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共11篇)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1

经管分院 廖立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的营销策略,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心理定向、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途径。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必须首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把握。而网络作为大众传播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传递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地域性的信息限制几乎没有,信息的时效性日益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系统将迅速建立起来。网络将和学校、家庭一起成为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3.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网络时尚的形成。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得知,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

4.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对成长的判断依据已经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锻炼和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因而其思想有很大的波动性,比较情绪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网络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潜能,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大学生可以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力量,培养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判断力,促进自我发展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也存在不利的方面。

1.责任意识淡漠。互联网具有“虚拟”特性,与现实社会相比较,其规范性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容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缺乏社会责任感。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实时性和自由度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在网络社会里,不分年龄、学历,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能够掌握和应用,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包容性和隐匿性,使得单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无限扩张,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亦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3.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在网络法律规范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搬移到网上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正视和利用好网络,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积极防范互联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一般的思想政治任务,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环境发达的高校,更需要具备掌握甚至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的优势,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当前,国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认识网络不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局域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从技术上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加以过滤或堵截。

5.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可以无限跨越时空的特点,扩大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范围。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防止其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1.树立健康的网络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这一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大学生灌输正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动机,鼓励其树立健康的网络观。

2.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信息体系。这一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校园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和推广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QQ群、论坛、校内网等比较大型的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参与、竞争、服务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3.建立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但是无论教育环境怎么样改变,爱的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教育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2

1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贯彻党的思想的重要渠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意识水平,增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认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新媒体是建立在新技术之上新的媒体形态,能够通过快捷的方式传播,并且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和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1.1 新媒体可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加开放的沟通平台

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拥有更加庞大、丰富的信息量,并能够实现多媒体渠道的交互功能,是当前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大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之下,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开展即时沟通与交流,从而沟通情感、获取信息、增进交流。新媒体的这些优势都可以促进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重要渠道。

1.2 新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

新媒体形式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媒体将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进行整合,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并且信息量大;第二,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并且资费低廉,可以帮助大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第三,新媒体中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资讯,能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地了解各种信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新媒体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加便捷地发布信息,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

1.3 新媒体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自主管理,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引领作用,传播正能量,这些都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渠道建立独立的圈子,可以让更多学生成为网络资源的管理者与发布者,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综上所述,新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集体工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2.1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思政工作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存在着交互性强、边界模糊等问题,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何确保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马克思思想和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引,树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政工作应当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新媒体知识一种传播手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之魂。大学生思政工作必须在高效利用新媒体的同时,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理想信念贯彻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2.2 占据新媒体思政阵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新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他们愿意在这种新的平台上开展沟通交流,这也为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与阵地。思政工作者要积极搭建新媒体沟通平台,让新媒体成为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渠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是非观。在新媒体时代,教师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与学生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展开紧密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和传播优势,使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进入到学生视野,让学生吸收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在创新与传承中形成平等对话交流的新平台。

2.3 利用新媒体语言与学生沟通,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高效思政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与学生展开沟通,以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效率。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平等的姿态,利用网友的身份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与个人情感;其次,在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新媒体途径后,应当找出学生当中的意见领导者,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该学生的力量影响其他学生;再次,思政教师应当深化认识,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利用新媒体有效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在相互尊重与信任中建立更好的交流渠道,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掌握大学生的意见与态度。

2.4 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思政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打造高素质的思政队伍。必须强化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媒体素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技巧,提高应用能力;其次,思政工作者也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此,思政工作者应当学习搜集和发布信息的知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传播更新的思政教育信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对新媒体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积极学习与应用新媒体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高校的思政教育质量。

摘要:新媒体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便捷性、交互性和即时性,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这一平台,有效利用新媒体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此,笔者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并根据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政工作中应用新媒体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

[2]蒋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管理方法[J].理论观察,2013(11):132-133.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形式逐渐被改变。新媒体时代中的“新”代表着新生力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为媒介传播知识,将信息进行文字化、信息化、图像化的学习。一般来说,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博客、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短信、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等。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增多,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上网,评论,信息的传播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难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积极、有消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教育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对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关注力度比较高,接受度、参与度也比较高。新媒体的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文化发展、传播主流价值观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新媒体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消极负能量的情绪影响学生,微信、qq传播淫秽色情的视频,通过微博传递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文章,发布假消息煽动群众,例如最近的抵制肯德基、抵制iPhone7 的活动,都是一些人故意制造出来的,那些对信息处理能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会受到其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新媒体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新媒体呈现的内容比较丰富与新颖,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会产生刺激,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有的学生过于沉迷于网络,打破自己的学习规律与生活规律,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可以知道,新媒体具有虚拟性、不现实性,可以自由扮演任何角色,这种情况下,学生将自己在心事生活中的不满足都投入到虚拟世界中,让其无法自拔,长此以往,现实与虚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设良好的开放的环境。新媒体有利于创设一个开放的、丰富的信息交换平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学生在新媒体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个平台上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微信、微博、qq等工具进行交流,随时随地的了解信息,沟通感情,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沟通。

2.大学生非常喜爱新媒体。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新媒体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新媒体可将将声音、图片、文字、影响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将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升信息的生动性。与传统的媒体相互比较,新媒体使用的资费低、快捷方便,有利于在不同的平台上获取信息;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重大新闻、国家大事都在 新媒体上得到展示,大学生可以快速的了解各种知识。因此,新媒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交互性非常的强化,在思政教育中就更要注重进行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要坚持社会注意的核心价值观,要坚定不移的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在信息繁杂的社会中,选取出符合正确价值观的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要坚决抵制各种消极理想信念的影响,建设多元化、和谐化的新媒体,利用各种传播手段,真正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实际的生活中。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特别是媒体素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媒体素养,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对新媒体知识的应用能力。工作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仅仅跟随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媒体的知识,逐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新媒体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是日常进行交流的平台,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占领新媒体的新阵地,搭建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可以在新媒体上撰写不同主题的文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吸引社会上文明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元化、互动性强的平台,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学生之家时时刻刻的保持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各种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于那些思想状况出现问题的学生,要与其进行单独的沟通与交流,保护学生的因素,解决学生的困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建设新媒体下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综合素质,是联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的纽带与桥梁,学生干部来自学生群体,他们更加了解学生,对学生思想动态有清醒的认识,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建设一直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拓展时间与空间。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提升思政工作,要选拔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对其加强培训,强化学生干部的风险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新媒体时代的时代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邓倩文.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3.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d72bc2e915f804d2b16c1b2.html,2012-07-05.

[3] 胡恒钊.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J].学术论坛,2010,(5):71.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4

高校“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任, 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地认识、分析和判断历史和社会现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党和国家对此一直高度重视, 不同时期分别规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措施方式,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说,我国高校“思政课”在长达三十年的建设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目标越来越明确,体系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完备。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高校“思政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存一些矛盾与问题,如,教学对象年轻与教材知识陈旧的矛盾、学生渴求新知识与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的矛盾、现场互动教学与“大课堂”的矛盾和课时紧张与课程任务重的矛盾等。由于上述矛盾的长期存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思政课”教育的初衷却与教育的结果出现较大偏离,主要表现为:许多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低,认为课程本身枯燥无味,理论只是高调的说教,难以让人信服等。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课”课题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视不够。由于受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急功近利, 对“思政课”的认识十分模糊, 他们看不到“思政课”的具体价值, 认为学与不学对自己将来的前途影响不大, 所以学习“思政课”以应付为主, 在课堂上既不做笔记, 也不听讲;不是睡觉, 就是看专业书、英语书、考级书或者玩手机等。

2.“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压力较大。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每一本教材虽然较薄,但包含了丰富的抽象理论知识或者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而每一门公共课安排的课时都很少,要在这么少的时间里完成思想道德教育和理论水平的培养显得十分困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的挑剔程度比其他课程都高,认为他们除具备一般课程的授课能力外,还应具备一种使人心领神会而又难以言语的吸引力。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存在脱节。一般情况下,“思政课”的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师授课方式,有很多老师的教案和课件都是陈旧的、或者是借鉴别人的。

4.师资队伍稳定性不高。“思政课”的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待遇不是很高的,因为大多数的高校“思政课”没有自己的学生,或只有少量学生。再加上现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有些学校和各系讲究经济效益,给“思政课”的待遇很低,有时连起码的上课酬金都会打折扣。所以“思政课”的老师一心想往专业课方向发展,谈不上对思政课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成绩评价体系的目的受到歪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所高校和它的培养对象一样,都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致使学校不得不保证其办学的效应,这效应无疑是通过学生的就业率高低来体现,学校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就尽量让学生成绩高一些,因而学校的公共课就首当其冲。

6.教学保障力度不够,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好。由于缺乏教师甚或是讲求经济效益, 现在一些高校(不管是研究型的还是教学型的大学)的“思政课”采取大班的形式进行, 大部分在80 人以上, 课堂纪律难以把握。教师因学生多,课时少,也没有时间开展师生的个别交流和互动,使得教学实效差。

二、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想法

针对上述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设想。

1.建立、健全学校“思政课”教学领导组织,并辅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后勤保障。“思政课”的教学与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它涉及到各个系部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例如多媒体的管理与维护更新、教室的使用、演讲厅和学术报告厅及其设备等公共资源的利用。

2.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提供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需要学校给予公正的分配制度做保障。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方面,且要确实保障向教学岗位的第一线教师倾斜。努力为“思政课”教学的老师提供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以保证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

3.切实贯彻国家“05方案”,适应时代要求与区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力, 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动态, 以及与同学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态, 及时吸纳和灌输更多的新信息, 采取灵活多样的、富有吸引力和教师主导的、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注意“变”和“不变”的关系, 在相对稳定之中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总之, 要适应时代要求与区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4.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时,增强“思政课”老师与社会的互动。为老师提供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外校教师的先进经验,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改进自己的教学技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 学习活动组织策略, 提高活动组织的技术水平,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平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指导策略, 遵循教学规律适时点拨, 利用差异加强正面引导;平等参与策略, 进行深层次的师生互动, 学会观察和倾听。

参考文献: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篇5

——探索现代大学生思想弊端,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作者】 龚芸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土建分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国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社会的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即将成为社会主流中坚力量的九零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是否能既符合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又与时俱进则是当下大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反观过去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虽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任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问题依然突出,探究其原因就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需找寻更佳的路径,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更应创新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路径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常年从事教育的高校辅导员,我实实在在地了解到当下九零后大学生自信、开放、张扬的性格特点。其中他们年幼时在父母的财力教育下,都在艺术、体育、舞蹈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而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他们又能够快速的接受新兴事物并将其掌握和运用,所以他们是既自信、张扬,又是这个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群体。

自私、轻浮、集体观念差、承受能力弱、缺少责任感则又是九零后大学生性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当下的九零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的人生中享受着唯我独尊的家庭地位,所以现在的他们都只会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处理事情。若不能以他们的思想观点来行事时,他们也就开始“罢工”,并且拒绝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因为九零后的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缺少情感的交流。因此他们要重新学习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合作。

而就在高考和就业的高压力下,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是让他们没有学习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懒惰,养尊处优的形式理念。因为在上大学前的他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的体力上的劳动,所以很多的报纸上才会出现在父母陪读大学的情况发生。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社会娱乐舆论的错误导向也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盲目的消费一些高端电子产品或是奢侈品,给家庭经济上带来承重的压力。

同时,现在的九零后大学生也很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反抗,在对于父母或学校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是一些他们无法接受的一些说法的时候敢公然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其质疑。但很多时候逆反心理会出现偏差,在遇到学校停水停电时,有些同学会出来起哄,包括那些平时很老实的同学,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且在学校正当实行校规校纪时,很有一部分的同学无法以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考虑这一情况。他们总是以自由、公平、民主来向学校要求或是诡辩,熟不知,他们的这一要求和诡辩都与社会的基本常识相违背。

二、大学生思想影响因数

当下的大学生凭借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阅览了解着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不乏有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例如:拜金主义、暴力主义等等。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并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加之他们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之强,所以很容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开始产生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又因为某些媒体为谋求更多的利益,对社会某一事件进行不实的报道,制造社会关注焦点,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这些反面的社会舆论是当下大学生扭曲价值观的根源所在。

在作为集体生活体制的大学校园中生活,同学之间难免有些小嗑小碰,而对于在进入大学前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九零后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很少会去理解对方并做出让步。而且在遇到此类情况的同时,家中长辈因时间距离关系无法准确判断矛盾的根源所以给出的不是教育其学会理解与尊重,更多的仅仅只是安慰自己的孩子。而获得父母理解的大学生们以个人视角得出只是自己一个人受委屈的结论,这也使得当代大学在生活方面显得更自私,这也是出现同学之间的争吵甚至是暴力。

大学的教育多是以自主学习课堂辅助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也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拥有足够多的课余时间去社交。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大学生在工作交友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点也会因他们社交对象的价值观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三、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与当下大学生进行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正因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人生路线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更应正确了解到如何教育现在的大学生。

1.首先辅导员应当理解其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指人们在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既是一个人内在的认识思维系统,是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及其崇尚景仰的心理状态,又是一个人的外在的实践系统,表现为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的热爱、严谨、细致、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岗敬业,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荣,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其职业精神范围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要求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这一点更体现在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身上,因为对于这部分特殊的教师来说,他们将负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他们较多地并且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学生开始施教。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也因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而不是那些科学自然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都能接受。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是不同的,而且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一些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于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所以对于自由性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按“上级领导要求”的这种教育措施是完全不对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导员应该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彻底的以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个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再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以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高校辅导教师应当广博学识和崇尚师德

中国古代君王一直按儒家思想中的“仁”来治理天下。孔子的思想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与品德,他仁爱着他的学生,以自我为表率让学生们学习效仿。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同时,孔子不仅授之于人还取之于人。正如其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授予学生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学生们学习着。以此看来,高校辅导员也应当有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品德并拥有学而不倦的态度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愿意听辅导员的讲解,教育才会有好的成果。4.团结学生开展特殊教育意义活动

口头教育拥有的作用只是在某些学生思想偏差的那一特定时间有一定的效果,若该学生并不会举一反三的话,教育效果很有可能只有一时的时效性。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组织的活动就能起到更进教育的效果。正所谓纸上谈兵假把式,实战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合作、理解、忍让”的待人处事道德观念,更是对学生心中某些潜在不合理观点的自我拷问。而活动的内容也正是需要高校辅导员领导一支思想观价值观正确的班委来进行组织策划,要达到既满足教育需求,又满足学生探求新事物的求知欲。

5.名人效应式教育,构造和谐校园环境

刚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面对庞大的书籍资料,很难自主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书籍与资料,再加之对网络垃圾信息的侵蚀毫无抵抗力,学生们的想法会越来越堕落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与辅导员老师一同努力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其中,学校应引进那些名人励志书籍,这些名人励志故事的书籍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他们教授他们成功的道路,由于主观崇拜性,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会欣然接受。而对于互联网,学校应联合计算机教师制作校园安全网络,由辅导员组织推荐学生观看校园网内积极向上的视频或文章。同时,还可以举办安全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自主学会并制作安全互联局域网,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白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6

可恶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在武汉肆无忌惮地偷袭着准备迎春接福的人们,来之迅疾,起初被感染的只有几例,短短的数日之间就上升到几百,几千,几万,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就在病毒最狂妄的时刻,我们最敬重的战疫英雄——钟南山老爷爷眼眶湿润了,那是一滴滴心怀祖国儿女健康的酸楚泪水!除夕之夜全国各地医护逆行人员背井离乡,主动请缨投身抗疫前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刻正团聚在温暖家庭,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我心中多了颇许的感动:有多少可敬的白衣天使夜以继日地战斗在疫情的前线,为我们保驾护航,因长时间没有合眼累倒在医院走廊里的例子屡见不鲜,因为在他们心中多了一份担当,多了一份责任。谁不想团聚在亲人身旁?可他们为了祖国同胞这个大家庭割舍了温暖的小家,逆行赶往最危险的“虎山”支援武汉,为祖国加油!他们不分昼夜地服务着受感染的兄弟姐妹们。笨重的防疫服,严实的护目镜和防护口罩早已在他们风华正茂的脸上深深地印上了抗疫的痕迹;黑色的眼角已无法掩饰他们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疲惫的身体,但他们没有怨言,他们无悔请缨的初心,虽然手机视频那头嚎嚎大哭的小棉袄在不停地嘶喊着妈妈!妈妈!也要强忍着早已在眼框打转的泪水来安慰女儿妈妈深爱着你们。因为他们有信念、有守护同胞生命的信仰,这种信仰更体现着一种爱国精神,一份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精神。

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此刻阳春三月,满山的杜鹃花争相怒放,您看那一朵朵的鲜花不正是主动请缨投身抗疫前线的天使吗?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7

如今,我国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信息科技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提升,在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网络对于现代人生活所产生巨大影响。无独有偶,在现阶段这个网络时代来看,网络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极为严峻的冲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网络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有着极为严峻的挑战。要知道,就目前网络信息化对于大学生不断的进行推动来说,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都会无差别的进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笔者从事该方面系统工作多年,本文也是旨在网络时代下寻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二、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潮上的冲击分析

对于网络时代来说,互联网是尤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所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个时代无论被我们称为网络时代也好,信息时代也好,都是要接触到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大量的信息。事实上,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对想要得到信息进行留言,信息的传播者也是通过互联网来对信息进行发布。如今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是新鲜事物的勇于接受者和传播者,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网络的主要的受众群体。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如今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最为直接的信息获取途径所在。殊不知,在大学生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他们都思想政治素养也在受着这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事实上政治和新闻等相关内容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

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信息都会应用于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这在方便众多媒体大众的同时也强烈触动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要知道,大学生的特点是对自身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他们关注时事也强烈反馈于时事。这样一来,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将会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策略分析

1、关于要切实落实好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工作网站的问题

对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来说,顺应网络时代发展,建立相关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网站是时代所趋,也是形势所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型平台,我们能够及时在这个新兴的平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网站,无异于首先开辟了一个专业化的阵地。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先入为主,更好的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站上我们还应当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丰富传统的教育理念,从而增加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接受的主动性,进而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2、关于要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时效性的问题

网络的特点有三:①平等;②开放;③自由。我们基于这些特点来考虑,网络的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正是要为大学生提供较为宽松而和谐的思政教育环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借助网络中丰富的互动和沟通的特点来为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充当重要手段,从而更好的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关于要切实做好正大光明的网络文化宣传工作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化作为载体的一种,是思想信息的重要传播却道所在。我们在实际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也要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思想武器,在网络建设当汇中呈现出一种健康而积极的文化氛围。这对于为现代大学生提供优质网络空间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

要知道,我们在实际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人的因素也是作为现代化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网络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国现代化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际要求所在。不仅如此,新时期来说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更是需求大量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和思政素养的专业性人才所在。为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建立大量的信息化专业工作思政技术小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并进行统一规划,进而建立有专业技术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小组。总之,我们实际操作过程重要要将整个网络思政教育体系融入到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要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的特点再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的具体需求,做到深入、细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网络时代已然到来,网络时代带给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巨大的冲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网络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一定要跟上,这有这样才能让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时期的大学生们能够在网络的浪潮中遨游,才能真正成为我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8-71.

[2]金国权,高伟庆.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网络财富,2009,20:121.

[3]朱志勇.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56-58.

[4]房晓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5]刘静姿.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变化与思政教育的新趋势[J].高教论坛,2011,11:9-11.

[6]王璐,尹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性自觉与实践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51-54.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心理变化 思政教育 新趋势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贯穿的作用。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和落实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创造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仅包含学生学业、身体、思想品德情况,还增加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指标。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及思政教育者应树立积极正确的网络观

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大爆炸,信息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由关注社会、集体的发展逐步变更到关注个人的个性化发展。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与羞涩,沉溺在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网络又是一个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全盘否定,予以扼杀。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平台、微博等办法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高效地予以指导,创造出现实沟通中无法达到的成绩。

当然,对于众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接受并融入大学生的网络时代心理特征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为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满足广大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心理变化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熟练使用网络工具,通过这一新兴的媒介与大学生形成一种健康、和谐、互动的关系。

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

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要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趋势。

(一)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书面考试而言,网站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大学生和任课老师的积极性,使教育在探索与兴趣中传播和接收。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不再是课堂上严厉的管理者角色,而是更多地偏向亦师亦友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能够从其他网站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做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选择,有利于这一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

(二)应建立具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看作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为了顺利、高效率地开展网络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在设计教学网站时大力发挥网络优势,突破传统教学局限,糅合大学生不同时期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例如,大一学生可以以网络社交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帮助大学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以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团体融入;大二、大三时期大部分学生已适应大学环境,心理状态较为稳定,但此时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也较多,可以针对性地以树立正确恋爱观、合理对待网恋等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提供网络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四、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变化档案

网络以其开放、平等的特点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和谐宽松的平台,但是网络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时代心理变化档案是科学开展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大学生日常心理变化档案中应当包含一定时期内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变化情况、学校日常心理测试的结果、针对性的日常心理咨询记录等材料。这些关联性的文件一方面真实高效地反映了大学生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是否需要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另一方面,这些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特点及趋势。这样一来可以有预见性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思政教育指导,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扼杀在摇篮里。即,在网络时代下根据大学生日常心理变化资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日常心理变化档案的建立应当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坚决避免因此引发的不良心理影响。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敏感性、独立性等特点,一旦心理变化资料信息发生泄露,将可能导致该个体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五、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趋势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需要对其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具体如下:第一,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观念,帮助学生对网络进行重新认识;第二,注重建立和利用主流网站,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网络新环境;第三,面对网络百花齐放的新环境,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建设队伍,引导学生网络方向;第四,加强学校领导对学生网络下心理变化思政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陶积德,范启标.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思政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6):207-209.

[2]胡澜.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增强实效性到长效机制建立[J].学理论,2013(31):202-204.

[3]陈耀辉,胡澜.加强主渠道建设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J].经济师,2013(07):130-131.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9

2014-08-05 15:34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 高莹

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微信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微信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对面的说教灌输式,由于教育者内容的单一限定,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缺少说话时机,而微信恰好可以通过 “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网格状沟通方式弥补不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同时,由于微信“背对脸”的交互方式,打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单方面思想灌输和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灌输教育的不平等关系,进行平等开放的交流,模糊主动者与被动者的界限,彰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二)消极影响。首先,微信信息抑制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还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这种单方面的信息传播,造成了大学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理论没有占据大学生群体的大脑,那么他们的头脑便会被大量的微信网络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的理念所占据。其次,微信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与可控性。微信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与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使得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可以发表大相径庭的评论,甚至会出现一边倒的群体极化特征。当教育者无法全面准确了解受教育者所接触的信息,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的变化也更难预见和把握。再次,微信的自媒体特性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作为牢牢掌握话语权的专家与权威的角色逐渐淡化,变成一个在微信中发言的普通人,在微信上与学生具有平等地位。一旦教育者所宣扬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教育者又不能以其他方式来维护其权威角色与真理掌握者的形象,那么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便会逐渐挑战并削弱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高校利用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活跃度低导致微信的实时性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微信活跃度低正是实时性优势不能发挥的原因。当前高校依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信息,然后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这样就使得信息传递有了滞后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微信的实时性,或称作即时传递性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定位模糊随意导致微信的超时空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调查显示,目前开通了微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册使用微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占68.2%,“关注熟人、朋友的状态”占71%,“为了体验新事物,有新鲜感”占43%,而选择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只占16.8%。面对这种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充分地运用好微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和“一对多”的互动,也没有将微信平台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三)信息共享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微信的信息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到微信上,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共享。然而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信活跃度低、个人喜好胜于工作、定位模糊随意等导致了微信的共享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微信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信平台。一是要建立学校及学校各部门的微信平台。高校及高校各部门应建立专门发布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相关信息的微信圈。利用微信的即时性发布为学生服务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知晓相关信息与办事的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微信开放自由的交互方式,还可以在秉持民主参与的精神与理念的同时,发起对校园建设、校园规章制度改革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决策进行讨论,从而使学校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决策更民主,更令人满意。二是建立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微信平台。辅导员是沟通学生

与学院、学校的桥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见得最多的便是辅导员,与学生利益相关度很高的也是辅导员。在一些不当管理中,甚至存在着辅导员决定学生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评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会有争端,争端需要通过沟通才能促成双方皆满意的结果,而微信就恰好为双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困惑和误解可以在其中得到解答和冰释。三是建立领导专家的微信平台。领导总是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觉。比如校长很多学生开学典礼见过一次,毕业典礼见过一次,就再也没有第三次了。对于这种稀缺资源,微信恰恰可以解决。学生向校领导提出的问题,领导们只要肯回答,一定能回答,不会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没时间答复,因为在微信中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予以答复。而专家学者由于专业能力不一,通过微信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帮助,也可以与年轻学生交流进行思维互动。

(二)加大对微信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微信的使用技能。教育者要对微信本身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认识离不开宣传,高校可以利用报纸刊物、宣传海报、校园专栏等方式来对微信进行宣传,还可以不定期举办微信知识大赛,加深高校大学生、辅导员、专家、教授、领导对微信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微信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部高度重视微信的使用技能,明确提出“微信写作”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之一。要想让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运用,就必须让教育者对微信的特点与功能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对微信的重视力度。

(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关注大学生具体生活。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往往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纷繁芜杂的问题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的,但微信可以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微信每条虽然只有150字的篇幅,但其涵盖的内容种类却纷繁复杂,无所不包,而且微信上能传递新鲜、及时、热门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最新发生的热点话题或相关具有争议的话题发布到微信上,供大家分析品评讨论,在各抒己见与共同交流中实现人生的成长。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信应多多关注受教育者的具体现实生活,将工作做到细处,深入生活细节,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对贫困生贫困补助金的发放,如何使补助金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并且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发放到位;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如此司空见惯,但如何把握恋爱中的适当尺度,等等。如果通过微信关心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具体生活,避免当面的尴尬与不安,就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10

一、信息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电视、电台、报纸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村”已不在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让人与人、学校与外部世界之间仿佛近在咫尺。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其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已经以其独有的广泛性和深刻的渗透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所不能涉及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使人们能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迅速地进行相互交流与协作。同时,它作为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和新的吸引力,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使得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陡然增多。在网络中,各种思想、思潮良莠并存,杂乱无章,色{学}情、暴力等文化垃圾也有了生存土壤[1],也正是由于信息尤其是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传统观念,找出一条适应新形式要求、有利于青年学生成才的管理方法。[!--empirenews.page--]

二、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各级党团部分干部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施者,是教育管理的主体,青年大学生是教育管理的承受者,是教育管理的客体。加强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发挥主体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引导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调动客体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2],以达到“内外兼顾”并以内制为主的目的。

1、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过去,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收效不大,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规定了学生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启发学生应该做什么,着眼于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比着眼于学生头脑中价值观念的时候更多,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管理。实际上,价值观是行为规范之母。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主体价值观的确立先于行为规范的确立,二是行为规范是主体价值观的实际反映,是价值观决定行为规范。管理是一种“控制”。控制论的关键在于“中介”。管理工作必须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但不要直接去“管”,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意识,引导要比限制有效得多。学生一旦确立了“应该做什么”的信念,在实际行动中就会自动形成一种“不能做什么”的制约。管理的最佳状态是自动制约,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控系统。这个控制系统的动力源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人的所有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的驱动力[3]。

2、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作用在每一个高校中,都有各级不同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如学生党支部、学生联合会、班级团支部等等,但这些组织的作用发挥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完全成为了一个机械完成任务的机构,这样一来,难免就会使学生对组织管理失去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高校管理者始终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共享、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学生的自我管理对我们整个的学生教育管理显的极为重要。[!--empirenews.page--]首先,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我们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选好一批德才兼备、觉悟高、勤学习、肯钻研的同学作为学生干部,而不是刚愎自用,任人唯亲。这些优秀的学生干部组建的机构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不断适应组织的工作而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后,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策划,主管老师只能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干预,当其与自己意见不相一致时,应该认真听取其本人想法,广泛征求意见(包括领导、同事和其他学生干部),若确实不合理时应给予足够充实的理由进行说服,如果自己想法欠妥,要学会自我批评。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当家作主,主观能动性当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不仅如此,这样的局面还会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共同进步、稳步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管理过程中应管教结合,重在引导教育高校是个准社会,只所以是“准社会”,是因为它与社会上一些管制方法和手段有所不同,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以道德和法律作为公民遵规守法的准绳,没有什么折中的处理方法。而在高校中却不尽相同,虽然我们也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但毕竟青年学生还在成长阶段,人格还未完全定型,还是要采取以“教育为主,管教结合”的方法。“教育为主,管教结合”这句话,我想每个管理老师都会讲,不会讲的也都听说过,但这些人中甚至包括学校的骨干管理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未完全弄清它的内涵。根据我个人的管理实践,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1、不断加强引导教育,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我想运用在此最合适不过,只有在学生还没有违规违纪动机之前或者在其苗头初露之时,我们不断加强引导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甚至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等到学生出现违规(纪)现象以后来如何如何的处理。[!--empirenews.page--]

2、从专职人员教育普及到全体教师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社会里各种层面的东西像蜂拥一般涌向学校,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会授业、解惑,更要知道如何传道。在过去,学校一直把管理工作全面寄托于学生管理系统,其实,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跟管理层面的教师一起度过,而更多的偏向于教学一线上的教师,他们在课堂上下接触的时间多,交流的也自然更多,大多数学生对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尊敬和崇拜,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旧观念,把引导教育的层面不断铺开。

3、重在教育,是指教育优先,而不是片面只强调疏导一味忍让退缩,姑息迁就,就易使错误深入发展,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时会扰乱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所以在发生危害学生公共生活准则的违纪行为时,应坚持执行学校有关纪律,进行严肃处理[4]。我们树立负面典型时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否则我们对学生的包容就会变成纵容,当然处分学生只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在处分的同时,仍然要热情帮助违纪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错误,并让其知道处理对其的帮助和合理性,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篇11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大学思政教育

1 概述

网络新媒体对于人们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够通过生动的表达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就以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为立足点,为更好的推进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的应用做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此强化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

2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特点

2.1 为思政教育提供平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密切。新媒体在信息收集与整理方式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平台,故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促使大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快捷的接受思政教育,丰富信息内容,加强对信息的共享与传输,从而增强大学思想政治在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的效率。

2.2 网络新媒体教学易于被大学生接受。21世纪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新媒体恰好迎合了他们的爱好,所以赢得了广泛大学生的喜爱。由此,图片、文字以及影像有效结合的网络新媒体教学是大学生极其愿意接受的。所以,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应用中,将有关思政教育信息以生动的形象向大学生展现,促使大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学习,提升了教学效果。当然,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大学生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了解关于思政的各种信息,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就能及时知道国际动态与社会热点,从而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通过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使大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中进行思政学习,有效的提升了学习效果。

2.3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网络新媒体之于大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正确的应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相反,倘若应用不得当,对于一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就很可能过度沉迷网络,忽视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现实交流,严重者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对于这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此,网络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是有着两面性的,这就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准确把握尺寸,使网络新媒体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

3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认知。大多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均由于年龄与思想的限制,对于网络新媒体的认识极为不足,对其在教学中的使用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只限于手机与网络的使用,而像微博、微信等的新式交流软件了解的比较少,这直接导致大学教育工作者与当代的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变得狭窄,这对于与大学生的交往存在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不便。故而,要使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首先就应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认知,促使大学思政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新媒体。由此,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来临时,大学思政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一般使用哪些新媒体工具,利用新媒体中的各个沟通方式,积极掌握一些新媒体沟通方式的基本使用方式,通过新媒体增强同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从而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强化大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3.2 掌握网络语言与网络思维。随着网络新媒体发展,其出现了大量的衍生物,比如“天凉王破”、“DUANG”“那么问题来了”等网络语言,这些在大学生之间流通性是非常强的。故而,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通过网络新媒体积极学习与应用这些语言,在虚拟网络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适当的运用这些网络语言。通过学生认可和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获取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如此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政的教学效果,增强大学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3 有针对的进行思政教学。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极为的广泛,故而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在想什么,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从而针对学生的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满足。故而,也只有在网络新媒体的辅助之下,才能够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学,从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4 通过建设学生干部新媒体队伍,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学生干部不但是大学生先进分子,同时是大学教师与大学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故而作为学生干部,他们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思想觉悟。学生干部一般是从学生队伍中选拔出来的,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了解都比较多。故而,大学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学生干部向学生宣传思政教育工作。所以,大学思政教师应引导学生干部有效的掌握新媒体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交流软件理解学生中思想动态,将这些情况向思政教师反馈。当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干部通过新媒体向学生宣传一些优秀积极的人物事迹,并且同思想教育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強化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4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的所有分析与探究,通过这些探究,我们应对网络新媒体产生正确的认识。网络新媒体的来临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进行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平台,能够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伏友.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J].孝感学院学报,2007(01).

[2]王献敏,袁建勤,康健梅.高校思政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3]张雷.“80后”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4]杨邦勇.社会转型期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05).

上一篇:教育管理年工作方案下一篇: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