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共11篇)
财行[2013]51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政军机关、人大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因公组派临时代表团组的省部级以下(含省部级)出国人员(以下简称出国人员)。
第三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因公组派临时出国团组应当坚持强化预算约束、优化经费结构、厉行勤俭节约、讲求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规模,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
第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经费总额,科学合理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
(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硬约束,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在核定的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内,务实高效、精简节约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活动,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五条 出访团组实行计划审批管理,并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外事管理规定,科学制订因公临时出国计划,认真履行因公临时出国计划报批制度,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团组人数、国家数和在外停留天数,正确执行限量管理规定。组团单位和派出单位要明确责任,谁派出、谁负责。
(二)因公临时出国应当坚持因事定人的原则,不得因人找事,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
(三)各级外事部门应当加强因公临时出国计划的审核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对违反规定、不适合成行的团组予以
调整或者取消。驻外使馆答复国内因公临时出国征求意见时,应当严格履行把关职责。
第六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国经费的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不得擅自突破,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
第七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建立因公临时出国计划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出访团组应当事先填报《因公临时出国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见附1),由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分别出具审签意见,明确审核责任。出国任务、出国经费预算未通过审核的,不得安排出访团组。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包括: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
国际旅费,是指出境口岸至入境口岸旅费。
国外城市间交通费,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在出访国家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费用。
住宿费是指出国人员在国外发生的住宿费用。
伙食费是指出国人员在国外期间的日常伙食费用。
公杂费是指出国人员在国外期间的市内交通、邮电、办公用品、必要的小费等费用。
其他费用主要是指出国签证费用、必需的保险费用、防疫费用、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等。
第九条 国际旅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出国人员应当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应当事先报经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时间。
(二)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选择优惠票价,并尽可能购买往返机票。
(三)因公临时出国购买机票,须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机票款由本单位通过公务卡、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根据《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等有效票据注明的金额予以报销。
(四)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交通工具,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
(五)省部级人员可以乘坐飞机头等舱、轮船一等舱、火车高级软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商务座;司局级人员可以乘坐飞机公务舱、轮船二等舱、火车软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一等座;其他人员均乘坐飞机经济舱、轮船三等舱、火车硬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座。所乘交通工具舱位等级划分与以上不一致的,可乘坐同等水平的舱位。所乘交通工具未设置上述规定中本级别人员可乘坐舱位等级的,应乘坐低一等级舱位。上述人员发生的国际旅费据实报销。
(六)出国人员乘坐国际列车,国内段按国内差旅费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外段超过6小时以上的按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补助12美元。
第十条 出国人员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一个国家城市间往来,应当事先在出国计划中列明,并报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未列入出国计划、未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的,不得在国外城市间往来。出国人员的旅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其城市间交通费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
第十一条 住宿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
(二)参加国际会议等的出国人员,原则上应当按照住宿费标准执行。如对方组织单位指定或推荐酒店,应当严格把关,通过询价方式从紧安排,超出费用标准的,须事先报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经批准,住宿费可据实报销。
第十二条 伙食费和公杂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出国人员伙食费、公杂费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个人包干使用。包干天数按离、抵我国国境之日计算。
(二)根据工作需要和特点,不宜个人包干的出访团组,其伙食费和公杂费由出访团组统一掌握,包干使用。
(三)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
(四)出访用餐应当勤俭节约,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
第十三条 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计划一并报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
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第十四条 出访团组在国外期间,收授礼品应当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应当事先报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按照厉行节俭的原则,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
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互赠礼品或纪念品。
第十五条 出国签证费用、防疫费用、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等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根据到访国要求,出国人员必须购买保险的,应当事先报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后,按照到访国驻华使领馆要求购买,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
第十六条 出国人员回国报销费用时,须凭有效票据填报有团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国外费用报销单(具体表格由各单位制定)。各种报销凭证须用中文注明开支内容、日期、数量、金额等,并由经办人签字。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财务报销审批的具体规定,加强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的经费核销管理。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提交的出国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
第十七条 中央各部门根据出国经费预算,结合实际购汇需求,自主核定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购汇数额,通过财政部批准的人民币资金账户,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申请,自主核定本地区购汇数额,并确定一家外汇指定银行具体办理购汇手续。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除涉密内容和事项外,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的预决算应当按照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外事、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因公临时出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各部门各单位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因公临时出国团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每半年向同级外事、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本单位因公临时出国经费使用情况。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绩效评价,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组团单位应当采取集中形式,对团组全体人员进行行前财经纪律教育。对出国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相关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违规扩大出国经费开支范围的;
(二)擅自提高经费开支标准的;
(三)虚报团组级别、人数、国家数、天数等,套取出国经费的;
(四)使用虚假发票报销出国费用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因公临时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定,报财政部备案。边境地区有频繁出国任务的,其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由所在省、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对与我新建交或未建交国家,相关经费开支标准暂按照经济水平相近的邻国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外交部根据出访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物价等变动情况,对相关经费开支标准适时调整。
第二十五条 国有企业和其他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外交部负责解释。
关键词:因公临时出国境,八项规定,出访行程,管理,出国信息
2012年12月4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中央外办、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事外事办公室及各行业外事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因公临时出国境的管理。
一、严格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并上报出访计划
1. 因事定人, 确有其事
先由本单位外事部门确定本单位下一年的对外交流与合做任务事项, 再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因公临时出国计划。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再安排考察性出访;压缩出国培训规模;不得赴国外出席无实质内容的庆典、开工仪式等活动。
在人员安排上, 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 安排与项目有关的人员出访。不能因人找事, 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
近几年来, 新闻时有报道某省市的某个单位或企业的领导, 利用公款, 以出访考察的名义, 携带家属或亲友外出旅游, 在国内外都造成了及其不良的影响。甚至在国外的一些娱乐场所里,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会用蹩脚的中文告诉你:“有发票!”以此吸引更多中国人来此消费。
2. 对出访人数、国家数及在外停留天数的规定
每批团组的人数不得超过6人, 每次出访不超过3个国家和地区, 在外停留的天数不超过10天。具体要求是, 出访2个国家和地区不超过8天, 出访1个国家和地区不超过5天。 (以上天数均包含离、抵我国国境的时间)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团组因为申办了申根签证, 为了多去几个国家, 绕航绕道。或者以过境的名义, 增加了出访的国家和时间。这些都是绝对禁止的。如遇特殊情况, 无法选择直航, 必须在归国后, 向所在地外事办公室附上文字说明和联航机票, 且此类绕航不可入境转机国家。否则, 属于违规行为。
3. 严格安排出访行程
因公临时出国应该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行程, 实质性的公务活动应战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得利用公款旅游或参加与公务无关的娱乐活动。为此, 福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 (以下简称福建省外办) 于2012年开始, 特别规定, 在申请任务批件时, 必须附上出访行程, 且需要写清楚每一天的具体安排。2013年底, 福建省外办在全省范围内举行了外事培训, 特别指出, 为了响应十八大规定的号召, 从2014年开始, 出访行程需按每半天的安排来上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款旅游的可能性。
最近两年, 外国政府对出访行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从严要求在外的公务行程。特别是德国政府, 从2012年开始, 就明文规定, 公务行程必须占到整个出访行程的70% (而不是国内所要求的三分之二) 。即使是69.99%的公务行程, 也是会被严令禁止的。
在出访时间的安排上, 要注意避开当地的节假日及政局动荡等不安全因素, 方便邀请方安排随从人员及交流、培训地点。
二、严守纪律, 注意礼节
1. 严守外事纪律, 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出访团组各成员要听从团长的安排, 严格遵守外事纪律, 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不得参与赌博、出入色情场所。
2. 注意相关礼节
在出席一些重大的项目洽谈或技术交流时, 应按对方要求, 穿戴整齐。注意当地的一些礼仪和礼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大部分国家的企业都没有互送礼物和互相宴请的习惯。出访团组无需以任何名义和方式赠予对方礼品, 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各单位外事管理人员可以在出访前召集各出访成员开会, 重申外事纪律及一些注意事项, 提高各成员的守纪意识。
三、出国信息公开与成果共享
(1) 各单位应在各团组出访前, 将出访团组成员信息通过内部网或公告栏的形式如实告知本单位人员, 涉密信息除外。并在团组回国后一个月内, 公布出访内容的执行情况和出访报告。接受群众的监督。
(2) 各团组应在回国后的5个工作日内, 将出访报告提交各单位外事管理人员。并由外事管理人员将出访报告及护照等相关证件及时提交并归还所在地外事侨务办公室。
四、信息整理及归档
1. 信息的整理
外事管理人员应将每年每批次的出访团组及人员信息进行整理, 制作成表格, 包括出访人员名单、出访国家及地区、出访目的、出访时间、出访人员护照信息、出访任务批件号、出访实际使用经费等。有条件的单位可在内部网建立外事管理系统, 外事管理人员可将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内, 便于今后查阅。
2. 信息的归档
每年年末或第二年年初, 外事管理人员应将本年或上一年的出访任务批件整理好, 递交单位档案室进行存档。
新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出台 不得安排考察性
出访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精神,财政部、外交部近日出台新的《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将于2014年1月20日起实施。出国经费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包括: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
办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因公组派临时出国团组,应当坚持强化预算约束、优化经费结构、厉行勤俭节约、讲求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规模,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因公临时出国应当坚持因事定人的原则,不得因人找事,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办法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经费总额。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尽可能购买优惠往返机票
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交通工具,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出国人员应当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应当事先报经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时间。因公临时出国购买机票,须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机票款由本单位通过公务卡、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选择优惠票价,并尽可能购买往返机票。不得用公款与我驻外机构企业相互宴请
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参加国际会议等的出国人员,原则上应当按照住宿费标准执行。如对方组织单位指定或推荐酒店,应当严格把关,通过询价方式从紧安排。
出国人员伙食费、公杂费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个人包干使用。包干天数按离、抵我国国境之日计算。根据工作需要和特点,不宜个人包干的出访团组,其伙食费和公杂费由出访团组统一掌握,包干使用。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
出访用餐应当勤俭节约,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计划一并报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的管理,促进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1、宗旨:促进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保证师生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正常运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2、归口部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是广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归口部门。
3、适用范围(停留时间在三个月以内)
在职教职工短期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短期合作研究、竞赛、文艺演出,需要学校财务部门支付出访费用(包括个人课题或项目经费)的,必须办理因公临时出访审批手续并持因公护照出访;全日制在读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短期合作研究、竞赛、文艺演出,需要学校财务部门支付出访费用(包括课题或项目经费)的,必须办理校内因公临时出访审批手续并持因私护照出访。
二、审批原则和要求
1、因公临时出国(境)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
2、出访人员的出访任务必须与自身的工作性质相符。
3、同一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或同时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4、凡是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原则上不派非专业人员出访。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须提交论文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同一论文或成果只派一人参加。
5、我校人员参加外单位组团出访,组团单位须先征求学校意见,由主管外事的校领导提出审批意见,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行文答复组团单位。
三、审核及报批程序
1、凡申请因公临时出国(境)进行工作访问的在职教职工和全日制在读学生,须首先征得所在部门领导同意,并到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领取《广州大学因公临时出访审批表》(也可在国际交流处部门网页上下载)。
2、申请人须详细填写审批表,尤其对出访理由和所需经费来源应作详尽的说明。需要由学校支付费用的,应在递交申请时加以说明,并经财务处审核盖章。
3、出访申请经申请人所在部门同意并在审批表上加具意见后,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将审批表连同邀请函及附件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原件一份及复印件两份送到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学术会议及短期科研活动送科技处和社科处审核,出国短期任职或工作送人事处审核,学生出访送学生处审核),然后交到国际交流
2和发起人的政治背景,并如实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报告。
3、出访人员应严格保守国家秘密,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不做有损国格、人格和违反外事纪律的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4、出访人员不得私自与境外机构或个人签订协议或做出承诺。
5、出访任务完成后,出访人员必须在15天内将因公护照或通行证交回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一保管,并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出访汇报表》,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存档并转呈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6、出访人员在出访期间应积极主动地做好我校的对外宣传工作,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出访回国后应继续与出访期间结识的学术同行及友好人士保持联系,提高出访的后续效益。
六、附则
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北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冀财外〔2014〕11号,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内部各级别因公出国(境)人员,包括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国家公派留学及访问学者、国家汉办外派教师、学院外派教师及留学人员等(以下简称出国人员)。
第三条 各部门因公组派出国(境)团组要坚持强化预算约束、优化经费结构、厉行勤俭节约、讲求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规模,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
第四条 因公出国(境)经费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学院财经处会同党政办(外事办)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
(二)各部门要加强预算约束,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在核定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内,务实高效、精简节约地安排因公出国(境)活动,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五条 出访团组实行计划审批管理,并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外事管理规定,科学制订因公出国(境)计划,认真履行因公出国(境)计划报批制度,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团(境)组人数、国家数和在外停留天数,正确执行限量管理规定。
(二)因公出国(境)要坚持因事定人的原则,不得因人找事,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
(三)学院党政办(外事办)要加强因公临时出国计划的审核、报批管理,严格把关,对违反规定、不适合成行的团组予以调整或者取消。
第六条 各部门出国(境)经费的支付,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不得擅自突破,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
第七条 各部门要建立因公出国(境)计划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出访团组要事先填报《因公出国(境)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见附1),由党政办(外事办)和财经处分别出具审签意见,明确审核项目和经费列支渠道。出国任务、出国经费预算未通过审核的,不得安排出访团组。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包括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
第九条 国际旅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出国人员要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外国航空公司航线的,要事先报经学院外事和财经处审批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时间。
(二)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选择优惠票价,并尽可能购买往返机票。
(三)因公临时出国(境)购买机票,须经学院外事和财经处审批同意。机票款通过公务卡或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单位财经处要根据《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等有效票据注明的金额予以报销。
(四)出国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交通工具,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
(五)司局级人员可以乘坐飞机公务舱、轮船二等舱、火车软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一等座;其他人员均乘坐飞机经济舱、轮船三等舱、火车硬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座。所乘交通工具舱位等级划分与以上不一致的,可乘坐同等水平的舱位。所乘交通工具未设置上述规定中本级别人员可乘坐舱位等级的,应乘坐低一等级舱位。上述人员发生的国际旅费据实报销。
(六)出国人员乘坐国际列车,国内段按国内差旅费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外段超过6小时以上的按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补助12美元。
(七)出国人员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一个国家城市间往来,要事先在出国计划中列明,并报本单位外事和财经处批准。未列入出国计划、未经本单位外事和财经处批准的,不得在国外城市间往来。出国人员的旅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其城市间交通费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
第十条 住宿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出国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
(二)参加国际会议等的出国人员,原则上要按照住宿费标准执行。如对方组织单位指定或推荐酒店,要严格把关,通过询价方式从紧安排,超出费用标准的,须事先报经本单位外事和财经处批准。经批准,住宿费可据实报销。
第十一条 伙食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出国人员伙食费、公杂费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个人包干使用。包干天数按离、抵我国国境之日计算。
(二)根据工作需要和特点,不宜个人包干的出访团组,其伙食费和公杂费由出访团组统一掌握,包干使用。
(三)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
(四)出访用餐要勤俭节约,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
第十二条 其他费用主要是指出国签证费用、必需的保险费用、防疫费用、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等。
第十三条 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要连同出国计划一并报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
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第十四条 出访团组在国外期间,收授礼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要事先报经学院外事和财经处审批同意,按照厉行节俭的原则,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
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互赠礼品或纪念品。
第十五条 出国人员回国报销费用时,须凭有效票据填报有团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国外费用报销单。各种报销凭证须用中文注明开支内容、日期、数量、金额等,并由经办人签字。
学院财经处要对因公出国(境)团组提交的出国(境)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
第十六条各部门根据出国经费预算,结合实际购汇需求,自主核定本部门购汇数额,向财经处提出购汇申请,财经处将根据出访团组的核定数额,通过市财政部门指定银行具体办理购汇手续。
第十七条 除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外,国家公派留学及访问学者、国家汉办外派教师、学院外派教师及留学等长期因公出国(境)人员,原则上保留其基本工资待遇,取消岗位津贴。其在外期间费用及补助标准参照其出访的具体文件内容结合学院实际给付能力制定,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经双方认可签订协议后方可派出。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除涉密内容和事项外,因公出国(境)经费的预决算要按照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学院外事、财务、审计等部门应对因公出国(境)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财经处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对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建立健全因公出国(境)团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每半年向上级外事、财政部门报送学院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绩效评价,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组团部门要采取集中形式,对团组全体人员进行行前财经纪律教育。对出国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相关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违规扩大出国经费开支范围的;
(二)擅自提高经费开支标准的;
(三)虚报团组级别、人数、国家数、天数等,套取出国经费的;
(四)使用虚假发票报销出国费用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院财经处、党政办(外事办)负责解释。
一、学校因公出国(境)经费调研内容及分析
为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预算核定与实际支出的差异,更科学合理地运用因公出国(境)经费,设计了《宁波市教育系统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调查表》,出访人员按照校领导及行政人员、教师、其它等划分为三类。经费支出类别根据因公出国(境)任务,分为访问学者、中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国际会议、科研合作、项目洽谈、带学生出访、考察互访等八类。
经统计,共有70所单位填写了调查问卷,含高校9所,直属学校16所,直属单位4所,县(市)区教育局5所,县(市)区学校36所。根据单位类型和支出类别详细统计了2015年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包括高校7所,直属学校16所,直属单位5所,其预算经费指标、实际经费总支出、及各类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经汇总可见,高校预算经费指标基本够用,直属学校和直属单位预算经费指标远远满足不了因公出国(境)经费实际的支出需要,采用了从高校调配经费指标的办法。根据调查表后续问题回答情况统计,47.6%的单位(85.7%的高校)认为现行“三公”经费中关于教师因公出国(境)经费的规定不合理,47.6%(14.3%的高校)认为规定较合理,理由如下:师资出国(境)培训经费受“三公”经费制约,严重影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姐妹学校的正常交流与访问、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建议将师资出国(境)培训经费、带学生出访经费从“三公”经费中独立出来;部分单位建议增加“教育国际化”经费项目,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的交流出访计划确定“教育国际化”经费指标。根据出访任务类别划分,建议访问学者、中长期培训、短期培训等列入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国际会议、科研合作、项目洽谈等作为科研经费支出,带学生出访、考察互访等单独列入教育国际化项目经费支出。
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单位2013-2015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总额没有增加,出访批次数却逐年增加,多数单位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指标不够,从其它单位调配指标的情况;基于前三年因公出国(境)情况定指标,部分单位经费指标甚至为0,很多时候一线教师有机会去国(境)外学习交流,但苦于“三公”经费有限,不得不取消计划或缩短计划,严重影响教师国际化提升进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根据调研对象“2013-2015年本单位因公出国(境)情况”的表格分析,57.1%的高校连续三年因公出国(境)经费指标不够,针对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有些单位根据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从其他单位调配指标,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部分单位甚至取消了原有的出访计划,挫伤了对外合作交往的积极性,阻碍了国际化的发展。
二、学校因公出国(境)经费优化对策、建议
一是统筹兼顾,合理使用。根据前几年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和支出情况,合理安排出访团队、分配指标,使出国(境)经费支出节俭、高效,发挥更大的作用。据统计,57.1%的高校反映因公出国(境)经费指标不够用,建议根据上一年度出访经费情况,在出国(境)计划审批后进行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部分单位建议增设专项经费。
二是改革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体制。建议从程序管理为主向实质性内容管理为主转换。
三是细化因公出国人员类别。统计结果显示,82.4%的单位建议带学生出访项目、77.8%的单位建议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项目不列入“三公”经费。根据出访人员类别,建议将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因公出国(境)考察互访等公务性质出访经费列入三公经费,其他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从其他经费渠道(如教师培训经费、科研经费)开支。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3日)
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组:
2008年以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8〕9号、中纪发〔2008〕10号、中办发〔2009〕12号、X委办〔2009〕8号等有关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把关、细审查,认真做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的监管工作。全市共审核报批因公出国(境)人员2 批,县处级干部6人,科级以下干部1人,其中1批1人次因5.12汶川特大地震未成行。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未发现有利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制度,预防监督深入有效
我市从制度建设入手,从审批环节把关,预防党员干部利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因公出国(境)申报和审批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健全完善了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管理、领导干部因公或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出国(境)向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制度等。建立和落实便捷高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将当年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于次年1月15日前专题报告组织、纪检和上级外事部门,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由纪检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出国(境)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规范程序,审批工作细致严谨
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因公出境(含赴香港、澳门)的公务活动,一律由外事部门归口办理,出访申请(含出访的背景情况、参团单位、带队领导、经费来源等)必须经市委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报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对不符合文件规定的团组,特别是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考察和营利性跨地区跨部门(双跨)团组,一律不进行审核、报批。对于计划外出国(境)任务申请,严格审查其出访事由、内容、必要性和日程安排,从严掌握。对批准出行的团组,切实加强对其境外活动情况的监督和核查,派出单位和审批单位及时评估团组提交的出访报告。
三、严格审计,经费开支合理节约
我市严格执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约束。将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规模。根据经费预算和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 准及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出国(境)费用,不得核报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的费用。坚持在核定的财政预算内组织安排出国活动,严格执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严禁擅自突破。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因公出国前,按规定的开支标准编制经费使用计划,送财政部门审定,并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后予以给付经费。对于持因私普通证照出国(境)执行公务者,其出访费用由个人承担,所在单位不予报销。
四、整合力量,管理考核扎实到位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因公派出工作的管理,明确公派出国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出国申报审批程序和费用管理等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出访人员因工作或学习需要,使用国家或本单位、个人、组团单位或邀请方经费赴国(境)外参加会议、任教、访问、合作研究、学习等相关公务活动的,均应纳入因公出国(境)管理范畴,按因公出国(境)审批渠道办理手续。严禁不履行因公出国(境)任务报批手续,擅自出国执行公务活动。
第三条因公出国(境)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实行学校、主管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和直属附属单位分级负责管理的“三级管理”的模式,按照“依法、高效、精简”的原则,按程序、按权限、逐级审批展开工作。
1.学校主管领导对全校管理权限内所有因公出国(境)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审批,而后交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按程序审核和申报办理。
2.“主管职能部门管理”是指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组织人事部、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财务处、保卫处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提供因公出访的服务,进 行科学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要负责对全校因公出国(境)工作实施归口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核和申报工作。
3.校内各单位负责对隶属于本单位的员工提交的因公出国(境)任务申请进行政治和业务的审核工作,包括对出访者的政治表现、出访身份、出访任务、涉密问题、日程安排、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是否妥善安排其出访期间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其他相关事宜进行落实和审核,出具明确的意见,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4.纪检监察办公室、审计处等部门负责因公出国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因公出访要坚持需求性与必要性相结合的审核原则,可行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评估原则,遵循“按需派出、注重实效、控制规模、精简节约”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的政策要求
第五条因公派出人员的选派以业务是否对口为原则,同时符合国家规定和学校政策。需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品德优良的在编教职工(包括外籍教师和人事、档案关系在我校的在站博士后)。
2.热爱中国、遵守法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及学校的荣誉、安全和利益。4.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具备出国执行公务的能力。5.身心健康,年龄65周岁(含)以上者需提供校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第六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批准因公派出: 1.出国人员的专业与出访任务不符。
2.邀请单位不合法,邀请方不能出具规范邀请信。3.因公出访人员配偶不能同团因公派出。
4.非在职人员(含退(离)休人员及人事档案关系不在我校的人员)出访。
5.受到党纪政纪撤职以上处分未满5年的。6.违反外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7.因涉嫌违纪违法已被立案调查的。
8.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七条凡同一出访任务,不论团组规模大小,均应按一个团组一次性全团申报,严禁化整为零,分头、分团、分时申报。
一个团组的人员总数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不得超过6人。严格控制出访时间:出访一个国家不得超过5天,二个国家不得超过8天,三个国家不得超过10天(赴拉美、非洲航班衔接不便的国家的团组,出访2国不超过9天,出访1国不超过6天),且抵离境当日计入在外停留时间(除参加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展览活动或培训团组外;其中培训团组需按照国家外专局要求提前报批,获批后方可出行)。在外停留时间,不得无故延长。第八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为保证校务正常有序运行,校领导和校中层正职负责人因公出访按以下原则统筹协调:
1.校党委、行政的正职负责人不能同时出访。
2.校领导原则上应在每年年底向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提交第二年全年的出访计划,并报送交书记、校长批准。校级领导原则上每年出国(境)不超过一次(主管外事领导除外)。
3.校级领导干部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学校管理工作,以学者身份出国(境)进行个人学术交流活动应安排在学术假期进行,并不得使用学校行政事业经费。
4.校级领导、同一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地区),不得同团出访,杜绝重复考察。
5.校内各单位党政正职负责人不能同时出访。确有重要的学术会议等特殊情况需要同时出访的,须向主管外事副校长申请,得到批准后方能申报。
6.正职处级干部出国(境)每年累计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三个月,次数不超过两次。
7.在开学初、学生毕业前夕一般不安排出访活动;在领导主管领域出现重要事情的关键时期,一般不安排出访活动;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出国(境)人数原则上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章申报及审批程序 第九条 各类因公出国(境)人员都应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人事关系隶属等,履行相应的申报和审批流程。
1.校正职领导因公出访,应按教育部规定,经学校审核后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相关部门审批并出具任务批件或任务通知书。
2.校副职领导申请出访的,应按学校规定,经学校正职领导审批后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向四川省外办申请出国任务批件。
3.院、系(中心)正职干部申请出访的,应按学校规定,经主管外事校领导及正职校领导审批。
4.其他申请出访人员,应按学校相关规定,由所在单位审核后,半年以上需向组织人事部请假,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及主管外事的校领导审批。
5.参加外单位组团出访的,须提供组团单位的征求意见函、出国(赴港澳)任务通知书和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
6.参加国际会议需提供会议论文接收函。合作学术研究需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书。
第十条所有出访人员都应认真、如实地提交出访申请及相关材料至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待学校公示并审核通过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协助下办理出国(境)手续,距出发时间不足两个月的不予办理。
第四章经费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由学校提供出访费用的,费用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费用标准和规定执行。1.短期因公出访(30天以内)参照财政部、外交部制定的《各国家和地区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开支标准表》执行。
2.长期因公出访(30天及以上)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资助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费用由外方或其他机构提供资助的,若资助标准已超过国家财政部相应规定,不得再使用学校经费支付或领取个人在外公杂伙食零用补助。
第十三条因公出国(境)期限在三个月以下的出访人员须购买境外“意外伤害、医疗及紧急救援保险”;三个月以上出访人员须购买医疗保险,费用自理。
第十四条出国(境)人员回国后,所有票据需经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审核合格后方可于财务处报销。财务处在受理因公出国费用报销手续时,报销人需提供因公出国任务批件及校内经费预算表。因公出国期间,出访人员非公事务的任何费用均不得公费支付和报销,凡未经学校批准或持因私护照出访的,不得使用学校任何经费报销其出国费用。
第五章出访成果总结
第十五条因公出访团组须在回国后15天内,向各派出单位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上交出访总结、出访照片、出访报告等成果。
第十六条校领导完成出访任务之后,书面或口头或向党委常委会或校务会通报出访情况,并及时把需要落实的后续工作布臵给相关单 位。参加双跨团归国后需将出访报告同时抄送四川省外侨办(川外侨发[2014]7号)。
第六章 外事纪律
第十七条 因公出访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应严格遵守我国和前往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学校规章,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不做有损国家和学校声誉的事情。
第十八条出国(境)团组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出国(境)行前培训工作,出行前签署《西南财经大学因公出国(境)告知书》。
第十九条 二人以上团组须有职责分工,实行团组负责制,出访在外时期的外事纪律、安全、紧急问题等均由团组负责人决定处理并承担责任。遇到重大或突发状况的,团组负责人应及时与其所属的单位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汇报请示,并及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二十条 因公出访人员必须增强保密意识,在对外交往中要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秘密;并应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妥善保管内部材料,不得携带涉密载体(包括纸质文件和电磁介质等);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内部文件和资料;不在非保密场所谈论涉密事项。
第二十一条因公出访人员为涉密人员的,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并签订《保密责任承诺书》与申报材料一并交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第二十二条因公出访人员在国外执行公务期间,如在国外遇到较大困难,可以向中国领事官员申请必要的帮助和协助;如有合法权利和利益受损的,可以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在国际法许可的限度内寻求领事保护。
第二十三条违反出国(境)管理规定现象及相关处罚
1.出国(境)批准期限是指从出关时盖我国边防检查章的时间起至回国时盖我国边防检查章时间止。在外执行公务者须严格执行,不得借故超期。违规者,若发生一次超期,不予报销当次出差全部费用,即刻停办本人当年全部出国(境)审批任务,并向派出单位作通报批评;若同一单位当年发生两例超期,即刻停办该单位当年全部出国(境)审批任务,并向学校作通报批评。
2.凡持因公护照(通行证)赴国(境)外执行公务者,回国(境)后必须在7日内将因公护照(通行证)交由省外侨办统一保管,不得滞留于手,未按规定按期交回者,即刻停办本人当年出国(境)审批任务,并向学校作通报批评。
3.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批准后,不得擅自出访未经批准的国家(地区),不得借在第三国(或地区)中转飞机的名义随意出关,不得擅自绕道旅行或更改行程路线,否则不予报销相关的费用。4.因公出国(境)任务批准后,不得循因私渠道办理签证(签注)。凡持因私护照出国(境)执行公务,一切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5.我校聘用的外籍人员和持它国(境)永久居留证的教职工,出国(境)执行公务前,需提前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和学校 批准同意后,方能出国(境)执行任务,未经批准的出访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6.我校正在国(境)外长期访问学的教职工,如果计划到其他国家(地区)或访学地之外的城市开展短期学术活动,需提前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相关部处和学校批准同意后,方能执行任务。事先未获得批准,一切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解释,学校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学校关于因公出国相关工作流程及具体实施细则。各院系和直属附属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细则。
兹有XX(学校)教师(职工)XX,男、女性,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参加工作,因公到XX国,请假XX月,自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止。请批准。
附件:
请假人:
联系电话:
20XX年XX月XX日
延伸阅读:
【请假条的格式】
请假条的格式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具体写作方法如下:
标题:“请假条”三字写在第一行中间位置。
称呼:在第二行顶格写明向谁请假。写给收条人的称呼同一般书信。一般都是向顶头上司或老师请假。具体写法是在姓后面加上职务,如“x总”,“x科长”,“x老师”等,后用冒号。
正文:写清请假的缘由,请假的起止时间。在第三行空两格写起。最后常以“请予准假”,“此致敬礼”,“不胜感激”等用语结束。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因公出国人员逐年增多,少数因公出国团组违规违纪现象不可忽视,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内涉及我因公出国人员的海外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因公出国团组行前教育,保证因公出国人员能顺顺利利地出去,安安全全地回来,圆圆满满地完成任务,十分必要,也是规范因公出访、确保出访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外交部有关文件和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加强因公出国团组和人员行前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出国前的准备
1、检查护照、签证的有效期。护照有效期是指签证期满还有半年以上时间,不要因护照过期影响国外行程。签证有效期是根据外国使领馆给的签证来确定,同时出访二个以上国家,要注意根据每个国家的签证有效期和停留期安排出访顺序。
2、购买必要的人身安全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险。
3、了解前往国家的风土人情、气候变化、治安状况、法律、法规、艾滋病、流行病疫情等信息,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4、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5、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特别是赴非洲地区),并随身携带接种证明(俗称“黄皮书”)。有条件的话,最好做一次全面体检。
6、团组出发前应明确领导及分工,大的团组还应建立临时党支部。
二、出入境应注意的问题
1、严禁携带国际禁运物品、受保护动植物制品(如象牙)等出入境。
2、如携带大量现金,必须按规定向海关申报。
3、不宜为陌生人携带行李或物品。
4、慎重选择携带个人药品。如因治疗自身疾病必须携带某些药品时,应请医生开具处方,并备齐药品的外文说明书和购药发票。
5、注意携带邀请函。现在不少国家(包括美国、法国等)的边防部门在外国人入境时需交验邀请函,各出国团组对此应引起重视,注意携带出访必备文件。
6、填写入境卡时,入境目的要与签证种类保持一致,合理保护自己,以免授人以柄,造成被动。
7、因公出国团组和人员如持有效护照及签证在目的地国入境、出境或过境受阻时,应首先向该国主管部门如实说明入出境或过境事由,同时了解受阻原因。如当事人不懂当地语言,有权要求对方提供翻译服务。如果当事人的请求仍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回应,可要求与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联系,寻求帮助。如使、领官员向有关当局交涉未果,当事人应理智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决定;如确系受到对方不公正对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以便日后诉诸法律解决。
三、在国外公务活动中要注意礼仪礼节
1、遵守所在国法律规定,尊重所在国风俗习惯。
2、在对外交往中要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应文雅得体。
3、公务活动时应着正装,非公务活动时可着便装。穿西服参加活动,一般应系领带。
4、遵守时间、不得失约。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节。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5、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6、注意行为
(1)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2)不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挖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3)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味重食品。(4)不得随地吐痰和随地丢果皮纸屑。
(5)在国外除少数有标志的地方可以抽烟外,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是禁止吸烟的。在工作、参观、谈判和进餐中,一般不吸烟或很少吸烟,不要边走边吸烟。进入会客室或是私人住宅、办公室等,不知道是否允许吸烟时,可询问一下主人。如有妇女在座,应征得她的同意。在场人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烟时,则一般不吸烟。
四、严格遵守外事纪律
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授权有限。出国期间,要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1、遇事多请示。一是团员有事要向团长请示;二是在参观访问中,如有意见需向对方提出,应报代表团、组领导,个人不要擅自表态,更不得随意发表有损国格、人格和不符合国家对外政策的言论;三是团组在国外期间如发生意外事件,及时向我驻外使领馆请示,寻求帮助。
2、团组成员不要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团组成员如遇记者一般问话,可简单予以答复,如系采访,应请示代表团、组或驻外使领馆领导后再作答复。
3、出国团组在国外期间团员不得擅自离开集体。团员如要约见老朋友、会见亲人,事先应请示代表团、组领导。如发生团组人员出走和滞留不归的情况,应及时向我驻当地使领馆和国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4、出国不得携带内部机密文件、内部报刊或记有内部情况的笔记本。
5、对外交谈不得涉及我内部机密情况。在与外国人谈判中,商量对策和交换意见应在有保密条件的地方进行。机密电报和文件必须在我使领馆保密室运作,严防被窃听、泄露国家机密。
6、严格遵守出国管理规定。(1)严格按照出国任务批件确定的出访国家执行出访任务,不得利用“申根签证”和互免签证的便利,随意增加访问国家和地区。(2)严格按照出国任务批件核定的出访时间安排出访日程,不得随意增加和延长出访时间。(3)不得利用转机、过境为由,借机绕道旅行、游览。(4)确保已审批的出访公务活动和出访任务落到实处。(5)坚持勤俭办外事。严格按照相关审核要求和有关规定标准执行。(6)回国后一周内提交出访报告,做好项目跟踪与落实。
五、加强防范意识和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1、注意护照及贵重物品安全。(1)不要将文件、钱包、护照等重要物品放在易被利器划开的塑料袋中。(2)将护照及贵重物品与其他行李分别搁放,随身携带。(3)出门时尽量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也不要在居住地存放大量现金。(4)如发生护照被窃或丢失的情况,应及时向当地警察机关报案,向我驻外使领馆报告,并持本人身份资料到我驻外使领馆申请补发旅行证件,以便回国或继续行程之用。
2、注意人身安全。(1)在国外出门活动,至少2人以上,不要一人单独活动。(2)不要前往赌博色情场所。(3)如遇国外警察检查你的护照等证件,你可先请他出示证件,记下他的警牌号、警车号,以防假冒、受骗。(4)熟记当地火、警、急救等应急电话。
3、注意防范“法轮功”的反动宣传和渗透。出国团组和人员不要在“法轮功”活动现场停留、围观,不与“法轮功”媒体接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不参与其组织的活动,不接、不信、不传反动宣传品,更不能接受不明不白的起诉书。
六、提高领事保护意识,维护出国人员合法权益
1、出国人员如在境外遇到交通和其他意外事故,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通知中国驻当地使、领馆。
2、出国人员在境外受到犯罪分子侵害时,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告,并索要一份警察报告复印件。同时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报告。领事官员可以提供以下帮助:安排适当人员听取当事人的受害情况;敦促警方尽快破案;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向当事人提供律师和翻译的名单;推荐合适的医院;补(换)发丢失或受损的旅行证件;协助当事人与家人、朋友联系;寻求当地社会救助。但是,领事官员不能调查案件,不能代替当事人出庭,不能充当翻译,也不能替当事人支付律师费、医疗费或其他相关费用。
(一)临时因公出国(境)
1.因公出国或赴港澳任务报批材料
(1)
通过因公出国(境)综合管理系统填写“因公出国或赴港澳任务报批表”,填写完毕后,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印出纸质报批表。纸质报批表(包括名单附表)需由出访团组团长签名,由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部分申报单位的团组还需提供归口单位领导签名和盖章。
(2)
党政机关副厅局级以上人员出访,申报单位需撰写专题申请,详细描述出访背景、出访目的、邀请方背景、与邀请方关系、出访团组人员分工,以及详细行程安排。
(3)
团组成员中有跨单位情况的,需提供相关单位同意函,并加盖局一级单位章。
(4)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出访还需提供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的经费证明表。
(5)
出访任务需填写详尽、明确。
(6)
出访任务需中央主管部门或本市业务主管部门事先同意的,须附上审核意见书或批复意见。
2.邀请函
(1)邀请函原则上需从出访国发出,附准确中文译文。
(2)邀请函需有邀请人亲笔签名。
(3)在任务审批阶段可提供邀请信复印件或者传真件,但取批件时必须出示原件。
(二)双跨团组
1.本市单位组团:
(1)
本市组团单位与中央或者外省市拟参团单位联系接洽后向市外办申报出国(境)任务,同时需注明非本市单位的上级具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单位名称。所需材料与非双跨团组所需材料一致。
(2)
市外办向外省市或中央具有任务审批权的单位发出征求意见函并取得同意函后,按照正常审批流程审批,并向本市组团单位出具任务批件和出国(境)任务通知书。
2.参加中央单位或外省市组团:
(1)
组团单位需事先向市外办发征求意见函,由市外办商相关单位同意后答复组团单位。
(2)
市外办发出同意函后,本市参团单位按照正常报批程序进行出国(境)任务报批。所附材料需包含组团单位出具的任务批件和出国(境)任务通知书(原件)。
(3)
参加培训性质的双跨团组,还需提供国家外专局的审核意见函。
(三)常驻国(境)外任务
1.常驻港澳任务
(1)
首次申请,需提供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派驻人员基本情况、派驻企业的名称、申请常驻的理由和工作期限、常驻编制使用情况等
(2)
延长停留,除一般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i.延期说明
ii.个人对上次派驻国(境)外工作的小结
iii.所在单位出具的工作鉴定
iv.上次派驻的任务批件
2.常驻国外任务
(1)
首次申请
i.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派驻人员基本情况、派驻企业的名称、申请常驻的理由和工作期限、常驻编制使用情况等
ii.商务部批准设立该驻外企业的批件
(2)延长停留,除一般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i.延期说明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因公出国护照办理流程10-12
因公出国护照签证申办须知06-03
临时员工管理办法10-16
临时护士管理制度07-22
临时救助制度实施办法09-20
临时设施管理规定11-04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管理06-21
临时设施相关管理制度07-15
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汇编09-24
临时设施施工管理方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