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精选8篇)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1

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岚皋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群众因生态而富、县域因生态而强、城镇因生态而美”的生态强县工作思路,突出以创建为载体,在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基础上,主动抬升标杆,确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探索走出了一条“城镇靓、环境优、人文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相关要求,目前,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内的环境改善、风险防控、空间格局优化、资源集约利用等十大任务均已完成,各项指标达到规定值。现将创建重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秉持“两山”理念,构建生态优先的制度体系 秉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各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全县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协调推进和技术指导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

— 1 — 研究解决突出环保问题,每年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召开动员会议、开展系列活动,基本形成“党委政府牵头、人大政协参与、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了规划引领体系。通过“多规合一”统筹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岚皋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岚皋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岚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等陆续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快领跑生态美建设美好岚皋的决定》等相继实施。全县上下紧握规划一支笔,织密监管一张网,绘好蓝图一幅画,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三是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县财政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环境监测监察综合大楼、大气自动检测站和岚河、大道河、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要点位的出境断面水质、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配齐了执法装备、检测监测器械和标准化人员配备,并在各镇设立了环保工作站,环境监测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源头风险防范和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出台了“一票否决”办法,近三年来先后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项目5个,淘汰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家,多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四是建立考核倒逼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优化调整考核内容、分值设置,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确立重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导向。近几年,生态环保指标在全县大目标考核中的占比均达到 25%以上。五

— 2 — 是健全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出台《岚皋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岚皋县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环境网格化监管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暨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17年,全县对5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履职不力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首创“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河长+警长+督察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河长制工作责任的全覆盖,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抓落实、层层抓监管的“三长”治河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河道、湖泊、水库、塘坝、沟渠等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在认真核实排污总量,严格审核申报资料,抓好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2016—2017共核发排污许可证4张。六是建立信息公开体系。全面落实群众对环保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托环保局网站,实时更新网站信息公开、环保动态、环境信息、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环保知识、办事大厅、监督投诉八方面内容,定期更新大气、水环境质量、环境执法、排污许可、环评等信息,同时,将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指标完成、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

二、划定保护红线,优化生态保护的空间体系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确保全县生态空间更加优化。一是调整优化县域布局规划。认真落实主体功

— 3 — 能区规划,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将岚皋划分为“四大区域、十类功能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定位,明确了生态红线、发展布局和保护措施,全面构建起生态建设与管理、保护与开发“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二是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印发了《岚皋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方案》,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我县按照要求向生态红线编制单位提供了划定各项资料。目前,全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即将送省厅审核,按照方案,我县划定的红线区域面积949.85平方公里,红线区域比例48.52%,待省市颁布实施完成勘界定标后,我县将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试行)》办法进行分级严格管控,加强刚性约束。三是管牢控死农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红线管控责任,级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耕地保护责任全名夯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把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2017年,全县耕地面积38.88万亩,其中常用耕地24.91万亩,实现了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目标。

三、发展生态经济,构建节约循环的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节约、绿色、循环经济产业,2017年,全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3.3:56.7:30,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6.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57555万元,增长7.6%。一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上,建设了三个十万亩林业基地建设(10万亩干果林基地、10万亩速生林基地、10万亩林下种养基地),林下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发展核桃13.7万亩,— 4 — 建成现代茶叶示范园区15个,培育龙头企业3个,建成魔芋园区13个,种植魔芋10万亩,培育龙头企业3个;发展林下养蜂2万箱;扶持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协会81个,共有5个方面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1.5%。生态工业上,全县已形成了以水电、森工、食品加工为支柱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了明富魔芋、珠峰花炮、金岚木业、南宫茶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36亿元,“岚皋六口生态工业园区”被批准为全省100个重点扶持的县域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旅游上,以大南宫山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实现率先突破,建成南宫山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千层河、岚河漂流国家3A级景区、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旅游示范县,被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和“最美绿色园林生态旅游城镇”等荣誉称号。借力强势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极大地促进、带动了全县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了四季杨家院子、南宫山巴人部落、横溪古镇等一批旅文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新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2017年接待游客48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长33.86%。二是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实施推进一批节能改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了用目标。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435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01.5立方米/万元,— 5 — 用水总量未超上级政府下达总量控制目标,较2015年下降13%;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为56元/亩。三是大力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氨氮排泄等新技术新成果,扶持大中型养殖场建设规模相当的沼气工程及沼渣生物肥生产线,推广畜—沼—菜(林、果)生态种养模式。2017年,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100%。采取过腹还田,秸秆堆肥,秸秆编制等多种形式、途径和手段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5%。我县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绿色食品企业为主,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较少,主要的工业固体废物为冶炼废渣、炉渣、煤矸石等,主要通过做为商品出售、页岩砖厂制砖、水泥厂生产原辅材料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2017年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

四、实施综合整治,打造山清水秀的环境体系

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入手,推动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是实施精准的污染防治攻坚。保卫蓝天方面,我县认真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措施,空气质量日益变好。2017年,岚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数值为3.09,全市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五,优良天数为334天,较2016年增加32天;水质保护方面,我县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改善,统筹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水保治理、生态造林、退耕还林、畜禽养殖防治、矿山恢复治理等一批综合性生态环保治理项目。以“岚河、大道

— 6 — 河、洞河”三大流域为重点,开展河道“三乱”综合整治。在岚河、四季河沿线启动了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对重点河流断面、水电站生态基流通道口、生态敏感区、重点污染源和市政设施等部位全天候监测管控,大力整治电站生态基流、河道乱采乱挖、毒鱼电鱼炸鱼等行为。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达标率和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均为100%,主要河流岚河及大道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标准,全年水质指数为3.9606,全市11条主要支流排名第6,变化趋势为“变好”。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82.41,评价结果为优,全省排名第八。二是开展全面的生态系统保护。大力开展沿河湖、沿路造林植树活动,完成植树造林6.5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形成以交通干线为主体,旅游景点、国道、省道、城镇为重点,莲花公园、珍稀植物园等为补充为重点的造林绿化新架构,实现了“开门见绿,四季有景”目标。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我县森林覆盖率为79.2%。同时,建立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病虫防治“三防”体系,采取“一控二稳三推进”的措施(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使之小于生长量,稳步提升林木覆盖率林,加快推进业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有序开展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2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收缴罚款26.1万元。保持25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

— 7 — 通,理电话投诉19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受理办理县长信箱11件。突出对危险废物、污染场地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危废安全处置率达100%。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投资30余万元,新建面积200㎡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采购了无人机、快艇等一批应急物资。四是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发现的环境突出问题,在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下,深入开展了环保问题自查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目前,中央环保督查提出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问题,已于2017年12月完成提标改造工程任务,省委环保督查提出的县城饮用水一级保护区4户群众未搬迁问题,已经完成整改,4户群众已经全部搬迁。同时,在此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共梳理出26项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25项,库区网箱拆除工作正全力推进。

五、提升生态特色,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我们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纳入“六城同创”目标,突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牵引带动作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出特色、上水平。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1处、垃圾填埋场7座,全面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d,并将一级B提标改造为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新启动建设石门、民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050吨/d,— 8 — 新开工建设佐龙镇、南宫山镇、石门镇、滔河镇等3座垃圾填埋场,县域重点镇垃圾污水处置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同时,完成了县域垃圾污水处置项目PPP招投标工作,涉及金额近3亿元。申报了总投资3亿元的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被审查为A类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库。截至目前,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1.55%。二是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整镇整村推进的思路,将农村改厕任务与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和搬迁工作相结合,在镇村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工程,持续加大城乡无害化卫生改厕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0325%。全面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整治和水源地保护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2012-2017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批复,我县已经累计建成镇村污水处理设施30处,垃圾填埋场5座,采购垃圾桶2万余个,垃圾清运车辆50余辆,完成水源地保护工程3处,完成综合整治村庄91个,整治率达到72.8%,超过国家十三五期间好水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60%的要求。大力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全县13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县城、大道河、南宫山镇三处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工程,另10处水源地保护工程陆续启动建设,经检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三是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从规划立项、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闭合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2017年,新建节能建筑比例达到35%,— 9 — 新建绿色建筑工作已全面开展。通过完善城区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合理配置公交站台、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等途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今年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城区及城乡两元”的客运新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出行率。同时,鼓励市民出行多使用自行车或步行方式,提升公众的绿色出行率。今年,我县完成汽车站迁址新建工程,县级交通保持20分钟一趟,到西安班车保持2小时一趟,大大提升了客运能力。2017年实现绿色出行率达到52%。按照以制度促管理规范化、以数据促管理精细化、以督查促管理常态化的思路,大力度、宽领域地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材,把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落到实处,2017年,全县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65.6%。印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调整公布第二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调整公布第二十一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落实绿色采购行为,建立完善绿色产品采购清单目录,对节能环保项目实行优先备案、优先安排采购资金,对未按强制采购规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改正并给予处罚,推动强行入轨。根据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为91.75%。

六、转变意识观念,培育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 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以生态文化为强引擎,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环保接地气,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政策力度和实践深度。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进入千

— 10 — 家万户。与新民风建设相结合,推进“新民风+环保”进镇村活动,在全力培育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新民风观念同时,大力普及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改善人人受益的理念,让环境保护理念一步步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二是传承历史生态文化。广泛发掘整理“忠勇刚烈”的巴文化精髓,以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南宫山5A级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集中推出以一本书、一台戏、一条街、一个长廊、一座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巴文化“五个一”工程,唱响“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内涵。三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六进行动。以“美丽岚皋,全民共建”为主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六进”活动,在县城及各镇开辟生态文明建设一条街,不断拓展丰富形式,弘扬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造势,力促政府、企业、公众广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党政领导干部抓起,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必学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率每年都达到100%。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积极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2017年,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到达96.3%,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率达95%。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于后世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坚持不懈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群众民生福祉,将生态优势转

— 11 — 化为富民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生态+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岚皋县是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高群众收入、确保按期脱贫摘帽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但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安全屏障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年的持续创建,特别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岚皋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家园也更美丽了。回顾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实施发展新战略的需要,是岚皋根据自身所处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特点做出的重大决策。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新形势下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和无废物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目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岚皋县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由之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岚皋县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岚,山间雾气,皋,水边高地,岚皋县因山水得名,丰厚的生态环境资源是我们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向未来,我们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2

刘赐贵在讲话中指出,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广东省在陆海联动防治海洋污染、海洋保护区建设、海洋环境容量研究和海洋碳汇试点等方面勇于探索、积极实践, 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国家海洋局将大力支持广东开展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希望广东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坚持科学引领, 勇于先行先试, 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布局, 构建蓝色经济体系;坚持防控结合、综合治理, 打造海洋生态安全新格局;坚持生态保护, 人海和谐, 积极探索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郑伟仪在致辞中说, 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 广东将以珠海横琴新区作为试点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积极探索海洋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陆地与海洋相统筹的发展道路, 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探路示范。

李嘉在致辞中表示, 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是深入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对于广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加快打造海洋经济强省, 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珠海将以此为契机, 以横琴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为重要抓手, 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特色海洋产业, 弘扬海洋文化, 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为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3

一是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5.95%,保持全国第一。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和I—Ⅲ水质比例分别为97.9%和95.2%,所有设区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所有设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最具影响力的新名片。

二是节能降耗水平居全国前列。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进度要求,201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607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海洋、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长汀经验”成为全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典型。福建省长汀县原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经过十几年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2011年以来,习近平同志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并在全国推广长汀经验。

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了一批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较大改观。

在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注重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规划先行,抓好总体部署。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2020年总体目标及分阶段目标,明确了任务、布局、重点和配套政策。历届省委、省政府认真组织实施《纲要》,围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22项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并将《纲要》贯穿到“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中,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各地结合实际编制实施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二是改革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理顺港口岸线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管理体制;推行水、土地、海域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森林生态效益及江河流域生态补偿、水土保持补偿、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等制度;合理确定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扩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范围,调动有利于生态省建设的积极因素。

三是加强领导,促进有效落实。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各级设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衔接、分工负责的生态省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将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将领导干部任期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所推动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纳入审计,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

四是全民参与,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实地检查生态省建设,支持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参与各类环保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省建设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是积极构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布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指标约束,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生产空间集聚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是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地价等价格杠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建立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积极构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按照习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继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增强“市、县、镇、村”的综合承载力和环境竞争力,更好地维护、保障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把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4

来源:区农业局 日期:2008-12-12 09:49 点击:100

一、生态农业创建工作概况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成效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07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1.6 %,比2003年提高个10.6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3.32公斤,比2003年下降0.48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03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07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8.94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坋珰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00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6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

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05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07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4、农民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建立延平农业信息网站,形成以“969155”农业服务热线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通“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电话,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延平区农业信息网站以我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中心,推广生态技术,开展生态农业信息指导,以增强农民和生态意识。同时,我区还积极实施依法护农行动,为建设生态农业保驾护航。几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 170多个,立案 65起,挽回经济损失630 万元。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经营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动我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07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比2003年16.05亿元增加13.25亿元,增长82.5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03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经验和体会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抓紧制定品种、生产、加工、贮运等系列成套标准,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区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区,实现用标准化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的目标。二是以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4、推广绿色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四是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每年举办新型农民培训100场以上。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努力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和推广普及率。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5

现将我县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关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立县、药材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生态功能区考核中名列前茅。

X年获得省级生态县称号以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X年X月,按照省环保厅部署将省级生态县提档升级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要求,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精美X建设。

二、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健全制度机制,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X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将创建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并纳入考核工作。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生态立县”主基调,编制了《X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强化宣传工作保障。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宣传工作,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生态镇、村、绿色单位创建,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坚持筑牢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提高环境质量。X年,X生态环境综合考核评价值(△EI)保持稳定向好趋势,位于全省前列。“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深入开展,治污降霾六大措施有效落实,X年优良天数达X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河湖长制持续深化,县境内X条主要河流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全境地表水水质达到II类及以上水质比例X%。土地污染状况详查顺利完成,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治理力度加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县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X%。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格局不断优化。

始终把生态立县作为第一战略来坚守,严把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制定《X矿业权管理办法》,严禁新上采矿项目,实现现有采矿企业逐步有序退出从源头上限制和规范采矿行为。X个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X个XX生态环境专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全市率先拆除违规建筑X余平方米,恢复治理矿山X处X公顷。“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展顺利,生态修复公司组建运营。

(四)坚持实施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X%,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X%,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整治率达到X%,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创建指标完成情况

结合X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X项指标,我县X项约束性指标达标X%,X项参考性指标的达标率为X%,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具体情况如下:

(1)生态空间方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遵守生态红线,落实管控要求,明确政策措施;生态用地面积未降低;规划环评执行率X%。

(2)生态经济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X;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达到X;无工业企业征地、挂牌出让情况,不涉及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X%;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X%;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X%。

(3)生态环境方面:优良天数比例达到X%;地表环境水质量达到Ⅱ类水质,无劣Ⅴ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未降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到考核要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未降级;林业用地规划占比不降低且规划林业用地逐步增加;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X%;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三年来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4)生态生活方面: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X%;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X%;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X%;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公众绿色出行率达到X%;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X%;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X%.(5)生态文化方面: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大于X%;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达到X%;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6)生态制度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X%;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到X%;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X%;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X%。

四、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规划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创建任务,全县上下统一认识,环保、住建、交通、水利、林业、卫计、文广、财政等所有部门齐心协力,统筹推进各项任务有序落实,重点任务的完成率达到X%。

五、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创建规划中共整理了X个重点支撑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的有X个,完成率在X%以上的有X个,有X个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只有X个天保工程,由于资金问题,仍未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完成度较高。

六、下一步打算

通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示范作用正在形成。下一步我县将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巩固创建成果,力争创建目标早日实现。

一是按照《X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要求,持续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跟进各项创建指标工作,收集整理验收资料,力争顺利通过验收。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注重源头防范,严把准入口关,强化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创建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党委总揽、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6

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特别是2014年7月我县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扎实开展“铁腕治污”等环保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 49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共为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机制建设等五大类49项。截至目前,有41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另外有8项指标完成阶段性任务。

源保护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2.限制开发的生态农业区。该区域处于县域的中部,包括陌南、西陌、东垆、南卫、学张、大王、永乐及阳城等8个乡镇,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耕地面积为主,是县域内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型农业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县与各乡镇共签订耕地保护任务68.7万亩,划定基本农田60.4万亩,滩地12.6万亩。在该区域,我们禁止从事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3.集约发展的生态工业区。主要指县城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南,占地2000余亩。园区以现代医药产业为支柱,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建成全省重要的医药及医药包装产业基地,现已入驻企业30余家。2017年底,园区经营收入达到了26.4亿元。

4.城镇居住区。以“一城两镇”为重点,即以县城为中心,陌南镇、阳城镇为城镇化工作示范点,带动全县城镇化工作快速推进。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及道路、绿化、供排水、燃气、应急避难场所等7个专项规划,同时又编制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县域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北部文化休闲居住区、中部政治商业区、南部工业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域。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城镇化

利用、宏光医玻一级耐水药用玻璃容器扩建等技改项目建设,并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增强工业集聚度,淘汰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劣质企业,壮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其中“亚宝药业、大唐电厂、宏光医玻、天之润”进入全市虎榜培育名录。同时,大禹生物院士工作站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杨森包装与中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创建了“产学研研发基地”,科技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合理。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以南通星辰为龙头,利用其PPE产品的供需优势,吸引下游改性产品、改性制品生产企业落户芮城,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总投资88亿元的“国家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已于2016年10月31日实现并网发电,北京财富立方风力发电项目有序进行,新能源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3.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重要举措,多渠道、多层次开发旅游新元素,有力地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效益。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64.5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28%。2016年11月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

行示范区建设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总投资88亿元的全国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落户芮城,是全国八个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中唯一县级获批项目,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2017年率先在全国八大基地中并网发电,开创了芮城项目建设史上投资金额最大、落地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优的新纪录。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电3.16亿度,实现产值2.46亿元,核减标煤3.9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采用“农林光互补”模式,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增加财政收入1.5亿元,成为全国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光伏旅游示范基地。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累计发电4.16亿度,实现产值2.54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万吨。同时我县的北京财富立方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9.9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我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6%提高到12.5% 2.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定出台了《芮城县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目标和工作计划》,2017年10月,顺利通过市政府第三考核组对我县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考核;加强了节水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介绍了我国水资

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有序发展。

4.推行绿色消费。投资1.74亿元,完成了4个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10.93万平方米;投资2亿余元,完成天然气管网铺设100余公里,天然气入户改造2.2万余户,改造公福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锅炉50家,工业1家,日供气量达1万标准³,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绿色能源得到了推广;投放纯电动公交85辆,开通线路10条,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降低了其他机动车辆的出行次数,减少了废气污染;开展市场调查,普及家电产品绿色化,我县二级及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6.2%,达到了生态文明指标考核要求。

(四)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有序推进生态建设。近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11.23万亩,退耕还林2万余亩,森里覆盖率达到34.39%;投资1.43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率达90%,中水回用率达33%;2014—2017年恢复治理废弃砖瓦窑面积30.6838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4.1871公顷,完成覆土5000立方、植树3万余株;投资5972万元,实施了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有效的遏制了县城垃圾的乱堆乱放。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共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评估,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行动、加大“三烧”面源污染和“土小”企业专项整治及砖瓦窑、石料场行业专项整治等行动;2014年到2017年,先后共查处环境问题480多个,下达责令改正企业和商户365家,停产整治43家,取缔“土小”企业20家,实施断电134家,行政拘留9人,下达行政处罚65家,罚款106余万元。通过多次专项整治,我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SO(二氧化硫)、2NOX(氮氧化物)、CODcr(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由2013年的0.09万吨、0.03万吨、0.42万吨、0.05万吨分别下降到2017年的0.042万吨、0.011万吨、0.31万吨、0.04万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97天,PM10浓度均值为66ug/m,PM2.5浓度均值为46ug/m,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6%和2.13%。

(五)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宣传。出台了《芮城县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意见》,编印了《生态文明知识读本》《学生生态文明手册》、宣传画和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宣传资料,并通过山西(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大力宣传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广播电视台、芮城信息开设了《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创建生态文明 建

3-11机关工作目标任务。多年来,我们按照山西省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组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在考核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制定时,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的方式,逐年提高考核权重,对全县各成员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形成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督导检查13次,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的比重考核达到30%以上,编写信息动态12期,装订资料10余份。同时,我们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票否优”;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14年、2015年通过全县经济工作会对评选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臣”和“标兵”进行隆重表彰,2016年开始,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劳动竞赛的办法实行专项表彰奖励。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逐渐完善,创建生态文明的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

(七)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根据发改环资【2014】1667号文件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我县主要承担两大课题任务: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截至目前,两项制度进展顺利,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在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县环保局先后出台了

3府主导、企业落实、全民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方面,县水利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分和地表水水资源调查;完成了机井普查,建立了取水台账信息;开展了取水核查工作,全年核查机井1650眼;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年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县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由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系数构成)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目标任务;《芮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最终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芮城县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评审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同时,县水利局投资25万元,在陌南镇夭上村进行了灌区水权用水制度改革,改造机井六眼,但因资金缺口较大,试点井位部分设施配套不到位,试点区覆盖率不够,示范效应尚未凸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课题需要切实解决资金和设施配套问题,着力加强该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制定切实措施,确保在2018年验收前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2014年7月22日国家六部

5态文明政策导向,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争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全力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坚持每季度编报一期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上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并在政府网站建立生态文明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

(五)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探索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7

自2006年宁安市启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以来, 市档案局紧跟全市工作大局, 主动出击, 周密部署,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引向深入,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7年即全面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建档工作任务, 申报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之后, 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 采取得力措施,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争取支持, 获得保障。宁安市党委、政府对示范创建活动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部门为成员的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农业、民政、社保、林业等涉农部门在创建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并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乡镇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各乡 (镇) 和相关部门也都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划, 积极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为档案工作提供资金、设备、人员保障, 从而形成了市、乡 (镇) 、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累计投入52万余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二是主动服务, 精心指导。自2006年以来, 市档案局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深入全市12个乡镇240个行政村开展建档工作, 建立了乡 (镇) 、村指导名册, 开展了乡镇年度立卷归档检查指导工作, 修订和规范了乡 (镇) 、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指导整理各类档案254 620卷, 行政村建档率达到100%。建立全市行政村档案及档案室现状照片档案, 开通了宁安市档案信息网站, 设立了服务新农村专栏, 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有关的档案信息。三是注重协调, 形成合力。市档案局主动与涉农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其在示范县创建活动中的支持与配合, 建立了部门之间有效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和协调机制, 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不断发展。与涉农部门制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有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市新农办与档案局共同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开展了村级组织“六位一体”场所建设活动, 把档案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市人大科教办、市政府法制办每年与档案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坚持常态化、多部门共同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市新闻媒体部门及时报道档案工作, 呈现了2周时间内6次播出档案新闻的强势宣传态势, 扩大了宁安市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农业、民政、林业、社保、档案等部门联合指导基层工作, 对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利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共同推进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宁安市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及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赢得了验收组的一致认可, 在11日召开的验收总结会议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宁安市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中, 大力加强农村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体系建设, 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 同意通过验收。同时, 验收组还建议宁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 继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继续改善镇、村档案保管保护条件;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搞好资源整合, 特别要做好历史档案征集工作;进一步强化相关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继续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巩固创建成果, 为宁安市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8

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

技术资料审核规范

一、目的

为加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管理,确保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及复核过程中专家组对技术资料审查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制定本规范。

二、依据

本规范依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的通知》(环发〔2012〕48号)。

三、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对开展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地区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查以及由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专家组在现场开展的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复核等工作。

四、审核标准

(一)生态县(市、区)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审核内容:

(1)地方人大或政府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决定;(2)《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含修编)、规划评审资料;(3)地方人大关于《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含修编)审议决议、地方政府关于规划组织实施的文件;

(4)规划实施和完成情况考核与总结资料,规划实施情况成效评估报告;

(5)地方制订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等文件汇编;

(6)近三年各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台账,有无违规审批、越权审批行为。

— 4 —(7)近三年辖区内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重点污染源监管情况,有无被省级(含)以上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审核内容:

(1)明确承担环保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的相关文件;

(2)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近三年各工作计划、任务、总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分解;

(3)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证明材料、考核结果及应用等资料。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节能减排计划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2)上级政府部门数据核定文件及证明资料;

— 5 —(3)突发环境事件及处理结果统计台账、上级主管部门对较大环境事件认定和处理意见(证明);

(4)群众信访及处理结果统计台账;

(5)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入侵面积、分布情况及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未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影响的证明等资料。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审核内容:

(1)省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2)近三年各省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排名情况。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审核内容:

(1)辖区行政区界图及涉农乡镇(含街道)数量统计资料;(2)获生态乡镇(街道)称号清单;

(3)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审核情况,包括考核资料、— 6 — 命名文件及复查结果等资料。

建设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单位GDP能耗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能源结构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辖区内能耗结构统计数据;(3)单位GDP能耗测算分析报告。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取水、用水总量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辖区内工业用水、工业产业新鲜耗水量、工业增加值统计数据;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测算分析报告。

— 7—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农业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统计数据;

(2)开展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相关资料;(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种植比例、种植区域空间分布图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等统计资料;

(2)“三品”认证证明等资料。5.森林覆盖率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辖区内森林面积、覆盖率统计数据、森林用地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图件等资料。

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审核内容:

— 8 —(1)近三年各辖区内各类受保护地区类型、面积等统计资料;

(2)各类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图件等资料;

(3)县级以上受保护地区批复文件。7.空气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批复文件;

(2)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与功能区划的空间分布图件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日均值)原始资料和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5)环境空气质量国家现场抽查结果;

(6)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 9 — 8.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地表水监测断面(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批复文件;(2)水系图及断面(点位)分布图及相关说明资料,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图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原始资料和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5)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国家现场抽查结果;

(6)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9.噪声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批复文件;(2)监测点位与功能区划的空间分布图件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各监测点位监测数据(日均值)原始资料和 — 10 — 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5)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中经济、污染物排放相关内容;

(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测算分析报告。1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生活用水(含三产服务业)、工业用水,城镇污水排放总量统计数据;

(2)污水处理厂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及实际处理水量、污染物削减量等资料;

— 11 —(3)污水管网数量(包括已建、在建、拟建情况)、覆盖范围及分布等资料;

(4)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在线监控原始数据等资料;(5)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结果原始报告。工业用水重复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统计数据;

(2)实施重复用水控制措施的工业企业名录;(3)工业企业中水回用设施清单、工程验收文件。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等统计数据;

(2)生活垃圾处理场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等 — 12 — 资料;

(3)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行管理情况。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城市及建制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等统计数据;

(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等资料;

(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运行管理情况;

(4)辖区内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包括申请报告、转移批复、转移联单清单。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上级建设部门关于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等统计资料。

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审核内容:

— 13 —(1)近三年各辖区内农村能源消耗量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清洁能源使用量统计数据;(3)清洁能源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清洁能源所占比例测算分析报告。15.秸秆综合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秸秆产生总量统计数据;

(2)近三年各秸秆综合利用量(数量与利用方向)统计数据及证明资料;

(3)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秸秆综合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5)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报告。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总体规划、规模化养殖场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图件、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等畜牧业统计 — 14 — 资料;

(2)近三年各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量(数量与利用方向)统计数据及证明资料;

(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1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上级农业畜牧部门关于辖区内化肥种类、施用量、折标量等统计资料;

(2)化肥施用强度测算分析报告。

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审核内容:

(1)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数量、取水量及各水源地监测断面(点位)空间分布图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划分及整治情况等资料;

— 15 —(2)近三年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原始数据;(3)近三年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全分析结果统计;(4)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测算分析报告;(5)饮用水源地水质国家现场抽查结果。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村镇饮用水水质监测原始数据;(2)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测算分析报告。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上级卫生部门统计资料相关内容。(2)近三年各改厕计划、卫生厕所工程完成情况统计及总结等资料。

2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 — 16 — 建设投资统计数据;

(2)各类主要工程、细胞工程建设投资的项目明细资料;(3)近三年各环保投资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1.人口自然增长率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审核内容:辖区内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情况。

(二)生态市 基本条件

审核内容:参照生态县(市、区)的相关内容。建设指标

1.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 17 — 审核内容:

(1)辖区内生产企业数量统计资料;

(2)各省级环保部门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

(3)各省级环保部门定期公告并向环境保护部上报的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情况;

(4)各省级环保部门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近三年各计划。创建地区清洁生产重点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按《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要求确定。

3.城市化水平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上级建设部门统计资料相关内容。4.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审核内容:

(1)供热企业名录、供热服务范围等资料;(2)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测算分析报告。

— 18 — 注:其余建设指标审核标准参照生态县(市、区)的相关内容。

五、审核管理

(一)环境保护部建立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专家库,专家组成员从专家库中选取。技术专家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技术资料审核工作,环境保护部负责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资料审核监督管理。

(二)对在初步审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规范的申报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予以退回;对在现场考核过程中,技术资料存在弄虚作假和隐瞒漏报问题的,技术专家组形成书面审查意见后现场通报,并停止审查。

上一篇:《区域经济学》课程平时作业下一篇:初中英语作文之我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