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创新素养教学案例(精选13篇)
错误是一种“美丽”,“留白”是一种艺术
青铜峡市杨滩小学 赵丽萍
【摘要】“错误”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这一资源进行教学,实质上也是从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的体现,将会给英语教学带来活力和精彩,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是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英语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作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而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知识的权威者,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为学生学习英语不像学习母语那么简单,因此,教师还有体谅他们的难处,多鼓励他们、尊重他们。这样做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展开教学,以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总之,一堂成功的英语课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受到环境、教育、家庭、遗传等各种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这导致英语成绩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教师的态度更要谨慎,要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教师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并加以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以及改善大脑记忆力方法。比如,在实践教学中,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抱怨或者是批评,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受挫,甚至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认识到了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慢慢克服的他们畏难心理。这样,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案例一:学生各式各样,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不能总用一套方法去对待每个学生,平时多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点,留意每个细节,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处理,从心关爱,从心宽容。
记得那是去年开学时,第一堂英语课便认识了他,一个看似不太听话的男孩。课前预备铃响起后,我走进教室,看到的并不是坐端端正正的学生,教室显得有些嘈杂。于是,我走进教室第一件事便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我看到大家都低着头有些羞愧。惟独他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当时自己也没怎么在意,接下去从学生们的自我介绍中记住了他的名字。
而对于这名学生的深入认识应该是一次又一次地与班里的其他学生打架,英语作业不完成的名单上总是赫然出现着他的名字,其它几门功课也是如此。于是总是被班主任、任课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补作业,效果甚微。
于是在课堂上我慢慢注意到了教室后面的那个他。上课经常走神,但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却试着也会思考一下。发现这点后我决定要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课堂上,比如说,读一些简单的单词,说一句简单的句子,都会叫到他,特别是每次他举手时,我一定第一个叫他回答,而后都会给予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如果不对,也不批评,用鼓励的眼光与口吻让他下次加油。慢慢地他举手的次数变多了。同时,他上交作业的次数也逐渐多了,特别是抄抄写写的,他都能按时交上来,虽然不太端正,但都在慢慢进步中。只是对于要动脑筋的题目总是乱做一通交上来。总而言之还是犯懒惰病。我也不把他叫到办公室来狠批一顿。而是每次仍然认认真真地去批改他的作业并写上继续加油!每当作业本发下去,我也会注意他翻开作业本时的表情,有一种不可置信,应该是想:我写成这样,老师居然还给我批,可能还有的是一种羞愧。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慢慢地他也不乱做了,做不出的还会跑过来问我,我也帮他找了位小老师,时刻帮助他。而对于我的批评他也不再是一脸的不服气,而是会点点头,沉默以对,我知道在他心里很清楚接下去自己该怎么做。期中考试的成绩也从原来的四十几分进步到六十几分,他很高兴。我也很安慰。现在的他越来越认真了,每次看到我都会大声地用英语跟我打招呼。
案例二: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二模块《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一课中,我制作了PPT课件,用音频播报北京、上海、哈尔滨和广州等城市的天气情况,视频画面呈现中国地图,并用文字显示相应的信息。课件播放完毕后,我立刻用幻灯片呈现第一个问题:“Which city do you know ?”我立即叫一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该学生回答:Guangzhou。我随机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Guangzhou ?”全班同学悄无声息,无人应答,我无奈的指了指黑板上板书的句型:“It’s going to _________。教室中学生保持沉默。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的心理有些急躁。自己为了缓解这样冷的场面又开始出示了第一张复习的幻灯片:有关天气单词,让全班同学齐读每个单词三边。两分钟过去后,学生仍然还是保持沉默。我的情绪有些变化,心中的无名火油然而生。当时就想打开下一张幻灯片告诉他们答案。可是转念又一想,让他们再听一次录音。播放完录音后,我还是出示那张幻灯片,给出的任务是四人小组讨论。过了三分钟后,班级中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慢吞吞的举起手。我没有叫他们回答,又静静等了一分钟。我再次看看举手的同学,指了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汪波,他很不必连贯的说:It’s going to be warm in Guangzhou。面对他的回答,我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一张wonderful的小贴画。我看着汪波脸上流露出那种高兴劲,似乎那不是一张贴画而是一张奖状。课堂中的沸点也被汪波给点燃,其他同学此起彼伏的呼喊声,让原本沉默的课堂变得火热起来。后面那几个张幻灯片对目标句型的练习,演变成各个小组展示自己机会的抢夺大战。
这两个教学案例对我的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我们都知道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而学生的错误,不正是磨砺意志的体现。我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一群程咬金”,打断了我正常的教学思路,但我一开始并没有因为害怕学生小组表演导致产生错误而阻挠、制止他们。我知道,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与对知识的渴望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错,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学生们实践操练能力的高低。“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发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现在,我还常常为自己当时能正视学生犯错,没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没有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感到庆幸。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探究与实践。
它反映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3、采用学生主体,倡导体验参与。我原本在自己的教案中早已经准备好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却被学生的好奇和迫不及待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我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最后的实践能力与我要强调的是一致的。但透过这结果,看看得到这结果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直接给与;另一种是学生知道错了以后,自己去发现。这其中一种是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根本没有机会出现错误。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善于让学生在出现错误之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三:“想象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学习中科学而艺术地留下一点空白,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起着积极作用,我们要学会这一点,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留白是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易于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留白”,有利于点拨学生思维,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学习英语的兴趣。(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如果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搞得水泄不通,使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留白”,易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每隔5至7分钟就要分散,另外,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应该有一个必要的思维活动空间,一般需2至3分钟,因此恰当的留点空白,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的质量,有利于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时,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和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存都表现在语言上,有的内容可通过留白,让学生自己思考,心领神会。
总之,“教学留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感悟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提问是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及满足其获得教师赞许的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来实现任务的目标,使学生体验成功。可是,教学中我们对细节的处理往往很急切,造成学生思考的时间被剥夺没有了语言发展的空间,更无从说起体验使用语言的成功感受。
在具体教学中,当学生不会回答某问题时,教师常常按照自己的思路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答案。对教师的这样的做法,我们老师普遍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学生不会回答时给予一定的提示,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回忆出所学的相关内容,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面子,节约教学时间。这一观点似乎很正确,可是根据心理学中的“省力原则”,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能够节省个人资源的方式来行动。你会发现,当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提示时,就不再会自己主动进行思维去寻找答案。也就说,因为没有任何回答不出而造成的压力。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同样帮学生一把,通过复习有关单词、指点黑板中的重点句型。经过这样的帮助后,学生仍然没有回答出来。这时候老师改变了自己经常使用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是给予提示。她变提示为再次感知文本和小组讨论。一个小组讨论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生生之间有了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教师仅仅停留了四分钟,收到的效果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课堂也由沉默的低谷上升为一个沸点的高潮,而产生这样结果的不是别的就是课堂中教师暂停等待的四分钟。
同样如果把前面的小组讨论,变为老师提供表格,让学生听天气情况,填表,然后小组讨论,那样课堂的效果会更高效。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面广了,使用目标句型的机会多了,那么由单一的教师问答,变为听力和口语全面的语言训练。首先要精心设疑提问。“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用心设计,来启发学生思考。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才能认真思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其次,一个问题: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对于一些需要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如 “a/an” 的用法,我把book,pen,pencil,eraser,ruler,office,apple,ear列到黑板上,然后问”一个/本/支”怎么说,后写到单词前面。让同学们观察,并小组讨论 a/an区别,最后总结出其正确用法。这样一来,学生既不会觉得陈述一些知识点的枯燥、难记,同时又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与成功的乐趣,一举多得。
所以我认为必须要转变原有的“传递——接受”式讲法,而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创设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其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1. 民主情境的创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民主教学,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由“教育权威”变为学生的朋友,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时常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评价。只有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提问,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和创造。
2. 悬疑情境的创设。
好奇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由于他们的知识较少,又缺乏经验,对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学生出题老师答的方法,在几乎不用思考的情况下,迅速地判断出学生出的数能否被2.5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结果不论数字多大,我都说得既快又对,学生惊叹之余,纷纷要求学迅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探求过程。
3. 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从实际出发,巧妙地创设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的空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花坛。这样的设计,看似活动要求相同,而事实上却包含着丰富而有差异的智力要求。结果,有的学生只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长方形,而有些学生却设计出了较为复杂的组合图形,更有一些学生设计组合图形时兼顾到了图案的审美性。这样既迅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的实践和发展的机会,改变了学习的被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意安排实践,使学生参加亲身体念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获得创新的技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这样学生才能更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每个学生先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一把剪刀。教学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大家比比看,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折、剪、拼等操作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认真思考,积极拼剪。几分钟后,生1:“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剪下来拼在一起,用量角器量出来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学生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再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我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积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像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生1:“这种方法不具有普遍性,在圆柱的两底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表扬了这位学生不盲从课本的创新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学生也情绪高涨。生2:“展开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如:学生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内容后,教师可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测量,计算操场、花圃、圆形水池的面积;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后,让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切面积,沙堆、麦堆的体积和质量;学习了比例后,让学生测出旗杆、教学楼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这样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他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往广处想、深处想、妙处想、趣处想,发挥其学习的创造性。例如,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如图1。(单位:厘米)
学生一开始用常规思维想不出如何把这个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想象,最终得出图2和图3的结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方法。
1. 类比创新法。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类比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按规律填数2、3、5□、□时,这道题一板书,学生很快给出了不同答案。生1:“因为前三个数都是质数,所以接下来两个数依次是7和11。”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生2:“因为3=2×2-1, 5=3×2-l,所以□-5=3, 5后为8,□-8=4, 8后为12。”我说:“好!”生3:“因为2+3=5, 3+5=8, 5+8=13,所以为8和13。”这道题因类比的角度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我及时肯定和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迁移创新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迁移,以促进、激活创新思维。例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的读写方法,自己去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学会举一反三,既能培养其独立能力,又能激发其创新思维。
3. 求异创新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以利于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360千米,正好是甲乙两地路程的,这辆汽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方法一:360÷-360或360÷×(1-);方法二:360×[(1-÷)];方法三:360÷[÷(1-)];方法四:360÷5×(9-5)。学生从不同角度列出了算式,每种解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求异中学生提高了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凤仙.浅谈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2]刘卫平.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 2007.10.
一、创新音乐教学实践必要性
首先,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学会运用新的科学教学理论,联系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树立新的教学观,一切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使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跃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的创新实践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其次,《新课标》必然要创新音乐教育实践。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观念和素质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改变旧有的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既要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更要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因此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就是要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贯穿《新课标》精神,并进一步创新音乐教学实践,使音乐课生动活泼,体现“审美教育”、“主体教育”、“创造教育”精神。
再者,创新音乐教学实践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重视音乐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新课标》要求以情感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的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和欲望,使《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等理念便能自然的融入教学中。
二、设计创新实践,诱发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更要遵循职业要求,实现职业目标,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激活创新思维,捕捉创新契机,不懈的努力,不断去探索,不要束缚于形式之中,切实去研究,逐步的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的创新实践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一代新人。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把学生带入了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不仅让学生更加投入地欣赏音乐作品,同时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生激情,调动学生情趣,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所总结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赏、学、演、评”教学,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赏、学、演、评”教学过程是在“赏”中自由想象、自由探索,有指导地探索;在“学”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观,有指导地教学;在“演”中即兴表演、模仿表演,综合性的创造表演;在“评”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指导的教师评价。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方位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例子层出不穷,其中结合音乐形象化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使现代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融入音乐。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特点,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强,时空感也更宽更广。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电脑多媒体系统可以将过去光靠耳听的教学方式改变成“视、听、唱”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体验和体会音乐意境和音乐表现手法,准确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能够优化音乐欣赏教学,改变旧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是当前提高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最佳选择。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学会运用新的科学教学理论,联系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树立新的教学观,一切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使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跃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局限,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时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使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
融合 信息技术 发展 核心素养
【正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3个方面,18个基本要点。学生素养的获得既可以让他很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我觉得,在常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简明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情感态度的形成。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性;阅读教学;模式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在充分了解小学英语阅读目标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寻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阅读前活动――引起兴趣,适机引导
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动机越强。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多种方法:1.充分利用插图等辅助手段,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2.用Free talk的话题、小诗等引入课堂,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交给学生开启阅读的金钥匙,提高阅读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导入水到渠成。3.巧用多媒体,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7 At weekends课文阅读时,我们可以将有关Weekends的rhyme制成PPT,让学生自由选择来朗读小诗,进入学习氛围,介绍有关昆虫的知识。翩翩起舞的蝴蝶,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优美的画面,动听的语言,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积极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过程活动――形式多样,获取信息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如果阅读形式比较单
一、枯燥,学生很快就会对此失去兴趣。想要上好一节阅读课,阅读形式的灵活多样必不可少。在教授Unit 5 Seasons时,可以将阅读形式设计如下:
(一)始于猜谜,巧学单词和短语。
Its very warm.We can fly kites.What season is it? Its Spring.Its very hot.We can go swimm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Summer.Its very cool.We can go camp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Autumn.Its very cold.We can go ski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Winter.猜谜语是学生非常乐意参与的一个活动,在快乐的阅读中也学会了文章中的词汇和信息。
(二)编唱儿歌,巩固语言点。
I like spring because it is green.I like summer because it is red.I like autumn because it is yellow.I like winter because it is white.(三)整体感知,带着任务捕捉信息。
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以上的阅读材料可设计问题如下:How is the weather in spring? What can we do in spring?学生由问题作引,捕捉重要信息,锻炼学生处理听力信息的能力。
三、阅读后活动――始于教材,高于教材
要创设各种平台既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也要给予更高要求的同学上升的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译林小学英语6A Unit 8一课教学中,在教授完语篇后,面对有余力可发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拓展练习,如:口头表达或书面练习。第一段 ‘Im.I like Chinese New Year.At Chinese New Year,I can get some red packets.’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替换口头表达。把描述Chinese New Year的内容改成描述其他节日的短文。教师给出框架“There are a lot of festivals in a year.They are,and so on.I like.I.”教师给出一些备用词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些节日可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节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国内外的节日进行比较,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意义性练习――设计检测,加深理解
(一)阅读短文,完成表格,捕捉具体信息。表格如下:
Season
Weather
Activitie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让学生在自由默读中完成表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配对:找出与所得语言信息相关的选项。
如At Christmas一课教学中,学习了“whose”礼物是谁送的表示方法。可以请学生把人物与所给礼物配对起来。此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相应有效信息、正确把握语篇中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反馈教学,即学即用
(一)书面表达:根据提供内容,完成信息采集。
如译林小学英语5A Unit 6 My efriend在读了介绍阅读材料后,让学生阅读做小小信息采集员,完成下表。
Name: Age: Country:
Favourite Subject: Hobbies: Language:
以此考查?W生阅读语篇并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与动手相结合
如通过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要求,画出路线图,找到具体位置。又如5A A new house,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画图、着色、剪贴、制作,把抽象的英语句子变得形象,提高阅读的兴趣。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并能运用语言操作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采用有效的阅读模式,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21-22.[3]朱新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的初步实施[J].外语界,2005(1):62-63.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要求越来越高, 小学英语教学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 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对于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 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然而我国很多英语教学主要是以传统教学为主, 通过课堂的传授直接将重点、难点进行学习, 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融于英语教学中,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挖掘学习英语的良好方式, 进一步提升学习英语的观念,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是从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出发,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巧妙设计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 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妙设计, 引入新课,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制造悬念:教学伊始就设置疑障, 造成悬念。其形式有:抓题目设疑、抓重点词句设疑、抓文中插图设疑等。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可以问:“住宅一般是指人居住的处所, 怎么连蟋蟀也有住宅?蟋蟀的住宅又是怎样的?”等。利用课题潜在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有机成分”, 在导课中巧妙地制造悬念,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借助电教, 直观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 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 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 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 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 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 或信步漫游, 或曲径探幽, 得陶醉之情趣, 尽求索之愉悦, 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 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 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 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 (白鹅戏水图) , 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 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 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 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 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 尤其利用板画, 寥寥几笔, 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 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 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验演示, 动中激趣: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 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回声》, 一上课我就带同学来到学校礼堂, 先让学生对着空旷的礼堂大叫, 只听一阵阵回声传来, 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 心理上就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 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
激趣引入的方法很多, 关键是因文而异。既要遵循知识的趣味性, 又要以优美的境界陶冶情趣, 利于学生钻研课文, 领悟其奥妙, 从而显示出兴趣在教学中所独有的魅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 使语文课上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1.优化教学结构, 以“实”促“思”。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旨在求实。只求形式追求热闹或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均与教学宗旨相驳。优化的兴趣教学要做到“四实”:教学任务实、教学重点实、教学过程行市、教学手段朴实。
2.优化主导作用, 以“导”促“思”。课堂上, 学生求知思维的积极活跃, 是“主导”与“主体”作用优化的标志。教师的“导”必须善于“投石”, 激疑解惑, 引导学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 深化理解。
三、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 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 文质兼美, 属于经典作品, 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 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 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在阅读课文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第六自然段, 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春天的美景后, 我让学生运用平日的积累尽情赞美春天;紧接着, 出示一片漆黑, 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 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教学中, 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 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 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有所感悟与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的过程中, 不要刻意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 由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这样才能与文本更为贴近, 理解课文的中心, 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的心间了。
关键词素养提高 教学设计 实践创新
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教学设计的分析,发现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涉及到教师对教材的态度,教师对教学要素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力等等。以下,笔者选取三个教学设计片断进行剖析,得到一些启示。
一、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个性化理解是进行创新设计的契机
设计例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启发、探究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启发吗?
⑵到底这个三角形能否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你把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剪剪、拼拼,你发现什么?
⑶集体交流,整理归纳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沿它们的对角线剪开,都可以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反过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2.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
分析:在小学的图形计算公式中,除了长方形、正方形是通过摆小方块得出外,其他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图形之间的互相转换来推导的。苏教版教材上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利用一半的关系来得出公式。教材上安排的操作活动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发现什么。而本教学设计的操作活动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剪一剪,你发现什么?这一相反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它体现了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做手工折纸时,经常做的是把一张纸对折成两半(有的沿中线,有的沿对角线),而很少会有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大图形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剪分图形是与学生的经验一致的。
二、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背景与来源的把握是进行创新设计的亮点
设计例2 《乘法的初步认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⑴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看到有各种包装的面包。算算小朋友们各买了多少面包?得出算式:① 4+4+4=12; ②1+2+3+4=10;③ 2+2+2+2=8;④ 1+2+2+3+4=12。
⑵引导学生把这4个算式分分类吗?(生根据不同依据分类,师根据不同分类板书)
⑶大家一起看这一种分法。1+2+3+4=10;4+4+4=12;2+2+2+2=8;1+2+2+3+4=12。引导分析4+4+4=12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2+2+2+2=8中呢?
分析:本设计中,教师通过不同小朋友的不同买法,呈现给学生的有一般现象,一般算式,也有特殊现象,特殊算式,并通过分类让学生体验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感知特殊在哪里。这样设计比较真实地呈现学习情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让学生体验到,今天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产生的,它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它的周围如何,这好比从降落伞上下降,只有先纵观了全貌,才能知道自己的落脚点在哪个位置。如果经常这样让学生经历先整体再局部,先一般再特殊的过程,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就不再局限于某个点,而扩展至这个点周围的某个片,学生的认知结构便由此建立。
三、保持严密的逻辑性思维是进行创新设计的保障
设计例3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小青蛙、小鴨和小猫3个小朋友做星星,出示:青蛙12只;鸭子25只;小猫10只。
⑴你能帮青蛙和小猫比一比吗?多几个?⑵你能帮小鸭和小猫比一比吗?多几个?⑶小青蛙和小鸭跟小猫比,谁做的比小猫多很多?谁做的比小猫多一些?出示:小青蛙做的比小猫多一些。小鸭做的比小猫多很多。⑷反过来怎么说?出示:小猫做的比小青蛙少一些,小猫做的比小鸭少很多。
分析:这节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百以内数的大小、顺序而设计的。教材通过一个例题说明多一些、少一些,通过另两个例题说明少得多,多得多。而事实上,多一些和多得多是一组相对概念,少一些和少得多是一组相对概念,所以教材上用不同的数组说明这几个概念,很不严谨,学生一时也无法理解,分清。本段设计用了三个数量,把其中一个数量作为基本数量,通过另两个数量与之比较,区分出多得多,多一些,反之,得到少得多、少一些。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分清了这几个概念,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相对”的思想和严密的比较方法。从这个案例看出,教材有时是需要教者去改造的,而教者的改造水平离不开他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以及哲学素养。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教学的创新设计要消除对教材的敬畏感和依赖感,建立正确的教材观。教者对教材持有敬畏感和依赖感都是不足取的。正确的做法是灵活运用教材而不照搬教材。同时,合理的教学设计源于教师对教学价值、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的理解与把握。从以上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设计是教者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反思和修改而达成的。
长征小学-------张泽育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 是各个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林崇德教授主编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体验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史宁中教授说,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所以,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在当年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生活,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人文性原则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潜力,与此同时又要悦纳学生的不成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的困难,让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的过程,参与一个个讨论的主题,辩论一个个有偏差的想法,总结一个个有个性的创意„„在这样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外显,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合作、沟通、交流、适应、调整等能力悄然形成。当课堂不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时,教育教学就回归常态。2.整体性原则
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某一门学科而是整个课程;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作为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育教学。整体性体现在有些学科必备的素养中:如抽象、推理、创新等,学科整合成为一种合理与必然。如,语文学科中的小故事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如《营冲称象》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想;《田忌赛马》蕴含着优化思想,也蕴含着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所以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提升学生整体化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整体性还体现在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教师要学会等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会学习、善于学习的基础。3.实践性原则
课堂是实施学科素养的主渠道,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益保障。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和思考经验,在过程中进行体验性理解,进而完成活动。数学学科实践活动所承载的对概念的关系性理解,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活动需要,事先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落实行动、回顾反思等环节也体现了对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的再利用等各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4.结构性原则
整体把握教材,不再是就课时论目标,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要在围绕培养学生人格品行以及关键能力为基本素养的前提下,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空间。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可持续发展而教。1.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的质疑反思
好的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具体体现,问题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研讨交流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辩”中寻求最佳方案,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一平衡一再冲突一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得到强化,在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做事之后,组织他们进行反思,既有对成功的回昧又有对偏误的修正;既有对同伴的欣赏和吸纳,又有对自我的完善和丰富;既有方法的举一反三,又有思路的提升与拓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咀嚼与回味”中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2.学生数学素养来自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想问题办事情
数学的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想象、猜想、验证、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其中“概括”是核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比学会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体会用数学方式来处理问题比仅仅得出正确结论更重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方法比拥有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智慧起来,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脚手架,引领学生在过程中逐步感悟。
渗透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让学生获得智慧的“钥匙”。一旦遇到新情况下的新问题,学生就会将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组块重新调整和整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迅速地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创造性地予以解决。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有智慧。3.学生的数学素养来自于学生稳定的个性特征
让学生自己做事情、解决问题,经过认真阅读,耐心地反复观察、思考、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中培养他们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烙上数学的重印,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稳定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 鉴赏课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新课改的必修模块,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多年,其中有苦也有乐,有迷惘也有憧憬,我常常思考着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站在新课改的起点上,如何针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音乐创作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入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曲朴素的音乐时,从高亢的引子开始,配以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青藏高原的图片,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域、雄浑壮丽高山、绵延起伏的铁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高原独特的魅力,最后,播放一段《青藏高原》的视频欣赏。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带来的陌生感。再借助地理知识,老师精辟的讲解,使音乐作品的悬念环环相扣。乐曲结束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余音的回响中,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
二、注重聆听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笔者认为,音乐鉴赏课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聆听音乐。只有在反复聆听音乐,获得音乐的体验、感受之后,再通过不断揣摩和鉴赏方法的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将学生引领到音乐的境界中,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通过音乐鉴赏,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并且达到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扬善弃恶、褒美贬丑,发展其审美能力的境界。例如在鉴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时,可以先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成就以及贝多芬勇于进取,热爱生活,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等作个概略的介绍。但是要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英雄性格,我们切不可以讲代听,生拉硬扯,一讲到底。要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贝多芬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光靠口头讲述决不可能真正地达到目的。唯有做到以音乐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聆听音乐或观看音乐表演,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实际教学中,可先指导学生唱熟音乐主题,之后再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及观看中外不同乐团不同版本的音乐表演,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贝多芬,理解贝多芬的音乐。
三、重视音乐实践,提高钻研水平
新课程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理论,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或二度创作。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将使学生在作品理性分析中巩固音乐相关知识内容,感知音乐作品的精神,从而更加深刻的广泛地关注音乐、思考音乐。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这样的音乐活动,如教师定期开设有关音乐知识讲座、学生辩论赛、师生音乐习作或成果展示等,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音乐鉴赏的“拓展与探究”环节,既是对“欣赏”和“知识”两项学习内容的巩固,又将引导学生实现音乐欣赏及知识理性的提升,更是直接地影响了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与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要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五、创造性的“互动”教学
“互动”,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活动起来,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而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随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来。例如:在欣赏《黄水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掳掠和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景真实的表现出来。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模拟演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贴上乐器名称,配合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通过这种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收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当今社会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它要求人们具有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字:语文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随着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各种能力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话题。本文将以语文素养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教育。“素养”这个概念, 首次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了解素养的内涵。“素养”指平时的锻炼和教养。由此可见, 语文素养是平时培养而成的。语文素养包含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要学好语文, 这些方面必须整体推进。“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最“本质工作”。尤其是科学技术支配人类生活的年代,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学教学、人文素养共同的培养。
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 是一种文化籍以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和人类生存状况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人文素养的培养, 也就是对人的精神品质的培养, 生活态度、方式的引导和养成活动。它与知识的传授, 能力培养相比, 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语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任何自然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精神是所有人必须具备的人文教育所要求的特殊的心理, 需要人主动参与, 亲身经历感受, 因此人文教育是开放的, 它需要在开放的环境里、开放的理念下、开放的方式下反复感知、体现、比较, 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选择和行为。因此必须从课内、课外、知识、环境、言传、身教全方位的展开。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教育学科, 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 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语文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
现在的社会, 可说是一日千里, 变化空前的社会,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而生活在现代环境下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强, 也很敏感。他们追求新族、潮流, 但要自创, 可就不易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这是我们现代教改的热门话题。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又基于学生本人的能力和品质。个人独特的见解、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这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因此, 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做出判断, 并能加以分析利用, 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它要求人们具有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 利用了现代化的科技、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教学, 作为听、说、读、写的“交际手段”。这就要求学生要逐步了解信息技术在语言交际方面的影响, 认识到要有特殊技术才能懂得录音、电影、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化手段提供信息和经验的方式, 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加以利用。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注意让学生结合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电脑上找资料,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加以整理成文。并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久而久之, 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 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是听写读说的综合在内容上它还集语言、文字、逻辑、修辞、文学等多种内容, 其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 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在功能上, 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的纽带, 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记录重界的重要工具, 它担负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的重任。因此语文教学应提倡综合性, 震跨领戴学习, 注重学科间课内外以及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这样才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总之教育要以人为本, 要培养学生精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心任务, 也是人的现代化核心要求。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就是科学地培养民族的未来。以上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拙见,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摘要:人文素养的培养, 也就是对人的精神品质的培养, 生活态度、方式的引导和养成活动。它与知识的传授, 能力培养相比, 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
【摘要】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多数以实用性教学、工具性教学为主,使得人文素养教学呈现了一定的滞后性,而人文素养正是英语学习的精髓。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英语;作用;培养
社会文明的逐渐发展,使得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重技能、轻素质,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人文素养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发展、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
一、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内容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而这些多半原因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没有满足学习需求而导致的,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和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学生语言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文化作为载体,同时,文化也要依靠语言才能够有表达的渠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除了要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外,还要重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等都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因此,若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则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对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比如:有这样一个标题―――《NewYork:TheBigApple》,这个标题的直译是“美国:一个大苹果”,很多学生在看到文章标题的时候会产生疑问,美国和苹果有着什么关系?实际上,在其他国家的严重,美国遍地是黄金,且有非常多的发展机会,看上去像是好吃的大苹果,人人都向“咬”一口,因此,这是一个比喻性质的词语。若是学生对这样的人文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师就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讲解该内容,且学生在看到标题的瞬间也不会直译,而是会联想到正确的意思,能够快速掌握到文章的主题,这对学生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2、有助于改变教学现状。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普遍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率非常低下,甚至在学生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课程出现了非常强的目的性,使语言失去了原本的人文色彩,留下的知识较为干枯的字母、语法、句法等内容,学生虽然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但是所产生的效果也是趋向于“机械化”的。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改变教学现状,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举例,不用拘泥于备课阶段所准备的教学案例,即兴发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好。此外,学生若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则代表其知识面相对较广,那么在课堂上则会展现出更多的适应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转化。比如:在谈论“成功人士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意在课堂上举例,如列举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的故事,并让学生们随堂总结成功人士的特点,学生们不仅会积极听教师所讲的名人故事,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甚至很多学生在课下还会主动找老师听更多的故事。由此可见,人文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的效果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改变教学现状,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3、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高职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自卑,或茫然,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及时提高自身的英语成绩和能力,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人文素养的培养恰好能够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教材及材料中的教学案例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若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那么代表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已经融入了非常多的西方文化元素,也就代表教师在授课时所讲述的内容将会非常易于理解。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会促进知识的相互融合,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会通过正面的教学案例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讲解关于“money”一文的时候,淘气的学生可能会说“抢银行赚钱最快”,此时教师可以将比尔盖茨创建微软赚钱的案例讲给学生听,使其能够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赚钱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上述内容可知,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时刻处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学校及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第一,以班级为单位营造人文氛围,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精神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班级的人文氛围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班级的“装扮”上也可以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气息,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将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图片、故事等挂在班级的文化墙上,供学生们参考,同时也能够营造更好的人文氛围。第二,在校园内建立人文休息区,这不仅仅要求英语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同时也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时提供资料,并定期更新人文休息区所展示的人文精神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人文的气息。第三,校园应当要在适当的实际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或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辩论赛、口语比赛、英文历史文化比赛等,并为其设置适当的比赛主题,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进而让人文素养以及英语语言学习相互促进,发挥人文素养真正的作用。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以及教学效果都有着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第一,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文化培训。教师的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讲座对教师的文化素养进行培训,或派遣教师外出进修,提高其人文素养,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将英语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身处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便于英语教学的展开。第二,教师应当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不断丰富自身中西方文化知识、了解文化背景,深度挖掘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这样会教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适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其英语语言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第三,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课外读物、课堂所需教学资料中的人文价值,让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人文内容,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将会有大大提升。第四,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人文教育更多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总而言之,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促进改变教学现状、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合适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各学科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t.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才智,(29)
[2]李晖.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探析[J].社科纵横,2016(07)
[3]肖敏.浅析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途径[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1)
【小学英语创新素养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10-05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12-06
高中英语学科素养教学09-10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30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0-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11-05
激发主体意识 创新英语教学11-27
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