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精选9篇)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篇1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时期,孩子们面临的是阅读与写作要求的提高,面对这种转变,多数孩子是惘然失措的,如果老师不注意,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一、还停留在低年级阶段,过于帮扶,还像保姆一样当知识的喂哺者;具体表现:阅读课的分析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讲,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是十足的以己度人。这样的教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因为不用动脑动手,只是被动地接受,根本没经过自己的劳动,所以印象不深,掌握不牢是正常的现象。

2.学生的阅读技能根本没得到培养。

3.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高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没站在学生实际年龄的高度也没了解学生的学识水平,只是单凭教者的视点去学生的看问题,站在成年人的高度去臆测学生的需要。具体表现:

1.对学生到底不懂什么根本不清楚或者干脆视而不见,把他们当作已经具备一定理解力的成年人。

2.不交代任何阅读方法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3.误解以读代讲的作用,只让学生毫无目标地拼命读。

这种教法的弊端:因为教师没正视自己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所以,学生只能茫然地去摸索,仿如黑暗中行走,没有方向。当然,学习的收获,有效课堂的建设,更是无从说起了。

三、阅读与写作生硬分离结合,都说读懂一篇文章是吸纳,能写一篇文章是倾吐。如果写文章是树上开出的花,那阅读就是泥土里的营养。可惜的是,明白其中道理的教者,却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他们俩亲密的关系。课内的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外,一大重要目的就是仿写的好对象。因为教材的文本是经专家选录的佳作。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文本紧贴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业水平。他们简直就是孩子依样画的“葫芦”。不给他们“葫芦”,不教他们如何照着“葫芦”画,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如何会写?这个过程包括了积累词句,包括了学习布局谋篇。

第二部分:解读教材

(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第三部分:理念先行。

要学习这样文字优美的阅读课文,要把握以下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四部分:了解学情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篇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首先思考的是学生, 由于学生先天的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就造就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才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清楚学生原来学会了什么。如,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乘法估算时,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 一年级就有写出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二年级有加减法的估算, 教师只有熟知教材编排, 才能知道学生原来学过、学会的知识, 下一阶段还要学习什么内容。还要知道, 学生的已有经验怎么样, 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如何?怎样更利于他们学习?还有,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差异是什么? (2) 反思学生的基本技能。即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计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例如, 计算的能力有高有低, 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正确计算, 而且要让学生说清想法, 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会说想法的学生一定会做, 会做的不一定会说。 (3) 反思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质疑、合作与交流、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我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恨不得多长两只手可以举手, 到中年级就少举手, 而到高年级干脆就不举手。

二、课前反思教材, 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课前应反思的是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什么会有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是不是说明我们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学数学有用, 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灵动。明天课堂教学中要教什么?

想明天我要教会学生什么, 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教材、熟悉教材、领悟教材。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哪几个教学环节才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怎样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才能让学生觉得不会累或者觉得上数学有趣等等。如, 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1.乘法的意义

27×38表示:___, 列式计算15个18是多少。

2.提问题

5个小同学买冰激凌, 每人买3个, ____ ?

3.写表示

5个小同学, 每人买3个冰激凌, 每个冰激凌2元。5×3表示:___?3×2表示?5×2表示___?5×3×2表示___?这样的练习不是一次就能让所有的学生一下就能学会的, 但经常有意识地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用教育智慧活用教材,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短短的40分钟数学课堂内, 达到你所设想的预期教学目的。

三、课前反思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我个人对教法的理解:所谓教法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不同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教法。余文森教授的三条铁律为选择教法指明了方向。低年级的学生要“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学生是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 学生认得的字不多, 更不用说算理了。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要帮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还要帮学生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中、 高年级的学生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 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 必须先学后教。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一剪、 拼一拼、看一看、说一说能搞清楚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师就不要包办了。教师要本着“学生能做的我不做, 学生不会的我才做”, 这样才能教得轻松, 学得有劲。“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数学知识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会思考。例如, 教学面积单位时, 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动手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画一画 (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的正方形) 、比一比 (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两个正方形的大小)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经常进行课前反思, 能促进你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让你的课堂更高效、更灵动;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的。“教在今天, 想在明天”, 就从想你的下一节课开始吧!

摘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课前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证, 同时加快教师的成长。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要善于想、善于思、善于学才能让课堂充实起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课前反思 语文教学 有序 有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反思对自己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往往注重的是课后反思,课前反思被很多教师忽略。因此,要改变当前教师的这种思想状态,每节课要从课前反思入手,做到有备无患,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反思教学内容,让教学有的放矢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教师要从全局进行分析,钻研每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清楚每篇课文的教学难点、重点;明确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教会学生哪些知识;衡量每篇课文按照教学计划设置课时内容,按照实际教学情况设置课时内容;是否有必要对要教的内容进行拓展等,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在《长城》的教学中,上课之前,教师先从整体上分析了这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长城》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后边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很明显教材安排者是想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再分析本课文中出现的诸如:蜿蜒、垛子、瞭望、屯兵等学生常见但不见得能读准字音的生词。其他字词对于四年级学生不会有很多的障碍,并且课文篇幅不是太长,阅读起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另外,长城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在电视节目甚至在幼儿园阶段的画书、画报中都有接触,但是对长城的结构不会很清楚。综合上述,教师设置了本课课时是一课时,教学重点是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情感目标是感受长城的雄伟,技能目标是顺畅、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反思教学内容其实就是认真研究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激活,挖掘教材中每一个适合学生潜在的知识和技能,把它们传授给学生,把教材这个经典范本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二、反思教学方法,让教学事半功倍

明确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当前的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师眼花缭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脚踏实地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对的、适合课堂内容,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晏子使楚》的教学,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课文,在上课之前教师反复斟酌哪一种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最后教师权衡利弊采用了基于小组模式的教学方法。上课教师单刀直入,板书课文标题:晏子使楚。接着分配任务:“同学们,接下来大家组内阅读,自行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每组必须选出三个同学,复述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看哪一组复述的最符合课文,最后每组还要告诉我通过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干净利落的课堂导入,并且要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学习呢?因为在课前反思中,教师预见了学生表演复述故事,需要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指导,可能在时间上会拖沓一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教师没有在导入上浪费时间,而是把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并且根据这篇课文的对话性质选择了适合教学内容的小组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小组模式复述表演,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精神,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三、反思教学过程,让教学未雨绸缪

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在课前对整个课堂进行有预见性的整体把握,怎么导入课题,教学的重点需要安排在哪一个环节,大约需要占用课堂的多少时间,教学中学生活动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对于教师的指导评价学生是否乐于接受等,在走进课堂之前,教师都应该思考。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对于这篇写人物的文章,先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勾画出对少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得出闰土的性格特征,这个过程是值得反复琢磨的。上课首先让学生们交流初识闰土的感受,在得出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明确对闰土刻画是通过什么手段达到的,由于教师的课前反思,课堂在教师的掌控下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着。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交流闰土捕鸟和看瓜的感受,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朗读指导或示范。上课时,教师首先根据自己的设计指导学生朗读:“同学们,你们在朗读闰土讲述怎样捕鸟、看瓜时一定要想象闰土说话的语气、表情和神态,读的时候要带上情感,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是闰土,这样才能体会文中的‘我为何对闰土非常想念。”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出相应的准备。这节课在课堂进行到朗读阶段时,教师及时指导,使课堂环节衔接紧凑。如果没有课前反思,可能就会出现在朗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达不到要求而导致课堂气氛尴尬的情况。

四、反思当前学生,让教学得心应手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当前的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既包括对整个班级学生认知情况的了解,也包括教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了解。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摸清哪些学生需要特殊关注,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弱,以便在教学中分层教学,多维评价,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小学三年级学生身心和智力发育还不完全,并且发育有早有晚,还有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偏少,教师的教学必须在这些基础上进行。首先是背诵,有的学生背诵得非常好,既快又准;有的就稍微欠缺一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背诵得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让他们当堂背诵,欠缺些的教师可以让这些同学多朗读。一是避免了这些同学不会背诵的尴尬,二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最终会背诵。学生们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对诗句内容形成简单的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里边“潋滟”一词不经常出现,估计大多学生不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即便是学生们感受过“波光闪动的样子”也不会想到这个词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记忆,直到记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要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明确自身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课前反思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还要有认真的教学态度,为了学生的发展切实做实课前反思,让课堂在自己的筹划中有序、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黄荣娟.谈反思性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2]蒯光宏.对反思性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06).

[3]黄艳艳.学而不思则罔——谈谈如何培养中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反思力[J].快乐阅读.2012(19).

关于初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方法 篇4

1.概念抽象

例如必修1第一章《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其中的概念一个接一个,有的同学可能因概念多不好理解而一时不能适应,这是大家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学习起来也困难。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由于进度的加快,化学方程式的增多,且多数化学反应规律在初中掌握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发展,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深,联系广

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

1.章略节详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时,先泛泛地浏览整章大概内容;在学习到每节具体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进行预习。

虽然是笼统地掌握了整章的内容框架,但在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时,却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知识联系。

具体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难点和疑点应该如何掌握,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是看不明白的,等等。

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前后相连法:

在我们的教材中,知识是相通的,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学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习题试解法: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篇5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总复习》的课前反思

总复习课落实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算法,还要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联系实际引入,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第二个环节复习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和进率,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第三环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进一步体会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第四个环节简单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对有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复习周长的计算公式,重点复习了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没有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也要求说出周长的求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第五个环节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忆了六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六环节,初步练习,并联系引入环节进行面积和周长的实际应用的练习。最后完成书上练习。

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反思 篇6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1、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强调实验报告中的问题讨论,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供积极因素

化学课前教学反思 篇7

一、重视学生本身的资源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社会中人,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 即所谓的学生经验, 因此, 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也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进行课前预设时重点从两个方面予以关注:

1. 巧用学生的社会信息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信息资源, 在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顾及这一点。在化学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会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 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 可以用如下问题引入:谁能说出关于酒的诗句?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乙醇?发现孩子们群情激昂, 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看来, 每个学生在心底里都渴望得到关注, 学生智力活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表面看起来智力较差, 有惰性和落后的学生, 其实往往是激情的贫乏和精神的疲沓, 或者说是与他的激情世界未得到开发有关。

2. 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能够平等对话, 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 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在设计每一节课时, 都应预留一定的时间空白, 让学生有时间自学、思考、讨论、探究、归纳, 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探究氛围。只有当教师不把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量的扩大视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 而只是当做发展认识和创造力以及喜好钻研的灵活思考能力的一种手段的情况下,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 (斯宾塞语) 。例如, 在学习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2节探究氯水的成分时, 我设计了以预习作业为主的“自助餐”式导学案, 导学案中附有本节的学习目标和考试大纲, 让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自选性地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 大家畅所欲言, 找准了合适的试剂, 同时为了节约时间, 让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实验, 最后汇报交流, 共同分享实验结果。事实证明, 这样的操作形式还是比较成功的, 不但能按时完成探究任务, 而且每位同学都动手做了实验, 体验了探究过程, 合作交流阶段总结也都很到位。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 有些同学操作不规范, 所加试剂量不能很好控制。但对反应原理这块, 基本上同学们都能说出如何反应, 并利用教室四周的所有黑板, 学生三人一组, 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由一对多实现了一对一。下课铃响时每位同学都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尽可能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青睐。那么, 应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怎样的教学情境更具有教育价值?

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 例如, 在学习鲁科版必修2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引入时, 可以展示有各种颜色塑料袋的树的图片。

又如, 学习到鲁科版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乙醇”时, 我通过一组漫画图片引入新课, 在学生兴奋看漫画之余, 适时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人们社交聚会喜欢用美酒助兴?为什么饮酒后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喝多了又会头晕、呕吐?交警用的酒精检测仪的原理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另外, 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有趣的实验现象、生动的视频片段等等对创设情境都有很好的效果。在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时, 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质量。首先所选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并尽可能一直伴随课堂教学的展开与结束, 让学生在分析解释情境的过程中获得认识, 然后将获得的认识进一步应用。例如, 在学习鲁科版必修1第2章第3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时, 以医生为头晕患者开具的治疗缺铁性贫血处方 (硫酸亚铁片和Vc片) 引入, 从课的开始到结束, 都是围绕情境, 产生问题, 获得认识;其次, 选取内容应与教学主要内容密切联系, 并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 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教学时, 让学生分析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随着岁月的流逝, 病得越来越重的原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视角解释分析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这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三、注重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因素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课堂预设时, 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感染学生, 并促使其自觉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 在进行化学课前预设时, 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会给教学注入活力;创设情境生动活泼, 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资源充分利用,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有了这些扎实的准备, 厚实的铺垫, 成功的高中化学课堂一定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反思 篇8

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介入

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为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和形式提供了可能。教师除了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和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表现出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 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 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 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 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 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 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情感体验。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与复习时,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精导、互动、点拨、训练的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转变称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重视知识的有效传播和灵活应用。切实寻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因此要创设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要通过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针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角翠‘‘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 篇9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1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2

x月12日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一错误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鱼鳔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总结出来有“两板”。第一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正象赵老师所说的学生是喜欢战的。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态板,缺乏激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赵老师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3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

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下面我来谈谈我平时演示实验教学的体会。

平时我对书本上的有些演示实验直接演示,比如说现象比较明显的,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而有些实验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

这些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实验室制氯气。就利用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确良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

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觉得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4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

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

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5

xx年2月1日和2月2日两天我参加了xxxx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对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感觉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尤其对以下几位老师的论述印象深刻,感觉受益匪浅。

xxxx教研室的周详老师从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带来的变化和基本评估、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化学(2)教学的几点建议、练习和作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提出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深广度,不要任意加深和拓展,要瞻前顾后,了解初中《科学》和选修模块,忌一步到位。

2、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

3、关于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应进行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效果更加理想。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研究好本册书,还要深入研究初中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同时化学(2)包含29个实验,要想做好分组实验,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不足成为最大的问题。

桐乡市高级中学的张锦松老师对化学(2)第二专题进行了分析解读。用实例详细地讲解了各个单元中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不宜拓展的内容。不宜拓展:

a、比较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c、燃烧热、中和热;

d、盖斯定律;

e、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这么精细到位的讲解就能使我们教师在第二专题的授课中少走很多弯路。

xxxx四中的夏宾老师演示了几个多媒体课件及有机教学中比较实用的3D软件,他提倡教师在以下情况多使用多媒体:

1、给学生提供一些我们无法去的现场的场景,比如炼钢、溶洞的形成;

2、已做过的实验的再次演示,比如钠、铝、镁已做过演示实验,化学(2)中再次出现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既清晰省时又可以反复演示。

新课程、新思路、新方法,新课程培训给了我们方向。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6

本月的教学任务是期中复习考试和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7

应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可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事。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样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异常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景,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对学习本事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转变主角,“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取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交流与合作的本事。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本事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备学生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研究到自我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终。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景,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资料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十分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选择不一样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能够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经过本节学习你明白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本事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一样固体物之间的溶解本事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明白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我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资料。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趣味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化学情感教学反思

化学学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的素材进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寓于化学知识、技能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进取地挖掘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资料,教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弄通弄懂。例如,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结合学习化学知识,经过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的事迹等,让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今日、昨日、明天,使学生在“知我中华”的基础上产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资料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8

从20xx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化学教学,而且一直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也不敢懈怠,不断继续学习来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我努力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还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努力,我获取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考虑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化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喜爱化学,让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与生活中相关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化学是有用的,更喜欢学习化学。

上一篇:威风锣鼓响起来下一篇:给环保局领导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