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坠床跌倒管理措施(精选14篇)
1.评估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由包干护士对其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是坠床/跌倒高危人群。
2.确保环境安全。保证光线充足,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处,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区内障碍物,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区域放置警示标识,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以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
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求,固定好床、轮椅的轮子,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4.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5.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6.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7.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8.告知患者穿合适的鞋及衣裤,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呼叫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9.一旦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填写坠床/跌倒事件报告单,逐级汇报。护理部每月对坠床/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制定下一步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89例, 女性83例, 年龄为46~87岁, 平均 (67.4±9.7) 岁;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9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77例, 女性82例, 年龄50~85岁, 平均 (64.4±11.7)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对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其内容包括:①近1年中不明原因跌倒经历 (1分) ;②意识障碍 (1分) ;③视力障碍 (1分) ;④活动障碍、偏瘫 (3分) ;⑤年龄 (≥65岁) (1分) ;⑥药物影响, 如镇静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剂等 (1分) 。在患者入院时, 对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具体评分给予护理。总分高于4分者, 为高危患者, 给予高危护理, 低于4分者为普通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通过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 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除了与患者自身状态有关外, 与家属护理、住院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2],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脑梗死患者坠床风险评估表, 包括:①年龄≥85岁3分, ≥75岁2分, ≥65岁1分;②意识状态:躁动3分, 意识模糊2分, 清醒1分;③活动能力:严重活动能力障碍、偏瘫3分, 中度活动能力障碍2分, 活动能力基本正常1分;④药物: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药物1分;⑤基础疾病:头晕、低血压、贫血等1分;⑥患者及家属配合度:无人护理3分, 有人护理但意识薄弱2分, 有人护理且有一定护理常识1分, 见表1。
对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 并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 记录其坠床/跌倒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159例, 其中高危患者68例, 普通患者91例。住院期间, 坠床1例, 跌到3例, 其坠床/跌倒率为2.5%。观察组患者共172例, 其中高危患者89例, 普通患者83例, 住院期间无坠床及跌倒患者, 其坠床/跌倒率为0。可见,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方案效果显著 (P<0.05) 。
3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患者, 因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较高, 极大的影响患者健康, 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包括缓解急性期脑水肿, 改善微循环, 溶栓, 扩张血管及抗凝等。由于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 其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至关重要。
本文对比了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前后的坠床/跌倒率, 发现规范、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坠床、跌倒, 对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指导, 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避免因护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脑梗死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康复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常常伴随消极、易怒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心理护理, 帮助其正确看待疾病, 树立信心。对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提高意义重大。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有极大帮助。目前, 肢体功能训练尚无明确的指导原则, 通常是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常见的恢复训练包括翻身训练、坐站位训练、步行训练、功能位摆放、语言训练等。应注意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评估, 切忌盲目急进。同时, 给予患者鼓励, 使其树立信心, 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本院制定的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 按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对其坠床/跌倒率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坠床/跌倒率为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脑梗死患者协同护理方案, 对于预防脑梗死患者坠床、跌倒有重要作用, 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坠床,协同护理
参考文献
[1]朱春萍.预防患者坠床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5) :347.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安全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成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由于疾病的影响日趋下降和退化,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关注,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安全意识,防范跌倒坠床事件发生。近年来,我院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使社会满意度提高。现报道如下。
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1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可采用交谈、体检、查阅病历收集资料。①身心状态评估。如老年患者的实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②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性特点。③既往受教育情况的评估。既往是否受过健康教育,掌握哪些护理知识,根据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法。
1.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从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患者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建立学习目标,并由患者及家属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学习。同时目标应具体,符合患者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实施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一对一教育,集体宣教和书面教育等方式进行宣教,指导和示范防跌倒坠床的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病房墙壁张贴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录像,使患者及家属易于理解和接受教育。
2实施步骤
2.1入院介绍教育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如图片、宣传栏、录像等,宣传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理机能退化。病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老年痴呆,自理能力丧失,眩晕症,高血压。心理因素,焦虑症、抑郁症。环境因素,地面不平、潮湿、室内有障碍物、设施不到位,无床栏、扶手等。因人而异进行宣教,讲解住院环境,设施,住院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
2.2住院期间教育住院期间,不准患者擅自离开病房,如确实需外出,必须经主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医患双方签署患者离院告知书,方可离开病房,并告知返回病房时间。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注意用药方式、用药方法正确,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给药对疾病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做好环境评估,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证走道畅通无障碍。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光线适宜,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老年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对老年患者使用带床栏的防护床,对于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记录单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将评分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并留陪护一人,并根据病人情况每周护士长评估一次,并追踪结果,强化教育。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的一览表左上角做好红三角标记,床尾应悬挂小心坠床警示标识,在小黑板提示栏内写清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床号、姓名。并进行交班。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3出院时教育为了使患者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的自我护理,出院后必须围绕加强自我护理为主题,真正从老年患者健康出发,鼓励老年患者学习掌握安全知识,防止跌倒坠床发生,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心理调适,合理休息睡眠,合理营养与锻炼,合理用药指导,并做好生活饮食指导,告知复诊时间。
3讨论
健康教育增强了老年患者对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教育、出院指导,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为顺利康復出院创造了条件。并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的实施拓展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责任护士人人皆知,锻炼了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老年患者,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人文、心理学等知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
主讲人:张红
患者在医院内坠床或跌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患者预防坠床或跌倒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跌倒发生无所不在:病房,走路,检查时,厕所)
一、跌倒定义: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的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二、危害:1.一般挫伤:如轻组织损伤、擦伤皮肤。2.严重挫伤:骨折甚至死亡。3.延长住院日期,增加住院费用。4.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5.影响医疗机构信誉。
三、原因:1.管理方面: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比如:病房灯泡损坏,未发现或未及时更换,导致病房光线不足,易致跌倒。2.患者自身因素:⑴生理因素:年龄过大、体质虚弱的患者 ⑵疾病因素:低血压、低血糖、内耳性眩晕 ⑶心理因素 ⑷药物因素: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催眠药物 ⑸人力资源因素:无陪伴人员、护理人员巡视不足 ⑹物质因素:被服太小不合适、防滑跌倒指示不到位。3.外在环境危险因素:卫生间缺少辅助措施(扶栏,帮助蹲起;台阶高,行动不便易绊倒;地面湿滑;照明过暗);病床设臵不合理,人员密集(内一科3床7床为老式摇床,摇手不可折使过道更窄)
四、跌倒的高危人群:1.年龄小于9岁或大于65岁 2.近一年内不明
原因跌倒史 3.意识障碍:昏睡、嗜睡、谵妄 4.视力障碍:夜盲症 5.活动障碍:肢体偏瘫 6.体能虚弱 7.头晕、眩晕 8.无陪护:病房多为60-70岁老人,儿女外出 9.服用药物: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降血糖药物
五、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常规预防:1.引导熟悉环境。及时回应病人的呼叫,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帮助选合适运动方式;指导正确用药,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巡视。2.易发生区域放“小心地滑”“小心坠床标识牌”,病人一览表上专用标识 3.提供足够灯光,将物品臵于患者易取处,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加床护栏 4.指导病人呼救帮助:其他病陪人帮助 5.病人活动时有人陪伴;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极度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应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使患者造成损伤 6.当头晕不适时,卧床休息,通知医护人员;行走时头晕,扶物站立或缓缓蹲下,以防跌倒,通知医务人员 7.在床上活动患者,嘱其活动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如需要可让护士帮助 8.教导偏瘫患者应由健侧床缘边上下床 9.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夜间,变体位遵循“三部曲”,及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再行走 10.病人着合适鞋及衣裤,指导床上用便器方法,指导渐进下床活动。高危及跌倒患者,护士完成相应的预防措施,给予住院病人安全告知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11.护士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六、认定与报告:当患者跌倒,坠床发生后,当班护士即至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坠床或跌倒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填写坠床或跌倒事件报告表,逐级汇报。护理部每季度对坠床或跌倒事件进行汇总,组织护理骨干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下一步防范措施。
为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全院各科室必须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院所有人员有参与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 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的义务,当发现有坠床与跌倒等隐患时,应主动报告相关职能科室或总值班,及时避免坠床与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保卫科做好各种防滑警示标识,维护院内秩序,应急灯的保养与维护。
三、总务科加强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持地面干燥清洁,路面畅通,灯光明亮。及时检修楼道和卫生间扶手等。
1.告知患者或家属,患者有坠床或跌倒的危险,并签署预防坠床或跌倒告知单
2.在患者床头或床位挂防坠床或跌倒的警示标识 3.将日常用品及呼叫铃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处,告知患者需要协助时随时按铃通知护士
4.请及时向医护人员叙述可能导致您跌倒的原因
5.当患者用药感到头晕,血压不稳时,尽量不要下床,若需要下床,起床或变换体位时勿过急猛,应先坐在床缘,待头脑清醒后再由家属扶下床,上厕所时应使用坐便器,蹲下及站起时,动作要慢
6.若患者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需要外出检查,我们会准备平车或轮椅,必要时护士会陪同前往
7.若发现地面有水渍,请告诉工作人员,并避开水渍处行走,以防不慎跌倒
8.请将物品尽量收于床头柜内,保持病史及走道宽敞,以利于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行走,避免跌倒,谢谢您的合作
9.患者有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时,护士会将床档拉起,并予以约束带保护,这需要您的理解和配合,切勿翻越已拉起的床护栏或自行取下护栏及约束带
10.请穿大小合适的衣裤和鞋,避免裤腿过长,鞋子要防滑,切勿打赤脚
关键词:跌倒,坠床,PDCA循环管理
跌倒指患儿身体的任何部位 (不包括双脚) 意外地触及地面。全美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 (NDNQI) 对跌倒的定义为病人在有协助或没有协助的情况下, 非计划性跌落至地面[1], 是儿童常见意外伤害之一, 有文献报道导致儿童意外损伤前3位原因分别是意外跌伤、交通事故和意外坠落[2], 儿童缺乏危险意识, 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高。跌倒/坠床属高风险事件, 一旦发生, 常引起患儿各种头面部外伤、心理惊吓等伤害, 部分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 延长住院天数, 给患儿家庭增加沉重的负担。减少住院病人跌倒伤害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的安全目标之一[3]和磁性医院的发展目标[4], 也是我国质量改进的目标及卫生部病人十大安全目标。因此, 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 本小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 现将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计划阶段 (P)
1.1 因素分析
收集资料, 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 入院评估资料、跌倒风险评估等。据统计, 自2012年10月1日—2013年3月30日感染科发生患儿跌倒/坠床事件共5例。患儿年龄8个月至4岁, 发生时间在入院后3d~7d, 在病房跌倒1例, 坠床4例。
1.1.1 患儿因素
婴幼儿患病住院后对陌生的环境处于恐惧、紧张状态, 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如打针、抽血、喂药等会出现拒绝和逃避行为以及哭闹挣扎, 从而发生坠床;患儿在床上跳跃玩耍过度, 爬靠床栏, 易发生坠床, 部分幼儿哭闹, 甚至可表现出侵略性、攻击性行为。如哭闹、摇床、拒绝他人的关爱, 甚至进行身体攻击, 此时如果未加防范, 极有可能发生坠床。
1.1.2 家长因素
本文报告的4例坠床事件, 家属未升起床栏者2例, 床栏未完全升起者1例, 床栏升起但未固定者1例。家长不重视, 没有意识到跌倒/坠床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同时缺乏防跌倒/坠床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患儿入院3天后病情好转可以活动, 警惕性及对患儿的看护减低, 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1.1.3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繁忙, 部分人员对防跌倒/坠床事件宣教缺乏足够重视, 在工作中防跌倒/坠床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对家属的宣教缺乏持续性, 或没有掌握正确的宣教, 未起到宣教作用, 或巡房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缺乏警惕性。
1.1.4 环境设施因素
在患儿治疗过程当中相关防护跌倒设施检查不到位, 设施损坏没有进行及时的修理, 另外病房光线较差、地上光滑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跌倒, 因定期进行设施安全性的检查。环境因素是我们较容易通过采取各种改善、维护和提示等措施而控制的部分, 重视环境和设施的维护对减少跌倒的发生很有必要[5]。
1.2 制订防范措施
1.2.1 做好跌倒/坠床高风险患儿的评估
以《儿科病人入院评估表》和《儿科病人跌落风险评估记录单》作为评估工具, 评估分值≥3分者为高风险患儿, 高风险患儿评分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对高风险患儿在床头设立标识, 提醒家长及医务人员注意。
1.2.2 设置醒目标识
在感染科穿栏杆两侧均有标识, 提醒家长升起床栏;卫生间门口台阶、开水房门口、楼梯口等危险区域都铺设防滑垫;楼梯台阶及拐角处贴有醒目的防滑标识。督促清洁工人及时清理潮湿地面, 尤其是楼梯、卫生间、开水房旁边地面, 在下雨天气时加强巡视和清洁;清洁地面时, 确保摆放醒目的防滑标识牌。
1.2.3 提高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意识
家属重视并能执行相应的有关措施, 入院或住院期间加强对家长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 特别是患儿跌倒坠床的案例、图片、案例向家长进行教育, 提醒病人和家属做好预防工作, 特别是在黄昏、深夜、凌晨等特殊时间及下雨、大雾等特殊天气及梅雨季节时应有防滑、防跌倒意识。
1.2.4 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措施[6], 入院或住院期间加强对家长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 从而减少病人跌倒/坠床的发生。更换陪侍人后要注意加强宣教。根据护理部、内科制定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手册,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发现病人和病属存在危险因素时及时进行提醒。发现患儿家长离开床边没有关注患儿安全时提醒家长, 做到人人都是监督员, 人人都是执行者, 预防患儿跌落的安全环境[7]。
1.2.5 加强陪护
教育家属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使用易导致跌倒/坠床的药物时、患儿长时间禁食、患儿情绪激动时加强监护, 告知床栏的使用时机。
2 实施阶段 (D)
科室组成以1名护士为组长, 护士长为督导员, 和6位组员组成感染科彩虹QC小组, 统一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防跌倒/坠床健康宣教知识培训, 要求掌握儿科病人的生理特点, 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不过关者则进行再培训。在每天床边交接班时将跌倒高风险患儿作为交接班重点之一, 加强患儿入院时防跌倒/坠床知识宣教, 在住院期间以循环宣教式的方法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特别是入院3d后患儿病情好转, 活动增多, 发生跌倒坠床的关键时期, 增加宣教力度, 让家属认识到跌倒/坠床对患儿的危害性。定期检查院内环境的危险因素, 及时处理解决。对于已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及时处理, 并告知护士长及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处理, 处理后通过《院内报告系统》上报。
3 效果检查 (C)
以护士长为指导, 考核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同时询问家属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检查科室环境是否仍存在危险因素, 及时处理解决, 在每一环节寻找不足, 积极改进。感染科在2013年7月因为陪属没有上床栏, 发生病人坠床1例, 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小组需要继续落实本课题中制定的措施, 不断进行分析和整改。6月份发生率0;7月份发生率0.042 9%;2013年8月—2013年10月没有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4 处理 (A)
定期搜集各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并进行汇总分析, 总结成功实例及存在不足、发生跌倒/坠床原因。将成功实例护理经验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 对于检查中的不足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持续质量整改措施, 作为下一轮循环的依据。
5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5.1 培训和教育全体员工防跌倒/坠床的意识
全员包括老员工、新员工、研究生、进修生及实习生。确保全员都能有效、及时地做好防跌倒/坠床的健康宣教, 提醒病人和家属安全意识;每月进行防跌倒的检查, 护理部、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导致就诊者跌倒/坠床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5.2 改善病房环境和提供安全设施
(1) 保持地板干净及时清除杂物, 继续督促清洁工人做好地面的清洁;保持医院内过道通畅、设置防滑警示牌。 (2) 定期检查病床床栏, 床头放置防跌倒、坠床标识牌。
5.3 跌落风险评估
对患儿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治疗、认知以及过往有无跌落史等方面进行动态评估, 制订防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嘱家属看护好患儿, 加强年长儿的安全教育宣教, 禁止在病房内及床上嬉戏、打闹、跳跃, 攀爬床栏和窗台。
5.4 跌落事件分析及整改
发生患儿跌倒、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现场查看, 了解患儿跌倒情况及原因[8], 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立即监测生命体征, 配合医师检查并给予相应处理, 做好事情经过、处理、抢救过程记录。进行不良事件记录, 分析跌倒原因, 填写跌倒/坠床报告表, 上报护理部、医务部, 如为设备环境因素上报后勤保障部或设备维修部, 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因素分析, 有利于发现问题, 积极整改, 持续评估, 持续改进, 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6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法不是简单周而复始的, 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品管圈, 在每一次的循环都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新的改进方法,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发展。通过分析上报跌倒/坠床的案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和减少坠床发生率。但实际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工作着重于治疗当中, 而忽略了护理人员更承担着健康促进的责任, 即使认识到跌倒/坠床的危害性, 仅停留在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的处理流程上, 未及时分析原因和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管理工作中, 首先确定高危人群, 分析了患儿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 并制定预防措施, 完善护理常规及不良事故报告流程,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坠床知识的知识教育。早期识别高风险病人, 可显著减少患儿因此造成的伤害和经济负担。实施过程中对入院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分, 筛选高度危险病人, 同时记录交班,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现存的护理问题, 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 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护理, 鼓励家长和护理人员共同降低住院患儿的跌倒风险[9,10], 使家属认识到跌倒/坠床可能对患儿健康带来的危害。对高危病人给予及早干预, 注重环节管理, 并组织落实, 最终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Child Health Corporation of America.Pediatric Falls:State of the Science[J].Pediatr Nurs, 2009, 35 (4) :227-231.
[2]陈晶晶, 陆国平, 陆铸, 等.五年内儿童意外损伤住院情况调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 (1) :44-46.
[3]Joint Commission (2010)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EB/OL].[2011-06-01].http://www.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org/International-Patient-Safety-Goals/.
[4]GrafE.Magnet children’s hospital:Lead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standards for inpatient pediatric fall prevention programs[J].J Pediat Nur, 2011, 26 (2) :122-127.
[5]韩月红, 刘淑梅, 杨萍.住院病人跌倒安全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11) :49-51.
[6]盛英, 章伟芳.预防跌倒病人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4, 18 (10A) :1771-1772.
[7]殷彩欣, 林文春, 张志尧, 等.预防和降低患儿跌落的改进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 (6) :546-547.
[8]詹蓉, 姜纯, 易佳, 等.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及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4) :28-30.
[9]Kingston F, Bryant T, Speer K.Pediatric Falls Benchmarking Collaborative[J].JONA, 2010, 40 (6) :287-292.
关键词:坠床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44-02
帕金森病是神经病变之一,该病主要症状为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和震颤;以中脑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并伴有Lewy小体生成为主要病理特征[1]。住院病人坠床是医院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导致病人的损伤、延长住院天数、降低活动能力、产生合并症、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病人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的健康,影响病人康复[2]。
1 临床资料
从2003到2011年我科共发生住院病人坠床10例,其中年龄最大83岁,最小65岁,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老年帕金森病人。83岁老年病人,男性,合并脑梗塞,偏瘫,三马气垫床使用,意识模糊,幻听,偶有躁动,治疗后当班护士未及时使用约束带,未加床档,患者家属离开2分钟后患者坠床,致右侧头皮裂伤,予缝合。71岁病人,女性,凌晨5:00,口渴,不想麻烦家人,自己拿茶水时从床上坠下,家属在傍睡觉,致右手骨折,转骨科继续治疗。2例病人为离休干部,性格好强,不喜依赖,不服老,住院坚决不要家属陪伴,1例睡梦中翻身致坠床,致双眼青紫瘀伤,1例无损伤。6例病人夜间小便,起床时没扶好扶手致坠床,1例肋骨骨折,5例无损伤。
2 原因分析
病人因素:均为老年病人,年龄在65-83岁。①心理因素:老年病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遵医行为差,强迫自己做力所不及之事。②身体因素[3]:老年病人身体功能老化衰退,运动、感知觉功能下降、疾病的折磨、药物作用及对入院环境短时间内不习惯等因素。环境因素:①常用物放置欠合理。②宣传墙未合理应用。医护人员因素:①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漠,未预见到危险性,法律意识不强。②对新入院病人宣教和指导不到位。③巡视不到位,尤其是中夜班时段。④安全措施未执行到位,未拉起床档等。⑤交接班制度不严。⑥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排班不合理。
3 防范措施
3.1 躁动不安,意识不清者易发生坠床等意外,应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具加以保护,使用保护防护性用具,护士应立即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之其危险性,专人陪护,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当,因约束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文献报道,有些患者因使用约束后引起约束部位出现皮肤破损,肢体末梢循环受阻,肢体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功能障碍[4]。也有在使用约束后引发医患纠纷[5]。因此,应做好定时巡查,检查是否有移位,脱落,做好标记,勤查看,及交接班工作。告之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要作到3个30s,既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尊重老年病人的自尊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2 床边物品固定摆放,常用物放于患者宜取放的位置。墙上挂安全警示标志,随时提醒患者如小心墜床、小心跌倒、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警示卡及防范措施。使患者及家属重视,自警自律,最大程度防范意外。
3.3 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防范医疗事故隐患。提高职业素养,年轻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护士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对具有发生坠床、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重点关注,采取适合个体的干预措施。将护理安全纳入交班内容,责任护士每天对高危对象进行评估,根据情况进行修改,适当增减防护措施,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同时告之患者家属取得配合,进行护理交班,特殊情况在晨会上报告,提醒每一位医护人员。工作中做到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嘴、勤动眼、勤动腿、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加强夜间巡视,特别在易发生坠床的危险时段,晨5点至7点,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应有的放矢重点巡视。随时对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同时提醒陪护及家属加强看护。由于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到位,有效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均应将可能发生的坠床的风险,引起坠床的原因以及坠床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防范措施告知病人及家属,因为病人或家属缺乏相关知识,不能意识到坠床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使患者及家属引起重视。在告知时不能一次性告知,还需反复告知和提醒,各班次参与,甚至人人参与。
4 小结
护士长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每一次坠床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每次事故适当扣当事人月奖,并与年终考核挂钩。组织全科护士定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法律知识,防范未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Salvador A,Lucía-Azahara R,Joaquín E,et al.Recognition by Familiarity is Preserved In Parkinsons Without Dementia and Lewy-Body Disease[J].Neuropsychology,2010,24(5):599-607
一、评估患者跌倒的因素
1、医学上相关危险因素
(1)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2)心血管系统: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3)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小儿脑变。(4)步行及平行不良。(5)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6)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
(7)使用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药。(8)以前有跌倒记录。
二、评估环境危险因素
1、光线:距离电灯开关远、照明灯光线不足、光线太强。
2、地面及走廊:杂物凌乱导致走路的地方受限制。
3、厕所、浴室:厕所、浴室缺少扶手、地砖湿滑。
4、家具:座椅缺少椅柄或不牢固。
三、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当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作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床头挂“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又跌倒(坠床)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代如有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接触到呼叫仪。
5、病床高度适中,床两边加护栏。
6、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整到适合的高度。
7、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手能拿到的位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
9、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等,并将其放置于床边。
10、楼梯的收边处有防滑处理,浴室、洗手间的地面保持干燥,地板应有防滑设备。
11、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
12、向家属、陪护、患者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蓬莱市中医院护理部
2009.7.28
140跌倒人数160原因分析:
1、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入厕无人搀扶。
2、患者痴呆,行动不便,家属依从性差,重视度不够。
3、病房加床空间小,患者在床上向下拿东西,家属未协助,导致失跌。
4、护士反复宣教,没有评估宣教效果。
整改措施:
1、对行动不便、智力有障碍的患者,需24小时留陪护,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2、不在病房加床,有足够的空间供患者活动,房间摇把及时归位。
3、患者卧床时床周升护栏,及时回应呼叫,物品放在患者伸手易取去。
4、护士加强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评价宣教效果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及引起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意外跌倒; 相关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96-01
随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所患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需接受住院观察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住院期间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易发生跌倒。跌倒不仅会造成机体损伤,且常导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信心下降及功能状态的进一步衰退,给个人、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也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对危险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动态平衡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跌倒。另外,老年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走路步态不稳,听力、理解能力障碍,都是直接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1.2 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镇静安眠等药,可能影响病人的血压、血糖、意识、步态平衡功能,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3 疾病因素:常因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可使大脑供血不足,致使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跌倒;老年人下肢髋、膝、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致关节稳定性降低,易引起跌倒。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患慢性疾病越多,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大。
1.4 患者及家属因素:对相关宣教知识认识不足,看护者过度疲劳, 衣裤过长过大,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不强。
1.5 环境因素: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病房床位拥挤, 人员密集,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无床旁呼叫器,陪伴椅散乱放置,走道内有障碍物,厕所及开水房地面湿滑,卫生间缺少辅助设施,照明光线不足,均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1.6护理因素:护理人员配备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巡视不及时,对高危风险病人的安全评估意识不够,对患者或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指导方法不到位,防护措施不到位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管理:老年患者入院,尤其是初次入住本科室的患者,应仔细介绍医院环境,包括检查室、开水房、卫生间等的位置,床旁呼叫器、床档的使用方法等,向病员及家属进行防跌倒相关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思想高度重视,并嘱其留年轻、身体好的陪护人员。入院时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指导,对于需长时间住院并需要陪护者,应提醒陪护人员适当休息及换班。
2.2 用药护理:加强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并及时记录,做到合理用药。如:服用降压药时易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因此上下床、久蹲等改变体位时速度易缓慢;服用降糖类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按时进食,同时监测血糖变化;服用镇静安眠药时,告知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
2.3营造安全就医环境:在病人住院的高峰期,加床不宜过多,每个床增设床档,保持合理床位间距,病人的生活用品尽量放置在其触手可及的地方,对高龄体虚能活动、视力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排尿频繁等病人应安排在有卫生间、距离护士站、治疗室近的病室。保持地面、开水房、厕所整洁、干净、不潮湿,厕所增设把手,夜间在床旁放置便器,危险环境有警示标志。
2.4 加强个人防护:病人的衣裤大小要合适,鞋子轻便、合脚、防滑,病床、轮椅的制动闸要保持性能良好并及时制动;用轮椅护送病人时扣上安全带;对意识不清病人适当使用约束带,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2.5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护士长要加强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意识培训,对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进行防跌倒风险评估,制定书面的预防跌倒宣传资料,增派护理人员,勤巡视、勤观察、勤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张贴警示标语。
3 小结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日益增多,通过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95 .
[2] 张丽红,卓娜,张红菊,等.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61 .
1、意外事件定义 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走失、误吸或窒息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意外事件等。
2、意外事件报告 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意外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按要求报告。
3、上报程序
(1)一般意外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一般意外事件包括:无伤害意外事件,轻度伤害事件)(2)严重意外事件: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同时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上报医院领导。当事科室应在 6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严重意外事件包括中度伤害意外事件、重度伤害意外事件及极重度伤害意外事件)
4、意外事件登记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意外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5、意外事件讨论 护士长应组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确定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6、意外事件讨论 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意外事件进行讨论,确定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护理部
跌倒坠床事件伤情评估及处理
庄河市第四人民医院
跌倒坠床事件伤情评估及处理
伤情评估
一级:不需要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三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处理
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一级: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三级:
1、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师进行医疗处置;
1.患者入院、病情及用药变化时由护士完成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对高危病人按要求填写跌倒/坠床病人评分表,每周常规重新进行评分,危险因子改变随时评估,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并采取预防措施,作好护理记录。
2.对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跌倒/坠床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流程、病人教育等。3.对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尤其是评分≥4分者为高危坠床/跌倒病人,包括跌倒危险因素,安全问题和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做好相关宣教,在床尾挂上高危跌倒警示。
4.病房内张贴“防跌倒”宣传图片,在住院一览表上做好标记。5.跌倒高危患者列入交接班范围。6.安全预防措施:
6.1 指导患者走动时穿防滑鞋; 6.2 教育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6.3 指导患者需要时及时请求帮助,如上厕所,起床。
6.4 让病人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6.5 患者能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6.6 保持环境安全,走廊、浴室和洗手间有防滑标记;有足够的照明。6.7 病床、轮椅、助行器的安全使用,如: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轮子应固定。
6.8 床栏的安全使用: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年老及小儿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6.9烦躁病人适当使用约束工具。
6.10使用气垫床病人,床面距扶栏顶部需至少保持20cm以上,必要时取掉床基。
7.一旦病人发生坠床/跌倒事件,立即按坠床/跌倒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附:病人坠床/跌倒处理流程
一、目标
使坠床/跌倒的病人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病人和家属对处理结果满意。
二、工作流程
1.一旦发现病人坠床/跌倒应立即评估病人有无搬动禁忌证,如有应适当处理后再将病人安置于床上,取合适的体位,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相应症状与体征,判断有无骨折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2.报告医生,汇报事件经过和受伤的情况,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将病人的坠床/跌倒经过、受伤情况与处理措施等准确、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4.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避免医患冲突的发生。
5.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坠床/跌倒的经过和受伤情况,科主任或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集体讨论发生坠床/跌倒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并记录。
三、伤情认定流程
1.病人坠床/跌倒的伤情认定由经管(值班)医师或专科医师根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并作出治疗与处理。
2.经管(值班)医师应检查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有无变化,伤情严重的除给予紧急处理外还应报告主诊医师。
3.经管(值班)医师体格检查后根据病情联系相关专科会诊(骨科、神经外科等),会诊医生立即到病房查看病情,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4.会诊医生将会诊意见记录于会诊单上,经管(值班)医师根据会诊意见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将事件经过和处理情况记录于病历上。
【防范坠床跌倒管理措施】推荐阅读:
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06-17
坠床与跌倒的防范措施10-22
31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及流程12-26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制度12-19
跌倒坠床相关制度05-31
患者跌倒(坠床)伤情认定及处理11-24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06-09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09-25
心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01-02
跌倒原因改进措施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