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精选5篇)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篇1

医护人员职来暴露后如何处理?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➀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➁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➂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➁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➂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03 梅毒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 若暴露源(患者)RPR(或 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➁ 若患者 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04 HIV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用药原则

➀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➁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➂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6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报告的HIV职业暴露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29.0±12.0)岁。其中服药22例,未服药10例。医务人员25例,警务人员3例,其他人员4例。25例医务人员中包括医生12例,护士8例,保洁员3例,检验人员2例。

1.2 方法

HIV职业暴露定义: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感染HIV患者或AIDS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到其皮肤及黏膜,被含HIV血液或体液所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后,均会导致感染HIV。个案的调查:进行调查的人员应按照相关检测技术规范中的HIV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对其进行询问,按照关于HIV暴露的评级标准对HIV职业暴露者进行评定,根据评估的结果和本人意愿确定是否进行预防用药。个案的随访:采集HIV职业暴露者第1天、第1、2、3、6个月的血液,采集血量为3 ml,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

1.3 职业暴露处理

HIV职业暴露者根据《规范》评估其采取的局部处理、暴露级别、暴露后的预防与暴露源级别等的危险程度。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方案有基础方案与强化方案,其中基础方案采用替诺夫韦+拉米夫定各1片,q.d.,连续服用28 d,强化方案即拉米夫定+替诺夫韦+克力芝连续服用28 d,使用常规的治疗剂量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分析HIV职业暴露的特征与处理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HIV职业暴露后HIV抗体的检测结果,记录HIV职业暴露后的用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HIV职业暴露者的特征与处理情况

服药者中HIV感染12例,占54.5%;AIDS 6例,占27.3%;8例医生与6例护士均以针刺或割伤暴露者为主;3例保洁员全为割伤暴露或针刺;2例检验人员全为皮肤与黏膜暴露;3例警务人员主要为皮肤与黏膜接触暴露。32例暴露者中不明来源者14例,占43.8%;暴露方式中以针刺或割伤暴露者为21例,占65.6%;由皮肤及黏膜接触者10例,占31.3%;抓咬伤者1例,占3.1%。25例医务人员均以针刺或割伤暴露,占78.1%,3例警务人员以皮肤及黏膜接触暴露,占9.4%。32例HIV职业暴露者中,3例HIV职业暴露者未采取任何的局部处理措施;15例HIV职业暴露者立即通过流动水进行冲洗、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消毒等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14例未采取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

2.2 HIV职业暴露后HIV抗体的检测结果

随访并检测HIV职业暴露者,均随访检测6个月后,HIV抗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2.3 HIV职业暴露后的用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者中13例(59.1%)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4 h,6例(27.3.%)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4~24 h,3例(13.6%)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24 h后。1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占72.7%;8例发生乏力、头晕、失眠及嗜睡等精神症状,1例出现贫血。

3 讨论

随着HIV疫情的不断扩散与发展,因职业原因与AIDS患者进行接触及HIV感染者出现HIV职业暴露者呈现逐渐增多的现象[2]。HIV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医护人员、警务人员。中国相关部门制定的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了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服药措施是一种必须采取的预防措施。研究分析显示,HIV职业暴露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暴露源,且暴露源和预防服药呈正相关,即暴露源越多,预防服药率即越高;其中大多数男性均为暴露后再接受服药。暴露源是级别越严重,预防服药率就越高,还与暴露者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3]。AIDS患者的暴露源最危险,其次为HIV感染者,最后的原因不明。据相关的研究报道显示,HIV职业暴露者的HIV相关知识的培训率较低,导致部分医护人员、警务人员等职业人员防护能力较低,一旦发生暴露后采取了不正确的紧急处理方式甚至不知如何应急处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服药者中HIV感染12例,占54.5%;AIDS 6例,占27.3%;8例医生与6例护士均以针刺或割伤暴露者为主;3例保洁员全为割伤暴露或针刺;2例检验人员全为皮肤与黏膜暴露;3例警务人员主要为皮肤与黏膜接触暴露。32例暴露者中不明来源者14例,占43.8%;暴露方式中以针刺或割伤暴露者为21例,占65.6%;由皮肤及黏膜接触者10例,占31.3%;抓咬伤者1例,占3.1%。25例医务人员均以针刺或割伤暴露,占78.1%,3例警务人员以皮肤及黏膜接触暴露,占9.4%。32例HIV职业暴露者中,3例HIV职业暴露者未采取任何的局部处理措施;15例HIV职业暴露者立即通过流动水进行冲洗、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消毒等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14例未采取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随访并检测HIV职业暴露者,均随访检测6个月后,HIV的抗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服药者中13例(59.1%)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4 h,6例(27.3.%)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4~24 h,3例(13.6%)的用药时间在暴露后的24 h后。1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占72.7%;8例发生乏力、头晕、失眠及嗜睡等精神症状,1例出现贫血。HIV职业暴露者出现职业暴露后,需对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行尽快的完善,不仅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还需对暴露源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标本的HIV抗体进行检测,即已实施预防服药后还需采集HIV职业暴露者暴露源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并对暴露源的感染状况进行明确,降低不明暴露源的比例[4-6]。实施预防服药后,检测结果为阴性时需停止继续服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7]

综上所述,HIV职业暴露者预防服药与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关,所以对相关人员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暴露后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流行病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响32例HIV职业暴露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HIV职业暴露者,服药者中HIV感染12例,占54.5%;艾滋病(AIDS)6例,占27.3%;8例医生与6例护士均以针刺或割伤暴露者为主;3例保洁员全为割伤暴露或针刺;2例检验人员全为皮肤与黏膜暴露;3例警务人员主要为皮肤与黏膜接触暴露。随访检测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HIV抗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HIV职业暴露者预防服药与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关,所以对相关人员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暴露后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药物预防,暴露源,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姜雪,刘中夫,赵燕,等.北京市两家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12):910-913.

[2]苏兴芳,方清艳,霍俊丽,等.云南省2010年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12,34(3):170-171.

[3]杜曼,姚刚,阮峰.2003-2012年珠海市HIV职业暴露者预防性服药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4):275-277.

[4]邱兴庆,孟丽丽.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39-1440.

[5]张发胜,丛斌,王丽荣,等.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36-4337.

[6]王丽,胡蓉,毛碧容,等.15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96-2097.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篇3

【关键词】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59-01

1前言

HIV属于人体免疫机能缺陷病毒,其主要入侵到淋巴细胞、T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对人体免疫机能造成嚴重影响,甚至使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丢失,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规范日常护理工作,采取有效HIV职业暴露症防护措施,防止HIV职业暴露症的产生,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难题。

2HIV职业暴露重要因素

2.1锐器刺伤锐器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症状之一,当护理人员出现锐器刺伤情况时,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处理,病菌将通过血液传播进入到人体内,使患者免疫机能受到严重感染。静脉穿刺、注射及抽血等操作,都容易出现锐器刺伤现象。同时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未能严格按照要求佩戴消毒手套、准确投放针头,最终导致锐器刺伤感染现象的产生。

2.2血液与体液污染HIV职业暴露症主要传染源包括患者体内分泌物、血液及体液等,而含有HIV病毒的医疗用品包括生物制品、试验样品等,当医护人员与这些传染源有直接接触时,将导致HIV职业暴露症的出现,且出现率较高。

2.3皮肤与粘膜暴露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患者体液或者血液可能意外溅到护理人员口腔黏膜、裸露手部、面部、皮肤及眼睛等暴露部位。通常情况下,当护理人员皮肤、眼睛或黏膜与阳性HIV血液、体液、血液或者已受污染医疗器材相互接触时,出现HIV感染率不高,但是却存在潜在性的危险[1]。

3HIV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3.1事先预防HIV职业暴露症防护中,必须以预防为主,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首先,定期对护理人员临床你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规范,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关的HIV职业暴露症防护教育工作,建立相应的HIV职业暴露症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HIV职业暴露症危险意识,制定有效的HIV感染干预方案。其次,护理人员在HIV职业暴露症防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防标准要求行事,将患者分泌物、血液及体液等物品归入到病源控制范畴,护理人员在与这些物品接触时,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3.2事中控制HIV职业暴露症预防措施主要有①勤于洗手。由于护理人员手部与病原体接触较多,因此护理后及时清洗手部,是预防HIV感染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护理前后应用,护理人员应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清洗手部。②防护工具。护理人员在于患者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进行接触时,必须配套好相应的防护工具,即佩戴消毒手套,佩戴防渗透性的眼睛和口罩,以便体液或者血液与皮肤、眼睛直接接触[2]。为了防止患者体液或者血液直接飞溅到医护人员身上,要求护理人员穿着防渗透性的衣服。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手部受伤时,应用防渗纱布进行包裹,以避免HIV病毒通过血液入侵到人体内,对人体免疫机能造成严重影响。③安全使用锐利医疗器具。注射操作必须在充足光线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护理人员手部被刺伤。同时注意,不可徒手将锐利医疗器具传递给他人。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必须盖上针头套。使用后注射器应放置到专用盒中,进行统一处理,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3]。再者,在缝合创口时,要避免意外刺伤事故的产生,临床诊疗锐利器具应该放置在专用的手术盒内,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④消毒灭菌。对使用过医疗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菌,以避免HIV感染现象的产生。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微波灭菌、高温灭菌及高压灭菌等。⑤废弃物的处置。有关研究表明,将锐利器具放置在防渗透及刺破回收箱内,能够有效降低锐利器具刺伤事故发生率,减少HIV感染。我院通过将使用过的锐利器具、医疗废弃物等集中回收到专用回收箱中,并集中进行焚毁,有效减少了HIV感染源。

3.3事后处理当护理人员出现HIV职业暴露症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降低HIV职业暴露症危害性,保证护理人员生命安全。当护理人员被受到HIV感染锐器刺伤,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清创和消毒,并上报至HIV职业暴露症研究部分,对HIV职业暴露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但是由于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症了解不足,未能对伤口进行及时处理,因此药物预防和治疗很重要。在发现护理人员出现HIV职业暴露症后,必须给予有效的抗HIV感染药物,最佳用药时间在HIV职业暴露症出现22小时内。当HIV职业暴露症出现3至7d,则应强化用药,并对HIV职业暴露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随访检查和治疗,以降低HIV感染危险性。

参考文献

[1]刘云芳.HIV的职业暴露与预防[J].中外妇儿健康,2011,8(05):76-78.

[2]张艳丽,葛玉东.HIV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医药科学,2012,9(02):54-56.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篇4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体检中心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2.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五、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 → 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 → 报告医院感染科 → 采样、评估、登记 → 预防性用药 → 报告给疾控中心 → 随访、登记、监测

hiv职业暴露检查流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 男, 21岁, 因刀砍致全身复合性外伤入院, 经多科室联合抢救与手术治疗, 8天后病情稳定出院。患者入院第二天HIV初筛阳性, 第四天被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诊为HIV感染者。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检验报告后, 对为其进行诊疗护理的36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 按《辽宁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对暴露源和暴露工作人员进行了分级评估, 并就暴露的工作人员情况、暴露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对暴露工作人员进行0、3个月的HIV血清学检测, 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基本情况

102名接触者中, 36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一级暴露34名, 二级暴露2名, 均为HIV初筛之前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5.29%。暴露人员包括男13人, 女23人;护士15人, 医生12人 (2名进修) , 麻醉师4名, 护工2人, 学生3人。

2.2 职业暴露途径、暴露时间与处理措施

暴露人员完整皮肤的26人, 其中13人的暴露时间长达2~8h。另外9人是损伤后暴露, 1人为黏膜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 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急救处理的只有1人。 (表1)

3 讨论

医务人员由于本职工作而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HIV暴露为职业暴露。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高发病时期, 大量艾滋病患者到医院求医, 造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机会大大增加。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被刺伤的频率大约是5%~10%, 手术人员受伤的机会是12%以上, 因此血液和体液传播HIV效率会大幅度提高[1]。

3.1 本次职业暴露特点

患者为刀砍伤所致的全身复合性外伤, 病情危重, 需要多科室联合抢救。本次职业暴露涉及范围广, 涉及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 包括急诊科、手外科、脑外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手术室及ICU十个科室的36人, 暴露人员包括护士、医生 (包括进修) 、麻醉师、护工及学生。

3.2 本次职业暴露反映的问题

3.2.1 防护意识差

本次调查中发现在手术室进行抢救时, 一名麻醉师徒手进行足背和股动脉穿刺;一名护士在静脉穿刺时接触患者血液直到3小时手术结束后才洗手;另一名麻醉师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未带手套, 双手血液污染, 直到插管结束后才洗手。另外, 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大量喷溅到医护人员胳膊或滴到脚上, 没有及时清洗或消毒, 导致3名医护人员暴露时间长达2~8小时。医护人员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 而却忘保护自己, 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在一个侧面也说明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仍然认为AIDS离我们还很遥远。艾滋病知识的贫乏、对职业暴露危险性的认识不足, 在医疗工作中容易麻痹大意, 警惕性不高,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存在安全隐患,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高。

3.2.2 HIV职业防护知识水平低

医院从2005年下半年起陆续出现因其他疾病就诊的HIV确证阳性病例, 为此采用讲座、网络培训的形式进行艾滋病知识的相关培训。本次暴露的36名医务人员中, 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有33人, 但从该例HIV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分析,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仍不强。此次职业暴露发生后, 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紧急处理的只有1人, 真正在发生职业暴露后10分钟之内立即处理的仅有13人, 而其余的医务人员要么处理方式不正确导致暴露时间长, 要么不知道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3.2.3 职业暴露后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恐惧

许多医务人员潜意识里认为AIDS的威胁离自己很遥远, 而当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边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 不知道如何应对, 表现为坐立不安、失眠、头痛、恶心、烦躁、焦虑、孤独感、与家人接触障碍。叙述的过程中有的哭泣, 有无助感、不安全感, 反复咨询, 寻求保证和心理支持。

4 处理措施

4.1 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检验报告后, 对此36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 按《辽宁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对暴露源和暴露工作人员进行了分级评估, 并就暴露的工作人员情况、暴露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对暴露人员进行0、3月的HIV血清学检测, 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并继续进行追踪检测。

4.2 完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 落实标准防护措施

针对此次职业暴露事件的强烈反应, 医院感染管理科抓住关键时机在院周会上对全院260余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经血传播性疾病我们的防护能力有多大”的培训, 从思想上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了对标准防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请感染科专家就艾滋病的诊治、职业暴露防护及发生后处理的具体环节进行了专题讲座。经过全院培训后, 在后来神经内科、胸外及妇科病房的几起HIV阳性病人的处理中, 诊断及时, 严格按照标准防护原则执行规范操作, 没有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造成恐慌的事件。

4.3 心理咨询和疏导

针对职业暴露后相关医务人员发生的恐慌,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沟通, 并协助联系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专家和心理治疗师, 及时向职业暴露者提供信息和心理咨询, 稳定情绪, 配合医生检查治疗, 进行定期监测、随访以树立其信心。同时尊重并保护职业暴露者的隐私, 使其逐渐能够应对因惧怕H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

摘要:目的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 寻求的最佳途径促进有效的HIV职业防护。方法对为手术抢救一例患者发生HIV职业性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途径、暴露时间、暴露后处理方式调查和HIV跟踪检测。结果本次职业暴露者有36人, 其中13人暴露时间长达28h, 占总职业暴露人员的36.11%。发生职业暴露后, 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急救处理的只有2.28%。结论医务人员面临极大的HIV职业暴露危险, 必须加强和重视相关的职业防护。

关键词:医务人员,HIV,暴露

参考文献

上一篇:厦门海关支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下一篇:乡镇开展党员帮扶整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