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邮寄良心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故事:邮寄良心(精选3篇)

小故事:邮寄良心 篇1

吴大有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装镇静说:“记者同志,你们弄错了,我不是什么‘白鸽’,也不认识一个叫岳小华的人。”

女记者一听笑了起来:“吴先生,老实说吧,我们是通过你汇款的邮局查找到的。一个月前,我们联系到了你常汇款的那家邮局,请邮局的工作人员帮我们留意一个署名‘白鸽’的人。今天上午,你去邮局汇完款,工作人员就打电话告诉了我们,我们一路顺藤摸瓜找到这儿来的。其实,我们也没想到汇款的人是个民工,你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请你务必接受我们的采访。”说着,女记者朝后面打了一个手势,摄像扛着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吴大有。

吴大有一边用衣服遮住脸,一边拿手挡住镜头,急切地说:“别拍了,我根本不是什么‘白鸽’。”吴大有甩着手,分开人群往外便走。这时,只听一个颤抖的声音说:“吴叔叔,我是岳小华。”吴大有顿时愣住了,他忍不住转过身,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瘦黑的少年,手中提着一个用黑布包裹的竹笼,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岳小华激动地说:“吴叔叔,这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想见上您一面。您知道吗,正是由于您的爱心帮我撑起了另外一片天,我终于有机会继续学业。”岳小华的声音哽咽起来,他抹了抹眼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我还得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我考上了大学。不过,您放心,我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我母亲学校里也安排了专人照顾。”

吴大有呆呆地站着,岳小华扯开竹笼上的黑布,竹笼里是一只洁白的鸽子。岳小华继续说:“吴叔叔,我们山里人家没有什么好东西,我特意买了这只白鸽送给您。您不是喜欢‘白鸽’这个名字吗,我相信您的心也像白鸽一样纯洁。”

吴大有听完浑身一震,缓缓地垂下头默默无语。女记者赶紧招呼了一声摄像,摄像蹲下身,再次把镜头对准了这个温馨的场面。

吴大有重重地叹口气,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岳小华,岳小华一脸的真挚与恳切。吴大有走向女记者,说:“能把手机借我用一下吗?”女记者见事情有了转机,爽快地点点头。吴大有从女记者手中接过手机,走到一个角落,拨打了一个电话,轻轻地说了几句,然后像是解开了一个巨大的心结似的站在镜头前。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吴大有看着镜头,动情地说,“有一个少年出身贫苦,父亲早亡,母亲又是一个残疾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读书,可是这点小小的要求对当时的他来说遥不可及。后来他的事被一个叫‘白鸽’的好心人知道了,‘白鸽’给他寄来了学费,他也不负期望,考上了大学。再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在他事业飞黄腾达的时候,他却干了一件无法挽回的错事。他十分后悔,跑到了另一座城市,逃避过去的罪责。一次他偶然和工友的闲谈中,得知了另一个与他身世相仿的少年的求学历程,为了赎罪,也为了感激‘白鸽’,他用‘白鸽’的名义资助了少年。”

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吴大有身上,听得入了神。女记者好奇地问:“那个少年究竟干了什么错事?”

吴大有低下了头:“因为他听到母亲患了重病急需钱治疗,他挪用了公司里的钱,赶到母亲身边。谁知他母亲知道了钱的来历后,大骂了他一顿,接着自杀死了。”说着说着吴大有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声嘶力竭地说:“我就是那个少年啊!”

虽然大家隐隐约约猜出了结局,但还是惊呆了。女记者也没想到采访转而变得这么沉重,事情完全出乎意料。这时,一辆警车开了过来,几个警察走下车。看到警察,吴大有的神情轻松了不少,他伸出了双手。原来吴大有为了躲避警察的通缉,才隐身在建筑工地,他本想逃一时算一时。岳小华的事使他心灵产生了震撼,不想岳小华竟然会委托记者来找他,吴大有害怕身份暴露,死活不愿承认。直到他见着岳小华那双真挚的眼睛和那只白鸽,他觉得不能再去伤害一颗感恩的心,于是吴大有借女记者的手机报了警,投案自首。

临上警车,岳小华发疯般跑过来,声泪俱下地喊:“吴叔叔……”吴大有用手抚摸着岳小华的头,笑着说:“你放心,我寄给你的钱都是干净的。”吴大有又看了看岳小华手中提着的竹笼,接着说:“你把白鸽放飞吧,我希望白鸽越来越多。”

名人良心故事 篇2

名人在面对一些事情也会有良心的选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当他们面对利益时,会怎样选择呢。

高尔基。

写采访报告之前,他的思想肯定有激烈的斗争,否则,采访之时,他不会把犯人拿倒的报纸正过来,更不会听了孩子的话后泪流满面。可是,他最终屈服了。

设想一下,他当时把真相发表出来,会有什么结果?那被枪毙的孩子就是样板。

在道义和生命之间,要完成一道单选题,高尔基选择了后者,曾国藩选择了后者,我们能有什么话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樵夫过桥时铁斧掉水里了。正彷徨之际,水神出现了,拿着一把金斧子,一把银斧子,一把铁斧子,让樵夫辨认。樵夫领回了自己的铁斧子。

我们赞扬这个樵夫,见重利而不动心,是个响当当的好男子!

可是漫画大师萧言中很幽默地更改了结尾:水神出现了,不是拿着金银铁斧让樵夫辨认,而是让铁斧插在头上,厉声高叫:“这是谁的斧子?”樵夫吓得战战兢兢,连说“不是我的”。

此时,我们能谴责樵夫的无耻吗?

由此看来,让人们在利和义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还能选择义;可是,在生与义之间做选择时,很少有人能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

扪心自问,生命和道义,我们会怎样选择?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古往今来,贫贱不能移的多,而威武不能屈的少之又少,这正是人性的弱点。

但是,我们之所以觉得高尔基在生命和道义间的选择卑劣无耻,是因为他是受人敬仰的大师,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知识分子应该作黑暗中微弱的烛光,应该是民族挺立的脊梁,失去了这些的高尔基,不再是高尔基;而失去了高尔基的苏联,它的结局我们都知道。

曾国藩良心故事

1870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国教堂育婴堂接连死亡婴孩三四十个,同时附近又不断发生幼童被拐事件,拐犯供称“系天主堂主使”。

6月21日午后,群众包围教堂。法领事持枪闯入北洋通商衙门斥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返途中,又开枪打死天津知县刘杰之侍从高升。群众当即将法领事殴毙,随后焚毁法领事署、教堂、育婴堂,死伤法传教士、修女、教民数十人,又误杀俄商3人,殃及英美讲堂各一所。法英俄等驻华公使联合抗议,并以军事威胁。清朝派曾国藩往天津查办,判群众20人死刑,25人充军,知府、知县革职,赔款白银50万两。

事后,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家书》)。

小故事:邮寄良心 篇3

托德库伯曼是波士顿大学药学院的一位硕博连读生。在读博期间,库伯曼要经常去一些药物技术转换所实习。在这里,他见证了许多医药新技术转化实际药品投入到市场上销售的实践经过。这种实践让他感觉到药物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有些像厨师按照食谱做菜,其中存在着诸多如菜未洗净就下锅等食客不知道的不合格现象和潜在危害。

此外,库伯曼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实习时,还接到过多起消费者的投诉。比如,一位父亲称自己曾给5岁的儿子每天服用了一定剂量的维生素,这些剂量都是根据该维生素药瓶上的使用说明书来的。一段时间后儿子身体却发生了异常,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由于服用的剂量超标的缘故:每天的剂量整整超了一倍!

一位老人称,为了强健身体,自己一直在服用一种人参片剂,后来这种片剂却被曝光含有潜在致癌的杀虫剂。这让我无比愤慨,他们居然一直在把我朝癌症的绝路上赶!

还有一位妇女称为了治疗失眠,自己一直在吃一种非常昂贵的失眠药,后来发现药里根本就没有产品宣传上所说的治疗失眠的特效成分!

另外,关于伪劣的假药投诉更是不计其数。

这让库伯曼对FDA的检测监督职能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们为什么坐视不管呢?

后来库伯曼才发现由于人手和经费的缺乏,FDA对其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很差,因此只有在发现极为严重危害健康的问题时才会出动。而对药品,尤其是膳食补养品里的有效成分能否达到标签上所宣传的含量以及是否安全则很少评论和一一加以检测,这就给了那些心术不正的生产厂家坑蒙拐骗消费者极大的机会,因为里面的暴利极大!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新技术和最新的产品,而是能够在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彼此竞争、互相打压的健康市场中有所选择,他们除了担心产品是否真的有效外,还要担心它们是否安全,有无污染。库伯曼决定尽可能地帮助有这些顾虑的消费者们,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为此他推掉了美国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医院的聘请,于底创办了一家名为消费者研究室网络的公司,并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膳食补养品专家威廉奥博迈椰,后者曾在FDA工作过,在膳食补养品方面的造诣颇深。

消费者研究室网络的定位是为全美的消费者们检测多种药品,特别是膳食补养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并且指导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取舍,而不是一味听信广告上的宣传。

库伯曼先是独立购买了全美绝大多数品牌的药品和膳食补养品,而后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检测,以验证其成分含量以及安全和功效性,公司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独立的民营药品及膳食补养品的消费监督机构,不接受任何一家产品生产商的邀请和送礼,也不理会来自任何社会上的高层的说情和干预。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检测报告和数据就会汇编成书,面向市场销售,目前该书每期已经拥有近20万的固定订户,而其公司网站每天也有近300万的人访问。更让库伯曼高兴的是,现在每天他都能收到上千份的咨询邮件,其中有20%是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只能帮助有限的病人,而现在的我正在帮助更多的病人,不分地域和种族!

上一篇:户口托管保证书下一篇: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