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共5篇)

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 篇1

因在核电建设期间, 受工程进度的影响, 项目可简单划分为建安阶段、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 进而商运。核电项目因管理方式的不同, NCR的处理分为了采购阶段、建安阶段和调试阶段过程。但因工程项目的延展性, 调试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调试期间开启的NCR责任部门并不归属于调试。因此造成了调试期间开启的NCR处理的复杂性。本文就海南核电项目的实际情况对调试NCR的处理进行了简单分析。

1 核电项目NCR管理现状与问题

核电项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将NCR按照进度历程简单区分, 分别制定了《设备不符合项管理程序》 (主要处理设备制造、装卸、储运和运输等过程产生的不符合项) 、《施工现场不符合项的管理程序》 (主要处理建安施工现场不符合项) 与《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管理》 (主要处理调试期间不符合项) 。《施工现场不符合项的管理程序》适用于建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项的管理, 规定了相关责任部门、处理部门、不符合项的分类、识别及相关的处理方式。《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管理》适用于调试期间设备系统发生/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管理。

但因调试工作的特殊性, 调试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发现在土建、安装阶段出现而未被发现的问题。如因设备采购、安装造成振动超标问题、安装期间方法不当造成重要设备的损坏等等。而此类问题是由调试发现, NCR的开启时间是在调试阶段, 但责任部门却在采购、土建、安装部门, 因此, 若单纯按照工程进展时间来区分NCR的处理责任部门, 便会造成调试期间发现的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的缺失, 处理流程不畅, 影响后续的NCR关闭与跟踪。

2 调试阶段NCR产生分析

调试工作的本质是验证各个系统的功能, 调试本身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开启调试阶段NCR的原则为:当调试过程中发现系统、设备和部件的设计、设备制造、安装的缺陷和其他异常缺陷, 调试按照《调试期间现场缺陷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如果经过处理后的质量缺陷仍不能达到原技术要求时, 则该项缺陷应转为NCR。

在调试阶段除少量的因调试自身工作, 包括由于调试人员资格、调试实施方法、调试仪器仪表问题以及试验报告经设计审查不能通过的等造成的不符合项外 (即调试发生的不符合项) , 还有大量的调试发现的不符合项。包括设备和部件的涉及、制造、安装和其他质量缺陷。而调试发现的此部分不符合项, 因核电项目本身的特殊性, 使得调试发现与发生的不符合项均通过调试不符合项报告的方式体现。如若与采购、土建、安装等单位部门沟通不畅, 则会造成此类NCR处理上的困难, 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3 调试阶段NCR问题应对对策及处理建议

目前, 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 不符合项的产生并未如实际程序名称般清晰, 在调试期间产生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涉及至工程前期各责任单位与部门。为清晰化管理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管理, 可大致区分为调试发现不符合项与调试发生不符合项。为方便、快速解决对调试期间各类NCR的关闭处理, 有效的对调试阶段NCR进行管理, 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 在核电项目期间的NCR避免按照进度时间区分责任部门, 可按照“谁发现, 谁开启, 但责任不转移”的原则来开启、跟踪。秉承责任不转移理念与原则。

(2) 调试期间的NCR管理相关制度, 应当贯彻于整个项目阶段, 包括采购、土建、安装。由各单位部门对管理制度达成一致的意见后进行会签, 避免后续的责任推卸。

(3) 调试阶段的NCR由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跟踪, 便于有效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推进工程项目进度。

(4) 调试阶段NCR可按照调试发现NCR与调试发生NCR进行建档跟踪, 方便不同类型的NCR的开启、跟踪与关闭。

4 总结

核电调试阶段NCR的处理通畅与否对调试工作的开展与进度影响重大。通过核电项目的摸索与实践, 逐步提升了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的处理的有效性, 从开始遇到的种种矛盾与困难, 到后期的快速有效的处理, 借助对核电项目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的管理的浅析与总结, 希望对后续核电项目调试期间NCR的管理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核电项目调试期间开启不符合项 (以下简称“调试NCR”) 的实际处理过程的摸索, 借助其改进后的相关处理方式与经验, 讨论了核电项目调试NCR有效、快速处理的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核电项目调试,不符合项 (NCR) ,过程处理

参考文献

[1]CNPE-CJ-1-TMB-702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管理[Z].

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篇2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 2011年10月18日,局医疗器械处“质量体系考核”检查组依据质量体系

考核检查标准对我公司进行了质量体系考核。在考核检查中,查出我公司在质量

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了12个方面的问题。公司领导对此非常重

视,及时召开了分析会,本着积极整改、举一反

三、完善体系的整改原则按照质

量体系控制程序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

现将整改过程与整改内容汇报如下:

一、10月20日,我公司组成内部审核组并召开《内部管理评审》首次会议,依据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局“质量体系考核”

检查组现场查出的问题逐一对照、检查、分类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将存在的 12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填写《不合格项目报告单》,责成负责人嫌弃整改并提交此

次内审末次会议审核。

二、12个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

1、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2.3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企业现场未能提供产品的作业指导书、检

查规范;检查时企业提供材料中产品名称与注册检验报告的名称不符;申请注册的产品具体治疗功效,但在工业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未作要求”。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立即责成办公室提供作业指导书、检查规范;已将

产品名称与注册检验报告名称统一;在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提出要求。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已经提供作业指导书、检查规范;已经产品名称与注

册检验报告名称统一;在文件中对治疗用水提出要求(详见附件)。

2、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3.1.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企业建立的采购控制程序文件中对采购

物资的分类不明确,未将外协的资料进行分门类,不能对采购物资有效控制”。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的采购控制计划已确定,属于规范化管理,没有

形成文件。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采购程序控制文件中的采购物资明确分

类,将外协的资料分门类。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已经对采购程序控制文件中的采购物资明确分类,将外协的资料分门类,能对采购物资有效控制(详见附件)。

3、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3.2.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合格供方名录》与实际供方不一致”。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办公室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企业严格核查供方名录,做到准确、真实。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完成了供方名录与实际名录的一致。

4、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3.2.2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检查现场未能提供《合格供方档案》”。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提供必要的资料。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企业严格核查供方档案,做到准确、真实。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提供了供方档案。

5、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工艺文件中未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 成产现场未能提供作业指导书”。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生产现场将提

供作业指导书。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确定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生产现场提供了作

业指导书。

6、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3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现场未能见到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技术部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在生产现场已提供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在生产现场准备提供生产产品所需的工装工具。

7、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6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已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将对产品要求的作业环境、产品清洁作出规定。

8、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8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能提供该产品的批生产记录”。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形成文件。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批生产记录。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批生产记录。

9、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4.10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生产现场、仓库标识不全(无设备状态标识、检验标志、分区标志、分区标识、物料卡)”。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管理,未形成规范制度。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已使生产现场和仓库添加无设备状态标识、检验标志、分区标志、分区标识、物料卡。

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加强管理,对现场和仓库标识进行检查,能够达到标准。

10、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5.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能提供必要的设备。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11、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5.7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测试仪”。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能提供必要的设备。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提供无耐压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

12、依据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检查评审情况记录表》 6.1条款检查评定存在问题描述,即:“未制定检验、检测仪器使用记录”。

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疏于规范化管理,未进行必要的记录。

针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公司将进行制定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记录。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公司已完成制定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记录。

不符合报告 编号:wk-1 篇二:不符合项报告整改

不符合项报告

不符合项报告(续)(由受审核方填写)篇三: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2008年换证复查省局评审发现不符合项的整改报告 2008年12月我厂向省局认证监管处提出换证复查申请,2009年1月13日省局评审组对我厂进行了换证复查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了8项不符合项,针对评审组指出的不符合项,我厂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实施整改,现整改完毕,就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不符合项一:更衣室私人物品与工作服混放

原因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理解不够清楚;

整改措施:里间更衣室不再放置任何个人物品或衣服,在外间单独放置; 整改完成(自检验收情况)情况:个人物品和衣服放在外间,里间更衣室放置和更换工作服,达到卫生要求;

相关证明附件:见照片一。

不符合项二:洗手消毒处为手动龙头

原因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理解不够清楚,忽视硬件设施要求; 整改措施:已更换为脚踏式水龙头

整改完成情况(包括自己检查验收情况):可以做到手不接触龙头,达到卫生要求;

相关证明附件:见照片二。

不符合项三、八:内外包装在同一区域加工、不同区域工作服未区分; 原因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理解不够清楚,忽视不同卫生区域应分开控制卫生; 整改措施:隔断车间,分内包装操作区域和外包装操作区域单独管理,整改(自检验收情况)情况:整改后做到来物流不交叉、人员不串岗、气流不贯通,符合卫生要求;

相关证明附件:见照片三。

不符合项四:加工车间灯无防爆设置;

原因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重视不足,硬件更新不及时;

整改措施:更换有防爆罩的日光灯;

整改(自检验收情况)情况:光照充足,如灯管爆裂不会散落到车间或产品上,符合卫生要求;

相关证明附件:见照片四。

不符合项五:成品库存放产品无信息标识;

原因分析:仓库保管对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理解不够清楚,内部监管不严格;

整改措施:印刷标识卡,成品库所有产品明确标识;

整改(自检验收情况)情况:已标识清楚;

相关证明附件:见照片五。

不符合项六:内包装库存有礼品袋等物品;

原因分析:对内包装管理重视不够;

整改措施:将礼品袋等其它物品转移到其他仓库;

整改(自检验收情况)情况:已将其它物品转移,经检查整改措施有效;

不符合项七:厂区平面图局部与实际不符。

原因分析:沿用了老的建筑平面图,忽视所致;

整改措施:已重新绘制;

相关证明附件:见附件(平面图2)。

通过此次评审和整改,我厂提高了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和硬件投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软件、硬件都达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整改单位:******* 整改完成时间: 2009年1月16日

纠正措施包括的是纠正和以后的预防措施,整改只是针对当前状况,没有如何以后不发生的措施。

另外,原因分析也有些说不过去,基本都是对规定重视不够,理解不够,那当初的审核能过关,就说明是附后条件的,建议把原因写成人为因素会好一些,如第一条,更衣室私人物品与工作服混放,可以分析为已有明确文件规定,对相关人员已进行过培训,但个别新员工未严格执行。整改措施:按规定在指点区域挂放工衣和便服,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进一步重申相关卫生要求。

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整改前后的更衣室照片、员工培训考核记录等。某危险化学品三级安全标准化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临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11月18号,临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邵昌岩、李英奎、于西泉三位专家,对我公司进行危险化学品三级安全标准化评审,对公司从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严密细致检查评审,评审结论,对于安全标准化建设公司领导能够重视,也有一定的认识,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的安全标准化体系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安全标准体系符合国家标标准能够贯彻执行,提高效率。建议提高认识,进一步充实、完善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整合标准体系文件,依据pdca模式进行持续改进。企业“三级”,安全标准化单位给予通过。评审结束后,公司按照评审组的要求,对于85项不符合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整改,并将公司从现场和资料方面的不足之处,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科室)、班组。要求按照要求保质保

量的完成,整改小组负责人:王中、成员:付红、石腾海、冯晖。要求整改小组对专家提出情况,逐一落实认真整改,将资料和台账补充完善,使其达到要求,现将完成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篇四:不符合的整改和不符合报告填写说明

附件6 不符合的整改和不符合报告填写说明

一、不符合原因分析

(一)相关人员要参加进行原因分析,并签字;

(二)应分析发生该不符合项事实的原因,要实事求是且有一定深度,并在此栏写明。

二、不符合处置方案(即纠正)

(一)对不符合项事实进行纠正,并在此栏写明对不符合项事实的纠正情况;

(二)有些不符合项事实已无法纠正,应将采取纠正措施后执行情况作为纠正,并在此栏写明。例如:不符合项事实为某项合同没有进行评审,此栏写明该合同已履行完成,已无法纠正,对新签订的××合同已按要求进行了评审,或至今尚无新签订合同情况;

(三)对上述的纠正情况应提供相应的证实材料;

(四)发生不符合项的部门负责人要对处置方案恰当与否进行把关并签字,写明预计完成时间。

三、对应原因拟采取的防止再发生的措施

(一)针对发生不符合项事实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在此栏中写明所制定的纠正措

施和实施情况。若在整改规定的期限内纠正措施已完成应提供已实施的证实材料,若纠正措施尚在实施中,应提供制定的纠正措施和计划完成时间。

(二)举一反三检查其他部门是否有与该不符合项事实类似的问题,并在此栏写明。如:对其他部门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什么问题,此次一并进行了怎样的纠正,并提供相应纠正的证实材料,或写明没有发现类似的问题;

(三)写明预计完成时间。

四、纠正措施自检结论

受审核方领导对不符合项事实的原因分析、纠正情况及拟采取的防止再发生的措施、相关的证实材料等是否已按要求全部完成进行检查验证,填写自检结论并签字,写明验证日期。

五、跟踪验证结论

此栏由公司审核组组长或审核员填写,对原因分析的准确性、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及所提供证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并签字,写明验证日期。注意事项:

1、请先不要直接在不符合报告上填写。不符合原因分析、不符合项处置方案、拟采取的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自检结论等制定后,先传真或发送电子文档到公司安质部,待审核并反馈意见后再填写在不符合报告上;

2、考虑到总体安排,在现场审核时未开不符合报告,因此时间有所滞后,请各单位谅解。不符合报告上的日期(如:不符合项处置方案预计完成日期、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预计完成日期、纠正措施自检结论的日期),在填写时以表中的现场审核日期为参考,宜填写在审核日期后10日左右的日期并错开,不能填写现在的日期;

3、跟踪验证的结论由审核组长或审核员填写,项目部不用填写。篇五: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wsf/ro011 版本:g/1 页次: 1/1 不符合报告

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 篇3

2012年3月28日—29日,对我公司俩项体系进行了全面审核,在审核中发现了我们工作中一些缺点和不足,在本次审核中提出了三项不符合项,对此我公司拟采取了纠正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在对生产部/车间的不符合报告中提到“查看现场时发现,车间包装工段有速冻过的牛里脊肉4包,已有很厚的缓霜现象。”不符合HACCP-EC-01中7.2.3条款关于“产品处理(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对生产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对HACCP-EC-01中7.2.3条款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相关人员对该条款的理解,提高执行意识;

2、强调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杜绝类似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二、在对生产部/车间的不符合报告中提到“查看现场时发现蓄水箱有漏水的现象”不符合GB/T24001-2004标准4.5.3条款关于“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对生产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GB/T24001-2004标准

4.5.3条款的学习,强化相关人员对该条款的理解和执行意识;

2、组织机修员工对蓄水箱的漏点进行焊接,强调提升责任心,加强对“跑冒滴漏”现象的重视,确保此类现象不再发生;

三、在对销售部的不符合报告中提到“未能提供2008.4.15 编号BDH08-014的销售合同进行了产品要求评审的证明”,不符合GB/T19001-2000标准7.2.2条款关于“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对销售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学习GB/T19001-2000标准7.2.2条款,强化销售人员对该标准的理解和执行意识;

2、强调提升工作责任心,加强对标准和文件要求的执行力度,要求销售人员按文件要求进行合同评审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以后不再有类似不合格现象发生。

作为肉牛屠宰加工行业,三项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对我公司尤为重要。虽然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系运行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在本次检查中依然暴露出来很多不足。尤其环境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尤其加强,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以下方面得到加强:

1、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涉及到本部门的体系文件和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熟悉,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涉及到本部门的文件和标准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深入了解三项体系工作的重要意义;

2、加强三项体系的宣贯工作,确保三项体系工作持续有效的运行;

3、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文件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

4、以本次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为中心,全面自查,找出我们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及时补救和改正,力争保公司的体系运行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11月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检查员对我公司申请的有机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中提出了若干不符合项,对此我公司采取了

相应的整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部分有机玉米晒干时与常玉米混合,未明显区分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有机玉米与常规玉米同场晾晒无明显标识的情况下,在有机饲料生产加工时不予收购;

2、扩大宣传力度,组织专人深入到农户集中进行宣传,让农户对有机标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3、加强监督,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并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有机饲料的生产和供应;

4、树立标牌,建立有机玉米存放区域,不得与常规玉米互混存放,否则我们将不予收购。

二、未保存生产资料的购买票据和标签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有机标准的认识;

2、对丢失的票据补齐、登记、造册;

3、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层层监督,出现问题,逐级追究。

三、未建立原料出库记录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记录,建立记录保管制度;

2、补齐有机认证标准要求的所有记录;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对有机标准的认识程度;

4、派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四、未保存常规饲料如麦麸、甜菜等的购买票据

1、补齐所缺失的票据;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有机标准的认识;

3、建立票据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

4、加强分管人员对票据的管理,对票据进行编号、贮存。

五、加工厂内常规产品包装也用具有有机标志的包装盒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有机标准的认识;

2、常规生产时不使用有机标识,只在有机生产时使用有机标识;

3、有机标识不可印刷,只能张贴,纸箱上的标识只能用国环认可的标识;

4、仓储中心划定出有机产品存放专用区域,并与常规区域标志区别。

六、使用常规兽药治疗超过3次的肉牛未被驱逐出有机养殖体系,作为有机肉牛屠宰:

1、组织对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对有机标准的认识;

2、做好用药和治疗记录,对于使用常规兽药治疗超过3次的肉牛,要驱逐出有机养殖体系,并做好去向记录。

七、肉牛育肥阶段,常规饲料比例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把日粮中的常规饲料(麦秆、酒糟、甜菜渣等)的比例降至25%,全年不超过10%。

八、有机饲料加工时,添加甜味宝(诱食甜);有机饲料加工时,豆粕和玉米蛋白(酒糟)为常规原料

1、将已经生产的添加甜味宝及其它非有机原料的饲料作为常规饲料出售,并做好相关纪录;

2、对尚未出售的常规饲料做好相关记录,并与有机饲料隔离放置,标明有机饲料的存放区域和常规饲料的存放区域;

3、在以后的有机饲料生产中,重新调整配方,严格按照有机饲料的加工程序进行加工,禁止加入甜味宝及其它非有机原料。

九、某些农户贮存玉米时,常规玉米和有机玉米混合贮存;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对于将有机玉米和常规玉米混合贮存的,我们将不予收购;

2、加强宣传,使农户对有机产品标准要求有更深刻的认识;

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 篇4

2017年6月,由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与现状评价,本次检测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及其效果、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测结果中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支架工等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以及大巷皮带司机、采煤机司机等岗位噪声超标等问题,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我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特制定本措施。

一、粉尘

(一)综采工作面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采煤机司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距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采煤机割煤强度大,采煤机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综采队维修采煤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外喷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坚持使用工作面进风流中的防尘喷雾,由于工作面产尘强度较大,要完全抑制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掘进工作面支护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掘进工作面岗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且为煤巷掘进,距离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综掘机掘进强度大,内、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维修综掘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外喷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严防掘进工作面出现串联通风和循环风,保证工作面进风的质量,发现风筒漏风及时处理。由于综掘机掘进强度大,要完全抑制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三)无轨胶轮车司机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超标原因:无轨胶轮车司机定点呼尘超标原因主要因为无轨胶轮车司机负责运送人员及物料之各个场所,包括采、掘工作面等,故导致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

整改措施:在辅助运输大巷设置防尘喷雾,净化风流,缩短无轨胶轮车接触粉尘的时间,并做好个体防护工作,为各辅助运输车司机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噪声

(一)井下系统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2、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3、综采工作面刮板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4、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5、综采工作面端头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6、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7、北胶运大巷一部皮带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超标原因:由于井下采掘工作面局部空间有限,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啊、转载机、支架工、端头支护工、综掘机司机、北胶运大巷一部皮带司机等工种受工艺限制不能采取隔离操作,工作面工人近8h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且部分防护设施效果不佳,是导致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1、加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消声耳塞。

2、尽可能缩短工人在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循环作业。

3、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对可加装缓冲垫片的活动件加装缓冲垫片,或者直接固定,严防自由振动,减小噪音。

4、提高工人营养,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二)地面生产系统

1、原煤三号皮带机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2、洗煤厂跳汰机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3、洗煤厂分级筛司机作业点8h等效声级超标。

超标原因:三号皮带机司机、跳汰机司机和分级筛司机等岗位超标是由于洗煤厂内大型设备集中布置,受作业空间局限不能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且部分防护设施效果不佳,是导致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1、加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消声耳塞。

2、尽可能缩短工人在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循环作业。

3、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对可加装缓冲垫片的活动件加装缓冲垫片,或者直接固定,严防自由振动。

4、提高工人营养,服用维生素B、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喷雾洒水,在采煤机械、转载运输机头、装车点和回风巷等产尘地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并坚持使用。

2、定期对井下主要大巷、顺槽、风筒以及设备清洗、清扫除尘,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及时清理。

3、保持井下辅助运输车辆完好,路面平整,防止煤尘飞扬和散落。

4、严格按照机电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对采煤机、掘进机、铲车、辅助运输车辆等机电设备不得超速运行,保持零部件固定良好,减少振动,减小噪音。

5、在保证供风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风速,减少粉尘飞扬。

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 篇5

1、查:生技部使用的文件名称为“底架加工工艺”的文件未有编审批,也未有文件发放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2、查:组织编制的工艺文件“焊接工艺(HN/WI-001-05)”未按要求列入文件清单,也没有相应的文件发放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3、查:组织对 “金属制件标准SD123 ”、“无取向电磁钢带标准(日本)JISC 2552:2008”等外来文件,未能提供控制分发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4、查:技术部未能提供技术文件的“文件发放配备表”。查组织未能提供发放至采购部的“采购文件”的发放记录。不符合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5、查:进货检验员没有“进货检验规范”等作业用文件,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d)款的要求。

6、查:原材料检验员使用的检验文件“进货检验规范”,是失效的老版本文件(2008年实施),没有新版本的“进货检验规范”(2010年实施)。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7、查:组织对手册4章6.1条款进行了更改,但未按文件控制要求做好文件更改的记录。不符合SO9001:2008标准4.2.3条款的要求。

8、查:图号为300-90-09,型号为WA-20/7的曲轴图纸,2010.6.23已有3处外径尺寸及公差发生更改,但没有相应的更改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4.2.3条款的要求。

9、查:烧制作业现场,各工序岗位的上部的横梁上挂有“作业指导书”,如“WS型灯管烧制作业指导书”、“QS型灯管烧制作业指导书”,等。但作业指导书上的文字很小。问操作工能否看清,回答:“只能看清作业指导书名称。”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3条e)款“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的要求。

10、查:产品标准“GB/T 18661-2002单端金属卤化物灯”已换版。组织未能识别新版产品标准“ GB/T 18661-2008 金属卤化物灯(钪钠系列)”。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4.2.3条f)款的要求。

11、查:组织未对电子版文件的批准、发放、更改、作废等过程的实施明确管理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4.2.3条款的要求。

12、查:《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组织应编制“记录清单”,并规定记录的保存部门和期限。但查“记录清单”等文件记录,组织未能出示“规定记录的保存部门和期限”的证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4条款的要求。

13、查:组织制定的“喷涂生产线生产控制记录”、“喷涂生产线保养记录” 未列入“质量记录清单”进行管理,未明确该记录的保管部门及保存期限。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4条款的要求。

14、查:组织编制的“有效文件清单”已经丢失,不能提供。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4条款的要求。

15、查: “质量记录清单”,规定 “制造工艺过程卡” “焊缝射线检测报告”,“压力试验检验报告”,“焊接接头分布图”,“施焊检验记录卡”等生产检验记录的保存期限为3年,不符合《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 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生产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为7年的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4条款的要求。

16、查:质检科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实施情况,管理人员拿出了200多份检定报告,与计量台帐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数目基本一致。按计量台帐抽查9件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记录,管理人员在30分钟后只找出4件的检定记录。管理人员说:“我们的计量设备都检了,但报告没有整理,比较难找。”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4.2.4条款的“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的要求。

17、查:2010年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组织未把“以往的管理评审的措施跟踪”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5.6.2条款的要求。

18、查:2010年8月,有2名新员工进厂工作,办公室未能提供该2名新员工的“培训记录卡”和“培训有效性评估表”。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2.2条款的要求。

19、查:培训记录表,2010.1.15,实施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操作工人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培训了黄**等三人。但查李**、陈**、杨**3名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操作工人未参加培训。不符合培训计划管理的要求。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2.2条款的要求。

20、查:“2010年培训计划”,组织计划2、3月进行“程序及作业文件培训”,计划 2010年6月进行“仓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培训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2.2条款的要求。

21、查:“新进员工职前培训课程表”,2010.6.8,实施了员工手册、产品介绍、相关制度、6S管理的岗前培训,但未提供有效性评价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2.2条款的要求。

22、查:2010.6.2,组织对3名操作人员进行了数控车床编程的培训,但组织未能提供此次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记录。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2.2条款的规定。

23、查:“激光切割机保养计划”及“数控剪板机保养计划”,计划每月实施保养、每季度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实施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3条款的要求。

24、查:“设备检修记录表”,2009年3-12月,每月对主要设备进行了检查、评分。检查项目有:清洁、加油、安全、电气、仪表、工件等的实施情况。检查结果:正常。但未提供2010年1-3月的检查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3条款的要求。

25、查:焊材仓库现场,有温湿度计,显示数值为:温度25℃,湿度85%。不符合“焊丝储存和使用程序管理规程”规定的温度18℃以上,湿度≦60%的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6.4条款的要求。

26、查:组织对操作室产品生产的焊接、油漆及装配等过程进行了检验,但组织未明确操作室产品过程检验的规范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1条款的要求。

27、查:组织新增气体保护焊工艺,但组织没有制定气体保护焊的作业指导书。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1条款的要求。

28、查: “焊接件检验规程”,“金加工检验规程”,规程中未明确检验的方案和判定准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1条款的要求。

29、查:顾客订单,2010.10.16,订GHF产品,45条;GKD产品,20条等产品及部件。2010.12.08,订GHF产品,40条;WWP产品,30条等产品及部件。针对以上两合同,组织未能提供合同评审的证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2.2条款的要求。

30、查:顾客**有限公司的2010年6月9日订货合同,要求产品型号规格为:600*1500*2100,67台;800*1660*2100,14台。又查:送货单,2010年7月1日,公司发货600*1500*2100,81台。但公司未能提供该合同修改的记录。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2.2条款的要求。

31、查:2010年11月,“**有限公司 油漆生产线项目”设计开发记录,组织未能提供该项目的“设计计划书”。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1条款的要求。

32、查:燃煤锅炉(型号:GH-23/187-M)设计开发项目,有“设计任务书”(2009.08.12),明确设计输入有设计原则,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使用煤种,结构要求、执行的规范和标准。但组织在记录中,未把设计计算方法“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作为设计开发的输入内容。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2条款的要求。

33、查:“SSED-12型 涂膜机”设计开发资料(2010.07.13-2010.10.29),该项目设计开发各过程实施基本符合要求。但组织未能提供该型号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不符合组织程序文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5.3条款的要求,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3条款的要求。

34、查:“预热式节能钠灯”设计开发项目,2010.02.28-至今,已进行样品生产,组织出示了设计计划书、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出文件、设计开发验证记录(各项性能检测记录)、设计更改记录等记录,且实施符合要求。但未能出示该设计开发项目的技术设计阶段的设计评审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4条款的要求。

35、查:“FBR-7A型 分散机”设计开发资料(2009.03.12-2009.06.23),该项目设计开发各过程实施基本符合要求。但组织未能提供该设计开发验证过程中该型号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5条款的要求。

36、查:“WE1200-80M型 加热炉”设计开发项目,组织提供了该项目设计开发各过程的资料,查设计开发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等过程实施符合要求,但组织未能提供该设计开发项目的确认记录。询问为何没有,负责人说:“因设备的确认要在顾客的厂里安装后才能进行,我们自己在厂里无法进行确认,所以没有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6条款的要求。

37、查:组织在2010年3月,对“GASE-300型 提升机”的提升机构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新型电机和链条。但组织未能提供该产品的“设计开发更改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3.7条款的要求。

38、查:供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为组织提供钢材,但组织未能提供该供方的调查记录、评价记录,也未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4.1条款的要求。

39、查:组织未能提供供方宁波**公司(提供螺母锻件)、**电镀厂(提供电镀)的供方调查记录和资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4.1条款的要求。

40、查:组织未能提供出对钢带供方“**有限公司”的2010复评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4.1条款的要求。

41、查: “计划进度表”,2010.01.09-22,进行了GH烧嘴(160套)的铸件加工,但针对铸件外协生产组织没有按程序管理要求制定“采购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4.2条款的要求。

42、查: 2010年4月“采购计划单”,采购电机(4-4.5,8只,4-1.5B5,1只等),2天后到货。但组织未能按要求提供该批进货验证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4.3条款的要求。

43、查:2012年08月“生产计划”,计划生产WR34500-1,1000套,计划8月25日完成。查“生产日报表”记录,实际9月16日入库。又查:2012年09月“生产计划”,计划生产WB46500-5,1500套,计划9月16日完成。查“生产日报表”记录,实际9月27日入库。组织未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也未能出示计划调整的证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的要求。

44、查:**公司500T/D聚酯生产线工程,已完成“液环泵”安装项目,但组织未能按要求提供该安装项目的焊接施工记录。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的要求。

45、查:车间现场正在生产的产品¢5.0m球形体,已施焊作业一天,但未提供相应的焊接监控的记录。不符合组织文件“过程确认控制程序”的管理要求。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的要求。

46、查:“特殊工序监控记录”,2010.1.5,对6001/01、6005/02等产品的热处理过程的操作进行了记录,符合工艺规范的要求。其中,淬火网带速度、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回火时间符合要求,但回火网带速度(380 转/分)不符合指导书的420±10转/分的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的要求。

47、查:“生产计划单”,2010.07.3,生产平板输送机SWRE600,1台等产品。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随工单”生产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的要求。

48、查: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制定了有效尺寸81-200mm的淬火工艺要求,但组织未提供有效尺寸为81-200mm的模具的淬火和回火工艺的工艺确认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2条款的要求。

49、查:钣金车间焊接工序现场,有一焊工操作的工艺参数分别为:电压:24V,电流200A,板厚4mm,焊丝¢4.0mm。但检查焊接工艺确认记录,组织对焊丝¢4.0mm的焊接工艺未进行工艺鉴定。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2条款的要求。

50、查:组织未提供特殊过程用粉末喷涂线设备完好的鉴定记录。不符合程序文件“生产控制程序”规定的每年对设备的完好性重新鉴定和确认一次的管理要求。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2条款的要求。

51、查:仓库现场,几种规格相近的螺栓,规格¢18*110,¢18*112,¢18*114等,混放一处,且无明确标识。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3条款的要求。

52、查:顾客提供的图纸:DF780杆件图、SA200焊接件,图纸由技质科评审确认,盖“受控章”。但没有登记在“外来文件登记表”中,也未提供图纸控制分发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4条款的要求。

53、查:原辅材料仓库,货架上存放有“轴承”零件,轴承被拆包装后,裸露在空气中,有些轴承已经明显生锈。询问库管员,轴承应怎样存放,回答说:“应防锈并且密封存放”。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5条款的要求。

54、查:半成品仓库,场地上有两个木托堆放有待发分厂的零件,第一层是板状大零件,大约有80cm高。板状大零件上面存放有几种轴类及不规则的小零件。询问库管员:“上面的零件在运输中不会掉下来吗?”库管员回答:“运输时木托上面要罩上箱盖,掉下来也不会少掉。就是有时候零件在运输中会因碰撞造成变形,分厂那边已反映过几次了。” 此事实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5条款的要求。

55、查:加热炉现场,三只数显温控调节仪(0-1600℃)有二只已损坏,未作调换。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的要求。

56、查:一编号为002370的外径千分尺(0-25mm)的检定证书有效期至2010.06.28;一编号为H1521的深度游标卡尺(0-200mm)的检定证书有效期至2010.05.08。已经失效。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的要求。

57、查:组织的游标卡尺由具有资格的计量检定员进行校准,但查游标卡尺,规格:0-150mm,编号:FS-JL-01,组织未能出示校准合格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的要求。

58、查:组织出示:“计量器具校验记录”,对游标卡尺以及千分尺等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了定期的内部检查校准,最近一次校准日期:2010.07.21.如:L001256 游标卡尺;L003127 内测千分尺等,校准结论:合格。组织确定校准周期为6个月。但组织未制定游标卡尺以及千分尺的内部校准规程。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的要求。

59、查:组织2010年11-12月实施了顾客满意调查,并出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但对调查结果未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也未按“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要求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具体分值。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1条款的要求。

60、查:2010年8月15日 “2010内审计划”,未安排审核质检科归口负责的8.5.2、8.5.3条款,未安排审核技术科归口负责的7.5.2条款。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2条款的要求。

61、查:2010年6月5-6日组织按内审计划实施了全条款的内审,但查“内审检查表”,没有6.3、6.4以及7.6条款的审核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2条款的要求。

62、查:2010年9月10-11日组织按内审计划实施了内审,内审发现并开出了2个不符合项(分布在7.5.3、8.3)。但查“内审检查记录表”,没有2个不符合项事实的描述。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2条款的要求。

63、查:2010年内审记录“内审检查记录表”,对于7.5.4条款的审核发现为:“无顾客财产”。结果与“质量手册”及实际情况不符(顾客财产为顾客提供的图纸);对于7.5.2条款的审核发现为 :填写了“特殊过程工艺确认记录”(热处理)。组织的实际情况是热处理工序已经外包处理,不再作为特殊工序管理。以上事实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2条款的要求。

64、查:“进货验证单”,2010.04.20,圆钢,规格:Φ130,1.89吨,按要求进行了材质、外观、规格等项目的检验验证,但未能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质量证明书,不符合文件“采购技术文件及验证方法”的要求。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65、查:“进货检验报告”,2010.7.7,购进铜管,Ф42,验证尺寸、质保书、规格数量等项目,结论:合格。检验员:陈××。但壁厚、清洁度无检测记录。不符合“进货检验规程”的要求。不符合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66、查:“入库单”,2010.8.15,验收入库:301不锈钢管,¢89×10,24.5kg,¢48×2,61kg,¢89×10,13kg,但组织未能提供该批材料的检验验收记录:“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准用单”和“进货检验试验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67、查:车间有一批今日上午验收的蜗杆轴热处理外协产品,WAP120# 133根,100#66根,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进货检验验证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68、查:“过程加工检验记录”,2010.7.22,对轴5040的磨加工工序进行了检验,检验10余个尺寸项目,结论:合格。检验员已签字。但组织未能按检验规范要求提供该产品的键槽加工的过程检验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69、查:2010年5月20日,锻压车间现场,正在生产T32 等径三通阀主体,组织不能提供该批产品的首检及巡检的记录。又查:铝塑管车间现场,正在生产1420型冷水管,该批产品在2010年5月16日调试生产,但组织不能提供该批产品的首检和巡检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70、查:2010年9月5日,“成品检验记录”,机筒与螺杆之间案的间隙检测为0.15mm,判定为合格。但产品标准《单螺杆塑料挤出机》的要求为(+0.22,+0.40),该项目判定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这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71、查:“铝塑管成品检验记录”,2010.06.15,产品:铝塑管¢1216,数量:5000米,按检验规范要求,检测外观、结构尺寸、复合强度、静液压试验等项目,结论:合格。符合组织“成品检验规范”的要求。但组织未能提供“管环径向拉力试验”以及“气密性和通气性试验”两项目的检测记录。不符合产品标准“GB/T 18997.1-2003 铝塑管复合压力管 第1部分:铝管搭接焊式铝塑管”的要求。也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72、查: “发货通知单”,2010.11.7,发货钣金件产品:左右门板,1000*2100,1套;1000*2100,1套;导轨,1797mm,1根;2393mm,1根;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出厂检验的记录。不符合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73、查:“铜接头最终检验记录”,2009.12.28,产品:内牙直接阀门 S25*1/2F,数量:5000只,按“最终检验规范”要求,抽样50只,检测 外观、密封性 等项目,结论:合格。检验员:王××。但查组织“最终检验规范”的抽样要求“一次抽样检验方案”,此批产品的正确抽样数应为80只。不符合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的要求。

74、查:车间现场有隔离存放的不合格品,产品:800ED,规格: 0.6*1219*2438。现象:加工表面不合格,数量4张,但组织未能提供相应的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3条款的要求。

75、查:“产品过程检验记录表”,2010.12.17,部件:缸体,试水试验,结论:8只合格,1只(400L)的有漏水现象。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为:已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但组织未能提供该不合格品的重新检验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3条款的要求。

76、查:“检验验证报告单”,2010.4.21,购进锻件H13,¢460*120mm,2件,检验验证外径公差、外观、质量证明书、数量等项目,结论:1件合格;1件不合格。但组织没有出示该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3条款的要求。

77、查: 2010.5.26,产品WR框架:多处焊接质量差,包角不到位,5件,作返工处理。但组织未提供返工重检的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3条款的要求。

78、查:仓库现场发现一只CWU355的不合格蜗轮,与其它的合格的蜗轮混放一处,不符合不合格品现场管理的要求。不符合SO9001:2008标准8.3条款的要求。

79、查:组织未能提供组织规定的部门质量目标“产品退货率≤0.01%”,“员工参加培训率≥98%”,“设备完好率≥95%”等数据统计的数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4条款的要求。

80、查:组织质检部未能提供质量目标:“XG 油泵的无故障使用达到7年”实现情况的统计数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8.4条款的要求。

81、查:2010年管理评审报告改进计划,计划每月进行“ISO9001:2008质量体系标准及体系文件培训”,以加强理解,提升实施效果。但组织未能提供实施的证据。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中8.5.1条款的要求。

82、查:“不合格评审处理单”,2010.9.24,零件:小车脚,钻孔偏差,4件,原因:夜班加工,光线不好造成。作报废处理。但组织未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5.2条款的要求。

83、查: “质量信息反馈表”,2010.03.10,车间生产的 “REB-103眼镜布” 转印客户的LOGO 电话号码印错,导致3000片 报废。经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决定对车间所有人员进行质量重要性的再教育,对责任人进行重点培训。但组织未能提供纠正措施实施的记录,也未提供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审记录。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5.2条款的要求。

上一篇:缅怀革命烈士.doc故事会活动方案下一篇:《职业素养礼仪》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