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通用11篇)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1

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急诊科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人员急救

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及考核工作,现总结如下:

知识。

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

有9位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经考核后全部合格,合格率100%。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五机操作、体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插管术的配合等,全年

进行急救知识理论考试4次,抽考以上操作3次,共75人次参加考核,合格75人次,合格率100%。

通过培训,是我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2011年1月~2012年1月选择上海市全日制中学学生共303名,其中初一学生144名,高一学生159名;男144名,女159名;年龄12~17岁;每次培训35~40名。

1.2 培训内容

生存链的定义、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的正确方法、无器械CPR等急救知识。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根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3],制作简捷、明了、易懂易学的Power Point课件。课件主要包括:成人生存链、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正确心肺复苏体位、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如何打开气道、人工呼吸方法、复苏有效指征的判断和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如窒息、溺水、触电、运动伤害等)的急救知识。

将《心肺复苏指南》(2010版)的观点融入到培训中:(1)对无反应者先打电话启动EMS,在其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不必检查循环体征即开始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再行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2)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持续性吹气1 s,见胸廓抬起即停止,防止通气过度。(3)重视持续性胸外按压,要求用力按压、不间断按压、胸外按压频率大于100次/min、深度大于5 cm,每次按压后胸廓应反弹完全。(4)按压通气比为30∶2。

1.3 培训人员

具备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质的三级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

1.4 培训前后测试

为了解中学生原有急救知识水平进行培训前测试,内容包括: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方法、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复苏有效指征的判断和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如窒息、溺水、触电、运动伤害等)的急救知识;为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培训效果在进行培训后测试。两次测试试卷为题目相同,但次序不同的25道单项选择题,分值共100分,包括CPR(占68%)、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占32%)。

1.5 培训方法

由具备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质的三级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5人对培训对象进行时长约4 h的心肺复苏培训,具体过程如下:(1)培训前完成相关试卷的测试(15 min)。(2)CPR理论知识:Power Point课件授课(45 min);窒息、溺水、触电、运动伤害等中学生常见急救知识:Power Point课件授课(25 min)。(3)培训后水平测试,完成相关试卷(15 min)。(4)心肺复苏示范,由培训医护人员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在讲解时将操作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20 min)。(5)学生心肺复苏操作指导:由学生在模拟人上进行心肺复苏,每名培训师带教5~8人,要求人人操作规范、合格(60 min)。(6)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判断方法、正确复苏体位、气道打开以及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有效评估等,考核应用复苏专用模拟人进行,复苏时按压深度及位置感应指示灯绿色判为操作合格,如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直至合格(60 min)。

1.6 培训后随访

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问卷测试(试卷同前,但题目次序不同),共随访1年。

1.7 统计学方法

将参与培训的303名中学生培训前后和4次随访的试卷进行评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初中组与高中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初中组与高中组培训前和培训后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学生CPR理论知识和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前后得分情况比较

初中学生共144名,培训前得分(32.83±9.59)分,及格1名,及格率为0.7%,培训后得分(63.9±7.51)分,及格114名,及格率为79.2%;高中学生共159名,培训前得分(48.92±9.42)分,及格21名,及格率为13.2%,培训后得分(75.8±13.01)分,及格140名,及格率为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中学生CPR操作技能培训后首次考核合格率比较

CPR操作技能培训后首次考核合格率初中组为95.8%(138/144),高中组为100.0%(159/159)。两组考核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随访结果

初中组和高中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进行4次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测试结果与培训后即刻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培训后第12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结果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注:与同组培训后即刻比较,*P<0.05

3 讨论

3.1 国外目前培训情况

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把医学急救知识纳入了义务教育课程。在波兰和澳大利亚居民接受各种形式的心肺复苏知识培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5%和50%[4,5,6],而瑞典该比例也高达45%[7]。部分国家甚至对此制定了相关法律,比如德国政府2004年立法规定进行急救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总时数为36 h的相关课程。

3.2 我国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迫切性

中学生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导致其成为了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意外伤害致死是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8,9]。由于中学生校外留滞时间较已工作的成年人长,因此,更易接触突发意外伤害事件;而其好学且掌握知识的能力强,更容易掌握心肺复苏及意外伤害技能,由此可见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对于院外突发心源性猝死等危急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有重要积极意义。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在学生培训前急救知识评估中,初中及高中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率仅分别为0.7%和13.2%,但经过培训后初中学生及高中学生合格率分别达到了79.2%和88.1%,说明通过培训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学生普及CPR等急救知识已刻不容缓。

3.3 中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模式

本研究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与模拟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内容涵盖了生存链、正确启动EMS、CPR理论知识、徒手CPR操作等。前期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是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几个关键的知识点的掌握对技能操作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表明,培训结束后的简单问答试题考评分数与其后实践操作技能的等级密切相关[10]。为此本研究设计了相关考核问卷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依据。

在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后首次考核中,初中组合格率为95.8%,高中组为100.0%。说明通过培训,心肺复苏等简单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被绝大多数中学生所掌握运用,该培训方式可行。此外笔者发现,初中生培训后急救知识考试的合格率(79.2%)稍低于高中生(88.1%),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应认为这个差异归因于初、高中生本身基础水平的不同(培训前初中组合格率0.7%,高中组合格率13.2%)。Jones等[11]发现,13~14岁的青少年已能完成标准的心脏按压技术。本研究也发现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正确规范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同样可以使身材较矮小、力量较薄弱的初中生同高中生一样很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而张雁等[12]、温新华等[13]认为,对初中生开展急救培训,可以让公众从小掌握这一基本技能,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对于中学生进行CPR及急救知识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培训的方法和知识的正确与否。因此,医院中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急救人员无疑是进行培训的最佳人选。由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模拟人小班化操作练习对学生实施培训,并通过反复测试加深学生印象,可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使培训更加规范、有效,从而更快达到培训目标。应当指出医护人员讲课时会习惯性地适当加入医学专业知识,并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及实际经验,这将增强中学生听课兴趣使记忆更为深刻。普及中学生急救技能的最佳方法和主要途径无疑是医-校联合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和方法值得推广。

3.4 CPR知识技能培训需纳入中学课程

技术掌握程度不足,操作不熟练是很多曾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学员在心源性猝死现场没有采取救治行动的首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有效性的保持程度随着时间推移明显降低,培训后3个月急救知识测试结果与培训后即刻测试结果比较,成绩明显降低(P<0.05),而培训后1年急救知识测试结果与培训前无差异(P﹥0.05)。这与Einspruch等[14]的研究不谋而合。要改变这种状况,复训很关键。Woollard等[15]研究表明,第1次复训时间不应超过7个月,An dresen等[16]发现,初次培训后第6个月的复训起着长时间保持心肺复苏技术的关键作用。从有利于课程安排和经济学的角度,笔者建议第1次复训时间为6个月。课堂教育是推广急救知识最高效、最基本的方法,课程教育还便于进行复训,具有培训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将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及中等教育课程,这样可使每名中学生都得到正确而又完整的急救知识培训,为显著提高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有效确保中学生健康、平安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现状

0前言

急救是当人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在医生未来治疗或送医前,给予伤患现场立即的临时紧急救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各种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发生。近年来,高校运动会及日常体育锻炼期间出现的意外事故和相关医疗单位急诊登记统计表明,其中以运动性晕厥、中暑、脱位与骨折、心脏性猝死等最为多见。意外发生后,时间成为抢救的重中之重,如大出血病人,现场不进行紧急止血,数分钟即可失血而亡。又如心脏性猝死病人,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效果较好,超过10分钟,几乎无成功可能。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段,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较高,但生活经验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常见的急救状况及其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现状,为宁夏大学相关部门开展急救相关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本次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宁夏大学2012级-2014级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及期刊网查阅与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的相关文献,了解了急救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培训课程的开展状况,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在被调查的192人中男性105人,女性87人,文科类专业74人,理科类专业118人,2012级52人,13级66人,14级74人。

2.3数理统计法: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源途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其次是课堂及网络,只有53.1%的学生是通过书籍学习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依赖于被动接收,学生主动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较低,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急救知识及常识,应加强学校和家庭主方面教育的力度,尽可能让大学生在学校或从家人处接受系统、规范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3.2大学生对常见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当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知晓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急救电话95,3%、胸外按压位置59.3%、人工呼吸频率50%,黄金急救时间知晓率为35.9%,有85.9%的大学生不知晓紧急救助的国际救援标志。因此,宁夏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3.3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理论掌握客观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对于常见急救技能掌握的客观测评中,脊柱外伤搬运,正确率为56.2%,晕厥48.4%,包扎止血53.1%,烫伤37.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十分欠缺,大部分的错误的处理方法会加重原本的伤害情况。

3.4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调查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兴趣调查,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中,有兴趣的占89.1%,一般占10.9%的,没兴趣为0,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浓厚兴趣,绝大多数学生渴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

3.5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调查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调查,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需要的占89.1%,一般的占10.9%,不需要的为0,原因在于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们认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重要性,但是因为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不重视性,导致了大学生们对掌握急救知识的需要淡漠,进一步造成了他们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和不系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急救知识充满了兴趣,并且非常希望得到一些急救知识,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需要重视的一部分。

3.6宁夏大学学生对开展急救培训的需求调查。

由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所得,如学校开展急救培训,参加的为172人,占总人数的91.7%,不参加的为10.4%。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急救训充满了兴趣及非常渴望参加,从而丰富自己的急救知识。

4.结论

4.1宁夏大学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主要依赖于被动接受,学生从庭教育和书籍中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较低。

4.2宁夏大学学生除急救电话外,对常见的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很不乐观,而急救电话号码的了解程度主要源于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各方面的宣传及教育得到的。

4.3宁夏大学学生在常见急救技能的掌握的客观测评中,只有少数人能正确掌握急救处理方法,大多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十分欠缺,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4.4调查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非常感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渴望。

4.5宁夏大学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因为国家的现实问题及社会大环境对公众掌握急救知识的不重视,导致了大学生们对掌握急救知识的需要淡漠,进一步造成了他们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和不系统。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还有就是要多练习,多实践。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我们以后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而每一次的冷静分析都有可能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虽然现在可能不会用上,但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现在学的只是去救助生命,这将会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作为医学生,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提前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医学,了解了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会做一个帮倒忙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别人的人。

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记住,但是,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2】

参加完两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我受益匪浅。

20xx年5月19日,在同学那里得知有急救知识大讲堂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毫不犹豫跟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三期的培训,在会上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更加清楚了急救的意义,三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会后我积极志愿加入了急救志愿者协会。

5月26日第四期培训,我提前报名作为会场志愿者参加,这次学到的更多,对这个协会和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会场上急救医护人员给我们深度剖析各种急救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让我感触很多,缺乏急救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显得多么无奈,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有可能就会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

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生活中,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救护车的速度是交通决定的,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实际行动起来,掌握急救知识,为了每一条神圣的生命。起码让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做的不再是无奈和等待。

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会和所有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一起努力,让1%的概率不断朝着100%迈进!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3】

今天的急救知识培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由北京急救中心的贾大成一生给我们讲授如何急救,他的精彩讲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看那些有关于急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和那些因不会急救而站在一旁束手无策的群众的图片,深深地感到叹息,原本可能救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无数的悲剧一件件的重演,如此可见,懂得急救那是很有必要的。多少次血的教训,唤醒大家参与急救知识中来,救人不仅是医院的事情,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场的各位都积极投入到医生的讲授中来。接下来的就是教予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并且当场用假人给我们做做实验,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如何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我们根据医生的操作在台下也开始学着使用上午发给我们的工具,跟着他的步子学习如何急救,大家的参与热情都很高,通过医生热情洋溢又幽默的讲解,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讲授就专攻于包扎那一块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并让我们在台下学着包扎,也叫了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包扎的知识,场内氛围很热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我个人觉得应该感谢本次急救知识培训,让我了解到这么多急救知识,让我意识到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更有必要懂得急救,在身边一切都来不及预料,也许某天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病人延长寿命,给他们的生命再创一次机会,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懂的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给每个人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4】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在救人的黄金时间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急救培训。

培训课上林老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并播放了一些灾难视频,看着图片和视频里人们痛苦的表情和亲朋好友悲伤的泪水,我深刻的意识到了救助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了急救的必要性。接下来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在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还精炼的提出了“安叫叫CAB”的口诀,对我们的记忆和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随后我们来到假人面前,按照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实际的操作。练习的同学们聚精会神,争分夺秒,仿佛来到了急救的现场;观看学习的同学们则目不转睛的看,心理默默地记。相信这样的实操能对大家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在需要我们的时候能拿得出、救得活。

下午的课程则是四个要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个要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陈老师也如同上午的课程一样,从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这四个要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下来讲解了四个步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同学们则分组进行了练习,你来我往,大家也练习的非常认真。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再完成今天的学习后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急救考试。考试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首先是心肺复苏术的考核,然后是包扎的考核。考试虽然严格,但是所有的同学都顺利过关,为今天的培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5

为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给师生、学生家长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2月27日,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为帮助全区学校教职工增强科学防范疫情的意识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技能,特安排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防控中心的医生利用南海区微课资源库的平台对全区的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远程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冠肺炎?此次疫情的病例特点。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封闭、长时间、高浓度),现在还有其他传播途径尚未明确。那我们学校如何防控呢?教育局制定疫情防控措施:

1、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方案明确职责分工;

2、对教师、学生、后勤人员建立假期外出情况追踪册;

3、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准备;

4、开学前清洁消毒、设置留观室;

5、晨午检前置,健康追踪;

6、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7、消毒技能;

8、健康教育。

我们所有班主任老师遵循守土有责的原则,时刻提醒家长和学生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给家庭添麻烦,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学生取消外出计划,在家安心休整、陪伴家人、自主学习提升,保持良好个人习惯,多喝水、勤洗手、少出门、常通风,适当进行室内锻炼活动。确需外出时,须采取科学防范措施,佩戴口罩、远离人群,做好防护,并时刻保持与学校的联系。班主任老师叮嘱学生及家长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管好自己及家人,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排查信息。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篇6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二)、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④先抢救危重者 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三)、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⑴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⑵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3、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 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 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下肢固定于健肢。

四、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另一类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

急救: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6、触电急救: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电生理紊乱,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骨科临床护士42名, 其中主管护师9名, 护师18名, 护士15名。均从事骨科工作1年以上。

1.2 方法

1.2.1 成立急救技能两级培训组:

由总护士长、急诊科、监护室、心内科、呼吸内科护士长5人组成。其任务是①对42名骨科护士完成急救技能的两级培训:一级培训是先进行传统的急救技能培训即负责急救理论授课, 分项技能的培训;二级培训是在一级培训的基础上, 拟订好模拟急救演习方案后在骨科病房设置场景进行实施;②完成两次培训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考评。

1.2.2 模拟急救演习步骤:

①选定模拟病例: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②由演习组成员制定急救方案, 将心肺复苏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编排在整个急救训练过程中, 设置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及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并组织全体骨科护士学习与病例相关知识, 进行急救理论授课和分项技能培训。讲解急救新理念与方法, 对单项技术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机的使用常规、急救用药等进行培训。学习讨论急救方案。③方案实施:由急诊科资深医师配合演习。除病人为模拟人以外, 其余均为真实的临床场景, 如监护仪、除颤仪、气管插管、抢救用药等。未参与抢救的其他护士进行现场观摩, 演习过程进行全程录像记录抢救者采取的抢救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④总结分析:演习结束后, 对全程录像进行回放, 全体人员对整个急救过程进行讨论, 找出抢救措施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即从“错误中学习”[3,4], 最后由演习组成员对模拟演习过程进行分析评价表现, 归纳改进措施。

1.2.3 考核评价:

①在一级培训及二级培训后分别进行相关的急救技能考核, 记录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错误及发生率。考评出每个护士急救综合能力的成绩。②对全体骨科护士发放反馈问卷。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骨科护士在一、二级培训后技术性错误和非技术性错误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2) 。

*P<0.05;**P<0.01。

**P<0.01。

表1显示, 与一级培训后相比较, 二级培训后, 技术性错误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其中心脏按压、复苏用药两个项目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气道开放、心电监护仪作两个项目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2显示, 与一级培训后相比较, 二级培训后, 非技术性错误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各个项目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3.1 护士的应急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可以通过不断地技术训练和一定的经验积累而成[1]。临床危重症抢救是由一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我们将48名骨科护士分2人组或5人组组合, 按计划轮流进行一、二级培训, 并总结48名骨科护士在培训后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 一级培训后平均成绩为73.3分, 二级培训后平均成绩为92.7分, 显著提高了全体骨科护士整体急救水平。

3.2 真正要胜任医疗急救工作, 除了要学会一般技术操作外, 还必须要具有对病情的评估、判断、决策、指挥协调、信息传递、相互配合等“非技术性能力”[5]。所以, 仅仅掌握单项技术操作, 并不能很好地抢救病人。我们对一级培训后的骨科护士急救技能考核结果显示, 其技术性错误与非技术性错误发生率较高, 说明一级培训较多地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通过二级培训, 有针对性地模拟病人病情变化、心跳呼吸骤停等突发情况, 对急救程序有了感性认识, 使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模拟教学在训练之前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和临床知识, 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6]。所以我们在一级培训的基础上, 再进行二级培训, 有助于骨科护士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外, 还可提高应变能力、急救处置能力、指挥决策能力及协调配合能力。

3.3 未参与抢救的护士对演习过程进行全程观摩, 结束后通过回放录像, 再与抢救人员共同参与点评, 演习组老师对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及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归纳改进措施, 达到“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我们将在重复演练中纠正其错误, 直到熟练掌握。

3.4 急救技能两级培训制提供了护士练习急救技能的操作机会。我们对全体骨科护士发放问卷调查, 发放42份, 回收42份。认为在一级培训的基础上, 进行二级培训, 感到收获较大或很大的占91.12%;认为两级培训在非技术性能力的培养中起较大作用的占89.34%;认为二级培训与临床实际操作十分相近者占87.54%;认为有必要进行急救技能两级培训者占92.72%;认为两级培训后可以增加临床应急处置时的信心者占91.35%;认为一级培训后容易出现“培训时明白, 使用时淡忘”占84.89%;虽然问卷反馈信息未进行对比分析, 但参与培训的护士的一致意见显示, 两级培训和以往的培训方式相比, 具有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优点。两级培训提高了骨科护士的临床急救综合能力, 骨科病房统计学资料也显示, 2006年抢救成功率为85.7%, 而2007年为90.34%, 抢救成功率较前提高了4.64%。两级培训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技能培训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静芬, 姚梅琪.模拟急救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9) :713-715.

[2]孙银翠, 刘晓云, 苘志英.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正骨, 2005, 17 (2) :60-61.

[3]Steven A, Mchlaughlin.Humen Simulation in EmergencyMedicine Training;A Model Curriculum[J].AcademicEmergency Medicine, 2002 (9) :786-794.

[4]A sbury A J.Simulators or general anesthesia[J].Br JAnesth, 1994 (73) :285-286.

[5]秦俭, 孙长怡.心肺复苏中的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3) :183-186.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8

[关键词]远程网络培训 企业员工培训 模式设计

[作者简介]张翌鸣(1956- ),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所长,教授;吴沧海,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研究人员,硕士。(江西南昌330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规划办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促进中部崛起的职业教育专业优先发展研究》(课题编号:FJB050301)和江西省招标课题《加快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赣教规划办字[2005]3号)的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张翌鸣;课题组成员:吴沧海、邓国光、许世建、刘行一、潘建华、牛德勇等;执笔人:吴沧海、刘晓晶、张翌鸣、肖芳艳、张卫燕等。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73-02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领域——企业员工培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条约》这样描述职业教育:“包括教育过程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它除了一般知识的传授外,还涉及技术和相关科学的学习,以及对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技能、专业知识、态度和看法的掌握。”总而言之,它意味着最广义的“生存的技能”。

在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包括在商业、技术和专业方面的发展。这些全部需要参与者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或者说,完成任务的能力。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是自我发展和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的智力资本优势是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和战略资源,以构建企业智力资本优势为核心任务的企业培训工作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培训作为对人力资源实施开发并使人力资本获得增值的过程,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现已成为培植企业竞争优势的动力来源和有效措施。

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日益丰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远程网络教育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人们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培训,网上培训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在美国已有92%的大公司和50%的大学采用网上培训。

二、教育技术理论支持下的远程网络企业员工知识、技能培训方面的设计

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核心是“系统论”和“教学设计原理”:系统论要求从系统论、方法论和优化论的高度出发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安排、选择和部署;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根据企业培训目标的不同可对培训进行多种分类。傅浙铭在《培训经典》一书中将培训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类。知识培训主要是以知识为基础资源和对象的培训模式,可帮助员工获取更多的知识。它能使企业更多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使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资本,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技能培训主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强化和拓展员工的各项能力。态度培训主要是对员工心态、思维模式、理念、动机等素质的培训与开发。

本文将这些系统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理与远程网络企业培训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结合起来,希望为远程网络企业员工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中所采用的设计模式(如174页图所示),以问题(或项目、案例)为核心,建立培训“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绩效情境”“培训资源”“自主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企业分析、人员分析、工作分析后而决定的培训任务(问题、案例、项目)这一核心。结束部分的培训评价也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修改的基础,是培训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一)培训需求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一个培训工程的开始,主要包括企业分析、人员分析以及工作分析。

1.企业分析。第一,企业运营目标分析。员工培训应当与企业的营运目标、经营理念相结合,培训才不会偏离方向出现训而无用的情况。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达成营运目标。第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企业的发展和营运目标决定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要求企业的人员能力、水平必须满足企业营运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就可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目标。第三,企业的效率分析。企业对效率、如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比、产品质量、利润、日常管理等有着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没有达到或不能达到效率要求的应考虑通过培训解决。

2.人员分析。第一,确定培训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不符合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员工通过培训符合要求。因此,企业首先要确定需要培训的人员。第二,明确员工差距。由于每个员工的职责或具体工作能力不同,所以在明确员工差距方面应该单独进行。培训管理者要将每个员工的差距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步制订培训计划时进行参考。第三,确定系统的培训内容。在进行完企业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和确定培训人员、培训需求以后,培训管理人员就要确定培训内容,如企业介绍、产品知识、财务常识等。

3.工作分析。这类分析将明确地说明每项工作的任务要求、能力要求和其他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工作分析使员工了解某项工作(某项职位)对于承担人的最低要求是什么。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规范工作行为,如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任务、工作内容、工作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程度、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工作责任分析:通过对工作相对重要性的了解配备相应权限,保证责任和权力对应。尽量用定量的方式确定责任和权力。任职条件分析:教育培训情况、对使用的机器设备、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及操作方法、工具的选拔和使用、安全技术、民营企业管理知识等有关技求理论的最低要求,其他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督导与组织关系分析:了解工作的协作关系和隶属关系,包括直属上级、直属下级,该工作制约哪些工作,受哪些工作制约,在哪些工作范围内升迁或调换,协作关系等。工作分析的结果应以工作说明书的形式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以作为相应的培训标准。

(二)培训设计阶段

第一,设计培训任务。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

第二,基于绩效情境设计。对于以绩效为目的的学习必须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既跟真实的职业实践的情境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模拟实践的需求。也就是说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必须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的机会。

急救知识培训报道 篇9

2016年6月15日,五一桥公司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甘孜州九龙县人民医院的专业医疗队伍、外科专家在这里对五一桥公司全体员工开展了一场精彩详尽的应急救援、救护知识培训,通过专业知识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与培训的员工获益匪浅。

当天上午,马主任医师不仅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海氏手法、创伤止血救护及意外伤害等应急救护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对相关救护操作要领进行了现场示范。培训过程中,马主任医师与公司员工频繁互动,通过示范操作和练习,让每一位学员基本掌握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绷带包扎、火灾逃生等日常救护知识。尤其重点讲解了在实际救援中,如何抓住最有效的“黄金四分钟”时间,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篇10

本次急救知识培训讲座真的收获了很多,我们学习了许多有用的急救知识,如三角巾的包扎方法,弹力绷带的使用方法……身为一名公园引导员,不仅要熟悉公园相关景点线路,拥有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意识;掌握一些必备急救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来公园游览的有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小朋友蹦蹦跳跳突然摔倒流血怎么办,老年人突发疾病怎么办,这些,是身为一名优秀的公园志愿者必须懂得如何解决的。

作为大学生,报名参加公园志愿者,意味着自己要有一颗热忱的爱心,当然也要有相关知识技能。本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以及脆弱性。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倍加珍惜。感谢本次培训活动,让我们得到很多。我们相信也一定会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更好地进行志愿者工作,更好地帮助前往公园游览的游客们!

急救技能知识培训心得 篇11

1 灾难医学中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的必要性

1.1 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灾难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医学。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为灾区伤病员提供预防、救治、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科学, 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1]。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展灾难医学教育,已经成为科技发展、国家安全、经济增长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所以,要提高我国灾难医疗救援的水平,加大灾难医学研究和开展相关教育,完善符合国情的灾难医学预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1.2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灾难医学发展40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灾难医学学术组织和灾难医学救援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灾难医学教育和训练活动,如英、美、法等国家,大学专门开设有关灾难医学的课程来培养、训练学生的救灾技术。相比之下,我国在灾害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迄今尚无一所相关的权威研究机构。我国灾难医学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中国的灾难医学的研究和灾难急救中心的体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预防和公众教育,以及在灾难救援与处理机制上还有待完善[3]。

1.3 国内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需要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教育,而灾难医学又不同于医院内的临床医学。所以,在各医院医务人员中强化灾难医学教育,对基层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灾害医学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各项卫生防疫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其卫生防疫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这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减轻突发灾难事件对人类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继续医学教育则是一项有效的教育途径[4]。

总之,要从医院的实际工作出发,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加强医务人员的灾难医学继续教育,使他们熟悉我国的国情和各种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在各种突发性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将各种急救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更好地运用到救灾减灾工作中去,以逐渐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框架,为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医学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作出贡献。

1.4 汶川大地震实际救治中的需要

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5]总结抗震救灾经验时说:汶川地震是对现有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巨大挑战。我们依靠知识、智慧和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抗震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认真进行反思,发现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如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机制还不能适应巨大灾害救援的需要,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暴露出部门之间、外援与当地之间、军地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顺畅,紧急救治不科学大大增加了后送伤员的死亡率。

同时,基于灾难医学中急救时间和科学营救的重要性,提出了灾害伤后1h的黄金抢救时间、10min的白金抢救时间的概念[6]。灾害伤员初期的现场科学救治显得异常重要, 能使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这就需要一支经过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过的医疗队伍,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伤员提供科学、迅速、有效的现场急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 构建灾难医学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平台的设想

通过试点研究,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灾难医学急救培训队伍,通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实践和演练,来摸索重大灾难情况下急救技能培训队伍的人员组建、装备配置的优化及培训脚本撰写的方案,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提出一套合理、完善、实用的符合我国现状的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体系的建议案。使组建的创伤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队伍成为一支“掌握医疗技术并可以迅速传授急救知识的特种兵”,并建立创伤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的试点和培训单位。

3 灾难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灾难的预防与公众教育,还是在灾难的救援与处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还是空白。需要从政策、经费、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灾难医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使我国的灾难医学急救能力能够适应目前复杂灾情的需要,从而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快灾害医学中急救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姚卫光,徐建军,王冬.关于构建灾难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68-469.

[2]Amold JL.Disaster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future hazards,vul-nerabilities,and risk[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2,17(1):3-11.

[3]卢光明,赵炜,黎檀实.灾难医学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65-66.

[4]刘振立.关于我国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1):643-645.

[5]张侨.抗灾催生灾难医学救治体系[EB/OL].健康报网[2008-10-16]http://ws.peoplexz.com/4937/4944/20081016142116.htm.

上一篇:“城乡职工生育保险工作打算”政府工作计划下一篇:公司委托书(委托书范本公司委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