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麋鹿》优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

《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篇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区分放养与饲养的细微差别,感受麋鹿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4、在了解麋鹿传奇经历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麋鹿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初步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

1、师引读: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2、通过早晨的初步学习,我们对麋鹿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两头鹿,你能分辨出哪头是麋鹿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一头鹿我们称为驯鹿,而这一头才是真正的麋鹿。刚才我们之所以能够断定它就是麋鹿,是因为麋鹿的外形十分奇特。[板书:外形奇特]

二、品读2、3自然段,深入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

1、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

2、交流:

(1)角型:

A、学生说出角型独一无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是的,这位同学的眼光真敏锐,一下子抓住了麋鹿角型独一无二的特点。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只有麋鹿才有,其它鹿是没有的。)

C、对呀,麋鹿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这就是麋鹿的奇特之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尾巴: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小结: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么长的尾巴可以引读。

(3)蹄子宽大: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4)四个奇特

(5)毛色变化

3、小结,读第2、3自然段。

4、做讲解员介绍麋鹿。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辨别、读书,对麋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也来认识麋鹿呢?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学着讲解员的样子,为大家介绍麋鹿的奇特外形。当然了要做好讲解员并不容易,老师提醒大家,介绍时要抓住麋鹿的显著特点,要有顺序、还要语句通顺。[点击:麋鹿的外形可奇特了]

(2)同桌练习。

(3)指名介绍。

(4)评价:

三、引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过渡: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再次看到了一只外形奇特的麋鹿。难怪大家这么喜欢它呢。

2、与此同时,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四、走进麋鹿传奇经历,自主感悟。

1、过渡:麋鹿的外形奇特,麋鹿的繁殖力奇低,麋鹿的经历还充满传奇色彩![板书:经历传奇]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7自然段,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麋鹿的传奇经历。尤其关注不同时期麋鹿数量的变化。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4、边交流边帮助学生理清传奇经历的整个过程,并相机完成曲线图。

那么这个曲线图仅仅是麋鹿数量上的变化吗?它还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的5-7三个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5、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曲线图。它不仅仅是麋鹿数量上的起起落落,还是麋鹿三千多年来命运的坎坎坷坷,更是大半个世纪来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令人欣慰的是1986年8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感受麋鹿的新生活。

1、过渡: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我们开头的一幕,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课件出示: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2、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放养这个词,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和它差不多,那就是学生读出。读读句子,说说它们细微的差别。(预设:放养指麋鹿生活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饲养是人工喂养,失去自由,就像笼中之鸟。)

3、小结:是啊!透过这个放养让我们看到了麋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真是麋鹿生活的天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看看麋鹿的新生活吧![课件播放麋鹿生活图片]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此时此刻,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海滩涂,仿佛看到了麋鹿回归自然,回归故土的新生活。你能展开想象,把它们的快乐生活写出来吗?学生想象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篇2

我为什么想上《麋鹿》这一课, 主要是出于一种疑虑。教师为什么不喜欢教说明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说明文?有人曾专门就这个问题访谈了一些老师和学生, 统计表明, 只有11%的老师喜欢教说明文, 18.2%的学生喜欢学科普说明文, 相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性文章喜欢程度的62%和70%, 这个比例显然是太低了。为什么师生不喜欢教学说明文呢?有人说说明文以对事物的说明为主, 它相对地弱化了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不吸引人。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夸大了文本本身的因素。而且, 作为教师, 面对这种现象所应持有的思考方向是从教学方法上反思, 反思我们在说明文教学方面是否缺少独到的方法与经验, 缺乏教学的创意, 以致学生对学习说明文兴味索然。虑什么?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会因为师生教学兴趣的强弱发生改变的。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在说明事物时往往通过因果、连锁、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成文, 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 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 结构严密, 逻辑性强, 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日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超过50%的文章是说明类文章, 或许在他们看来, 基础教育阶段,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准确、有序说明事物的能力。因此,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而这恰恰与我们的现状有了矛盾。

在这样的疑虑中, 我下定主意要尝试教学说明文。

9月8日, 确定教学目标

说明文教学要走出误区, 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深思:说明文该学什么?该怎么学?

先来谈谈学什么的问题。说明文的确是以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 老师通过引导阅读, 使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 当然是说明文教学的一大任务, 但绝不是唯一的任务。《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 抓住知识要点, 只是科普说明文学习中一小部分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这些都应成为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在开始的几天里, 我开始具体思考:教《麋鹿》这篇课文, 究竟让学生学什么?

我读《麋鹿》不下百遍。书读百遍, 不仅是作为一个读者理解其义, 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教者思考确定什么教学目标, 思来想去, 也慎重参考了《教学参考》, 最后确定了5点:

1.字词要理解。这就无须解释了, 况且这篇文章生字新词比较多, 例如“颠沛流离”“长途跋涉”等。

2.结构要理清。《麋鹿》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结构非常清晰, 块状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 在“说明文写作方法”方面可以作为可供模仿、分析的范本, 在“写法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要点要抓住。麋鹿真是一种奇特的动物, 站着的时候, 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很长, 蹄子宽大……学生上了我的语文课后, 仅仅知道了麋鹿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是不够的, 还应该知道文章的作者很棒, 他在描写麋鹿的外形时, 抓住了麋鹿区别于其它鹿的最显著的特点。例如在鹿科动物中, 只有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例如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例如麋鹿蹄子宽大, 横渡长江, 易如反掌……总而言之, 重要的不是记住麋鹿的外形特点, 重要的是领会“要有选择性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写作要素。

4.情感要体会。《麋鹿》这篇说明文不同于其它说明文的是, 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宽泛, 当我们认真研究文本时, 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 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会体验到麋鹿在延续自己种族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忍耐精神;我们会从麋鹿的背井离乡、回归的对比中看到祖国的荣辱起伏, 等等。

5.能力要训练。如果在《麋鹿》的教学中, 在获得知识和训练语言能力的过程中, 同时进行有效思维训练, 那是最好不过了。这篇课文训练什么呢?如果可能, 可以训练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重组课文内容的能力。

9月10日, 确定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有了, 就要思考怎么在课堂上达成这些目标了。在“教”的角度, 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1.“详略”得当。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5项教学目标, 平均使力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时间分配上, 要进行详略处理。当然即使时间充裕, 从课堂节奏的角度考虑, 我们也要主动地对课堂进行“疏处可走马, 密处不透风”的艺术安排。

2.方法多样。考虑再三, 决定在达成3-5条教学目标时, 多花一些时间, 甚至“浪费”一些时间。而对于1-2条教学, 尽量节约一些时间。要做到这一点, 教学方法上就需要做到灵活多样。有时候把教学的过程处理成探究发现的过程, 有时候就直截了当地讲解示范, 有时候基于问题, 有时候任务驱动……

3.块状设计。如果问题过多并且细碎, 教学环节也就繁多, 那么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会消耗在不断的问题转换和环节切换中, 学生疲于应付, 效率低下。这一课的教学理想的状态大致需要3-4个教学板块, 在每一个教学板块中, 师生集中围绕一个问题或任务展开教学。目标明确, 精力集中, 智慧共享。思考到这里, 《麋鹿》一课的教学就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了。

第一板块: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10分钟左右, 前面还有10分钟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时间。)

第二板块:把握麋鹿外形特点, 领会主要说明方法。 (30分钟左右)

第三板块:了解麋鹿传奇经历, 畅谈读后感受。 (20分钟左右)

第四板块:延伸拓展。 (10分钟左右)

9月12日, 琢磨教学创意

《麋鹿》一课的教学总体思路确定以后, 难题接踵而来。

第一个难题:怎样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 帮助学生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从12日到18日这一星期里, 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如果按常规的办法, 例如让学生自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然后小组讨论解决, 例如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0分钟肯定是不够的, 或许要30分钟或者更多时间, 那我其它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 其它教学板块就无法展开。

经过一番转换思路、逆向推理的苦思冥想, 终于想出了两个点子:创写一个浓缩的语段和倒问反推。

第二个难题:怎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究麋鹿的外形特点并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有些课热热闹闹, 学生很开心, 但目标模糊, 效率低下, 语文学科特征不明显。有的课一板一眼, 方向明确, 但缺乏创意, 学生也觉得枯燥单调。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学得有效, 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在反复解读教材、查找资料、参考他人经验的过程中, 终于想到了两个点子:辨析麋鹿与驯鹿和学当讲解员。

第三个难题:怎样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刚开始我的设计挺简单, 就是让学生自由畅谈读了《麋鹿》之后的感受, 但学生的感受比较单一、单薄。于是我就和学生聊天, 聊得过程中,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于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疑问, 而这些疑问是我作为大人永远也没法想到的。例如:麋鹿为什么汉朝以后数量会下降得这么快?那个向全世界介绍麋鹿的人是谁?为什么其它地方的麋鹿相继死去, 而乌邦寺动物园里的麋鹿饲养良好?我当时就觉得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其次, 聊到后来, 由于氛围轻松, 学生开始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有的说读了很悲伤, 有的反而很高兴, 有的很愤怒, 但有的却想表达内心的一份感谢……通过聊天, 于是有了两个点子。自由质疑, 当场解疑和创设开放式问题支架。

《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篇3

南海子 为麋鹿而生的一片水

在北京的南五环边上,有一片深深浅浅的湖泊沼泽,这里因为一种特殊的动物而名声响亮,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北京的家——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苑里用原生态的方式散养着100多只麋鹿,它们有着传奇的身世。几百年前,它们就是南海子里资深住客。后来到了清朝末年,麋鹿因为兵荒马乱,数量在中国越来越少,仅存的几只被传教士带到了欧洲,饲养在了英国的乌邦寺动物园,就这样,麋鹿当了一百多年的海外华侨。1985年,麋鹿重新回归,20几只又重新选择住在了麋鹿苑。

麋鹿苑因为麋鹿而得名,这个好理解,但南海子这个名字就需要追问一下了。众所周知,“海子”是古人对“水域”的昵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城里的中海、南海、北海、什刹海,这些曾经都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海子”。但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片水面,这南海子麋鹿苑充其量算是个动物园,为什么它也叫“海子”呢?

话说南海子这个地方,历经辽金元明清,一直都是皇家猎苑。辽金的都城在现在的莲花池附近,离这里不算太远,这里自然就成了“城市后花园”;而元朝时,这里叫“下马飞放泊”,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元朝皇帝的活动项目:骑马、飞鹰、游水泊。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当时的南海子确实有水,而且足够人们进行游水活动的;于是,明朝管这里叫“南海子”,并且把这里增补进了“燕京十景”,取名“南囿秋风”;清朝更加重视了,把这里更名为“南苑”,是皇家专属的游猎度假村。

皇帝围猎对动物的要求非常高。动物太少,跑半天没猎物,没劲;动物太多跟动物园一样,也没劲。动物太凶猛,伤了皇上不行;动物养得太乖,没了野生的乐趣也不行。在南海子里,麋鹿并不是唯一的住客,更不是皇帝唯一的猎物,园子里还有老虎、梅花鹿、黄羊等不少飞禽走兽。古代的宫廷画师很多都以南苑围猎作为题材,把动物画得栩栩如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这里是先有南海子,后有麋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前南海子的水很丰沛,水深有五六米。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地人每年都能打上来一万多斤野生的小鱼。在八十到九十年代期间,由于南海子上游的涞水水源永定河断流,再加上周边环境的过度开发,这一系列的海子不是干涸了就是被污染了。

1985年,曾经背井离乡、远赴欧洲的麋鹿重返中国,但麋鹿苑的糟糕环境却令人堪忧。90年代中期,由于南海子这片湿地的污染和干涸,所以麋鹿几乎都生活在了干地上,它们的营养状况差、繁殖率低、死亡率高。更为严重的是,周边的非法垃圾场的存在,造成每年都有麋鹿因为误食塑料袋而死亡。

2008年,麋鹿苑重新整饬湖底,在原有干枯的湖盆上开凿了弯弯曲曲的水路,同时截断了污水,引附近水厂处理过的中水,重新为麋鹿造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海子。因此,现在的南海子这一片也算是为麋鹿而重生了。

麋鹿百年之后重新回归,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南苑恢复了几百年前波光粼粼、芦花飘荡、水草丰美的一派景象。可咱们北京有北京动物园,那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都有自己一片小的天地,为什么单单麋鹿的待遇这么高呢?

麋鹿 怎么都来跟我抢地盘?

为什么古今的人们都选择在南海子养麋鹿呢?这就跟这种动物的一种特殊习性有关系了。

麋鹿在古时候和大熊猫一样,都是中国的特产。早在春秋时期,史料里就有关于麋鹿的记载,在长江南北都有它的踪迹,古时候出土的麋鹿骨头和猪骨头数量差不多。《北齐书 李绘传》里写道:“麋有四足,走便入海”,这“海”指的就是海子湖泊。

麋鹿和一般的鹿有一个区别——会游泳,所以它喜欢在湖泊沼泽一带生活。而择水而居的这种生活习性,恰恰和人类一样,于是人类跟麋鹿抢地盘的事件时有发生,获胜的肯定是人类。于是麋鹿的生活圈越来越小,以至于到了元明清,野生的麋鹿几乎绝迹,北方仅剩的一些被围进了南海子,从而成了最早一批被保护起来的濒危动物。

虽然南海子是皇帝围猎的地方,麋鹿也是射猎目标之一,但明清两朝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猎杀麋鹿、偷吃麋鹿肉要受八十鞭刑。于是那时候的南苑,也成为了最早的麋鹿保护区了。

咱们往往只看到南海子给麋鹿提供了不错的生活环境,却很少意识到,恰恰是麋鹿为咱们保护下了南海子这片特殊的水域。说它特殊是有原因的,因为南海子不是普通的海子,而是一片湿地。究竟这湿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湿地有一个雅号,叫做“地球之肾”,它有着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如今的南海子麋鹿苑利用湿地的这种优点,利用芦苇、荻花这些挺水植物等几道天然的湿地净化系统,使中水为麋鹿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源。

南海子不仅是麋鹿的家,野鸭、天鹅甚至是周围的鸟类都不约而同的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在北京城的南边有了这样一片水域,对于人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处公园、一道风景,更是北京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麋鹿有的人可能没听说过,但“四不像”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是早有耳闻,其实这“四不像”就是麋鹿的外号,可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四不像 都是自然惹的祸

“四不像”这个名字如今已经跟麋鹿画上了等号,不过它可不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民间叫法,而是在麋鹿出国之前被临时编出来的。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一个秋天,一个叫爱尔温·大卫的法国人在南苑发现了一种自己从没见过的动物,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叫大卫的博物学家,当时看到的正是全世界仅存的一群麋鹿。因为麋鹿只在中国出现过,外国的科学家从没有见过,所以大卫买通了当时看守南苑的軍士,以20两白银的价钱买下了一对鹿骨和鹿皮。当时大卫操着不流利的中文问军士:“这种动物叫什么呢?”不耐烦的军士哪儿研究过动物学,胡乱说了一个名字:“这个,这个叫四不像。”可大卫就当真了,后来他在西方发布消息说,发现了新物种,一时间引起了轰动。按照外国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规矩,麋鹿的英文名字就叫“大卫鹿”了。

nlc202309032052

麋鹿长得怪全世界都知道,可它为什么会与普通的鹿区别这么大呢?其实一切都是自然惹的祸。麋鹿,角似鹿非鹿,一般的鹿角分叉是向前长的,这样才更有攻击力,而麋鹿的角分叉在主干的后面,就跟人梳了一个大背头一样。这是因为麋鹿要经常在水边的芦苇荡里穿行,这种鹿角的长法不容易勾到植物;脸似马非马,因为它生活在湿地,为了便于在水里捞水草,同时眼睛还能够露在水面上观察四周情况,保持警惕性,所以它的脸很长;蹄似牛非牛,这全是为了在水边沼泽行走方便,这样的蹄子在河边行走,如履平地,甚至在游泳的时候当蹼来使用;尾似驴非驴,这则是为了防蚊,麋鹿的尾巴非常长,能够长达膝盖以下,湿地多蚊蝇,所以到了夏天就看出来了,它用长长的尾巴不断地驱赶蚊蝇。

无论是哪种特殊的长相,原因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应自然的选择。正因为麋鹿依水而居、选湿地为家的特点,才让它们在自然的选择之下慢慢地长成了“四不像”。

法国人大卫当年听信了南苑的军士随口编的一个名字也不足为奇,好歹这个人是在园子里当差的,没理由连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个军士,因为在清朝后期,麋鹿这种动物的名字已经因为乾隆皇上的“博学多才”变成了一桩说不明、道不清的公案了。

制造混乱 乾隆皇帝的麋鹿论文

乾隆皇帝是南苑围猎的常客,一向自恃博学多才,没事儿也写一些动物科普文章,彰显一下自己的才华。乾隆二十七年,他就率先发表了一篇研究麋鹿的论文《鹿角记》,批驳古代的观点。在《礼记·月令篇》里有这么一句“仲夏之月鹿角解;仲冬之月麋角解”,意思是一般的鹿在夏天脱角而麋鹿要到冬天才脱角,但乾隆皇帝却说:“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

到底谁的研究成果正确呢?其实麋鹿真正的脱角时间在农历十一月,也就是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很显然古书上得记载一点错都没有,反而是乾隆皇帝错了。不久之后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耿耿于怀,五六年之后的一个冬天特意派人到南苑视察,果然发现了冬天脱落的角,这只角如今就收藏在麋鹿苑的博物馆里,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特意写下的另外一篇科学论文《麋角解说》,专门澄清自己的错误,“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意思就是知识无穷多,身为皇上也有疏漏,得活到老学到老。人们常常因为这句话夸赞乾隆皇帝知错能改,但殊不知,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本質,反而把当时的科学界搅得越来越混乱了,此话怎讲呢?

乾隆皇帝在文章里特意说了,“月令之误,误在以麈(zhǔ)为麋,而不在冬之有解角之兽也”,意思是我当初是说过错话,可古书月令错的更离谱,脱角的这种动物应该叫麈,可古人却把它认为成麋了,大错特错。为了宣传科普知识,乾隆皇帝还特意颁布诏令,全天下都去改古书里的错,这种冬天脱角的动物统一叫做麈。实际上乾隆皇帝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麈”指的并不是某一种鹿,而是指麋鹿群里的鹿王。结果这种冬天脱角动物的名字彻底混乱了,是鹿?是麋?还是麈?大家彻底迷茫了。在清朝后期,麋鹿到底叫什么更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

《麋鹿》教学设计 篇4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抓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写了有关麋鹿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效果

(一)出示字词

悄无声息、哺乳动物、跋涉、繁殖力、公爵、颠沛流离;

遁入草丛、沼泽、觅食、销声匿迹、别墅。

(1)多种形式读词语。

(2)觉得哪个词最难理解,一起说一说。

遁入草丛结合语段理解

有一个词与“漂泊不字”意思相近,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是哪个?注意“沛”字右边的写法。

(二)理清课文脉络

1、生汇报,相机板书。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4)

传奇色彩(5~7)

(边读边概括,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了)

2、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也就是谭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麋鹿》主要写了麋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唐老师建议你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自豪了?忧虑了?愤怒了?

2、多媒体出示这些情感。

3、生汇报自己的情感体验。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老师这里有一头麋鹿,你能辨认一下,它是否是麋鹿?

5、出示驯鹿图片,生辨认、交流。(提示:从文中介绍关键语句辨认,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读课文的第2、3小节。

6、你们交流的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的。(出示:抓特点)这不是麋麋而一只驯鹿。想看真的麋鹿吗?

7、出示麋鹿,请同学们作讲解员,上台讲解。

师相机创设问题:麋鹿有很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他身上的哪些特征与湿地环境相适应?

8、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驯鹿与麋鹿的区别了吗?读书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

9、传奇经历:

(1)从三条线索出发,探索麋鹿的传奇经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有→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

3000多年前→汉朝→1865年→19→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部→英国→回到祖国;

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次面临绝迹而又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几度漂洋过海,足可以说明麋鹿的传奇色彩,麋鹿家族这几年来哭过、累过、痛过、委屈过,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了。

(2)出示句子,体会“放养”和“饲养”的细小差别:

黄海滩涂上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五、总结课文

现在麋鹿已结束了它大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为麋鹿的新生活喝彩吧!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

小学课文麋鹿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3.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基础知识的易错点】: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注意“沛”、“姜”的写法。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课文讲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资料补充】::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语言文字训练点】:

1、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2、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及出处】: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教学意图】:谈话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

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5.读一读: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教学意图】:意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是一篇说 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藏在这些知 识背后的情感。

【教学意图】:意在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涂”:与“除”、“徐”比较。“捷”:右边笔顺是横,横折,长横,横,竖,短横,撇,捺。

“繁”:“敏”+绞丝底(敏的第四笔是横折,没有勾)

“殖”:与“值”、“植”比较。

“孕”:“乃”盖住下面的“子”。

“匿”:若+三框,三框的横最后写。

“输”:与“偷”、“喻”比较

【教学意图】:意在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语文能力。

五、读一读。小黑板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说理文呢?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结构相似的说理文。

3.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作者提出观点,列举事例。

【教学意图】: 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内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达到“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明的学习指向。

二、学文明理: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预设学习过程:

1.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作为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

【教学意图】:意在给学生一个静静的场,自读自悟。2.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1)“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令人奇怪,还有同学担心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3)研究麋鹿的过去

①人为因素:

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

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

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②人为环境因素:

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

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

③社会因素:

可恶的是国外侵略——

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

“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教学意图】意在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业:

1.把你知道的珍惜动物介绍给大家。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交流活动。

板书:

资料补充: 麋 鹿 外形奇特 命运坎坷 篇二:苏教版《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林少平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7~100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培养学生的介绍能力。

3、学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并且记住它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找出说明方法,运用于写作中

课前准备:课件幻灯,麋鹿的生活照片

教材解读:麋鹿远离学生生活,如何

走进麋鹿,了解麋鹿,并且记住它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成了课堂的重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读“的手段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介绍中加深印象,说明方法却在朗读中得到体会。而后设计导游、写作都是为了对这两个教学点起到巩固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

麋鹿这俩字可难写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板书——17 麋鹿

让我们再一次轻声的与它打声招呼,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又到了见证同学们预习的时刻了,谁能来读读黑板上的词语

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悄无声息 独一无二销声匿迹惨遭厄运 颠沛流离哺乳沼泽 跋涉繁殖 觅食潜游 撰文 杀戮

指名读,齐读

2、过了词语关,咋们一起进入课文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那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段。(指导分段)

过渡:看来同学们刚才的学习都很用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走进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三、学习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麋鹿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动起笔,在课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1、生默读,师巡视。

2、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1)麋鹿神秘,奇特??(2)它的角独一无二??(3)体重可达250千克??(4)尾巴在鹿科动物中最长??(5)毛色发生变化,冬天?? 小结:在同学们一一细说之下,我们发现这麋鹿确实是奇特。

3、让我们带着这份奇特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些句子。(齐读课件的句子)

过渡: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谁愿意来当林老师的导游,带我走进麋鹿。

4、导游介绍。(配乐播放麋鹿的各种生活图片)

课件出示:大家好,欢迎来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我是导游??

5、引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听了你栩栩如生的介绍,在我的面前仿佛已有一只只那外形奇特的麋鹿,让我们不由的爱上它。可是,这一只只麋鹿的繁殖能力却十分低,??(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由此可见麋鹿是何等的珍贵啊!

四、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麋鹿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吗?

说明方法:第二自然段:描述性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列数字、做比较

写作方法:先概述再具体描述

小结:是呀,作者就是紧紧抓住麋鹿的特点运用以上的说明方法,将麋鹿的奇特形象和生活习性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拓展联系:小练笔

师:昨天,安排同学们回去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是一种植物的外形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动起笔杆子,将以上的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在你的介绍中。生写作,师巡视。交流写作。

师:麋鹿的外形如此奇特,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那么它们又经历了什么,下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麋鹿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练习本。

2、向同伴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17、麋鹿(四不像)体重 250千克角形 独一无二 指向前方 其他鹿指向前方 尾巴 长 蹄子 宽大 毛色 有变化 繁殖力低下 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做比较 列数字 篇三: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 年12月9日

执教班级:六年级

执教老师:丁禄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

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家

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感知文本 1.揭题。2.检查。

(1)检查生字词语。

(2)检查课文内容。3.小结。

二、学习特点,归纳总结

1.请同学们读一读2——4自然段,划出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多读几遍。2.交流

3.归纳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三、了解经历,分享阅读体验

(一)立体追溯,知其经历

1.请同学们自由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思考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 2.学生交流。

(二)发散思维,多元体验

麋鹿教学反思 篇6

我主要按照“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流程: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这一部分的学习也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语句,感受它的特点。之后集体交流,了解麋鹿角、尾、蹄、毛色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中认识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表格:从时间、经历和数量来把握,但是感觉效果不太好,学生没能弄明白麋鹿经历的坎坷和艰辛。主要还是没有让学生先好好地读,学生对文本不熟悉,就开始完成表格了。如果我之前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给学生作一个很好的引导,也许效果会更好。

三、当堂训练:

引导学生当解说员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整个流程下来,总体感觉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时间没有把握好,前面的自主学习花费的时间有点长,导致前松后紧,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草草了结。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够充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篇7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南缘, 石首市长江北岸, 荆江河段天鹅洲长江故道区, 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2°33′, 北纬29°49′, 是1972年长江改道裁湾形成的故道区。为了实现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第二阶段目标———麋鹿的野外放归和壮大野生种群, 保护区于1991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麋鹿种群及其生境, 总面积1567hm2, 其中核心区1000hm2。保护区麋鹿种群由1993年10月、1994年11月和2002年12月分三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的94头, 经发展、扩散, 已形成了保护区核心区、长江南岸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亚种群, 总数达到近1200头。

麋鹿保护区周边社区涉及天鹅洲经济开发区、大垸镇和小河口镇3个乡镇、8个行政村 (天鹅洲开发区:柴码头、河口、沙口、天鹅、千字头;大垸镇:新堤、四岭子;小河口镇:小河口) , 共有4300多户, 11000余人。

2 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及原因分析

自然保护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 保护区周边甚至是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社区居民, 他们和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共存是自然保护区能够长期存在的关键。据统计,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人口众多, 平均每个保护区内定居人口近1.5万人, 周边社区人口5万多人[1]。如何有效协调社区居民的生存需求和保护目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一直是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研究重点。据王昌海等研究,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冲突, 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权属冲突和寻找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模式的困扰[2]。詹明萍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角度研究发现, 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偷砍盗伐猖獗, 偷捕盗猎屡禁不止, 非木材产品过度采集, 保护区内放牧破坏植被, 林下种植草果破坏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成为交通要道, 引发森林火灾和野生动物肇事[3]。潘大东等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分析可归纳为:保护区限制社区利用资源和社区居民盗伐盗采的冲突, 保护区封闭禁牧和社区居民过渡放牧的冲突, 保护区限制非生态化旅游的需求和社区居民被剥夺旅游创收机会的冲突[4]。

石首麋鹿保护区不可避免地与周边社区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问题。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多年观察发现, 麋鹿保护区社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

保护区成立以来, 周边的社区居民多有进入保护区核心区采摘荻笋野菜, 挖菇, 打鱼, 盗猎, 伤害麋鹿等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1991年保护区成立之前, 此处长江故道洲滩已有部分被周边社区村民进行了开垦, 种植庄稼;同时, 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理念, 当地社区居民取用故道湿地中的自然资源作为收入来源和日常生活物资消耗。成立了保护区后, 因为保护麋鹿及其栖息地的需要, 保护区禁止了当地社区居民进入核心区活动, 但社区居民认为保护区所在地方的土地是他们的, 他们有权进行采笋挖菇等活动。

2.2 缓冲区土地确权问题

保护区建立之初, 国务院和省政府划定保护区面积为1567hm2, 2008年落实了保护区核心区土地面积1000hm2, 还有567hm2的缓冲区土地权属至今未按要求落实。因此, 保护区无法对缓冲区进行有效管理。目前,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周边社区的集体和个人在缓冲区内高密度种植意杨树, 部分地方被开垦成农田, 导致缓冲区原本完整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此外, 当地农户在缓冲区散养的牛、马、羊等牲畜多达500多头, 形成了潜在的疫病传染源, 给麋鹿种群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野外麋鹿损农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强化, 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 野生动物伤人、袭击家畜、损毁农作物的事件频繁发生。因1998年长江洪水而从保护区核心区扩散出去的野生麋鹿, 主要聚集在石首境内江北小河口镇的杨波坦芦苇洲滩和江南东升镇马船村堤外江滩三合垸的芦苇洲滩中活动。每年长江汛期涨水, 洲滩被淹;加上近几年在这两处洲滩进行的种植意杨林、挖掘鱼塘等一系列开发活动, 使麋鹿的隐蔽和觅食困难增加, 导致鹿群向附近农田中扩散, 造成踩踏、啃食农作物, 甚至受惊闯入农户房屋中, 从而给附近村集体和农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每年两地的农户、村集体和镇政府均有因为不了解承担赔偿的主体, 而向保护区管理处要求赔偿, 由此加剧了周边社区与保护区的矛盾。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虽然野外的麋鹿已经脱离保护区的管护权限之外, 但保护区管理处一直以来都是在接到报告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情况, 积极做好受损农户的安抚工作, 协助上报情况给有关部门。

3 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冲突的解决思路探讨

3.1 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

长期以来,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时, 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 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如哥斯达黎加、坦桑尼亚、泰国等相继开展了社区共管的研究项目, 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5]。石首麋鹿保护区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 (UNDP-GEF) 规划型项目的子项目湖北省GEF湿地项目“加强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保护区之一, 已于2015年9月同湖北省GEF湿地项目管理办公室签订“关于成立保护区社区共管委员会, 并开展相关活动”的任务合同, 时间从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目前, 保护区管理处已召开了多次社区共管会议, 以后将在合同期内继续进行社区共管的相关活动, 协调好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冲突和利益关系。

3.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关于在自然保护区采摘荻笋野菜, 挖菇, 打鱼, 盗猎和野生动物致害等现象, 国家层面上相关法律法规都作了原则上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 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 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 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预防、控制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危害, 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 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 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经调查属实并确实需要补偿的, 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因此, 可结合社区共管活动, 印制宣传小册, 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向外辐射, 加强对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进行了颁布实施以来最大幅度的修订。其中, 对于猎捕、杀害、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规定, 同样法律责任部分也进行较大程度地修订;而且, 对于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及补偿也进行了修订。在此不一一列举, 可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详细指出。

3.3 解决野外麋鹿损农问题的思路

目前, 我国在国家层面上有关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做了原则性规定, 有关规定如前文所述。值得指出的是, 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 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 由中央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而在地方层面上, 在云南、陕西、吉林等三省率先出台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之后, 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安徽等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相继出台了明确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但湖北省尚未有有关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出台。

根据这一现状, 解决思路是:一方面, 根据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 建议以湖北省人民政府为主导, 带动市级人民政府推行, 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法》实施之前, 即开始着力加强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另一方面, 由麋鹿保护区管理处协助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 调查好野外麋鹿损农实际情况, 做好损失记录, 安抚好受损农户;再参照云南、陕西等省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 借鉴其有关补偿的操作程序, 依据本地实际情况, 核定补偿标准, 从而形成一套解决方案, 并通过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专项补偿资金。

3.4 开展生态旅游, 以旅游带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根据保护区管护人员长期以来的接触发现, 麋鹿保护区周边社区村集体中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打工, 而村子中多为留守儿童和中老年人。每年春季进入保护区采摘荻笋、野菜的也多为中老年妇女。当地留守的中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为主, 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而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又使得农闲时间增加。因此仅依靠宣传教育并不能杜绝村民进入保护区盗采、盗猎和捕捞等行为。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社区旅游产业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解决对策。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 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于1983年首先提出。卢云亭、王建军2004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 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 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面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6]。杨佳华等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所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 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7]。因此保护区如果能够通过开展生态旅游, 带动周边社区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土特产、纪念品、住宿饮食等产业, 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则不失为一种解决保护区与社区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

近十几年来, 麋鹿保护区管理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已经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主要是:2005年建成了麋鹿博物馆;2008年修建了麋鹿心结广场;2015年完成了培训中心、监控中心等设施;多次与央视和湖北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了与麋鹿保护有关的影视剧短片和纪录片等等。为了充分利用好保护区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保护区将进一步明确定位、创新理念、挖掘内涵、突出特色, 打好麋鹿牌, 继续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

目前, 在石首市政府、石首市天鹅洲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 麋鹿保护区管理处正在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协商洽谈有关开展生态旅游的事宜。协商洽谈的内容将考虑分享部分利益给当地社区, 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达到一定程度地缓解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和冲突。

摘要:针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冲突,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开展社区共管、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制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开展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麋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冲突,石首

参考文献

[1]苏杨.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科技导报, 2004, 22 (9) :31~34.

[2]王昌海, 温亚利, 胡崇德, 等.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 201030 (6) :486~492.

[3]詹明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及其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 (4) :68~71.

[4]潘大东, 王平, 杨帆等.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冲突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8) :4667~4670.

[5]张金良, 李焕芳, 黄方国.社区共管——一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J].生物多样性, 2000, 8 (3) :347~350.

[6]卢云亭, 王建军.生态旅游学 (第二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麋鹿园偶感 篇8

见闻一:蝴蝶真可怜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大丰麋鹿园自然保护区游玩儿。来到“艺术生态园”,我看到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蝴蝶标本。我一会儿看看这只,一会儿看看那只。我看着这些蝴蝶标本,感到很伤心:“这些蝴蝶真可怜,我觉得生命和研究成果,生命更重要。虽然蝴蝶很小,不过它也是一个小生命啊。”

见闻二:朋友?还是敌人!

走进“动物生态园”,我一眼就看见了一面镜子,镜子旁写着一行字:“动物最大的敌人是……”后面突然没字了。我走进一看,我出现在镜子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动物最大的敌人是人类。动物生态园里的标本真多呀。有外形奇特的“四不像”、庞大的蟒蛇、“咩咩”叫的小羊、头顶嵌着红宝石的丹顶鹤……参观快结束时,我又见到一面镜子,上面也写了一行字:“动物最好的朋友是……”我走进一看,原来跟刚才一样,镜子中又出现了我。我明白了:原来动物最好的朋友是你,是我,是大家。

见闻三:处处闻啼鸟

我们在一片小树林里悠闲地走着。爸爸听到树林中传来鸟鸣声,感慨地说:“树上的鸟真多呀,还在“叽叽喳喳”地叫呢。”我在一旁配合着说:“树林景色好,处处闻啼鸟。逛完麋鹿林,不知有多少?”妈妈笑了:“哈哈,丫头,你还蛮有诗情画意呢!”

上一篇:光纤通信试题册下一篇:那个梦想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