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作业指导书
规范物业所辖小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以下简称车辆)停放管理,维护小区内正常的交通秩序。
2.0范围
适用于服务中心所辖小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以下简称车辆)停放管理。
3.0职责
3.1门岗秩序员负责车辆进出管理及汽车临时停放的收费。
3.2物业服务中心负责发放所有车辆的停车卡,并进行登记、录入电脑建立台帐。3.3秩序主管负责车辆管理及收费的监督、检查。
3.4品质管理部负责各辖区车辆管理及收费的指导、抽查。
4.0方法和过程控制 4.1车辆进出管理 4.1.1 汽车进出管理
4.1.1.1所有汽车必须凭停车卡自行刷卡进出小区。未办理停车卡的,由秩序人员登记并领取临时出入卡后入区;出区时,由秩序人员登记及收回临时出入卡后出区。4.1.1.2 除执行任务的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等公务车外,小区原则上仅允许本小区业主车辆进入,外来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小区,经准许进入小区的外来车辆原则上在下完客、卸完货后应立即驶出小区。
4.1.1.3载重3吨以上超宽超高货车、经营性大小客车、集装箱车、拖拉机、三轮车等车辆不得进入小区(除业主搬家外,但若因此造成小区路面损坏的,业主应承担赔偿责任),特殊情况经批准后,方可缓慢驶入小区。
4.1.1.4车辆进入小区时应自觉遵守有关防火制度,严禁车辆携带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等物品进入小区。
4.1.1.5车辆进出小区必须按小区交通标识行驶,不得逆行或在人行道、绿化带上行驶。4.1.1.6不准在小区道路上试车、练车、修车,不准漏油、漏水的车辆进入小区。4.1.1.7小区内道路、停车场(库)等主要出入口都已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牌,车辆进出小区应遵守小区限速、限高等要求,禁鸣喇叭。
4.1.1.8车主应爱护小区内的消防、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专用设备和公用设施,车辆进出小区不慎损坏专用设备或公用设施的,车主应按价赔偿,若造成严重事故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1.1.9车辆进入小区时,秩序人员应认真核查车型、车牌号和车辆外部破损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应及上让车主当面确认并作好登记。
4.1.1.10车辆进出小区必须采取检查一辆、放行一辆,严禁车辆尾随进出小区或者在未办理手续前将道闸打开,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或者导致冲岗事故发生。4.1.1.11当有汽车出区时,应仔细核对出区车辆和车辆和车主:
A.若对出区车辆和驾驶员有疑问,应立即上前向驾驶员问好,再有礼貌地盘问。B.若是车主的亲友,需与车主联系确认后方可放行。
C.若在盘问期间发现有可疑之处,应立即扣留车辆,及时报告领班,并机警地做好应对准备,以防不法分子盗车行凶。4.1.2摩托车、电动车进出管理
4.1.2.1为便于秩序人员识别业主车辆,小区内所有业主的摩托车、电动车应于车身处粘贴世欧物业公司统一印制的停车标识牌(母卡),停车牌(子卡)则胵挂于钥匙扣上。4.1.2.2车辆进小区时,门岗秩序员核实进小区的电动车、摩托车是否具备物业服务中心发放的标识,如具备,则让其进入小区。
4.1.2.3车辆出小区时,门岗秩序员核实出小区的电动车、摩托车是否具备物业服务中心发放的车牌、标识,如两者同时具备,方可让其出小区。
B.遇特殊情况,需要将乱停放的车辆(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搬入地库或架空层指定的临时车位的,应及时通知业主,避免业主找不到车辆发生不必要的误会。4.3地下停车场管理规定 4.3.1车位使用
4.3.1.1只提供小区已购车位/租用车位的业主使用,实行一车一卡一车位的使用模式。4.3.1.2只提供车辆限高在2米以内的机动车辆泊车之用,超过限高的机动车辆严禁驶入本停车场。
4.3.1.3只提供车辆停车使用功能,严禁改变停车场的使用功能的行为或以停车使用功能为借口,搭建任何建筑物的行为。
4.3.1.4停车场已提供国家标准的车辆导示系统来指引车辆行进路线,各类警示牌、温馨提示牌提醒业主正确使用停车场内的各项功能,严禁车位使用者在车位与停车场内上加放标牌、张贴广告或是悬挂任何物品等。
4.3.1.5车辆在自己的车位停放后,车主/驾驶员离开车前,应检查车辆门窗是否锁好,如有纪念价值的物品、贵重物品、重要机密文件等须随身携带,停车场不承担车辆及车内物品等的保管责任。
4.3.1.6如因设施、设备维护或清洁等工作需要,车主/驾驶员请给予以配合。4.3.2车场管理
4.3.2.停车场属高智能化技术管理停车场,小区物业服务只提供对停车场的定时巡视、巡查工作。各车主需自觉将车辆停放在自己的停车位上,维护车场内秩序,以方便全体
已购车位/租用车位业主的共同使用。
4.3.2.2车辆入场时,已购买车位/租用车位驾驶人员须按规定将远程感应放置在车辆的前台上,档杆通过感应抬起后,方可入场停放。
4.3.2.3进入停车场的机动车辆,车主/驾驶员应车场内行驶路线行驶,车主/驾驶员要注意观察停车场内的临时或永久交通标志,因违章行驶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4.3.2.4进入停车场的机动车辆,车主/驾驶员应按照规定区域自己的车位停放,不得异区、异位、压线停放。否则,本管理处有权将不按指定位置停放的车辆通报到交通管理局,如因交通管理局需把违规车辆拖至适当地点,接受交通管理局处理,其车主承担一切费用。
4.3.2.5进入停车场的车辆应保证车辆情况完好,残缺或漏油、漏水车辆不得进入停车场。
4.3.2.6严禁在停车场内加油、加电池水、修车、洗车及动用明火。
4.3.2.7已购买车位/租用车位的业主自觉维护停车场的建筑、设备、设施使用功能。4.3.2.8停车场实行二十四小时监视图像管理,如购买车位/租车位的业主对停车场内的建筑、设备、设施有任何损坏,当事人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与赔偿。
4.3.2.9秩序巡逻人员每小时应对车库巡查一次,巡查结果记录在《地下车库巡查记录表》。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要严格遵守停车场内的限速管理,驾车时注意停车场内的行人,如出现交通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各类纠纷,由驾驶员自行承担一切后果与责任。4.3.2.10小区已购买车位/租车位的业主如需启用停车场进行车辆停放,在启用停车位之际,按照规定至物业服务中心缴费。4.4非机动车停车场管理规定
4.4.1住户的非机动车停放在车库后,请务必将车辆锁好,不要将物品停放在车篓和后备箱内,否则造成损失其责任自负。
4.4.2非机动车库安装有电源插座,提供电动自行车充电用,充电完请各自保管好充电器,否则造成丢失责任自负。
4.4.3在停车场停放非机动车需接受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
4.4.4闲杂人员不得在车库内逗留和玩耍,非机动车辆如需长时间停放,请将车辆停放在车库靠里面位置。
4.4.5秩序部巡逻人员要做到对非机动停车场每天认真查看,发现异常情况当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做好登记,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处理。巡逻人员每天巡查情况应记录在
《地下车库巡查记录表》上。
4.4.6消防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消防栓、手报等消防设施,做好车场内的防火工作。4.4.7非机动车停车场禁止事项 4.4.7.1禁止车主用消防水源洗车。
4.4.7.2发现有人在车场内维修车辆或拆零部件时,秩序部巡逻人员应立即制止并核对当事人身份。
4.4.7.3禁止任何人员在车场内吸烟或动火作业。4.5停车卡管理
4.5.1业主有地库私家车位的,需至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远程感应车卡,以方便车辆进出地库。一个停车位仅允许办理一张远程感应车卡。
4.5.2无地库私家车位的业主,可至物业服务中心办理地面停车卡,一辆车办理一张地面停车卡。地面临时停车场以先来先停为原则,若车位已满,可拒绝其进入。4.5.3停车卡是秩序人员放行车辆的重要凭证,车主应妥善保管停车卡。若发生停车卡丢失的,车主应及时向物业服务中心申请挂失,并同时缴纳补卡工本费(地库远程感应卡60元/张,地面停车卡及临时停车卡20元/张)。车主丢卡后未及时挂失,发生所失卡被他人冒用,本公司将不负任何责任,其损失全部由车主自行承担。4.6停车收费管理
4.6.1小区内的停车场(库)所收取的车辆停放服务费是本公司对小区道路维护、车辆停放秩序的维护所收取的费用,非属车辆保管费,本公司对车辆不承担保管和保险责任,车主应妥善保管车辆及车辆内物品。
4.6.2除业主搬家车辆、临时送货车辆,以及执行任务的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等公务车辆可免费进出小区外,其余车辆停放在小区停车场(库)均应按本制度交纳车辆停放服务费。
4.6.3持临时停车卡的车主,若车辆在小区内停留时间超过30分钟的,本公司将按本制度规定收取车辆停放服务费。持月停车卡的车主,若每月未按规定交纳车辆停放服务费的,月停车卡的使用功能将在费用使用完毕后自动终止,等继续交纳车辆停放服务费后将自动恢复月停车卡的使用功能
4.6.3根据《福州市物价局关于福州市物业管理区域内车辆停放服务费标准等相关事项的通知》,福州市区物业管理小区车辆停放服务费标准如下: 4.6.3.1机动车辆:
A.地面——3元/车次(临时);5元/辆次(过夜);包月60元/辆(不含车位场地使用费)
B.地库——5元/辆次(临时);10元/辆次(过夜);包月70元/辆(不含车位场地使用费)
1 以作业标准化为核心, 抓好 “立标、学标、执标”
岗位作业指导书的根本用途即为指导现场作业, 关键是要紧贴现场, 将规章制度分解成简明、实用、具体的作业流程和方法。以作业标准化为主线, 着力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学习和执行三个重要环节上下功夫, 力促作业标准的有效落实。
1.1 加强作业指导书修订随着铁路运输和修程修制改革的发展, 现有的作业指导书在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瑕疵, 因而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在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和实施过程中, 以问题为导向, 形成“初步修订-集中研讨-现场试行-动态修订”的闭环过程。通过组织作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评价作业流程是否符合现场操作、作业工序是否流畅规范、作业项目是否覆盖质量要求、安全风险是否防控到位, 为指导书编制者修订改进提供了切实依据。
1.2 推行作业指导书视频化为克服传统纸面作业指导书存在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弊端, 推行视频化进程日益迫切。一方面, 视频化作业指导书可以将作业流程、重点工序等关键要素通过直观的形式全面展现, 方便职工学习;另一方面, 可将日常演练与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作业视频对比, 反映出演练中出现的程序颠倒、工序漏项等典型问题, 辅以讲解纠正, 更加入脑入耳。
1.3 强化执标过程管控为深化过程管控机制, 通过科技手段和考评机制实现常态化过程管控。一是施行信息化管理, 强化过程控制。通过TPDS、KMIS等关键数据分析, 深化安全风险研判, 强化按标作业。二是以作业执标为源头, 抓好考评机制常态管理。开展以岗位作业指导书掌握程度为必要条件的综合岗位星级评定, 直接与收入挂钩, 切实形成以作业标准化为核心的考评机制。
2 以Z99/100 次乘务为例, 做好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
针对乘务作业管理点多面广、流动性大, 按照车次分别编制乘务作业指导书, 下面以Z99/100 次为例, 探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
2.1 初步修订, 优化作业指导书编制结构体系
重点从结构调整、内容优化、关键提示等方面入手完善编制结构。
2.1.1 细化作业单元, 增加作业流程图将上海至九龙乘务往返作业全过程划分为出库、始发、途中巡视、站停作业、站折、入库折返、到达入库七个标准单元。将每个作业单元按照作业分工、项目分解为作业步序, 以流程图形式进行串接, 分别制定作业流程图, 保证各工序要点清晰、流程规范, 方便乘务员对照执行。
2.1.2 制作《风险提示卡》 结合运行区间、季节特点和车辆状态等从库内作业、始发作业、途中列调频点更换等11 个方面全范围涵盖乘务途中的风险点, 制定《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风险提示卡》。
2.2 集中研讨, 强化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在指导书的初步修订后, 召集技术专职、车间分管主任及现场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专项研讨, 逐项审核修订, 重点加强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的对应落实。
2.2.1 梳理《行规》条款根据Z99/100 次客车途经区间, 针对各局行规差异点进行归纳, 确保行车规章掌握执行到位。其中, 旅客列车制动故障关门限速及热轴处理的规定差异较大, 结合乘务途中作业实际情况, 在Z99/100 次乘务一次往返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按总公司 (铁总运〔2015〕131 号、运辆客函〔2015〕275 号) 要求执行, 确保行车管理规定执行的统一性。
2.2.2 规范技术检查和瞭望确认标准原作业指导书未结合站停时间对具体作业做出明确规定, 现在明确要求以停站时间为依据, 6 分钟及以上的, 乘务需执行技术检查, 6 分钟以下的, 执行瞭望确认。
2.2.3 明确安全号志设撤要求原作业指导书中对红旗设置要求为“来车方向左侧”, 但在实际执行中极易造成误解。根据新《技规》相关要求, 在作业指导书修订中明确了红旗设置在机次位非站台侧、尾部站台侧, 及处置故障车的站台侧中部。
2.3 现场试行, 动态修订, 提高指导书与现场作业的适应性
根据“标准按照做的写, 作业按照写的做”的思路, 增加现场试行环节, 查找作业指导书在现场作业的不适应。结合试行现场反馈, 及时修订、持续跟踪, 不断做好作业指导书的动态完善。
2.3.1 明确双人作业分工乘务员作业反映作业指导书未对双人作业内容进行细分, 1、2 号位作业人员需自行商定分工后再进行作业, 导致作业职责不清、劳动效率不高, 存在作业漏项风险。为此, 对1、2 号位作业内容予以明确, 确保分工明晰、作业有序。
2.3.2 纳入尾部风管吊挂要求结合乘务安全风险研判, 为了防止乘务参与制动试验后遗漏尾部风管确认造成隐患, 在作业指导书的修订中, 强调乘务员在出库、始发、站停等作业单元中, 制动试验后对尾部软管进行吊挂并确认的作业要求。
2.3.3 纳入供电故障处置标准为解决DC600V供电故障处置过程中车辆与机务职责不清的问题, 对供电故障处置流程进行明确。供电请求时, 从首尾供电通讯连接线的发光二极管直观判断供电请求信号和电源是否到位, 在摄录后并去除通讯连接线后再申请强供;规定除短路、过载故障外, 利用供电请求的集控作用, 直接测量DC600V主干线绝缘情况, 缩短应急处置时间。
2.3.4 明确在线绝缘检测作业针对2012 年之后新造车随车配置DC600V在线绝缘加测装置, 在作业指导书中增加了关于在线绝缘检测装置的巡视要求, 确保作业标准覆盖全面。
3 以典型抓编制, 以学习促执行, 推进作业标准化
总公司在规章体系规范、客车源头质量和客车检测技术上的有效推进, 为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明确了前进方向。通过更加规范编制作业指导书, 切实提高职工指标能力, 有效发挥作业指导书的唯一标准作用, 将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工作的本质要求, 作业标准化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根本保障。不断优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修订, 促进作业人员学标和执标是实现作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65-01
1、企业发展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加强和规范变电站倒闸操作作业的动态管理,实施对现场的全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夯实安全基础,规范变电倒闸操作的执行环节和执行程序,确保操作中不发生各种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从而确保电网的坚强、可靠和安全稳定运行。
2、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确保变电站操作安全,防止操作中发生各种事故。通过执行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把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安全管理的每+环节和现场行为都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解决了电力生产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危险点预控分析,进行程序化操作,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达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的目的,有效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流程过程控制说明
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作业过程中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的控制。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作业人员对指导书的应用信息及时反馈,以指导日后的编写。指导书应体现作业要求具体化,人员分工明确化,工作责任直接化。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履行签字手续。
其过程:操作队值班员接操作预告,副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倒闸操作票,操作队正值班员编写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成后,传送到操作队队长进行审核。操作队队长对接受到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向调度所主任发送,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正值班员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调度所主任对操作队队长传送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批。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发送给操作队,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操作队,由值班员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操作队队长根据操作任务确定操作人员,且符合作业指导书中“人员要求”的标准。操作人员提前到达工作现场,在操作前,监护人根据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中的内容向操作人交代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操作中注意事项。指导书学习、确认后,监护人和操作人检查、准备所需工器具,做好操作准备,等待调度操作指令。接到调度指令,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完成全部操作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的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监察部根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查与考核办法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所有工作完毕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网上“指导书”回填、归档。
4、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针对现场实际,所要操作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编写时要考虑周全,对关键环节不要有遗漏;操作所涉及的工器具,从检查、统计、使用等方面进行编制;对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及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在操作卡中进行编制。
其过程:根据操作预告明确应操作设备的范围,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双重名称。每份指导书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可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状态之间的互相转换,或者通过操作达到某种状态。值班员根据操作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编写,编写注意以下环节:人员要求,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着装情况进行分析,操作程序、方法,操作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从验电及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检查断路器的机构和操作后的位置,避免造成误操作隔离开关,其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方面进行分析。对编制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值班人員针对危险点分析,值班人员针对危险点分析。对具体操作中使用的工器具进行统计,包括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操作杆、钥匙等。
5、持续改进
[要义点拨]
在论说文的写作中,我们经常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所谓逐层深入,就是论说的问题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发展的过程。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中心问题,展开层次,逐一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层次展开的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帅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论点、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分层展开,按照各层(或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递进式和并列式两大类。
递进式的分层论证,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并列式的分层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不论是递进式分层展开论证,还是并列式分层展开论证,都有一个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各层的先后次序安排得合理,文章的条理就清楚,逻辑性就强,否则就思路不清,令人摸不着头脑。
安排层次顺序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当根据各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而定,一般以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过程或习惯为宜。
[方法点津]
1.层递展开
运用层递展开方法的论说文,往往有多个论证层次,每个层次往往包含一个分论点和证明这一分论点的论据。各层次之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而它们又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这样,针对中心论点,一层深入一层地展开分析,一步进一步地深入论证,最终将这一论点论述透彻。
例文
“开卷有益”小议 李乃适
前一阶段同学们掀起了一股看武侠小说的热潮。看看某些“啃”武侠小说“啃”得津津有味的人,笔者甚为奇怪。问其中一人“读之何益?”答曰:“开卷有益,你难道不知道吗?古人尚知之,况于吾辈乎?”我听了不禁啼笑皆非。
“开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书,好书还是坏书,这就给某些人钻了空子。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殊为可惜。其实,读坏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试想:宋太宗当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那么读好书是否就一定开卷有益呢?也不是。《微积分》绝对可以算作好书,但若逼着小学生读,能得到多少益处呢?《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让略识“之乎”者去读,恐怕效果也只是对牛弹琴。所以读书还要选择合适自己读的书。
读书不光要注意读好书,读适合自己读的书,而且要注意不可贪多,否则,结果只可能是“嚼不烂”,和无益也差不多。宋朝陈正文,涉猎群书,但边读边忘,一事无成。一天,他向朱熹请教,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百字,一连读上二三十遍。”陈正文照此办理,日子久了,知识果然与日俱增。可见,读书只有专心读适合自己一类的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读书具有了以上几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必须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时,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从而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却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牢记吗?其实如果这些读者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进行正确的鉴赏、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为中用”的。
所以,读书,必须读好书,读合适于自己读的书,且精读某一类书,而更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否则,不但无益,有时还贻害无穷。
解剖:本文在论述如何才能做到“开卷有益”的过程中,先后从要“读好书”,要“读适合于自己读的书”,要“精读某一类书”,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四个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而这四个方面所采用的正是递进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论点的推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2.并列展开
并列展开是打开和扩展思路的重要方法,从而也是使论点得到尽量充分和完善的论证的手段。一个论点确立之后,想着可以从哪些方面论证它,把可以用来论证的方面一一联想起来,排列出来。这样,思路就打开了。把那些必需的方面大致上都摆出来,这样,对论点的论证就自然是充分的、周密的或是完善的了。在并列展开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对照的形式展开分层论述,把两种事物、意思、态度或行为有意识的加以对比,以突出证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从而达到论证的目的。
在展开分层论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展开分层论述,应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以及题目或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递进展开、并列展开还是对照展开,都各有特点,各有长处,因而在确立论述的方法来展开分层论述时,应注意找准方法与具体写作情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不可草率从事。
二是分层不宜过多。由于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论说展开的层次不能过多,否则往往会显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反而会分散了力量,削弱了论证的效果。一般说来,以分三到四层为佳。
例文一
言与行 李焱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
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杀,消极沉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解剖:本文在围绕“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对“言”在“行”前、“行”在“言”前、既“言”又“行”、不“言”不“行”这四种类型加以分析评价,所采用的正是并列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例文二
习惯
这是一条千百年来束缚着中国人的枷锁!
这是一头吞噬了亿万个生灵的猛兽!
然而,这又是为许许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劈开他们的头颅,清晰可见的雕刻着两个大字——习惯!
读书便是“四书五经”,重病便依《本草纲目》。要出门嘛,好,老规矩,请祭祀祖宗。
习惯嘛,这便是习惯,便是信条,根本不必问什么,你所供奉的祖宗是这样过的,你的祖父和父亲是这样过的,至于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自然,你会心宽体胖,这就是祖宗所赐予的福吧!
也许你的祖先们俱已消散,那么,也不妨为自己保持了长久的习惯沾沾自喜:饭前一支烟,饭后百步走。办事则可以翻翻以前的记录,照这样办,是不会出错了。这样也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在牌局上施展,而大可不必学傻瓜那样,吃力不讨好,人财两空。
这样的生活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如同一双魔爪,吞噬了无数人的心灵,养了一群“似太上之忘情”的废物。
然而死水也不会没有波澜,总是不断的会有人对这习惯产生疑问,想冲破这以千百个“习惯”织成的巨网。无数人失败了,被吞食干净。但也终于有些人勇敢地劈开荆棘,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留下的,有鲜血和泪,然而也有喜悦——开拓者的沾着眼泪的喜悦。
千百年来,地球总被认为是方的,是平的,那么那些忠于习惯的人将永远也领略不到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航地球的豪情。同样,要是没有达尔文的数十年艰苦的探索,没有他对上帝造人的怀疑,恐怕就将在教堂中手捧《圣经》来领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再设想一下,要是没有本世纪初胡适之、陈独秀、周树人、郭沫若等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冲破旧中国数千年来传统的文言文的束缚,没有他们对新文化、新思想坚定的探索,现在中国的文学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然而要抛弃旧的习惯,就不免会有牺牲。如第一个打破人心脏禁区的塞尔维斯,一心要向人们揭示行星运行奥秘的布鲁诺,以及为了探索放射性而过早逝去的波兰的玛丽·居里,丹麦的罗兹,美国的沃森。
但这与那些为习惯所埋葬的人们不同,这些先驱者的英名将永远长存,他们的墓碑将永不磨灭!
眼前,我仿佛看见:一盘巨磨碾着一颗颗心脏,在周而复始地转着,转着;一条崎岖蜿蜒的山道,盘旋着通向山顶,两旁却尽是先人留下的鲜血。
我愿保存我的心脏,以我的身去攀登,留下那血肉与先驱者相伴。
我愿“习惯”这个词永不存在!
解剖: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对照分析了对待“千百个‘习惯’织成的巨网”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立的行动和不同的结局。正是这种对照式分层论述的方法,使得本文猛烈抨击传统陋习,热情歌颂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的中心论点显得既鲜明突出,又充分有力。
例文三
说 疑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c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开真理的大
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是循环的真理;甩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例文四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立志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坚定的志向,最终是能成功的。
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就拿敬爱的周总理来说吧,他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腾飞于世界而奋斗的坚定志向,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和无数的革命前辈一起,推翻了旧中国的黑暗统治,创建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得以腾飞于世界。中国女排的经历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中国女排的健儿们为了振奋国威,为了促进人类的体育事业,她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三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实现了“三连冠”的宿愿。相反,在中外历史上,那些无志而一生庸庸碌碌,无志而败事的人也是屡见不鲜的。由此看来,“有志”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苏东坡说: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人虽然也“有志”,但是他们不能获得成功。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个是他们的志向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外一切反动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与人民为敌,都是妄图阻止历史向前发展,因而总是以最后的失败而告终。有些人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脑后,专打个人的小算盘,他们的所谓“志”,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不合时代要求的,因而也是难于实现的。其二,有的人的志向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是他们不去作出相应的努力,因而“空怀壮志”,到头来也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有志者”会“事竟成”呢?因为他们懂得“有志”与“事成”之间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因而能自觉地奋斗,走完这段漫长的路,到达胜利的境地。日本民族有一句谚语: “决心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这谚语固然告诉我们“决心成功”即“有志”的重要性,但是也意味着“决心成功”并不等于成功。要把“一半”变成“全部”,还得靠人们去奋斗。因此古今中外的有志之人,总是既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的。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即使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也奋斗不息,写出著名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鼓舞了一代代的年轻人去为理想而奋斗。“当代中国的保尔”张海迪也是这样的人,她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高尔基说得好:“—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真理。”(《论文学》第340页)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富强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个伟大的目标,已经激发起,并将进一步激发起亿万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有了亿万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获得成功。
解剖:这两篇文章都是用分层论证的方法写的议论文。第一篇文章《说疑》,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确立了三个分论点,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论证“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第二层论证“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第三层论证“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这三个层次是按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来安排的。全文从解释“疑”的含义入手,提出中心论点,到对“疑”的精辟结论为止,首尾呼应,中间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条理清晰,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性,是一篇运用递进式分层论证的好文章.
第二篇文章《有志者事竟成》是一位高二同学的习作。作者对“志”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各人的“志”有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的是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的是专替个人打算的。这些分析都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作者没有认真提炼分论点,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因而文章的层次比较混乱。第—段提出论点以后,第二段用典型事例作论据,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可以的。可是第三段却去分析有的人虽然有志却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第四段又不加分析地说明只要不断努力,有志者就能成功。这样在认识上就不能自圆其说,行文不连贯,因而文章的条理不清楚。这种条理不清,反映了作者逻辑思维的混乱。
这篇文章可以作如下调整:引论部分交代题目的出处,点明“志”的含义,推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四个层次进行论证。第一层,有了坚定的志向,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强的事业心,因而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第二层,“有志”不等于成功,要成功还得靠自己去奋斗;第三层,新的时代为我们开辟了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第四层,分析某些“有志者”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这样处理,可能比原文好些。
[训练点击]
1.以《近墨者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文章应该抓住“近墨”与“黑”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得出自己的看法。
例文
近墨者黑 福建考生
记得我国古代的一位名人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首先,人作为高等动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模仿声音、形态以至行动。正如以上所述,和好人共处久了就会产生许多与之相同的思想和行为。这正是我们要提倡的,但是和坏人共处呢?结果也是一样——“与之化矣”。
现在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是非、善恶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崇拜打家劫舍的“草莽英雄”,甚至对周围一些流氓,社会青年的违法行为敬佩得五体投地,从而进行模仿,做出了许多与恶人同化的行为,沦为社会的渣滓。所以我们青少年要正确地区分善恶美丑,严于律己,对“恶人”应该恶而远之。
其次,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本身缺乏正确的“行为习惯”,更易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近朱者赤”一般倒不很明显,而“近墨者黑”却往往显而易见。据国外一项有关调查表明:一个人对不良习惯的接受能力要比接受良好习惯的能力更强。所以人们很容易受到周围某些人不良习惯的影响。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说吧,一些“烟鬼”家长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论出门还是在家里,不停地抽烟,结果发现,才十岁多一点的小孩居然背着家人,偷偷地抽烟了,真令人哭笑不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难免会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腐朽的东西趁虚而人。而我们青少年又没有老一辈的经验和成熟,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受腐蚀和影响。金钱万能、贪图享乐、利己主义等种种消极腐朽思想在不少人头脑中膨胀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一定要端正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近墨者黑。我们说:墨还是不近为好!
解剖:本文为论证“近墨者黑”这一中心论点,就使用了并列论证法。即并列地摆出两个原因或理由作为分论点。一个是“人作为高等动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个是“人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的影响”,并对它们分别作了论证。这两个理由或分论点,在书写形式上虽有“首先”,“其次”打头,实际上并无先后,主次、轻重之分,完全是“平等”的、并列的,故为并列论证形式。限于小作者的年龄特点,知识和思维水平,他只列举了两项理由作为论据,但大致上把最主要的都说出来了,因而,论证还是充分的,周密的。另外,由于小作者是从“理由”的角度来作并列论证,而“理由”的阐发,近乎揭示事物的本质,故而这一并列论证,又带上了一定深度,这一点也是应该肯定的。
2.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美的范畴比较宽泛,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现象美和本质美、具体美和抽象美,文章应该力求写出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本质思考。
例文
对美的思考
——玫瑰·小脚·国旗 卫泽
什么是美?这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简单而又神秘的问题。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寻找打开美的殿堂之门的钥匙耗尽毕生精力。柏拉图在对母马、美女、女神等一系列人和事物对照考察后,竟得出一个结论:“美是难的!”到了近代,许许多多美的学说,如“模仿说”、“移情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我,—个新世纪的中学生,也正苦苦追求着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微笑。今天,我看到这个题目,一口气写下三个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作为副标题,仅想谈谈我对“美”的思考的历程。
玫瑰。在我家的阳台上,有一个美丽的花盆,里面盛开着一束美丽的花,它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玫瑰。
也许,您听到这个名字,就仿佛闻到醉人的花香。当红日喷薄而出,玫瑰便沐浴在斑斓的阳光里发着光,带着笑,含着露珠——我当时想到的就四个字;“玫瑰真美!”
是的,“美”就是美,“美”不可用其他词汇来定义。松柏挺立,我们看到了壮美,修竹婆娑,我们看到了秀美,池塘生春草,我们看到了清新的美,猛虎啸深谷,我们看到了粗犷的美。这是我最初对美的感性认识,虽然幼稚,天真,却也纯挚、朴素,绘出了美神模糊的轮廓。
小脚。我的奶奶就有一双小脚。有一次,奶奶洗脚,我好奇地跑过去看。呀,真可怕!我心疼地问;“奶奶,你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弄双小脚,难看不说,路都走不稳。”奶奶笑着说:“难看?在我年轻的时候,没了它,才真难看呢!那时叫‘三寸金莲’,是女人的‘俏根’。你爷爷就因为喜欢这双脚,才娶了我。”说得爷爷满脸通红。
沧海桑田!“你不可能两次涉足同一河流。”什么都在变——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美”同样也是变化的。原来认为美的,现在也许会污人耳目,相反,原来认为丑的,现在可能已被供在桌上了。看来,“美”还并不如我原先想的那么简单呢。
明白了美的变化性,能使我们有个清醒的头脑,不因为“人家都说这是美的”,“一直认为这是美的”,就轻易改变我们的初衷。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与过去任何一个年代的不同。有个性,不盲从,有辨别、不轻信,善于发现“美”的不足,“丑”的所长,一步步逼近美的本质。
国旗。“入之弥坚”。经过一番探索,我反有些困惑了:美是多么捉摸不定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天电视“新闻联播”前,照例奏国歌,陡然间,一股激情不
知从哪儿油然而生。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开始了。国徽,高高悬挂的国徽,国旗,冉冉升起的国旗,红日,光芒万丈的红日„„我宛如看见一头东方睡狮,从大梦中醒来,凛然咆哮,世界震惊„„同样在红日下,我想到的又是:“红旗比玫瑰美丽得多„„”
什么是美,我又得到了崭新的答案:唯有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产生真正的美,完全的美。解放军英模的报告,中国女排重夺桂冠,神州五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美,至大至刚的美,不见形体唯见精神的美!
陶渊明在看破官场黑暗后,寄情山水,是一种恬静的美。而在今天,如果不投身于社会改革发展的洪流,不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却关起门来,面壁谈“美”,这本身就是对“美”的嘲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美”之路,对“美”的思考,我才刚开了个头。前程,十分遥远,十二分艰难,需要十五分勇气,但我要勇敢地面对这挑战!
解剖:本文由玫瑰,小脚、国旗作为触发点,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特点和本质的思考过程。由对于玫瑰所触发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于美的最初的感性认识,包括对于自然美的种种感性形态的初步感受。由对于小脚所触发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于美的相对性的把握,认识到美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原来认为美的,今天可能成为丑,原来认为丑的,今天可能被认为美,而且美有不足,丑可能有所长,一步步逼近了美的本质。由对于国旗的思考,作者深刻认识到:唯有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产生真正的美,即至大至刚的精神的美,也就是认识到美和真与善,和进步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把对美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作者对美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从形态上看,是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再到精神美,是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深度上看,是从感性美到理性美,足从现象美到本质美,或从美的现象到美的本质。这是一个逐步深入或深化的思考过程和认识过程,反映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就成为一种层深论证的形式,即层层深入,掘井即泉,从而把对于美的认识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
3.请以“前人与后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前人与后人”是一对关系话题,前与后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更是认识、看法、观念上的差异,写作时应突出其象征意义。
例文
老祖先酿的酒 于宁
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有一天老祖先对苍天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有一天老祖先对大地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歌词十分简单,我却分明听出了几分沉重与无奈。
“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曾经,我们的地球是多么荒凉,一如天宇中的其他星球。然而,或许正是因为造化的恩宠,随着亿万年岁月的积淀,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厚实的土地;地壳中,静静孕育着各种丰富的矿藏;原野上,不时掠过串串矫健的身姿„„这丰富、美好、充满希望的一切,便是“老祖先”为我们酿造的一碗甘甜、醇厚的美酒。
“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是啊,面对如此丰厚的馈赠,子子孙孙自然应该共享。于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大大方方地向“老祖先”摊开了“索取”的手——大面积、低效率地利用矿藏;不考虑后果地过度开采地下水;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森林„„
“索取”之后,他们似乎也会想起“回报”。但是请看,他们“回报”的又是什么?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终于有一天,“老祖先”也无奈地发出了“我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的叹息。
这个时候,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你会发现:许多刚经过浅层开采就被弃置一边的高质矿床正在受到严重破坏;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已引起了地面的逐步下沉;疯狂地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伤害了动物,更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健康„„
一棵棵树木倒下去,一幢幢高楼立起来。或许,此时,有人正在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而开怀;但是,倘若没有蓝的天、绿的树,没有清新的空气,没有花香鸟语,我们又如何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一座现代化都市里的舒适与幸福呢?
许多年前,“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是一碗甘醇芬芳的美酒。我不知道,如此下去,若干年后,我们留给后代的将是什么!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各种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正在趋向合理化;“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正一天天地被人们所接受,所重视;“自觉保护绿化,增加绿化面积”也逐渐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行为规范„„
这一切,都足以给我们以信心、以希望,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开采中的自觉保护和保护下的合理开发,定会使这样一碗特别的“酒”——香飘更远更幽长„„
再次捧起这碗越来越浅的“老祖先酿的酒”时,或许,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爱到它那越来越沉的分量了。解剖:这篇文章构思新颖。小作者从一首流行歌曲引出了话题,并紧扣歌词逐层论述,把如何对待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这道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作了论说,条理清晰,首尾呼应,寓理于抒情之中,很耐人一读。
4.以“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提示:“门”是联系内外的通道,“门”的含义有本义、引申义和象征义,有具体的门和抽象的门,有看得见的门和看不见的门,写作时应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例文
推开家门 高霈姗
家,是最温暖的。当我们受挫时,它是个永不倾倒的避风港;在我们泄气时,它是个用不坏的充气机,不停地给与支持和鼓励。
纵使如此,家毕竟是个有限的空间,在其中,所得的知识也是有所限制的,以致不足供给所需,这时,就须踏出一步了。
天天关在家里,不出去看看缤纷的世界,不与个性不尽相同的人们接触、交涉,有如井底之蛙一般学识浅薄,却又自以为是,好似无所不知,这种人是不会给人好感的。相对地,推开家门,迎向缤纷的世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多结交益友,见见世面,这类人,就好比蓝天中的飞鸟,俯视大地,游览各处,学识丰盈,却又不住地增广见闻,实惹人敬仰。
清朝末年,只因皇帝的一声令下,断绝与他国交往,这道令旨,不但使清廷画地自限,更为之后的耻辱种下恶因。就在清廷自我关闭的同时,各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发明了许多现代化的武器,而我国只具刀剑及火药,不知他国早走进科学的世界,自我满足,又怎能相比呢?
自古至今,中国总是分分合合,但每一次的融合,却都带来辉煌的盛世。现今,虽尚未统一,但两岸的交流制度愈来愈开放厂,毕竟同是炎黄子孙,同流着中华民族的热血,就让我们一起推开家门,迎接对岸的同胞,携
手共创绚烂的成果!
解剖:这是篇一事一议,内容充实,层层深入,思想脉络发展自然的简单议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观点。
文章首先针对生活中只有推开家门,接触“缤纷世界”,才能“增广见闻”、“惹人敬仰”的感受和道理,表述了推开家门的必要;接着,文章又以清廷紧闭“大”家之门,“画地自限”,蒙遭耻辱的历史,从反面论证了不推开“大”家之门,势必误国害民;最后,文章呼喊出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需要“融合”的心愿:“让我们一起推开家门,迎接对岸的同胞,携手共创绚烂的成果!”
07北京在职公务员考试,实际上一种资格考试,这种考试形式也有很多优势,比如:通过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参加用人单位的录用面试。能给很多考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但是正因为这样,对有些考生来说压力仍然是有增无减,原因在于担心自己本次考试通不过拿不到资格证书,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尤其,本次考生绝大多数是参加工作许多年的在职人员,也有待岗的。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准备,更何况公务员考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考试内容相当广泛,需要平时积累的很多。虽然说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在作答申论时,相对有一定的优势,但根据前几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工作了未必在作答申论时,就能发挥优势。由于申论原因考试不合格的考生也很多。主要是:一方面对于作答要求、解答技巧和方法掌握不够。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压力比较大和比较轻视。很多考生认为“哦都工作这么久了,应该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绰绰有余等等侥幸心理”。
因此,我们给考生以下备考建议:考生要有良好的心态。这里所谓的良好心态,一是要有面队压力的良好心理素质;有了好的心理素质和好的心态容易集中精力进入状态。状态是我们做许多事都必须的,如果状态不好,容易走神,作答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自然无法考出理想的成绩。另一方面就是要正确对待考试,竞争机会是公平的,你有工作经验他也有,你有的优势未必就比别人一定强。要全面权衡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最大努力完成答卷。即使没有通过也不要埋怨,虚心总结,等待机会,反而会更好一些。
就这个问题给大家提供点参考的看法。
对于考生而言,从准备报考一直到考试真正结束,在整个过程中考生们的竞争和心态因数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大致从报考阶段、考前复习准备阶段和考试阶段这三个阶段介绍一下考生自己的竞争和心态因数的变化情况,关键是如何调整。
第一:报考阶段的竞争压力和心态问题。在这个阶段,考生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在没有充分考虑清楚的情况下报考,最终可能会由于某些因数而导致失败。考生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因为如今的考试竞争是越来越激烈,所以考生应把存在的竞争因数充分考虑好,对自己不能抱有任何侥幸的心态,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因此,考生考虑好自己的切实状况后,就可以根据报考人数、专业等方面对自己有个很好的定位,这样心态也是比较镇定的,因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在这种有准备的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明智的。所以当你报名后,会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准备复习考试。
★ 考试后如何调整心态
★ 考试失利作文
★ 关于考试失利的作文
★ 记考试失利作文
★ 高考紧张怎么调整心态
★ 应届毕业生迟迟找不到工作,该如何调整心态?_职场励志
★ 怎么快速调整心态学习进入学习
★ 调整心态的叙事作文
★ 调整好心态的心情随笔
地线操作人作业
作业前准备→挂拆地线作业中→作业结束送电→撤离现场。地线操作人的职责、工作要求:
a)要服从地线监护人的指挥,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b)地线操作人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c)明确本次作业任务、封锁范围、作业内容、需停电的设备后,装设地线的位置、数量。
d)接地线应可靠安装,不得侵入限界,要有防风摆措施。
e)必须妥善保管地线、验电器,每次作业前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f)所有作业必须在地线监护人的监护下进行,严谨臆测操作。
g)与监护人共同确认绝缘用品、验电器等状态,确保满足作业需要。
h)地线、验电器、绝缘用品在运输和使用时,必须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必要时,做好防潮措施,确保其满足绝缘性能。作业前准备:
a)听从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和人员安排,明确接挂地线位置及安全注意事项。b)出工前,地线操作人根据《分工单》中需带的工具、材料去料库领取,并检查地线有无断股、散股等,确保地线状态良好。与工区材料员共同对地线的绝缘杆进行绝缘遥测试验(2500V兆欧表),测试其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确认地线及操作杆绝缘性能良好,数量等满足作业需要。
c)工具准备:个人工具、钢丝刷、接地线、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d)地线出库装载时,要妥善保管。作业停电:
a)到达现场后与地线监护人共同确认接挂地线的股道、支柱、杆号,在接到地线监护人的命令后,方可进行地线操作。b)停电前,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设好防护后地线操作人检查地线状态,先接好接地端,做好验电、接地准备(地线不得侵入限界),确认良好后向地线监护人汇报。c)地线监护人接到工作领导人的通知后,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进行验电(垂直停电作业须在停电前在带电设备上检验验电器状态),确认该设备停电,使用验电器验电的注意事项及有关规定:
(1)验电器的电压等级为25kV。
(2)验电器具有自检和抗干扰功能。自检时具有声、光等信号显示。
(3)验电前自检良好后,先在同等电压等级有电设备检查其性能,确认声、光信号显示正常,然后方可在停电设备上验电。
(4)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确保验电器良好。
(5)验电接地必须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6)得到验电接地命令后,先行做好接地端的连接。钢轨打磨除锈彻底,接地端连接牢固可靠。
(7)装设地线时,人体不得触及接地线,地线与被停电的导体接触良好。
d)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两组地线应接在同一侧钢轨上,且不应跨接在钢轨绝缘两侧。必须跨接在钢轨绝缘两侧时,应封闭线路。地线穿越钢轨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
e)连接接地线时,操作人要借助于绝缘杆进行。绝缘杆要保持清洁、干燥。f)在停电作业的接触网附近有平行带电的电线路或接触网时,为防止感应危险电压,除按规定装设接地线外,还要增设接地线。若作业区中间有加挂地线,应待两端地线接好后方可加挂。g)一般情况下,接触悬挂和附加导线及同杆架设的其它供电线路均需停电并接地。但若只在接触悬挂部分作业,不侵入附加导线及同杆架设的其它供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时,附加悬挂及同杆架设的其它供电线路可不接地。
h)在电分段、软横跨等处作业,中性区及一旦断开开关有可能成为中性区的停电设备上均应接地线,但当中性区长度小于10m时,在与接地设备等电位后可不接地线。作业结束送电:
a)地线监护人接到工作领导人拆除接地线的命令后,地线操作人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迅速将接地线挂钩从停电设备上取下,再拆除接地线的接地端。
b)拆除接地线时,操作人要借助于绝缘杆进行。绝缘杆要保持清洁、干燥。c)地线拆除后,汇报监护人,监护人通知工作领导人地线撤出完毕。
e)拆除地线时,同样人体不得触及接电线。f)地线按要求缠绕好,与地线监护人员共同确认工具材料是否全部清理干净,撤离施工现场。
g)到达工区后及时将所携带的工具料具返回工区料库,材料员做好检查工作。5 撤离现场:
一、变文本作业为动手作业
传统的作业练习, 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 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 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文本符号的往来, 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 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 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 甚至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 用创作的乐曲、摄录的活动录像、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 进行学问的探讨, 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学习了古诗《江雪》, 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 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琥珀》, 让学生试着制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 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时, 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 举行“春之声”诵读会等。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 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 还广泛了解了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此时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 而是一个学习的载体, 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 利用熟悉的材料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 与相关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 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 学生不仅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 还收获了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变被动完成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为此,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 笔者认为在教完生字、新词后, 不需要让学生机械地抄写, 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 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 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信任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变整体统一为体现层次
学生之间有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 给学生“自助餐”式的作业设计, 创设宽松的作业氛围,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习古诗《小池》后, 教师设计以下几项作业: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作业第一项是巩固练习, 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指导学生迁移学法, 提高阅读能力。三项作业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学生选择的范围, 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又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道:“创造性只能培养, 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 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行动, 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如学完《争吵》一课后, 教师提问: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 有一位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 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 忽略了原则, 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教师在评价这样的回答时, 不应只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 而应注重他们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说不在乎学生答的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教师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藩篱, 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尊重个人见解, 允许学生间的争论。
五、变单一评改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学生的个性特征, 对于教师来说, 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每一次作业批改, 教师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勤奋学习, 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 带领他们走出挫折, 提出合理建议, 分享成功的快乐,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评价学生的作业, 不仅要评价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习惯和创意。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 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捕捉作业中的亮点, 如学生字写得好, 增加写字质量的评价;学生理解与众不同, 富有创意, 可在作业本上画上笑脸;学生作业质量高, 令人赏心悦目, 可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
一、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的功能
(一)预习作业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预习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预习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二)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备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预习作业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的学习基础薄弱,造成了听不懂课,成绩下降的后果。另外,由于一些教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教学时注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学生就更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作业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科量也大,趣味性的内容又相对较少,所以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多是让学生背诵概念知识或是做卷子上的习题,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模式,不再充满好奇心及新鲜感。这是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的另一原因。
(三)教师对预习作业指导不够重视。
教师习惯于把功夫下在课前或者课上,却往往忽视对课后预习作业指导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检查不及时使得老师们渐渐的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重视。
三、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一)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卷调查表明,小学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学数学,做数学预习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预习作业和抄袭预习作业现象。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
(二)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指的是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预习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我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路程应用题”教学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有多远?你是怎样得来的?你来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比一比看谁说的较准确,谁的方法好。第二天学生汇总出了这些方法:
学生1:我家离校大约0.5千米。我先测出我的步距,然后数到学校门口有多少步,相乘得来的。上学用了10分钟。
学生2:我家离校大约2.5千米。我先测出我正常情况下1分钟能走多远,然后看我到校用了多少分钟,再相乘得来的。我上学用了35分钟。
学生3:我家离校大约5千米。我是父亲用摩托车送来的,车上有里程表,我们用了15分钟。
还有骑自行车来上学的;有先走一段路,后又乘车来上学的等等,这为教师上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具有典型性意义的题目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作用是显见的。典型性题目的设计,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遍存在于数学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中的“容量大、质量低”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升华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效率。
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练的数学语言了。
收集整理如下:
(1)一条裤子4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是: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用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了这种数量关系: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炼。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问题的设计,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习作业应适量。
过多的预习作业,不仅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目前,学生近视低龄化、普遍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程,其中预习作业又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预习作业应适量。
四、结论
预习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策略是为了消除传统预习作业形式中出现的弊端,使学生的人格在预习作业过程中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符连媚 新教育 2009/10
[2]预习——小学数学学习的利器 肖元莲 小学教学设计 2008/11
[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预习观 卢建琴 教育科研论坛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