺耳。

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检讨自己的不足, 要善于藏锋守拙。不要锋芒毕露, 过于显示自己的聪明, 这样容易给领导造成威胁。一定要谦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要多一些正面建议少一些反面意见。重点不在于直接指出错误提出意见, 即遇到问题, 不要动辄否定领导的想法, 只注重陈述自己的建议即可, 是否采纳由领导定夺。

根据以上的论述, 便可以找出上述案例的症结和解决的对策:

(1) 假设事先就了解领导在统计数据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最好选择事先提、私下里提, 领导可能还会因为得到小周的专业指点和纠正而心存感谢, 对小周另眼相看。在会议上提, 领导可能会误认为你存心让他当众难堪, 或者你想借此机会夸示自己的才能。

(2) 如果在会议上发现领导的问题, 出于敬业或对工作负责的考虑, 觉得非说不可, 也应谨慎对待。假设领导真诚地请大家提不同意见, 小周就可以用委婉谦逊的口吻, 指出领导的问题所在。假设领导只是做做样子, 走走过场, 明是征求意见, 实则漫不经心, 那即便有意见和建议, 也尽量别公开提出, 否则也容易造成双方尴尬。假设领导在会议上没有当众征求大家的意见, 而小周却从专业角度发现了问题, 那最好等会议间隙或结束之后, 私下里和领导提。

(3) 提意见和建议一定得注意说话方式和技巧。要做到有礼貌、有分寸, 必须做到有理、有礼、有节、有度。案例中小周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提了自己的建议, 无可厚非。但李处长当即否定了他的看法。这时候, 作为下属, 要善于察言观色, 如果见机不妙, 最好知难而退, 不要一味坚持己见, 更不能当众争辩、反驳, 否则只能使双方难堪, 陷入僵局。这就是适度, 见机行事, 适可而止。实在要说, 可以放到会后再提。

给教育局校领导的建议 篇3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学习效率

一、《给教师的建议》

该书目录由100个子目录组成,每一个子目录都涉及教学中的每一个方面(如目录2涉及了教学中教师时间的分配),就像100篇小短文。本书所使用的语言极其通俗易懂,内容既多又全面,一旦涉及教学方法之类的,作者都会给出具体的事例,如具体指出某某教师所教的某某班某某同学使用该方法之前和之后的情况对比,适合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爱好者阅读以借鉴。该书是一本教育经典著作,笔者现在主要谈谈以下几点最能吸引笔者的教育观点。

第一,作者认为,儿童在小学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以下五种工具:读、写、算、观察和表达。读书、写字、算数是最基本的,儿童最应该掌握。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掌握这五种工具,儿童才能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社会中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

第二,儿童应当学会思考。不管是面对写作,还是面对阅读,儿童都应当在写作和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很多儿童之所以写作和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思考的缘故。只有思考才能促使儿童的脑力劳动,才能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第三,画图是一门很好的方法。作者这样认为,很多儿童之所以阅读、算数有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连贯、形象的东西。可以让儿童把刚刚阅读的童话故事画下来,把需要解答的算数应用题画出来,这样的话,对儿童来说,阅读和解答算数就不再是看那些在他们看来难以理解的文字了,而是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第四,关于课堂的任务。相信很多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在课堂里,究竟要完成哪些任务。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会认为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因为课堂任务是如此之多。而且,不同科目的任务也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经验指出,在课堂上,教师其实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两者之中,主要的任务是后者,前者只不过是实现后者这个任务的一个工具而已。关于第一个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这些知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掌握知识。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掌握知识。那么,如何掌握知识呢?关于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直接给予人们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帮助人们理解。他将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弃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只有让学生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

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东西早就已经被学者讨论过多次,如学习理论的各个流派、学习策略与培养、学习动机、品德等。因此在这里,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再来重复谈已经谈过多次的内容。然而,在本书中,有一个概念是非常能够吸引笔者注意的,那就是——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指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实际任务或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评价。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真实性评价。同时,表现性评价着力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与传统测验考试这样一种评价方式相比,它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它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全方位表现。所以,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考试相比,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主要有:(1)表现性评价测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2)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3)表现性评价无统一、固定的方式;(4)评价标准灵活,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有效结合“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极其广泛也极为有效。笔者认识一位姓胡的英语老师,在给学生上写作课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一评价方式。

胡老师在教授写作的时候,通常选用的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而且他认为,只要你能把每个句子写好,自然就能把整篇文章写好。所以,他通常都是让学生写3个英语句子即可。一次的英语写作课上,胡老师一进来就问大家爱不爱吃酸辣粉,大家都说非常喜欢,于是任务就来了。他让每个人回想酸辣粉是如何从滚烫的锅里到碗里的,就这一过程,用3个英语句子简洁、准确地描述该过程。面对如此有趣的写作,同学们都兴奋极了,大家非常认真地回想该过程,然后写下来。当学生写完后,胡老师并不急于把作业收上去,而是让每个学生与其他的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互相指出对方的作业有哪些错误,互相看看对方的作业中有哪些比自己写得好,几分钟后,胡老师才将学生已经批改过的作业收上去,再逐一点评。这样能够学到实际在东西的方式,学生特别喜欢,在课后,学生经常还去找这位老师探讨关于写作的问题,学生们写作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写作成绩自然能够快速提高。

由此可以看到,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不仅测试了学生学到的知識和技能,更能够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更能够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莫雷主.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汪小红(1987—),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给领导的建议书 篇4

你们好!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它给予我们生存的家园。无私的为我们提供他那宝贵的资源,而人类却毫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开采矿物。破坏生态平衡……作为一名济南市的一名小公民,在此,我要提出以下建议,供你们参考:

1、制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制度。

2、如果有人破坏环境,有关部门进行处分。

3、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购物时自备袋子活篮子,一面减少白色污染。

4、关爱及保护野生动物,多植树造林。

5、不乱开采矿产资源,不破坏天然矿物。

6、提倡选购绿色食品。

以上是我提出的几条建议,希望各位领导能够采用。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美好的未来。

建议人

给班主任、领导的心理建议 篇5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身心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问题。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紧迫任务。

一、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当今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庭父母的宠爱,他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外面社会的一点点打击,心理敏感而脆弱,他们得到父母的呵护太多了,而得到社会的锻炼磨练却太少了,他们通过新闻媒体看到的多,眼界广,实际操作的能力却很低。要么盲目从众,盲目乐观;要么自卑自贱,自我封闭。他们的心理发展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情感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人的知识增长到某一高度后,心理素质就成了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有一个严重的教训,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是把学生当中存在的厌学、离家、上网成瘾、承受能力差、情感脆弱等一些问题认为是思想品德上的问题,从而出现认识的误区。

因此,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有: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保证。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能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第二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第三能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长。所以从青少年本身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证。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变化很大,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属于人生的青春发育期,这是心理剧烈动荡时期——青春发育期,而对这时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搞好全班学生的心理卫生,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避免各种突发事件,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是对学生教育、指导、管理、帮助、爱护的一支特殊队伍,在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密切,这使得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有别于其他科任老师,他们具有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职责和教育被愈好每位学生的责任,这也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和优势。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第二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会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运用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所以,班主任担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及方法

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学习类问题教育和生活类问题教育。

(一)学习类问题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目前学校的课业比较繁重,家长老师的期望比较高,现在许多学生因为升学的压力而造成心理的异常。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并提出与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期望值,既不能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赶鸭子上架,使学生疲于奔命,由苦学变厌学,也不能放弃部分差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就像被遗弃,从而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产生反教师、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心理。同时还要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班级学习心理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知识,以发挥大脑的最优学习功能。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生活类问题教育

生活教育也叫生活辅导,是为了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包括生活中的情绪辅导和基本社交辅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学生适当的宣泄情绪又能适当的控制情绪。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均日益成熟,由于性意识的萌发容易对异性产生有意识的爱慕之情也就是早恋。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早恋,指导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同时,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特殊朋友,多和她们沟通,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了解他们生活上或学习上有什么帮助或困难,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型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学生有不良行动或言论等生活细节出现,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找出学生不足之处,并找出正确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战胜自己,逐渐走向成熟。此外还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透过家庭可以了学生的更多生活上的细节问题,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生活上的辅导外,还要健全学生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边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对症下药,利用不同的方法强化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课,为学生提供沟通倾诉的平台。

总之,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偏离心理健康状态形成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阶段,因此心理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极艰巨的任务。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不断学习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身心的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每一天都能有进步”。有些孩子的进步明显,但大多数孩子在前进道路上不免磕磕碰碰,不能如愿地享受成功。于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了心理健康的辅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舒适优雅心理氛围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于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着力于营造舒适优雅的健康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成长起来。

在实践过程中,班级环境有软硬之分。硬环境包括教室的美化,学习园地,黑板报的布置等,良好的硬环境容易把握,只要班主任带领大家齐动脑,齐动手,一个洁、齐、美的教室环境便会形成。关键是班级软环境的创设,包括班风、学风、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等。这些环境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要使良好的软环境创设成功,一定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团结的有朝气的班集体,促成每位学生心中具备一定的班集体概念,群体观念,使他们知道自己属于班级中的一部分。可以在班队课上组织一次“40=1”(40是班级人数)的活动,制定共同目标,畅谈心中理想等。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在班里选择自己能胜任的一个工作岗位,如有主持才能的可在班队课上做小主持,遵守纪律的可做“纪律监督员”,忠于职守的可在阴雨天负责开关电灯等,让学生明白不管大事小事都是班级之事,我是班级一分子,就要努力为班级服务。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动起来,主动发挥自己的正面作用,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不断健康成长。

二、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积极引导身心健康发展

活跃,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用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锁住他们的心灵。而心理辅导,却可以矫治他们不合理的行为,给予学生的是“轻风拂柳,丝丝入怀”的感受。但要真正摸清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多与他们接触、交流,主动有意接近,运用多种形式不同方法进行谈心,然后才能发现他们行为的不合理性,才能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比如在期中、期末复习迎考阶段,针对学生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铁成钢”的高期望值下产生的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的心理,开展以《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的班会心理课,让学生尽情倾诉学习的“苦”,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从而以乐观心态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对依赖性强,缺乏恒心、毅力,产生懒惰心理的学生,开展以《动手又动脑》、《我是“小医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逆反的心理特点,可开展《“两面人”》、《我是谁》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当发现有共性的问题时,可组织诸如“我有话对你说”、“我的自画像”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心理辅导的活动中,认真地评价自己,认识别人,找出不足,自我改正,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组织丰富多彩活动,陶冶纯真稚嫩美好心灵

活动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矫治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润物细无声。”正由于活动的特殊性,所以班主任要见缝插针,用一切时机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活动。比如:晨会课、活动课等,班主任可以经过整合,用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就会有所收获。如讲故事、猜谜、文体活动等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能让学生因学习负担带来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小品表演、讨论活动等,让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生动的情境再现中,更清楚地看到问题,从而知道怎样克服懒惰心理;角色游戏、趣味小测试等,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有所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纯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陶冶,使心理更健康地发展。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快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快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解释,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师生的心灵才会相通。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从权威型的班主任转换为朋友式的心理辅导员角色,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助化剂。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的有机结合,开拓了德育新领域,体现了德育高质量,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不合拍的时期,自认为已长大的他们,心理却很不稳定,出现了自我,学习,角色及观念的混乱.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厌学的事例屡见不鲜,证明了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心理已达到不平衡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学生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的具体辅导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控制并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作好学生心理的导师。

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提到日程上来。班主任与学生日常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自身,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了解也十分的全面,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因此,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一、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他们的内心。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全部学生的需求。由于广大班主任的参加,便能使学校心理健康走出这种人力匮乏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要求的变化,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恐学,逃学,说谎,恶作剧,斗殴等问题,沿用旧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显得无能为力。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起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学生的上述问题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而可能是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的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其他老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情况,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一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1)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2)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时空保证。班主任进行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只要班主任能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技巧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就能使每一项工作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3)班主任与家长和任课教师的联系,为整和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班主任在学校,家庭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他不仅对学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任课教师中也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在良好人际环境的创建及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方面,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来说,班主任能起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忌妒心强。

父母娇宠,老师器重,多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意识狭隘,爱钻牛角尖,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容易出现偏激行为。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小W,成绩优秀,但在班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原因是他很骄傲,又爱打小报告,喜欢说别人坏话。在一次评选“三好生”的民主选举中得票数很少,并且同学们当面列举了他平时的很多不遵守纪律的事情,比如:迟到,上课说话等。自觉很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不小的打击。之后在班中更加远离同学,每天独来独往,对老师的要求也采取对抗的态度。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与其进行了几次推心置腹的交谈,首先,让其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使其情绪平缓稳定后共同寻找原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即并非只有学习成绩能够衡量一个人,还包括与人交往,适应新环境,承受挫折等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肯定他的优点的前提下,使其能够更大程度的悦纳自己,积极主动的改变自己,同时做全班同学的工作,倡导同学们伸出友情之手,接纳他,帮助他,为其改正自身的缺点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小W受不了周围人对他的指责,对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是虚心的接受而是从狭隘的自尊感出发,对周围的人采取抵抗报复的行为,反映了越来越多的顺境中长大的孩子的心理特点。

2.青春期的情感萌动。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界定于10岁—20岁之间。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对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始认识到自身外貌不够漂亮或个子低矮,体形较胖等,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如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则易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性意识的出现,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之一,它引起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性格等个性特征的一系列变化,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萌发追求异性的需要,因此,青春期被人们称为“性危险期”。但我国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时,学校或家庭教育不当,孩子遇到外界的冲击,刺激,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3.家庭教育不当。

有许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对其行为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导,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有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有一个14岁的女孩,有几次回家晚了,她妈妈很生气,骂她:“又到哪鬼混去了,是不是作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么晚才回来?”这个女孩只是和几个朋友吃饭,玩的晚了些,但她妈妈骂了他几次之后,她竟然真的不回家了,和一个男孩在外面同居了,以致怀孕无颜回家而跳楼自杀。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女孩的行为呢?她本可以向妈妈解释的,但是妈妈没给她解释的机会。青少年心高气傲,自尊心强,一旦遇到伤害自尊心的事情,往往易激动,易愤怒,甚至拿自己当作报复的工具,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第一,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班主任有必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校外生活。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管教方式,家长的爱好及个性特点,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有潜在的影响。第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教师需要了解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活动,多与人交往;对自卑型的学生就要从一点一滴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偏激性和攻击型的学生则要以静制动,以理服人,培养他们的忍耐力和自制力;对耐错能力差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挫折教育与训练。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出发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有特长的方面大展身手,对恢复自信,改变自卑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安全度过“性危险期”

正确的生理卫生教育。在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前,班主任老师要把科学准确的生理知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时候可以把男女学生分开辅导,这就需要联合其他老师,男女老师分别辅导男女学生。给他们讲解第二性征的相关知识,教给男学生针对“遗精”,女学生针对“月经初潮”等问题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先打个“预防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后,有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可以主动找班主任咨询。

科学的性意识教育。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提前,但他们很少能获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青春期知识,随着性意识的出现,他们会公开或隐蔽的进行自我认识和探求,引导不到位会产生很多问题,轻则困惑,重则产生性心理变态。而学生本身又难以启齿,这时班主任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审美教育等。在这一时期,男女学生既表现为互相疏远,而又渴望与异性彼此接近,如果青春期教育不当,极易发生单相思,早恋,同居,未婚先孕等不良现象。班主任可以通过举行主题班会等活动,列举一些相关的例子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关于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分寸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等。

3.指导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主任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应系统的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学生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改变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及教育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心理从混乱走向有序,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个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在辅导他们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出色的自我塑造。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小学教育中,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既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俨然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适宜最有效的承担者。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就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要重视自身修养,以健康的心理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地纳悦自己,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注意培养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学生,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心理健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二、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健康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性格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学生后,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学生:

1、查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听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的介绍;

3、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日记等形式,直接获取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想法;

4、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并通过个案记录、班主任日志等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对策,这为后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利用心理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尤其是协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心理班会课的设计。班会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能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要上好心理班会课,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好活动课的核心,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多样有效,将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有机地融合,力争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种形式的班会,只要认真准备,真心投入,都会让学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的心理疏导。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个别化的一面。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班主任对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找同学促膝谈心,从同伴那儿了解,阅读学生周记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班级心育要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班级文化,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创设和谐、美好的班级氛围,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灵感染力,能唤起学生对班级和同学的热爱,可促进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更好的体验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乐趣。良好的班级氛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这种和谐、美好。在班级建设和布置中,可以通过班风建设和教室布置以及各种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上粘贴学生的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让每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建设班级读书角和阅读角,营造书香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或者开展班级间的竞赛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增进学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六、充分发挥评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激励性评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则好的评语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引起心灵共鸣,否则,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沮丧,甚至造成学生自暴自弃或逆性反应,“期待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教师顺应心理需求,在评语中适时表扬,提出目标,指出方向,给学生以正面心理反馈。

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走上社会,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语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种影响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例如:一些具有“望子成龙”心态的家长,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盲目加压,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谩骂、甚至惩罚,结果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焦虑严重等不健康的心理。为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适时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使家长能科学地、艺术地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对于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千百倍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学生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心智健康,这样,才不愧“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反映,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带着这样的忧虑我们将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应对的策略。

(一)社会的理解和政府的关注

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其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以及心理负荷。要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切实地为教师着想。同时,各级政府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项目和目前正在推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政府还应适当加大教育投入的比重,在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建立专门为教师服务的心理咨询室。

(二)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环境不佳容易使教师心理受挫,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学校领导要主动深入到教师中去,了解他们的不同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管理层面上,学校应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与教师平等沟通,尊重教师,注意吸收教师的意见,建立富有激励性的评估机制,从而在教师中形成昂扬的士气;学校应该在增加教师进修机会,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丰富经验、提高教师的社会适应性的同时,减轻教师的课余负担,比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纯形式的会议,减少班级人数,减少无意义的评比、考试等;学校不仅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的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还应重视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致力于教师间团结一致、关系和睦、愉快沟通局面的形成;同时学校还应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压力应对策略,正确认识与对待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

(三)改革教育评价标准

目前,存在着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为了素质教育,学校里表面上取消了百分制、等级制,并严禁给学生按成绩排队,严禁集体补课,并极力为学生减负,减到家庭零作业。然而,另一方面却通过实行全科生竞赛、抽样调查竞赛并把中考考查、高考角逐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的评估标准。这种过程要求与评估结论的不统一性,致使教师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因此,学校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即改变现今把分数、优秀率、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的单一评价体制,重视对教师综合素质如人格特征、态度品质、可发展性等方面的评价。

(四)改进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五)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

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维护心理健康。放松技巧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包括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方法、户外活动以及培养业余的兴趣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时间管理技巧可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能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如绝对化要求、完美主义、夸大后果等),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

给领导提意见建议 篇6

xx领导政治上强,注重学习,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强,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雷厉风行;作风务实,工作投入,带头讲实话、办实事;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公道正派,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

xx领导政治坚定,党性观念强;较长时间在担任领导职务,经历多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改革创新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学习,知识面比较宽;顾全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为人正派,处事稳重,待人谦和,团结xx领导,关心群众生活,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

领导在危机时刻的意义给赋 篇7

意义给赋(sense-gjving)即是关注“特定的群体如何去影响其他人对于事件的理解”,它聚焦于“领导者试图影响他人对组织现实的意义生成(sense-making)和意义建构(meanjng—construction),使之对组织现实的再定义朝影响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过程”(Gioia&Chitfipeddi,1991)。Sally Maidis(2005)提出,“意义给赋”作为一种领导能力在影响组织成员意义生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珍珠港事件为例,分析当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是如何带领美国海军走出困境的。

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海军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第一航空舰队6艘航空母舰为主的海上机动部队,成功偷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珍珠港基地。此后的几天中,航空母舰被命令滞留在海上,仅仅是为躲避日军可能的再次空袭;大型舰船只有在急需补充油料和给养时才准予回港,并且只允许单艘返港,目的是在遭到日军新的袭击时少受损失。但在外海豪无目标的巡航中,美军的这些大型舰只将冒着随时遭到日军潜艇攻击的危险。

经过清点的损失报告交到了刚受命上任的尼米兹将军手中,令他不忍卒读:7艘大型舰艇沉没,6艘遭到重创,飞机损失450架,伤亡3800人,机库和其他建筑物起了大火……然而,最要命的是弥漫在官兵和民众心中无法驱散的悲观甚至绝望情绪:许多人甚至持有失败主义的观点,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斥着对希望感到无限渺茫的神情。

反应与应对

尼米兹通过多次会议和对周围气氛的观察,发现珍珠港部队的士气低落,每况愈下。守备部队和舰艇部队怀着满腔怒火准备进行反击的劲头,却由于迟迟不见行动和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尤其是增援威克岛的失败而松懈下来,现实情况十分棘手。目睹珍珠港的一切,年过半百的尼米兹上将深感自己此次肩负的使命是如何艰巨,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目标设定:恢复士气和战斗力

尼米兹充分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甚至他自己也有过困惑与担忧。例如,当得知海军人员的伤亡数以千计,尼米兹感到十分悲愤,他对老朋友、航行局募兵处处长惠廷海军上校(绰号“激进分子”)说:“‘激进分子’,我们失败得太惨了,不知道我们能否恢复创伤?”再比如,他回到家中,收拾行装准备奔赴珍珠港上任时,他对妻子说:“亲爱的,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是万万不可以告诉这里任何人的,那里的舰队已经沉入海底了。”但同时,他深知,作为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自己肩负的使命,在准备发表任职声明时,他写道:“这是一项重大的使命,我将全力以赴。”后来,尼米兹在致电罗斯福总统时,更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写道:“大多数人已经悲观到了极点,他们认为,日本太过强大,美国已变成上帝的弃儿。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他们找到藏匿在乌云中的霞光。”

报仇雪耻是军人的天职,但作为一支军队的总司令,他认定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太平洋舰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安抚军官

在1941年12月17日就职的当天下午,尼米兹就把金梅尔、派伊和德雷梅尔的参谋人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当这些参谋人员汇集在一起时,屋里的气氛十分沉闷,令人感到压抑。珍珠港失利的阴影至今投映在他们中间。派伊的参谋人员也因援救威克岛失败而感到脸上无光,他们人人都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因为他们猜想,这位新来的司令长官一定会把他们分配到边远而又艰苦的地方去,这个会议,也许就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会议,也难怪参谋人员人人自危,假若要追究金梅尔将军在珍珠港被袭事件中的责任,那么他的部下能落得一身轻吗?

然而,出乎大家的意料,尼米兹面对满脸愁容、心绪沉重的各位将领的参谋人员说了一番如春风拂面的话语。他对大家说:“首先,我要对各位说明,我对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充分信任。我不认为你们对珍珠港事件要负什么责任。作为航行局前任局长,我知道选调到太平洋舰队工作的人都是有才能的,我希望同你们一起坚守岗位。你们要继续发挥各自的业务特长,尽忠职守。”他还缓和地对大家说,如果有人想要调离,他愿意个别听取意见,和他们共同商量,尽自己所能使每个人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尼米兹严肃地说:“对某些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决留任,这不容商量。”将军这个简明扼要的讲话,无疑解除了珍珠港军官的沉重的精神枷锁。

在与高层的会务中,尼米兹既没有急于处理那些失职者,也没有过多责备那些悲观失望和持有失败主义观点的军官,而是告诫大家“眼睛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要树立团结精神,齐心协力作战”。

鼓励官兵的演讲

1941年12月24日,经过精心准备,尼米兹对士气低落的官兵们发表了“圣诞讲话”,此演讲的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尼米兹没有历数这次舰队遭受的损失,而是直面官兵悲观情绪,指出敌方在时间与目标选择以及遗漏所造成的致命错误,从而强调太平洋舰队的存在,因为存在而拥有的希望。

从其演讲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尼米兹所用的意义给赋在于一种不同于官兵中弥漫的悲观观点的全新参照系的建构,如表2所示。在这里尼米兹从大家所关注的“日本突袭的成功”转而强调“日本突袭的致命失误”,从以评价“失去的”转而评价“留下的”,并使得失判断从前期的“损失惨痛”到“虽有损失但还有希望”。这就改变了官兵的认知感受性从悲观情绪漫延到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重振士气

为了重建太平洋舰队并战胜日本海军,尼米兹选拔重用英勇善战的军官(如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等),重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战区的海陆空三军力量,承接调拨给战区的人员、武器和补给物资,参与华盛顿的最后决策以制定横跨太平洋而战胜日本的战略计划,亲自筹划切实可行的作战行动方案。

尼米兹于1942年1月指挥由2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联合编队,对日军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实施了一次闪电式突击行动,取得战果。这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得分,极大地鼓舞了美军官兵的战斗士气。

接着,尼米兹又开始策划对日本首都东京的空袭行动。经过精心筹划,4月18日,16架B一

25轰炸机满载炸弹从“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在短短几小时内,飞抵东京和名古屋等城市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此行动从心理上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振奋了美国的民心士气。在日本,亿万臣民目瞪口呆,天皇裕仁深感震惊,山本五十六再三请罪。在美国,朝野上下大受鼓舞,悲观情绪一扫而光。

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尼米兹领导太平洋舰队取得了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同时配合其他地区的战事,日本天皇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领导在危机时刻的意义给赋系统

领导扭转危机的举措应该是一种系统思维的过程。借鉴席酉民等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可以更好地来说明尼米兹如何使人们从突袭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出来,而这正是一种意义给赋的过程,即领导的所作所为强烈地影响着官兵以及民众对于事件情境的理解和认知。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导向”基础上的,围绕“和谐主题”的“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即“和则”)与“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即“谐则”)双规则的耦合。和谐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思维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一方面,我们看到尼米兹首先对组织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在复杂的问题与任务集中生成主题,即识别首要任务是恢复“士气与战斗力”;进而,他通过“领导过程”,即“和则”体系,来框定主题“日本的致命错误,我们的希望”,同时,安抚官兵“向前看,齐心作战”;他用自己的强烈使命感所表现的实际行动来形成向下属的行为示范,同时,尼米兹还与大家浴血奋战共同迎接各种考验。他通过诸领导过程,根据当时官兵的现实情况采用权宜之策来赢得各指挥官的信任,化解下属的悲观情绪等,做了一系列积极的动员和激励工作,这恰是和谐管理理论的“和则”部分所体现的能动致变的演化过程。另一方面,他又积极部署战斗,调配各方资源,去争取一次次战役的胜利,这正是和谐管理理论中优化设计的“谐则”部分。而正是这两部分的耦合,从而产生良好地意义给赋效果,使人们信心倍增,同时感受到战事的希望和曙光。

另一方面,领导扭转危机的过程是一个意义给赋的过程。在危机时刻,领导的工作不应被理解为一个常规事务处理工作,即它不是简单地开展对下属安抚、劝说或一般性地重建工作,而应该从意义给赋的高度来去看待这一扭转危机的过程。

从意义给赋的视角来看,在这一时刻,领导需要根据自己的敏锐洞察力去探寻并发现情境特殊的“意义”,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对危机情境的悲观、消沉以至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困惑和失意。领导只有对情境生成特殊的意义,再通过系统的操作把其传递给下属,来逐步影响与干预人们对于危机的消极理解和认知,从而使下属产生信心并看到希望。在扭转危机时,只有通过给赋情境新的意义着手,才能更好地促进事态的积极转化和发展。

在扭转危机时,领导的意义给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首先,要通过组织当前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集,敏锐地判断并识别以生成当期的主题。

其次,通过身体力行的领导过程(“和则”)来传达领导的信心与决心,并相机行事来针对下属的反应做出适时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①领导主题框定:即领导通过语言来阐释和注解现实目标和期望;②行为示范,自我示范或讲故事;③互动反馈,即在与下属的互动中的积极关注和个性化关怀。

再次,领导通过一系列优化设计组织过程(“谐则”)来应对危机事件,反映在人员的安排与部署、工作流程的设计、奖惩管理制度等的制定等方面。

最后,根据和谐管理理论,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过程”与“组织过程”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的适当耦合,才能产生完好的效果。

上一篇:英语口语下一篇:暑假动物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