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障大学生就业现状(通用8篇)

听障大学生就业现状 篇1

我国一直存在着残疾人就业率低的问题。20 世纪90 年代就有钱鹏江、许琳等专家学者指出了残疾人就业率较低的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残疾人在业率仅为30.4%。近10 年中有十几篇研究文献中也比较一致地确认了该问题。本次通过对200 多名聋人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到几所高等学院聋人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普遍只有40%~50%,远远低于同时期健全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 70%~80%。(2)就业岗位层次低。

聋人毕业生毕业后,大多难以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据调查,80%已就业的聋人大学生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和那些没有接受过大中专教育的流水线工人一起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岗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薪资水平低。

而 且 由于 听 力 残疾,沟通不便,在与健全人进行岗位竞争时常处于劣势,岗位晋级、调薪的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窄、职业发展前途渺茫。

(3)就业风险大。

首 先,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接纳聋生工作是因为要应对国家政策(政策规定,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一定比例接收残疾员工,否则要缴纳一定数量的就业保证金),或是要享受国家给接收残疾人的企业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并非从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角度来接收残疾员工。因此聋人大学生到岗后的工作稳定性 并 不 强;其 次,聋生在企业的发展是受制于聋生在社会上 的 被 接纳 程 度,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残疾人(包括聋生)还是抱有职业歧视的,职业偏见就会导致聋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顺利、前景渺茫;最后,聋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包括对工作的胜任度也会增加就业的风险性。已经就业的聋生随时都可能失业,聋生隐性失业现象较多。用人单位因为聋人生理上的缺陷,即便是招聘进去工作,依然在心理上很难真正接受或重用他们。

(4)就业薪酬、待遇低。聋生的工资收入总体水平较低。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家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他们最看重的是员工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聋生由于先天的缺陷与自身的不足,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聋生怀有歧视和偏见,心理上会认为他们身有残疾,岗位工作能力不如健全人,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信任度不高,因此在工作岗位和任务分配时常常安排聋生做一些最简单 低 级 的工 作,所以每月聋生拿到的薪资也比健全人少。

2.影 响聋人大学生就业的 主 要因 素 包 括: 聋 生 自 身、学校、社会及就业服务保障体系问题(1)自身问题。一是沟通障碍。

聋生在与健全人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听力的缺陷,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从听觉渠道接收到有声语言和获得外界信息,更加无法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些问题都使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聋生在与健全人交往时,健全人看不懂他们的手语,给他们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多困难。

二是文化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相对落后,聋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就与健听人 有很 大 的 差距,进入大学后,基本以专业学习为主,文化素质的提升主要依靠自学。多数聋生自学能力较差,即使大学毕业后,文化水平依然无法和正常大学生相比。几所高等学院的老师普遍反映,聋人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仅相当于健全学生的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三是心理问题。据调查,有近半数的聋生就业心态比较消极,其中29%的人对就业是随波逐流,9.3%的人是比较茫然,不知道方向,7.5%的人害怕就业,害怕找不到工作,害怕不能适应工作,5.6% 的人内心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对 就 业 前 景 看 好,感 觉 能 顺 利 毕 业 的 人 也 分 别 占 到12.1%和22.4%;同 时,有14%的 人从来没有想过就业。这表明聋生在对待就业的态度总体还是 比 较消 极、被 动。主要表现在就业依赖他人,缺乏主观努力,就业心态被动消极,同时还常伴有自卑感,就业观念的不切实际,择业心理存在障碍等。

(2)学校教育问题。

一是聋人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亟待调整。目前导致聋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残疾人高等学院教育的失衡,许多高校无法有实效性地完成对聋人大学生德育培养、心理疏导以及就业指导。

二是就业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亟待提升。许多聋人高等学院就业指导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对于聋人大学毕业生来说,关键是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抓好就业心理辅导,使聋生了解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心态对待求职就业。但聋人高职学院的就业心理辅导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三是聋人高等学校就业支持系统需要优化。首先,聋校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不足,实习实训基 地 建 设欠 完 善,会手语、懂特教的教师和辅助人员较少,能对聋生的就业给予辅助支持的老师不多。其次,聋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过少,专业口径狭窄。聋生进校以后,适合聋生的专业不多,也缺乏对聋生心理素质、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导致聋生在就业时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得到社会的可

。最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聋生的就业支持力度也不是很大。有些学校即使设置了就业服务中心,也大部分是为了健全学生服务,很多就业服务中心没有安排懂手语的老师,学校开展的就业辅导课程以及就业名家讲座有时也没有为聋生配备专门的手语翻译,聋生就业教育与指导缺少行动和实效性,聋生也失去了提高自己和开阔视野的机会,导致自己在小圈子里眼界得不到开拓,就业能力得不到提高。四是聋人高等学院专业设置要突出特色。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经过近20 年发展,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有很大提高,政府在扶残助学中也增加了很大投入,但当前聋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聋人的教育需求极不适应。据访谈了解,目前几所质量较高的聋人高等 学 院专 业 设 置较 少,多以绘画创作、服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和计算机操作为主,与健全人的专业设置相比没有任何特色。因此,聋人高等学院要面向市场需求,多开设一些适合聋人、特色鲜明的专业。如动漫设计、影视表演专业等。(3)社会环境问题。

首先是社会对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作为聋生,由于生理缺陷,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知比起健全人显得更加浅薄、单纯和狭隘。在融入主流社会,参与就业竞争时,容易被健全人排斥和轻视。而国家经过多年改革,以前制定的针对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有时仅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真正执行起来有困难。聋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有时感觉不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其次社会大众对聋生接纳程度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认为聋人是另类,聋人犯罪案例的报道使有的健全人片面地认为看待聋人。这一类健全人对聋人漠不关心,不愿意主动了解和接纳聋人。另一种认为聋人是弱势群体,应该多接触,多支持。一些聋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事例,让人对聋人既同情又佩服,愿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们。

虽然这一类人愿意去了解接纳聋人,但是由于不了解聋人特殊的身心特点以及无法掌握手语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使得这部分人也难以真正 意 义 走近聋 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聋生的社会交往现状令人担忧。聋生社会交往的障碍不仅仅是反映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同时包括社交知识的匮乏、社交技能的笨拙和幼稚。整体来看,健全人对聋人的了解和接纳程度还不高,这也加大了聋生回归主流的难度。(4)就业服务保障体系问题。

一是就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上针对高职聋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少,聋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闭塞,在保护聋人就业权利方面缺乏刚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这些都阻碍了高职聋生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二是就业扶持力度不够。加强对聋生的就业扶持是从聋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层面对聋生就业 进行 支 持。首先,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我国应制定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及企业社会责任的 相 关 法律 政 策。要明确某些类型及某种规模的企业应该接受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加大对那些没有按比例接纳残疾人就业、未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事业单位的处罚力度。国家还要在执法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者授权委托残联等部门,定期对企业里的残疾人工作状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对国家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的企业 给 予相 应 的 处罚。其次,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指导课程及职业规划课程的建设,学校就业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的专门就业指导与服务,让他们及时 了 解 就业 形 势,掌握求职技巧。这样才能让聋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根据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以下九条建议,以提升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其就业状况:

一是学院专门成立了“聋人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根据聋生身心特点做就业指导,让聋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二是完善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制度。

三是在聋人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安排手语、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老师授课,保证授课效果。四是邀请残疾人就业先进典型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掌握求职技巧、树立就业信心,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五是多方联络、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组织聋人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残疾学生的就业联系更多招聘单位。

六是加强聋人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对残疾学生的看法与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对接市场。

七是加强与残联民政等部门的联络,及时了解残疾人方面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和就业信息。

八是创建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残疾人就业新平台。

九是借助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助残扶残的良好风尚

听障大学生就业现状 篇2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从学业情绪的角度去研究情绪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并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学业情绪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 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 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但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群, 少涉及像听障大学生这样的特殊人群。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听障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学校求学。他们的学业情绪不仅影响其学习活动与结果, 而且也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康宁。本文所涉及的学业情绪现状的初步调查是对听障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的前期准备, 主要目的在于初步探查听障大学生的学业情绪种类和具体表现, 了解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绪特点, 并浅析产生的原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123名听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包括服装设计、动漫制作和美术工艺等三个专业。

(二) 研究方法

1. 访谈法。

对43名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访谈, 了解其在学习相关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情绪, 从对应情绪事件描述中, 总结出主要的32种情绪体验。

2. 问卷法。

组织三个专业12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根据访谈结果自编的《学业情绪初步调查表》, 调查表的记分以4点量形式, 从“从未有过”“有时”“经常”“总是”, 依次记1、2、3、4分。

(三)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表

初步的研究数据显示, 听障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上32种学业情绪, 其中积极情绪11种, 占34%;消极情绪21种, 占66%。选择率超过40%的有13种情绪, 其中积极情绪有4种, 比率为31%;消极情绪9种, 比率为69%。在消极情绪中, 选择率较高的是焦虑、羞愧等消极高唤醒的情绪, 在积极情绪中, 选择率较高的是高兴、喜欢等积极高唤醒情绪。

四、讨论

(一) 听障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大体状况

以上数据显示, 听障大学生在与学业相关的活动中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要多于积极情绪。究其原因, 可能有以下两点: (1) 这可能与听障大学生自身特殊性有关。听障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听说障碍, 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比普通大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 长期积累导致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状态, 对自己持有较多消极的评价。 (2) 他们虽然经过自己长期的努力步入了高等学府, 但是与周围健听同学相比仍属于成绩比较落后的群体, 要以薄弱的学习基础独立承受大学的专业学习压力、各类考证的压力、就业的压力, 这些都使他们不堪重负, 难免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

通过访谈发现, 听障大学生易混淆一些情绪体验。例如:“激动”“高兴”, 被试者在“高兴”这一情绪词中选项为“经常”, 当问其“你是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很高兴?为什么这时候很高兴?”他能很好地回答。而当碰到“激动”这一情绪词时, 他就很疑惑, 并告知这两个词是一样的。其他易混淆的词还有“紧张”与“惊慌”、“快乐”和“得意”等。基于这一现象的出现要源于听障大学生对词语理解及手语表达上。手语作为聋人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 是通过手的动作、面部表情, 配以身体姿势来表达的一种语言, 在表达上相对简单, 且存在一个手势能代表几个词语的情况, 这不利于听障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是产生情绪体验不清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 听障大学生不能理解一些情绪, 如:“愧疚”“苦闷”“彷徨”“悔恨”等, 这一现象与他们的思维特点和生活中的体验有关。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直观形象为主, 导致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情绪不能去理解把握, 再加上他们平时生活中缺少对情绪的体验, 也是导致他们不理解一些情绪体验的原因之一。

(二) 听障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相关因素

1. 自我认知。

Pekrun (2002) 等人提出控制—价值评估模型, 来探索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控制评估是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材料的评估, 其相关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任务很有兴趣、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并且认为所学的东西是很有价值的时候才会产生高兴这种积极高唤醒的情绪;相反,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 长久以往必然产生焦虑、羞愧、无助等消极情绪。有研究表明, 46%的听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命运和机遇, 只有33%的认为自己能做出成绩。听障大学生由于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评价, 在学习活动中稍遇挫折就会出现焦虑、厌烦、生气等消极情绪体验。

2. 成就目标。

不同的目标预期会引发不同的学业情绪。Pekrun等的研究发现, 掌握目标可以正向预测高兴、希望、骄傲情绪, 负向预测厌倦和生气。听障大学生由于语言沟通发展滞后、经验缺乏使其易对社会、自我的认识出现偏差, 导致不能合理地制定成就目标。而且在实现成就目标的过程中往往显得缺乏恒久性, 如果没有其他激励或是遇到挫折, 可能很快就会放弃目标, 导致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

3. 学习环境。

Pekrun (2002) 等人在控制—价值评估模型中指出, 学生的控制—价值评估体系会受到以下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重要他人对学业的期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反馈、互动学习以及家长同伴的支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听障大学生选择积极情绪体验的原因,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能与听障同学一起学习。他们认为在这个“小团体”中有归属感, 能畅所欲言, 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当然教师的鼓励、家长的支持、同学的关心和认可、努力得到回报等也都让听障大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建议

(一)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听障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不愉快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造成了他们错误的自我评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给予学生一些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和经历。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想象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样, 不仅会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也会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现实和生活中的困惑。所以教师要积极面对不同的学生, 对先进者以鞭策, 对后进者以鼓励, 让学生树立起自信, 展现最佳的自我。

(二) 加深听障大学生的情绪体验

在调查中发现, 听障大学生由于听说障碍, 导致情绪体验的混淆或是过于概括性。在教学中, 要创设相关的情景, 激发听障大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教师创设的情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是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或遇到的场景, 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较好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除课堂教学外, 也可组织专题的情感教育活动, 如游园踏春让学生在千姿百态、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中得到心灵的享受, 加深情感的体验。

(三)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听障大学生在校时间长, 学校环境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为此,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 让听障学生在活动中与健听学生一起合作, 增进友谊, 体会和睦融洽的情绪氛围。同时学校应考虑听障大学生的特点, 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来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绪。学校为听障同学提供多种适合他们参与的实践活动, 使他们更多地获得成功体验;同时应营造一种合作的学习氛围, 避免过度的学业竞争, 以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Pekrun R, Thomas Gortz, Wolfram Titz.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2, 37 (2) :91-105.

[2]俞国良, 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5, 309 (10) :39-43.

[3]马惠霞.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 (6) :594-596.

听障学生的融合教育 篇3

【关键词】听障学生     融合教育     团队合作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促进教育与经济、政治多元文化的良好互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致力于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围绕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来进行,维护每一个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某一层面上说,特殊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融合教育提倡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将有助于特殊儿童开发特殊教育潜能,回归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

一、听障学生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概述。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国际融合教育拉开序幕以来,特殊教育工作者、特殊儿童的家长对“隔离式”的特殊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们提倡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将有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

融合教育原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二)听障学生的融合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于听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听障学生要求接受融合教育的愿望越发强烈,是顺应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公平、补偿聋校义务教育及听障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听障学生教育要做到真正的融合,需要多个相关服务专业共同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开发听障学生的潜能,才能使他们以最佳程度地融入社会。

二、听障学生融合教育服务团队的成员

听障学生的融合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融合,还包括学校的融合、家庭的融合和社区的融合。听障学生融合教育相关服务团队成员的选择要根据听障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特点来加以选择:

第一,普通教育教师。在融合教育中,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是实现融合教育的主体,包括各级从事普通教育的教师。

第二,特殊教育教师。听障学生融合教育的特殊教师一般就是具有聋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对听障学生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学校教辅人员。这里的教辅人员包括学校行政人员和学校辅导教师。

第四,语言康复师。在语言学习方面,听障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需要专业的语言康复才能赶上一般的学生。

第五,心理治疗师。由于听力的缺失或损伤,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依靠听力,导致听障学生认知局限,甚至会认知偏差,造成心理问题。所以,听障学生的教育更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参与。

三、听障学生融合教育的团队合作

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学校教辅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在听障学生的融合教育中,一直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指导者的角色,承担诊断、康复治疗、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等重要责任。

(一)普通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个案管理者的备选人员。

(二)特殊教育教师。在听障学生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即聋生教师是个案管理者的最佳人选,在团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起着整合专业服务,将相关专业服务融入教学的作用。

(三)学校教辅人员。掌握并传达相关政策文件,协调并安排专业人员到位服务,建立并管理学生资料,提供行政支援,规划与调整专业服务资源,是团队顺利运作必不可少的角色。

(四)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心理治疗师、听力治疗师、社会工作人员和职业康复人员)。他们熟悉学校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明确服务目的与团队运作方式,协助教师和家长落实专业建议,提供相关专业的咨询服务,协助听障学生转接其他专业。

(五)家长。父母是听障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和养育者,因此,听障学生融合教育中父母是不应忽视或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总之,在听障学生的教育中,融合教育能让学生更早接触普通人群,参与社区活动,接受全面教育,为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过有品质的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各相关专业的服务人员要以听障学生为中心,以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听障学生服务,以宽阔的胸襟接纳其他专业人员,促进听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白瑞霞.高等聋教育呼唤融合教育[J].中州大学学报,2009(01).

[2]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3).

[3]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4]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02)﹒

[5]柳树森.全纳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本顿,奥布赖恩.全纳教育与教师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篇4

[摘 要]伴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逐步完善,素质教育成为各学校势在必行的教学模式。在社会教育领域中聋哑教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比与教育领域中其他项目,聋哑教育在响应国家政策中所面临的困难十分严峻。当前,国家教育部门计划通过对听障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来强化其能力,使聋哑教育能够取得巨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听障?W生的特点进行研究,为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关于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

信息技术课作为听障学生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在课前进行细致全面的准备,充分了解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效率能够最大化。听障学生是指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其多是由于先天形成的,面对与周围人的正常交流时较为困难。其主要依靠手语的交流方式,对于信息传达的清晰性、准确性、形象性有较为严重的不足。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视觉方面反而比平常人更清楚,对于直观事物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更为轻松,同时其对于具体事物的有较强的理解力但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普遍低下。

二、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听障学生的教学模式对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而言是特殊教育的领域,学生本人身体的障碍对教学的展开具有一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当前应用程度过低是因为其本身的受认同程度不够,而听障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又相较于普通教育学生的问题更为复杂繁多,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也更多,在此情况下如果再加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将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因此,当前对与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极大程度的缺乏,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当今社会教育模式的不断前进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面对听障学生的教育中落实信息技术是其快速提高听障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对于聋哑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选择和制定适合听障学生的信息教学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既要使学生对其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又要使其拥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为自身提供便利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使其与身边的同学产生良好的竞争关系,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学生因此有了前进的动力,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益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老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被其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方式的改进

因听障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掌握教学内容基本靠手语,在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中与普校学生有巨大的差距,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听障学生应主动引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不全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更多的在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望。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面对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不同,安排的教学方式也应不同,面对听障学生理解力较低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抓住教学的主题,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述,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应多加鼓励、多帮助、多交流,要有耐心、有爱心、有决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性,其交往范围较为狭小,多是于身边的同类人进行交流或是与身边的人接触较少,社会活动的无法参与极大的加深了这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常常伴有自卑心理容易形成孤僻症。在新教育模式的开展下,信息技术教学不应只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更应使其树立良好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听障学生的鼓励和评价,提高听障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增强听障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让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信息技术课由于在教育领域普及时间较晚,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和教材版本的日益更新,使特殊教育教材没有完善的编写成书,诸多学校采用普教教材进行教学,听障学生因自身原因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稀疏,对听障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阻碍。为了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应在教授过程中多结合听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社会需求,把教学中较为困难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以学生掌握为基础、以社会运用为补充和培养其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根本,逐步提高听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听障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多采用对比了解的方式加强观念、深化记忆。把握住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存在的思维特点,突破教材的局限,使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其在教育模式中的不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听障学生对与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为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引入听障学生的教学,能增加教学水平,改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其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根据对听障学生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教育中的运用提高了一系列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大学生“被就业”现状 篇5

“被就业”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类特色黑色幽默。在当今高校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未完成就业指标,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企业在协议书上盖章证明已经就业了。惨遭“被就业”的大学生也是举手无措,北京八维研修学院,让你拥有实战型软件开发经验,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高薪就业。

探秘高校“被就业”主要原因

首先是高校大量扩招,以至于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达到历史毕业生人数新高。另外,由于近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锐减,供远远大于求,很多毕业生被迫待业。

其次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不注重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职业意识的建立,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更是跟不上企业的要求,从而在找工作的时候缺乏竞争力。大学生要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求职前得到系统专业的培训,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职业岗前培训,而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模式。

解决大学毕业生“被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篇6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方面来看,很多用人单位急需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但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掌握不准确,不知如何去招;教育改革步伐的相对缓慢与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之间也存在矛盾,课堂学习的书本知识相对滞后,这也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内因方面来看,毕业生对职业的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定位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更是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前要认真考虑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教材主编之

一、开封大学宣传部部长赵海胜老师认为,大学生择业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的理想志愿,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不难发现,如今一些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和单位时存在从众心理,或不愿意从底层做起,或把薪水的高低、单位是否知名等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却很少关注自己在单位的发展潜力。“我们如果进一步将眼光投向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承受能力差,期望值极高,对于涉及一生发展问题的工作变换(如“跳槽”)的决定总是很轻易作出,抗挫折能力差,怕吃苦,缺乏长远打算等。我们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使学生尽快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成功率。”谈及编写教材的初衷,赵海胜老师如是说。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拦路虎”,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启动资金

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是缺乏市场经营经验

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

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是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那么,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我们再要制定出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

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

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3、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从亲历亲为到建立团队

企业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自己去做。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历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5、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因此无论是制定可行性报告、工作计划还是活动方案,都应该明确如何去盈利。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有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你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

6、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不气馁,调整方案,换个方

听障学生舞蹈教学意境初探 篇7

意境对听障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有一种向上的感觉,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具体探讨一下听障学生舞蹈教学中的意境。

一、心态意境

听障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动态”, 而动态是一种积极的调和状态。这一时期, 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欲最强, 他们常常会对外界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但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想法, 使得他们的天然属性暴露无遗。喜、怒、哀、乐、忧愁、烦躁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显现, 且不加任何的修饰, 这种动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怎样克服这些消极的动态呢?于是我编了许多小的舞蹈来反映这类事情, 通过学生的表演, 使他们与之产生共鸣, 并思索自己的行为。其中有一个舞蹈叫“妈妈不在家的日子”, 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的生活, 自由自在, 随心所欲, 为了发泄把报纸撕得满地都是, 吃过的饭碗也到处乱扔, 最后筋疲力尽地睡着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从中我们就能够很清楚这个孩子的心态, 舞蹈上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使我们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绝不能给我们的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 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太多的伤害。在课上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发挥, 把自己所想的和将要做的用身体表达出来。我记得很清楚, 有这么一个孩子, 平时手脚有一些不老实, 他是这样表演的, 台上他左看右看, 撬开了抽屉, 偷偷地拿了100元钱, 在楼道口又顺手牵了别人的一辆自行车, 到了街上买了许多吃的东西, 回来以后吃一口就扔了, 最后吃饱了, 干脆把它们全部都扔进垃圾桶里。看了以后我感到特别的揪心, 他们的脑子里错误的想法还真不少, 平时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太过于简单化了, 太不够深入了, 对于他们的心灵我们接触得太少, 如果看不到这一点, 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课后, 我找到了这位同学, 知道他的母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看他了, 也没有给过他零花钱, 看到别的孩子买这买那, 于是他的整个人都变得烦躁起来, 心理也随之不平衡起来。那天我和他谈了许多, 我告诉他, 也许家里有事, 妈妈没有来, 或者家里有什么困难,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体谅家里, 绝不能以一时之气做出傻事, 害了自己, 我们能够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学习已经是不容易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家里有家里的难处, 每一个做父母的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 做什么事情我们不能只考虑到自己, 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我拉着他的手, 慢慢地我看到他落泪了, 于是我又给他讲了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刻苦学习的事。现在这个孩子进步了许多, 坏的习惯也改掉了。事后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里联系了一下, 原来, 这个孩子的家里确实出了点事, 所以父母没能来学校看望, 这个学生知道了以后, 也原谅了家里。利用舞蹈训练, 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的教育, 及时的帮助, 使他们都能健康的发展, 这也是舞蹈教学的目的。但人各有不同, 所以心态也各有不同, 选择不同的方法也至关重要。

二、生态意境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 生态是根本, 而孩子们的生态是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生态能够促使孩子们健康的发展, 不健康的生态能够扭曲孩子们的心灵。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点自卑, 低年级的孩子自卑感不强, 他们天真活泼, 到处充满了朝气, 而到了高年级以后, 他们便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 有时不愿与人交谈。因此在舞蹈中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舞蹈是靠人的形体动作作为表现材料的, 对于低级的消极的动作要及时地纠正, 就像音乐那样, 用一个个美丽的音符组成一个优美的旋律。人的形体也是通过一个个犹如音符一样的动作排列成舞句和舞段, 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形象、直观地展现和反映大自然中某种生态特征, 其形象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不得不使人折服, 舞蹈的确拥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儿童舞蹈种类很多, 其中之一是动物舞蹈。一个事物区别与另一个事物, 关键是把握准特性, 以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例如, 音乐剧“池塘的春天”, 春天到了, 蝴蝶飞来了, 小鸟舒展着翅膀, 小鱼也跃出了水面, 岸上孔雀展翅, 把它的灵气、吉祥和美丽展现给人们。蛇也出洞了, 虫子也出来了, 蛤蟆也跑来凑热闹, 这些都是动物的准特性。但在孩子们的心里, 后来的这些都是恶的东西 (蛇、虫子、蛤蟆) , 都要被打死的, 而我却没有这样编, 蛇虽然坏, 但是它却可以消灭害虫, (如, 一只老鼠悄悄地溜到一只小鸟的旁边, 想要吃掉它, 孩子们急得直叫, 后面赶来的蛇却一口吞掉了老鼠, 小鸟得救了, 孩子们高兴地拍起手来) 。当表演完这一段以后, 此时孩子们的心里, 蛇已不是什么坏东西了, 已成了一个英雄, 其实这就是环境生态的本质和规律。人也一样, 无论是从意境中还是到现实生活中, 规律都是如此循环着的。有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 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大海的存在, 孩子们的脑海中会出现美丽的大海, 蓝色的, 很漂亮, 很壮观。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 也明白了,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不断循环的。而我们也是社会的新人类, 要调整心态, 有所作为, 身残而志坚, 因为只有奋斗才能立足于社会。从舞蹈中, 从动作中, 我们的孩子也感觉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们消除了自卑, 消除了一些不健康的心态, 敢于去正视和面对人生, 这就是舞蹈艺术的功能, 它有着广泛的社会功效。我认为缺少了舞蹈艺术, 孩子们的心中也就缺少了生命力, 停止了运动也就代表停止了生活。

引导听障学生在观察动作时, 联想支援动作的根源———情感, 在情感的感召下, 经过想象和艺术创造, 使情感和动作融为一体“传情达意”。《黄土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压轴节目, 为了让聋人演员感受对黄土地的热爱, 对它产生深深眷恋的感情, 艺术团专门把听障学生带到黄土高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现在再看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黄土黄》比前几年大有进步, 特别是聋人领舞赵立纲演绎得感情真挚、细腻感人, 把“有一把黄土, 就能养一家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情态意境

孩子们的性格特点之二是“情真”, 他们纯净的心灵和情感是天然的, 通过简单的动作便可以表达他们质朴的感情, 这也是儿童舞蹈的魅力所在。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有限, 但他们对生活和精神的满足, 都会给他们带来审美情操, 并协调他们的发展。例如, 音乐剧《爱的音符》讲述的是一个失去双亲而又双目失明的小女孩,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从消极到苏醒到振作, 重新站起来的故事。表演时气氛很浓, 孩子们表演的也很真切, 情景交融, 催人泪下, 孩子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个舞剧表演了十几场, 场场是真情一片, 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 但留给观众的却是久久的思索。有人说听障孩子又聋又哑, 能有什么情, 又会有什么情景交融, 我只能说他不了解我们的孩子, 更加不了解他自己。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样的, 都能够装得下世界的万物, 只要你用心去勾勒, 就像在一幅绢上绘画一样, 每一笔都要精心刻画, 那么你就会赞同我的说法, 因为我们达到了心灵相通。

听障学生在表演舞蹈时,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情感表现。他们对美妙动听的音乐几乎没有感知, 对舞蹈的内涵理解较差, 这就要靠老师的耐心启发, 不厌其烦地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分析讲解, 刺激听障学生在理解的同时产生冲动, 产生动作的根源, 启迪他们用感情作依据, 塑造艺术形象, 做到为情感而舞, 动则带情。如听障学生要表现听不到声音而内心痛苦的情感, 可他们表现不出来, 反而觉得好笑。这就需要教师多次讲, 让他们找到情感的相同点, 最后他们再表演时, 很快就找到了一种强烈渴望听到鸟鸣的情感, 效果非常好。

不难看出, 孩子们是在用心灵去讴歌自己, 而我却要用艺术去感染和转化他们, 这是艺术教育的目的。相信艺术, 相信生活, 相信我们的舞蹈, 它就像一朵洁白的浪花, 透出纯净的美, 它是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 源源不断地流淌在祖国的大地。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和职责吧, 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 篇8

【关键词】 就业;现状;社会;企业;高校;对策

引言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当代教育体制的大学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经济体制的优化与升级,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安定,因此,国家和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难就业、薪水低、跳槽率高的现状,是由社会、经济及个人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就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宏观环境来看,大学生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矛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整个市场的毕业待业大学生供大于求,很多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真可谓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在大部分好一点的单位、好一点的岗位,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二、部分行业、部分岗位又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条件艰苦、环境特殊、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行业和岗位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状况。首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活动由以前的人力操作被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程序所取代,由以前的劳动密集逐渐向知识密集过渡,而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期望不相匹配。其次,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国家、企业、高校、大学生个人之间还有许多方面没有衔接好,因而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现状来看,高校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教育,没有帮助大学生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和自身状况,从而找到正确的合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忽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同步改进,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大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实践经验少,许多企业不愿花太多成本对大学生进行培训与指导,许多企业宁愿选择学历不高,但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大学生自身观念、角色转换不到位,综合素质不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心理压力巨大,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生目标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世俗化、具体化,这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做出的无奈选择,而又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过程中走向了偏激,有的大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择业时非大城市不去,非国有企业不去,刚上岗就想着涨工资、升职;而有的大学生过分低估了自己,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不自信,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一片茫然,甚至悲观,这些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法,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时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缓解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

上述这些原因只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出现的一部分原因,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复杂的原因,我们不仅要了解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更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要知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

(1)国家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

从国家方面来看,首先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就业机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要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正、公平、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最后,政府要切实从大学生的利益出发,制定、颁布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法律、法规、制度,如取消求职时对户口所在地的要求,让大学生们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仅凭个人的实力去求职,为大学生就业扫清障碍。

(2)企业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也要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出一份力,要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在招聘、录用大学生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不得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多吸纳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輕人才,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生的培训力度,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更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高校要多加引导,完善教育体制

高校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多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其次,专业设置要合理,要与市场挂钩,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的能力,争取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4)大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提高素质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来看,大学生个人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选择与市场需求一致的职业,一旦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再次,要时刻保持一颗乐观和上进的心态,在就业漫漫长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这些挫折,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愈挫愈奋,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张伟聪.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实效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3]芦笙.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4]覃文.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想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2期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贾平凹名言警句下一篇:食品加盟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