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共11篇)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1

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医技、后勤等各科室。

2、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全院必须配备便捷、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干手方法正确。

4、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每日清洁。

5、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科室每月应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手合格标准为:外科手消毒≤5cfu/cm2;卫生手消毒≤10cfu/cm2。

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9、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10、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11、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ICU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其污物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12、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3、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必须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14、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应当达到以下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15、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应当遵循以下方法:

(1)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具体步骤是:

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2)、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 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2

1 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危险因素

1.1 手部细菌的携带情况

手上细菌可分为两大类。常居菌和暂住菌, 而通过手上传播的病原菌, 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化脓性链球菌、A群链球菌、VRE、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轮状病毒、腺病毒、甲肝病毒等, 医务人员手上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 而在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可达80%或更多, 25%普遍医护人员手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隔离病房护士的手上平均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1×104CFU。微生物在未清洁的手上有不同的存活能力, 有时长达数小时, 通过握手传播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盐水中可存活30min以上, 在手上痢疾志贺菌繁殖体可存活1h以上, 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寄居在医护人员手上, 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很多正常的菌群转化成致病菌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1.2 手部污染的危险因素

(1) 护士在搀扶患者及测量脉搏和血压, 测量口腔体温时或接触患者的手, 手臂或腹股沟等时, 手部会污染100~1000CFU克雷伯属细菌。护士接触过严重污染奇异变形杆菌患者的腹股沟后, 通过手套液采样方法发现菌落数达到10~600CFU/mL。接触体液后,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环境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在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之前, 都可以导致手部污染。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呼吸道护理后, 或处理患者的分泌物后手部发现细菌数量0~300CFU护理患者时间越长污染细菌的数量越多。接触患者的衣物后以及患者的床时会有17%的概率发生MRSA从患者的身上传到医护人员手中。护理高危的病人如免疫缺陷的病人和新生儿, 如喂食, 换尿布和婴幼儿玩耍时即使只接触到被婴儿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都会获得RSV而且会接触到他们的口腔粘膜或眼结膜。以上都可以通过手传播而引起交叉感染。

(2) 洗手设施不健全导致手污染。有的医疗机构条件差不配备健全的洗手设施, 没有流动水, 免接触式水龙头, 没有充足数量洗手池。特别重症监护病房, 洗手池配备不足甚至没有洗手设施, 布局也不合理, 没有在入口处安装洗手池, 水龙头还是最古老的手接触式开关, 也没有快速手消毒液, 有的肥皂还盛放在肥皂盒内。没有一次性擦手纸, 反复使用潮湿棉织毛巾, 导致大量细菌的聚集, 为绿脓杆菌生长提供机会, 这些都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措施

2.1 强化医务人员洗手观念

我们医院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年考核培训院内感染知识, 每年不少于2次, 作为继续教育学习成绩记录在档案上, 各科室建立业务学习制度, 每周1~2次进行业务学习, 为保证业务学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还制定考核与奖惩制度, 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从理论上提高医院感染知识及洗手认识性与依从性的防范理念。

2.2 改善卫生条件

洗手用水必须是优质的自来水或消毒过的水, 不应使用预先用热水器加热到37℃水, 购置符合标准的洗手设施;购买非触摸式水龙头, 最好用肘式, 脚踏式, 红外线传感自动调节开关, 比较安全、方便, 而且节约用水;洗手肥皂必须质量好, 并应保持干燥。最好购置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液。擦手毛巾必须是清洁干燥应实行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 最好是使用后丢弃或一次性使用的擦手纸巾。近年来采用烘干器, 可利用热风将洗净后的手吹干, 但是对烘干器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气流中一样可携带致病菌。

2.3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正确

普及六步洗手法[4]是控制院内感染首要方法, 我们医院每个科室在洗手池上方都贴有六步洗手流程图以督促执行六步洗手法并列入检查项目, 以便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随时抽查医务人员的洗手操作, 每处至少揉搓10~15s。

2.4 正确使用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 它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的媒介,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带手套前后必须正确洗手, 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用后手套及时放在医疗垃圾袋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5 做好手卫生的标准预防

安全使用锐器, 不能直接用手传递, 并尽量减少搬运, 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用手分解。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每接触一个患者前后必须洗手, 当手部沾有可见的或蛋白似的脏物, 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应洗手。如无可见的脏物最后进行卫生手消毒。经常使用润手油防止在去污的过程造成皮肤干燥我们医院使用的含醇的手消毒液是考虑杀菌效果好, 手感佳, 价格低廉对皮肤无刺激性, 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性。

除此我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还随时检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和WHO卫生组织提出的5个重要时刻的知晓率, 手部病原菌检出率, 选择哪种消毒剂对洗手更有效和对皮肤刺激性少的快速手消毒剂, 加强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以及和医院感染控制之间的关系给予行政支持和奖金激励, 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和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并在临床各科室张贴手卫生的宣传画, 明确洗手依从性和合格性的重要性, 更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医疗安全消除感染源, 杜绝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胡必杰, 郭燕红, 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83.

[2]胡必杰, 郭燕红, 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85.

[3]胡必杰, 郭燕红, 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86.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3

一、 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病房的工作量通常都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做完大量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手上的微生物感染机率大。在查房的过程中,医生通常都是检查完所有患者后才会洗手;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也是在做完对整个病房的护理工作才会洗手;对于牙科的医生来说,更是基本一个工作周期以后才会脱下手套洗手,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很低的。

(2) 在一些医院里,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戴着手套在医院里走动,以为这样可以避免污染,事实上,手套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菌感染,只不过是起了一个避免感染的辅助作用。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就算戴了手套,也只能保护自己,并不能阻止感染的发生,而且手套也可能发生破损等情况,这样就容易对自己和其他的医护人员带来手污染,所以在注意手卫生的同时还必须要及时的更换手套。

(3)洗手的设施通常都不够完善。一些医院的老旧建筑较多,洗手和干手等的设施都很不完善,基本都是手触式的水龙头,肥皂也脏兮兮的放在潮湿的皂盒里,很多的医护人员都是使用公共的毛巾,或者干脆就用白大衣内边来擦,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而对于手部来说无异于再次污染。

(4)对于洗手的认识和相关的制度的缺乏。各个医院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预防感染发生制度和规范,可是对于手卫生来说却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医护人员普遍对于手卫生的认识不足,对潜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性就更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医护人员都可以把洗手的指正倒背如流,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很少如实的执行,对于洗手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洗手的时间也没有一种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的机制,这也是导致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规范执行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的措施。

(1)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将其纳入考核评比的范围,使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严重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手卫生的宣传活动,聘请相关专家来给医护人员们讲解关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还可以讲解一些真实的感染暴发的案例以及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和数字,让医护人员身切的感受到手卫生对于控制医院的细菌传染是多么重要。对于各个科室的监控护士进行單独的培训,让监控护士再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并且熟知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在洗手池的旁边,可以张贴一些图片,例如七步洗手法等等,以时时提醒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视。在平常的工作还要加强指导监督的工作,可以评选一些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好的科室或者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通报批评做的较差者,及时进行监督改正,从而使手卫生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2) 改善关于手卫生管理的设施条件。可以由医院负责感染管理的科室向院方提出申请,把手触式的老旧的水龙头换成新的脚踏式或者感应式的水龙头,还要增加一些洗手池,使医护人员洗手更加方便,将固体的肥皂换成洗手液,并且配置干手的纸巾或者干手器等,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从而使医护人员对待手卫生可以更加严谨认真。

(3)大力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根据诸多医院的经验和资料证明,手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更好的避免感染的发生。对于工作量非常繁重,在来不及洗手的情况下,手消毒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的传染。可以由院方进行统一的配给,并且大力宣传相关的知识,提醒大家注意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且制定相关的规范对于医护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4)对于微生物检验室的职能要进行拓宽。微生物检验室的职能不能只是进行科学鉴定,还要进行医院的环境卫生的监测工作,对医院的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给予配合,进行定期的手卫生的检验监测,并且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公开,使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5)对重点区域的洗手设备要特别重视。例如新生儿病房、爱婴区和感染病房、重症监护室等等都要在病房的门口就安装快速的手消毒剂,使医护人员可以在需要时可以很方便的随时进行手部的消毒灭菌活动。

三、结语

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4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3、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等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4、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

5、手消毒剂的包装、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指征。

9、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消毒指征。

11、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2、每月进行手卫生产品使用情况监测。

13、每年进行一次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调查。

12、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

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洗手液、在更换洗手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洗手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4、注意事项(1)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²。Ⅰ类和Ⅱ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2、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²。

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²。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4、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手卫生设施和用品的配备

1、处臵室、换药室、病房等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洗手液应当臵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

手卫生制度 篇5

手卫生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骨科医院

(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手卫生规范及制度 篇6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以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制度。

2.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 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3.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I类和II类区域包括: 普通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2)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III类区域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 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3)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4.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在频繁接触 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 接触传染病人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

5.洗手后应使用一次性干手纸或无菌巾擦手,一用一消毒。

6.每季、每月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进 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怀疑流行或爆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 行监测。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7

1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手卫生现状

2008年10-12月现场检查手卫生设施和快速手消毒情况, 发现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1) 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淡漠: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对手卫生的处理, 包括快速手消毒剂、手套的使用, 在工作繁忙时难以做到一人一消毒, 手或手套上有明显污渍时才采取更换手套和洗手的措施。 (2) 洗手设备不符合要求:手卫生设施简陋, 流动水龙头为手把开关, 无干手器。 (3) 医护人员认识不足:对医护人员洗手时间和过程观察, 并提问相关知识, 医护人员基本都能做到6步洗手法, 但对手快速消毒剂用法认识上存在不足。

1.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1.2.1 个人重视程度不够

医务人员重视操作后洗手, 忽视操作前洗手;重视保护自己的洗手, 忽视保护病人的洗手。特别是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洗手执行率最高, 可达100 %。

1.2.2 手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差

大多数人认为戴了手套对自己就很安全, 工作时戴上手套, 摘了手套就拿自己的生活用品。

1.2.3 洗手设备不符合要求

手卫生设施简陋, 流动水龙头为手把开关, 洗净的手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并且无干手器, 用毛巾擦手;肥皂存放环境潮湿, 容易滋生细菌;皂液洗手可造成皮肤损伤。

1.2.4 医务人员在认识上有缺陷

部分医护人员未意识到测血压、脉搏和搬运病人后接触患者均可造成手部污染。

1.2.5 没有监管措施

无有效的监管体制和监控措施, 对医院感染认知的知识面窄, 培训学习机会少。

2手卫生管理对策

2.1 加强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3]。因此,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制定的必须进行手卫生操作[4], 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手卫生制度, 对全院员工进行了从手部常居菌、暂居菌、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以及洗手、手卫生、外科手消毒指征和6步洗手法等的规范培训, 强化了认识, 更新观念, 为行为习惯的改变奠定基础。

2.2 完善手卫生设施

(1) 及时提供手清洁剂, 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用密闭式液体皂容器, 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有效地避免了污染环节。 (2) 提供方便可及的速干手消毒剂, 在病房走廊、治疗车、换药车、查房车等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达到手卫生触手可及,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同时避免了因洗手消耗过多时间, 加重工作负担。 (3) 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 使用方便、快捷、无刺激, 利于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3 以制度管人强化执行落实

通过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院内限制快速手消毒剂开启后的使用期限为3个月等规定, 将每月科室使用的洗手液及快速手消毒剂设为考核的项目, 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和规范要求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工作意识和提高手卫生执行力。

2.4 加强手卫生检查督导和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考核标准, 定期监测手部带菌情况, 如每月在对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考核中, 抽查医护人员处置中手卫生情况, 同时还要进行手卫生效果的细菌监测。对不合格者, 在月周会进行通报反馈, 并在月绩效考核中兑现扣分, 以此引起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增强执行手卫生制度和规范的自觉性。

医院感染多源于侵入性操作和治疗, 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监管、强化认识、普及手卫生知识, 完善手卫生设备的配备、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5]。通过整改后, 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和合格率明显提高。因此, 持续地进行手部卫生的宣传和教育, 强化人们的手卫生意识, 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督促, 可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人人都要重视手卫生, 环环相扣、处处落实, 使医护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执行手卫生制度,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端正态度, 克服麻痹侥幸心理, 把手卫生当日常安全工作来做, 不断探索更好的手卫生执行方案, 自觉提高防护意识, 降低手卫生工作带来的医院感染隐患,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就医环境, 最大限度地控制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冯笑峰, 赵玲华.手部卫生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2) :1745-1746.

[2]侯铁英, 江飞舟, 张有平, 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1) :1576-1578.

[3]林金香, 陈妙霞, 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85-1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院感-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09-01

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基层卫生院的消毒与灭菌工作往往因单位条件的限制和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到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我们于2011年5-10月份先后对我区25家基层卫生院进行医院消毒质量检测和感染质控检查,发现院感控制工作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1 存在问题

1.1 组织不完善,个别卫生院未建立院内感染控制领导组织,无专人对本单位的消毒与灭菌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从事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多数为非卫技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消毒灭菌质量存在很大隐患。医务人员感控知识培训不到位,培训资料缺失;

1.2 硬件设施不到位,半数单位消毒供应室的房屋短缺,有的只有1间房屋,大多数设置流程不合理,无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无菌室的醒目标识,院内人员进出自由。有些单位重点科室的紫外线杀菌灯设置不合理,距离消毒平面太高,灯管清洁不及时,影响消毒效果;没有一家医院治疗室使用锐器盒,针头等锐器未经毁形消毒随意放置;有些单位无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医疗废物随意堆放甚至露天堆放;只有3个单位有污水处理系统,但运转均不正常;

1.3 消毒灭菌自测工作开展不正常 ①自测记录不全,有的单位甚至不做记录,不少单位121℃化学监测未能做到每包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还有3家单位未能开展。②紫外线消毒监测记录不全,无累计消毒时长。③消毒液更换记录不全,使用中的消毒液有的甚至超出保持期。④医疗废物交接记录不真实,随意填写,与实际使用量相差较大,有的单位未送处置中心,极少数单位甚至有偷卖使用后的输液器现象。

1.4 无菌物品管理有缺陷 ①无菌包包皮不合格,5家单位有焦包现象,有的消毒包用布有破损,起不到屏障保护作用,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②个别单位的无菌物品没有张贴灭菌标识,没有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③有的塑封灭菌物品只有灭菌日期没有失效期。④无菌容器使用后不能及時盖起,也没有使用记录。⑤有2家单位灭菌有效期为7天却当成了8天。

1.5 医疗器械清洗不够彻底 多数医院未添置必要的器械清洗设备,大都是手工清洗手术器械,且未使用溶酶洗液,有的器械关节部位和咬齿处清洗不彻底,甚至出现锈渍或血渍,从而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

1.6 有的医院口腔科牙器械数量不足 甚至出现共用牙钻现象,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有的牙科使用非流动水,甚至用一个盐水瓶吊着长期使用,胶管中水锈严重。

1.7 环境卫生较差 个别医院的无菌室(手术室、产房内)的空调扇叶、日光灯和紫外线灯上、房屋的角落里有较厚的尘土,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柜内有灰尘。

1.8 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相对薄弱 洗手依从性较低,大部分医务人员洗手未按“六步法”规范操作。

2 对策

2.1 加大力度培训医院感控知识 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感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医院感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加强学习与交流,更新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提升管理人员感控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基层医院的感控工作得到完善和提高。

2.2 严格执行感控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三基”培训和考核,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从预防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健康出发,同时加大对临床一线科室尤其是手术室、产房和ICU等重点科室的监测和督查力度,及时发现感控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纠正任何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行为和缺陷,将感控质量与绩效挂钩,利用经济手段协同管理。

2.3 加大医院的硬件投入 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对重点科室应从人力、物力、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强中心供应室的标准化建设,为供应室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将各科室所有的污物、器械集中到中心供应室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既可以提高功效、保证工作质量,又加强了医院的物资管理。

成家庄镇中心卫生院院感培训内容 篇9

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而且已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桎梏。那么,针对医院感染管理我们所要遵循的法规要求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医疗器械管理办法

3、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4、消毒管理办法

5、医疗感染管理规范

6、消毒技术规范

7、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8、医务人员爱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0、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1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有13个法规在指导和约束着我们日常的医疗行为,而且,在历次的检查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也占了很重的比例。下面举例: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科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伤口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005年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出现绿脓杆菌感染造成9人眼球摘除。大家听到这些是不是感到很可怕,因为我们医疗上的失误,给病人造成了终身的痛苦,可见认真执行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增强责任心,不是光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一 消毒隔离

1无菌操作:衣帽整洁,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

2区域划分标志清楚:如污染区、清洁区要明显区分,严禁在治疗区存放医疗废物。3消毒液配比正确,有标识,止血带一用一浸泡,治疗一人后应洗手。(尤其静脉输液后洗手:一人一洗手,或消毒液洗手。)4碘酒酒精瓶每周消毒两次,更换后应贴标记3m胶带。安尔碘72小时更换。

5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定期消毒,标识清楚,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小时需重消。无菌物品柜不可放置非无菌物品。6墩布专用,要有标识。

7医疗废物处理正确,按感染性,损伤性分类,放污染区,做到防渗漏防锐器穿透,装至四分之三即用双层黄袋密封并贴好标识待运送,污染区应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严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

医用垃圾不得贩卖必须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凡是医用垃圾标明科室名称及重量

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及个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各种诊疗及抢救物品要有定期消毒制度,有登记。9 便器冲泡容器消毒液浓度准确,固定水池冲洗,晾干备用。10 治疗车清洁,上清下污,备有手消毒液或洗手消毒桶。11 镊子罐为带盖干罐,4小时一消毒,贴有3m 胶带标识,并注有使用时间。

重点强调一个问题 增强自我隔离防护意识:(1)洗手 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 脱手套后。

洗手方法 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操作。用清洁剂认真搓揉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 拇指及腕部,每步时间不少于10 至15秒钟,流动水洗净。

手消毒指征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 接触特殊感染病源体后。

手消毒方法 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揉双手。2 用消毒剂浸报双手。(2)锐利器具的使用: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6.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3)针刺伤的处理,1及时处理: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切割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2报告 二 各种登记

医疗废物、消毒液浓度监测更换、诊疗物品消毒、紫外线消毒监测、院感活动记录本上述项目均需登记建册,资料保存三年。三 环境物品

诊区整洁,无乱堆放,布局合理,摆放有序。垃圾无混放,生活垃圾装黑色垃圾袋,冰箱管理正确,无私人物品。病室有通风记录。四 各项消毒监测

1、紫外线灯的使用,起始、消毒、擦拭、监测,有效时间。

2、空气培养 采样方法:

1.室内面积小于30平米的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米处。

2.室内面积大于30平米的,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米处。平板暴露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厘米)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要求:1、2、3、4、操作人员必须带好帽子、口罩。采样前室内进行彻底清洁,不留死角,室内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 紫外线照射1小时

3、手培养: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剪去受接触部分,送检。

4、物体表面培养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100cm2,取100 cm2。采样方法:

在10×10的面积内,用棉拭子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最后,医院感染既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健康,因此,希望大家重视院感工作,从保护自己做起,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加规范。

成家庄镇中心卫生院

院感管理制度 篇10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洗手液消毒洗手。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500㎎/L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二次,拖鞋每天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8、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84”消毒液浸泡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10、贵重仪器污染时根据其要求消毒,平时保持清洁。

11、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2、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压脉带一用一消毒。

1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必须使用质量验证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二、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正确存放,防止受潮、破损、污染。

三、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必须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按要求消毒、浸泡、毁形处理,由指定单位统一回收。

五、领取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必须有护士签字,领取数量保持一定基数,科室不得超量存放,以防过期或污染。

六、在使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发生感染、热源反应或有关医疗事故时,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

七、医院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建立一次性物品回收、销毁登记档案,使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记人签名。

所有一次性物品按规定使用,包装上显示一次性的不得重复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在临床试用任何产品。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

感染管理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密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的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四、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省标要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五、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六、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八、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九、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一、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二、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体制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廓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压脉带、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十五、做好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器械设备报损报废和赔偿制度

一、凡属下列情况,可权报损、报废:

1、在抢救病员时损坏设备,经在场人员写出书面证明经科负责人调查核实后,写出专题报告(附证人材料),报院领导审批。

2、被盗物品,经医院调查后签署意见,报院领导审批。

3、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

4、使用太久,性能失效,经厂方或维修人员鉴定无法修复,填写报废单,经科负责人报经院领导批准后,才能销帐。

二、凡属下列情况,使固定资产受损、遗失者应赔偿:

1、不负责任,粗心大意,违章操作而损坏、遗失者。

2、按各科“固定资产登记表”无故盘亏和交接不清,原因不明而短缺者。

3、警惕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离岗离室及下班未闭窗锁门造成被盗者。

4、赔偿物品中,属全新者,按原价计算,属旧物品,按使用年限折算,但一般折旧不得低于20%。

5、病员或陪伴损坏公物,能修复者按实际材料及修理费赔偿。不能修复按原价赔偿。

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篇11

摘 要 目的: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保障医疗安全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7名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并以取样后细菌培养的方式监测洗手效果。结果:工勤人员中51.35%接受过手卫生培训,24.32%掌握“六步”洗手法,64.86%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率为37.84%,接触患者物品及科室物品后洗手率为24.32%,72.97%的工勤人员认为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需戴手套,67.57%认为手有伤口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洗手合格率:导医员87.50%,标本收送员50.00%,卫生保健员26.09%,救护车司机为25.00%。结论:工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程度较低和洗手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培训,提高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关键词 工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洗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3

工勤人员与医护工作存在密切联系,是医护工作的辅助,工作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接送患者、收送检验标本、清洁环境、处理污物等工作时,直接或间接地与患者或患者物品接触,使他们的手成为细菌的携带者与疾病传播者[1]。本文旨了解工勤人员手

卫生情况,以此探讨相应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我院床位数357张,工勤人员37名,包括导医员8名,保洁员23名,检验标本收送员2名,救护车司机4名,男5名,女32名;年龄20~60(37.12±10.91)岁,平均36.50岁,工作年限0.75~16(4.83±6.02)年,平均3.50年。

方法:①问卷调查。采用自制开放式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状况。由感染办公室工作人员统一发放,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100%。②细菌培养。被检验人员洗手后五指并拢,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下棉拭子头放入含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送验,标本置于37℃恒温孵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进行菌落计数。按照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以≤10cfu/cm2 为合格[2]

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检测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及现状:见表1。

洗手后检测效果:不同职别工勤人员洗手后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结果,见表2。

讨 论

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外界接触频繁,手部皮肤的细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身体其他部位多。因此,洗手是阻断病原体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3]。医务人员手部带菌已普遍引起重视,而工勤人员手卫生管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少系统的卫生训练[4],其洗手的依从性容易出现疏漏。因此规范工勤人员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实施教育宣传,普及手卫生知识:表1结果显示,当前工勤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而有效的培训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采取讲座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由专业人员现场示范,指导演练、模拟,并反复强化,不定期地督导检查,达到人人掌握,规范其洗手行为,改善其洗手现状,提高手卫生意识。

加强岗前培训,强化自我保护:表2结果显示,各类工勤人员中,导医员的洗手合格率最高。原因可能为导医员均为中专护士,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洗手频率高、方法规范,手污染程度轻。而标本收送员、保洁员、救护车司机均为临时聘用的非专业工勤人员,缺乏消毒隔离专业意识,虽经岗前培训,但由于长期不良习惯及观念上对规范洗手的不认同,且对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手卫生知识淡薄,工作中常不能按要求洗手,或用工作服擦手,故洗手合格率低。又由于保洁员的手,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污染严重的物品,无形中把自己的手变成了微生物的直接载体,造成交叉感染。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消毒灭菌观念、处理感染性垃圾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改善洗手设施,增强感染防护: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已充分认识手卫生状况对于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的作用[5]。而工勤人员受专业文化水平的制约,在这方面的认知能力较差,不仅不重视手卫生与隔离消毒,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日常工作需频繁接触患者及污染物品,不仅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表1显示,工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将工勤人员纳入医院感染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洗手是双向防护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加洗手设施的投入,增设洗手水槽、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纸巾等。

加大考核管理力度,重视结果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督查,考核配制的消毒液浓度是否合格,每月对其手和擦拭过的物体表面及洗手前、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与考核挂钩。严格有效的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清洁舒适的环境,更成为医务人员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尤忻,胡文娟,徐燕.不同消毒剂对工勤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比较.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

3 李颖,武迎红,张丽洁.门诊患者手卫生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5-307.

4 王临冬,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监管、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2-43.

上一篇: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下一篇:查摆问题个人总结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