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安全护理(通用8篇)
摘要:老年人由于体质差、行动不便、平衡失调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老年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疾病的影响、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是精神障碍,感觉、认知及意识障碍、失语、痴呆、肢体活动障碍的老年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病情,极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针对老年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病人,安全问题,护理 1.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到 老年病人年老体弱,视力下降,自理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加之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头晕,平衡能力差,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到。
1.2 坠床 对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痴呆病人、躁动病人予以床栏防护,但由于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重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易发生坠床。
1.3 压疮 老年人感觉功能差,皮肤薄,新陈代谢率低,加之长期卧床,进食困难,营养差,发生压疮的几率更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 烫伤 老年人对痛、温度感觉不敏感,加之神经内科病人本身就存在感觉障碍,若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很容易被烫伤。
1.5 走失 老年病人本身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病人更是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陪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就容易走失。
1.6 静脉炎 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之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7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管等拔除。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安全管理措施
2.1做好入院宣教,病人入院后,详细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陪同老年病人熟悉病区、病房环境。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充足。保洁人员拖地时有警示牌,坐凳稳定性好并有扶手;病床性能良好,刹车要锁住;病房走廊安置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坐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报警器,便于患者站立时借力;开水间,厕所增设防滑垫;病人病员服大小合适,鞋子防滑合脚;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要有护士护送;呼叫器放置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2.2 加强培训 责任到人
2.2.1 神经内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班内重点观察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面对突发事件镇静自如,有条不紊。
2.2.2 护士长要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夜班)的护理力量,合理搭配新老护士。对重点病人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责任到人。2.3 正确评估 重在宣教 2.3.1正确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排泄、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病人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并在床头使用安全警示卡,如:防跌倒、防坠床、小心烫伤、防走失,定时翻身卡等,随时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或陪护,采取预见性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内因:①生理功能的老化: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各项功能也开始退化,表现为体力下降,行动迟缓,听力、视力、嗅觉、味觉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经常出现头晕、低血糖和低血压症状等情况[1]。这些生理功能退化的反应容易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烫伤以及忘记吃药、吃错药等情况。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的年龄和病情缺乏科学性认识,往往喜欢独自完成一些事情,诸如倒水、上厕所等。但是部分老年患者在没有人搀扶和帮助的情况下,容易烫伤和跌倒,对身体造成伤害。③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属于一类特殊群体,容易被社会和家人忽略,形成强烈的孤独感,加之退休和疾病的困扰,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悲观、暴躁等心理情绪。有个别老年患者甚至出现自杀等行为,这种消极心理长期伴随对老年病患身体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1.2外因:①治疗和护理的不足:老年人体力较弱,行动不便,在生活中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老人摔倒,烫伤,晕厥等意外。在治疗过程中的疏忽和护理的不及时,对老人造成的任何伤害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②住院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对于住院环境更要求较高,地面的潮湿,不平,障碍物过多等都有可能使老人摔倒发生意外,因此要尤其重视老年病区的卫生清洁,加固扶手等安全设施。③护理人员的缺失:年轻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对老年人护理的技巧掌握不够,护理时态度不严谨以及综合素质缺乏等,这些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给老年病患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需建立严格的护理人员录用和管理制度,改善这方面的不足。④药物因素:老年人比较脆弱,服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即使是科学的配药也有可能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对老年人用药需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变化情况[2]。
2护理对策
2.1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首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贴心。其次,进行职业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点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注意事项、心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专业和成熟。
2.2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护理质检与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吸取教训,及时改善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将护理工作系统化,严密控制每一个流程,在护理部门内部建立老年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从用药、仪器、操作到环境管理,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工作严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2.3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这是对护理人员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丰富的护理经验积累而成。要求护理人员对威胁患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时时保持警惕,在日常护理中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观察病患的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用药反应,心理状态等。护理人员要时常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与病患保持良好的关系。此外,在意外发生时,护理人员要有冷静面对,细心处理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除了来自丰富的经验积累,还要靠医院的技能培训获得。
2.4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老年患者自身也是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对于护理是否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病患交流,适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常识,以及病患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下床需要有人搀扶,不要自己倒水,在家人和护士的监督下吃药等。医院工作繁忙而复杂,护理人员难免出现偶尔的疏忽,但是如果有了患者的自觉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2.5加强感染管理: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是各类病患的聚集地,必须增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管理体系,加强医师和护理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自觉性,在工作重视手的清洁与消毒[3]。此外,对医院保洁人员也要进行消毒隔离知识教育,增强其清洁工作的规范程度。对患者也要进行预防感染的知识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抵抗力相对较弱,必须提高其预防和避免感染的意识。
2.6实施人性化服务:老年人处于情绪比较敏感,身体和心理都比较容易受伤的人群,对于老年人的护理要格外的人性化。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通过细心、耐心、贴心的服务,使老人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爱,在医患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合作、亲密的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对于老年患者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的给予安抚和劝导,使老年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老年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要能够容忍和耐心引导,不向患者发脾气,避免医患纠纷。
2.7改善住院环境:在住院区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整理,避免障碍物、积水等影响病患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行动;要保持住院区各个角落光线充足,避免老人因视线不清而摔倒;呼叫器,扶手等基础设施要及时测试和修理,以免老人在使用时发生意外;病床的防护档,厕所的坐便器等要设置合理,方便老人使用[4]。良好的住院环境不仅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且对于调节老年患者的心境具有重要作用。
3结束语
老年患者是病患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不能以普通的护理方式疏忽对待,需结合护理中的各项不安全因素,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整改。实践表明,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
摘要:目的 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视,加强其科学认识和技巧,尽量避免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事故,保障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1年2014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善对策和安全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改善护理对策以来,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评价有了明显转变,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在2016年以来,暂时未出现老年患者受伤事件。可见,在实施改善措施以来,护理安全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感染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改善住院环境这些举措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丽珊,陆丽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8-19.
[2]刘小玲.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0):124-125.
[3]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6):55-57.
【关键词】 肾内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1-01
肾内科患者多病情反复,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可累及肾脏,而肾脏疾病还将严重影响机体其他系统。故肾内科老年患者除了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烫伤、跌倒等安全隐患以外,还存在专科疾病及专科治疗所引起的安全隐患[1]。本文分析了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肾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30例,其中,男82例,女48例,年龄52-76岁,平均(59.3±5.6)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诊疗措施等。同时,分析本科室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结合本组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实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新制定的护理对策。
2 结 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8±2.8)d,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2例感染,2例血瘘水肿,未见其他护理安全事故,总发生率为6.1%;对照组住院期间2例跌倒,1例压疮,3例感染,3例血瘘水肿,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3.1.1 物理因素 因肾内科患者多存在浮肿、皮肤变薄、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如床单不整洁、患者的指甲过长或者长期卧床等,均容易引起皮肤受损[1]。部分患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多需深静脉置管,而腹膜透析患者需留置腹透管,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极易发生脱管而引起并发症。坠床、滑倒、烫伤等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事故在肾内科老年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3.1.2 用药因素 因肾内科老年患者多患有各类合并症,用药种类较多,如有不慎即可引发严重后果并发症。用药时擅自更加减剂量、输血时擅自调整速度或者病情观察不及时等,均可导致病情反复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3.1.3 医疗设备因素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如临床抢救医疗设备不齐备、不配套、性能不良或者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等,均将影响抢救工作,可引发安全问题
3.1.4 护理人员因素 老年肾病患者因病理生理因素,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而如果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能力不足,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因患者多处于皮肤水肿状态,血管的修复功能比较弱,而在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较为频繁,如护理人员技术不足,极易发生局部皮肤或者血管受损。在专科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到位或者操作不当等,均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或者意外事故。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于病情观察不及时、不认真仔细等,均可导致病情加重。缺乏法律意识,职业风险认识薄弱等,均可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
3.1.5 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患者自身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较差,难以准确地表述自觉症状,可能影响病情判断;患者长期住院而失去耐心或者放松警惕,对医护工作配合不积极,不遵医嘱用药或者拒绝医护操作等,均可引发护理安全隐患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用药管理 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应加强药物管理,定期检测相关药物的保存、管理、性质等是否符合标准。在发药前,应先确认患者信息,所有的口服药物均应由专人送服,如有必要还应进行喂服,以免错服、漏服等。对于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藥物,必须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3.2.2 完善病房基础设施 健全病房基础设施,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清洁,并多设置扶手,以免发生滑倒。床旁设置挡板,以免坠床;协助患者修剪指/趾甲,保持床单整洁,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协助其定期翻身,避免发生压疮。各类置管均应彻底清洁并妥善固定,以免发生牵拉或者脱落
3.2.3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由专人管理各类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医疗设备齐备、性能优良且保存妥善便于取用。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对各类设备的操作流程、方法等进行培训,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2.4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教育 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及法制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态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对于新技术、新设备,应及时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护理经验总结会议,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以便及时改革
3.2.5 加强健康宣教 充分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根据其理解能力、个性特点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视病情变化适时地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全面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总之,老年肾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安全隐患因素众多,除常见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隐患外,还具有专科疾病及专科治疗等所致安全隐患。应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全面落实健康宣教,积极为患者创设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方可降低护理安全事故,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35.
[2] 裴淼.肾内科专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49-51.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疾病缠身。牙齿脱落,过硬的食物咀嚼困难,难以下咽。又由于脾胃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较差,而易发生便秘。因此,老人的饮食应清淡,软食,食物要清洁,食之要有节,勿暴饮暴食。便秘的生活护理
很多老年人大便干燥,便秘,每天早上吃燕麦粥50g,空腹喝少量淡盐水,晚上喝少量蜂蜜,适当活动,即保持大便畅通,解除便秘之苦。
燕麦粥不但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粥通大便效果很好。
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补充饮食中缺钙情况,适当的喝一些大骨汤,将汤冷却后去掉表面浮油,再将大骨汤热后喝,可补充钙、磷、铁等矿物质。纠正老年人缺钙问题,可避免骨痛、骨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散步是有效方法
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二千四百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你想得到健康吗?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动脉硬化是可逆的过程,动
硬化由轻到重,由医学论文翻译重到轻,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不能彻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从硬化变软化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只要坚持步行一年以上,包块就自行消除。步行运动锻炼,对保持正常的血压、胆固醇、体重都很好。怎样步行才好呢?一次三公里30min以上。一个星期 最少运动五次。运动要适量,过量运动是有害的。如何适量呢?优良代谢,就是要运动到你的年龄加心跳等于170。这样的运动是优良代谢。如果身体好可以多一些,身体差可以少一些,步行运动应量力而行。关心、尊重可使老年人身心健康
现在,全球都在关心老年人问题,科学在研究老年人,社会在关注老年人,老年人的防病治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信念、人生观、情绪、性格等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方式等等,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老年人问题的内容。
老年人因年龄、生理和病理、身体和环境等因素,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障碍,自理能力差、行动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差,活动范围小,导致性格固执,体力和精力都感到力不从心,希望得到关心和帮助,但又不愿轻易表露出来,从而多疑、烦恼。复杂而特殊的心理状态就表露出来了,这时我们要给予关心、尊重、恭顺,尽可能同他们交往,认真听取他们的陈述,使他们解除顾虑,轻松愉快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修养意识,涵养道德,中和情绪,改善性格,依然是老年人应该尽力去做的。和谐欢畅的情绪,对老年人身心有益,是生命活动的需要,家庭关系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祝所有的老年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肠内容物在肠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分吸收使粪便坚硬,排便次数减少,超过两天无粪 便排出称便秘。便秘常见于结肠、直肠和肛门疾患,老年或全身虚弱者,或生活习惯突然改变等。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疾病缠身。牙齿脱落,过硬的食物咀嚼困难,难以下咽。又由于脾胃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较差,而易发生便秘。因此,老人的饮食应清淡,软食,食物要清洁,食之要有节,勿暴饮暴食。便秘的生活护理
很多老年人大便干燥,便秘,每天早上吃燕麦粥50g,空腹喝少量淡盐水,晚上喝少量蜂蜜,适当活动,即保持大便畅通,解除便秘之苦。
燕麦粥不但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粥通大便效果很好。
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补充饮食中缺钙情况,适当的喝一些大骨汤,将汤冷却后去掉表面浮油,再将大骨汤热后喝,可补充钙、磷、铁等矿物质。纠正老年人缺钙问题,可避免骨痛、骨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散步是有效方法
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二千四百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你想得到健康吗?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动脉硬化是可逆的过程,动
硬化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不能彻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从硬化变软化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只要坚持步行一年以上,包块就自行消除。步行运动锻炼,对保持正常的血压、胆固醇、体重都很好。怎样步行才好呢?一次三公里30min以上。一个星期 最少运动五次。运动要适量,过量运动是有害的。如何适量呢?优良代谢,就是要运动到你的年龄加心跳等于170。这样的运动是优良代谢。如果身体好可以多一些,身体差可以少一些,步行运动应量力而行。关心、尊重可使老年人身心健康
现在,全球都在关心老年人问题,科学在研究老年人,社会在关注老年人,老年人的防病治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信念、人生观、情绪、性格等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方式等等,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老年人问题的内容。
老年人因年龄、生理和病理、身体和环境等因素,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障碍,自理能力差、行动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差,活动范围小,导致性格固执,体力和精力都感到力不从心,希望得到关心和帮助,但又不愿轻易表露出来,从而多疑、烦恼。复杂而特殊的心理状态就表露出来了,这时我们要给予关心、尊重、恭顺,尽可能同他们交往,认真听取他们的陈述,使他们解除顾虑,轻松愉快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题目:对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专 业:护理学
年 级:2011级
学 号:1151H152
姓 名:吴叔云
指导教师: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护理
2011级护理 吴叔云
摘要:跌倒(fall)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是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在较低的物体,如地板、地面上,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外来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跌倒可引起骨折、外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意外,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原因 护理问题 预防措施 处理
目录
前言
1、原因
2、护理问题
3、预防措施
4、紧急处理 总结讨论 参考文献
昆医大
2010级护理二班
李丹
201011093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成为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大约有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过跌倒,15%发生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但是,老年人的跌倒事件因为存在可预知的潜在危险因素,所以是可以通过评估和干预进行预防和控制的。
一、跌倒的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几率最高,因为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统退化,对钠的吸收减退,使得肌肉强度不佳,导致肌力无法提高,走路的步伐变小,双臂摆动度缩小,因而重心不稳,加上平衡协调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经常容易因为轻碰障碍物而身体倾斜,进而发生跌倒。
2、药物因素:很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其它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血糖药、泻药等,均可引起跌倒。
3、环境因素:如地面潮湿或台阶倾斜,病室、走廊障碍物过多,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滑,高的门槛,灯光亮度过强或不足,没有夜灯,厕所内马桶较低使蹲下、起身不便,没有扶手的楼梯等。有研究显示,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病人床旁,其次是在病人的房间里,可能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较高有关。
4心理社会因素:由于怕麻烦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能,故常在不愿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发生意外跌倒。
5、性别因素:女性老年患者的跌倒率比男性要高,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6、卧床时间较久的老年病人,在开始下床时,因起身过猛、过快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而跌倒。
7、曾经发生过跌倒的病人,再次发生跌倒的概率增加。另外,跌倒病人其跌倒的方式与场所也非常相似。因此,对这些有跌倒史的病人,入院时应充分重视。
二、跌倒常见护理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与跌倒有关
2、急性疼痛——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3、恐惧——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4、移动能力障碍——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5、如厕自理缺陷——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6、健康维护能力低下——与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三、跌倒的预防措施
1、基本环境措施:①将信号灯放在患者随手可及之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②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③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④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帮助;⑤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置防滑垫;⑥病室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设置地灯照明,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安置床边灯;⑦病室的环境应该规范化。
2、对轻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轻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患者的跌倒多属于意外跌倒,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病区环境的宣教,让患者尽快熟识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及环境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解决,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陌生感。指导患者注意起居安全。
3、对中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中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护理人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诉患者服药可引起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等,使用镇静药时,减少活动,教会患者如何避免意外发生,使患者了解药物性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都得到防止跌倒的相关知识。当患者自感不适或夜间起床时应该叫人帮助,劝说男患者夜间使用尿壶排尿,外出时应该有人陪同。步态不稳的患者,应使用拐杖或轮椅。
4、对高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高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下床或离开病房。应该加强巡视,还在床头挂上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以引起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时刻警惕,并进行交班,患者应有24 h的陪护人,帮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无法起床者应在床上大小便及沐浴更衣,能起床者可在床旁设移动便椅,防止跌倒。对烦躁的患者,应上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
5、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一定要嘱其家属勤按摩双下肢,在开始下床活动前,要先在床沿坐一会,然后再缓慢活动,适当增加活动量。对服用镇静、催眠药的病人,劝其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应用降糖、降压以及利尿药物的患者,注意用药反应。服泻药的病人经常观察是否需要排泄,协助易于跌倒的病人定时如厕。
6、心理护理:患者住到医院后,心理难免产生落差,对于疾病的恐惧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造成精神恍惚,加大跌倒的发生率。老年病人跌倒后,心理抑郁,担心自己不能行动、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常常沮丧、焦虑、有恐惧感,整日不愿开口说话。因此,护理人员此时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也可进行同病室里病友间的相互交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告知疾病的状况,家属陪伴的重要性。
7、夜间护理工作:很多跌倒现象会发生在夜间,这是因为患者夜间意识比较涣散,定光比较昏暗,夜班值班护士少、工作量又大,加之患者本身可能由于羞怯、性别等原因不愿麻烦护士,就造成了在夜间护理不足的情况。夜间要维护与白天相同的护理质量要求值班护士要有高素质的护理水平,在排班时适当的调整合适的值班人员数量。
8、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应教育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跌倒的危险因素和需要实行的安全措施,鼓励病人在走动前及需要时,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四、跌倒后的紧急处理
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跌倒后的现场处理
1、检查确认伤情 首先,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跌倒过程,提示可能晕厥或脑血管意外,需要行CT、MRI等检查;
二、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获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可能为脑卒中,处理过程中注意避免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
三、检查有无骨折‘’如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以确认骨折情形,适当处置。
2、正确搬运
如需搬运应保持平稳,尽量保持平卧姿势。
3、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并进一步观察处理。
4、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其缓慢起立,坐位或休息,确认无碍后方可放手,并继续观察。
5、查找到的危险因素,评估到的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6、对到的后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使用牙间垫等,防止舌咬伤,注意保护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心理问题及护理 1.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
(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心理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早、中期患者,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患者,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激越是指“不能用患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为了较好地预防激越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
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室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病室照明度,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同时给老年人准备一个摆药盒显得尤为重要。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经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用。
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1.跌伤
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每每跌伤,加之老人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同时铺上防滑垫是必要的。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2.走失
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力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注册使用黄手环,一旦患者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3.自伤
近年,老年痴呆患者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患者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护理人员及家人在耐心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药物等。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在给予原有疾病治疗饮食的同时,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患者,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食团大小要合适。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确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呛咳。
睡眠障碍及护理 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等,不要给老人饮浓茶、咖啡、吸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人应保证有6~8h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日常生活护理
对于轻、中度的痴呆患者,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并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陪患者聊天、帮助他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等。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适时适地地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建议患者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换气。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为其定期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危险。
康复训练
1.记忆和思维训练
应反复训练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物品放置、周围的人和事。早期患者由于近记忆的下降,可以帮助患者准备一个备忘录,随时把有关的事情记下来,如电话号码、人名、地名、需办的事情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让他们记忆背诵;利用玩扑克牌、玩智力拼图等进行锻炼,以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2.自理能力训练
尽可能地维持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患者还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不要完全包办,以便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还没有丧失的自理能力。
3.语言训练
失语者应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要从简单到复杂,先单音节字如随照顾者说数字“1、2、3„„”,有进步后,说一些常用物品的名字“桌子、筷子、椅子„„”,然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回答简单问题,根据患者表达能力,给予相应鼓励,多说多练非常必要。
4.肢体训练
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训练,训练时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宜操之过急,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患者2次/d进行肢体被动锻炼,20 min/次,防止肌肉萎缩。
情感支持
1.鼓励、安慰、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 与患者交流时,要采取心平气和的方式,并依靠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交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患者的提问和回答患者的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以免使患者迷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61岁,平均年龄为(65.1±2.7)岁。研究组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64岁,平均年龄为(65.3±3.6)岁。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掌握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并给予合理满足,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磷饮食。并给与正确的透析以及用药指导护理。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添加针对性护理干预:(1)防止坠床、摔伤:老年患者由于年纪大,自身生理姿势控制能力较差,为此应在床边设置床栏,把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地方,以便取用。在床边防止呼叫器,定时巡视,防止坠床、摔伤现象发生[3]。(2)烫伤:帮助患者进行热敷时,调节水温,避免过烫。(3)拔管:对于易暴怒、意识不清患者给予约束,加强看护,防止其出现拔出尿管、胃管以及静脉置管。(4)预防压疮以及感染:加强感染护理,定时清洁口腔;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若患者翻身困难,应提供协助,女性患者定时清洗会阴部位[4]。
1.3护理效果判定: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护理效果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摔伤、烫伤、坠床、感染、压疮等方面。总治疗有效率=安全事故发生例数/30×100%。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出现摔伤为3例、1例,烫伤为1例、0例,坠床为1例、0例,感染为2例、1例,压疮为1例、1例。对照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26.7%,研究组为10%。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一般来说,肾病类型可分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以及肾小球肾炎等。相关数据调查分析显示,近年老年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大,病因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为此,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帮助他们改善预后,降低事故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日常生活质量[5,6,7]。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正确以及透析指导,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加强巡视力度,定时巡视病房,防止各种摔伤、烫伤、坠床、感染、压疮等现象发生,指导患者更换体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舒适度,加强心理辅导,尽力消除不良情绪,力给患者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给予两种不同给的会方法后,研究组的安全事故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一步表明,给予老年肾内科患者针对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舒适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锦荷,巫思红,卢妙娟.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6):366-368.
[2]薛继红.在老年肾内科患者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4,12(9):170-173.
[3]黎芳.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9):444-446.
[4]程勇.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4,12(8):119-121.
[5]吴伟君.基层医院老年肾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4):556-558.
[6]逄艳丽.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33.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8—01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治愈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60-79岁,平均66.5±4.26岁。病程1-31年,平均5.2年。其中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15例,多囊肾1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8例,肾病综合征3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
透析患者大多数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疾病过程。疾病的痛苦、沉重的医疗负担使他们身心交瘁,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抑郁、焦虑、逆反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观察有无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自卑自责等抑郁表现,并努力寻找原因,防止患者轻生或自残。入院当日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史、服药史、生活习惯、患者体位、肢体活动、神志等情况,做好特殊体位的指导。对于因疾病预后感到悲观的患者,则重点加强健康教育,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1.2.2血管通路的护理
1.2.2.1 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
①嘱患者不要提重物,不要抓挠内瘘,不要把造瘘的手压在身体下面,肘部弯曲的角度最好保持在>90°角。穿着衣袖宽松,保持血流通畅,特别在寒冷的季节更应注意。②注意保持建瘘肢体皮肤的清洁,血液透析完后穿刺点贴创可贴胶布,外用无菌“花生米”纸卷压迫,压力以不出血为宜,压迫20~30min。如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延长[2]。③透析次日后可用热毛巾湿敷,有利于活血化瘀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④遵循内瘘“七不原则”:不采血、不注射、不输液、不戴手表、不负重、不测血压、不穿紧袖衣[3]。⑤注意内瘘吻合处的杂音和震颤音的强弱,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4]。
1.2.2.2动静脉外瘘护理干预
①勤检查、判断外瘘是否通畅。瘘管通畅时血液呈均匀一致的鲜红色,手触摸暴露管有轻微的震颤或搏动。若瘘管的血液呈黑红色,并有血液断层现象,提示瘘管可能凝血,应及时找医生处理。②准备一根止血带并教会患者正确使用,以防瘘管滑脱后大出血。③保持带瘘肢体清洁干燥。瘘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如皮肤搔痒时勿用手抓,可适当涂一些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等,以防感染。④对于有动静脉内瘘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如何维护内瘘及深静脉留置导管等。
1.2.3 健康教育
内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的原理及方法、重要性、治疗程序及费用,了解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如何做好心理调整及康复训练等。锻炼治疗原则早期、渐进、维持、综合,锻炼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5],运动量选择每次运动时间30~60min,4~6次/周,以出现轻度气喘、疲乏及出汗、心率不超过最快心率的60%~70%为运动充分标准。运动时当患者出现感染、严重心血管病变、机能状况变坏、不合作等禁忌锻炼。
1.2.4 饮食护理
慢性肾衰患者多采用透析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电解质和体液的变化,对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水肿严重者可给予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依据肾内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应给予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磷饮食,既可使患者健存的肾单位负担减轻,又保持相对稳定的肾功能变化。要依据尿中蛋白质的丧失量和患者的个别需求来决定蛋白质的摄取量,血中非蛋白氮增加停止时,蛋白质的摄取量可适当增加,急性期每天每公斤体重一般限制在0.5g。当患者由少尿、水肿或心脏衰竭征象时,钠的摄取量应限制在1-3g/d。为减轻肾脏负担,给予适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丰富维生素、优质低蛋白、低磷、低盐、低钾饮食,尽量给予患者喜好的食物,以避免食欲不振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5 预防感染
做好免疫抑制剂药物应用时的指导,避免不良反应的發生,保护性隔离免疫力差的患者,教育患者重视个人卫生,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在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治疗期间,经常对体位进行变换,协助翻身困难的患者翻身,防止局部压疮的形成,同时应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预防压疮发生。休息时将下肢抬高,主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淋巴液及静脉的回流,缓解水肿程度。重视口腔卫生,定时刷牙或做口腔护理。女性患者需对会阴部进行定期清洗,防止阴部瘙痒。向患者说明从坐位起立、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夜间起床小便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同时做好患者体重、饮食、出入量、血压、电解质等的观察。留置导管期间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使用适应性好、通气效果好的敷料,以减少局部异物感,避免无意识抓痒时将导管拔出,局部淋湿后及时更换以防感染。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96)d,对照组为(6±1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老年人肾脏功能和组织学的变化,故肾脏与青年人比较有明显差异,与其它任何年龄段比较,老年肾病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约占老年病的35%左右[6]。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有无跌倒史、用药史进行询问记录,就患者的肢体活动状况、体位、意识等与坠床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评估及指导,能降低护理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7]。在沟通中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工作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冯锐.7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2(1):153-154.
[2] 徐会芳,孙军,贺伟,等.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1(4):2.
[3] 多格达斯.透析手册[M].第3版.黄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69—175.
[4] 唐小艳.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11(5):21.
[5] 张丽丽, 刘学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31-5832.
[6] 陈仕飞.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