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读后感200字(精选10篇)
篇一:邓稼先>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学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邓稼先两弹之父是如何工作的,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夜以继日的工作着、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邓稼先不怕艰险、工作艰苦,当他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也寥寥无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邓稼先做事都是认认真真、不求回报。而我确实做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以后一定要学习邓稼先的精神。
同学们,只有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才能长大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篇二:邓稼先读后感200字
邓稼先爷爷 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的“两弹”之父。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并可以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到祖国不久后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国家需要放个”爆竹“让你去做怎么样啊?”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后来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做各种实验终于发明了原子弹、氢弹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有一个梦想 就是当个天文学家我很佩服邓稼先爷爷的学习精神我一定要像他一样刻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各种知识来回报祖国。
篇三:邓稼先读后感200字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篇四:邓稼先读后感200字
自从学了《邓稼先》这一课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对这一位伟大的人物充满了敬佩之情,心中也是非希望自己也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今天,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入睡了,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到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面,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场面„„这一个个场面无一不让我激动不已,在这些让人激动的场面的背后还有一位无私奉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还梦见了邓稼先在实验室里十分认真的工作,反复地演算,他废寝忘食,有时自己有了病也强忍下来努力的工作,他真是一位为了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爱国志士!
我还梦见了邓稼先在因病住院时还不忘工作,还写出了许多有关国防事业的报告,直到他去世的最后那一刻。他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邓稼先,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中国几千年的优秀品质传统孕育了邓稼先,又是邓稼先这类人物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五:邓稼先读后感2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在春意洋洋的四月,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邓稼先》,让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本书。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数年,他随母亲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年入小学,在父亲的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方文化基础。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了。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试验投入的太多了,因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有一首歌能称赞邓稼先: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眉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少热血尤殷红。
这是因为,这学期语文教材上的第一篇课文就是《邓稼先》,紧跟着,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邓稼先》,电影叙述了邓稼先在接受国家命令后,带领一群研究人员秘密为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与氢弹,一直奋战在祖国一线,最后因辐射患癌不治身亡。可以说,邓稼先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事业,奉献给了祖国!
我仍记得那样的一幕:在一次原子弹试爆失败之后,必须得有人去到爆炸现场寻找事故原因,在无人愿意的情况下,邓稼先作为领头人挺身而出,穿上了保护服,踏上了茫茫戈壁滩,广阔无垠的沙漠中,邓稼先迈着坚定用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爆炸中心。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四周的植被早已不复存在,就是飞过的鸟儿也不敢降落。远方,只有邓稼先一人的背影,他到达了爆炸中心,迅速找到了核弹头,他双手轻轻捧起弹头,细细观察,找到了失败原因。然而,就在接触核弹的一瞬,大剂量的核辐射让邓稼先的身体颤抖起来,脚步也变得慌乱无力。
我相信,在他踏上戈壁滩的一刻,他心中已然明了,这定然是一趟不归的旅程,但尽管如此,他依然挺身而出,由此可见他的英勇与无畏,谁都知道,核弹的伤害极大,但邓稼先仍愿赴汤蹈火,努力找出失败原因,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以及爱国情怀,可见一斑,后来,谁也没有想到,在科研成功之后,邓稼先与家人的团聚,竟是永别。这种一生的孤独与寂寞,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邓稼先为国奉献的一生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未来如何,他的成就终会被人民铭记在心,他的精神也将永存。
邓稼先?略有所闻,中国核武器的开拓者嘛。不看简介还真不知道,安徽怀宁人,这不我老乡吗,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真想见到这位家乡英雄,问一问关于些核弹的问题,顺便拜个师什么的岂不更好?想到这,我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端起课本读起关于他的片段。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我用手抹了抹眼角,打了口哈欠,慢慢地,慢慢地,眼前的事物模糊不清直至黑暗……
“卖报喽,卖报喽,邓稼先博士从美国返国喽!”我渐渐睁开双眼,发现了不远处的卖报小孩。“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买报纸——买报纸?”我立即向周围望去: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这些人里有的穿着军装,有的则穿着工作服,还有的则穿着宽松上衣。这种穿搭方式不是50年代的吗?我带着疑问随即问了一位路人,向他打听时间和位置,路人带着另类的眼神跟我说现在是1950年的甘肃省兰州市。
1950年!我穿越了?心里默默地想。对了,刚刚似乎听见了邓稼先回国了,正好去拜师。我现在位于兰州市而且还是1950年,现在的邓稼先应该在中国科学院任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走,找他去!
打听了一路,终于让我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又经历了几番波折终于见到本人了,此时的邓稼先竟还是位30多岁的成年男子,望着这慈祥憨厚的脸,别人口中的天才,大步跑向前,我颤抖着握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终于见到你了,‘两弹一星’,请受徒儿一拜!”“‘两弹一星’?”他不解的回答。我端起手中的教科书给他看,并告诉他我来自未来,还自豪地说了未来祖国的强大……说着说着,我看见稼先的眼角湿润了,可能他为祖国的复兴感到高兴,也有可能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想到这,我连忙对他说,几十年后,他可能会因为实验中的核辐射而丢失性命,让他到时候就不要去了。他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摇了摇头,笑着对我说:“国家的发展最为重要,千百年来忍受着他国的欺辱,如果我的性命能换取国的兴盛,人民的团结奋起,那么我非常愿意。”“可是!”我似乎还想挽救眼前这位天才。他仿佛看出来了,热情地拥抱了我,感谢我对他说了这么多,并且他也为自己能被授予“两弹一星”奖章而感到高兴……
《邓稼先》读后感
(二)只要坚定了一切没有什么可拍
当邓稼先一次又一次埋葬下属与同事时,一次又一次遭到困难时的一句“我不能走!”让我为之感动。如果一个人能处在困境时做出一个个理智的抉择;能在大风大浪面前坦然自若;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有责任且坚定的说一句:“我不能走!”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伟大的人,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源于爱国,源于民族感情,他不怕失败的痛苦。我想在那突发的不能测到一个信号时,他,已经决定马革裹尸,报效祖国了吧!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坚定的意志让我敬佩,着让我坚信:生活中再大的磨难,只要坚定了,一切都没什么可怕。
篇一:邓稼先>观后感
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虽然他也想家,想亲人,想故乡,但为了祖国,他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回家探亲、受表彰他总是让给别人,而面对危险,他永远冲在第一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所写的一首诗。邓稼先将中国的核武器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国站起来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败过,能力遭到质疑过,但是他没有屈服、气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起>勇气,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他虽死犹生,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心里,激励我,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深深的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篇二:邓稼先观后感
邓稼先同志总是被人们冠以“两弹元勋”的称号。自然的,我想在 1967 年他就应该被所有中国人熟知。可是,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才知道他为人的低调和守口如瓶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幼稚想象的范围。
我真的想做一个对比。两个同是核物理系的学生,两个从小的挚友,都是博士学位。一个选择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一个理论和技术在别人看来都是子虚乌有的国家。在默默中结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没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后才被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他的敬意;另一个选择了在外国完成自己的事业。在外国科研的帮助下,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在他的头衔上已经加上了“华裔”二字。
虽然两个人都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可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将血液融入了中国的大地,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诺贝尔奖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顶峰,但令人兴奋的程度远没有“中国人”更加耀眼。
他从 1950 年回国,理论设计开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50 年后,当“两弹元勋”被追封时,老人家离开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没有对于祖国炽热的心,一定没有这种结果。我想这也是邓稼先被现代人传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对于片子中最感人的事迹在于他只身前往核试验场中心。面对失败的实验,作为负责人,他像废纸似的将生命置之与国家利益之外。当他捧起核弹的中心装置时,他知道、在场的人知道、许露希知道、中央领导们知道,他生命的沙漏开始往下渗透着。
他的生命结束了,中国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竖立起来了。他没有白费这一切心血。就算不为人所知。
我又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像邓稼先这样的科研人员,为了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小家,却散落在人群里不为人所知。
这就是科学所能带给人们的>幸福的感觉吧。
篇三:《邓稼先》观后感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 月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不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骄傲,还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篇四:《邓稼先》观后感
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我的生命中,少了些感动。
我猜,那是因为我的眼睛,不再是总角之年的黑白分明了。无论看什么光辉的事物,总像是隔着层浅淡的云烟。轮廓未变,却再难以察觉它的光亮夺目,而为那明媚受到触动。
不曾想过,当我看到了那在漫漫沧漠之中,宛若铸剑于九天的硝烟之时——即便那仅是银幕中不甚真实的特效——即便隔着荏苒的岁月,那明晰不再。
——那一刹,确是受到了久未曾谋面的震动。
然而那惊世一幕稍纵即逝,影片一刻不停地播放下去。
我看到邓稼先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儿告别;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员不知疲倦地演算数据;我看到杨振宁在饯行宴会上失态离席、喜极而泣„„如此种种,飞速地闪过,最终连成斑斓的一片绚丽。
过程虽然坎坷,但仍算是平安顺利,似乎也会一直如此,直至终结。
然而,事与愿违。
影片播放到中间部分,一片大好的形式出现了转折——空投的核弹没有爆炸。
看到邓稼先阻止其他人前去观察,执意要亲自上阵的一幕,我心中充满了不解与困惑,还有隐约的忿忿——
当时,在我看来,邓稼先如此作为,完全是无意义的牺牲。不同于他人,他背负着国家委以的沉重使命啊!作为核武器主要的研发者、研究院的院长,他有着无数未完成的重任。他理应让助手上前察看,不必这般身先士卒。若他为此献身,亦绝不仅仅是他自身的损失。这种做法,不甚负责。
而当我看见他跌跌撞撞地下车,在荒漠之上狂奔,踉踉跄跄地冲向那片死神驻足的地方之时——倏地,一股难以名状的明悟与惊异从心中急速蔓延开来。
那是一种多么大的对于事业的热爱,与奋不顾身、全身心投入国家事业的心意啊!的确,这并非高明的权宜之计。然而此时,他亦不是严谨冷漠的科研人员,也并非后人口中的“两弹”元勋,他只是个誓死捍卫自己心中挚爱之物的普通人罢了。
——又或许,在他朴实忠厚的心中,自己的生命并非重于他人。而他,则应该做出与领导身份相符的奉献。
看着他冲上去捧起核弹头后,方才幡然醒悟猛地丢下它,又跌跌撞撞地跑回吉普车的举动,只觉心都揪紧,喉中仿佛哽着什么。这一刻,在我眼中,这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如此一个人,如此一个拥有可敬精神的人,他的结局实在不该是因为事业做出了绝大的牺牲,因而早早离开人世。
影片结束后,我仍久久低回,而后喟然。
心中满溢的,是确凿的感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身同所爱的事业、所爱的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把为国家、为事业奉献作为自身最高的幸福。他为核武器的研发奋斗,为国家的未来奋斗,亦是为民族的尊严奋斗。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竭尽全力,为祖国献上一片赤诚。
原来我那能够觉察美的眼瞳未曾蒙尘,它只是渐渐看淡了那些浅薄的是非,将无谓的感动从我的视野中剔除。
然而在真美、在大爱面前,我仍会被它们的灿烂触动心灵。
它们亦不会因时光而褪色——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邓稼先》电影观后感董孝纯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承载着中华儿女无数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明天,让我们用辛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辉煌,《邓稼先》电影观后感。10月2日,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邓稼先》,真实感人的中国科学知识分子的人生内涵,文化和爱国情操。1999年8月3日到5日,我到达四川绵阳公园,有半身铜像写着两弹元勋--邓稼先。我知道他是共和国科学工作者的一名功臣。通过电影知道的更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那么特殊的年代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因为有了他乃国之幸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使我们中国人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观后感《《邓稼先》电影观后感》。◆分享好文◆那是一段历史,我们都不会忘记,正是由于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不计成本的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他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楷模--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曾说: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杨振宁称赞邓稼先时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们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国庆60周年缅怀和追忆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动力,永不忘本。向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民致敬。祝福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我真的想做一个对比。两个同是核物理系的学生,两个从小的挚友,都是博士学位。一个选择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一个理论和技术在别人看来都是子虚乌有的国家。在默默中结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没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后才被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他的敬意;另一个选择了在外国完成自己的事业。在外国科研的帮助下,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在他的头衔上已经加上了“华裔”二字。
虽然两个人都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可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将血液融入了中国的大地,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诺贝尔奖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顶峰,但令人兴奋的程度远没有“中国人”更加耀眼。
他从1950年回国,理论设计开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50年后,当“两弹元勋”被追封时,老人家离开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没有对于祖国炽热的心,一定没有这种结果。我想这也是邓稼先被现代人传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对于片子中最感人的事迹在于他只身前往核试验场中心。面对失败的实验,作为负责人,他像废纸似的将生命置之与国家利益之外。当他捧起核弹的中心装置时,他知道、在场的人知道、许露希知道、中央领导们知道,他生命的沙漏开始往下渗透着。
他的生命结束了,中国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竖立起来了。他没有白费这一切心血。就算不为人所知。
我又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像邓稼先这样的科研人员,为了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小家,却散落在人群里不为人所知。
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平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最后,他在世界禁核之前,早早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制作。
保尔.柯察金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第一代共青团员的代表,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作者深刻的描写了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展示了主人公从童年起,直到国内战争和入党后的成熟时期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他在革命斗争的烈火中百炼成钢的成长过程。
保尔.柯察金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庭,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从小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无所畏惧,但对剥削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渴望反抗,同时自我要求上进,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思想觉悟提高快。他的性格坚强,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自我反省,对自己头脑中残存的旧思想开战,客服了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影响,客服了缺乏组织纪律的观念。再也不做自己感情和习惯的奴隶。他将自己融入人民大众之中,工作完全忘我,为了人民群众得利益而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面对身体状况的恶化不屈不挠忍受剧痛,在另一条文学的战线上继续为人民服务。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的精神是怎样的?在烈火中煎熬,在重重困难中挺身而进;在烈火中千锤百炼,在恶势力的压迫下正义反抗。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数中所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再临死的时候,他能够问心无愧的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结束他的生命。
青春永远都是美好的,但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都会被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勇敢、机智所感动。
这是一部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榻的条件下写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写了保尔•柯察金不平凡的一生。保尔•柯察金从小在贫苦的工人家庭中长大,炼就出一副坚强不屈的性格。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帝国主义以及反对派的进攻,年轻的保尔•柯察金在布尔什维克党员朱赫来的革命思想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无论是在布琼尼骑兵团当骑兵,还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或者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修筑铁路,他都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旺盛的革命热情。保尔先是一条右腿中了子弹,接着又双目失明了。在无产阶级革命年代,保尔•柯察金对自己的生活采取了严肃、革命的态度。他的名言是:“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看完这本书,我被保尔的精神所感动了。我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却不能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坚强不屈。
记得有一次,我去游泳池学游泳。我抱着救生圈跳了下去,水溅得我满脸都是,然后,爸爸也下来了。他让我在水里扑腾了一会儿,就把我的救生圈给拿走了,我差一点儿没被呛死。爸爸先让
大家都知道王小二吧!他一心想救百姓们的这种精神,使我非常感动,我们不一定救百姓们就是好的,其实在一些小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奉献的精神,比如说:“借别的东西还有帮助他人……,这些事情虽然在生活上不值一提,其实他能体现出你的人格好不好,。而且也能发现你有一颗善心。
记得有一次,我为班级捐了一卷垃圾袋,结果老师在同学们面前表扬我了,大家可能都以为我是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吧!其实不是这样的,你们错了,其实我就是想为班级出一份力。
我希望你们大家以后要多做好事,不要因为钱的诱惑,才去干好事的,要自己自觉的去做。
【邓稼先读后感200字】推荐阅读: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09-10
《邓稼先》读书笔记精选500字07-16
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10-30
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10-23
三国读后感200字07-24
社戏读后感200字09-12
家读后感200字10-19
智慧背囊读后感200字06-13
《中彩那天》读后感200字06-15
读童年读后感200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