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发音训练(通用7篇)
1、朗读下列短文和绕口令,练习已学音节的发音:
普法,学法,用法,知法,懂法,守法,不学法,不懂法,甚至违法和犯法,终有一天要违法,小符和小傅,一同拜师傅,一切行动听师傅,一言一行学师傅,学好本领谢师傅,岗位上工作中,亮出一手真工夫。
2、读下列绕口令,练习有n,l音节的发音:
娜娜拿蜡笔画腊月的腊梅,拿哪支蜡笔画哪里的腊梅?拿娜娜自己的红蜡笔,画娜娜家院中那红红的腊梅。
你用泥巴糊篱笆,我用篱笆围泥巴,我为你围了一篱笆泥,你把篱笆全都糊成了泥篱笆。姓吕的女同志,是女吕同志还是吕女同志,应该是女吕同志不是吕女同志,以区别于男吕同志。
3、朗读下列绕口令,练习难点音节的发音:胡家有个胡伏虎,傅家有个傅虎夫,胡伏虎问傅虎夫,你真是虎夫?傅虎夫说胡伏虎,你岂敢伏虎!
大哥是大哥,大姑是大姑,小河是小河,小湖是小湖,不可是不可,不苦是不苦。要想说清楚,练习须刻苦。
由字而句,由句而文,而文必有而。须当面而而,不当而则不而,而不可当而不而,不而而而。为文不可不而,唯慎而耳。
4、朗读下列绕口令,练习近平舌音和翘舌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知之,不以知之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无字之纸是白纸,有字之纸是字纸,白纸写字成字纸,字纸去字为百纸。
5、夏日无日日亦热,冬日有日日亦寒,春日日出天渐暖,晒衣晒被晒褥单,秋日天高复云淡,遥看红日迫西山。
青瓷碗,白汤匙,吃鱼翅,莫迟疑,翅也无全刺余味留我齿。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6、朗读,注意练习含有复韵母ai和ei音节的发音: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买白菜,搭海带,不买海带就别买大白菜。买卖该,不搭卖,不买海带也能买到大白菜。贝贝飞纸飞机,菲菲要贝贝的纸飞机,贝贝不给菲菲自己的纸飞机,贝贝教菲菲自己做能飞的纸飞机。
大妹和小妹,一起去收麦。大妹割小麦,小妹割大麦。大妹帮小妹挑大麦,小妹帮大妹挑小麦。大妹小妹收完麦,噼噼啪啪齐打麦。
7、朗读,注意练习含有复韵母ao和ou音节的发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东边树上一树桃,西边树上一树枣。桃比枣,枣比桃,看谁熟的早,看谁价更高。小猴喊老猴:“河里有只猴!”老猴跑去看,又多一只猴!老猴和小猴,下河去救猴,他们救上几只猴?
8、朗读,注意练习含有复韵母an和en音节的发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出营门向南看,南山造座接受站。大伙儿都在把活干,你也不能站着看。你是上山去造站,还是参加埋木杆。
小陈去买针,小沈去买盆,两人挑着担一起出了门,.小陈喊卖针,小沈喊卖盆,人碰人,针碰盆,小陈怕盆碰坏了针,小沈怕针碰坏了盆。9.朗读,注意ang和eng的发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胖胖捉了一只螳螂,芳芳捉了一只蟑螂,芳芳让胖胖放螳螂,胖胖帮芳芳抓蟑螂。好螳螂,坏蟑螂,胖胖芳芳保护螳螂,芳芳胖胖消灭蟑螂。
郑政买了一盏台灯,彭澎买了一架屏风,郑政提灯走路一阵风,彭澎看着屏风直发愣,彭澎请郑政扛屏风,郑政让彭澎捧台灯。
詹丹帮张康,办了一个厂,张康当董事,詹丹当厂长。张康看中詹丹,詹丹看重张康。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哪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哪个城? 长长城,城长长,长长长城长城墙,城墙长长城长长。
10、朗读,注意ia,ie,iao,iou的发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上飘着一片霞,水上漂来一群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挽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姐姐借刀切茄子,去把儿去叶儿斜切丝,切好茄子烧茄子,炒茄子、蒸茄子,再做一碗焖茄子。
小船摇摇摇,摇过小石桥;小小石桥拍水笑,欢呼小船摇过桥。
一葫芦酒,九两六。一葫芦油六两九。六两九的油,要换九两六的酒,九两六的酒,不换六两九的油。
11、朗读,注意ian,in的发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半边莲,莲半边,半边莲长在山涧边。半边天路过山涧边,发现这片半边莲。半边天拿来一把镰,割了半筐半边莲。半筐半边莲,送给边防连。
你也勤来我也勤,生产同心土变金。工人农民亲兄弟,心心相印团结紧。
12、朗读,注意iang,ing的发音: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杨家养了一只羊,蒋家修了一垛墙,杨家的羊撞倒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杨家要蒋家赔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蒋家的墙。
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顶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鸣,风停藤定铜铃静。天上看,满天星,地下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坑外长着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鹰下作着一老僧,僧前点着一盏灯,灯前搁着一部经。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说刮风,就刮风,刮的男女老少难把眼睛睁,刮散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下的坑,刮化了坑里的冰,刮断了坑外的松,刮飞了松上的鹰,刮走了鹰下的僧,刮灭了僧前的灯,刮乱了灯前的经,刮掉了墙上的钉,刮翻了钉上的弓。这就是: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灯灭、经乱、钉掉、弓翻的绕口令。
13、朗读,注意ua,uo,uai,uei的发音: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威威、伟伟和卫卫,拿着水杯去接水。威威让伟伟,伟伟让卫卫,卫卫让威威,到底谁先接水?卫卫、伟伟和威威,一、二、三,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接水。
14、朗读,注意uan,uen,uang,ueng,ong的发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庄卖筐,匡庄卖网,王庄卖筐不卖网,匡庄卖网不卖筐,你要买筐别去匡庄去王庄,你要买网别去王庄去匡庄。
老翁装酒老翁卖,老翁卖酒老翁买。
冲冲栽了十畦葱,松松栽了十棵松。冲冲说栽松不如栽葱,松松说栽葱不如栽松。是栽松不如栽葱?还是栽葱不如栽松?
那边划来一艘船,这边飘去一张床,船床河中互相撞,不知船撞床,还是床撞船。
树木蓊郁当伞盖,文老翁树下摘蕹菜,蜜蜂嗡嗡飞过来,文老翁闻声跳起来,怕蛰躲进大菜瓮,稳如泰山不出来。
帆船翻,翻帆船,竖起桅杆撑开船。风吹帆,帆引船,帆船顺风转海湾。孙伦打靶真叫准,半蹲射击特别神,本是半路出家人,摸爬滚打练成神。
15、朗读,注意üe, ün,üan的发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归老宁无五亩圆,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真绝,真绝,真叫绝,皓月当空下大雪麻雀游泳不飞跃,鹊巢鸠占鹊喜悦。军车运来一堆裙,一色军用绿色裙。军训女生一大群,换下花裙换绿裙。
圆圈圆,圈圆圈,圆圆娟娟画圆圈。娟娟画的圈连圈,圆圆画的圈套圈。娟娟圆圆比圆圈,看看谁的圆圈圆。
小涌勇敢学游泳,勇敢游泳是英雄。
荀君用贷款讲信用得熊猫幸运奖,恽群讲信用为荀君发熊猫幸运奖。聂力话语谐学谑,铁牛感觉轻蔑。谢飞解劝别绝对,绝对难解决。
小芸种了一畦芸豆,小芹种了一畦芹菜,小芸要用芸豆换小芹的芹菜,小芹要用芹菜换小芸的芸豆。
严眼圆和袁圆眼,遇到就要比比眼。严眼圆说他的眼比袁圆眼的眼圆,袁圆眼说他的眼比严眼圆的眼圆。比来比去,也不知他俩谁比谁的眼圆。
雄鹰称雄蓝天,蓝天雄鹰称雄。熊猫生存环境,环境生存熊猫。
如周殿福先生、吴宗济的描述:“zh、ch发音时, 舌尖上翘, 抵住硬腭前部;sh发音时, 舌尖上翘, 接近硬腭前部, 形成窄缝。[1]”
黄伯荣、廖序东的描述:“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2]”
林焘、王理嘉的描述:“舌尖翘起向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3]”
罗常培、王均的描述:“舌头向上翘起, 舌尖向前硬腭靠。[4]”
其他教材及论著对此描写大体相同, 这里不一一引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刘婷婷老师提到的被动器官的发音部位为“硬腭最前端”的提法;周殿福在《国际音标自学手册》 (1985) 提到的“舌头缩到齿龈后发音”的提法。
我们质疑的是, 按舌尖与硬腭前部成阻描述理解, 便是将硬腭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则舌尖可以在前三分之一硬腭中线上任一点成阻。从人类声腔横剖面图观察, 硬腭占口腔整个上腭弓的三分之二, 则前硬腭也是有一定长度的;而舌尖相对来说只能算一个点, 是否舌尖在硬腭前部任意位置成阻都是规范的呢。其次, 就舌尖而言, 尚分舌尖背部、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四个部位。硬腭及舌尖的不同成阻部位变化都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因此用舌尖的哪个部位与硬腭前部的哪个部位成阻, 发出的音才是规范的呢?第三, 就发音时舌的动作而言, 虽然大家在描述中均认为是舌尖上翘, “上翘”给人的主观感觉是向上弯卷, 与被弃用的命名“卷舌音”则有相通之处, 舌的动作是否是向上弯卷呢?“翘”还有一个意思是“举起, 抬起, 向上”, 如“翘首、翘足引领”。那“翘”在这里的意思到底是“向上弯卷”还是“向上抬起”, 或者会不会有其他的动作呢?
对此, 我们在下文通过语音发音验证及对X光舌位图与腭位图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X光舌位图及发音腭位图引用于周殿福先生及吴宗济先生编著《普通话发音图谱》一书。该书拍摄了七位以北京话为母语的发音人的X光舌位及腭位图,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为图谱图片依据, 对图谱图片的绘制, 完全忠于X光拍摄及腭位照相的结果, 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一、对发音时舌的动作的探讨
1. 对舌位图的描写:
从z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较平没有下凹, 舌尖动作为上抬。
从c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下凹, 舌尖动作为向上弯卷。
从sh的舌位图来看, 舌面中部虽有下凹, 但舌前没有翘起, 动作为上抬。
2. 发音的主观感受:
发音时, 放慢动作细细体会舌尖离开下齿背的状态发现, 舌尖相对放松状态有后缩动作, 相对平放状态更等同于抬起。从整个发音过程来说, 舌尖的动作应当是后缩上抬。
发这三个音时, 完成发音准备动作后, 可以感受到舌面中部受力下压, 因而舌尖形态感觉为上翘。因此完成发音准备动作后再感受舌尖的动作, 为上翘。这也许是语音学家们观察方式引起的误解, 以发音准备动作完成后的感受代替了发音时舌的实际动作。
周殿福先生在《国际音标自学手册》 (1985) 中有类似观察, “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 如果真的把舌尖翘起来发音, 舌尖的肌肉就会变薄, 发出的声音就象有生理缺陷的‘大舌头’。必须纠正的是, 发这类音的舌尖状态不是挑起, 也不是钩回, 而是卷缩回来的。要是用X光从侧面观察, 舌头缩到齿龈后发音, 并没有卷的现象。[5]”舌尖“缩”是可以理解的, 但让人质疑的是“卷缩”, 因为在整个发音过程中, 我们未观察到舌尖有“卷”的动作出现。
3. 我们的观点:
因此我们认为, 舌尖后音实际发音动作应当为发音过程而不是结果, 即“舌尖后缩上抬”。
4. 对ch音舌位图上翘的解释
ch是一个送气音, 在做了准备动作之后, 还需要一个蓄气、送气的动作。同样放慢发音动作, 专注体会发音的蓄气过程发现, 在刻意蓄气完成后, 舌面中部相对zh音准备动作, 受力更强, 有一个不易察觉的下凹。因此我们认为, ch的舌位图拍的是发音者已经刻意蓄好气, 准备冲破阻碍前的动作, 所以与zh音有区别。
二、对实际发音部位的探讨
1. 在X光舌位图上:
zh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接触的部位为舌尖中、舌尖后至舌叶前端。舌与被动发音器官的接触在紧接上齿龈的硬腭最前端。
ch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接触的部位为舌尖前、舌尖中至舌尖后。舌与被动发音器官的接触在紧接上齿龈的硬腭最前端。ch与zh在主动发音器官上的区别, 我们认为拍的是发音者已经刻意蓄好气, 准备冲破阻碍前的动作导致。
sh的发音状态, 有一个较为均匀的气流通道, 从通道上看, 为舌尖中至舌叶与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相对。因此其发音部位在主动发音器官上是舌尖中至舌叶, 在被动发音器官上是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
2. 在腭位图上:
观察sh音可以看到腭前端有一条虚线, 这是齿龈与硬腭的边界。
zh音舌与腭的接触正好在齿龈之后, 为硬腭最前端。
ch音较zh音略前, 为齿齿后部至硬腭最前端, 我们认为是刻意蓄气动作导致部位前移造成的。
sh音在齿龈后有一个通道, 较zh音更后一些。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sh音为舌叶与硬腭接触, 所以其腭位图偏后。
3. 音的主观感受
在发zh、ch两音时, 准备动作舌尖后与齿龈后第一个隆起处有明显接触, 其贴合范围可达舌叶最前端。
发ch音时, 由于蓄气, 舌尖受力前移, 舌尖前与上齿龈有接触, 受力较明显的是舌尖后与硬腭最前端。
发sh音时, 因为zh、ch除阻后, 必然形成sh完全一样的舌位, 因此可以从zh、ch两音除阻后舌尖动作体会sh的舌位, 依然通过放慢发音动作来感受。发音时, 两音除阻后, 可明显感受舌尖前移, 舌叶与硬腭最前端相对。
4. 我们的观点
舌尖后音zh、ch的发音部位描写应以前准备动作时的部位为准, 故其部位在主动发音器官上为舌尖中至舌叶前端, 被动发音部位为硬腭前端。sh音的发音部位主动发音器官上是舌尖中至舌叶, 在被动发音器官上是上齿背至硬腭最前端。
三、结语
对这一组辅音发音而言, 结合我们的观察与分析, 就zh、ch的发音而言, 其描述应为舌尖后缩上抬, 舌尖后抵住硬腭最前端 (基于舌尖形态及硬腭最前端宽度, 舌尖后抵住硬腭最前端, 则舌尖中、舌尖后至舌叶前端会与硬腭最前端有接触) ;sh发音时, 舌尖后缩上抬, 由舌叶接近硬腭最前端, 形成窄缝。
参考文献
[1]周殿福, 吴宗济:《普通话发音图谱》, 第33页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 第63页
[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第62页
[4]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修订本) 》, 第102页
关键词:California 成年学生 /l/音位 语音缺陷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音缺陷是在同一音位范围内同标准音相比音值不准,有差距。”[1]汉语普通话作为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语音缺陷,体现为发音不够准确,但还没有把普通话中的某个音读成另一个音。这里的“音”,指的是音位。语音缺陷与语音偏误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会引起辨义上的问题,后者则影响辨义。对语音缺陷的研究,以往在言语矫正领域和普通话测试领域探索得比较多,如毛世桢、叶军(2002),陈衍、白学军(2006),孔江平、胡炜、傅民魁、周彦恒(1998)等。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领域研究得比较少,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鉴于学习者身份的特殊性,很多人认为对他们的语音水平无需提出太高的要求;其次,很多教师认为他们不太可能达到没有语音缺陷的程度;另外,担心要求过于严格可能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最后,认为过多纠正语音缺陷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所以以往我们更多地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们的语音偏误上,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邢星星(2012)、于飞(2013)等,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总结许多学生相同的语音偏误,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多个方面,然后制定针对这些偏误的教学策略。还有张鹏、周云翊(2011),石林、王萍、陈曦丹、张洪明、石锋(2010)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针对某国本族语者在汉语语音系统中的某一方面的偏误进行研究。佘雅蓉(2012)等对语音偏误的探讨则考虑到了社会方言对习得造成的影响。可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毕竟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应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笔者曾经做过一次面向300名在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实际收回241份),调查使用了定额抽样的方式。其中零起点的学习者100名(实际收回79份),HSK三级水平者100名(实际收回82份),HSK五级水平者100名(实际收回80份),调查问卷内容详见附录一。发现有34.3﹪的学生希望达到几乎没有缺陷的语音程度,这种愿望在零起点学生中体现得尤其强烈,比例达到了74.3﹪。另外,希望今后留在中国,融入中国社会的学生的这种愿望体现得也非常强烈,比例达到了78.4﹪。此外,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出层次性,即对不同学习需求、不同语言学能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应该整齐划一,而是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留学生汉语语音缺陷的研究,探索帮助学生克服语音缺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更何况他们的语音缺陷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中国人的平均水平,在听感上让人觉得很不自然。
由于对音位概念理解的不同以及划分音位时对必须遵循的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近似原则以及尊重当地人听感原则的把握和协调方式不同,导致同一种语言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音位划分方法。但是不论在前人的哪一种划分体系中,汉语普通话和美式英语音系中都包括了/l/音位。
在笔者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中,发现来自美国的许多学生在汉语普通话/l/音位变体发音方面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缺陷。白种人、黄种人与黑种人的缺陷在听感上有着微妙的区别。在与多位其他对外汉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许多教师也表示同感。可见这一现象在客观上确实普遍存在着。可是,即便是美国内部,各个州之间的口音区别仍是很大的,甚至同一个州的不同人种之间的口音面貌也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因素对学生汉语语音习得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在尊重这种客观现实的前提下进行有区别性的高效率的教学,关于这方面的细微化的研究目前似乎还不多见。本次研究将被试锁定为来自California的成年本族语者,主要探索三大人种的留学生普通话/l/音位变体发音缺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帮助他们以及其他同类学生更好地习得这个音位。
二、研究过程
(一)选择被试
使用抽样调查法了解了多位在华学习汉语的来自于California的成年本族语者,在交流中使用观察法了解他们的汉语语音面貌,并着重留意他们的汉语普通话/l/音位的各个变体的发音有无缺陷。最终选择了其中的90名作为被试,其中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各30名,且每一人种的分配都是男女各15名。被试都是在California出生并长大,来中国学习汉语之前未曾长期离开故乡,故无口音上的重大改变。此外,他们都是在20岁到30岁之间才开始学习汉语的,截至目前学习时间都是三年多。90人现在的汉语水平都已经达到HSK四级,智力和听说器官均正常。
(二)实验环境及工具
本研究涉及到三次实验。每次实验都选择在被试的闲暇时间进行,在即将实验之前先让被试听一些有助于放松的音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了测验的反作用、多元处理干扰等可能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录音环境为封闭安静的室内,无外界杂音干扰。实验都是让被试朗读材料,由笔者录音录像。录音设备为PHILIPS VTR5000录音笔,录像设备为SONY DSC—T50照相机。语音分析软件为Praat5341版本,统计分析软件为Excel 2007版。
(三)第一次实验
笔者为本次实验设计的中文朗读材料只涉及到/l/音位,其中包括了汉语普通话/l/音位可能出现的全部变体形式,即单独发音时、在音节内作为声母跟所有符合汉语普通话音系拼合规则的韵母相拼时、在语流中受到前面音节读音影响时的全部情况(以[l]为声母的音节前面的各个音节中分别包括了汉语普通话里所有形式的韵腹和韵尾)。另外,平均配置了四声以及轻声音变在各个音节中的分布,而且汉语运用时确实存在这些读音的相应词语。所以在语料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考虑到被试的汉字水平,决定用拼音形式取代汉字来作为其朗读材料。在发音人实际朗读之前,笔者故意打乱了这份朗读材料的顺序,以避免发音人依照其中的规律和惯性进行阅读,而影响实验的信度和效度。本次实验的语料详见附录二。
为了避免因个人分析可能会带来的偏颇,由笔者和其他五名实验语音学专业人员分别使用同样的语音分析软件对录制的音频进行分析,并对录音做反复听辨,对被试发音视频做多次细致观察,最终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被试的通病在于发音过松,在除阻阶段舌身整体位置不够固定,常常出现移动的情况,在听感上令人觉得好像舌头在口腔中滚动,较为含混,甚至有“大舌头”的感觉。这种概率已经达到了96.47%,可见该缺陷已经非常普遍,其中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缺陷程度比黑种人明显高出很多。白种人和黄种人还有软腭化的习惯,但黑种人没有。性别因素并没有对语音缺陷造成什么显著的影响。此外,笔者发现,发音人的声调尽管大都很不标准,但是对音节中的/l/音位的变体发音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样,在音节连读时,前面音节对后面音节中的/l/音位的变体发音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影响。但是,在音节内部,韵母的发音对声母[l]的影响很大,集中体现在与撮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相拼时,/l/音位变体的缺陷表现得尤其突出。
(四)第二次实验
为查找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先是让被试朗读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然后让同属于舌尖中音的[t]、[t‘]、[n]分别单独出现,最后再与符合汉语普通话音系拼合规则的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分别相拼并配以四声和轻声音变,而实验条件与第一次相同。此次实验语料详见附录三。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试的合口呼、撮口呼掌握得很差,[t]、[t‘]、[n]在单读时以及与开口呼、齐齿呼韵母相拼时都很清晰准确,但是与合口呼、撮口呼相拼就出现[l]与它们相拼时相似的状态,发音很不自然。所以,[l]与合口呼、撮口呼相拼时出现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留学生合口呼和撮口呼掌握得很差。
(五)访问被试
第二次实验结束后,笔者对被试进行了关于普通话/l/音位和撮口呼、合口呼习得体会的访谈。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的学习策略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大都不注意课外时间对标准发音示范材料的模仿。此外,他们一致说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这些音的发音要领的讲解和示范做得不够细致,指导学生练习的次数也很少,而且不注重对语音的复习。可见,他们对普通话中/l/音位变体的发音认知并不明确。
(六)原因探究
访谈结束后,笔者对发音人的缺陷成因做了大胆的推断:主要是受其母语的影响。如果对目的语中某一音位各个变体的发音认知不明确,又盲目地发这些音的话,难免出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加上我们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己又不注意模仿标准发音示范的音像制品,就导致了他们现在的语音缺陷。而笔者对其母语的研究印证了这个猜想。
在California英语[l]中,“单独发音时,声带振动,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口腔。”[2]在语流中主要有两种变体,“位于元音之前和元音之间时舌尖抬高,抵住上齿龈,舌身自然放松,口型呈扁平状,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口腔,发音很清晰;位于词尾或者辅音前面的时候,发音方式与前者有很大不同,舌尖与上齿龈接触的部位比前者要靠后,舌身中部向下凹陷,而舌身后部向上略微抬高,也就是所谓的‘软腭化。”[3]这个变体的音质比较模糊。在汉语普通话中[l]在单独念的时候,标准的发音方式应该是这样的:“软腭带着小舌向后咽壁挺起,关闭鼻腔;舌尖卷起抵住上齿龈成阻(部位比[d][t]稍后),舌尖中部紧张收缩,舌两边放松,各留下一条缝隙,咧开嘴角,让颤动声带的气流和音波分别从舌尖的两边流出口外。”[4]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属于舌尖中阻音,但是发[l]的时候,舌尖与上齿龈接触的部位明显比[d]、[t]、[n]靠后,准确地说,发[l]时,舌尖接触的其实是上齿龈和硬腭前部的交界位置。为了做到这一点,舌头需要适度地向后缩,舌面的中部要向下凹陷。也只有这样,舌的两边才能够留出足够的空间,不会因为舌两边跟唇角有接触而造成气流通过时受阻或出现摩擦。这才是真正标准的“边音”。边音是从发音语音学和生理语音学角度下的定义,是发音方法的一种。即“发音时,口腔的气流通路的中间被阻塞,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或者一边通过。”[3]在写作本文之前,笔者对昆明新东方英语学校的一位英语教师和云南电视台的一位播音员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分别是关于美式英语/l/音位各个变体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l/音位各个变体的标准发音,通过他们的阐述,发现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客观事实,即美语中[l]作为流音的一种,发音中舌身整体是游移不固定的,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发[l]时舌身必须固定,这个音才能发得准。“流音是一种口腔中有一定程度阻碍但气流仍可自由流出的音。”[5]由此可见,被试汉语普通话[l]发音过松,主要源于其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七)第三次实验
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笔者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让被试读了如下几个单词:“leaf、feeling、field、feel”,因为这几个单词包括了美式英语中/l/音位可能出现的所有位置,即元音前、元音之间、辅音前和词尾,能够体现出美式英语中/l/音位所有的变体。使用与上两次实验相同的分析方法,并参照上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被试中的黑人常用母语中/l/音位在元音之前和元音之间的变体来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l],而白种人和黄种人常用母语中/l/位于辅音前以及词尾的变体来替代,没有发现有人使用其他的变体来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l]。总结起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舌尖的中部呈松弛状态,舌身在发音的除阻阶段整体位置有所移动而不固定。而普通话中[l]无论单独发音还是在语流之中,舌尖中部都是紧张收缩的,舌身在除阻阶段是非常固定的。
三、教学原则和策略
(一)教学原则
1.首先,教师本身要对汉语普通话中的/l/音位的各个变体的标准发音有非常明确的认知。这是一个相关发音部位运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这个运动轨迹上的每一个点都有自己活动的一个特定范围,超越了特定范围,就会引起意义上的改变和听感上的不自然,所以这条轨迹本身就是一个由无数个有浮动范围的点形成的一个活动区间,而不是单纯的一条线。这个区间的最边缘的定点应该在什么位置,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2.教师不仅要秉持严肃、认真、重视的态度,还要注意教学和习得之间的关系。要教会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方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并且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告知学生课外自学时可以使用那些质优量大的输入材料,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
3.注意因材施教。在对这一类语音缺陷进行矫正的时候,不能奢望所有的学习者都能顺利成功,要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的可能很快就能矫正,有的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有的甚至可能非常难以改正。教师要区别对待,实在改正不了的,可以不必强行改正。
(二)教学策略
1.针对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教学:由于California英语中/l/音位在辅音前和词尾的变体的发音方式与汉语普通话[l]的发音方式最接近,因而白种人和黄种人常常用这种变体替代汉语普通话中的[l],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这种变体。另外,要格外注意舌身在除阻阶段的固定性以及舌尖中部的紧张收缩的特征,而舌身后部没有向上抬起,即没有软腭化的倾向,其他的过程和方式均不必做出改变。
2.针对黑种人的教学:黑种人往往习惯于用母语中处在元音之前和元音之间的/l/的变体来替代汉语普通话中的[l]。他们的发音尽管清晰,但是与普通话发音标准存在差距。对他们的教学重点也是在舌的运动上。要详细讲解舌的运动过程和运动中要达到的特定位置,并通过操练让其逐渐适应舌身整体向后缩,中间凹陷,舌尖中部紧张,除阻时固定舌身这一系列的发音习惯。
3.在汉语普通话的语流中,[l]与其他音素连读时并不涉及特定的变音规则,而只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协同发音作用,所以只要其他音素、声调的发音准确到位,音节整体以及[l]都不会有问题,所以在语流中的[l]的变体教学不必要单独进行,但是要保证其他音发得标准,因为毕竟汉语普通话音系是一个整体,整体中的成员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在互相拼合的时候。
四、结语
本次研究运用抽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访问法等比较了California成年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汉语普通话/l/音位各个变体的发音缺陷。经过抽样调查,最终选择了汉语水平比较高的学习者作为被试,是因为低水平的学习者汉语中介语语音系统尚未稳定,即仍在快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果让他们做被试很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而本次研究的对象基本不会再出现汉语语音方面大幅度的进步或后退的现象,因为他们当中大都不是跟同样的汉语教师学习的,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在实验前,笔者提出的假设是此三类学生的汉语普通话中的/l/音位各个变体的发音缺陷有异有同,而且这种现象可能与其种族有关。三次实验的控制变量都是年龄、性别、家乡、健康状况、学习年限、汉语HSK水平等,自变量都包括人种,第一次实验的因变量是被试汉语普通话/l/音位各个变体的发音缺陷,第二次实验的因变量是被试普通话合口呼、撮口呼以及[t]、[t‘]、[n]单读时还有与韵母相拼时表现出来的发音特点,第三次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发母语中的[l]时的发音特征。对语音缺陷的分析不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因为学习语言的实质是学习该语言底层的范畴、规则、关系、系统。考察语音缺陷,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缺陷放到它所属的那个系统中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有第二次实验的设计。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被试以及昆明新东方学校英语教师、云南省电视台播音员的访问,对多本语音学、音系学文献的查阅,最终证实了笔者最初的假设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即被试的普通话中的[l]的发音缺陷确实与人种有一定的关系。另外,被试的这些问题还跟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的忽视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关。最后笔者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各自实际的教学策略。
附录一:
调查问卷:
1.What is the Chinese phonetic level do you want to achieve?
A.perfect and standard
B.not very standard but doesnt affect communication
C.sometimes affects normal communication
D.indifferent
2.What are your purposes of learning Chinese?
附录二:
l.lí、liǎ、liè、liǎo、liù、lián、líng; lā、lè、lái、lēi、lāo、lǒu、lǎn、làng、lèng、lóng; luō、luǎn、lūn、lüè、lǘ;lǐ lùn、liǘ làng、qiā liǎn、xiè le、xiǎo líng dang、xiān liè、qīng líng; lā lǒng、bō làng、è láng、ái lèi、fěi lěng cùi、lǎo láng、zhóu li、lán lǚ、hěn lěng、dāng lang、lěng luò、hōng lóng; huā luò、luǒ lù、wāi le、wēi lì、wán lè、wùn la、wǎng liǎng、wèng lǐ;yú lè、yè liáng rú shǔi、yǔn lùo
附录三:
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ü、üe、üan、ün、d、dá、hǎo de、dāi、děi、dào、dōu、dàn、dèn、dǎng、dèng、dōng; dú、duō、duì、duǎn、dùn; dí、diǎ、diē、diào、diū、diàn、dǐng; tā、tè、tái、tǎo、tóu、tǎn、tàng、téng; tú、tuǒ、tuī、tuān、tòng; tí、tiě、tiāo、tiān、tíng; ná、chī fàn ne、nài、něi、náo、nàn、nèn、náng、nòng; nù、nuó、nuǎn;nǚ、nüè;nī、niè、niào、niū、nián、nín、niàng、nǐng
本文为第七届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长沙,2015)入选论文,会务组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特表谢忱。
参考文献:
[1]毛世桢,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测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2.
[2]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Peter Ladefoged,Keith Johnson.A Course in Phonetics[M].
Wadsworth,2011.
[4]张涵.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11.
[5]朱晓农.说流音[J].语言研究,2008,(4).
[6]孔江平,胡炜,傅民魁,周彦恒.(Kong,J.P.,Hu,W.,Fu,
M.K.,Zhou,Y.H.).成人骨性Ⅲ类错[J].北京: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
[7]邢星星.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佘雅蓉.美国中小学生汉语撮口呼韵母偏误分析——以“华语之
桥”暑期中文项目学生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2.
[9]石林,王萍,陈曦丹,张洪明,石锋.“洋腔洋调”初探——美
国学生汉语语调.分析[C].天津: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p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用力尽量送出。
m 鼻音。紧闭双唇,嗓子用力,气流经过鼻腔,由鼻孔透出。
唇齿音f 上门牙轻接触下嘴唇的边缘,气流经唇齿间摩擦而出。
舌尖音d 舌尖抵住门牙后的上牙床,猛把舌尖离开,气流冲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t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n 鼻音。尖抵住上门牙后的上牙床,气流经过鼻腔,由鼻孔透出。
l 舌尖抵住上门牙后的上牙床,嗓子用力,气流由舌的两边透出。
舌根音g 舌根抵住软颚,猛然离开,气流冲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k 部住、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h 舌根接近软颚,气流经中间摩擦而出。
舌面音j 舌尖下垂,舌面前部向上隆起,贴紧硬颚前部,然后微微放松,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q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x 舌尖下垂,舌面前部向上隆起,接近硬颚前部,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
翘舌音zh 舌尖翘起抵住硬颚最前端(上牙床之后),然后微微放松,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ch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sh 舌尖翘起,接近硬颚最前端(上牙床之后),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
r 部位、方法同上,但发音时嗓子用力(浊音)。
平舌音z 舌尖向前伸,抵住上门牙背后,然后微微放松,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c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s 舌尖向前伸,接近上门牙背后,气流经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比如在宝宝喊一个称呼的时候,一般爸爸妈妈这两个称呼发音会很准,比如哥哥姐姐的称呼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所以,在宝宝发出不准的音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纠正宝宝的发音,耐心的告诉宝宝,这个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一次次说给宝宝听。
时间长了,宝宝自然就会注意且会改正的。
02
让宝宝放慢说话语速
有时候宝宝会模仿大人说话的语速,可是自己对语言的掌握实在是不够好,那么一旦语速快了一些的时候,宝宝的发音自然不会准了。
这个时候你要告诉宝宝,要慢些说话。
更重要的,你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放慢你的语速,这样慢慢引导宝宝。
03
多和宝宝重复着说话
训练宝宝说话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爸爸妈妈极大的耐心。
有时候和宝宝说一天话之后,嗓子都会感觉很难受。
但对宝宝的发音一定要耐心细致,一旦宝宝发音不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很麻烦的。
每天要和宝宝不停的说话,且一句话或者一个称呼,要多次的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让宝宝记忆力深刻一些。
04
尽量用普通话教宝宝发音
这一点做父母的没什么问题,但是家里的老人就有很大的困难了,毕竟说了一辈子方言,突然让老人改变说话方式是很难的。
所以教宝宝发音这种事情,最好是宝宝的妈妈专门负责。
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妈妈要使用普通话发音,这样宝宝能够听懂且很发音的时候简单些,但如果是方言的话,
有些词汇是含糊不清的,所以宝宝也会采取不准确的发音方式进行发音。
05
让宝宝边想边说话
有些爸爸妈妈会很着急,于是对宝宝不正确的发音练习会加速,不给宝宝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恨不能代替宝宝学会。
这样一来宝宝就会处于一个“懵圈”状态。
所以说在宝宝发出一个不准的音的时候,妈妈给予纠正,并慢慢告诉宝宝如何发音,然后让宝宝自己想一想,过一会儿再去问问宝宝。
这样反反复复训练就可以了。
06
让宝宝先说话你再纠正
作者见过不少妈妈,在宝宝发出一个很不准的音时,忽然高声打断宝宝,并很不耐烦的训斥宝宝,这样一来,
宝宝不但会被吓一跳,也会对自己的发音产生一些恐惧心理。
如果作为父母这种方式不改变的话,宝宝不但发音不准,严重的出现不爱说话甚至拒绝说话的后果。
所以说,就算宝宝发音再不准确,也不要轻易打断,让宝宝说完,你再慢慢教。
07
别重复宝宝的不准确发音
这是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老人特别喜欢做的事情,觉得宝宝发音不准,感觉儿化音特别好听,又软又糯,于是在宝宝面前不断重复这些不准的`发音。
这样一来,宝宝会觉得很好玩,于是更加的用不准 的发音配合家里人的玩笑。
那么,这种状态下,宝宝该如何学会准确发音?
08
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年纪还小,比如两周岁以内,很多话都会说,就是某些词汇发音不是很准确,那么做父母的也不用过于着急,一般孩子稍微大一些就会好。
作者自己都能记得,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发音还是不准确,可依然不耽误长大的我成了班里用标准普通话背诵课文的乖孩子呢。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两周岁以后的发音依然不是很准确,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发现问题早些解决,别留下什么遗憾。
End
特别提示
【摘要】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
【关键词】脑瘫,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 解放军261医院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音训练方法: A.发音启动
1.呼气时嘴张圆,发“a”音。重复练习后,逐渐减少张嘴呼气的时间,增加发“a”音的时间,最后可练习发其它音。
2.做发摩擦音口形,然后做发元音口形,如“s„a,s„u”。嘴的运动,练习连音。
3.沙哑是因喉紧张造成的,可使用摩擦和松弛技术。可在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两处进行按摩和振动按摩。按摩后,喉紧张降低,可进行发音练习。另一种方法是让患者打哈欠、笑伴随呼气,在打哈欠的呼气相发出字词。因打哈欠时可以完全打开声门,停止声带的内收。笑的时候可以发出爆破音。
4.迟缓型构音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喉内收肌瘫痪,可进行下列任何一项推举练习。5.进一步促进发音启动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在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发音动作改变为发元音。一旦发音建立,应鼓励患者大声叹气,促进发音。
6.爆破音也可用来辅助发音启动,如:ba、bu。B.持续发音
1.当患者能够正确地启动发音,则可进行持续发音训练。一口气尽可能长时间地发元音,使用秒表记录持续发音时间,最好能达到15~20s。2.由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渡到发两个、三个元音。C.音量控制
1.指导患者持续发简单的音。
2.如果患者持续发双唇音困难,可发鼻音“n”或“嗯”的音。3.朗读患者较容易发出音的字、词、词组、语句。目的是改善呼气和音量,通过口唇的位置变化进行对比,促进音的连续性。4.背诵序数1~20,背诵周日,可换气一次,音量尽量大,保持松弛体位,深吸气。
5.为了改善音量控制,进行音量变化训练,可数1~5,6~10时,音量由小至大,然后由大至小,或音量一大一小交替。在复述练习中,鼓励应用最大音量,治疗师逐步拉长与患者的距离,直到治疗室可容纳的最长距离。鼓励患者让声音充满房间,提醒患者尽可能地放松,深呼吸。D.音高控制
1.扩大音高范围,指导患者唱音阶。可唱任何元音或辅音元音连起来唱,如“a、a、a”,“ma、ma、ma”。如果患者不能唱完整的一个音阶(八度音),可集中训练三个不同的音高,以后再逐渐扩大音高范围。
2.当患者的音高建立后,可进行“滑移”训练,它是语调训练的前提。即用一个音哼一首歌曲。3.患者模仿治疗师做练习
4.患者倾听时,模仿这些不同的音高变化,应清楚这些音高的改变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语气。如果患者已掌握上述练习,可复述一些惊叹句,疑问句和问候句。E.鼻音控制
1.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
2.使用直径不同的吸管,放在口中吹气,有助于唇闭合,增加唇的肌力。
3.练习发双唇音,舌后音等,如:“ba、da、ga”。唇部和舌头多运动。
4.练习发摩擦音,如:“fa、sa”。
声乐演唱中吐字发音非常重要, 吐字发音是演唱歌曲的基础, 演唱又是以音乐旋律和歌词的结合表达出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词则是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主要方面。最终要真正完美地唱好一首声乐作品, 除了声部明确, 声区统一, 声音洪亮、通畅、松弛、连贯, 还要求声情并茂, 所以吐字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 很多优秀演唱家不但吐字清晰, 而且从他们演唱里的吐字发音中甚至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饱满情感。如, 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每一个字都吐得非常清楚, 语句连贯自然, 大众都能很明了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一) 声乐演唱中吐字发音的要求
清楚的吐字在歌唱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吐字也就是要做到“字正”, 才能准确地将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发音也就是要做到“腔圆”使演唱者正确、准确地发音, 即, 使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厚实、生动, 使旋律更加流畅, 形象鲜明, 这样让歌曲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字正”要求我们吐字的准确性, 必须要清晰准确, 只有“字正”才能准确地发音, 才能清楚地吐字, 而“腔圆”是要求有优美的声音、生动, 能打动观众。字正和腔圆两者是统一的, 只有做到了字正才能谈得上腔圆。字正腔圆经常用来评价演唱者的技巧和水平。歌唱要求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 所以正确掌握吐字发音是歌唱者的重要素养之一。
(二) 声乐演唱中吐字发音的方法
1. 如何练习吐字发音
做到正确吐字发音的方法很多。一是学习语言的常识, 二是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三是广泛地从社会信息中寻求帮助, 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等有意识地听辨, 纠正自己在吐字发音方面的毛病。当然, 进行吐字发音的训练不能忽视。首先, 发音器官训练。如, 口腔开合练习、唇的圆展练习、舌的前伸后缩练习、舌尖练习等, 学会灵活控制发音器官, 使发出的声音准确、清楚。其次, 声母、韵母练习。声母训练时要严格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找准着力点, 使发出的音有弹力;韵母训练时要严格控制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圆展和舌头位置的前后。最后, 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矫正自己的方言音、难点音。如, 平翘舌练习 (z-zh, c-ch, s-sh) 。鼻音边音练习 (n-l) 、前后鼻韵母 (n-ng) 及声调练习等。
在不影响母音位置 (口腔深处打开) 和声音位置 (面罩共鸣) 的前提下, 尽量使口形保持松弛自然, 不受任何限制。口形和舌位完全是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 没有一点做作。只有这样, 才能在演唱中把字吐得准确、清楚、自然, 并给人以美感。
2. 注意与声乐作品的结合
汉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组成语言后优美生动, 富有特色。演唱者演唱时要在字与字之间衔接的地方, 注意字的四声问题, 要在读准字音和四声的基础上, 充分表达出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若歌曲旋律不符合歌词的四声, 容易混淆人们的听觉, 甚至误解歌词的内涵。
因为歌曲旋律不符合歌词的四声, 所以容易给听众造成错误的影响。掌握正确的吐字发音方法, 不仅能充分体现歌词的抑扬顿挫, 而且还可以增添作品对听众的感染力。同时, 字正也不是完全不变, 不同作品或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所要求的字正程度可能相同, 也可能截然不同。在一些歌剧作品当中, 时常会有朗诵性的旋律, 此时更需要注意歌词中语气与声调的变化。若只是单纯地跟着旋律演唱, 那么就忽视了情感的内涵, 这时就应该像说话一样把每一个字吐清楚, 来夸大歌词声调的走向从而加强表现力度。
二、声乐演唱中吐字发音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吐字发音是声乐演唱中的基础部分, 要求是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汉字中有些字很相近很难唱准, 如, “牛和刘”“那和蜡”“王和黄”等, 不仅读音要准确还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演唱出来, 因为听众更多的是从语言上去理解作品, 品味作品, 从而达到与演唱者感情上的交流。一部好的作品要使观众达到共鸣首先不仅语言要打动人, 声音也要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要想正确清晰地吐字, 我们可以多做一些锻炼, 朗诵是对吐字有益的辅助练习。但对歌唱来说, 朗诵必须结合声乐的要求, 歌唱是将语言夸张化, 我们要用唱歌的感觉去朗读, 为了达到与演唱表现的统一, 演唱者应掌握正确的“普通话”的发音, 力求避免地方方言的痕迹。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律, 是表现声乐作品内容的要求上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一首歌曲中, 清晰准确的吐字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在歌唱的语言训练中要十分重视吐字训练, 这样才能将歌曲的内容准确地传达出来。
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一次访问演出中说过一句话:“我们唱的词, 如果吐词不清, 不仅破坏了意境, 而且会给观众带来反感”。所以清晰的吐字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歌曲演唱中要把声音唱得圆润、优美、生动、饱满, 也就是“腔圆”。根据歌曲的感情配合上需要的感情使歌曲婉转动人。发音必须与咬字吐字统一起来, 每个字都要唱得饱满而又生动。我们的发音体是在喉头, 最主要的是每个字在字头部分就要将声母清晰地唱出来, 字腹引长使声音更加饱满、圆润, 字尾要稳且轻地收尾, 也就是归韵。歌曲中能将优美的声音与语言结合起来那才是完美的音乐, 所以就要求只有清晰吐字时才能将声音更加圆润饱满地演唱出来。像一些嗓音训练经常用母音作为练声曲目, 主要增强音量使声音上下统一, 音色更加饱满、圆润、明亮、柔和, 丰富多彩。所以, 声乐演唱中准确的发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要准确把握发音技巧。歌唱是以美化了的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情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同生活语言一样, 必须要有句逗。若断断续续, 任意换气, 弄得语义不明, 必然会影响到歌曲感情的表达, 所以在唱长音的时候要保持好正确的状态, 在保证吐字发音正确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将长音唱满, 并且保证声音的饱满圆润, 这样才能用更完美的声音和状态去演唱。
三、结语
语言是演唱的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好吐字发音才能把作品演唱好。所以, 要完整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 有优美的音色、良好的音准节奏感、律动感、正确的发声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声乐的情感表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靠语言来向听众传达, 也可以说歌词是表现歌曲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所以在声乐的演唱中我们必须重视吐字发音。不过, 吐字发音只是声乐演唱中最基本的要求, 也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在清晰正确的吐字发音上也需要有优美动听的歌声, 去体现歌曲最终的情感表现, 也就是所谓的“字正腔圆”是我们在声乐艺术中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6.
[2]曹文海.声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0.
[3]萧昱, 刘锦, 刘慧.谈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J].甘肃高师学报, 2004 (4) .
【普通话发音训练】推荐阅读:
普通话训练(实训)01-15
普通话训练教学大纲09-07
说话训练(普通话测试最后一题)10-06
普通话考试备考:普通话的声调03-17
普通话水平05-24
普通话报考06-27
普通话素材07-23
海南普通话测试06-21
普通话实践报告06-26
普通话注音范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