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荐14篇)
信息技术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兴趣。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心情会变得愉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兴奋的学习劲头。
1、激情创境,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
比如我在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第一节课《无所不在的信息》时,有如下的对话: [师]:有这样一个广告,一个酷男骑着摩托车在美国西部的大马路上飞驰,突然摩托车坏了,这时他掏出摩托罗拉手机向别人求救,不一会,一个农民赶了一辆骡车一声不吭地把他拉走了,这时话外音传来:“摩托再好也要骡拉,摩托罗拉,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师]:是什么使这个男子脱离了困境?(答案是信息,本节课重点)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精心设计好的问题使得这节课的开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故事”的选取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确定,不能抛开教学目标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讲故事。
2、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发挥学科优势。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
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比如我在高一上网页的实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时,有如下的对话:
[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含有上下滚动字幕的网页)左右滚动的字幕我们都已经会做了,请问如何做上下滚动的字幕?
[生]: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可是在动手后发现现有的方法实现不了,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再给学生看一下制作好的上下滚动的字幕属性(如下图),学生会发现,方向左右都没选,这时他们的好奇心达到最高点,非常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
[师]:大家试试先在“普通”视图下制作一个从左向右运动的字幕,选中字幕后打开“html”视图方式,在“html”视图下选中的一段代码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发现,选中的代码中有他们熟悉的单词direction(方向)和right(右边)(如下图),这时老师适时提示学生,修改方向会出现什么效果。
学生开始探究,尝试后发现通过修改代码可以改变字幕滚动的方向,这样上下滚动也就可以实现了。学生这时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有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也有疑问,这些代码到底是什么呢?这时老师再提出html的概念,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讲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施任务驱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任务驱动,培养合作学习。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word的应用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漂亮的成人简历作为任务,以这个任务的完成程度,作为检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这样他们在完成任务后可增强成就感,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可再布置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要多问,多讨论,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在平时教学中,提出学习任务后,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乐趣与辛酸,逐渐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另一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组内、组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会集体荣誉感。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上“视频的加工──穿越时空”有如下对话:
[师]:欣赏成龙、邓丽君的MTV《我只在乎你》,MTV制作于2002年。
[生]: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邓丽君于1995年逝世,MTV中出现成龙和邓丽君的画面不属于一个时代。
[师]:为了纪念这位歌后邓丽君,制作人黄名伟以特别的视频编辑技术,让邓丽君的好友成龙能和怀念的故人共同合唱《我只在乎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弥补成龙无法在邓丽君生前与她合唱的遗憾。我们也可以利用视频编辑技术感受一下时空穿越──制作本校的视频短片,以学校的过去和现在来展示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培养和维持。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保持新鲜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进而主动认知。那么如何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求知欲望强、好动、好胜、兴趣广泛。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征, 积极引导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对系统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鉴赏的方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同时, 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来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 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乐于接受。例如, 课件制作要有时代性,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作品创意要奇特, 开阔学生思路, 以奇制胜。
二、教学方法应创意新鲜,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教学水平
1. 兴趣的激发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 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内容,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兴趣的持续
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 是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相结合, 是由乐趣逐层递进、不断升级、逐渐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具有自觉性、方向性和更强的坚持性, 甚至终身不变。教师要通过层层诱导, 深层引发激起学生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既持久兴趣。
3. 兴趣的强化
用竞争激活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 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 鼓励他们竞争, 通过竞争强化艺术语言, 强化知识, 拓宽思路 (如辩论课、分组研究课等) 。
评价激励学生, 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使学生感受成功, 感受自信,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勤奋努力。
4. 兴趣的衍生
一个由好奇到兴趣再到其他相关学科的兴趣, 会使学生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所以, 教师要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 拓宽知识面, 注意知识的串联与衔接。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尽情发挥, 呈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由一科带动所有科, 在促进局部的同时, 提高整体。
三、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利用诱导语言影响、激励学生
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 在对待学生时要让爱发自内心, 让关心成为自然, 真诚付出, 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产生兴趣。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吸引学生
积极举办学生作业展览、画展。观看美术作品展, 听学生讲评、教师讲评、美术家评论, 相互交流, 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美术知识。开发地方特色的美术课, 例如剪纸、泥塑、纸扎、扎染、面塑等, 生动课堂, 开阔眼界, 陶冶情操, 增加对美术课的喜爱。利用班级分组积分法,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竞争,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3.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因为兴趣, 学生有了自信, 因为自信, 发展了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的民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信息素质的概念
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的概念,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组织、加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信息搜寻、获取的能力的能力。二是信息道德素质,就是在整个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三是信息意识素质,就是说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它体现在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和对信息的科学的认识。
2.初中生要了解信息素质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重要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能够提高获得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等问题,从而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时充分运用,为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能够生存下去奠定扎实的基礎。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整个初中时期的重要任务。
3.初中生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
3.1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培养信息意识,就要培养学生把握即时信息的意识,以及追求新信息的观念。信息意识是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支配着信息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牵引下,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了信息意识,才有迈向成功的可能。
3.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信息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意识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别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给学生。由于学生经常受到老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影响,当遇到问题时,也会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
4.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4.1改进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
4.2改变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5.利用内、外部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道德素质包括中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信息观,等等,在信息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量快速增长,虽然这些信息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计算机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使用不干净的词汇、阅读一些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6.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是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策略。文章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学生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是知识的爆炸,在浩瀚如海的信息面前,一定要教会学生区分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二是概括信息策略,即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或说出)所读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原文章的主旨。三是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策略。阅读认知过程的一种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包括教师为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有碍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有一种崇拜的,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明俊,张树才,陈广旭编著.装备信息技术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1.
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李军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然而它却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是以“生活一数学”,“活动一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下面,就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情境化
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真谛。一打开课本,就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而且是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及其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本班学生居住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住在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中,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多、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抽象问题直观化
根据课程的特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较大的圆,然后把剪好的一个较小的圆贴在黑板上移动,便出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而且对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学生感觉很有趣,产生联想,使一堂枯燥的抽象的课变得活泼起来。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后,马上学习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利润最大、最小值问题。
四、设计练习竞赛化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初中生竞争性强,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一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性、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弧长和扇形面积”之后,可以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
五、课堂氛围和谐化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和蔼可亲,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要走下讲台去亲近学生,学会用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鼓励,认真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荒谬或者是不可思议,也应肯定这种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使学生自然消除错误,乐于钻研,要善于边上课边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和动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身经历,用自已的心灵亲自感悟,就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三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即实践提高阶段。本阶段我们的计划是课题组织每人上两节研究课,并在平时快乐学习中全面实施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提高个档次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收集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个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语文的“兴奋是”,达到“课伊始;趣亦生;深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 1
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在这学期对于每节课,研究员都作好细致分析,并听教师评论做好反思,拿实验班与其它班进行对比,总结做好记录。
四、带动全校,实行现代多媒体教育。
全校开展轰烈的“才艺展示课”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能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小课题研究
张庄中学
王晓芳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指出了培养学习兴趣之重要。培养学习兴趣就是贯彻“乐学”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视学习为吃苦果的学生怎么能学好知识呢?生物学知识也是这样,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可塑性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我进行了一些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
一、巧用设疑,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份。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指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虽然疑能生趣,但质疑不是简单的师生回答对话,而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固有知识,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对新知识进行主体思考,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兴趣的源泉。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难,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二是教师的质疑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三是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使学生从固有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例如,在讲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时,提出
1、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父母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孩子都是双眼皮吗?
3、生男生女是由父亲决定的,还是由母亲决定的?
4、为什么父母都正常,却生出一个傻儿子?
5、色盲病人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质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迫切要求解开疑窦的兴趣上来,然后讲授《生物的遗传》的知识,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中回答质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好的疑问,能使学生从形象的固有知识出发,带着问题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思维广度;又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激发积极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情感就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内部冲力。情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教学就是创立轻松、愉快、和谐、协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贯彻“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的原则,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情感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情感实施激励,使学生很快地身临其境,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巧用生活谚语、日常实际问题引入激发求知欲,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果皮、种皮、胚,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
(二)利用生物学趣事,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如,天花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曾使千百万人毁容或丧生。在我国,早在十六世纪明朝隆庆年间,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种痘术来预防天花了。当时是采用轻型天花病人的痘痴,用棉花浸蘸后塞入鼻孔来预防天花的。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痘接种法的启发下,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实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琴纳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淡黄色脓浆,给一个八岁的孩子菲普土接种,获得了成功。
(三)通过简单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1、通过对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来引入“吸烟对人的危害。”
2、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来引入《消化和吸收》。
(四)用述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就道出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更能起到“爱屋及乌”之效。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通过调查了解,他家由于父母离异,经济非常困难,父亲不支持他读书。我尽力安慰他,通过家访,说服了他的父亲。并通过多种渠道为他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不感兴趣”、厌学到对各门课程“爱不释手”,期末考试获得了进步奖。当然“爱”也需要“严”。“严”也是一种深层次的“爱”。“严”与“爱”有机的统一。能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除课堂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这一辅导阵地,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自然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通过对生物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对自然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确定活动的原则和成员职责,制定活动计划和奖励制度,这样,不仅增加了各组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了特长作用。
四、寓教于乐,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例如,我在讲授《天敌与农林害虫》提出了问题“被人们誉为农田卫士的是谁?”这个问题学生都能踊跃回答。但有一个同学却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老师,猫头鹰的头像猫,是不是猫吃盐变的?”我当时一惊,这时教室里也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灵机一动,说:“你是怎样产生这种疑问的呢?”他说,蝙蝠的头像老鼠,据说是老鼠吃盐变的,那,那猫头鹰的头像猫,当然也可以是猫吃盐变的了。我接着问:“有没有谁见过老鼠吃盐变成了蝙蝠?” “有没有谁看到过科学文献的记载?” 全班同学都说没有,我紧接着说:“如果这样推断的话,那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到底是什么吃盐变的?如果吃盐就能变的话,我们人类天天吃盐,是不是有一天也要变成会飞的人头什么来呢?”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在快乐的争论中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掌握了知识。
只有使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真正快乐,也才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也才会发挥出来。主体需要内容去充实,内容要为主体服务。没有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对学生这个主体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只是空谈。
五、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哪一位有所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诺贝尔、居里夫人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错误认识:认为创造力只有少数“天才”拥有,是先天的。要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只是没有发掘自己。从而树立起他们创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六、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学知识或有关实验是不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或实践到的。而且一个课时只有40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多一点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要利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的教具来协助教学。另外,对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宜采用电视、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将教科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好导入, 一开始就充满趣味, 让学生兴趣盎然, 产生激烈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比如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除运用常规训练外, 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织网捕鱼”等有趣的游戏, 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转移到体育课上来。
二、健康安全第一, 兴趣为主, 锻炼为辅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 是幸福的保证。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周密制订中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就能相对减少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参加锻炼, 更好地参加锻炼就是增进我们的健康。而一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强,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我利用跳绳这一活动内容进行教学, 通过我的示范后, 学生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 一开始学生不会跳, 但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就去练, 通过几次课的教学,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单脚交换跳、并脚连续跳、加垫跳或不加垫跳的动作, 有的跑着跳, 有的蹲着跳, 有的绕障碍跳, 学生想着法子玩, 在玩中完成了“水平一”教学中的走、跑和过障碍等教学内容。同时在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运动参与率相当高。同样一个教学目标, 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练习走、跑、过障碍物, 学生达到该教学目标的情况就差多了, 且下次课兴趣更差。所以只要学生带着兴趣参加各项活动, 就不用担心学生是否得到了锻炼。
三、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 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 如“悬念式设疑”, 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 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单双脚跳圈教学中, 我把场地的器材藤圈杂乱地放在各小组的前面, 问∶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藤圈设计摆放一下, 如何用单双脚来进行跳圈呢?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地提问,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四、教学方法要兴趣化,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 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防止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 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 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 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 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球活动中, 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 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 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 (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 。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 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五、及时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客观的评价, 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即使微小的进步, 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 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 提高学习积极性。除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不错”“继续努力”等外, 教师还要用体态语言来评价学生, 如微笑、点头、鼓掌等。及时评价要快、准确, 特别注意要对不同对象掌握不同分寸。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 要促使他们虚心, 看到自己的不足, 自己有进步, 也希望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对基础差的学生应注意观察, 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肯定, 没有进步也应鼓励, 以激发信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来源于兴趣,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1 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1 游戏导入
在指法练习的教学中,我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各种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1.2 情境导入
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在课堂的开始用这样的故事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枯燥无味,无兴趣了。在教学“翻转”与“旋转”时,我先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的片段给学生看,并问学生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学生个个都知道有七十二变。那我们今天就看看孙悟空在电脑里是怎么变得好吗?学生们一个个都会高兴着“好”,也在期待着下面的内容。
1.3 形象导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最主要内容这一,然而不少学生会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笔者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使用了电脑、使用了投影就算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反,“计算机的组成”是一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在讲授这课时我们可以从组装计算机为目标,讲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配以自制的挂图,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较为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样的课就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3.1 形象的比喻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理解,学生也难以接受和消化,如何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呢?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对于学生信息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又达到了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教学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这两个概念时,我这样来进行比喻:计算机中的文件夹就好比同学们的书包,文件就好比书包中的书,书包里可以装小书包或书等学习用具,但书里不能装书包。也就说明文件夹里还可放文件夹或文件。这样学生们根据形象的类比,一听就懂,很快就都明白了文件夹和文件之间关系了。
3.2 竞赛激励
学生都喜欢争强好胜,在教学中适当开展些竞赛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采取竞赛的方式,学生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一连打好几遍。另外,在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显得特别重要,在中学阶段教师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电脑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为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孙小飞,仝瑞丽,李艺.中学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6).
[3]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方法谈.信息技术论文评选.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郝建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过对学习兴趣培养的观念,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把教育的新理念切实落实到教学的课堂实际中,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那么,又该怎样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中。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己的特长设计运用不同的导语,比如讲故事、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成语接龙等等。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展示一张张优美的夏夜荷塘美图,然后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在优美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已经感悟了课文的意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开始之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注重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
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知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体验性和探究活动性的问题,这样会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可以从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途径来设计流程:
1、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的问题,不要纠缠于无意义的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渗透情感,增强学习兴趣。
一堂课应该是一部微型的电影,而语文老师就应该是导演,用他对剧本的深刻透彻的了解,用他渗透情感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作,将演员(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进而挖掘出剧本的内涵,展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课堂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形象。教师走进课堂与走上讲台之前应整理仪容,调整心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使学生望之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2)、沟通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为师生的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3)、体现关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学生安全感和成就感,<莲山 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时刻呈现出爱心给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出现错误时,应当给予指导与帮助;思维阻塞时,应当循循善诱。当学生回答完毕或讨论结束时,一定不要忘记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不要在简单的是非上做评价。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得快乐和成功。
四、挖掘课程资源,吸引学习兴趣。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的。如:教科书、挂图、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演讲答辩、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有多么宽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当前的 “农远工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莲山 课件>具体而言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感悟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四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有用人才。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生物在初中不是考试科目,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片面认识,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物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一、运用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运用,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初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独特的个性、态度、爱好等等,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才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与期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根据初中课本中入选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充满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
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定然会受到学生的尊崇,但是如果这个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即便他有再多的才华,也无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贴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如我班里有一些学生,平时上课比较顽皮,虽然教师在台上讲,可是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虽然不怎么捣乱,但是也不会认真学习。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虽然顽皮,可是本质都不坏,因此在课下时间,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这些谈话并不是教条式的规劝,而是以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把我当作最知心、最可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顽皮加以呵斥,而是说:“以前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很顽皮„„”学生都觉得很有趣,想不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愿意和教师亲近。这个时候我就对他们扬长避短地进行鼓励,并暗示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心里自然就会憋着一股劲儿,把教师的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激励和鞭策。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由对老师的亲近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形象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广大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十字花科”植物时,我提前采集了许多白菜花,然后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从而引出新课的讲授。形象的实验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关注的是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而探索性实验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时,我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设想,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课外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我向学生简单地加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采集相关材料,做好课外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使封闭的实验走向开放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以释疑终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潜伏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活跃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参与探究学习,这样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萝卜放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部分就会变空;苹果等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水分会流失,吃起来就不那么香甜了,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所提到的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较为熟悉,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一、初中美术教育现状
(一)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
我所从事的教育专业是初中美术,当人听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副课中的副课,轻松中的轻松,就是带孩子玩。”但在我看来,却不见得如此,我很希望可以通过给学生上一节美术课,在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水平的同时,放松一下他们紧绷的神经。可是真的想把美术课上的轻松,让学生乐于学,乐于上,并从中获得一些知识,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国内初中美术教育概况
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说明中国美术教育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然而,长期以来美术课堂往往只是强调技能学习、美术技法等体验活动,使美术教育变成了一种固化的知识灌输。其结果是学生感受不到美术课的乐趣,变得厌学。更何况美术课又不用考试,大多数学生就都产生应付心理,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师在上面讲自己的,学生在下面埋头做自己的。
二、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讲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面对经济和信息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新课程力图改变以往封闭的教学模式,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教案课本走向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参与、体验美术活动的过程,了解和领悟艺术性思维的方法,并通过基本的视觉要素和绘画原理的学习,尝试运用图像符号来表达和交流,发展和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通过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
如何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美术老师不断地摸索。比如《脸谱设计》一课,这节课我认为教师不能急于将自己对脸谱设计制作的经验步骤介绍给学生,而是应该首先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自行创作。教师这时应该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要在课前对古今中外各种脸谱的风格多方面了解,并且真正地消化吃透,然后面对着学生在黑板前的创作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教师上课如果采用更为灵活的把建议传导给学生的办法,学生们也会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交流。这时黑板前的同学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会很轻松地开启自己的创作思路,坐在下面的同学也会感到设计本身不是什么难事,而且非常有趣,于是每位同学都会跃跃欲试,美术课也就变得活跃起来。并且当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会创作出充满想象的形态各异的脸谱,充分表现出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让老师看到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力。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一堂课要强调八个品质,思维的流畅,灵活性,独创性,冥思苦想,大胆获取,综合性,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专门设计了一堂课,题目是《奇思妙想》,其实就是乱涂乱画。当学生听到这节课的内容时,一种本能的好奇和对绘画的表现冲动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做作业时我告诉大家,让大家随便画,不等于是让一些乱七八糟的线堆积起来,如果同学都是乱涂的,那么就违背了这节课的主题。老师要的是标新立异的创造,在作画时什么都可以画,只要不是反动的和不健康的,都可以入画,但一定要画得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个性。在学生们构思阶段,我启发学生,大家经常看到的游戏中的场景,卡通片中的动画角色,甚至包括生活中不经意看到颜料在水中化开,花岗岩上的纹路,你能说它不美吗?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们知道了美术不仅可以表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更可以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设计,而产生的意向的美,甚至是种怪味的美。在整个学生创作教学过程中我牢牢把握着四个环节,即思考-变通-求异-创造。最后学生们画出来了许多很有个性的或抽象或具象的美术作品。
(三)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写生是专业美术的基础训练,但艺术的创作往往都来源于生活,是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体现,写生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并由此而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中学生进行写生练习,首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对走出室外充满好奇心理,对自然的亲身感受远高于对书本范例的感受。不少学生还存在描绘大自然的想法。其实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情趣的感受力。其次,出外写生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思维的萌发,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情,多感才能多知,根据学生主观感受,表现情趣,来加强艺术感染力。
四、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相信学生们虽然在学习习惯和能力上有差异,但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辅导中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高级审美情趣的人。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 开始, 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 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 看Flash动画、听歌曲, 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 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 需要记忆, 且枯燥乏味, 知识难度增加,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通过探究, 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小组协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 我首先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 每排为一小组, 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要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共同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 在WORD教学中, 我开展了小组电子板报比赛, 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协作, 上网搜集主题素材, 并利用所掌握的WORD排版技能制作一个电子板报, 然后进行小组间评比, 把作品打印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样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好胜心, 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 互相指正错误, 共同进步。又如, 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 查找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2 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 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 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我所教的班级容量为60人左右, 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问题, 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 有时难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 于是, 在分组的基础上, 我从每组里选几个掌握技能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 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 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 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 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 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 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 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 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形象比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中, 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讲授磁盘根目录与子目录的关系时, 我们可以把一本书看成是一个磁盘, 则一本书分为若干章, 相当于一个磁盘的根目录下有若干个子目录;书中的每一章分为若干节相当于磁盘根目录下的每一个子目录又有若干再下一级的子目录;书中的每一节还可以分为若干小节, 又相当于磁盘的该级子目录下又有若干再下一级的子目录。依此类推, 如果需要, 还可以继续分下去。显然, 这样的目录结构层次清楚, 便于查找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比如, 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对应的单词ROM和RAM容易混淆, 可以这样区分:ROM中间的字母O像人张大的嘴, 而嘴可以用来发音读字的, O—嘴—读—只读存储器, 这样形象联想记忆就可以很容易的使学生记住了ROM是只读存储器, RAM是随机存储器。
4 巧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学内容, 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比如, 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时, 通过教师平台发给学生每人一份样稿和一份没处理的原始稿, 让学生想办法把原始稿处理成样稿中的样式,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时, 先给出学生班级成绩表, 让学生计算总分和班级平均分, 有的同学想到用电脑里的计算机计算, 立即就有人反对:“根本没有体现出电子表格的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学习公式和函数, 利用公式和函数很快就能计算出总分和班级平均分, 学生们恍然大悟, 原来电子表格的功能这么强大。
5 及时反馈和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 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肯定学生, 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前评价: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 学习的兴趣点及差异水平。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教学后评价:利用总结性的评价, 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 不仅能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 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6 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课程,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建设, 使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听教师的课。比如对于上课偷偷玩游戏的学生, 不要粗暴地制止, 可以多到他身边走动几次, 趁其他学生不注意轻轻拍拍贪玩的学生, 学生会意了, 也就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了。避免了正面的批评, 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摘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方向, 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 [2000]35号.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重点论述了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 者:徐晖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420 关键词:物理 激发 学习兴趣
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诗圣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老师和家长如何用“金钥匙”开启孩子们的知识殿堂之门,让书香溢满童年,让读书伴随孩子快乐成长。从小激发阅读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呢?
1、让孩子从看电视动画片转向读动画片的书本。孩子从呀呀学语起,对电视等直观图形就有很大兴趣。此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图文结合,有趣的,体现出孩子日常接触多的内容的图书进行阅读。或者当孩子刚看完某部电视动画片,顺着孩子的兴趣热点未减退,引导孩子阅读写动画片的书本。这样,孩子阅读图书会有滋有味。
2、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上课时,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随着老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记得一次为了诱发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我就巧用故事设置悬念,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戛然而止,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书里的内容可精彩了,欲知故事的发展,请自读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苦口婆心的推介更高效。大家不妨也可试一试。
【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荐阅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05-30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11-13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07-22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26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2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10-20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