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共5篇)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2.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和方法。
3.会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指导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4.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原则;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2.把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以及原因。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的含义;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实录;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情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案例陈述】
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 【分析讨论】
1.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 3.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4.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
3.幼儿园教学是以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经验为目的的。4.幼儿园教学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理解为: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案例陈述】: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师:你读书真仔细,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
生:这是一只性格有些古怪的大花猫。
生:这是只老实的、贪玩的、非常淘气的,但又尽职的猫。
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生:不,作者非常喜欢猫。
师:对,正因为小花猫更可爱,所以写作时作者先写大花猫,再写它小时候。大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和总起句,读懂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记叙的顺序,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现在,大家细心地读读课文,划划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句子,再挑
一、两处你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片段二: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
一、了解石头特征
(一)玩石头
1.教师玩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2.幼儿徒手玩石头,教师个别指导。请小朋友说一说玩的什么游戏,教师小结。3.提供辅助材料玩石头。
展示玩的活动,相互看一看,试一试。
(二)分组活动
先看看、摸摸、捏捏,再讨论石头的特征和作用。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玩法,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石头。看一看,你的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互相讨论并交流。
【分析讨论】
通过上述两段教学片段的比较,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情况,以及幼教专业知识,分析并讨论:
1.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
2.幼儿园教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幼儿园的教学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1)原因分析:
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2)具体表现
生活性: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启蒙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1)原因分析: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
(2)具体表现:
游戏性和情境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活动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3.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原因分析: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具体表现: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4.幼儿园是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1)原因分析:由于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
(2)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用文字课本教学。在运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直观教具相结合。
【观点辨析】: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分析要点:此观点是对的。
相同点: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都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不同点: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主题二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和幼儿园的教学原则。3.初步具备运用幼儿园教学原则分析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录像、幼儿园教学的教学实录等。教学方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录像播放】: “我爱动画”(中班)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二环节: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由整体到局部播放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请幼儿说出人物名称。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与幼儿共同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
第三步,带领幼儿玩与动画情节有关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
第三环节:与幼儿共同探讨动画片的奥秘,如“怎样才能使无声动画变成有声动画?”等。【录像讨论】:
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 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
2.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边活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3.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问题讨论】:根据上述教学录像以及你所观摩过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你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哪些因素?它们分别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理论研讨】 1.教师
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具体体现: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幼儿潜能的发掘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
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具体体现: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3.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1)幼儿园教学内容
学生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教师提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哪几个方面?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总结:
A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五大领域的活动: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
B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C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综合考虑体、智、德、美各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益的,粗浅的,具有启蒙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运用教学内容时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促使幼儿得到综合的发展。
(2)幼儿园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具体体现:
幼儿园教学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如何以方法与手段为中介,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此内容将在本章的第三单元中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
【问题讨论】:现实中,一些幼儿园有好的师资、生源和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请分析原因。
分析要点:主要是由于幼儿园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利用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是了解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幼儿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原则 【理论研讨】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思想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3)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二)积极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回忆)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分析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由此引出积极性原则。
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2.贯彻这个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
2)加强师幼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通道参与和创造。
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发展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什么原则?
分析要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四)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
(五)活动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活动性原则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幼儿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3)相信幼儿,让幼儿放手活动,并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案例一:芦苇趣多多(大班)
第一环节、活动开始阶段:亲近湖滩,感知芦苇的特征
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湖滩,他们有的亲亲芦苇,有的拉着芦叶握握手,有的把鼻子凑到芦叶上闻一闻,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发现。
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却闷闷不乐,羡慕地看着同伴,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摘的芦叶都破了,我鼓励他们再去试试,或者去问问同伴,不一会儿,他们兴奋地过来争着告诉我“摘叶子的时候要又轻又快地向下拉”……看着他们一脸的得意,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叶子在孩子们的手上被摆弄出了许多造型,有蚱蜢、小船、小蛇、蜻蜓、蜗牛等,个个非常开心。
第二环节、活动发展阶段:自主探索,发现芦苇的功用
来到探索区,孩子们围着芦苇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拿来竹子比较。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建构了知识。
突然“啪”一声,不知谁踩在了芦柴上,志远叫起来:“老师芦柴踩破了”老师:“为什么会破呢”?只见文文叫起来“呀!这是空心的”、小月说:“我奶奶就是把它放在地上压扁了,然后用板子把它剖开刮平了编席子的”。几个孩子围着我说:“老师,我们也来做做、编编好吗”,“好啊!我们也来试试看,那边有工具”。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将活动的开展引入到高潮。
第三环节、活动高潮阶段:尝试制作,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在柴上跳、有的用木棍敲、有的用小锤锤、有的和家长推石滚子压,伴着“啪啪”声,他们越干越起劲。
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动手起来。一会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出来了,有小扇子、小帘子、扫帚、帆船、席子、篓子、还有漂亮的芦苇贴画等,孩子们热情地拉着好朋友来欣赏自己的的作品。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技能,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还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竹子(中班)
教师将幼儿带入竹林。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竹子。
师:竹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幼:老师,这是什么?(用手指着竹笋)师:先看竹叶。(有些不高兴)
幼:这根竹子被人砍断了,里面是空的。师:先看竹叶。(很不耐烦地)幼:竹叶是绿色的,是长长的。师:对。
幼:竹叶是黄色的。
师:错了,竹叶怎么会是黄色的呢?竹叶是绿色的。师:再看看竹竿是什么样的? …… 2.分析讨论
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3.归纳小结
1)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2)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违背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性原则等。
主题三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2.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案例;幼儿园教学录像
教学方法:录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问题讨论】:
问题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问题二: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完善?怎样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手段? 分析小结: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 【理论研讨】
含义: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1)实验法
A、含义: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2)游戏法
A、含义: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3)操作练习法
A、含义: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运用了实验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二)直观法
含义: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理论研讨】(1)观察法
A、含义: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2)演示和示范
A、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看它的颜色
幼2: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
幼3: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幼4: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 师:你用什么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幼:我用转的办法。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师: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师: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幼: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师: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
幼: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师: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师:你用什么办法?
幼: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师:你是怎么听的?
幼: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师:你听到什么啦?
幼:我听到它在动。师:你哪里知道它动的?
幼: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2)案例分析: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优点: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缺点: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 【理论研讨】
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1)谈话法
A、含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2)讲解与讲述法
A、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录像分析】(1)录像播放:
案例三: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活动)
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
师: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
小结: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 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 小结: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弹性
师: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
(2)录像分析: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归纳小结: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主题四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的设计要求;掌握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2、能运用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知识,初步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学录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8、幼儿讨论:下雨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创作以“下雨”为主题的绘画。2、案例讨论:
(1)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2)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3、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
(2)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
在结束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设计活动过程时,既可以按三个部分书写,也可以按照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逐条写出。(4)活动延伸
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以“冬天的雪”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计划。
2、练习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教学中恰当运用多种方法;,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学原则。
3、练习步骤:
(1)学生设计教学计划。
(2)学生呈现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3)师生共同点评。点评要点
(1)格式是否规范(2)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3)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
二、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回忆:什么是直接“教”?什么是间接“教”? 【理论研讨】
直接“教”和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直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地灌输。
(2)教师运用间接教学方式时,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小班“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好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教师交代探索的任务并演示,这是直接教学)。幼儿很快找到了很多玩法——将塑料袋抛向空中;扎紧袋口当球踢;背在背上当背包;将两只脚套进袋中学袋鼠跳;将袋子套在头上装“蒙面人”等等(利用材料促使幼儿自己发现多种玩法,这是间接教学)。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应注意安全(直接教给幼儿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是直接教学)。大约六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多的玩法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观察到这种情形,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撕开袋口,将塑料片围在腰际变成“裙子”(当幼儿的探索出现困难时,教师运用直接教学,暗示幼儿在新的思路下探索并拓展玩法,对保护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其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幼儿求异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教师的提醒下,一些幼儿马上用撕开、捆扎、粘贴等方法将塑料袋变成了“头巾”、“衣服”、“袋子娃娃”、“塑料袋长绳”等等,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借助材料和同伴环境,促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是间接教学)。
(2)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是怎样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3)归纳小结: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的分析已呈现在案例之中。这个例子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情境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理论研讨】:
(1)含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控。
(2)幼儿自主学习的特点:更多是指向学习品质的,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
(3)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
A、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并使材料蕴涵教学目标,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学目标。
B、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幼儿的探究作过高的知识要求。
C、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案例分析】:(1)案例呈现:
在美工区的墙上陈列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剪衣服。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件衣服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邵周茗来到了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烦死了!烦死了!”邵周茗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听见了走过去说:“剪坏了吗?你只试了三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衣服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邵周茗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衣服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在衣服的袖口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表面看来她己经接近成功,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便鼓励她:“真棒!只有一个小缺口了,你再试一次,连小缺口也没有行不行?” “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尝到成功滋味的邵周茗心情好得很。这次她下手后速度很快,剪刀“咔嚓”飞舞起来,而就在即将剪完最后一刀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衣服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出的衣服只剩顶端一线相连了。她用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对她说:“剪出来的衣服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把墙上的样子拿下来仔细看看。”邵周茗接受了我的建议,将墙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找准了方位,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最终当然是剪出了一件完整的衣服。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
(3)归纳小结:教师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在他们碰到困难或准备放弃时,教师要引导、激励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
回忆:幼儿园教学有哪几种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讨论: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否替代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什么?(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要求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
【理论研讨】(1)小组教学的组织
A、教师在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
B、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教学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则。分组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C、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使小组活动朝期待的目标发展。
D、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E、在小组活动结束时,一般还应该针对各组活动的情况进行集体讲评。(2)个别教学的组织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学,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问题讨论:为什么幼儿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教师如何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讨论:在前面散文诗《听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散文诗《听雨》讲述的是在下雨天里,蝴蝶妈妈引导自己的孩子——一只无聊的小花蝴蝶从倾听雨声中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引导幼儿欣赏这篇散文诗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语言),又可以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还可以鼓励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点声以及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增强其听力,增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艺术、科学),等等。
(二)观摩并分析幼儿教学活动
1、观摩内容:大班科学活动“会搬家的水”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兴趣。(1)看,动物新村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演示多媒体课件)(2)互相讨论:小兔和小猴为什么争吵?
没有浸到水的一半纱布为什么也是湿的? 第二环节、实验、验证活动:水会“搬家”。
(1)幼儿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利用纱布和塑料盆进行实验、验证。(2)你们的纱布有什么变化?
小结:纱布之间有很小的缝隙,能吸水,这种奇妙的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第三环节、幼儿自选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信息。
鼓励幼儿自选探索区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毛细现象。A、语音区:
“听一听”让录音机告诉幼儿有关毛细现象的科学知识。B、图片区:
“看一看”植物吸水的图片。C、操作区:
(1)“做一做”小实验:新鲜白菜切去根放入红墨水中有何变化;医用采血细管如何吸红墨水的。
(2)“找一找”掰开已经吸了红墨水的芹菜、花菜、生菜等蔬菜的叶脉,看看里面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
(3)“试一试”把白色皱纸做的花朵吸颜色水变成彩色的花。
(4)“玩一玩”不用倒的办法,想想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分别用毛巾、海绵、棉花、纸等东西来尝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大胆发问,互相讨论,教师释疑。(1)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些什么?(2)遇到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向我们提问?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1)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发现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有奇妙的毛细现象,并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
(2)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可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探索。
2、观摩讨论:在上述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较好地运用了哪些幼儿园教学的指导策略?还存在哪些问题?需如何改进?
2、归纳小结:(1)是否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2)是否指导幼儿自主学习(3)组织形式是否多样化(4)是否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5)其它:如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等。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在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练习要求: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3、练习步骤:
(1)布置练习任务
(2)学生修改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八人一组,在微格教室模拟组织教学活动。模拟教学后,学生互相评议。教师在主控室全面监控。
第六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C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B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D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B
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D
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B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C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A
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A
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D
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A
二、填空题
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教师
2.学校工作(课程计划)必须坚持“ ______、全面安排”的原则。
以教学为主
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学、思、行
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_、______、交往性等方面。
教育性/ 引导性(有领导的认识)
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
思维能力
6.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 和_____ _。
赫尔巴特/斯宾塞
7.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发展智力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9.教学是完成学校 ______、实现_____ _的基本途径。
教育任务/教育目的10.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______为主。
教学
三、简答题
1.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2.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
其次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认识的有领导性。
5.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学能够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实现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向个体经验的转化,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水平。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①它使学生个体的认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及个人经验的限制,扩大了学生个体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②使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品德、才智、身体、审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第一,以教学为中心足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小所在。
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而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前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巾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③存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①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在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第一节 德育
一、德育概述
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德育的内容: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教育:与伦理学体系中道德概念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德育功能是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表达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主要的方面。(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等。道德的个体生存价值或功能是一种德育效果的评价。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的教育学功能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问题。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要予以具体落实,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识的确立。其次,是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经师”的阻隔,师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复归其统一的原本。
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德育内容则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德育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德育内容则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关于中小学德育的任务,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所指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这样表述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指那个键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将定那个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我们认为,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生活。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纪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体主义教育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
(三)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智育
一、智育概述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是指人对知识的掌握,对事物的敏捷而正确的理解、辨析、判断,以及具体的发明创造等。形式方面则包括理解、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心智和实际能力(即智力)。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因素主要有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两项组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认为:智力=power + tactics + 知识。
智育的意义重大。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性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教育对于智力发展的必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没有学校教育的参与的情况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是自发和缓慢的。
第二、要使每一个人类个体所具有的的智力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同主观的智力成果结合起来,在实现客观文化向学生主体能力的转化的同时,在转化中增进智力的发展。
其次,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
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第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一)传授知识
(1)如何界定知识,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知识概念;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也称记忆性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的知识。
(2)如何认识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如何看待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关系。
(二)发展技能
(1)技能概念的理解
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活动的能力。技能不仅是指身体活动的协调能力,还包括进行智力活动的智慧能力和对认识活动本身的反省认知能力(也叫元认知能力)。
(2)技能发展与智力发展的联系
(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节 体育
一、体育概述
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它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和体能的活动。我们这里所讲的体育是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型和娱乐性。
学校体育最初的来源是早期人类的劳动和娱乐。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素质。
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解释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
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
(3)
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二、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增强体质的内涵有三。一是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格。二是要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能。三是要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三)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中小学体育任务的完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活动的内容角度看,小学体育的主要项目有游戏、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从要实现的具体教育目标的角度去理解,这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上。
第四节 美育
一、美育概述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二、美育功能及其认识的扩展
(1)关于美育的直接功能,即“育美”(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
(2)关于美育的间接功能。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具体讲,就是美育的德育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
(3)关于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美誉的超越性功能。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三、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四、艺术美育、自热美育、社会美育和教育美育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一)艺术美育
艺术美育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艺术美育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靠艺术类课程去实施的。
(二)自热美育 自热美育具有非常大的生动性和随机性。郊游、远足、户外劳动等都可以成为进行自热美育的良好方式。
(三)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没,包括人格美、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以及环境美等。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四)教育美育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制止不按预算、项目执行的现象;对严重违纪事项,必须及时向上级财务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专项经费的使用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规划财务司和各业务司局要积极做好配合。
第一节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时刻感受着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及信息的多样化服务。如今,文献信息资源已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成为了一项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从小学起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提高利用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技能,掌握文献信息的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1.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文献信息检索是从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中找出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文献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文献信息的存储过程。存储是选择文献信息、按规范化语言文本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内、外特征并使其有序化。即对大量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并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是系统根用户提问按规范化语言进行概念转换,经逻辑匹配输出与提问相关的文献信息。即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读者要求的特定信息。狭义的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综上所述,文献信息检索就是将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其相关文献信息的过程。
2.文献信息检索类型
文献信息检索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两种目前比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1)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
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可分为文献型检索、事实型检索和数据型检索。①文献型检索:是指利用文摘、题录、索引、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查找文献线索和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如查找某一课题、某一著者、某一地域、某一机构、某一事物的有关信息,都属于文献型检索范围。如检索“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论文”。
②事实型检索:是指对特定的事件或事实的检索,包括事物的性质、定义、原理及发生的地点、时间、前因后果等。凡是利用百科全书、辞典、年鉴等检索工具从存储事实的信息系统中查找特定的事实过程称为事实型检索。如检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成果”。③数据型检索:是指从检索工具(系统)存储的数据中检索用户所需数据的检索。凡是利用参考工具书、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检索包涵文献中某一数据、参数、公式或化学分子式等,统称为数据型检索。如上海杨浦大桥的高度与跨度,2008年我国人均GDP指数。(2)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
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文检索、超文本检索、多媒体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①全文检索也称全文数据库检索:是指检索系统中存储的是整篇文章乃至整本书。它通过计算机将文件的全貌,包括文字、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直接采用自然语言来设置检索入口,检索时以文中任意信息单元作为检索点,计算机自动进行高速比照,完成检索过程。
②超文本检索:是指超文本的内容排列是非线性的,它按知识(信息)单元及其关系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如具有图形的信息又称超媒体。超文本(媒体)检索是通过超文本(媒体)链接来实现的。其形式有的在网页的文字处有下画线或以图标方式标志,用户点击这些标志便能进入与此信息相关的下一页,在该页面上通过超文本链接进入下一个页面,超文本起信息导向作用。这样,用户在从一个页面转向另一个页面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
③多媒体检索:是指能够支持两种以上媒体的数据库检索。多媒体数据库存储以及数据库检索技术对同时存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取与管理,检索时不仅能够浏览对象的文字描述,而且能够做到听其声、观其形。
④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一种集合各种新型检索技术于一体,能够对各种类型、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跨时间、跨空间检索的大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需要诸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中以/wikipedia/zh/wiki 相关链接: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其第一版从1978年开始编撰,历时15年,包含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于1993年全部出齐。其第二版于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是我国“九五”、“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历经14年,集全国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于2009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其中正文30卷,索引、附录2卷,共选收条目约6万条,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总篇幅约6000万字,采用文图混排,全彩精装印制,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该书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人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总汇。二是以中国人的视野来编写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三是由中国最著名、最有学术水平、最合适的专家编写而成。四是尽力做到了通俗实用,由第一版的1.3亿字压缩到第二版的6000万字,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更加通俗易懂。
3.年鉴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才有年鉴。年鉴资料一般取材于政府公报,文件和重要报刊,比较可靠,内容包罗万象,实质上是一的百科全书,供了解国内外大事、各国概况。由于年鉴是按汇辑资料。其特点是资料新颖、权威性强、具有实用性和指示性。年鉴为一、二、三次文献的集合体,既可供阅读,又可供查询原始文献。年鉴一般按分类编排,由概况、文选和文献、统计资料、大事记和附录等构成。它具有时限性、资料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等特点。人们通过年鉴可以获得比较系统、可靠的资料和统计数字。为我们掌握某学科领域一年内的发展趋势和一年中的新成果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年鉴分为综合型、专门型和统计型3类。常用的综合型年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国年鉴》、《中国百科年鉴》、《世界年鉴》、《世界大事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等;常用的专门型年鉴有《中国教育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常用的统计型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统计年鉴》等。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教育年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纂的逐年反映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编纂本书是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参考;为教育战线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辟园地;为宣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设立窗口;并为热心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的读者提供信息资料。
年鉴的基本栏目有: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讲话或专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工作要点,教育发展统计,教育综合管理,重要教育活动,基础教育等等。
4.手册
手册的名称来源于英文“Hand Book”,有手头常用书的含义,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参考的工具书。手册是以简明的方法介绍一定范围和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参考资料的工具书。手册类工具书还包括指南、必备、大全、便览、总览、要览、一览等。其特点是小型、专题明确具体、取材新颖、论述简要、实用性强,易于随手翻检。手册又称指南、要览、全书等。手册就其内容来分有综合性手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册》(1949-1985);专科性手册,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中小学教师手册》、《经济法手册》、《物理化学手册》等。相关链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由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编,人民教育出版于2005年出版。它是一本由教育部领导亲自策划、在教育部基础司的指导下,由一批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写成的、面向应用的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包括师资队伍的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产生一次飞跃。只有确实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才算达到了目的。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和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此书是依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特定的需要,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提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这一专门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实用资料,以叙述、列表或图解方式来表述内容,针对实施工程的项目学校,收集了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术语以及操作规程等专门化的具体资料。由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编写的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光盘播放点的教学应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教学应用;在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5.名录
名录是提供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简要资料的工具书。它以简洁和格式化的文字表达如下内容:某方面人物的生卒年、学历、经历和著作等个人履历资料;某一行政地区的地名及其沿革和相关地理资料;某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学校等的地址、负责人员、主要活动等基本材料。在信息社会中,名录是社会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参考性工具书。名录按收录内容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
常用的名录有《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中国地名词典》、《韦氏地名词典》、《世界地名录》、《中国政府机构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世界各国高校名录》、《2009年中国中学名录》、《全国高中(高级中学)名录》等。相关链接:
1.《中国人名大词典》
《中国人名大词典》19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曾重印。该书共收人名四万多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书后附有补遗、姓氏考略、异名表、四角号码人名索引, 是我国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人名词典。
2.《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部编,廖盖隆主编 1989年出第一版,外文出版社。1994年修订版 外文出版社。
3.《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上海辞书年出版1990年出版,选收古至1949年10月1日以前去世的人物,共约14000人。
4.《中国人名大词典》 当代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1989年外文出版社出版。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去世的和在任的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1797 0余人。每人都有 较为详尽的介绍。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出版。6.目录、索引、文摘
目录、索引、文摘是人们查检书籍文章等文献情报的重要检索工具,三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揭示文献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为读者提供多种查检文献情报的途径。
(1)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的工具。
目录从编制目的、收书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书目: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出版的全部书籍的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民国时期总书目》等。
专题书目:围绕某一项问题编制的图书目录。
推荐书目:是向读者推荐学习研究某一方面问题的书籍的集合。如《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联合目录:是反映书刊在全国或某地区若干图书馆收藏情况的目录。
馆藏目录:是反映某一图书馆内藏书的目录。
目录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概况,利于人们了解各类知识的分布,可能指导引导人们学习,书目是进行图书宣传的有力工具。
(2)索引是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如书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字、词、句等摘录下来,按一定顺序编排组织,注明出处,以供查检的工具书。索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学术新资料和充分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内含信息。
索引的类别主要有:
①词语索引:即将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摘出,按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②篇目索引:即将书刊中论文篇目名称以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如中小学图书馆编制的期刊题录索引等。
③主题索引即按文献中涉及的主题编排组织而成的索引。
常见的索引有《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人民日报索引》、《中小学教育论文索引》(1949-1982)、《中学数学专题研究索引》等。相关链接: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全国报刊索引》由上海图书馆编辑,1976年起国内发行。本刊由《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部分》与《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自然、技术科学部分》合并而成;1980年起又分成《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与《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收录了国内出版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信息。采用分类编排,先后采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和自编的《报刊资料分类表》,1992年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进行分类。在著录上,《全国报刊索引》从1991年起采用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包括题名、著译者姓名、报刊名、版本、卷期标识、起止页码、附注等项。同时,“哲社版”采用电脑编排,增加了“著者索引”和“题中人名分析索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但由于中国作者的同名现象比较严重,使用“著者索引”时要注意区分同姓名现象。每年的1月号和7月号后还附有“引用报刊一览表”。
1993年起,上海图书馆在《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的基础上开发了“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供检索1993年以后的报刊资料出处。该数据库具有关键词、分类号、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卷期标识、题中人名等多种检索途径,具有检索速度快、检索点多的优势。
(3)文摘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文献原文的摘述。按一定方式组织编排成为报道和揭示文献的检索工具。它用少量的文字将文献浓缩加工,以揭示文献的主要观点、论据、数据等,是当代报导学术动态的简捷明快的方法。
文摘分指示性文摘:是根据文献编写的带有评价性的摘要,主要介绍所讨论问题的范围,主要结论等,概括性较强;报导性文摘:对原文浓缩,客观摘录原文的基本山容,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原文的主要精华所在。文摘可以帮助读者尽快了解科学情报和学术动态。是人们广泛了解社会,进行学习的有力工具,并具有索引的功能。
常见的文摘有《新华文摘》、《中学数学文摘(A)》、《世界教育文摘》,《教育心理学文摘》等。相关链接:
《新华文摘》(半月刊)
《新华文摘》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前身是1979年1月创办《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正式启用《新华文摘》做刊名。《新华文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新华文摘》在 1997年、1999年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1999年、2001年连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价值10-11
学前教育学生实训实习指导书10-18
《学前教育原理》实习实训指导书11-30
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活动方案07-05
成熟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10-03
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07-18
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09-10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学校总结心得06-11
三二小学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