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共12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1

/11获初级党校优秀学员称号,/11获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2007/11获三等奖学金

2006/11获优秀教学监督员称号(全校共奖励4人)语言

英语:熟练 六级 普通话:精通 个人能力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会使用多种编程软件和应用软件,能熟练使用用友软件。自我评价本人稳重塌实,品行端正,善于交谈,有很强的亲和力;有良好的`协调性、社会性及组织能力,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有很强的团队意识;遇事冷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思想活跃,勤奋好学联系电话:012345678

联系地址:青岛财经大学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邮编:5432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2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3

关键词: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18-2

1 概述

前些年的高校扩招导致如今高校毕业生日趋增多,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历史新高,上升到了创纪录的765万人。很多毕业生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在毕业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毕业就失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求贤若渴,希望大学毕业生到企业能够上手直接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没有掌握企业要求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感觉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马上从事相关工作,离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如此造成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当前很多高校将课堂学时压缩,将更多的自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然而很多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却与学校的初衷相背离,一些学生沉迷于网吧,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不是用来学习的,电脑成了影碟机、游戏机。如何让学生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很严峻的课题。

每所高校都有很多实验室,但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是用于教学与科研。当某些实验室闲着的时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管理者要考虑能否把教学与科研任务不满的实验室开放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利用开放实验室将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让学生对实践项目有切身的感受,让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提升有切身的体会。

2 实验室建设目的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提出要建设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要把学生较迷茫的课余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使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利用课外活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实际的就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外活动还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不断将新知识融入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不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能够系统全面学习软件开发知识的理工科专业,很多计算机课程设置并不全面,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仅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少量软件开发课程,由于受学时限制,只能利用有限的课时讲解基本语法。开发完整的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全面知识,在课堂上无法覆盖。开放实验室要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利用实践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验室功能设计

3.1 动态网站开发

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平台,采用C#编程语言,使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网站。

开发案例来自于企业实战案例,要求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开发后的成果可以直接用于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学生的技能与企业无缝对接,毕业后直接上手企业的软件开发。

开发案例:客户档案管理系统。

①主页面。使用母版页面做主页面,采用menu做导航。

②系统管理:a用户信息添加。b用户信息编辑删除(在GridView中显示信息,增加编辑删除按钮)。c用户信息显示。

③客户信息管理。a客户信息添加。b客户信息编辑、删除(要求在显示信息页面有编辑按钮,点编辑按钮后,在新的页面显示原有客户信息,进行编辑、删除)。c显示客户信息(要求分页显示,并链接到详情页)。d简单查询客户信息(查询客户名称中包含查询关键词的信息)。e组合查询客户信息(将多个条件,如客户编号、客户简称、专营业务员等多个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查询,缩写查询范围,进行更精确查询)。

3.2 安卓手机App开发

利用Eclipse开发工具,开发安卓系统的手机App。

开发案例:校园交友系统

①校园交友系统欢迎界面;②校园交友系统注册用户页面;③校园交友系统输入验证码页面;④校园交友系统设置密码页面;⑤校园交友系统设置生日页面;⑥校园交友系统设置头像页面;⑦校园交友系统主页面布局;⑧校园交友系统实现“附近的朋友”页面;⑨校园交友系统实现“附近的同好群”页面。

3.3 模拟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多人组成的软件开发项目团队,需要正规化管理。设置软件开发项目经理,主管项目团队建设、项目计划等工作。项目经理对软件项目进行工作分解(Work Breakdown),工作分解会对整体项目进行细化,每项任务的需求更加明确。项目经理将团队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成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和岗位,模拟企业项目开发实际运作流程。岗位分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测试员、实施工程师等。对于软件开发流程设置里程碑管理,每个阶段都设置一项里程碑任务,要有成果交付物。可行性分析阶段的里程碑任务要制作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分析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要提交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要提交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系统实现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是软件代码及数据库,系统测试的里程碑交付物是测试报告。

4 实验室环境配置

①投影设备:投影仪、幕布一套。

②计算机:30台PC机(其中台式机20台,笔记本电脑10台),采用较高配置(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管理软件耗资源较大)。

③服务器:2台,其中一台部署.NET Framework 4.5,用于开发ASP.NET动态网站;另一台部署Tomcat,用于开发Android手机App。两台服务器需连接外网。

④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路由器、交换机等)。

5 开放实验室管理

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并不是对全校学生全面开放,主要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开放实验室有很多设备,如服务器、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如不加强管理,会造成学校财产损失。为对开放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下规则。

①实验室开放时间,必须至少有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

②学生进入实验室要用本人校园卡刷卡。

③为防止学生将计算机病毒带入实验室,将文件拷入实验室计算机前,必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杀毒。

④严禁使用实验室计算机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

⑤严禁将食物、饮料带入实验室。

6 实验室负责人职责

①负责制定开放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和制定开放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设计和制定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检查工作方案执行情况。②负责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带领开放实验室辅导教师成员完成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工作任务,探索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③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辅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开放实验室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④负责组织制定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⑤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⑥负责开展与政府部门、兄弟院校、社会组织及企业的合作,推动开放实验室的对外交流。⑦负责开放实验室的经费预算与日常开支。⑧对参加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学生进行考核,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辽宁省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7 结论

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际软件开发技术的平台,学生能够在学校就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软件开发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的宽度,探索了知识的深度,为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活动,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丰富了课堂内容,延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历 篇4

咨询/顾问

职位名称:统计 ; 客服/咨询 ; 行政办公 工作地区:洛阳 ; 待遇要求: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河南中和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7月 - 3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工作描述: 公司进出库材料的`票据录入 ,本文信息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dxs.收集保管以及材料成本核算,结算,月底各种报表的制作。
离职原因: 发展空间不大
 
所在公司: 洛阳三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西工业务部
时间范围: 12月 - 204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担任职位: 经理助理
工作描述: 经理助理和办公室接待
离职原因: 返校
所在公司: 河南中和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7月 - 3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工作描述: 公司进出库材料的`票据录入 ,本文信息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dxs.收集保管以及材料成本核算,结算,月底各种报表的制作。
离职原因: 发展空间不大
所在公司: 洛阳三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西工业务部
时间范围: 12月 - 204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担任职位: 经理助理
工作描述: 经理助理和办公室接待
离职原因: 返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历自我签定 篇5

我出生在诗城重庆奉节,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XX年进入重庆师范大学管理系学习。在校期间,深入系统地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辅修了计算机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熟悉dos、windows环境下操作office、auto cad等办公软件及平面设计软件,掌握foxpro、c语言,能够编写常用计算程序。同时通过跟教授的交流与请教,了解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各个因素。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一定能够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从多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课余还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社会团体及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学校的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社团社长等。在与老师及同学们的交流沟通中,教授的无私与求真,同学的真挚与诚恳,让我在做人与做事方面获益菲浅,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20多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大学4年的大学生活,我深深体会到:勤奋至关重要,心态决定成败。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师兄师姐的身上,也看到当今社会唯有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学习的心,才能够在工作中、生活中激扬文字,挥斥方酋,才能永葆青春,不被时代淘汰。真诚希望能够有一片展示才华的天空,以一名大学生应有的自律和奉献精神,以一个现代青年特有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虚心学习单位同事及领导的优点,发挥自己主管能动性,为单位注入新的活力,与单位共荣共兴。再次谢谢你的翻阅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认识 篇6

专业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形成的。这门学科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相近专业

管理科学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安财的硕士点

情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我的专业信心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充足的信息,或不加任何整理编排,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中,它能提高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手段起到进一步的示范效应。这门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决策,经营分析等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因自己能在大学主修这个专业而欣喜,对未来充满憧憬。

大一上学期快结束了,下面说说我对大学生活的感受

初来大学,可以说在刚来的大概一个月内是很不适应的,但渐渐的,和室友之间融合之后。对于我的大学生活我有自己的理解。

大学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诗情画意以及充实快乐。大学的上课和学习,不是让我不习惯,而是让我失去了原来伴随我很多年的感觉,我最需要的学习感觉。心情也从先前的种种新鲜中脱胎出来,新鲜的东西慢慢熟悉,而熟悉之后又渐渐陌生。

在知识的学习中,在生活的适应中,在社团活动的参与中,在与其他人的交流,我发现自己在慢慢地离去,本来就已经飘荡起伏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如被千斤重的铁锤在底下托着。我从此便有了一种无限失落的感觉,尽管我也许什么东西也没有失去;我感到现实异常的悲凉,尽管头顶还是艳阳高照;我感到眼前甚是迷茫,尽管我心中的理想信念丝毫未变。

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大学的生活,的确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同桌,上每节课都要去找教室,而旁边的人也在不停的换,老师讲课也和高中不一样了,多数都是自学!

刚开学有一些社团让新生参加,有好多都说要锻炼自己!可是去了几次后就不再去参加了,不过也有好多的确是锻炼了自己的做事能力和交际能力,其实对于我来说好像参加社团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另外学习是大学的主旋律。再美好的活动也是点缀,鲜花之绿叶位置而已,我们以后要找工作,用的是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当然也要有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圆滑!

大学四年,同样的时间,有的人顺利地到达了成功的彼岸;有的人站在原地默默地等待;有的人捶着胸口,惊叹时间飞逝,后悔虚度岁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言而喻,是因为各人的奋斗过程不一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人24小时,不多也不少,就看你怎么去支配它。有的人在大学里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有的人在大学里花前月下,风花雪月。两种不同的方式造就不同的结果。当他们站在大学的尾巴里,或许 他们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或许也会有人会苦叹:不是我不想去拼搏,而是我智力低,我基础不好。明明知道同样的付出没有同样的收获,你叫我如何去白受那份罪。但我会欣赏这么一种人:在人生中,我虽然不是一个成功者,但我是一个奋斗者。我付出过,我问心无愧。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不要去随意品尝那酸涩的青苹果,因为我们身上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期望、责任,这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我们父母当中不乏那样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能上大学,低声下气,流血流汗,忍受别人的辱骂,忍受别人的白眼,他们觉得他们的辛苦付出可以让子女以后活得体面些,活得有尊严些,这就是值得的。回答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如何做的问题,如何让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1 引言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如下: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培养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知识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管理和提供利用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各高校在该专业培养过程中,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最常用的还是“单向输出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十分薄弱,因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1,2,3]。尤其是学生参加就业面试时,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短板效应”表现十分明显。

2 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管理类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大体上是由基础课、经济管理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等组合而成的,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与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而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太完善,从而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在实践体系中,系统设计与开发类实践课程少,教学内容滞后于专业发展的现状。虽然各高校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行管理等技能,但是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停留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特别是一些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保障。

(2)学生缺乏应用实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缺乏企业应用系统方面的分析与开发实践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的信息系统实验室安装了一些实习或应用软件,也只能进行演示或模拟性操作,离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之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比较困难,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课程体系多是一些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积和拼凑,使得主要学科知识达不到充分的交叉融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信息与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上这些问题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考虑以上问题,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构建“四维三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特色鲜明、层次合理、功能完善并相互融通的“四维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教学体系中,将实践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根据理论教学进程协调各实践环节的链接与递进,通过由点连线、由线到面、由面达体的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点”是针对课程的知识点而开设的单项性实验项目,如:数据库的创建、网上物流、应收管理子系统、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等;“线”是以课程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线索,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见习等,如:Java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课程实训、SPSS综合分析等;“面”是针对课程之间的通融性和共性、按课程群而设置的专业综合性实践项目,主要课程群有信息系统课程群(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J2EE、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等)、会计课程群(会计原理、手工会计、电算会计等)、营销课程群(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课程群(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中间件、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等,从这些课程群中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ERP综合实训、网络营销系统等;“体”是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立体训练的学科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仿真模拟与创新实践、工程与社会应用实践等。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技能层、综合设计层、研究创新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3个阶段。基础技能层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点、线”结合完成基础技能层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信息素养和管理思想,“线、面”结合完成综合设计层能力的培养;研究创新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面、体”结合完成研究创新层能力的培养。每个层次根据专业要求开设相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3.2 能力培养机制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的递进过程,打破传统学科方向与专业界限,在本科4年教育中分3个能力层次开展5项大赛。第一个层次是在一、二年级分别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大赛和课程知识软件设计大赛,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第二个层次是在三年级开展沙盘对抗大赛和信息系统设计大赛,主要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第三个层是在四年级开展科技创业大赛,主要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通过系列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辟了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3.3 建设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4,5]。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搭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应包括两个分室:系统设计开发分室和系统仿真应用分室。系统设计开发分室具有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功能,提供.NET和J2EE两种集成开发环境,主要开设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类课程的实验项目,主要设备包括网络环境下的高性能服务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以及相关应用开发中间件等软硬件设备等;系统仿真应用分室提供网络环境,采用软件的方式模拟企事业单位真实环境,训练学生对相关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相关软件的应用与维护能力,进一步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具体提供企业ERP系统、模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算化会计应用系统、沙盘对抗系统等。

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突出对学生现代管理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院在专业办学中,和“数字武陵源”工程项目部、用友软件、中软国际、成都华迪等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满足专业需要的校外实践基地。

3.4 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学院要求各类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各种形式的开放。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自选实验项目型、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1)自选实验项目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拟定开放实验项目,此类开放项目包括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项目经学院审核后在实验室信息平台上发布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项目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现,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是面向本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实验室定期发布科研项目中开放研究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

(3)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为省校两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承担者提供实验环境,项目承担者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无限制进入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

3.5 学生自建、自管实验室

为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软件项目开发的要求,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中小型软件项目开发,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该实验室基本由学生自己建设和管理,学院只负责实验室内基本条件如电源、网络、服务器及相关软件、交换机、桌椅等设施建设,电脑由学生自己提供,一到四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每个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可以为1-2年,学院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项目开展。每年6月,学院对实验室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末位淘汰,毕业生也将离开,又有低年级的学生申请进入该实验室。该实验室一直运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高,即使在暑假期间,都有约40名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进行项目开发。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项目过程中发现,这种学生自建自管的实践方式表现出比以往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钻研的热情,更培养了一种软件开发过程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初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近年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承担省校两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项;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资格)考试中,先后有多名同学在多个专业级别上成绩进入全国前50名,参考学生通过率达到50%;在其他的一些专业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奖,体现出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延寿,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39-143.

[2]陈丽君,曾小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人民教师,2006,(4):128-129.

[3]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8):96-98.

[4]刘向阳,郑海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45-148.

[5]张舸,石炎生,刘利强.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48-15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8

[关键词]ERP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继MRPII理论与技术成熟后,随着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从90年代兴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社会、企业对ERP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相继将ERP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目前ERP已经成为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何做好此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此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的课程设计及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ERP课程特点

1.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类,它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而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型、实用性的高级人才。在学习期间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我们学院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

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流程;

掌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因此,无论从专业的构成还是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都能清楚看到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接信息系统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由此看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必然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ERP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

2.ERP课程特点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基于ERP定义,我们设置的ERP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综合性

ERP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ERP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实践性

ER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本课程的难点也在于实践内容的设计,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如何设计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ERP课程教学研究内容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及ERP的课程特点,我们对ERP课程的先修课的设计、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教学研究,这些教学研究内容现已逐步在本专业应用,效果较好。

1.先修课的设计

从ERP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得知,学生在学习ERP课程之前,必须要学习管理及计算机知识,因此我们根据ERP课程要求,修改和完善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我们设计的本专业ERP课程学习体系路径图。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为本专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学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了ERP课程。从上图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C++、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管理理论及财务、营销、生产等业务知识,并且具备了计算机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ERP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需要在本课程中来弥补管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

2.教材建设

ERP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开课历史已有四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曾经选用过一些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材具有理论性较强,对ERP的内容介绍的较全面等优点,但也具有重点不突出、内容全而不具体、同时没有实践内容的设计等缺点。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学院引入的SAP平台、用友ERP平台,以实际的应用背景为素材,利用我院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编写出了真正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ERP教材,这本教材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的编写既有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又有结合具体ERP平台的功能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实时性、专业性。

3.实践环节的设计

ER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执行教学大纲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总体设计时,既强调了理论教学又加大实践教学的设计,通过ERP平台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层次。另外,为了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在2005年建立了ERP实验室,引进了用友ERP平台。在授课时,我们提供学生一套模拟的企业业务数据,指导学生在这个虚拟企业里学生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供应链、财务、生产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这样的实践内容的设计提高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学院坐落于大连的软件园区,周边有很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课程实习,了解ERP系统的实际开发、应用的过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006年,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东软公司与著名的ERP解决方案商SAP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ERP课程建设。我们正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量身订造SAP软件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系,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

4.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我们学院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我们深知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学生在校期间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因此本课程信息化教学结合了我们学院“笔记本大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软教学特色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1)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管理

我们根据课程发展及实际需要,进行了详细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我们开发了ERP课程网站,我们将课程教学要求、课件等相关资源上传到网站,同时网站还设有网上教师办公室,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课下进行沟通,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经过近两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ERP课程已具备了纸版教材、电子教材、教学指导书、案例库、教学PPT、实践平台、教学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当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最终将实现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

(2)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过程管理

我们授课时充分利用学院的良好的网络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广播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理、适时、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授课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运用了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们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并且将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ERP作为新兴的学科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的步伐,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尽管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福权王晓煜吴迪王琨:企业资源计划(ERP)[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红: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董雄报李军花均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刍议[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4]贺盛瑜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求职信 篇9

您好!我叫XX,是XX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感谢您能阅读我这份求职信。性格开朗、乐观大方、坚强自信、勤奋好学,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我坚信“汗水和收获是最忠实的伙伴,理想和勤奋是最亲密的情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我们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成功的根本。我深知这一点,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认真学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机械行业的相关理论,而且使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几年的大学生涯,铸就了我的学识与自信。我刻苦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用VF、C语言、SQL-Server、JAVA和VisualBasic等软件进行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熟悉ERP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企业运行流程和业务流程;还通过对Linux系统管理的学习,掌握了Linux系统安装、基本操作和常规命令的使用。除此之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应用Flash MX、Dreamweaver MX、Frontpage制作个人网站及Flash动画设计、会用Photoshop、CorelDraw进行平面设计、应用Auto CAD绘制装饰图、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还自修了会计专业,并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公司,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深信在今后的锻炼中,积极、乐观、务实的我会很快地容纳于这个大集体中!恳请接纳,回函是盼,恭候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10

自我感言:作为一个正处活力青春的20岁青年,脑子里有着一股子的干劲,在现实社会面前表现得非常的自信,那种渴望成功的欲望十分的强烈,这也源于我好强好胜的性格,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会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好。但我自身也明白自己现用的能力,也仅仅还是个学生,经济方面还是得依靠父母,我只会做那些实际一点的事,而不去追求那些我力所无能的,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是从实际事情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

一、优势——劣势分析

自我分析:优势:很容易培养自己对待事物的兴趣,爱好广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持怀满腔热情的投入。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错,学习成绩不亚于别人,各样的课余活动也少不了自己的身影,在英语方面有着一定的功底和很大的潜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很快的理解,接受知识;劣势:没有能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要么就是几个很要好的朋友,要么就是一个没有朋友也没有,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所以时常的会感到寂寞,而空虚……做事情喜欢单独做,而不意愿的去邀请别人,渴望一种属于个人成功的成就感。生活有时没有目标,没方向,总是在茫然中虚度时光,不能很好的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家庭分析:优势:在亲人的心里是一个懂事而聪明的孩子,有着亲人们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父母在我身上寄托了很高的厚望,将他们一身的心血都投资到了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劣势:有点骄傲,当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自我满意,做事情有些急躁,不能冷静的思考问题,所以都那么大了,父母对我做什么事还是不怎么的放心,自我控制能力差。

朋友、老师、同学分析:优势:具有一定的个人能力,不落后与其它同学,有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基本能做到老师的要求。

劣势: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去,积极主动性太差,有点的害羞,缺少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机会。

机会:利用大学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主动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真正的将自己能力展现出来,在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向老师同学证明我的英语水平。生活上不让父母担心,也向他们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威胁:大学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关系也十分的复杂,感觉同学们都在拼命的向前去,是我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为什么我比他们慢,我得去思考!

二、目标规划

总体目标: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一个电脑高手。

阶段目标:21~22岁将理论知识学好,将基础打牢;22~25岁在专业科目上拔尖,取得一定的成果;25~32岁,运用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打拼,创造属于自己是空间,属于自己的财富;38岁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自己做董事长。

学习目标:大三之前过全国英语的4、6级的考试和计算机四级考试;毕业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然后一鼓作气攻读研究生,并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家庭目标:26~28岁结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温暖的家;35岁之前要拥有车、房,40岁要赚足足够的钱,养老婆孩子,好好的孝顺父母长辈。

健康目标:经常锻炼,要拥有强壮的身体,还有就是家人也健康平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11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1.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大数据时代已席卷而来。在未来的WEB3.0时代,数据就是资源,数据是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也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气象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行业高校特色,借鉴国外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培养更加优质的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信息管理类人才,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2.气象大数据概述

2.1大数据概念与特征。

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数据形式多样,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数据集合”[1]。大数据通常认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2]:

(1)数据量巨大(Volume)。数据量级已从TB(1TB=210GB)发展至PB(1PB=210TB)乃至ZB(1ZB=220P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2)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越来越多的为视频、位置信息、图像与图片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3)有效价值小(Value)。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3];

(4)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需要快速、持续地实时处理。

在此背景下,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各地气象灾害频发,因此迫切需要对各类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减少经济损失。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海量、分布式的气象数据成为可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培养气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才的主要源泉。

2.2气象大数据时代信管专业面临的挑战。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信管专业是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之后[4],由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合并建立起来的。专业建立之初的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专业培养理念和教学安排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1)专业定位不清晰。信管专业设立的特殊背景,导致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专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定位非常模糊,比如理工科背景的专业发展偏向计算机领域,具有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专业又朝着经济与管理方向发展。定位混乱为信管专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该专业没有在社会上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产生影响。

(2)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方式需要灵活多样,而国内信管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人才培养方式普遍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很少。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因此,就业空间被计算机科学或管理学专业学生挤占[5],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

(3)课程体系亟待更新。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上包括基础课程(如外语、数学、德育、体育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工具等),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的简单拼凑组合,自专业设立以来,没有大规模地进行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缺乏课程体系的顶层规划与设计,未能体现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气象大数据时代,需要处理的气象数据集合,不但在规模上急剧增长,数据类型也更复杂。TDWI的分析报告指出,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已经不能满足气象行业和相关部门的需求,未来的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深度分析数据的需要,比如技术能力(工具、流程、专业知识)、管理能力(领导艺术、项目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系统能力(系统开发、企业规划)等[6]。

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本文从气象大数据背景的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对教学改革策略提出建议。

3.改革措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服务气象事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互联网+”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深度国际化为提升动力,建立并完善分层分类、“三个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未来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引入OBE教育范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OBE教育模式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育活动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本专业建立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深度借鉴、挖掘和利用工程教育所蕴含的思路与主旨,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及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再创新,计划四年内,完成以下教学改革项目:

(1)建立本专业OBE工程教育体系,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其次,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培养标准的匹配矩阵;再次,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做好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

(2)与知名高校、评估机构合作开展OBE教育效果跟踪调研。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完成教师发展评价调查;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完成学生学习时间投入调查。

3.2坚持气象特色发展,打造高水平跨专业支撑平台。

在强化气象学科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突出本专业的行业特色及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应用特色,逐步构建经管类跨专业支撑平台,凸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经管学科其他本科专业建设的示范引领和品牌效应。未来四年,从三个项目着手实现平台和资源优化:

(1)建设大数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的特点,需要丰富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江苏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建立大数据开发实验室,包括云存储平台建设、基于云存储平台的教育资源建设、大数据开发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工具与资源建设,能有效应用云存储技术实现教育资源。

(2)建成基于云平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协同优势,通过有机整合师资、课程、教材、教学网站、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构建统一的国内一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各专业丰富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联动建设。通过发挥品牌专业优势,建立区域共享机制,在国内高校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实现教学资源全球共享,提升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建设省级“气象信息管理与服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三方共建平台“气象服务科学研究中心”及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气象信息管理与服务实验中心”,不仅用于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与技能训练,而且为气象行业信息化培训提供规范化现代化高水平实践实训基地。

3.3深度融合工程化培养理念,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适合行业和江苏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面向气象大数据时代要求,侧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系统研发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未来四年,将实施三个项目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1)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带动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审核评估标准,将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创新思维训练。将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比例增加至40%左右,在以往两周集中实训课的基础上,不同学期增加课程设计专项、学科竞赛训练专项、科研实训专项等训练计划,实现“由点到面”递进式能力培养。

(2)以工程化培养目标促进实验实践教材出版。充分利用教学团队国际化进修成果,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成果,按照精品化、精细化要求,编写《数据挖掘实践》、《气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8-10门实践类课程教材,争取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

(3)继续完善“专业课程链”相关课程建设。开设翻转课堂和开放式教学,并采用任务驱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建设《信息组织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实现“专业课程链”中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覆盖率100%,1-2门课程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4)紧密结合“专业素质链”加强实践型教学。对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素质培养、科研训练等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4推进高端国际化战略,与国际顶尖高校深度合作。

(1)加入国际顶尖信息管理学院联盟iSchool。iSchool成员主要涵盖了如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传播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设计、工程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通过以iSchool建设为契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过程进一步规范,通过开展一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推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本专业充分发挥在气象、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优势,力争尽快加入iSchool联盟,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断吸取国际知名高校有益经验、改革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2)创立一流“气象信息资料同化”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际科研合作机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前沿动态人才的最佳平台。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组建“气象资料同化与融合研究中心”,与亚利桑那大学组建“商务智能国际合作中心”,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课程实验班”,联合培养学生,拓宽本科生出国交流渠道。

(3)推动专业国际评估。与国际知名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估公司合作,建立紧跟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通过与国外同类学科专业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国际评估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相关程序,每两年邀请和组织国际同行专家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评估会,形成评估报告。

4.结语

本文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从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视角对专业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于大数据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将大数据人才培养落实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等。因此,只有系统性地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气象大数据的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2):1-16.

[2]Wikipedia[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90%E7%A7%81%E6%9D%83.[2015-1-15]

[3]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王晓东,吴雅琴,王呼生.以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8):539-54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12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不是特别乐观, 虽然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但是学生的技能与经验的不扎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不断下滑,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企业对从事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师要想提高这个专业学生学习的竞争力, 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技能与本领, 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 只有理论基础, 没有实践经验与技能, 就如纸上谈兵, 没有任何的教学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必须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不断的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本领, 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 经济学,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学等科目,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的不断实践。通过结合计算机工具的合理使用, 培养学生开发软件, 制作更实用的信息系统, 便于人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 模拟演习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习的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得到锻炼, 展示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 首先教师要传授学生们知识的要领, 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模拟演习,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让学生们演习在饭店、宾馆、旅游等活动中的管理工作。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们演习在饭店中的某一个情景, 要求学生们扮演管理者及顾客, 学生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用合适的、委婉的方法处理着顾客提出的要求, 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 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后, 教师通过仔细认真的欣赏与观看, 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管理,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现场发挥能力、表演能力, 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 任务驱动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尽头, 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潜力, 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适当的压力, 将其变成动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讲授过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时候, 给学生们设置一些任务, 让学生们自己根据教师的任务, 发挥出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们对书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置和分析, 学生们需要考虑设置登录的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退出系统, 销售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及查询系统。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任务成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与支持, 可以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意见。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更好的扬长补短,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实践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 有效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效果。

(三) 企业实习模式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学校可以联合企业, 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学校为学生联系合适的企业, 给学生们实践锻炼的机会, 使学生们感受企业的环境与实际工作的氛围,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经验, 更好的学习实践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们到企业后, 会结合自己的能力, 接受新的工作任务, 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压力有所变化。例如学生在企业单位或公司接受了工作, 学生首先要对工作的性质进行了解, 在针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掌握, 他们会发现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与学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有所区别, 并会更好的去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探讨, 更好的进行分析, 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操作。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 使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企业与学校的不同, 更好的用自己的本领占有一席之地,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将自己未来生活变得更佳精彩。

四、结语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中, 通过教师在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 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结合在一起, 更好的领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的内涵, 更好的用自己的技能本领去解决企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 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出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结合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 使学生更好的具有一技之长, 利用自己的特长, 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 并在自己的学习领域上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 各个企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个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有刚, 胡笑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上一篇:形容取得好成绩的词语下一篇:国庆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