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9篇)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1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缺乏危机感,没有上进心,工作消极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从干部管理上讲。一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开阔。近两年,在基层提拔了不少干部,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上级部门选拔多基层选拔少;领导熟悉的选拔多、公开选拔的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还没有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使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受到阻滞,在客观上导致了“熬官”现象。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由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干部终身制还没有完全改变,危机感不强,导致干部“下”的渠道狭小,“下”的比重偏少,“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不胜任干部工作难度大、干扰多,往往对不胜任干部不是被搁置,就是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迁就,下不了调整的决心,甚至“平级调动,一走了之”致使那些平平庸庸的不称职干部反倒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其次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普遍存在着定性内容多、定量标准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德才尺度难掌握、工作政绩难认定、群众公认难把握的“三难”问题,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市、县委决定,从6月底至7月底,集中进行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开展这项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要在县、乡机关中继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整研究。县级部门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时间不少于30天,乡镇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的时间不少于50天。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要在这次活动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议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好的作风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打牢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辩证地看待“上”与“下”的关系,真正明白凭什么上、为什么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辱观。第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和民群众正确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渠道。要根据县委《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转变干部作风的意见(试行)要求》,要从管理机制入手,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能上又有下”的渠道。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以及本部门、本乡镇确定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确定具体的责任人,把责任、任务、时限、要求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人头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和评议,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不力或因失职、渎职,造成工作处于末位,并带来一定失误或损失的,予以停职检查或就地免职。②实行待岗制。对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反映有问题、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某一职务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待岗期限为一年。待岗期满后,再视情况作出妥善处理。③实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县上拿出一些副科级岗位,县级部门、乡镇也可以拿出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相形见绌者下。④实行谈话诫勉制。对民意测验基本称职以上得票率达不到60%或不称职票超过30%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⑤实行引咎辞职制。对问题比较突出,在群众中影响较差、或因渎职、失职造成失误或损失,但又难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要求其提交辞职申请,主动引咎辞职。⑥推行交流轮岗制。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①要严格按照县委“能上能下”《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苦干规定》、《科级干部考核办法》、《一般干部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②要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做到硬化指标,强化责任,刚化考核。③要改进考核方法。坚持阶段考核与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④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经考核政绩突出者,该提的提,该升的升,有的甚至可以破格使用。对考核后认定的不胜任者,要兑现结果,该降的降,该调的调,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2

一、城乡结合部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 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贪污土地出让金

这是某些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最典型、最普遍的一种腐败形式。土地出让金主要用于征地补偿和民生建设, 不能及时足额征收到位, 直接影响征地补偿和民生建设。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 全国土地出让价款从2001 年的1296 亿元, 到去年首次超过4 万亿元, 13 年间增长超30 倍, 总额累计达19.4 万多亿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 除接受一些审计外, 大多“封闭运行”, 导致违规不断, 成为贪腐重灾区。如此巨额的资金如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就等于为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组织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2.在资产资源发包中攫取利益

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乡结合部, 因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集体资源几乎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私有财产。集体所有耕地、林地、矿山、滩涂、荒地等被以低价私自出租、转让、发包。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干部用这种方式来牟利发财。2012年, 广东申通公司在广州市白云区为了低价租地建新的分拨中心, 掏出1600 万元好处费, 最终放倒了广州市白云区四个村子的数十名村官。其中, 3 个村29 名村干部被法院认定受贿1200万元。另据广州市政法机关统计, 由郊区发展而来的广州市白云区, 近4年来已有101 名村干部因贪污腐败落马, 多数以发展经济充当“保护伞”。类似这样村干部将集体财产装入自己的腰包, 导致集体资源的大量流失, 严重侵害村民切身利益的现象, 在城乡结合部屡见不鲜。

3.贪污救灾救济、扶贫优抚以及粮食补贴等款项

基层干部本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时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职责。尤其是国家用于救灾救济、扶贫优抚、粮食补贴等款物, 本来是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 结果却被有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截留和侵吞。例如, 西安雁塔区丈八街道东滩社区原主任于凡, 在社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利用职务便利, 竟贪污了上亿元。这些“小官”虽官职不高, 却有实权, 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 其腐败行为使百姓有切肤之痛。硕鼠不除, 其恶如虎!

二、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腐败的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自身文化素质低下、认知失衡的主观原因, 又包括经济体制监督不到位的客观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文化素质低下, 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基层干部中, 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 年龄偏大。根据有的学者在江西省部分农村的调查数据, 高达53.6%的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 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7.4%。作为农村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定代理人的村主任, 文化结构状况虽有所改观, 但仍有46.3%的主任只拥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仅仅只占12.2%。作为省会城市的城中村, 村干部文化程度尚且如此, 那么其他中小城市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就可想而知了。与此同时, 由于农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严重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 客观上也为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提供了条件。

2.党性观念差, 自私观念重

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人民大都经济收入较高, 一些基层干部也确实贡献较大。所以, 这也使一些干部产生居功自傲、风险和收入不平衡及趁自己有权赶快“捞一把”的补偿心理等。例如连云港市赣榆区某村村支部书记李某就是这样的典型, 他在任职期间, 给村里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 并帮助村民办理出国劳务。村民都很信任他, 但就在临近退休的紧要关头, 起了不良的念头, 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所以想在国家发放的粮食补助津贴中最后捞一笔, 结果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有的基层干部就以“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的心理毫无忌讳地进行贪污, 还有的甚至毫不掩饰地称“现在不靠着在位上捞点钱, 那干这干部有啥用”。而就是这些荒唐至极的心理, 使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

3.经济方面的原因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农村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乡结合部土地不断增值, 给一些基层干部寻租提供了客观条件。据笔者调查, 在苏北连云港地区某城乡结合部,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很快, 近几年来人均GDP达到八万元。村干部作为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某些基层干部长期以来在土地出让方面都是暗箱操作, 从来不公开、不透明, 有些群众以张贴小字报、上访等形式提出意见, 但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最终导致他们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而由于种种原因, 绝大部分类似问题没有得到追究。

4.体制监督不到位

村民自治能力差, 监督干部能力弱。在当前的村民选举中, 有些干部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收买普通群众选票等手段操纵选举,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 往往都办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在这些村办企业中, “村官”大都是管理者, 此类现象目前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种政商一体化的模式不仅给村干部贪污腐败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且也给外界的监督制约造成了困难。之所以在某些城乡结合部产生“小官大贪”, 而且久治不愈的现象,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各个方面对这些干部监督机制的弱化, 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监督空缺。凡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 几乎都有上级某些领导干部为这些村官充当保护伞。致使该地的基层干部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三、治理城乡结合部干部腐败的几点对策

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腐败的问题, 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具体来说应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增强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是根治腐败问题的前提条件, 今后在村干部的选举过程中, 要对其文化程度设置一定的硬性标准, 比如主要领导干部至少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等。在教育和培训方面可以侧重以下三点:首先, 可选取参加工作以来表现优秀、党性较强、法制意识较强的基层干部给其他干部宣讲心得与体会, 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影响其他村干部。其次,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村干部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最后, 请专业的法律专家对农村基层干部开设法制教育普及讲座等。与此同时, 还加强对村民的法治意识培训, 使村民形成自觉维护权益的良好习惯。

2.实行类似于“政经分离”的措施

这种创新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就是让村委会干部只负责村庄公共事务, 把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权力分离出来, 交给经济合作社或者是上一级甚至上两级进行管理。比如城乡结合部的财务由县市一级财政部门进行代管, 来控制基层干部支出的随意性。其次, 对经济合作社本身或者是上级进行改革。先要将集体财产集中公示, 接受村党支部监督, 提高财产透明度。进一步设立一整套规范秩序的经营策略, 促使经济合作社运行更加科学化、公开化、民主化。

3.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首先关键的一环是, 必须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选举, 严控“贿选”, 通过民主、合法的程序使民意所归的人成为带头人。而且要适当的分权制衡和监督, 健全完善选拔监督考核罢免机制, 尽可能减少“一肩挑”或“一把手”的集权现象, 使村委会在法治与民主的框架内运作, 压缩村官的腐败空间。其次, 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监督机构, 负责村民民主理财, 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法规, 对于村民举报的村干部违法违规事实, 如果上级有关部门和人员不予受理或受理之后没有查处, 要按照渎职、不作为等负连带责任。

摘要:目前反腐败工作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 人们的注意力大都聚焦于“老虎”们身上, 而对于基层的一些“苍蝇”打击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现象, 严重地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党的群众形象。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措施, 加大对基层干部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基层干部,腐败问题

参考文献

[1]土地出让或成贪腐重灾区.海峡都市报.[EB/OL].[2014-10-28].http://news.ifeng.com/a/.shtml.

[2]毛翔.苍蝇体格老虎胃口西安一社区主任贪腐上亿元[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05-19.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3

群众路线教育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根据市委安排,我从3月10日开始,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全镇35个村(社区)、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活动,采取个别走访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一是与全体党政班子成员逐个交流思想;二是召开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会;三是走访“两代表一委员”、低保户、贫困户等,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调研工作主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全面查找我镇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把调研专项工作和全镇当前工作相结合,和全年重点工作相结合,以转变作风、树干部形象促社会发展。

调研期间,累计走访科级领导15人、机关干部15人、基层干部35人,走访贫困群众53户78人,走访低保户42户52人,走访基层党组织12个,走访企事业单位6个,召开座谈会5次。

二、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镇干部作风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能遵守党章,以党和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牢记党的宗旨,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勤奋敬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办事,为民谋利,忘我奉献,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但是,在干部作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给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形而上学之风蔓延。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作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了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照搬照抄书本上的经验做法,不注重社会实践,好高骛远,基本功差,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二)根本宗旨观念弱化。联系群众不密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缺乏群众感情,不愿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不为群众办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对群众态度生、冷、硬、横;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能深入细致研判并及时合理地解决各方面诉求,不能贴近群众,耐心地去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使矛盾升级,小事酿成大事,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组织纪律遵守不严。干部存在“走读”现象,上班迟到、早退,无故脱岗,上网聊天,玩游戏,工作日午间饮酒,带彩打牌。

(四)落实措施力度不强。一些干部精神面貌萎靡,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思路不清,“混日子”心态明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不热心,不积极,无热情,工作效率低下。

(五)廉洁自律意识淡化。一些干部追求物质享受,爱面子,喜攀比,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比吃比喝比玩,用公款消费,用公款满足自己私欲,个别干部为群众办事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个别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和思想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的转型,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群众的方式、服务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律意识较差,自我要求不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观念纷至沓来,部分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不强,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自身的位臵、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

(二)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上级监督太松,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太远,舆论监督太累等问题,监督合力还没有形成,对八小时以外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三)教育培训不到位。近几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教育上制定了许多制度,研究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在教育对象划分的层次性不强,没有根据领导岗位的不同进行教育。没有针对在理想、宗旨、纪律、作风、廉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没有能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

(四)激励竞争机制不全。目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有多少个单位,乡镇就要承担起多少项工作。农村干部处于最基层,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受乡镇财力因素的制约,干部待遇较低,人事管理方面又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和择优汰劣机制,一些干部深感前途渺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影响,工作不够安心。

(五)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如何评价干部,如何使用干部,对干部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我们党在干部的考核和选拔方面不断改革,在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人才队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机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执行力不强等原因,使干部考核和选拔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偏差,成为影响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精心组织学习、坚持每周四干部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干部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做好党员干部作风教育,提高党员的纪律性,同时将学习纳入干部考核的指标。督促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开展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由镇纪委组成专班,通过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整治无组织、无纪律、干部在岗情况,上下班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午间饮酒,带彩打牌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认真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体制制度方面的漏洞,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三)集中开展干部“五带下乡”活动。在全镇深入开展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的“三在”工作机制,重点做到带起居用品下乡、带信访案件下乡,带群众感情下乡、带政策法规下乡、带重点工作下乡。要求每位包村党政干部每周至少在村组住点2天,并保证在村组住一晚,利用党小组会、村两委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走访、座谈和调研活动,接地气、知民意、解民忧,扎实践行宗旨意识。

(四)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以“践行宗旨,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并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好干部”活动。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市委倡导的“六个表率”为标准,推动“灵魂革命,聚集四风”,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服务对象中,开展换位思考大活动。通过让干部走出去、沉下来,体验生活、换位思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4

22种具体表现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调研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万份,回收有效问卷13.44万份;召开座谈会99个、1199人参加;个别访谈296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老同志。从调研掌握情况看,当前干部队伍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具体有22种表现。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6种)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问卷调查显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形式主义”排在第一位,达43.7%。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有的领导干部忽视理论武装,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有的学用严重脱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老一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碰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有的抓工作只靠开会发文件,会议过多过长,“会议干部”越来越多。有的领导讲话不在琢磨事上下功夫,专在琢磨词上下功夫,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把简单 问题复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文件、简报“满天飞”,没有实质内容,只注重形式和数量,成了华而不实的“党八股”。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虚报浮夸,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有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顾客观条件提过高目标,还层层加码,逼得下面造假应付。有的做戏做秀不做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口号当成绩,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的下基层习惯于“被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的。有的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身下心不下、隔靴搔痒,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调研先入为主、主观臆想,只听自己想听的,只看自己想看的。有的名为调研、实为扰民,一日调研、三日观光。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有的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不了解基层实际,不研究情况、不解决问题。有的追求轰动效应,哗众取宠,挖空心思编造“新思踣”、杜撰“新经验”,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该开的会开了、该走的程序走了,但不该提的干部照样提、不合理的决策照样实施。有的搞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把开了多少会、下去多少次、建了多少联系点折算成分值,进行所谓的“量化考核”。有的热衷于抓“典型”、做“盆景”,点上热闹、面上冷清。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 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

6、落实不力,工作疲沓。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会开了、文件发了,事情就没有人再管了,几年过去了实际状况没有什么变化,会议和文件就是工作成效和成果。有的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前任栽桃后任栽杏,思路年年变、口号时时新。有的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有的“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有的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6种)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官僚主义盛行”的排在第二位。

1、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在机关颐指气使,下基层架子很大,不关心群众,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麻木不仁,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群众看成“刁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作“恩赐”,把同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搞成“水火关系”。

2、跑官要官,任人唯亲。有的“走上不走下、跑富不跑穷”,亲领导、疏群众,傍大款、找靠山。有的敢找、敢送、敢拍,拉 关系、走门路、建小圈子,个别人甚至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有的以官谋私,看圈子、看票子、看门子。有的任人唯亲,大搞裙带之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那些有本事真干事没“关系”的干部却得不到提拔重用。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不讲大局、不顾长远,不重视基础性工作,而是急于出政绩,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有的围着领导转,定政策、抓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

4、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此,或者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顾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有的工作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有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见到荣誉抢着要,碰到难题往外推,遇到矛盾绕着走。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只栽花不栽刺,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貌似批评、实则表扬。有的不敢抓、不敢管,碍于情面、怕丢选票,上捧下拉、左右逢源,甚至对出了问题的干部包庇纵容、姑息迁就。

5、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有的把公共利益部门化,把部门权力个人化。有的搞权力寻租,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座右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收查扣罚”,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6、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 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言行不一,合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有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5种)

享乐主义的要害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问卷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中.“精神懈怠”、“信仰缺失”排在第三、四位,达34.2%和32.5%。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有的革命意志消沉、理想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是“现实”。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缺乏高尚情操和健康精神生活,迷恋于求神拜佛。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身心颓废。有的对金钱顶礼膜拜,谁有钱为谁服务,谁给钱给谁服务,成了大款老板的“办事员”。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有的开口谈享受、闭口要回报,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混日子。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有的把“岗位”等同于“地位”,小到吃喝招待、大到用车住房,以及配备秘书,都搞特殊化。有的官商相互勾结,以权易钱,收受贿赂,甚至形成“腐败利益共同体”。有的从权易权,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上学、就业、升迁打招呼、递条子,谋取私利。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整日围 着票子、车子、房子、位子转,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觉得委屈。有的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有的热衷自我形象包装,不去真读书而是混文凭,动不动搞个硕士博士、客座教授。有的追求“出镜率”,迷恋闪光灯,钟情大会场。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有的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有的晚上加点班就喊累,但玩牌、打麻将却通宵达旦。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有的借接待之名、行玩乐之实,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常常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有的把奢华当风光,穿几万元的衣服,系几万元的皮带,戴几十万元的手表,抽上千元一包的烟,喝上万元一瓶的酒,品上百万元一筒的茶。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5种)

奢靡之风的要害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贪图奢侈享受,经费居高不下”的居第一位。

1、讲究排场,铺张浪费。有的讲排场比阔气,喜欢比迎送的场面、比接待的规格、比招待的档次,上级来人搞层层陪同,出行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人成群、车成队,迎到高速口、送到地界外。有的公务接待严重超标,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甚至还搞洗浴、桑拿、唱歌、打牌一条龙活动,临走还要“意思意思”,送土特产、给纪念品、赠购物卡。有的借工作关系增进“友谊”,经常相互宴请、互通有无,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以各种名义拉拉扯扯。

2、大兴土木,违规建设。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上百亩、耗资几个亿,搞得富丽堂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办公用房越建越大,办公楼建筑面积严重超标,办公室大量闲置。有的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用品。

3、节庆泛滥,赛事成灾。有的地方热衷于造节办节,神话传说、历史人文、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俊男俏女等都列入节庆范围。有的地方举办明星云集的大型文艺晚会,光明星出场费就上百万。有的地方赛事泛滥成灾,赛事规模、场馆建设和接待成本不断膨胀,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多少亿元。有的地方热衷举办名目繁多却又没有实质内容的论坛、研讨会,请“专家”、邀“大腕”,吃喝玩拿不顶事,拍拍屁股就走人。

4、违规配车,多头占房。有的看到别人换了新车、住了新房,马上就比着干。有的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小汽车,排量越大越好,装饰越豪华越好,甚至两三年换一辆。有的一个人配备好几辆车,轿车、越野车样样都有。有的违规占用住房,分了新房、不退旧房,为官一地、占房一套,有的自己分了房,家属还违规占房。有的离职多年,不腾退办公用房。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5

一、突出重点

一是突出治庸。查找和整治理想信念淡薄,不思进取,缺乏事业心、责任感,作风漂浮;工作无长远目标,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等问题;严肃查处工作漫不经心,失职渎职,给工作和事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行为。二是突出治懒。查找和整治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不服从组织分配,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突出治散。查找和整治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漠视规章制度,损害集体荣誉等问题。严肃查处迟到、早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正常上班以及工作时间用电脑聊天、炒股、看电影、玩游戏等行为。

二、多措并举,确保自查自纠活动的有序进行

此次的自查自纠活动,是将“找问题”作为加强我办建设的一个

善的现象,当工作人员在拆迁一线负责拆迁时,安臵股股室挂空档,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个别干部有时会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3、从端正工作作风上看。突出表现在工作的紧迫感及责任意识有待于加强,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激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凭经验考虑问题多,按部就班,超前意识较弱。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健全“治庸”机制。一是学习机制。围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的建设,按照“武装头脑、凝聚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路.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拆迁干部队伍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开展专题讨论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组织实地调研总结与外出学习参观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干部的学习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和前瞻性,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问事机制。坚持问事必问人,事事落实到人,人与事对号入座,事不虚设、人不浮于事。

2、健全“治懒”机制。一是限时办结制。对上级交办事项必须按规定时限办理;在办理相关事项时,必须在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内办结;对需领导签字的上报材料,必须提前办结;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如情况特殊的确需延时办理的,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并经同意。二是问责机制。坚持问人必问责,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奖惩分明,努力在部门上下形成能负责、敢负责的办事风格。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6

一、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

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才能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树立爱企敬业的精神, 企业的党组织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只有加强企业干部的作风建设, 切实转变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 才能顺利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防止干部蜕化变质

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教育和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有效防止干部蜕化变质。

(四)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密切干部与员工关系

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干部与员工关系, 关系着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

二、国有企业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中,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作风漂浮型。工作有安排、有部署, 落实不到位。二是方法简单型。用固有的思维方式, 缺乏创新。三是观念淡漠型。工作无耐心, 态度不端正。四是不思进取型。安于现状, 消极应对。国有企业干部作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正是社会的客观影响和个人的主观控制导致了作风问题的出现。

(一) 充满诱惑的外部环境客观上导致了作风问题

充满诱惑的外部环境使少数意志薄弱的干部受到消极影响, 导致了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

(二) 干部自我修养不到位直接导致了作风问题

有的干部平时不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 缺乏党性原则, 在面对外界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时, 容易出问题。有的干部不重视学习, 个别干部缺乏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种种主观原因直接导致了作风问题的出现。

(三) 度建设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作风问题

干部作风问题的产生, 与学习制度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密切相关。

三、推进企业快速、持久发展, 必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 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认识、增强动力

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小到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无不受其思想的支配, 任何社会经济发展其成功之母都源于思想的引领。思想作风决定工作作风、生活作风, 套用当今流行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 人就能走多远的话, 思想有多远, 企业的发展就能走多远。所以说企业要发展必须把加强思想作风的建设放在首位, 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重点加强强化理论学习, 提高干部素质。要以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为重点, 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学习, 提高广大干部思想政治觉悟, 法律政策水平以及依法行动和廉洁从政能力。抓好国有企业干部作风建设, 必须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融合, 落实领导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做到作风教育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 把狠抓落实作为关键环节, 真抓实干、促进发展

有好的作风才能执行好的政策, 落实好的思想, 实施好的措施, 实现新的发展。加强作风建设, 必须把发展作为抓落实的主线, 把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上来。真抓实干, 促进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在:第一, 要振奋精神。很多成功的企业实践表明, 干部队伍精神状态好, 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干部的精神状态差, 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要有精气神, 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常言道, 只要精神不滑坡, 办法总比难点多。第二, 要有创新思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有了创新思路, 才有创新的作为;有创新的作为, 才会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它的关键作用从理念和追求、机制和团队、氛围和政策这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要有理念和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想方设法地创新、创业, 并将工作越做越好, 业务越做越大;二是重视团队的力量, 企业就是人的聚合, 或者说企业就是一个组合人, 而每一个员工都在其中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只有各司其职后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三是将良好的机制作为基础, 四是把氛围和政策作为保证。新体制需要政策支持, 但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依靠。如何培育我们的规模骨干企业,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实际、紧迫的任务。作为一名国企干部, 工作中有创新思路,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通过自身的努力, 带动部门的人员, 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 要真抓实干。在落实上下工夫, 也就是明确责任抓落实。把任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 分解落实到人, 形成确定下来的工作有人干、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格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统筹安排并完成好部门的工作。

(三) 把领导带头作为重中之重,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抓示范, 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风成于上、俗成于下”。抓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 更是带出来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领导者是企业的“道德标竿”,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带头至关重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示范、在责任上落实, 带头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带头改进工作作风, 形成表率和示范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协作, 步调一致、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四) 把制度建设作为固本之策, 完善机制、力求长效

抓考核, 强化监督检查。抓反复,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抓作风必须抓督查, 只有督得严, 才能有力度;只有查得紧, 才能有实效。没有监督的作风不可能有好的作风, 没有制约的作风培养不出好作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必须“一靠教育, 二靠制度”。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形成和保持一个好的作风, 不仅需要深入的思想教育, 更应注重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制度建设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条件, 转变干部作风, 不能单凭作风问题暴露之后的追究查处, 那是“亡羊补牢”, 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健全规章制度, 防患于未然, 才是标本兼治。抓作风, 不仅要治标, 更要治本。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既要及时总结、着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又要着眼长远, 建章立制, 用制度约束、引导干部行为, 保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完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机制, 对工作作风情况进行考评, 把考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 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7

在铁路实行职能转变、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基层站段党委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组织者和贯彻者,基层站段领导干部是总公司、铁路局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者、落实者和推动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其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铁路事业的发展大局,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在现实中,基层站段仍存在着个别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一些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较低尤其是领导铁路发展的能力较低,领导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浮躁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基层站段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铁路发展的瓶颈因素。经过调研与思考,笔者就基层站段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抓好道德思想教育、树立开拓进取精神、打造勤政务实形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按照铁路局党委对中心组学习要求,每年集中学习研讨、专题报告会、中心组联组学习不少于12天、96个学时,每次集中学习的出勤率不少于90%,领导干部每年撰写1-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但一些基层站段的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不够,每次集体学习时间“缩水”,学习内容和形式简单化,没有联系实际的深入讨论和思想交流,学习效果不明显。有的领导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无为。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的重大问题决策中,不学习思考、不深入调研、不研究问题,一年下来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有的一提起学习就没有兴趣,动辄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等原因推脱或躲避过去,就算是参加了学习,往往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或面子上过得去,学习效果满足于“抄好”笔记、“字数”多少。

(二)思想不纯自私自利。当前,领导干部思想不纯主。

财;有的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的应酬中,利用各种机会时常出入豪华宾馆、豪华酒店和夜总会,个别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向往老板大亨的奢侈生活,交了不该交的朋友,去了不该去的场合,吃了不该吃的宴请,拿了不该拿的金钱,最后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有的受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很多领导干部价值观念多元化,在“当领导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上纠结不清,在“为民”还是“为我”的立场区分不清,全然忘记了当初入党宣誓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口号;有的把上级制度、规定当作耳边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2010年某段领导在汛期防汛的关键时期,不是一心扑在防汛上,而是组织其他干部在段值班室打牌就是一个典型。

二、当前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剖析

当前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中,既有来自外界环境的原因,也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制度原因,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干部自身修养不足的原因。

“时尚论”误导。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如今时代不同了,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过时了,辛苦一生该享受了。以至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他们错误地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奋斗者为傻冒。认为吃喝玩乐是人之常情,是生活小节,不必小题大做,更不必无限上纲。在此种思想的支配下,错把骄横当资本,错把奢侈当光荣,错把安逸当享受,错把淫乱当时尚,一味追求贵族化、高消费。殊不知,量变会引起质变,千里长堤会溃于蚁穴。

约束力泛力。有些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不讲民主集中,不按规则议事,把会前酝酿变成了会前通知,带头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建小圈子,造成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导致人心泛散,同事之间有意见,有分歧,相互拆台。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依据规章制度、条令条例,而是凭自己的感觉,看自己的需要,权衡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近几年,虽然增加了不少监督管理制度,但从总体上看制度建设远远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且明显缺乏操作性。如财务监督制度不严,“小金库”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如公车管理不善,为领导干部生活腐化提供了交通便利等。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干部工作、生活作风管理约束制度,显的制度约束泛力。

权力欲作怪。个别干部思想素质不高,为民掌权意识淡薄。虽然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等有制度规定,但个别干部的管理方式独断专行,认为知道的人多了不“方便”,该公开的不公开、能隐瞒的就隐瞒,政策法规是纸上写的,我行我素。有的逃避矛盾、推卸责任,在其位不谋其政,新官不理旧事,遇到检查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投机取巧,欺上满下;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服务观,个人潜意识作怪。有的常打“擦边球”者,自恃“艺高人胆大”,但忘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结果是一旦“湿”了“鞋”,也就不再有所顾忌,而是放心大胆地去“踏泥泞”、穿“湿鞋”了,这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可以得到印证。

价值观错位。思想是造成价值观错位的主要根本因素,而信仰危机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热衷于穿名牌、用名牌,坐名车,住豪宅,还与民争利,欺压百姓。当出现了信仰危机之后,思想空虚,精神颓废,纪律懒散,忘记了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导致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衰退,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缺乏工作热情和干劲,平时深入车间班组少,动脑动手少,检查落实少,满足于提了要求、发了文件。由于此种价值观错位是隐性的,加之平时不注意学习和进行自我思想改造,最终导致积重难返。

修养度不足。维护党内团结的意识淡化,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走形式,听不进善意的建议和不同的声音,甚至对不同意见者搞打击报复。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动力,热衷迎来送往,忙于拉关系、忙于搞应酬;有的人在学习时不把自己摆进去,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出现问题批评别人多,检查自己少;再则就是功名利禄心在作怪,自私狭隘,斤斤计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严重。

三、当前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治理对策

解决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从加强学习、思想、作风、宗旨和廉政建设上解决问题,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抓出成效。

(一)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彻底解决学风不正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中第一位的就是学习型,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提高服务本领的前提,是勇于创新创造的前提。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加强党员干部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站段党委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工作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形成学习的长效机制,把学习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使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站段党委书记作为“班长”、作为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审、带、抓”要三管齐下。“审”,就是党委书记要亲自审定每个月的学习计划,主持每一次的集中学习,确定每一次学习交流主题,检查每一次理论学习成效;“带”,就是要做自觉学习的表率,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学习,争当学习型领导干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抓”,就是要对每次学习出勤、学习笔记、调研或体会文章撰写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以这些硬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效果“三到位”,从而加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步伐。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8

【摘 要】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路线和战略部署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除要严格遵守中央的“八项规定”,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原则办事之外,还需要有大局观,要更加重视密切联系群众,要确实做到求真务实踏实肯干,这是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基本要求

一、基层领导干部要有大局观

大局观,即想问题做事情能够从大局出发,从全局着眼,顾全国家、社会、地区、单位的整体利益。领导干部都应当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基层领导干部于此亦无例外,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大局观和大局意识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首要的就是在思想上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革命和建设近百年的历史不断证明我们的党是光荣和正确的领导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也只有我们的党能够通观和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充分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谙熟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法规,是了解国家发展建设全局,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大局的捷径,也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有些基层领导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不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导致思路闭塞,视野狭窄,目光短浅,在实际工作中或者畏首畏尾错失发展机遇,或者恣意妄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这样和那样的损失。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国家才能政通人和,各项方针、路线、政策、法规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基层领导干部的大局观,除了要求其要自觉地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之外,还要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不是一成不变的,看问题做事情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应当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眼前利益及得失上面,否则工作一定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大上重污染项目、贪大求洋债台高筑建开发区。短期来看,确实可能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但从长远来看则一定会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损害其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也不是绝对的,不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什么都好,也非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什么都不好,好与不好需要辩证地看。当前无论是世界的经济形势,还是国内的经济形势都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是悲观失望和唉声叹气是于事无补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在困难中发现和把握机会,只有这样才会尽快摆脱困境,走出危机。

大局观和全局意识是基层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的树立并不非易事,若非持之以恒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难以做到。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的树立还需要有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否则真正的大局观和全局意识亦难以树立。

二、基层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工作中,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联系得越多,联系得越好,群众就越会支持,反之亦然。工作和事业只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才能做好,才能兴旺发达。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尤其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基层领导干部都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拥有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因此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并不容易。人民群众也是最为朴实和善良的,谁要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他们也一定会投桃报李。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思想很严重,对待人民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这种干部虽然经常把“密切联系群众”挂在口头,甚至标语、口号满天飞,却无法引起群众的共鸣。原因很简单,就是其没有动真情,不是发自内心地真心实意地想为人民群众做事,人民群众当然不会相信和支持这样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能否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决定性条件。

除此之外,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能否做到竭尽全力和千方百计也很关键。当前就世界来看,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很不稳定;国内的经济在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也遇到了瓶颈。现在诸如大学生就业、农民工进城、房地产市场萧条、外资企业撤离、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问题都将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身在基层的领导干部,显然光有一颗真心实意密切联系群众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的困难,及时想尽各种办法加以解决。这样做无疑工作量会无形间增加很多,会很辛苦,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

三、基层领导干部要踏实肯干求真务实

基层领导干部多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在工作中若没有踏实肯干的尽头,若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势必什么都做不好。有了好的工作思路,好的想法,只要确实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客观实际,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要大胆地干,大胆地闯,事不干永远不成。

干工作、干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干好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应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对象,实地调查、搜集与其相关的各种事实或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整理,进而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的构成因素及其规律性的过程和方法。调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调查”,一个是“研究”。“调查”是了解情况,“研究”是提出工作思路。调查研究应当身体力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做法无异于走马观花,根本了解不到实际情况,是十分有害的。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失误工作则不可能成功。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9

取得实效。

根据局党组的意见,局机关党委立即行动,起草下发了湘军工局〔2010〕57号《关于开展2010年“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通知》,局机关共分三个工作组,由局领导带队,抽调12名机关干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工作组分别下到24个基层企业,围绕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局开展的2010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经济运行预测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活动,认真调研和解决企业在发展、项目、民生、稳定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被抽调的干部纷纷表示一定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优良的作风下去,着力搞好调查研究,着力指导推动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抓好宣传教育,一定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各基层单位在经济结构、项目建设、民生、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工作指导,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业务工作,尽力为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

上一篇:勘探技术论文下一篇:学校安全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