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工作表》说课稿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修饰工作表》说课稿(精选5篇)

《修饰工作表》说课稿 篇1

本节内容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部出版、宁夏教育厅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4节《修饰工作表》的内容。

1、本节内容与前节内容的联系:

修饰工作表是学生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工作表之后的一节内容。学习如何调整单元格的大小、设置表格边框和颜色以及表格图案的设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美化工作表,使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美化工作表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2、本节内容的意义所在:

《修饰工作是》是增加工作表的艺术效果,是对工作表进行锦上添花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美化单元格区域的目的就是:用表格清晰表达数据信息,使信息看上去一目了然;通过美化工作表,体会表格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感悟美化工作表对信息表达的作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图案”的方法。

难点: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重点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大胆动手练习为突破口,同时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

重点的突破以学生自主探究遇到问题,阻碍了学习的学习进程时,教师及时地进行反馈矫正来解决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为单元格内容设置格式的方法;

(2)、掌握为单元格设置边框和底纹图案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学生视野,整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提升学生互相评价、欣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公正公评地评价别人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学会鉴赏美、感受美;

(3)、让学生感受信息的生动,多姿多彩,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

三、分析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word的基础知识,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学期的前期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之后的操作。学生已经明白了windows环境下的操作一定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所以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时,对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是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前提,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教师的适时辅导来完成。

2、说个性发展与群体提高

由于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差异,造成班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操作能力是有差别的,该内容对优秀生来说可能在8—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任务,但个别学生操作能力较弱,有可能25分钟内也不能完成任务。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任务的设计上做到有梯度,即:任务有多有少,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要把更多的精力分散到学困生身上,要多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对于优秀生,一方面要拓展他们的知识,同时要鼓励他们帮助身边的学困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的过程。整堂课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愉快的学习,提高上课效率。我采用对比引入法,教学从两个内容相同但是格式不同导致效果不同的表格入手,通过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展示作品的环节,想给全班学生一个交流、共享、评价作品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和正确看等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对比引入法”、“任务驱动法”为主、“辅导帮助”、“评价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新课

1、观察思考:

同通过网络教室传播:相同内容的工作表,一个是没有美化的,另一个经过美化工作。

2、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一说两个工作表你更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3、归纳结论-引出课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结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修饰工作表

(二)学习新知:

1、认定目标:

⑴学会设置单元格内容的格式;

⑵学会设置表格的边格和底纹;

⑶了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

⑷体会色彩表达信息的独特魅力。

2、学习要求:

⑴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看书或与同伴、老师交流解决问题。

⑵操作时一定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3、复习旧知:A2:A9和B2:H13表示的是哪些区域?

4、布置任务:完成P56第5题和第7题。

任务提示:对齐、字体、边框、底纹、行高等操作所在菜单。

5、完成任务:

⑴学生按任务要求动手实践。

⑵教师巡徊观察指导帮助:多关注学困生;拓展优秀生。

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

(三)评价交流共享作品:

1、教师随机打开两名学生的作品。

2、指导学生共享作品。

3、指导学生评价作品:

自评: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他评:请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师评:教师综合评价作品,告诉学生表格的底纹只是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四)知识拓展:

1、如何将设置好的边框和底纹取消?

2、如何给表格添加斜线?

3、在“信息表”中,把住宿生的信息用另外一种颜色显示,能起到什么效果?

(五)归纳总结:

《修饰工作表》说课稿 篇2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 2007具有强大的表格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 可以把表格数据用各种统计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 既可单独运行, 也可与Office 2007的其他软件相互传递数据[1,2]。“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是职业教育公共课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1、2节的内容。

通过对表格基本操作与格式化单元格的学习, 既可以直观地、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的意图, 也可以在巩固已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学习其他的图表处理软件。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输入、编辑数据的方法, 掌握工作表新建、保存、剪切、复制等操作, 掌握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 掌握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提高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 在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 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难点: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

2 说学情

2.1 语言理解能力有限

我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入校前接受的是非汉语授课, 因此在进行汉语授课时, 学生不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 且学生整体素质较低, 这种情况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计算机教学时会使用很多专业词汇, 纯理论授课不利于学生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选择电子教室进行联机教学, 让学生边学边练。

2.2 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比较被动,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还没有真正掌握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 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设计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备实用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

3 说教法

3.1 教学方法

(1) 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合适的情景氛围,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品牌家电下乡情况表”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练习制作课程表、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 自主探索, 完成实践任务。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演示, 补充教学, 例如可以录制教师制作工作表的过程, 利用互联网上传共享,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采用网络教学的优点有: (1)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资源可以共享, 可以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逐步完善表格制作方法; (2) 使用交互的网络教育, 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 学生看视频学习的方式会促进教师授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 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3 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协作型教学模式。

4 说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法指导格外重要, 一方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更新快、种类繁杂, 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很难适应这门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 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学习。因此, 笔者确定了以下几种学法。

(1) 自主学习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要求学生自学互联网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观看操作演示视频。 (2) 案例探究法。在学生自学表格操作与格式化的方法后, 尝试将此方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 遇到问题时再自学或摸索。 (3) 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表格制作软件中, 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 学习表格编辑方法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4) 分工合作法。为了提高效率, 扬长避短, 小组成员要既分工又合作, 比如一个组的两位学生分工承担表格设计、表格制作、数据填写、文字编排和作业提交等任务。

5 说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 (5分钟) 。

(1) 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就是通过对表格的编辑和格式化得到较复杂的表格; (2) 复习在Word 2007中创建表格的方法。这一步骤的目的主要是使笔者掌握学生对表格制作的熟悉程度, 以便控制教学节奏[3,4]。

(2) 演示并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做 (10分钟) 。

先为学生提供“各品牌家电下乡情况表”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笔者操作一遍, 并录制演示过程, 将视频上传到学生的电脑上, 供学生参考学习。

利用中职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特点, 笔者在演示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赏识、鼓励的话语来肯定学生, 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25分钟) 。

巩固练习部分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因此, 需要为学生设计有趣又具有较强思考价值的练习。

(1) 在练习前笔者安排了一个抢答环节, 由学生抢答制作课程表的基本步骤。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布置练习制作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的任务,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从旁指导。

(4) 总结, 布置作业 (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输入、编辑数据的方法, 工作表新建、保存、剪切、复制等操作方法, 要求重点掌握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方法, 掌握字符格式、对齐方式、数字格式、底纹边框的设置方法。作业:完成相关的理论练习题, 自己动手完成一个案例中的表格设计与制作 (个人简历表) 。

6 说教学反思

通过“Excel 2007工作表的管理与格式化单元格”的教学, 发现学生Excel 2007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掌握不够扎实, 在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解决这类问题只有增加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 完成大量案例中的表格设计与制作,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梁龙云.Excel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考试周刊, 2008 (45) :63-64.

[2]张学凌.Excel在现代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7 (1) :75-77.

[3]姜洪雨, 许景润, 李秀梅, 等.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说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9) :106-107.

《陈情表》说课稿 篇3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德育目标: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串讲结合,突出诵读,强调质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一二段的文言字词;

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重点学习一二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种文体,叫作”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表露的那份赤诚的忠心着实让人感动,所以,杜甫才这样来评价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天下谁堪伯仲间。“宋代苏轼却另有评价,他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从苏轼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可以和《出师表》堪在伯仲之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情表》,一起来流一回泪。

二、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三、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学生在听读中给预习时出现的疑难字正音。

2、通过听教师范读的语气,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

(对祖母的一份深沉的孝敬之情。)

四、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设问。

①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

②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各段分别陈了什么情?

③作者为什么要陈情?

④作者是怎样来陈情的?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勾划相关语句,读后讨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明确:

①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

②陈述的是自己”辞不赴命“的两难之情。

③因为”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先陈自己的身世之苦,再陈忠孝之两难,接着陈祖母与自己互难分离的苦楚,最后陈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衷情。(或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先读课文,勾划疑难字词,读后讨论。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设问导读,学生带问题齐读课文。

(1)、本段写新晋对蜀汉旧臣的恩宠,从段中看,新晋共先后征召李密几次,李密是怎样对待的?

(2)、对于李密的情感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齐读后,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3、学习本段字词。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七、课堂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八、课外作业。

1、反复阅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2、试析本文辩言的特点。

3、背诵这两段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讨论三四段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本文辩言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指名背诵,导入新课。

1、分别指名背诵一二段。

2、谈话导入。

在前两段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两全的难,这样就能打动多疑的晋武帝,使他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还得进一步陈情。那么,他最后是用什么情来彻底说服晋武帝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三四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设问导读。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六、学习本文的语法知识。

1、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2、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3、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4、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七、总结。

《陈情表》确实是一篇催人泪下之文,作者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浓情,让后人无不深受感动。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才消除了对李密的疑心,没有催他立即出来做官。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写好作文,是对我们的人生很有作用的。

八、作业。

《陈情表》说课稿(张英秀) 篇4

金寨一中张英秀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是文质兼美的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我想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根据单元要求和学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古文化常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李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陈情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纯至性的浓浓亲情,加深对“孝”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四读法”声读法、意读法、品读法、情读法重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把握内容,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品读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设计:分为:预学、导学、固学三部分。

1、预学(不预不讲)

主要进行预习反馈:根据对预学案的批阅情况进行反馈,主要反馈文言字词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在声读、意读基础上对《陈情表》内容初步感知、理解情况。其中的预习检查部分,即字音、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以及作者资料,拟通过导学案中的预学案和预习反馈检查、呈现并巩固,在此不再赘述。

2导学(不议不讲)

对文中的重点、难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导学部分是授课的主体部分。导学部分主要采用品读、情读和以写代读等阅读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2.固学(不练不讲)

在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训练。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环节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新课。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亲人。可是在晋代就有一个人,他想怀着乌鸦反哺之情报答把自己抚养成人的体弱多病的祖母,却被“告诉不许”。他是谁?他可怎么办呢?在生回答中引出作者和课题《陈情表》。(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营造感恩气氛,把学生带入情境。第二个环节:检测预读,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声读(读准音、断好句)和意读(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在 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读,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要求:让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在诵读中思考。解答第一个问题,把握李密与晋武帝的身份及二者之间亡蜀降臣和新朝君主的关系,为品文作铺垫。

(多媒体出示参考答案:向晋武帝陈述了进退两难之情:尽忠和尽孝两难全。)

第三个环节:品读悟情,进一步走进文本赏析李密如何陈情。

(一)品读第一段,体悟李密辛酸悲苦之情。

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先以写悟情,然后师生再品析、情读。

要求:1.要生以写悟情,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改写成白话文,遵循“信、达、雅”原则,适当加以联想和想象。(生:写、读、评)

2.师生共同品析李密如何陈述凄苦身世的。

设置问题如下:

(1)李密有着怎样的遭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大不幸: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作者为什么要渲染这种人丁衰微求告无门的情况?用意何在? 生答师补充。

参答:一是突出祖母对他的重要性,没有祖母的躬亲抚养,他“无以至今日”;二是强调他对祖母的重要性,李氏人丁衰微,李密尽孝责无旁贷。为下文希望皇上答应他在家奉养祖母作铺垫。

(4)师生齐背。(要求:语速语调要低沉缓慢尽量读出悲酸凄楚之情。)

(三)采取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第三、四段

1.在第三、四段中作者又是如何陈述衷情的?哪些句子最有说服力,最终打动晋武帝。2.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段落,老师随机引导。提示:读第三段的同学要特别注意李密身份以及说话的对象晋武帝。

第三段:李密先说孝,再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晋武帝的顾虑,最后诉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悲苦之情。真是道理服人,孝情动人,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板书:情理交融)第四段:两全之情。——愿乞终养,先报答祖母养育之情; 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设计意图】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领会所讲的道理,体悟恳切动人之情。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联想、鉴赏能力。

(一)品读探究第三段:情理交融

1.问:如果你是晋武帝,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生讨论后派代表作答。

师补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废远。”体现了李密什么感情?(点拨:体现了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感情。要读出悲苦之情,因为诉说对象是皇上,既要有情,又要注意节制。)

2.问:李密为什么开头就说圣朝以“孝治天下”?

3.探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为什么“不矜名节”?谁不愿意他“矜名节”? 小结此段:李密先说孝,再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晋武帝的顾虑,最后诉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悲苦之情。真是:道理服人,孝情动人,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板书:情理交融)

(二)品读探究第四段:两全之情

问:李密是怎样为自己的两难寻找合适的出路,使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的? 生讨论,师点拨。

师点拨:李密要想真正达到自己“愿乞终养”的目的,还需向皇上具体表明自己的心志。于是他便从时间上来谈“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实际情况“乌鸟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许自己为祖母养老送终,并指天为证“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母百年后,自己定当怀着“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之义报效朝廷,报答圣上。

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真正意图。对于一个“忠”“孝”两全的臣子,晋武帝还有什么疑虑和理由拒绝他合情又合理的请求呢?

第四个环节:教师总结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亚里士多德)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乃停诏”,允其不仕。

第五个环节:真情拓展,抒写孝情(固学案)

布置作业:

(一)反复情读,直至下泪。

(二)请以“爷爷,奶奶,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在老人节(重阳节)来临之际,编写一段祝福语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诚地为亲人奉上自己真诚的祝福。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板书设计:

陈 情 表

李 密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篇5

以“孝”为本 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触摸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在诵读中思考,解答第一、第二个问题,把握李密与晋武帝的身份及二者之间亡蜀降臣和新朝君主的关系,为品文作铺垫。

介绍背景进入

第三个环节:品读悟情,分析文本分析文本体会李密如何陈情。

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问题引导法导引学生品读

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1)李密与祖母有着怎样的情谊?

——明确:相依为命(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李密有着怎样的遭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生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大不幸: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找出描述李密身世艰难的形容词,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李密的身世之苦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贴近作者,在赏读中设身处地的体会到李密的苦况:这样一个自幼失怙失恃、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年少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长要饱含祖母多少关注之爱,要倾注祖母多少经营之情,要耗费祖母多少操劳之力。而祖母刘氏夙婴疾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祖母所唯一依靠的是一根弱苗而已,“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对于祖母这种情感的真切,侍奉的殷情,可见一斑。

2、后三自然段采取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后三段,(1)后三段中作者所陈之情是什么?

(2)请结合文章之中的文字具体把握

(3)并且采用第一段的形式,用对联的方式进行总结

(4)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段落,老师随机引导。第二段:两难之情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第三段:感恩之情。——敬谢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第四段:两全之情。——愿乞终养,先报答祖母养育之情; 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设计意图】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领会所讲的道理,体悟恳切动人之情。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联想、鉴赏能力。

对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也不时有对联的出现,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联的训练,学生苦苦思索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对词语“大检阅”这种“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的训练形式无法替代的 第四个环节:真情拓展,抒写孝情

(一)请同学们展示孝的名句名段,搜集孝的事例(学生搜集并展示)

(二)播放组图,配音解说。

(三)布置作业: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编写一条祝福短信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诚地为亲人奉上自己真诚的祝福。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个环节:教师寄语,以情激情

作家毕淑敏说:尽孝要趁早。“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襄阳男生张子龙捐髓救父孝感动人,让我们携手让孝传承,将爱传递!

板书设计:

孤苦之情

陈情表 两难之情 寓理于情

感恩之情 陈情于事

两全之情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清晰直观,便于理解记诵,另一方面突出了本文的艺术构思,希望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二: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张 福 霞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陈情表》是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爱亲情”话题的第一篇,它文质兼美,可以说是“言”之典范,“文”之精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讨论质疑中培养探究能力。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领略其艺术魅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及文本特点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文言知识。(教学重点) 2.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品味作者在直抒真情、不加雕琢的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教法及学法

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导学学案的帮助,在疏通文意、句法与章法的理解上障碍不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在鉴赏方面,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

生配合解决。语文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本文的主要特点是披情入理、以情动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品悟出来。

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两重一轻”,“两重”是指重诵读,重积累,“一轻”是指淡化篇章的琐屑分析。因为读背是积累语言、涵养精神,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五重发现法的教学模式,将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探究、总结与课后拓展运用有机结合,以问题式切入贯穿,以读促品。

1、诵读法

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诵读(缓读、诵读、品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

挚情感。

2.问题探究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

品质

3.讨论点拨法

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在质疑讨论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凄苦身世苦情、孝亲之情、君臣

之义。

三、说教具

1、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省时的优势,对作者、写作背景、必要的文化知识以

及文言现象的分类归纳梳理用多媒体展示示。

2、录音机

播放名家范读带、学生诵读背景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课前预习,下发导学学案

学案应包括作家⑴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

⑵表的文体用途;

⑶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的预习前置知识。

这样方便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设计(3分钟)

古人把向君王提反对意见称之为“批龙鳞”,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而晋代的亡蜀旧臣李密仅以一篇不足600字的《陈情表》不但拒绝了晋武帝征召,反而获得了阴险多疑的晋武帝 “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的厚待,李密用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哪?宋代学者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一个字:孝!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我们看看李密的至孝之情是如何恰当表达的吧!

(三)一问: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用时5分钟)

目的:引出对文体、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总结即可。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西晋建国初年,为了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蜀国灭亡后,晋武帝为笼络人心,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郎中,李密又未去应诏;不久,晋武 帝又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上表辞谢;晋武帝很生气,地方官催逼甚紧。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这篇千古闻名的《陈情表》,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四)一读: 缓读领会,感知全文,字词质疑,交流答疑,师生总结梳理文言现

象(15分钟)在深沉苍凉的背景音乐中,师生齐读。学生正音,勾画疑难文言现象,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梳理,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主要提示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用5分钟补全学案以下内容,1、文言实词:夙、凶、薄、息、寻、除、听、卒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10分钟)

二问:假如你是晋武帝,李密正对着你在倾吐肺腑之言,你心情如何?听出了

什么感情?体现在哪里?

二读:播放名家朗读录音,通过动听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进入角色情景,被文中的真情所感染。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诵读,角色换位,使学生情发于心地感受。听完后,学生

谈感受,老师明确:李密身世之“苦情”,对祖母之“孝情”,对皇帝感激之“忠情”充溢全文。

(六)(10分钟)

三问: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好不好,为什么?

三读:品读全文,分小组读,组内讨论,找出文中说理的地方。

答案点拨: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首先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围绕“情”“孝”二字,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举出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梳理复习本课的文言知识,背诵全文。2.思考:现代社会中,“忠”与“孝”有何时代内涵?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也易于学生学习。而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板书设计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感人的思想力量,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通过诵读来品味陈情恳切、流畅自然的语言 风格。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力图用“三读”、“三问”贯穿课堂,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完)

篇三:最新说课稿 陈情表 《陈情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必修三“至爱亲情”单元的第一篇,它是文质兼美的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我想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章表达的人间真情,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根据单元要求和学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体会本文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理解和评价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品读鉴赏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分为:预学、导学、固学三部分。

1、利用预学案解决文字障碍,并进行预习反馈。

2、初读,感知内容。

3、再读,赏析语言体味情感

4、品读,赏析特色。

5、总结引导升华。其中的预习检查部分,即字音、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及作者资料,拟通过导学案中的预学案和预习反馈检查、呈现并巩固,在此不再赘述。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学

主要进行预习反馈:根据对预学案的批阅情况进行反馈,主要反馈文言字词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第二部分:导学

1、导入

亲情是人类生命深处一首永恒的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感人的亲情之歌能超越时空,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并让我们在共鸣中感受到亲情至爱的力量。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至爱亲情的文章《陈情表》。(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班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习任务一:初读,整体感知,概括内容。(陈什么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陈情表》中陈情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思考后,用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概括,组内交流完善,并选出代表班内交流。)(多媒体出示参考答案:陈述了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申述自己不能应诏赴任的苦衷。)

这是一个整体感知文本的过程,抓住了这些内容,学生也就理清 了文章的脉络。

学习任务二:再读,赏析语言,体味情感。(解决“怎么陈情”的问题)。

这个环节重点赏析语言,体味情感。让学生再读文本,带着“作者是怎样陈情的”这个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方法导引】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背后祖孙二人的艰难处境,同时体味语言的张力。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我会引导学生品味思考:(课文第一段)这段话用极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幼年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这是作者写出来的;可是透过文字,我们能联想想象到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

学生思考交流后,请三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黑板板书,教师在学生理解总结的基础上补充总结: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落笔酸楚,基调悲凉:幼年失怙,六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四岁的幼儿正需母亲呵护的时候,却再也寻不见母亲的身影,孤苦可悲,形单影只,何等的凄惨辛酸!

“九岁不行“,身体先天严重不足,祖母“夙婴疾病”“躬亲抚 养”,无远亲近友可依靠,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试想年老体弱的祖母撑起这个家的艰辛,面对一个孤苦无依又如此体弱多病的孙子,她求告无门的艰难与为了孙子的苦苦坚持,我们能想象到她的瘦弱的身影、艰难的步履、凄怆的神情和看着孤苦病弱的孙子时的担忧怜悯??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俩相依为命,情深意厚。字字哀痛,声声落泪。

4、学习任务三:品读,赏析特色,深入探究。(解决“为什么这么陈情“的问题)

文学史上,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首推李密的《陈情表》。“抗君命”、“逆圣旨”,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让学生再读课文,结合导学案中的背景介绍,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陈情。

【方法导引】再读文本,深入思考作者除了从亲情入手打动晋武帝,还从哪些方面陈情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梳理归纳,到黑板上展示。教师补充归纳:

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李密是亡国旧臣,惹恼晋武帝,会被株连九族。先以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再以“报国恩”“徇私情”的两难和朝廷以“孝”治国以及自己为官追求等,打消皇帝疑虑,最终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方案,以情动人,构思缜密。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凄恻动人。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至爱亲情的力量。

第三部分:固学

探究思考题:

李密在应诏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之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该怎样看待?

写作平台:

古人云:“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结合《陈情表》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文字,写一段话谈谈阅读感受。示例: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实用为原则,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以”情”感人的思想魅力,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通过诵读来品味陈情恳切、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力图用“三读”、“三问”贯穿课堂,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附: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抗君命” 凄恻动帝心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晓之以理 以孝治天下 不矜名节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解决方案 尽节日长,报养日短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祖孙情深(尽孝)尽孝日短 先尽孝 君臣义重(尽忠)尽忠日长 后尽忠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篇四:《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陈情表》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可以和《出师表》相媲美;本文在整个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可由其处于必修五中第一篇文言文的位置看出;本文所在专题重在一“情”字上,本专题基本内容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彩的感情,也为下一专题“直面人生”张本,更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

(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倾向。

高二的学生,在经历高一一年的语文学习之后,对文言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感受能力。

高二的学生,在情感认知上,伴随着成熟与疑惑,仍需我们对其关注与引导,从而更好地去认识自我与人生。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反复诵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理清思路,学习并运用寓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有所悟,有所行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应全文背诵。本文以情动人,寓情于事,寓理于情,这对我们学生的情感培养及语言表达有很好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

2.品味文中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根据课时安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文体。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个人与家庭的不幸。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个人与家庭的不幸。

【教学难点】准确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说课堂结构 根据新课程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作为一篇抒情性很强的经典文言文,我将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制定安排如下: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鳏 寡 孤 独

先让学生查字典,再进行强调补充。

鳏:老而无妻,也指死了妻子的人。

寡:老而无夫之人。

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独:老而无子。

——泛指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李密——“孤”

祖母——“寡”“独”

(二)作者、背景

由同学齐读课下注释①、导学案之相关介绍。

老师再加以强调。

(三)文题

由同学齐读导学案之文题介绍

老师再强调补充。

表,主要是臣下为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请求,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如以“忠”字著称的《出师表》,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陈情表》,是以“孝”著称。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深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

(四)诵读

1.由四位同学逐段诵读,注意字音、断句。2.由两位同学读导学案之字音。3.老师加以强调。

(五)齐读

齐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六)自主研读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对字词句的理解。

对于疑难点,再次标注

(七)合作交流

对各自的疑难点自由发问,大家共同讨论,交换意见,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老师加以提示引导。

(八)互动探究

【思考讨论】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4分钟,再组内讨论分析导学案之“互动探究”问题。

1.祖母刘氏为李密做过什么?李密又在为祖母做着什么?你如何理解这祖母二人之间的感情?

2.李密在第一自然段不直接说不出仕,而写了个人的遭遇与家庭的处境,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各组展示】 【点拨拓展】

1.个人与家庭之不幸

与祖母相依为命

3.先打动对方,稳住其情绪。

为下文“愿乞终养”作铺垫。

(九)诵读

1.自由品读,感受其凄楚哀婉的孤苦之情。2.齐读。3.齐背。

(十)总结

先由同学回顾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老师再加以总结强调

(十一)作业

用现代白话文,扩展文章第一自然段,注意把握其孤苦之情。

三、说板书

这样简洁的板书,能由一个新鲜的成语引起同学的注意力,能直观地表现出李密的不幸,能直接反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篇五: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叶县二高 郭 玫

我说课的题目是千古名篇——《陈情表》。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从横向上说,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尽管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从中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

从纵向来看,这一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而紧接着就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看做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一方面经过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为这一单元在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上作了铺垫;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多做品味鉴赏,以便更好地和选修教材衔接。

《陈情表》属于略读课文。本文只是李密就晋武帝征召他出来做官一事,陈说不能立即应诏赴职的原因。但在陈述时,却委婉尽情,感人至深;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简洁流畅,因其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是一篇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材编写说明指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文言语感。培养健康高尚的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寓理于情、陈情于事、以情动人的构思艺术; 2.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作者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至爱真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知识,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教学难点

鉴赏本文寓理于情、陈情于事的构思艺术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三、说学情、教法及学法

考虑到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在疏通文意上障碍不大,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自主阅读、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在鉴赏方面,通过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的引导来解决。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本文的主要特点是融情于事、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才能感悟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师生轮流读、速读、精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之美。2.品味法

让学生自主品味文段中的重要语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讨论点拨法

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合作、探究、讨论每一个段落内容及鉴赏语言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抒情技巧及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特色。

四、说教具

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省时的优势,对作者、写作背景、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及文言现象的分类归纳梳理用多媒体展示。

播放诵读背景音乐。

五、说教学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我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课前预习

⑴作者身世、成就,写作背景;

⑵表的文体用途;

⑶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预习前置知识。

这样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设计(3分钟)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李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据《晋书·李密传》和《华阳国志》记载:祖母有疾,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先尝后进。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特别好学。他博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出任蜀汉,也就是前朝的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辩著称。蜀灭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本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腹黑的晋武帝览表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怎么抓住了“情”字大做文章,恰到好处地解决“不从皇命”的难题。

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有助于分析、理解课文,并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篇文章怎么来打动腹黑皇帝的心?

解题: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三)诵读,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感知全文,字词质疑,交流答疑,师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

1、师生交叉配乐诵读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正音,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主要提示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

需注意的字音:鲜(xiǎn)行(xíng)应(yìng)门 薄(bó)逋(bū)

2、学生速读课文,勾画疑难文言现象,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文言实词:夙、凶、薄、息、寻、除、听、卒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有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积累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皇天后土,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结草衔环

3、精读课文,结合“表”的文体特征(表以陈情)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谁陈情?2)向谁陈情? 3)为何陈情?4)陈的情分为哪几个方面?

之所以设置这几个问题,是要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体特征,整体上把握课文,对于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是亡蜀旧臣李密向晋武帝陈情,“愿乞终养”“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第四个问题需要同学概括文章,亲情,孝情,忠情,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鉴赏课文(20分钟)

1、在忠情与教情之间进退两难,作者其实已做出了选择,作者该用什么方法让皇上同意自己的选择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三个人一个小组,任选一个自然段讨论,本段用何情打动人,用何理晓喻人?三个人共同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最能打动你的心弦,留下深刻印象。(师巡回指导)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1.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2.学习文章融情入事,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鉴赏语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如: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真切而无可置疑。

比喻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贴切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六)总结全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具体感受了李密陈情说理的高超艺术;知道李密拳拳的孝情为何能打动腹黑晋武帝的心。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是“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就“孝”的现实意义写一篇小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我这节课,采用提要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抒情艺术。所以我做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亲恩恩孝忠私

融情于事情理交融

未难孝理

篇六:《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所以这篇文章一定要详细讲解。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不够,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2、解题

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配套的《导学与评估》上也有十分详细的介绍,所以没有必要展开讲。

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

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5、朗读指导

在正音之后,我会安排有个别学生分段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尤其是对于每一段内容感情基调的把握。

6、学习第一段

第一节课我们在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纠正了全文的难解字词读音,把握了每一段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开始学习正文。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关键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为重。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

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谢谢大家!

篇七:《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

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4.鉴赏内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文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术。

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情理

陈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 两难的处境 忠孝难两全

陈日后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尽孝后尽忠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上一篇:常州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验收申请报告下一篇:辽宁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名人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