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精选8篇)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篇1

自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以来,我院认真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现将我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成立组织狠抓落实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衡晓玲为组长,副院长王富强为副组长,成员有中医科人员李金岭,张美霞,王俊萍,郑利彬,韩彦召。并成立了村卫生所基层中医指导领导小组,由院长衡晓玲、副院长同志王富强亲自授课。小组成员认真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分工负责,定期汇报工作完成情况,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强中医科和中医康复理疗科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我院完善了各种创建资料,充实中医科人员及设备,并成立了中医科,中医康复理疗办公室,积极联系装修公司高标准装修中医科病房,现我院已成立中医病房120平方米,病床15张,已投入使用。增加中药饮片种类,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规范制定中药房、中药库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了煎药室,为广大患者免费煎药。

三、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中医知识知晓率。我们多次开展了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宣传,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提供知识储备,特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病的宣传,是患病率明显

下降。同时对老年人宣传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对慢性病患者关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知识的宣传,大大提高了他们防治疾病的信心;对孕产妇的中医保健及婴幼儿的科学喂养等知识的宣传,响应了国家优生优育的政策。并加强我院中医文化建设,采用壁画形式向村民展示中医药知识,中医名医及医家解析,并建立中药百草园,现有中药品种十余种,使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晓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积极完善中医科人员及资料建设

现我院从事中医医务人员共七名,医生五人,护士一人,药师一人,并引进当地名中医一名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应用。根据上级方案将中医处方,中医病例的规范化书写列入日常工作中。各种中医科文字资料建设已完成60%左右,主管资料建设的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建设中。

六.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篇2

一要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要在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医特点、行业特征, 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核心战略体系, 尤其是要重视民族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 开展民族医药文化的资源普查, 为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 对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

二要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 要通过分类指导, 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的文化建设, 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 提高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 弘扬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 提升中医药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三要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 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的力度, 努力形成人民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要创造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精品。

四要加快建设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 要通过培养、培训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 应对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的专门人才, 一批中医药文化的管理工作者, 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的探索队伍, 建立中医药人才的机理机制。

五要巩固发展中医药文化机构, 打造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 建设一批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 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培养中医药人才, 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 加快中医药类报刊社、出版社等文化机构的体制改革, 构建促进中医药文化机构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

六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中医药文化的产业链, 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新兴业态, 构建基层传统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

七要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交流, 要借助与海外孔子学院、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等多种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 丰富中医药的文化海外传播内容,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八要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 推动中医药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语录。

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文化 篇3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医院文化中医医院

中医是以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望、闻、问、切”,重视“脉象”的变化。[1]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了一个中医药特色文化浓厚的中医医院。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关键在内涵建设,即是要在医院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从医院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着手。龙川县中医院创建于1963年,是全省建院最早的33间中医院之一,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创建单位”,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近年来,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团体形象等。医院建立了以德术兼修、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弘扬国粹、惠福于民的医院宗旨;仁爱、精诚、求知、致和的院训;铸就名医、打造名科、创建名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二、作为中医医院,要深刻认识到中医医院在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医院按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1、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加强中医药传播能力建设,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2]医院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了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等区域,广泛宣传了中医药文化。同时结合科室业务特色,以科室开展的中医药优势病种为主题,制作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知识宣传栏,以及中医药护理手册,在科室走廊悬挂、张贴,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2、医院规范管理上,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中。医院制作具有中医药特色文化的院徽、院歌、院训、员工手册,对中医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观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全院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广泛倡导、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和医院文化精神,在广大的员工心目中建立起导航系统,让员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3、科室制作传画册和健康教育处方,介绍科室中医特色服务、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医药文化,推介中医药特色优势,让人们在中医院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同时主动接受中医药服务,加深对中医院、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可。通过诊疗环境和流程、行为规范的改进,彰显医院特有的中医药文化特征,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管理工作者,建立一支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探索建立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才激励机制。[3]我们坚持一条:“重视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人才理念。“要想县中医院这艘船在医海中不落伍、不沉没,中医药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院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不含糊也舍得投入。根据医院实际,先后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管好、提升好中醫院人才。近年来,通过引进了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聘本科学历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30余名。在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医院始终保持每年选送10余人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对中医药人才的的培养,有效地促进我院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展中医药科研课题20余项。

四、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医医院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4]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以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特点,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全面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是中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医院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加强中医院文化的内涵和实践建设,提升中医院新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医院持续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魅力中医药》2010年第4期.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4月.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4月.

特色中医院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一、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医院现有职工440人,开放病床300张,在原有临床科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显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ICU等临床一线科室。是医专附属医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医专、曲阜中医药学校、莱阳中医药学校、卫校的教学医院。担负着全市八县二区及苏、鲁、豫、皖周边地区人民的防病、治病重任,是全市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中年未发生大的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明显提高,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越来越多,院内会诊、讨论增多,收治病种较前广泛,来诊病人扩展到周边市县,固定资产为1900万元,比年增加410万元,医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市中医医院20XX年主要工作成绩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门诊量、住院病人量业务收入都明显上升,全年门诊量12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万多人次,其中,住院人数6058人次,比同年同期增长23、4%,病床使用率78%,比去年同期增长15%,手术1100例,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入院与出院、术前与术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都在95%以上,全年业务总收入3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0万元,增长率为42、4%,购买仪器设备60台(件),其中万元以上的48台(件),价值360万元。

2、由于医院业务收入的好转,职工的福利待遇也随之提高,由原来发放的工资标准,现在发的新的档案工资标准,使职工多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3、填补了医院文化的空白。医院有了自己的院歌《心灵的歌唱》,已经唱响,院训、办院方向、医院精神、医院宗旨等已经确立,院徽正在征集中,“院报”每月印发一期,办的还不错,使医院文化上了一个大台阶。

4、制订了《市中医医院20XX年发展规划》,填补了医院长期发展规划的空白。

5、汇集了《医院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6、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已被市文明委验收合格,填补了医院多年非文明单位的空白。

7、成功地开办了开发区丹阳社区服务中心,填补了医院无社区服务中心的空白。

8、成功地开办了ICU病房,填补了医院多年无危重病人监护室的空白。

9、开办了肿瘤科、显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使医院临床科室更加齐全。

10、加强了医院急救中心的工作,配齐了人员,新购救护车两辆,现已有五辆救护车为急诊服务,也使医院的急诊急救能力达到新的水平。

二、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

(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我院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安排部署,继续开展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主要目标要求是: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使全院职工在思想上树立医疗质量第一的意识,真真正正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把医疗质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形成全院人人、处处、时时抓医疗质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了我院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开展了“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广大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经医院研究决定,在继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的同时,在全院开展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活动。医院制定了《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进行安排布署,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创建标准,使职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调动全院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把创建工作做好,我院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与考核“继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效益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考核组制定考核细则,进行打分登记,年终根据平时考核情况综合评出文明科室和个人,年底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卫生支农工作落实到位。

我院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贯彻落实,成立了卫生支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对口帮扶成武县汶上镇中心卫生院实施方案》,积极发动和组织符合支农条件的医务人员报名,并进行了公示。

(四)认真搞好“新农合”工作。

我院非常重视“新农合”这项工作,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为满足参合农民看病、治病的要求,对门诊、病房进行装修改造,在门诊设立导医台,配备导医人员,开展导诊咨询,热情主动地为参合农民服务。我院对近百种中草药和部分西药进行了降价,同时还对参合农民设立了惠民病房,床位费优惠50%。现已成为开发区、牡丹区“新农合”定点医院。

(五)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我院今年向市文化局申办了《市中医医院通讯》期报,从今年六月份起每月印发一期,进行内部交流,免费向伤病员增阅,同时还使上级领导了解我院的动态,效果较好。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篇5

2012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

计 划

为巩固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成果、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增强我院核心竞争力,加快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步伐,促各项医院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垫江县中医院2012年中医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全国名院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平衡和谐、因地制宜、辨证论建的原则。

2、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

4、坚持因地制宜,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力求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客家文化特征。

5、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观念

1、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3、夯实中医基础理论,继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体现中医学术体系 “扶正祛邪” 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等级医院达标工作,在病房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项目,如超声雾化、针、灸、中药坐浴、中药熏洗、拔罐、推拿、刮痧及穴位注射、按摩、换药、湿敷等中医药传统项目技术。

4、修订和完善院训。院训是医院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医院灵魂的象征,是医院的“气”和“神”,是医院办院理念的集中体现,医院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概括了建院30年的展历程,反映医院团结奉献、严谨创新、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彰显医院以及全体员工的主导意识和整体价值追求,诠释医院的文化、特色品牌和发展理念。

5、进一步完善院徽、院旗制作。院徽、院旗是医院的形象标志,通过字母、图案有机结合充分表达医院服务性质, 阐明医院中医文化韵味。院歌则以热情的笔触、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全院职工敬业奉献的精神和爱院如家的情感。从医院的形象、精神、理念追求等方面进行提炼升华,通过视觉、色彩、音乐来表达、展示医院形象。

(二)中医药人文精神与服务

1、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如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理念、质量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思想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培训、教育,大力倡导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医学思想,将“医者仁术”、“悬壶济世”、“以人为本”等思想贯穿于医院管理,融入领导言行,形成羞于冷漠麻木,耻于损人利己的院风院貌;实行无为而治,尽可能让员工得到自然充分发展,塑造职工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推崇以德化民,有效引导,调整员工的意识、行动,共同营造医患和谐局面。

2、坚持用“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中医人文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开展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医为性命之学,生成之主,道大任钜”,真正做到“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同时通过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整脏腑、调摄精神、三因制宜等治则的落实及非药物疗法、治未病和养生理论、简便廉验等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就诊率和复诊率。

3、优化中医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扩大医院中医药服务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

(三)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1、利用院内讲座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强化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的中医师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主要的中医方剂和药物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2、定期举办中医基本知识讲座,继续开展西学中继续教育培训。让西医人员在进院三年内都应接受系统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3、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通过组织义诊进农村、进社区,利用医院的宣传栏、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从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专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医、推广中医、普及中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相信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不定期举办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如中医药书画、摄影比赛,组织中医药人员和关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媒体机构、群众组织等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鼓励创作展现中医药文化的书画、摄影艺术作品;鼓励创作体现优秀中医药文化和中医人文关怀精神的歌曲、小品、舞蹈等文艺作品,提升群众对祖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四)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

1、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永恒的主题。中医院文化建设要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举措上来,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各种单病种诊疗和护理规范与常规,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住院病人的中医治疗率、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和中医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

2、把风湿病科.疼痛科的创建全国重点专科工作,与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重点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

3、完善院内制剂建设,提高中药的使用率。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药特色的体现,是中医药疗效的保障和优势所在。积极争取药监等部门的支持,在机煎中药汤剂和代病人加工中药丸、散方面下功夫,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药和中药饮片的业务收入比例,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要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做好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中医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5、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尽快创造条件,开展健康体检用中医诊察服务,开设中医情志疏导门诊和中医食疗服务,调整体质盛衰,做到未病先防,拓宽服务范围,打造有中医药特色品位的预防保健服务。

(五)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

医院环境反映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美观的建筑、整洁的环境、醒目的指示牌、有序的诊疗秩序无疑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中医医院的文化品位如何体现,如何让人们走进中医院就有一种与其它医院不同之处的感觉。所以,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环境上做好文章,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在内部环境设计上除创造一种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外,要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

一是充分利用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悬挂古代医家的画像,悬挂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镜匾等;

二是在中药房,引入传统药铺装饰风格,体现传统宁静,争取把药房建设成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道亮丽窗口;

三是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栏、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从中医药的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专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四是在医院门诊注重引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修风格来体现古朴典雅,并充分利用外墙来打造中医文化;

通过中医药环境文化的建设,广泛宣传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高雅、优美、和谐、舒适的现代化中医院。

(六)中医药文化创新与发展

1、制定中医药科研奖励措施,鼓励中医药人员以基本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深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作用和疗效,开发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赋予中医药新的生机和活力。

2、抓好中草药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提高和推广应用,整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四、组织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医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必须教育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保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发挥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组织协调,细化落实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3、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协同、科室落实的运行机制。二是要严格考评机制,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考核进行考核。三是要兑现中医药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对在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积极、完不成任务和考评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四是要建立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医院经费预算,并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培训,有制度、有约束的监督导向,有激励、有奖惩的管理手段,培植和树立中医医院精神,努力提升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品位。垫江县中医院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篇6

今天,我们召开甘肃省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启动暨中医药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今年重点中医药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项中医药优惠政策,以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为切入点,将有甘肃特色的医改之路推向深入,促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工作全面展开。稍后,王部长、咸省长将从全国和全省的角度就试点示范省建设工作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做好贯彻。下面,我先就试点示范省建设内涵,创建先进示范市县和抓好今年重点中医药工作作一简要安排。

一、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的内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后,我省结合省情提出了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问题,用较低的费用维护城乡居民健康,走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甘肃医改之路。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中医药的全面发展,在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国家医改办和中医药局的充分肯定,省卫生厅先后几次在全国中医 药相关会议和全国医改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去年4月,王国强副部长亲临全省中医药进基层现场会指导工作,指出甘肃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中医药参与医改在全国独具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和甘肃省一道,把这种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有益探索,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去年9月,国家中医药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0‟41号),明确提出要把甘肃作为全国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进行建设。一会儿,省政府将和国家中医药局签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

《协议》是建设试点示范省的纲领性文件,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医药的主要工作,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个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并对尚未达标县级中医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底,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疾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累计建成22个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00个市级和300个县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为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每市州建成3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6个以上的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三是大力培养中 医药人才。由国家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甘肃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大力开展西学中医活动和五级师承教育。四是积极开发甘肃中医药优势资源。国家在甘肃开展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一步研究敦煌医学和甘肃民间方药,支持定西等地区开展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生态园建设,扶持陇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五是打造甘肃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4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个左右中医药生态旅游区,创排3部以上中医药文艺作品。六是加强民族医药和对外交流。立项建设民族地区中藏医医院,支持甘肃制药企业开展中成药欧盟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在国外建立中医药服务平台。这些都是试点示范省建设的核心内容,各级卫生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

二、争先创优,推进试点示范省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今年6月,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印发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要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覆盖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市州、县市区中医医院基础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和现代医学设备。支持1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设置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县级以上综合医院门诊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不少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 床。建立西医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促进激励机制。第二,要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基层。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导并扶持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服务。第三,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做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配备,合理补充基层中医药人员。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第四,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市级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以上评审。建设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调剂符合条件的中药院内制剂在全省统一使用。鼓励乡村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第五,要加强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在卫生监督所成立中医监督科。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科学制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推动中医药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第六,要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发„2010‟8号),开展地产中药材资源调查,积极开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和加工研究。支持有关企业和机构开发院内中药制剂,研发中医诊疗新设备和中药 新药、保健产品。建设中医药生态旅游区和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创建中医药先进示范市县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实做细。

按照省政府建设先进示范市县方案的要求,最近,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工作。今天的会议之后,省卫生厅将按方案要求,开始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申报工作,希望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汇报、多沟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各地可以根据当地中医药的工作基础、近年发展情况与建设标准进行对照自评,若达到标准,可直接申请评审。若达不到要求和标准,市县要按方案要求制订规划积极创建。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合格者,将以省政府名义命名并给予经费补助。

三、突出重点,统筹做好全年其他中医药工作 在积极开展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活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今年的重点中医药工作。

一是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是近一个时期指导全省中医药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贯彻落实。部分市州已经出台了当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希望没有出台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尽快出台。要抓好省政府实施意见中一些刚性扶持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中医管理机构,设 立发展中医专项经费,财政补偿向中医机构倾斜,使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达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并适时合理调整中医诊疗服务收费标准。

二是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医保部门,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要落实好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额报销政策。要依托当地医学院校建立市级培训基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达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有5名中医执业医师,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中医全科医师。

三是要开展好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厅、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日常监管,严格量化考核,确保教育质量。各地要继续办好“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班,择优推荐一批优秀学员参加省上“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培养一批高级中医药人才。

四是继续认真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7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行中医医院管理年督导,各市州要指导中 医医院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尤其是要抓好中医护理和中医治未病工作,保证管理年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以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狠抓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56个。今年,省卫生厅将修订《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标准》,将重点专科建设范围扩大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建立动态准入与退出机制。5月份,省卫生厅已对原有和建设期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进行了考核,合格者重新命名,不达标予以撤销。

五是是要不断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要抓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二、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实施好近两年立项的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课题。做好今年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审核和立项工作。认真实施《甘肃省扩大艾滋病中医药治疗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的新途径。

要加强藏医药、蒙医药挖掘、继承和科研工作,支持藏医药、蒙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开展藏医药、蒙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藏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要抓好中医药文化建设。按照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加强建设工作,加强岐伯圣景、皇甫谧陵园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幼儿和小学中医传统文化教 育试点工作。要大力宣传历代名医廉洁行医轶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考核,引导中医药人员恪守医德,勇于奉献。要做好中医药信息宣传工作。挖掘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宣传“名院、名科、名医”,宣传各地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科普常识等,不断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重视中医药的良好氛围。

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探讨 篇7

关键词: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改过程的不断深化,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医院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医院的管理者们也已经意识到,面对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重视塑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医院整体素质,因此,确立符合医院科学发展的文化建设理念,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源于企业文化的医院文化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层的青睐,医院文化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医院的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全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中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 对中医院如何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做了较为具体的介绍,指导各级中医院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强调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切实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目前,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工作处在初步发展时期, 虽然获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实践中,仍然与公众需求存在着差距, 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医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 扩充中医文化专业队伍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

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中医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中医的社会影响力

中医院作为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满足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同时,更是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的重要场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提高, 社会公众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健康服务成为热门现象。 社会上“中医养生会所”、 “ 中医美容店 ” 等私人个体店铺比比皆是 ,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养生专家们大谈中医养生之道, 图书店内关于中医的书籍也非常畅销,可以说中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例如 “ 张悟本事件 ” 的非法行医 、 违法行医的现象对中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中医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中医院作为中医的合法医疗机构,有义务承担起传播和弘扬中医文化、树立中医良好形象的责任。 通过加强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要把中医院打造成宣传和推广中医的重要平台,使得中医院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医文化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中医服务中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医和中医文化,增强中医的社会影响力。

1.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的, 中医的发展变化也深受文化的影响。 第一次对“中医药文化”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会议提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 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是传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特殊标志。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中医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人文思想,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2]。 因此,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3]。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从而促进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中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够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中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中西医的结合逐渐成熟,中医院的“医院”功能得到了巩固,但有些中医院已经有名无实,“正宗”中医文化面临严重的传承缺失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医院相互之间的竞争早已从过去医疗技术和医院设施的“硬实力”竞争,转变为服务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软实力”竞争。 如今中医院面临的新课题,是探索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术特点和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医院管理模式。 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医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4],加强中医文化建设能够改善中医院的社会形象,提升中医院的凝聚力,实现中医院的发展目标, 对中医院的健康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中医院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医院作为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满足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同时, 更是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的重要场所。 因此,中医院要塑造成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院要充分体现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全面加强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首先,医院要在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体现出中医药文化元素,通过外在形式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优化患者看病就医的环境,也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其次,医院要在医院的价值理念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思想,依靠思想制度强调中医药文化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文化在患者和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增强医院职工从事中医的自信心,也可以对医务人员行医活动起到约束作用。

3中医院文化建设现状

3.1中医院文化建设内容

3.1.1物质文化建设医院物质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的外化,它以有特色的、人性化的医院建筑,完善的工作条件和文化生活设施, 优雅温馨的就医环境为标志,是一个医院有别于其他医院的个性化展示。 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难以估计的无形资产,客观反映医院的物质基础、 医技水平和医患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医院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好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塑造更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

3.1.2行为文化建设医院的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医院行为文化、员工行为文化,例如制订医院员工共同行为规范、各部门人员行为规范等[39]。 行为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自觉地按照大家认同的观念和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医务人员通过平易近人、充满关爱的言行表达出对患者的关怀能够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亲近感,进而认同医院的文化价值观,对医院产生信赖,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社会吸引力。

3.1.3精神文化建设医院精神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三个次层中最深层次的文化,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它是一种贯穿在医院日常活动中的无形文化, 通过将中医文化特色融入到医院的理念、医院的价值观、医院的精神,使医院工作者产生对医院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将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情感意识与医院发展相统一,将实现职工个人目标和医院整体目标相结合。

3.2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关键环节

3.2.1塑造中医文化特色的医院环境形象医院形象是通过医院的建筑外观、庭院造型、内饰风格以及医院标识等外在符号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医院个性化的特征。 中医院在环境形象上充分彰显中医文化特色, 是展示与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在外在形象上有别于其他类型医院的最佳途径[5]。 通过优化中医院的外观形象, 将中医院的价值观念以视觉的形式外化,向社会公众传递中医院的基本特征、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有利于医院保障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中医的社会公众形象,从而提高中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3.2.2制订 “大医精诚 ”的医院行为规范医院人员在患者来院看病就医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言一行,是患者了解和接触医院文化价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保障患者能够满意医院及其职工的服务行为,必须严格制订和不断完善医院的行为规范制度。 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医院职工行为规范制度中充分体现中医文化,全面提高医院员工的职业素养,在医疗服务中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 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老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6],将这种思想贯穿于医院的各项工作 ,融入到每位员工的行为举止中,将有助于中医院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育“医乃仁术”的医院精神, 形成富有中医特色的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修养,培养职工健康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3.2.3培育“仁、和、精 、诚”的医院价值观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要在医院的价值观念上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相融合。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仁、和、精、诚”四个字,即“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 的价值理念。 “仁”表达了中医仁者爱人、爱护生命的伦理思想, 深刻体现了中医院的精神理念;“和”是指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念,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调和致中”的治疗观,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精” 体现了中医人要精勤治学,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这是行为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诚”要求中医人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中做到真诚、诚信,是中医工作者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只有培育出蕴含中医文化的医院核心价值观,才能够有效指导中医院的环境形象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工作,才能保障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3.3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中医院文化建设内容表面化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层、行为层、价值观层,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全部医院文化的源泉。 有些医院管理者对中医院文化建设缺乏透彻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就是搞好员工的文体活动,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将医院文化建设理解为组织文艺活动、体育比赛、 参观游览,或者将医院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医院形象建设。 还有一些管理者将医院文化曲解为包装医院, 仅仅是在墙上贴标语口号,或挂一些名医的画像就是体现医院文化。

3.3.2中医院文化建设效果形式化虽然一些中医院管理者认识到了医院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设计并提出了医院的宗旨、理念、价值观、愿景等,但是,只将医院文化做到价值观层面,没有将价值观转化为员工实际行动,那么医院设计的价值理念也就等于毫无意义的空话。 中医院文化的核心———医院价值观应是包括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所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 医院制订的行为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遵守,当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员工却将自己置身事外,知行不一,缺乏表率作用,进而导致医院的医患关系不和谐问题。

3.3.3中医院文化建设缺乏网络化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中医文化科普宣传也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医院的科普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化,包括义诊、院报、医院实施、公益活动、电视节目等等,可是,医院在网络媒体上的投入力度不都大。 虽然,每家中医院都有官方网站,但网站上的信息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中医科普宣传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 网络媒体作为当前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工具,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

4加强中医院文化特色建设的建议

4.1培育优秀医院精神创建医院文化品牌

医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从医院管理实践上升为医院文化, 再由医院文化指导医院管理实践, 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的过程。 因此,医院文化是医院特定的价值理念、文化氛围与行为方式的结合体,其中最核心的是医院价值观。 因此,培育体现中医文化特色、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医院价值观念,是中医院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医院的文化建设要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精髓,中医院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能够充分展示中医院的“中医”特征,有效保持中医院的特色优势,巩固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7]。 同时,中医院要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如医院的办院宗旨、价值观念、精神理念等方面要结合时代文化特征。 中医院中医文化建设既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还要将“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文化价值观念与医院的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想结合。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要在价值理念上明确“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在发展目标上确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正是由于医院精神所具备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特色,使得中医院成为有别于西医院和综合医院的重要标志。

其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医院品牌。 医院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是对病源的竞争。 患者或者患者家属选择到某家医院就诊, 往往取决于医院的知名度, 而知名度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医院文化对形成这种知名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建医院品牌是医院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8]。 医院的精神理念通过形象能清晰直观地传播给患者,能够加强患者的认同感。 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塑造优秀的医院品牌形象不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 更能呈现中医院独特的人文风貌。 在实际工作中,中医院品牌建设主要考虑到医院的历史、价值、使命和愿意,在内容设计上与中医文化相融合,建立一种清晰的、适当的形式来表达中医院的品牌特色。

4.2加强“精、诚”文化建设缓解医患紧张关系

伴随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医院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更多地凭借高端的仪器设备而不重视患者的体验感受,医院医疗手段严重“物化”而缺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即使现代医学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医生缺少对患者的人性关怀,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众所周知,中医崇尚“仁爱”精神,中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最具可行性的方法。

一方面,医生要“精”于专业素质,消除患者顾虑。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9]。 一个医院若想构建“医患和谐”的环境,最基本的前提是具备值得患者信任的专业技术素质。 当今社会,医院之间的竞争甚为激烈,没有出色的技术优势和精湛的技术,是很难取得患者的信任,很难形成医患和谐关系。 对于中医院而言,就应当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要积极运用传统的视、触、叩、听、望、闻、问、 切医疗手段,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发展医院核心技术,打造重点专科,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 另一方面,医生要“诚”于道德素质,对患者提供人文关怀。 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进行的关于“医疗纠纷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素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10],而现实中由于医患沟通不通畅而造成医患矛盾的比例要远高于此。 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患者的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人称“药王”的中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谈到了作为中医人要严格遵守的道德要求:一为“精”,即技术精湛;二为“诚”,即品德高尚。 中医学推崇“仁爱精神”,敬畏生命、精求医术、仁善博爱是中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也是必须遵从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将“诚”字作为中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可以全面提升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改善医疗行为作风,对缓解当前医患的矛盾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11]。

4.3完善网络宣传平台,丰富科普宣传途径

互联网作为20世纪兴起的新媒体, 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的应用,对于信息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当今 “中医文化热”、“中医养生热”及“张悟本事件”都是依靠的网络,因此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中医院打造成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医院需要创建网络平台。

4.3.1完善医院网络建设要充分运用 “微 ”平台中医院要完善医院的官方网站。 目前,每家中医院都有其官方网站,介绍医院概况,公布医院门诊信息,网上挂号方便患者看病就医,但有的医院在网站内容设计上显得杂乱无章、不合理。 宣传和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在满足患者看病需求的同时, 创办文化特色专栏,加大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力度。 中医院要创办医院的微博、微信平台。 微博、微信已成为时下传播信息速度最快、范围最大的公共平台。 但是,在新浪微博对“中医”进行搜索,共得到700条结果,将地点定位为江苏,机构设置为医院再次搜索得到结果为34条,其中大部分也是以个人形式注册的微博,医院的官方微博很少见。 中医院要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的时效性、互动性优势,及时发布医院最新信息,并通过与大众在网上的互动了解人们对于就医需要和看病满意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及时的中医药服务。 医院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切入点,通过网络平台展现中医药文化吸引大众的广泛关注,有利于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可,扩大中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4.3.2医院要丰富科普宣传,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医院及科普理念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惠民的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范围。 中医文化科普宣传工作是医院中医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中医文化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取决于医院宣传工作的成效[12]。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中医文化建设这根主线,将中医文化与科普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广文化、凝聚文化、弘扬文化,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中医药特色的传承和科普宣传中, 融入到医院环境与医院品牌中,医院才能发展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服务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郁的医院。

5结语

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现状与思考 篇8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调研

一、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的现状

首先,中医药院校发展定位和特色认识不足。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和教职员工对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认识不足,在涉及一些学校内涵性质的环节,如办学特色、办学思路、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很多学生和教职工并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对学校形象的理解。

其次,外在形象的认识落差感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往往善于对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讲也是如此,作为专门的中医药院校在与其他类院校相比较中,教职工和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实际上,无论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对学校的外在形象提升给予很大的期望。但在具体的比较当中,很多人对中医药院校发展的现状表示不满意,有很强的落差感,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对学校形象作出负面评价的情况。

再次,中医药院校文化标志不明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一批中医药院校,在校园建筑物、道路以及学习场地的布置上,往往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中医药院校特征。但是,近年,随着很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设施缺少了中医药院校建筑风格特征,在外在形象上已经不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中医药院校的特征。

二、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1.观念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发展和武装中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使中医药现代化。但是,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中医的本质和特色不能变。也正因为如此,还有相当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坚持认为中医特色是中医药院校的本色。大家习惯了禁锢在传统保守的氛围之中,创新意识、现代化意识、科学化意识不足,造成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目标的矛盾。

2.中医药院校与综合性院校相提并论,忽视历史因素、专业因素、区域因素

中医药院校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西方高等医学教育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医药院校正规教育的探索,中医药院校建设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民国时期中医专业院校的建立,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医药院校的重建,三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医药院校的扩张。从历史上看,中医药院校的诞生具有底子薄、技术落后的特点,尤其是中医药院校创办早期,在师资力量上主要依靠的是旧中国的民间中医师资人员,这些中医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不一;在办学规模上,早期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都是校园面积狭小、招生规模小,在地方高校中基本上没有很突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技术水平上,早期还比较排斥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西方医学技术的普及,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中医的原始状态。中医药高等教育先天不足的状况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外在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本地区得不到重视,群众知晓率低,社会知名度不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药院校依旧没有得到规模上的大发展,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发展仍受到了一定的禁锢和拘束,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毕业生就业性质单一,结果中医院校毕业生渐渐不受就业单位欢迎,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人们学中医的热情锐减。中医药院校为了走出困境、改变现状、提升竞争力,培养学贯中西的中医药人才,课程设置引进了大量现代医学课程,造成了中医教育教学的西医化程度偏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3.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社会上中医热的来临,中医开始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近年来中医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被重新评价和认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在学历教育、国际合作、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办学规模等多个方面,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快速发展与办学质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是招生规模过大,就业出口压力大;二是中医药院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由单一的医学学科发展为医学、管理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并存的模式。大学的扩张势必引起新的矛盾,造成社会对中医药院校形象的重新审视。从单一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就办学性质和规模来讲,面临着对其办学质量、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办学水平等多个方面的考量。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学校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学生、教职工对中医药院校形象的认识。

三、找好着力点,做好中医药院校形象建设工作

1.明确科学的形象定位

准确定位是办好任何一所学校的前提和基础,这就如同指南针一般,只有方向确定了,目标才能明确。目前,按照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定位,高校主要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从中医药院校的性质来说,中医教育和学术是根本,学校首先应定位为中医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然后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工作。

2.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化等,是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从学校角度看,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而且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它应有的基本特征,也是高校形象的一个展示。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设立了一个“特色项目”,并明确规定,评估结论为优秀的学校必须“特色鲜明”,良好的学校必须有特色项目。没有特色,所有的中医药院校都是一个样子。失去了特色,自然也就不能让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依托。

3.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办学声誉是在学校与社会公众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威信和影响,不仅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反映,也是高校作为社会成员履行社会职责的标志,体现了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地位。而对于中医药院校,我们认为其办学声誉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事业;二是社会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三是知名中医和大师形成的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要通过与媒体的积极沟通,围绕名医名家、社会服务、中医影响等因素为学校做好宣传。

4.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高校建筑文化、学术文化、科技和社会服务等物质和精神的许多方面。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建造医药文化博物馆、标本馆、百草园等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医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突出高校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所谓高校视觉识别系统是高校从外观入手对高校形象的各种视觉因素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是大学形象传播和对外宣传的基本应用要素,包括名称、标徽、标准色、标准字、校歌、校旗等,是传递学校整体信息的最佳手段。作为中医药院校,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上下功夫,给师生一个清晰的有纪念意义的识别标志,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的共鸣,同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良性辐射。

参考文献:

[1]张翠英,朱美虹.新形势下高校形象设计浅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6).

[2]阎德明.现代学校形象的设计与传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

[3]王文奎.形象塑造是我国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J].辽宁教育研究,2002,(7).

上一篇:工作正能量的短句子下一篇:那一年我们羞涩的爱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