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部分高中作文(通用9篇)
当你有梦想的时候,不要去想其它多余的部分,而应努力去实现梦想,就这样!
一个精心准备了一宿的演说者,如果在演讲时总是担心哪里说错,那他便不能集中精力,他的演讲注定只能以失败收场;一个上前线打仗的士兵,如果总担心敌人的子弹何时会穿过自己的胸膛,那他只会死得更早;一个芭蕾舞演员如果在跳舞时总是害怕摔倒,那她注定不能为观众献上精彩的表演。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减去多余的部分!
如果你是演说者,就请减去对自我口才的疑惑,你的演说会很富有激情;如果你是战士,就请减去对死亡的恐惧,胜利的军功章终将属于你;如果你是芭蕾舞演员,就请减去对失败的担忧,你的害怕终将被热情的掌声所淹没。减去你多余的部分!
当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接收中国中央一台高端访问时,面对主持人水均益关于“第一次站在NBA球场上是否紧张”的问题时,科比笑着回答:“是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想着自己因为表现糟糕而受到观众的责难的情景。但我马上告诉自己,什么都不不要想,努力前进。结果证明,我的表现远不及自己想像得那么糟。”正是科比睿智地减去了胡思乱想所带来的庸人自扰,才有了他NBA处子秀的技惊四座!
美国著名的房地长大鳄唐纳德•特郎普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负债好几亿美元。他甚至在街边指着一个乞丐对他老婆玛拉打趣道:“他比我富有好几亿!”一片萧条的曼哈顿房地产业,一位又一位巨头倒下。面对媒体的口诛笔伐,唐纳德减去了对前途的担忧,减去的对现状无奈的情绪,专心致志于工作。果然,他东山再起,再次成为世界房地产的首富。后来,唐纳德自己回忆道:“当时我真的很痛苦,但我顶住了压力,我不再去想现状是多么的糟糕。”淡淡的几句话,再次向我们透露出这样一层哲理——减去多余的部分,轻装上阵,去赢得应有的荣誉和财富!
(?)
当幸福来敲你家的大门时,你是否会因为内心的自卑和胆怯,怯懦地站在门后面而不敢开门,待到幸福走远了才敢开门恋恋地看着它的背影而后悔失落?如果是,减去你的自卑和胆怯,带着微笑开门,紧紧拽着幸福的手,别放开,让它一辈子和你待在一块!
什么都不要想,去做!
减去多余的部分,赢得人生的彩虹!(864字)
亮点:(1)开门见山入题快;(2)举例后能够围绕主题深入挖掘;(3)例子能够涉及不同的领域;(4)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修改意见:如果文章在举了唐纳德的例子后能够联系自己展开,或者举个反面的例子论证将更有力。
减去多余的部分
规模宏大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令人振奋,使我们心中那腔热血沸腾的,不仅仅是对国家强盛的磅礴感喟,还有我们热血中沸腾的忠诚,人民子弟兵整齐
划一的步伐,简单却扣人心弦,没有赘余的动作,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挥舞的手臂,没有五颜六色的服饰。或朴素的绿,或一如白练,或鲜艳如火,这是一种单纯的美,豪迈不失庄严。这是艺术的减法
艺术尚有减法,究其根本,是因为“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也需要减法。要成为天空中的统治者,就要减去灵动的手指,化为一对有力的翅膀,才能呼吸到天空中自由的空气,这是苍鹰的减法。苍鹰学得了减法方得搏击长空,抟扶摇直上,自由展翅。
同样地,要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则须艰苦砥砺,减去贪图享乐,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卧薪尝胆,而后广积粮,集其谋略,厚积薄发。正如勾践吞吴,刘邦一战定楚汉,汉高祖刘邦入关前,纸醉金迷,而后三省己身,是以得社稷。只有学会人生的减法,方能展鸿鹄之志,尽吾侪所学,成就自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迈步入高三,“试卷三千长”。高三就好比一座大山,山前——“雄关漫道”,山后——“伊甸园”,莘莘学子提笔上路,轻装上阵,无须给身后的负担再加上一根“自卑”。高三,我们需要学会减法,减去对屏幕前的兴奋和激动,减去键盘上的轻轻击打,拿起笔,轻装上阵,狭路相逢,轻者胜。
雅典,110米栏,刘翔在终点的霸气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田径场上的金牌的重量很大,可以轻松击破国人激动泪水的防线,可谁知道刘翔脚底那双轻如羽毛的金色跑鞋,田径场上,有多少双轻盈的跑鞋在赛场上驰骋,它们仿佛为运动员插上翅膀,使运动员更快地飞向终点。轻盈的跑鞋,重量的减法,体育的减法。
纵观中国古代文人,尽管统治者昏庸,朝廷黑暗,仍有志士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壮哉!苏轼学会了减法,才能在被贬后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三赤”名篇;李白学会了减去贬谪的苦楚,才能放声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减去战争的艰苦,毛泽东才会欣赏分外春的菊花;减去别人的无视,冰心才能领悟墙角花儿的坚强。
减法,数学上的减法,生命中的减法,艺术中的减法,惟有你,斩断物欲愁思,抹去天空的黑暗,还我们一片梦想的天空。减去多余的部分,让生活更加阳光。(929字)
亮点:(1)能够有最近发生的大事引入,并以此展开话题很好;(2)过渡比较自然,比如第二段和第三第四段的过渡衔接;(3)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深入。
修改意见:(1)刘翔的例子最好放在第二段后,由艺术导入体育;(2)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放在第四段后,这样就使整篇文章的举例遵循一个由物及人(古今中外)由人及己的思路;(3)倒数第二段中毛泽东和冰心不属于古代文人,分类有点混乱。
减去多余的部分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善做减法的人,减去多余的部分,才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抹上绚丽的一笔。
有古人言:“舍得,舍得,即可大得。”或许古来圣贤早有预言,不懂得做减法的人注定为人生所累。滚滚历史长河,滔滔大海,有多少英雄豪杰因不能减去多余的部分而使自己劳碌不堪?
“霸王别姬”已成为一段经典绝唱,然而你能忆起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却因无法减去心中多余的部分而自刎乌江吗?李清照写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无法割舍心中的纠结,以为自己愧对江东父老。可是,项羽他错了。只要他可以减去自己心中多余的纠结,他照样可以东山再起,再现英姿!但他是项羽,一个不善做减法的项羽,注定重演悲剧!
不知道为什么,我更欣赏李白,一个真正懂得做减法的人。仕途失意,让他看破了官场的是是非非。于是,他潇洒地感叹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呀,他做到了,他是真正的懂得运用人生减法的人。他舍弃了名,舍弃了利,舍弃了仕途,“且放白鹿青崖间”,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历史是一位智者,他早就明白,那些能减去多余部分的人,才是真正的圣贤。一首《逍遥游》,一句“逍遥”叹,就是我们尊崇的庄子人生写照。庄子逍遥一生,从不为名利所累。即使是惠王派人请他做宰相,他也宁愿“摇曳于涂中”。他善做减法,减去了人生的世俗名利,减去了人生的悲凉伤感,减去了人生的是是非非,减去了人生的污秽残叶,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庄子的智慧,也许让我们望尘莫及,但他的减法运算足以让我们受用终身!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善做减法的人,懂得减去多余的部分,才能在人生的画卷上抹上属于自己的绚烂一笔!
人生是一项深沉的艺术,只有懂得减法的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赢得从容、洁净的永恒!
减去多余的部分
街道边葱茏可佳的矮枝肆无忌惮地疯长,修枝工人举着大剪刀,卖力剪除多余的部分,那部分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容貌,所以成为多余。生活中何尝不需要减去多余的部分?
校园中不经意间会发现有标新立异者,黄毛冲天,自有一番“傲气”,在一群黑发学生中格格不入,却乐在其中。路过的人嗤之也不以为然。这种情景并不少见,那些异类也随处可见,但这些都破坏了校园恬淡向上的气氛,它们也成为多余。所以去除多余,还校园一幅欣欣向荣之图;去除多余,构建一个和谐校园。而作为校园中的一员也不能主动去成为多余,制造麻烦。多一份淡雅,少一份粗俗,不要成为多余。
校园中有多余,社会的多余也存在。多余的细节、多余的事、对余的行为都司空见惯。有的看似多余,却尤为重要。过马路前推前拥后世多余,左右兼顾不多余;上车争座是多余,主动让座不多余;跟弱小者讨价还价是多余,拾金不昧不多余;邻里乡亲扯闲话是多余,乡邻互助不多余。有许多细节,人们往往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缺于实践,而不了了之,不能塑造自身形象。而有些细节是多此一举,却为了一分一毫或一己之私,造成不文明、不和谐,令人唾弃。那么,如何更好地去除多余呢?首先认清什么是多余的,它是否破坏了整体形象,它是否令人误解。然后,综合他人意见,立足自己条件,或删或减。不要羁于一时的私念而犹豫不决,不要害怕承担后果而踟蹰不前,最后就是快刀斩乱麻,去除多余,简洁干练。这一步往往会有所延误,要战胜他人的目光,要革除自己的旧思想,端正与时俱进的态度,何其难哉!只是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蒙混过光,屈于世俗,要勇于举刀挥乱。
减去多余的部分,对于高三生也有益处。高三需要奋斗,而奋斗不是盲目的,一股脑冲劲只会乱了方寸,要有计划,在计划中就要减去多余,有方向地复习。
不能死究一处,满盘皆输;不能消沉于一次失意,终日处于低谷。而减去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多余,更是精神上的多余。多余的忧虑不安,多余的望而止步,多余的夸耀张扬,多余的洋洋自得,要在高考来临之前一并剪掉。
“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种消沉;“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一种信仰。人生路上,我们更多地是剪下多余,轻装上阵。负重过多,怎能展翅高飞?轻扬羽扇,才能志存千里!
减去多余,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减去多余的部分
悠悠岁月,我们跋涉千山万水。沿途,山花烂漫,而遍野的荆棘却阻挡着前进的道路。恐惧、无助,不由占据心头,何时能达到富丽堂皇的殿堂,何时能“蓦然回首,那人却灯火阑珊处”?
黎明,曙光迸现,不带着炫彩,不带着云霞;夕阳西下,也竭力展现最后的温柔,不带着浓情烈日。无限之美景却是减去了多余的部分,只带着一份信念,一份纯真。
总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浮光掠影,总想在璀璨的星空划下最美的弧度,总想在万花丛中尽显妖娆。而生命的暴雨却一次次浇熄了我高昂的热情,凛冽的秋风无数次生冷地吹打着我的脸庞,只觉得泪眼模糊,双手无力攀援。落寞无力。伤心无助让我一度不想再爬起。可是命运进行曲却不止地在耳边回响,鼓励的话语掀起心湖的波澜,“减去多余的部分,拒绝恐惧,拒绝失落,你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胜利的彼岸将会到达,扬帆吧!”
一段没有终点的旅途,要背负着重重的行囊。只带着自信、勇敢;减去放弃、失意。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史减去多余的部分。人生也如此。要想踏上锦华丛生的康庄大道,领略鸥翔鱼游得水天一色,就必须学会减去,有舍才有得。穿梭于缝隙间,漫步在旅途,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段拼搏的人生。古有张骞闯开丝绸之路,只因怀着对世界的探索,减去了迷途的恐惧;今有教师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只因他们想铸就学生的理想,减去了过程的劳累。
生命的流史如细沙在指尖划过。碌碌无为不是我们的追求。精彩人生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为自己的生命添色加彩的人生不是精彩人生,不学会减去多余的部分,不会有绚烂的结局。
希望的种子在春天播种下了,成功的稻穗会在秋天掀起波浪。挫折、困难是成功的导师;恐惧、无助时失败的领队着。吹散心头的阴霾吧,减去多余的部分,你会发现,精彩的人生就在灯火阑珊处!
减去多余的部分
一座城堡失了火,火势非常凶猛。大部分都带着珍贵的财产在仓皇逃跑。这其间只有一位两手空空的青年----阿尔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带上一点财产留着以后备用。阿尔斯说:“我已经带上了我最珍贵的财产----我的双脚。难道此时还有比它跑得快更加珍贵的东西吗?“
对啊,当人们纷纷带上金银珠宝逃跑时,他们的脚步也就沉重了。他们忽略了其实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有时,舍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舍弃就是去掉多余的部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常常被索取冲昏了头脑,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可能会做出一
些不负责任的事情。比如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在食品中混入三聚氰胺。也许,商家在短期内可能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但他们明显越出了索取的底线。到最后。也难以逃脱法网恢恢。其间,他们如果当时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利益,知足常乐,那么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吧!舍弃要学会去掉你那多余的利益。
舍弃是一种处世经验,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颜回教给我们舍弃的道理。看似平常的粗茶淡饭,平凡人当然忍受不了,而颜回却毅然放弃美味佳肴,选择平凡的生活,这不也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吗?仁者便能读懂舍弃的艺术,便能减去多余的材料,便能上升到一种超越凡人的高境界,收获一份恬淡的思绪,一份恬静的境界,一份豁达的胸襟。
舍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碰到一个问题,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怎么办?还是继续冥思苦想,想不出来誓不罢休?其实,你根本不必想。很简单,去掉多余的问题,先去做其他类似的问题,也许会触类旁通,最后连原来苦思冥想的问题就也会迎刃而解了。而这个方程有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就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心等了!所以,减去多余的问题需要你有足够的信心。
舍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达观的心境。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坚决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做官的机会。他更向往那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明智的选择。他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却收获了无限快乐。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于某事物不离不弃,此时,我们视线变低了,视野缩小了,前进的脚步放慢了。何不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减去多余的材料,我们无悔于心间,收获一份明朗的心情。
放下沉重的包袱,我们仰天长笑,因为我们已赢在起跑线上。
减去多余的部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生活中多余的部分。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欲望而不断地向大自然去索取本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贪婪而不肯放弃多余的东西。
长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不加修饰。它的雄伟壮丽,是无法用其它建筑所代替的。在罗丹的雕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简单的美,艺术就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美。曾经有一位雕塑家,雕塑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仍然塑像没有右臂,很多人都为之惋惜,认为如果给它补上右臂,那简直就是完美的塑像,而雕塑家听到后,却砍掉了塑像的另一只手臂,这使很多人感到不解,后来这座雕像成为有名的艺术作品。
正是因为雕塑家适当的取舍,减去塑像那多余的一只手臂,才使他被大家所认识。简单与复杂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然而简单的美多被人们所忽视,其实简单的美才是最真实的美。莲花历来被古代诗人所赞颂,是因为它的美不加修饰,因此它才有“清水出芙蓉,天蓝去雕饰”的美名。
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做到同心无愧。减去多余的部分,会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清晰,人生的道路更加明了。
在学习中,往往有很多事情困扰着我们。但是,我们高三的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减去那多余的部分。科技的发达,使得电脑产业迅速上升,很多学生按捺不住电脑的诱惑,偷偷跑网吧,成绩便直线下落,要知道,成绩下去快,想上来难,等到他们意识过来时,已经太晚了。电视便是第二大诱惑,左右的枯燥让学生觉得无聊,电视的情节正好弥补心中的空缺,于是把学习的时间给白白浪费了,一时的享乐会是后悔的根源。所以得这些,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都是多余的部分。高三,我们应该学会选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寂寞,学会静心,学会控制,是我们高三学生应该做到的。当然,这不仅只适用于高三的学生,这对我们这一生就会有很大的作用。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很多东西我们需要放弃,放弃后,我们会发现生活并不复杂,它也是一种简单的美。若要得到一泓清泉,就得倒掉杯中的旧水;若要得到一枝玫瑰,就要放弃到手的蔷薇;若要得到成功,就得减去多余的部分。有了选择,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了选择,我们才知道生命的价值减去多余的部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别有一番色彩,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此时梦想的脚步正在靠近。
减去多余的部分
禅宗五祖曾经问道: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或许,我们都会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惑。但是,六祖慧的答案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其实有时候我们心中有太多不能割舍的,所以我们心中有太多不能割舍的,所以我们时时被世事所困,内心纠结。如果我们能减去我们内心多余的部分,或许我们也会回答出六祖慧的答案。
减去多余的部分,是一种哲理。减去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对月”的及时行乐的心情;减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感伤;减去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悲痛心情;甚至减去王国维的“人生之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却似连江片片萍”的消极的心情,这样我们的眼前必是一片澄澈与清朗。
艺术是什么?罗丹的回答是“减去多余的部分。生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减去那多余的想法。”曾经有一个人,是因为落选主任的位置,差点出了人命,一个苦苦找工作却找不到的大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摇摇头,粲然一笑:“真是不知足啊,他只是不被重用,而我,是没人用。”我多想让那个人听到这大学生的回答,让他知道有时候牵绊自己的,劳累自己的,恰恰是内心那多余的想法,如果那个人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渴望飞黄腾达,或许他会活得更充实,至少会无忧无虑。
世界各国划分城镇和乡村的标准很不一致, 最常见的是按集聚人口规模划分城镇和乡村。多数国家以100人~10000人为城镇人口最低界线。有些国家还采用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行政地位等级高低等作为划分城乡的参考指标。
我国现行的建制镇标准是1984年规定的。县政府驻地和有2000以上非农业人口聚居的乡政府驻地可以建镇, 实际上, 现在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1986年, 民政部调整了设市标准, 规定以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作为设市标准, 同时增加了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的指标。
严格地说, 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 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但在很多不严密的情况下, 城市常作为城镇居民点的总称。
“乡镇”中的“镇”, 是指建制镇, “乡”不够建制镇条件。乡行政中心多数具有层次较低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 并联系着周围一定范围的乡村, 习惯上称为集镇, 是介于乡村和城镇间的过渡型居民点, 属乡村居民点。
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城市化 (城镇化) 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很难给城市化下个各学科都接受的定义。
课本也没下定义, 只指出这一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变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也有多种, 但能被各家接受的是指人口统计学指标, 其中最简明、资料最易得、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在城市化初期阶段,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下, 剩余农产品有限, 在一段时间里, 人口增长速度不是太快, 现代工业规模较小, 技术落后, 资金不足。城市化水平较低, 发展较慢, 如19世纪初的美国和当今部分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中期, 随着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快, 需要大量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为非农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可靠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营养卫生和医疗技术的改进, 使死亡率明显下降, 人口猛增并向城镇迅速集聚, 城镇人口比重从原来30%~40%猛增到60%~70%, 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如19世纪的英国和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后期, 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阶段, 从事农业的绝对人口规模已经不大, 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显著放慢, 甚至停滞。现代工业因技术、管理水平提高, 工业上剩余的大量劳动力调整到第三产业。城市化进入高度城市化后, 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如当今许多发达国家。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课本谈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前者城市化速度超过后者, 除了因为这两类国家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和后期缓慢阶段外, 还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工业发展所需的人口增长速度, 即“过度城市化”或“早熟的城市化”。这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如印度在60年代~70年代较典型, 加尔各答住茅屋、草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7%。
中国、东欧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工业发展所需人口增长速度, 有人称为“低度城镇化”, 这主要是人为政策的结果。把资源最大限度集中到工业增长上, 造成城市住房、基础建设、社会服务等投资不足, 而通过控制人口向城市迁移又使投资政策得到加强。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这等诗句牵引着我的思绪,无数次梦里游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
我想象中的江南应该是隐在南国山水间的荆钗布裙、不着铅华的小家碧玉。她没有都市的繁华喧闹,仅仅是几方青石桥、几条水巷,几座临水的黑瓦白墙,间或几声欸乃桨声和着舒缓的评弹之音,悠然弥散在小镇上。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在江南小镇上时,她却并非想象中的那样。
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两旁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院里游人如织,各种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不停。散落在各个景点的购物点里,讨价还价声不绝,吴侬软语中多了几份急躁少了点舒缓安静。门前那方青石桥还在,只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步履匆匆。没有谁坐在桥畔,摸摸那些古老的栏杆。河面上游船如织,荡起一圈圈波纹,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江南?我在内心问自己,我那梦中的江南简单朴素,哪来这些多余的粉饰?
我避开这些喧嚣,一个人默默朝着那不知名的小巷深处走去。小巷深深深几许?它安静,全没有外面的繁闹,有的只是人家后院围墙上攀着的几尾野花,孤独地开在风里。
摸着那日益斑驳的围墙,我的心一阵阵悸痛。江南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摸样,我们人为地给她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饰物,我们对自己的“作品”自满、自乐、自豪,却全然不顾她的感受。其实,那些游人,那些景点,那些现代化的设施,对于她来说都是多余的部分,而她本该只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素面朝天的清秀女子呀。
其实不仅是江南,我们太多的东西都在“娱乐致死”的今天变卦。我们中太多的.人正在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各地甚嚣尘上的“选秀文化”,相声界此起彼伏的叫骂之声,娱乐界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文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抄袭**,体育界层现错出的兴奋剂丑闻……难怪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的兵法太多,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我叹了口气。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那我们的文化和文化理念是否也到了该挥起手术刀的时候了?
校园中不经意间会发现有标新立异者,黄毛冲天,自有一番“傲气”,在一群黑发学生中格格不入,却乐在其中。路过的人嗤之也不以为然。这种情景并不少见,那些异类也随处可见,但这些都破坏了校园恬淡向上的气氛,它们也成为多余。所以去除多余,还校园一幅欣欣向荣之图;去除多余,构建一个和谐校园。而作为校园中的一员也不能主动去成为多余,制造麻烦。多一份淡雅,少一份粗俗,不要成为多余。
校园中有多余,社会的多余也存在。多余的细节、多余的事、对余的行为都司空见惯。有的看似多余,却尤为重要。过马路前推前拥后世多余,左右兼顾不多余;上车争座是多余,主动让座不多余;跟弱小者讨价还价是多余,拾金不昧不多余;邻里乡亲扯闲话是多余,乡邻互助不多余。有许多细节,人们往往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缺于实践,而不了了之,不能塑造自身形象。而有些细节是多此一举,却为了一分一毫或一己之私,造成不文明、不和谐,令人唾弃。
那么,如何更好地去除多余呢?首先认清什么是多余的,它是否破坏了整体形象,它是否令人误解。然后,综合他人意见,立足自己条件,或删或减。不要羁于一时的私念而犹豫不决,不要害怕承担后果而踟蹰不前,最后就是快刀斩乱麻,去除多余,简洁干练。这一步往往会有所延误,要战胜他人的目光,要革除自己的旧思想,端正与时俱进的态度,何其难哉!只是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蒙混过光,屈于世俗,要勇于举刀挥乱。
减去多余的部分,对于高三生也有益处。高三需要奋斗,而奋斗不是盲目的,一股脑冲劲只会乱了方寸,要有计划,在计划中就要减去多余,有方向地复习。不能死究一处,满盘皆输;不能消沉于一次失意,终日处于低谷。而减去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多余,更是精神上的多余。多余的忧虑不安,多余的望而止步,多余的夸耀张扬,多余的洋洋自得,要在高考来临之前一并剪掉。
“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种消沉;“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一种信仰。人生路上,我们更多地是剪下多余,轻装上阵。负重过多,怎能展翅高飞?轻扬羽扇,才能志存千里!
读高中时学鲁迅的杂文,很为鲁迅“匕首与投枪”的杂文所折服。那时同学议论,鲁迅的一些文章其实是瞿秋白写的,因为瞿秋白那时是党的领导人,以公开的名义不能在国民党稽查的刊物上发表,就以在党外的鲁迅的名义发表。这些议论是否真实不说,但因了这杂文,对瞿秋白确是崇拜和敬仰的。但说瞿秋白是“叛徒”,他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就是他向国民党的自首书。那以后,瞿秋白成为我心中的一块阴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吹散了笼罩在瞿秋白身上的乌云,还其洁白之身,我心中这块阴影得以消除。
其实,对瞿秋白,中央早就有过肯定的评价。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他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1955年6月18日,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中说,“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是那场可诅咒的“”颠倒了黑白。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开始审核浩劫中的冤假错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了“中纪委第八组”,负责对瞿秋白被捕就义的复查工作。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纪委《关于瞿秋白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瞿秋白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原则,保持了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举行《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纪念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人民也没有忘记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在1978年到二十年间,发表的论文、资料达1200多篇;同期出版的瞿秋白文集、专集、选编、单篇计30种;瞿秋白研究专著、编著、译著、合著、论文集、回忆资料和普及读物计60种。瞿秋白烈士拒绝敌人劝降、坚持革命操守的高贵品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毕生功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高中,中美,生物课程,生物教材,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学成为各个国家高中生物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中美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学”部分的比较,对我国借鉴国外生物教材的编写经验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中美教材生态学部分的对比研究相对不多,而且教材比较主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分析,特别是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图像系统、评价体系(习题)、学科综合、与生物学相关职业、科学探究、实验板块等方面的综合比较[1,2,3,4,5];或者从一个较为重要的生物学教学方面出发如“STS教育”[6]“生物科学史教育”[7]等,分别比较中美教材在这一方面的主题以及呈现方式等。此外,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材比较的基础,而主要核心概念和规律的呈现方式更能反映教材编者的基本理念。[8]因此,本研究主要从编写依据、组织结构、组织内容等方面来比较中美高中生物生态学部分的教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框架包括:编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的编写内容(篇幅、知识点、核心概念、实验)。
研究使用的中国教材是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的部分,生态学分布在必修三;所使用的美国教材是2004年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社(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的《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生态学部分分布在第一册。
三、研究结果
1. 两个版本教材生态学的编写依据比较
美国教材的编写依据是《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综合科学标准。对生态学的要求分别从知识方面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阐述,其标准涉及两大部分:生命体的相互依赖性与生命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组织。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标准直接就是微观标准指南。中国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涉及生态学的部分主要在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在模块的基础上又细分成各个主题,然后再分为微观的具体标准。下面重点比较二者对生态学部分的要求。
从表2可看出中国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更为概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给出了参考,比如出现“列举”、“描述”、“阐明”等表示学习程度的词语,要求得比较具体、系统。而美国高中生物课程国家标准是将具体的核心知识一一列出,对核心知识的要求更高。就“标准”生态学部分的内容而言,中国的课程标准更注重生态学基本概念、规律、模型的掌握,重点比较突出。而美国的课程标准涉及生态学的各个方面,非常具体,不仅解释宏观的生态学还解释相关的微观原理,这样也就延展了知识系统。
2. 两个版本教材生态学的组织结构比较
美国的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生态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排在整本书的第二章,而第一章是生物学简介。美国的教材以先总后分的结构进行组织,生态学最先介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教版教材的生态学部分位于高中生物必修3的最后,同时也是整套教材必修部分的最后。也就是说,美国教材认为生态学部分更易于学生掌握故放到前面介绍,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安排顺序的。而中国人教版的教材是由微观到宏观来组织的,先给学生构建起基本的生物认知元素,之后再去建构宏观的生态大厦。
中美生态学部分的呈现在知识组织的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的教材中,生态学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由单元首页、章节和单元测评三部分组成。每一个章节又由章首页、节、学科的综合和章复习组成。每一节一般由本节预览、正文内容、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或词源)、技能实验、迷你实验、本节复习五部分组成。相比于美国教材,中国人教版以章为最大单位,每章由章首页、若干节、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四部分组成。每个小节又由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小节正文、相关信息、小节练习组成。除此之外,课本中还穿插了很多扩展阅读,包括“与生物相关的职业”和“科学·技术·社会”等,详细介绍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美国的教科书与中国人教版教科书相比,结构层次更清晰。《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知识分为单元、章、节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的开头都有此部分的知识点介绍,在每个层次的结尾又有知识的总结。层层的结构使得美国的教科书看起来重点突出,脉络清晰。除此之外,每个小节的内部又分为两个层次。相关的几个知识点组合成知识点组,称为第一层;每个具体的知识点作为第二层。段落的组织以概念和知识为中心,语言平实,正文中没有与学生的互动,语句以严谨的陈述句为主。中国人教版教科书则把知识抽象化,更注重知识内在的逻辑探索,所以表现出来一定的融合性。例如《生物·生命的动力》中种群增长的原理从种群增长的速度、种群增长的客观条件、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环境容量等介绍。而人教版教科书直接是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介绍开始。
3. 两个版本教材生态学的编写内容比较
(1)教材内容的篇幅比较。就教材内容的篇幅而言,美国教材中生态学作为独立单元一共占用了106页,其中100页为知识讲解,4页为知识总结,2页为测评。中国人教版教材生态学部分分布在必修三中共占用73页,其中有11页(不足一页的按半页计算)为练习题。可见美国教材中生态学的篇幅要比中国人教版教材多,而中国人教版教材中的习题篇幅比重要高于美国教材。
(2)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美国教材与中国教材都系统地对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生态学知识。但是作为基础知识的普及,两教材的取舍还是有所不同。首先,美国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更多。总体来说,中国教材必修中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外,其他内容美国教材中都有。除此之外,美国教材中还有很多中国教材中没有的部分,即便是两个教材都有的部分,美国教材较中国教材也更加详细。比如中文教材物质循环只讲解了碳循环,而美国教材中的物质循环讲解了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再比如在中国教材中,生物的种间共生关系只有寄生与互利共生;而在美国教材中除了这两种关系外还介绍了共栖。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材是少而精。中文教材的知识点相对于美国的教材少,但是生态学部分的篇幅却接近,也就是说同样的知识点,中文教材用了比美国教材更多的篇幅。具体来说就是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案例和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比如在讲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时候,中文教材中就举了草履虫的例子证明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同时又举了大熊猫的例子证明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相应地变小。
(3)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比较。概念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概念要用“词语”来表征。如果表征某一概念的词语是某门学科中的专用语就称为术语,《生物·生命的动力》在“本节预览”中列出了一系列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在该节的正文中都是比较重要的,字体会加粗,非常突出。其中生态学部分“生物与环境”中列出的关键术语有生态学、生物圈、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群、生态系统、栖息地、小生境、共生、共栖、互利共生、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列出的关键术语有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分解者、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生物量。
在每一章的复习指南中,会解释几个重要概念,再次把关键术语列出来。对应的复习题中,第一题就是复习术语,这样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来表达科学概念和理论;而中国的教材没有单独列出关键术语,这些核心的概念分散在各个章节,字体也会加粗,并且有特定的定义。中国人教版教材生态学部分是以概念的形式散布在正文中并加黑,出现过的概念有:种群密度、环境容纳量、群落、丰富度、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生物圈、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之下可见美国对生物学教学中核心概念的重视程度之高。
(4)教材中的实验比较。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离不开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操作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中学生物学都极为重视实验,中美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对比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看出,中美教材的实验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生活。例如两版教材都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如美国教材中“运用数据———计算人口倍增时间”,人教版教材中“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这些数据收集调查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和理论上,而是深入生活、选择周围的情境材料进行探究。
中美生物学教材生态学部分也都充分渗透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教育。例如美国教材中“土壤的保护(模拟土壤的侵蚀)”,中国人教版教材中“搜集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这些环保主题的实验或调查启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美教材中实验内容也存在差异,美国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生态学部分所涉及的实验比中国人教版教材多得多,美国教材涉及的实验有很多是“迷你”实验,在课堂上就能进行,比如检测二氧化碳、观察地衣等。而中国人教版教材中生态学的实验比较大型,在课堂上难以展开,整个实验较为复杂、用时长。
美国教材中的实验特别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实验的分析环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表5所示。
美国教材中的问题都以观察、调查、观察与推断、对比和比较、绘制图表、运用数学工具、测量、分类、运用概念、构建模型、分析信息、解释数据等进行分类,强调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各种思维的能力。而中国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较为注重实验过程的操作和结果。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美国高中生物课程国家标准讲求高度,内容和讲授的方法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编写选用自己的教材,在难易度的掌握上偏难。而中国高中生物课程国家标准要求得比较系统、具体,这样各地即便采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实质内容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别。二者比较没有好坏之分,美国设置这样的教育内容也是和美国的国情、社会现状相符的,其教育内容强调了学生能力和观念的培养。而中国设置的教育内容深度和难度相对较低,这样的教育内容也有其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美国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与中国人教版教材相比组织结构更清晰;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组织结构更为抽象,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注重引发学生探索,所以结构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这种探索性与融合性需要与课堂、教师的引导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其优长,而美国教材更加适宜学生自学。
美国教材与中国教材都系统地对生态学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但美国生态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覆盖面非常广,也更凸显了生物教学中核心概念的重要性。中国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思考,一般不会出现知识点各方面细微的总结,这些东西都只出现在老师的教案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在中国,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久,但是从教材中还是能发现应试教育留下的影响。由于中国的考试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查比较严格,这就要求中国的教材不能有太多的知识点,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负担,同时要把教材上出现的内容尽可能讲解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相比之下,美国的教材内容虽然多,但是对知识把握程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眼界。
中美生物教材设计的生态学部分实验内容都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但美国教材的实验操作更易,蕴含了更多的科学素养。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材中,在体现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方法方面还不够全面。主要是简单的具体方法训练,如观察、分类、实验等,对于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模型化、给出定义等则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够充分。我国中学生物教材应包涵更多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培育相关的内容,这是我国人教版教材生态学部分有待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臧军红.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颜娜.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潘文君.中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4]于远远.中美高中生物主流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杨晓静.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的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何金妹,沈艺.中美高中生物实验中STS教育思想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5(16).
[7]高敏.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8]丁锐,YAN PING XIN.中美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三年级“分数的认识”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12):337-34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天空中的星星到底有多少?谁也不能确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天空中没有多余的星星,大家都有自己的作用,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工作。人也是一样,社会上有许多人,大家的职业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同样是在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社会也不会养多余的人!
社会上优秀的人有很多,这是用他们一滴滴汗水,一天天努力换来的成就。他们的努力说明了他们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权利活着。相反国家还会给他们奖金,会为他们服务。因为他们能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国家无论花什么代价都值得。而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了什么?他们只会拖累这个社会,他们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正如天空中不需要多余的星星是同一个道理。
在学校的竞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总是会面对一些考试的压力。每次考试都要面对排名。有些人总是能考出好成绩,但那些差生永远是靠后。我在这里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学习,向那些好同学学习,如果现在还不学好,那么你就会成为无用之人,是社会多余的人。你们要记住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不要成为社会多余的人!”
放下顾虑,可以令我们摘取彼岸的成功之花。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人人都认为他是个“红头发的疯子”,可他却毫不在意。当别的画家衣钵满盆,他的画却无人问津时,他仍一门心思投入到创作中,丝毫不顾虑别人的眼光。最终,他做到了。他的作品,如《向日葵》等相继被拍出高价,达到了别人所望尘莫及的境界。正是因为梵高放下了顾虑,他才获得了成功的果实。生活中、学习中,总有那么一些儿坎儿使你徘徊不前,总有那么一些人的眼光令你浑身不舒服,这时,你应该适时地放下顾虑,快刀斩乱麻,抛除杂念,一门心思投入在该花功夫的地方,那么彼岸的成功之花一定会为你而绽放。
放下顾虑,可以使我们自信地把舵人生。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是公认的全世界最棒的篮球运动员,被称为“空中飞人”。他视球场如赛场,在球场上,他心无杂念,放下所有顾虑,一心只想着比赛,自信地把舵赛场,迎接所有的挑战。人生是一场单人旅途,最终同你一起走向终点的只有你自己。世俗的眼光,一时的荆棘都只是过眼云烟,因而在前进的道路中,我们要放下顾虑,无所畏惧,自信地迎接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挑战,把舵自己的人生。试想一下,一个人若事事三思而后行,那么他就会在原地止步不前,最终与别人相差甚远,那他的一生也会倍受羁绊,毫无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适时地放下顾虑。
一、教学中在听力材料的处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听力材料。但是, 在笔者的观察以及笔者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发现听力材料本身以及很多教师在新教材听力材料的处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材料本身, 很多单元的听力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词汇量大, 句型复杂, 语速较快。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听力课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
而作为教师本身, 许多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 即放音—做题—对答案。当听力材料比较难的时候让学生逐句复述, 对难句进行讲解。这样的听力教学方式, 既没能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 也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 产生紧张和急躁的情绪。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仔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主要还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遵循着“教教材”的传统的教材观。他们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 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不到“因材施教”。而这些都是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的。
三、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听力材料进行听力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就听力教学而言,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来合理地使用教材进行听力教学, 将是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教材的出现,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 要适应当前教材改革的形势以及更合理地使用新教材进行听力教学, 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教材观。只有首先转变观念, 教师才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听力材料的特点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来进行听力教学。另一方面, 针对新教材听力材料的特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听力材料进行处理,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就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而言, 有些听力材料信息量大, 任务设计偏难。如果不对材料进行处理, 来适当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 学生将很难完成所设计的任务。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常常在pre-listening部分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进行预测或者作适当的铺垫。
活动1:利用听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引导学生对听力内容进行推测
在人教版新教材的听力材料中, 很多都提供了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图片。在让学生阅读听力材料之前, 笔者常常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和猜测。例如, NSEFC Student’s Book 4 Unit 4 Body language的听力练习中, 让学生听后回答图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笔者先让学生描述图片, 推测各图中描述的先后情况。这时, 学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注意本单元的话题以及听力练习中的文字材料进行合理推测。这个推测的过程让学生对文章所要讲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在听的时候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并通过听来验证自己之前的推测是否正确。
活动2: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新教材的很多听力材料时代感强, 话题非常贴近生活。在实际教学中,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利用的特点。对于一些学生有生活经历和体验的话题, 或者说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具有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如果能够在听之前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那即使材料比较难, 学生也能够利用他们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来较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例如, NSEFC Student’s Book 3 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的听力练习内容是过狂欢节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教材中也提供了几幅相关的图片, 要求在听完录音后回答一些关于四人在狂欢节游行时遇到的问题。但是, 如果学生不了解狂欢节这个节日, 那要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困难的。好在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过节的经历, 且对于不同的节日在先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经有所学习。于是, 在听力的导入部分, 笔者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来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Q1:Have you ever celebrated the Spring Festival?
Q2: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这样, 学生就会去回忆自己过节时所要做的事。然后,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 让他们去猜每幅图片中所描述的应该是什么活动。在笔者的帮助下, 学生归纳出每幅图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这一层铺垫, 再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就容易多了。
活动3:设置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 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听力和阅读一样, 如果没有适当的导入, 学生会觉得很突然, 也就不太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 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如果再加上听力内容较难, 他们就更难适应了。信息沟的设置, 能够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产生兴趣。当学生带着兴趣去听时, 他们往往能够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例如, 在NSEFC Student’s 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听力练习中讲的是关于埃及水坝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对于这些了解甚少。所以, 在听之前, 笔者先让学生看了长江三峡建设的一个片段, 然后问学生:
T:Do you kno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uild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S1: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constructing it.
S2:Many people have to move away.
S3:…
然后, 笔者再让学生读听力材料中所给的话题词汇, 他们发现这些词汇都用得上了。这时, 笔者又问:Then, Do you think 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that has this problem?
有了这个比较, 学生会感到好奇, 也就非常想知道三百年前的国外造大坝是怎样的情形。这时, 笔者再让学生带着比较去听。在听的过程中, 学生非常地专注, 很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任务, 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的方法。当然, 对于有些听力材料, 光靠听之前的一些课堂活动, 还是很难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因此, 在听的过程中, 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外, 笔者认为,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对教学的某些环节进行处理。
总之, 人教版新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是非常好的听力材料。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些听力材料以及部分听力任务偏难。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利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和方法来降低材料的难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将是教师需要探索和尝试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段冰.论英语教学中教材使用的不确定性[J].中学外语教学, 2005 (5) .
[2]范从燕.对新版SEFC教材听力理解部分的处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1) .
【多余的部分高中作文】推荐阅读:
多余的话杂文随笔10-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部分练习10-19
部分学生的家访记录07-05
求职信的主体部分06-09
党的基础知识部分试题09-27
不良资产处置涉及的部分法规07-0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09-20
翻译部分06-04
抢答题部分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