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的讲话稿(精选11篇)
大家早上好!
五月的花海激荡着梦想,三尺讲台洋溢着情怀,郡园里到处都是奋斗的节拍、今天是全国“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本周我们将迎来我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活动周。
20xx年5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活动周,“风雨同行”班级心理气象员心理沙龙、“做更好的自己”年级板报展览、“骄子初成我们共呵护”班主任心育技能培训等活动营造了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教育的良好氛围、每周一、周四晚7点—9点,学校心理咨询室——阳光澄池持续关注全校师生的健康心灵、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我们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心理电影展播、心理辅导专家讲座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希望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本届活动周的主题是“为青春点赞”。
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形态,我们可以和世界叫板,可以天马行空的畅想未来;青春会成全我们更多微小的梦想,带我们去梦寐以求的云端;青春与年龄无关,只要你愿意,青春,它和我们每一个人作伴、为青春点赞,是对自己的心理认同,用力接纳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是用身体里那汩汩流动的热血,去和困难挫折勇敢单挑。
九年级的同学们,我们将会看到你们怎样的风采?你们挥洒的汗水又会灌溉出怎样灿烂的花朵呢?你们已经走过漫漫征途:课堂上条理清晰的笔记,课后密密麻麻地演算,课间整齐的队列,慷慨激昂的口号……在这不足30天的日子里,请沿着日复一日的紧张繁忙,期待憧憬着巨大挑战之源如世间最壮丽之景般扑面而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七、八年级的同学们,面对九年级的学长学姐,我们在对他们深深祝福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拼搏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我们的手中、只有注重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许别人手到擒来的成绩自己拼命努力才能得到,但那种成长的富足感是如此惹人回味、坚持的青春最可贵!
高一的同学们,你们在步步的累积中,见证了自己向一个优秀长梅人接近的成长蜕变,从青涩走向持重,却依旧保持赤子的热忱、前路漫漫,未来可期,唯有不计远景的拼命和酣畅淋漓的付出,才能让所有的梦都做得晴朗透亮,让原本迷惘单薄的心被希望照亮充盈,一整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都等待着你们去检阅、拼搏的青春才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努力拼搏的意义,因为人生来就会不断面对各种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挣扎和改变没有意义,因为它是从狭隘的生活中跳出、从荒芜的环境中离开的一条最行之有效的路径、请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青春点赞!
在庄严的国旗下,在充满书香的一小校园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升旗仪式,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心舒体健,做健康快乐的学生”。
自2010年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就大胆地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理念,确立了“心舒体健启智开慧”的校风和 “创高效课堂育健康人才”的教风。同学们,作为一小莘莘学子是幸福的,一定会在温馨和谐的校园内身心两健,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也许同学们会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强壮不生病,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真正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以阳光的心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找到人生的支点,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胆小并且心理脆弱的小男孩。在学校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会表现出双腿发抖、嘴唇颤动等症状,回答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因此他的脸上总有一种惊惧的表情,甚至连呼吸也变得像喘气一样。更让别人为他感到悲哀的是,他竟然没有好看的面孔,因为他长着满口的暴牙。罗斯福并未因为同伴的嘲笑而失去勇气,而恰恰相反,他把自己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用自己的牙齿咬紧自己的嘴唇而使它不颤动,从而克服了他的胆小和恐惧,也就是这种奋斗精神,他最终成了美国一位伟大的总统。
心态阳光者,就是一株向日葵,始终面朝太阳含笑开放, 性格积极开朗,思想乐观向上,生活洒满阳光。因此,同学们要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巴尔德斯曾说过:“快乐是美德的伴侣。”每一天你都保持阳光快乐的心情,不仅可以愉悦自己,还可以感染你周围的同学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希望同学们能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自尊自爱,善待自己,诚恳、谦让,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忍耐、受挫力,坚定信念,百折不挠,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战。
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当今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显得尤其重要。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竞争的时代。面对发展和竞争,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受到了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产生的社会竞争压力面前,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此外,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在迅速变化的时代面前产生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他们的压力和问题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从国外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是必由之路。例如,美国和我国台湾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经历了从单独设置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到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今天,美国和台湾中小学教育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但仍相对保留部分年段或部分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要切实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如果没有课程作为载体,很难谈得上有效落实《纲要》精神。因为没有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实施的稳定的时间与空间;没有课程,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就难以保证。若单纯强调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就当前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来看,是不现实的。所以,开发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当前, 以学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素质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课题。校本课程在广东省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周课时分别为:小学一、二年级6课时;三年级4课时;四、五、六年级2课时;初中七、八、九年级1课时。如此重的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它对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基本还在起步阶段,尚未能在校本课程的所有课时中进行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眼下要求各中小学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所限,课程质量和水平都会受影响,而且所花时间也会较长。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地区课程进行指导开发,既可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提高中小学校本课程的质量。所以,我们计划先在我区几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形成经验和指导性教材,然后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实验。
我们认为,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不能简单理解为编写一套教材。我们认为起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本地区或者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校本课程可利用的课时确定课程容量;第二,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确定课程主题;第三,所实施的课程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能真正体现其主题性、活动性、体验性及学生参与的全员性;第四,在课程开发、实验过程中,必须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
二、实施方案
根据我区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开发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方案:
1.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内容
(1)设计小学至高中阶段12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编制12册教材。(每年级一册书,以小学每两周一节课、中学每三周一节课、每学期设计一次全校或全年级活动计算,小学每学期9个主题,每册教材18个主题,中学每学期7个主题,每册教材14个主题。)
(2)进行教材使用、课程实施实验。重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性、活动性、体验性和学生全员参与性等原则实施的要素。
(3)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2.实施的方法
我们采用“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实验应用、培训教师”的一体化模式开展课程开发,具体做法是:
(1)聘请美国心理学专家张宝蕊博士为教材编写顾问和培训教师。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内外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区中小学的特点,制订出课程的主题、原则,编写教材初稿。
(2)以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教材进行使用实验。
(3)以行动研究方法在编写教材、进行实验的同时对专、兼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和教学行动研究,使教师与课程一起成长。
3.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第一阶段:教材编写和实验启动阶段(2003年4月至2004年8月)
(1)2004年3月前完成教材编写。
(2)2003年9月开始,已完成编写的部分教材在实验学校进行教学试用;评估教材试用情况,修改教材;香洲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观摩研究课,并就相关问题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
(3)2004年3月至6月张教授对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分批进行培训(平均每校三名兼职教师),并对教材编写及使用现状再进行督导。张教授指导课题组成员编制实验问卷。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实验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香洲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使用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在全区中小学开始实验。香洲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继续进行教师培训。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5年6月中旬至12月)
各学校汇报实验情况,全区进行实验总结,撰写、发表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验收、推广。
三、经验与体会
目前我们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已进入教材试用、修改阶段。学生在活动课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教师是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其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教師培训包括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更包括同理心及其技术的长期练习。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当中,一些涉及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创造力、同理心等主题的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同理心及其技术的运用则并非拥有了心理学专业知识就能同时具备,它必须在长期的练习、体会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人生路上学会思考、学会调整、自我成长,它与传授、灌输是不相容的。
我本人有一次深刻的体会,那是我首次试用自编教材在高一年级进行“青春期你和我”为主题的活动时,其中有一个活动内容是让男生与女生分别讨论:作为一名女生,你眼中的男生或者异性朋友会具有哪些优点;同样,作为一名男生,你眼中的女生或者异性朋友会具有哪些优点。学生非常坦诚,分别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男生希望女生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勤快等;女生希望男生勇敢、强壮、有责任心、爱清洁、有幽默感等。学生的认识都非常健康。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有一位这么优秀的异性朋友,你会不会把他介绍给家长或者老师。学生的回答是:会告诉家长,但老师则不可以告诉,因为老师敏感,会产生误会。这时,我告诉学生,只要你也像今天一样坦诚,相信老师是会理解你的。而现实中的情况却是,我们的教师不见得一定会理解学生,所以学生选择不告诉教师。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当老师知道了又不理解你,你怎么办?而我则轻率把我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的问题是:其一,没有同理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教师都是对的、都是为学生着想”的观念投射给学生;其二,我习惯于行使我们教师传导、授业的所谓职能,剥夺了学生成长的空间。
各位同志、同学们:
6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月份,我校举行的“第七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已经接近尾声。在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问题突显的今天,选择这样一个时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活动,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我校素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秉承“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形势,学校党政领导高点定位,积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队伍,在2010年4月,已经建立我校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宏观干预体系,即以“班级心理委员——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工作小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的三级心理干预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快速掌握和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切实有效地指导、帮助和处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根本的支持和保障,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集时代特色、人性关怀和发展活力于一身的良好势头,为同学们健康成长创造了温馨和谐的愉快心境。
此次活动月是我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充分利用教育月活动载体,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教育活动月活动的举办为契机,不断探索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体现。本次活动月给广大同学带来主题鲜明的朗诵大赛,丰富亮丽的心理知识和图片展,扣人心弦的心理电影,深入浅出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还有富有运动气息的校园环跑活动。相信通过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一定能达到增强心理健康,共建美好心灵家园的目的。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参与和推动!你们的成长需要师长们的关心和爱护,而老师们的劳动也需要你们的支持和理解。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参加县卫生局与中国电信县分公司携手推出的大型老年人健康关爱活动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县卫生局与中国电信携手大型老年人健康关爱活动成功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响应县
党代会提出“和谐首善、宜居”的目标要求,此次县卫生局与中国电信合作共同开展“送健康、送体检、送话费、送补贴”为主题的大型老年人关爱活动,是我县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创新,是关爱老年人的进一步体现。
以来我县公共卫生事业飞速发展,新农合政策的普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广、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的逐渐推行等等,以及今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春风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今天,县卫生局又与中国电信县分公司联合推出这样一个老年人健康关爱活动,更是把我县的卫生事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本次活动县卫生局与中国电信县分公司合作推出 “老年人健康专用手机”,通过他们联合开发的救助服务平台,把全县老年朋友和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县医院用最快捷有效的方式紧密连接在一起,使老人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为我县老年朋友们撑起了一把充满关爱的健康保护伞。
同志们,我相信此次大型老年人健康关爱活动在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卫生和电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获得成功,并将成为我市卫生工作的一个亮点!
最后,祝全县老年朋友们身体健康!
在这金风送爽、充满喜悦与收获的美好日子里,我们隆重集会,举行“视觉健康光明行”百场戏剧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并进行戏曲专场文艺演出。我代表市委向活动的主办单位、向参加演出的演员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各位父老乡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大家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顺应时代要求,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农村工作规律的新认识、对农村发展前景的新规划和对农村各项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卫生事业还相对落后,农村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比较贫乏,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的还比较突出,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扭转,必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摆上重要日程,要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前提下,加大文化、卫生资源向农村的倾斜,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各类艺术团体下乡演出及医务人员下乡义诊,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和卫生需求。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卫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这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共同组织,市眼科医院具体承办的“视觉健康光明行”百场戏剧下乡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希望各县区和有关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切实做好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确保这次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取得扎实的成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卫生下乡”活动。我相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下乡活动,通过一系列文化、卫生惠农工作,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我市农村也必将展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要求人精力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情绪良好外, 还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险之勇、求实之诚、专注之境, 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1996年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研究资料表明, 心理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世界约有30%—40%的求医者有心理问题。据新华社最新报道:“近年来, 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2005) 》表明: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 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 目前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8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大学生中, 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 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对五个省市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 高中生有异常心理倾向的比例为14.8%。由于心理障碍、人格发展缺陷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如曾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伤熊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案和因不堪遭受挫折而自杀、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和深刻反思。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对青少年而言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 且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健康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 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
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1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 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 一个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尊、自信, 即认识、情绪、人格的社会适应等方面协调完善健全的人, 才能称为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的国内外学者有很多论述, 比较权威的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早期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 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 有限度地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 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郑日昌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识活动正常;情绪生活健康;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
2.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随着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变, 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变化, 心理会发生急剧变化, 表现为感情丰富, 情绪起伏不定;青少年人格尚未成熟, 好幻想;追求时尚, 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内心充满矛盾, 表现出对抗行为;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
有些青少年不能适应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学校和家庭的期望, 而产生某些程度的危机, 特别是原先心理不很健康、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青少年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和易发生障碍的时期, 因此, 适宜的运动并让青少年构造健康身体并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3.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 具有娱乐性、竞争性、交往性等特点, 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善青少年的情绪状态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 (Northetal, 1990) 。在体育运动中, 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使自信心得到增强。正如Sonstrotm在1992年所说:“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信心, 降低焦虑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者能胜任某种任务。”班杜拉的自定效理论认为, 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 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 锻炼是一个困难的事。如果他们能够养成锻炼的习惯, 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一种自定效能的提高感。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抑郁、焦虑和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
分散注意理论认为: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使他们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诺瑟夫等人进行的研究分析也表明, 长期的体育锻炼在减少消极情况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他分散注意又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更有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 其注意力从枯燥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琐事中分出来, 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上去, 摆脱暂时的烦恼和忧愁, 从而起到缓解和改善其心理的作用。
青少年由于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 情绪波动大, 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性功能较强的运动项目, 如游戏、球类、游泳、体育舞蹈等, 可以起到调解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3.2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和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的毅力。意志品质既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强、激烈、体力消耗大易疲劳、艰苦等特点。体育运动过程, 总是伴随强烈的情况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 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胆怯和胃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青少年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 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 经受无数次挫折和挫败的打击才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 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
3.3 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的品质, 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对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运动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令人愉快的, 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North etal, 1990) 。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 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体育活动多以集体形式进行, 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 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 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产生情感的相互感染、沟通, 从而增强了解,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Branly (1979) 的研究表明,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更易于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 人际关系更和谐, 更有助于产生亲近感, 消除孤独、恐惧等心理疾病。
3.4 有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整体评价, 它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组成, 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
一个人只有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 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与个性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体育活动可以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表现出来,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 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准、激励等, 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在反复对挫折和困难, 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 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 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 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个人的优缺点会自然流露出来, 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3.5 增强社会规范意识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 反应适度, 社会适应良好。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 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也表现为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的一致性。反应适度, 指既不异常敏感, 又不异常迟钝, 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关相对稳定的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 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 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已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与他们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育是人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尤为突出。体育活动大多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 是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宗旨下进行的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 每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 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的要求。因此, 体育运动能帮助青少年逐步理解和习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 根据社会规范的约束和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形成社会规范行为。
3.6 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 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外, 还应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 使双方在对等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 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 只有通过全体队员的相互合作, 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成功。因此, 每个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 从全局出发, 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 发扬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为增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 这种合作不局限于同一集体, 还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 不服从裁判的判罚, 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 可以鼓励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 有效地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4. 结语
总之,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体质, 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和健康成长, 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应予以重视。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的不断提高,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本文运用文献法, 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扩大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活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参考文献
[1]丁雪琴, 高潮.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体育科学, 1998, 5.
[2]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中国学校体育, 2003, 5.
[3]马凯.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73-76.
[4]王宏斌.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5:34-38.
[5]江雄.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程度的研究.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5:131-133.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忽视良好性格、情绪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但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摆脱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困扰,走向快乐人生,而且更有义务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养成健全人格的环境。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不应该成为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而是要尽力避免学生发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学生的心理问题总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据调查,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0%,初中生约为15.0%,高中生约为19.0%,大学生约为25.0%,比同期国外严重的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叶一舵教授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自身原因。有些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人的规劝,不计行为后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是非判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对事物的处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在个人利益满足以后依然不会想到别人。即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自私自利思想膨胀,要求别人要以我为中心,争强好胜,固执偏见。虽然他们在内心上更加自卑,但在行为上却表现得十分要强,好冲动,自主调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具有明显的两极性,而且耐挫能力较差。学生在学期间,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变化时期,心理上的不成熟主要集中在认知方式、自我管理意识、能力和以往的生活经历等等。他们的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而较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2家庭原因。很多问题学生的家庭较为贫困,父母收入较低,而且有一些学生的家庭为离异、单亲等特殊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也较低,由此可以看出,问题学生的家长有的对孩子采用溺爱和家庭暴力,使学生产生对抗的行为,有的家长言谈举止粗野,满口脏话,有酗酒、赌博和偷窃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毒害。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家庭成员的感知、情绪、情感、个体和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非完美的家庭关系会导致冷漠、寡欢、孤独甚至自我封闭、自信心差,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时方法简单,无所适从,有时会拒绝交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缺一不可。如果父母长期争吵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打击,尤其是离异后再缎建家庭,不论孩子跟谁在一起都会引起孩子的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体现出忧郁、孤僻、敌对、偏执等心理特征。
3学校和社会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有不良表现。教师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和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偏爱优生,冷落后进生,认为后进生是不可救药的,那么,这些学生一旦被贴上后进的标签,就会认为自己反正都不好,不如破罐破摔。对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表现,教师没有调查清楚就做出武断的处理,这样处理只能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严重损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教师粗暴对待的学生会顶撞教师或在课堂上调皮,以此来维护自尊,达到心理平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较差,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难以正确对待,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难以正确定位,以致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动力,行为上没有准则。特别是不良网络严重腐蚀青少年纯真的心灵,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三、体育教学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体育教学是发现和消除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体育运动改善了自我概念,有利于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体育活动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效益可能来自持续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2体育教学对问题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影响。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的神经病学家弗雷盖奇说:由于我们现已知道人类大脑也会长出新细胞,因此奔跑或其他一些运动可能也会促使人类脑细胞的生长。另外也有实验可以证明,在运动后,脑组织中的核糖核酸会增加10%-12%,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新的蛋白质分子,有人称之为记忆分子,这种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因此,在每天的体育教学中,改善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交替转移的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人的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等。同时,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实践能力。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形式的体育活动都对问题学生产生相同的情绪效益,只有科学的体育活动才与一定的情绪效益相联系。
(1)问题学生应积极参加令人愉快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取得最大限度情绪效益的前提,是参加者从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
(2)参加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律的腹式呼吸的运动。
(3)参加自控性身体活动。在闭锁性的前提下。重复性的和有节奏性的体育活动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因此在锻炼中,锻炼者的思想是自由和随意的。这类活动通过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也可能促使锻炼者脑力的恢复,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情绪健康。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主要向大家谈谈怎样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笼统地讲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理智调节情绪。
一个人能否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理智来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绪,这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许多不愉快的情绪,多是“自寻烦恼”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正视现实,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保持开阔的胸怀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大小,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
三、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例如,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有的同学喜悦,有的同学懊悔,有的同学通过这次考试树立了信心,有的同学去丧失了勇气,诚然,分数很重要,但你现在是否想过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情绪。
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只能反映你以前的学习情况,但不能代表和决定你的将来。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失败的痛苦,都会感到过己不如人的沮丧,但我们谁也不愿把悔恨旧梦重温,谁也不能让时光倒流,如果你一味沉溺于过去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错过的不仅是昨天的时光,还会是今天的机会。当然,取得一点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只有继续努力,才会取得更大成功,总之,只有正确对待过去,既不要被眼前的成功所困扰,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屈服,要重整旗鼓,轻装上阵,积极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这才是良好的心理情绪所必需的。
同学们,国外有句格言:“我是我心灵的主宰”。衷心祝愿同学们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早上好!
今天是5月25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财富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确,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正在为三年和三十年后的目标而努力着。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你便拥有了成长的雨露;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你便拥有了生命的阳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你便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是良好的。我看到:同学们每天早晨走进校园是抬头挺胸的;与老师打招呼是微笑的;走进考场是充满自信的;面对失败是乐观开朗的。
现在的季节充满生机与活力,但也容易感冒。和身体一样,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们,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你也许有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你可能感到孤独而无人倾诉;你也许会因一次次的失败感到自卑甚至绝望。
其实,这样的成长过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失望、烦恼、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偶尔的心灵“感冒”是正常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身体感冒了,绝大多数时候可以自我治愈。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疏导来解决。如果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可以求助于他人,学校的健心苑就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当然,在所有能给予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当中,一定不要忘记最重要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对付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同样,提高心理免疫力最终要靠我们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乐观的对待人生。凡事多用积极的思维去思考,向好的方向去努力争取。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高兴还有半杯水,消极的人会伤心只有半杯水了。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坚信,不管下多久的雨,天总会放晴的。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需要喜欢你所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的事。从人的本性来说,多数人都是更喜欢玩而不是喜欢刷题、工作。但我们要过得有价值,有尊严,就必须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喜欢现在的学习生活,包括考试。只有你喜欢它,你才会做得更好。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需要我们接受自己。每个人的长相、性格、能力都不同,不管怎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努力去做那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与别人去比较。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应该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感激,我们应庆幸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学习环境,我们应感激父母把我们送到一流的学校来读书,我们应感谢那么多恪尽职守的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奉献。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需要接受失败。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挡住你前进的脚步。正如佛教所说:您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需要学会坚持。连续闯入季后赛,五夺总冠军的美国职业篮球队马刺队的更衣室有一段名言:“我无助沮丧的时候,看到了小石匠在不停的敲打石头,似乎敲打了上百次也没能在石头上留下任何裂痕,但就在他敲第一百零一下的时候,石头突然裂成了两半,我知道,不是那一下击碎了石头,而是前面的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小石匠精神”。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每天一点点的学习,好像没有显著变化,似乎看不到成果,但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化茧成蝶。
心态决定命运!同学们,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能展现微笑;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能把握今天。
同学们是5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畅想未来。同时,5月也是发展和锻炼我们的好时节。同学们刚刚经历了期中考试的洗礼,心中必然有各种感受;5月是高三、高二学生厉兵秣马,冲刺高考、学考的时期,我相信这段时间你们会承受更多,成长更多,也必将收获更多。
同学们,请你相信,能打败你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能保佑你的,不是上帝,是你强大的内心。让我们关注心理,和谐成长吧!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让学生用心理咨询信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理烦恼或心理问题,署名用代号(每月活动一次)。
第二步:把学生写好的心理咨询信统一收齐,然后交错发给每位学生。学生接到别人的咨询信后开始认真阅读,并按咨询内容有针对性地写好回信。
第三步:老师收齐回信,再按被咨询者的代号发给学生。被咨询者反复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评议或意见,即是否认同“心理医生”的回信,并判上中肯的分值(满分100分)。
第四步:老师分类收好心理咨询信、回信及“ 意见”,进行认真评阅(以鼓励为主,书面肯定、表扬和赞赏),然后,再按“ 心理医生”的代号把被咨询者的“ 意见”发给他们,让“ 心理医生”了解自己的回信结果(认同程度)。
第五步:收齐并归类所有资料,分别列入个人档案,老师对心理障碍相对严重的学生,给予加倍关注并及时进行帮助。
学生咨询的问题很多,大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譬如:考试焦虑怎么办?如何与异性交往?自卑又嫉妒他人怎么办?怎样才能自控?父母偷看日记怎么办?怎样看待上网、早恋?与父母经常发生冲突怎么办?怎样才能减轻学习压力?情绪一直低落怎么办?怕与男生讲话怎么办?怎样与老师沟通?怎样才能自强?如何与人相处?怎样才能解除暗恋的苦恼?外班同学给我写情书,我该怎么办?……
可别小觑这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面对这些敏感的问题,他们虽然不是心理专家,回信时也没有什么“焦虑症”、“强迫症”、“异性恐惧症”之类的专业术语,但他们对心理咨询信特别感兴趣,凭着他(她)们的好奇、天真、聪慧、博览、热情、理解、关爱和真诚,为被咨询者写出了一封封条分缕析、颇有创意和令人折服的回信。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沟通,极易产生心理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里我举出学生的几封回信:
白雪的回信
苦瓜妹妹,一年前我和你一样,与妈妈的关系也特别紧张,为此,我很苦恼,还流过不少泪。后来,我和妈妈和好了,妈妈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与父母成为朋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进行沟通。在这方面,我们不妨这样去试试:当我们不能接纳父母的意见时,就学着来一点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父母的位置上来看待自己,这样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父母所有的用心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关爱与呵护。
苦瓜妹妹,必要时,你不妨给母亲写封信,倾诉一下心里的苦恼,在母亲心情愉快时,你最好和她多谈心。要学乖巧点,多帮母亲干点儿家务。当母亲心情不好时,要想办法给母亲一个惊喜,比如自制一张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要学会欣赏母亲,赞赏母亲,拉近双方心理距离。母亲过生日,不妨买件小礼物。要知道,这都会给母亲带来欢乐。总之,有什么事要和父母和和气气地说,快快乐乐地谈,要多找找自身的不足。在学习上,更要下点功夫,为父母争气。这样,父母和我们的心就能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苦瓜妹妹,你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试,希望你尽快与母亲能够成为最好的朋友。
冰 儿 的 回 信
异性同学在班里几乎占了一半,拒绝与异性交往,就等于放弃了一半朋友,这怎么行呢?其实,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互补不足,无论是对我们的成长,还是成才都很有好处,怎能一概拒绝与异性正常的交往呢?我认为,与异性交往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体会是,与异性交往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平等互助,学会宽容,要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尤其是说话,要自然大方,不拘谨,不腼腆,不与异性打打闹闹,更不能一对一地偷偷交往,最好在集体场合公开交往,否则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我们都正处在花季年龄,不能太多地分心。要学会自控,决不能冲动。要知道,一旦超越友谊界线,就会陷入早恋而难以自拔,甚至会给日后的生活埋下苦果……
也许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当好同伴的心理医生,可事实上从反馈的信息统计来看,有96%的被咨询者对回信“ 感到十分满意”,并判为95分以上,其中有18%的“ 心理医生”获得了100分。这里不妨摘录几则被咨询者的“ 意见”如下:
“ 晨晨同学,我非常感谢你帮我出的主意,你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你的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会试着去认真采纳。但愿通过你的方法能够解决我们家的矛盾,让父母和和睦睦,让家庭重新充满欢乐。”
“ 橘子,看了你的回信,我很惭愧,你使我真正理解了父母,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不足。你在文中以巧克力为喻使我更加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你说得很对,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十分重要。说实话,你的话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头的乌云。”
“ 小叶,我真会把你当成心理学家,真的,你对我提出的问题,想不到回答得那么好,好像经过你这么有条有理的一说,我心里的苦恼一下子就消除了,我真的感到很轻松。”
“ 雪娜同学,你虽然不懂‘上网’,可你能够以大量事实提出‘上网’时要注意的六个问题,作为一个‘上网’迷,值得我很好地反思。”
“ 梅子,你的回信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交友要注意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会使我在今后的交友中拥有真正的好朋友。”
“ 反复看了你的回信,我非常内疚,我真不该自卑自弃。你的信使我又振奋了精神。你说,做人当自强,是的,我一定会克服自卑心理的。”
实践表明,这种“心理互助”活动的效果和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 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 心理互助”活动是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他(她)们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而当他(她)们面对家长和老师时则是一种回避的心态。即使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信箱,许多学生也仍只是望“ 室”生畏,望“ 箱”发怵,不敢说出心中的痛苦,而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则符合他(她)们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 互助”目的。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耐挫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 心理互助”可帮助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进一步使老师掌握翔实的材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 心理互助”可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心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这对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心理互助”可提高学生的认识、创新和写作能力
开展“ 心理互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连续三届的“ 心理互助”实验活动,笔者深深感到,开展这一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班集体的建设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开朗活泼、心理健康、学习情绪高涨;同学之间团结、和谐、真诚、宽容、理解、互助;班纪班风严明纯正,班级生活井然有序。
【心理健康活动的讲话稿】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周的活动总结10-16
宣传心理健康的活动倡议书07-09
关注心理健康国旗下讲话06-12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09-29
心理健康活动体会总结09-29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1-08
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周的实施方案09-23
中班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娃娃06-03
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09-08
心理健康日活动总结报告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