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精选4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篇1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识乐谱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各要素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总的说来,教师在《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教学原则:1.必须保证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艺术价值较高的片断或部分作为基本教材。包括世界各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音乐、少量的为掌握某种技能编写的练习,以保证学生积累丰富多样风格、韵味的音乐语言。2.要始终坚持音乐基本理论、和声作曲等理论课程同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3.视唱练耳的授课虽然是以集体课为主,但也需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怎样培养中学生会识谱,使其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独立识谱能力。

一、培养学生识谱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这个热心我认为就是指的兴趣,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如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二、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每学一首歌曲(乐曲)之前先多听几次录音,每听一遍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可以要求听出音乐的情绪、速度及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之以拍手或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第三遍就可以轻声跟唱,然后抓住歌曲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讨论,以确立表现歌曲内容的情绪、速度。

三、加强听觉的训练并积极的进行分析

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容易产生听觉的惰性,认为反复听几遍下来,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对所听的乐谱进行积极的分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比如:在学习听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大

三、大六和弦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大四六和弦的概念,当再听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就会迅速的作出发应,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逐步加强。其次,学生不仅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练习,课下更要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积极的训练,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能不能训练好自己对音乐的听觉,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要看学生自己是否刻苦。同时,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所以学生必须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比如说: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乐谱记下来,而且还要对音符、曲谱进行综合的分析,看看都包含哪些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学识谱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歌唱,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因为歌唱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浓厚,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包括识谱上的困难。特别是歌谱的实用价值也能够直接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

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与在歌唱活动中学识谱有许多相似之处。我经常借用歌唱教学的经验从事器乐教学,比如在用钢琴《四季歌》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老师示范演奏乐曲1-2遍,每一遍示范演奏我都提出欣赏要求,再让学生演唱乐曲曲谱,然后再让他们演奏,最后再让他们演唱乐曲时,学生已经能很准确的演唱曲谱了。

(三)、在欣赏音乐的活动中学识谱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在学生中不喜欢歌唱者有,不喜欢演奏乐器者有,不喜欢创作音乐者有,而不喜欢欣赏音乐者几乎是零。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极普遍的,也是极浓厚的,要求也是很强烈的。因此,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识谱的需求。如在给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原来我担心学生听不懂,但在教学中,我向学生讲解了乐曲产生、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引导学生视唱了乐曲的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学生欣赏时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跟着乐曲轻声哼唱,有的学着录像里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拉”起了小提琴。当第二次欣赏时,学生不但能随音乐唱出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的旋律,还能听出它们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异同。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但促进学生提高音乐文化水平,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也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识谱能力。

五、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将提高识谱能力延伸到课外

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识谱能力的获得与音乐课外活动是分不开的。音乐课外活动可以造成一种音乐艺术美的气氛环境,提供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创造音乐的兴趣,我校每年都要开展校科技节,文艺汇演,大大小小的歌赛、联欢及音乐形式的主题班会等各种音乐课外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些亲自参加的创造性表演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焕发出来的识谱和学乐理的兴趣,大大促进了音乐课堂是识谱的兴趣。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的艺术实践的互补中,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艺术修养,使其更加热爱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六、要重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以视唱为例,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因为,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并且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加强对听觉的训练,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篇2

一、巧用教材, 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1.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识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识谱同样需要兴趣。我所在的职业中学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 特别是唱通俗歌曲, 所以我就选一些学生喜欢唱的、思想健康的歌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兴趣的驱动下, 他们会努力克服识谱的困难, 加上我的正确引导, 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先学唱歌, 再学识谱

在过去, 拿到一首新歌, 很多教师总是先让学生念歌曲节奏, 然后再唱谱子, 最后再唱歌词。而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职校学生, 如果看到教师先唱谱, 他们心里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 觉得识谱枯燥、难学, 不想学, 没有兴趣, 结果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就不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先教会学生唱歌词, 然后再让他们跟着我唱歌谱, 学习的效果就非常好。这是因为, 首先, 学生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让他们先学唱歌词, 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次,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学生经过多次的聆听感知歌曲旋律, 对歌曲已是非常熟悉, 这时再来唱谱子, 就让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 增强了自信心, 唱谱也会相对变得简单了。再次, 我教给学生的歌曲通常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 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 即使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 也会比较乐意。我曾经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以前, 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谱, 班上只有几个会乐器的同学会唱, 其他人都不行, 毕竟太难了。我对唱谱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 才上两节课, 我就会唱歌曲的谱子了, 非常开心。”这种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唱歌, 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 能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的;后识谱, 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是有所“成就”的。这样的学习过程,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二、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积累识谱知识

1. 查漏补缺, 掌握读谱知识

由于多种原因, 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 尤其是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 这就给识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我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 通过查漏补缺来弥补他们音乐知识的不足。每节课都介绍一些乐谱知识给学生, 例如介绍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节拍的意义、小节和小节线等知识;再结合简单、短小的歌谱进行分析、练唱。这样, 学生就可以相对系统地、慢慢地积累乐谱知识, 对识谱也就不会觉得太困难了, 也就能更自觉主动地识谱了。

2. 多重感官, 感受音高节奏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 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 能使识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节奏练习时, 要根据节奏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学习识谱。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 让学生了解每拍的时值是多少, 学会单位拍。学生在训练时始终要和拍子结合模击, 口中用“哒”念出节奏, 特别注意不要赶拍子, 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在学习中还有一些节奏型很相似的节奏, 例如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 小切分与大切分, 等等。这些节奏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 可对比着来学, 具体做法是先让他们通过细听来分辨相似节奏型的强弱及特点, 然后在这些易混的节奏型上加上相同的音高, 再让学生去分辨。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带有这几种节奏型的识谱练习,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识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也为以后的听记节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 接下来要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比如利用柯达伊手势, 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 利用课堂的两三分钟来唱几遍音阶, 要求学生跟着琴声唱, 然后再自己清唱。经过反复的倾听、对比, 学生的听辨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 先攻难点, 分段分句, 逐一识谱

在教歌谱的时候, 歌曲中通常会有一些难点, 学生不易迅速掌握。我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 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 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识谱, 就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节奏比较复杂、音程跳动比较大的歌曲, 可以把歌曲的乐谱分段、分句。通过分句、分段的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然后进行识谱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读歌谱的质量。练习时可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 让他们在聆听、思考、演唱中逐渐熟悉乐谱;同时指导学生借助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 更好更快地唱会唱好歌谱。

4. 讲练结合, 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

在识谱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做到讲一点、练一点, 比如讲了十六分音符, 就要唱有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也可以做相应的听记节奏等练习, 从而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音乐实践的教学中。

三、教法多样, 促进学生提高识谱能力

1. 开展合唱、器乐演奏兴趣小组, 推进识谱教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 弘扬学生个性发展, 我还提议学校组建了合唱队、电子琴演奏等兴趣小组。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识谱法, 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 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学生通过合唱训练, 既提高了识谱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 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例如通过电子琴、吉他的弹奏, 既能练习识谱, 又能自学歌曲, 可谓一举两得。同时, 这些学生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识谱的能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 我都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全员参与。比如“歌咏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器乐比赛”等艺术活动, 我都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平时所学的音乐知识都得到了展示, 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习识谱也更有信心了。

3. 重视课外音乐的教育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学习或识谱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例如在课间、午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大量优秀的音乐, 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学习音乐。比如播放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经典红歌, 或《乡间的小路》《同桌的你》等校园歌曲, 学生听歌时很休闲, 没有压力, 一来可以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 二来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等, 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识谱能力;培养

近年来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和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把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当作了音乐教学的核心活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一个普遍的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演唱歌词的能力都比较强,而唱歌谱却有较大难度。这是因为他们不会识谱,或者说识谱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到音乐学习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一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

1.采用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简谱音符

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识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运用七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作品记录并表达出来,并使人很快记住而终生不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利用这种充满趣味、简单易懂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理解掌握简谱。

2.五线谱的学习方法

五线谱是世界通行的音乐记谱法,学习掌握浅显的识谱知识,能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识谱教学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诸多形式引进课堂,融音乐基本知识技能训练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根据高中生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教师可以把“五线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使教学过程情节化,这样做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不同的识谱方式

1.浏览性识谱

在高中音乐识谱教学中,如果教师把识谱当做单纯的知识来讲授,识谱与音乐实践活动脱节,单调枯燥,专业化训练倾向严重,就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识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对识读乐谱的观念和做法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浏览性识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准确地读谱,让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音乐旋律线条的流动,而不是单纯机械地用手指着每一个音符去读,只知道音符而忽略音乐旋律的律动。

2.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挥拍轻声唱曲谱,可以让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的内心听觉训练。因此,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乐曲的曲式变化,掌握旋律进行的基本规律,体会音乐进行的韵律美。在音乐教学中,浏览性视谱只是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通过挥拍视唱全曲,可以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曲式变化,感受乐曲进行的强弱规律,让他们在对乐曲有正确的感知和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目标性和目的性,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挥拍轻声视唱曲谱,让学生在挥拍视唱中感受音乐的规律美、韵律美,体会到音乐的内在特点,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3.背唱

背唱乐曲是对学生进行强化听觉的记忆与锻炼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拓宽记忆的多面性与灵活性,通过读谱、默唱、视唱、背唱的训练过程,将内心听觉融于音乐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内心听觉受到积极氛围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视唱能力。

三、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四、采用合理的奖励机制

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虽然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长期单调的学习也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他们,比如表扬能正确识谱的学生,甚至给有背谱能力的学生奖励,激励学生多识谱、多背谱。新课程标准提倡“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把熟悉的歌词变成乐谱,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很高;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用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熟悉程度,学起来要轻松一些,对乐谱音准的把握也容易了许多。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多想办法,多设计活动来丰富识读简谱的教学。比如,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力度记号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我引导学生模仿火车从远处开来直至面前的声音,感受声音越来越大的感觉,再让学生模仿火车从面前开走越走越远的声音,感受声音越来越小的感觉,通过这两种模仿活动使学生对渐强、渐弱两种力度记号的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也激发了他们探究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无疑会使枯燥的识读简谱变得丰富有趣,只要学生乐于参与,我们的教学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总而言之,如果说情感表现是歌唱教学中的核心,那么识读乐谱就是歌唱教学中的基石。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手段,而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的识谱能力应当融合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甚至是情感基调,促进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萨日娜. 谈音乐教学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发展——节奏与认读唱名关系的探究[J].音乐大观,2013(7).

2.潘刚.识谱教学 难在何处[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0).

3.陈奕君.试谈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Z1).

略谈音乐课程的识谱教学 篇4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偏向,把识读乐谱的教学工作摆在一种不适当的地位。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就像有些同志所说的那样:“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的一把金钥匙”。有些老师也把识谱教学置于音乐课的首要位置,甚至搞什么“集中识谱法”、“速成识谱法”,但在事实上,我们的音乐老师长期以来被识谱教学至高无上的地位所困扰,很多学生也因此而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识谱是音乐教学中一种较为高级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程序的自学能力。因此,广大音乐老师都很愿意、也热衷于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还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来激励学生学习识谱的热情。应该说,这样做是正确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究竟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是用专门的视唱练耳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还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使用乐谱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不顾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可见,选择后者还是更为容易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略谈几点想法。

一、正确认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课程标准中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既然识谱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那么识谱就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不会识谱就不能学习音乐”“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音乐教学”,这相的想法与“不认字就是文盲,不识谱就是音盲”同样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没有使用文字以前,孩子们都能说话,在没有学生乐谱之前,学生人都能够听音乐和唱歌。乐谱仅仅是记录音乐的一种工具,乐谱的本身并不是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音乐文化修养,不只是音乐知识技能,通过音乐教学使他们身心获得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识谱教学的过高要求和过分“投入”,只会给音乐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无论何种乐谱,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难度。知道一些读谱的知识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读谱技能必须经过一个相当的训练过程,不经常练习、使用一定会变得生疏。因此,在每周一、两节音乐课时里,在识谱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要求过高不但难以实现,而且会使音乐教学陷入枯燥的技术操练,影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还出现许多学生不愿学习识谱、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

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使用乐谱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更为可行的一种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通过专门的识谱练习。通过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业的识谱训练效果要好得多。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取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唱的作品,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也顺带着渗透了识谱的技能。如《小星星》、《生日歌》《欢乐颂》《歌声与微笑》等等,这些歌曲学生大都能哼唱,谱例也不复杂,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把歌词替换成唱名就容易的多了,学生也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在遇到生疏歌曲的时候,未必一定要先学曲谱再学歌词,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通过听唱教唱之后再学唱曲谱、背唱曲谱,这种“背道而驰”的方法更有效果。

三、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

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而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兴趣是引起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悦地去探究它,为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识谱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唱谱知识的积累,才能逐步建立唱名的音高感。开始由模唱听唱,后辅以视唱,再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这种“先听唱谱,后逐步增加视唱谱”的办法是符合学生认知音乐的规律的,而且对于整体上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是有利的。

四、关于教学中的记谱法

在80年代,中小学音乐教材曾多次推动“五线谱替代简谱”的努力,然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学习简谱未必就“拖了音乐教学后腿”,改学五线谱也并未“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就本人教学经验而言,简谱有易记、易学、方便直观的特点,更适合我们农村音乐课程的教学使用,这也是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出发吧。当然,课程标准中也规定出各地、各校“自行选择”,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转换下一篇:清华法学考研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