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推荐8篇)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1

《标志设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主要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来组织教学。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学情上来看,标志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视觉艺术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标志还是有一定的日常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去接受这一领域。设计这门艺术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参与度。

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美术仅仅出于视觉层次,懂得欣赏美和丑,但对于美术一些较深层的学术知识,概念等较难理解,因此在视频学习中我看到吴晓东老师把教学中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物,图片等。突出了美术课的视觉性。在图形体验中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他的教学过程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引发课堂大胆思维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标志设计创意的火花。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2

1 项目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运用所学的内衣设计原理进行款式设计、运用扫描仪扫描面料、运用电脑软件进行面料处理及款式图的绘制,运用所学的内衣纸样知识分析设计的款式图制作的可行性,运用所学的工艺知识填写产品制作工艺单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企业运作模式, 在教师、同学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实际设计工作中的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自我展示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及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交往与合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

体验成功的喜悦及增强受挫的接受能力。

2 项目重点

2.1 教学以产品开发为主线,将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贯穿在一起,内容根据需要可以灵活组合。

2.2 使学生了解内衣设计师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

2.3 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练用所学的内衣设计、工艺、电脑绘图知识操作实际项目。

2.4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协同合作能力。

3 项目难点

3.1 学生的内衣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对企业设计产品风格的正确把握。

3.2 学生难以突破自己已有的设计观念,设计形式化太多,对流水线的制作工艺考虑不成熟,产品成本意识不强。

4 解决办法

以企业的产品开发案例为主线,围绕"主题"设计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的热情。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的流水线工艺编排及产品基本成本计算。教师在技术方面进行引导,同时邀请企业优秀设计人员到学校讲课及点评。

5 教学过程设计(见图1)

5.1 项目要求

根据委托单位XX内衣企业的需求,设计2011年秋冬系列内衣电脑款式设计图项目。设计采用的面料可以由企业提供或自己到布料市场挑选。上交的资料包括:文字表述设计来源、电脑设计款式图、色彩搭配美观、采用的工艺用文字表达、面料用实样标注。每个款式配4种不同的色彩搭配。总体要求设计选用的面料档次、款式复杂水平、工艺制作难度等方面符合企业的产品定位及生产实情。

5.2 项目分析

1) 2011年秋冬内衣流行的元素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展示图片说明。

2)引出今天的课程内容,展示XX内衣企业提供的部分产品图,让学生分析企业设计风格。

示范项目:以一款内衣款式图为例,细致具体而详细地演示项目的整个流程。

3)项目分析

(1)收集XX内衣企业公司经营理念、客户群、设计风格等相关资料。

(2)分析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提取有用的元素。

(3)实施合同:根据客户提供的需求,利用Word、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制作项目设计图、产品制作工艺单。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子项目:项目需求的整理、项目设计款式图、产品制作工艺单。

5.3 教学策略分析

1) 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Photoshop、CorelDRAW这些专业程序,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程序,设计内衣款式图。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职的专业教学必需了解企业、紧跟市场,与企业需要相联系,培养出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教师以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无缝对接为己任。以基础理论为根本、以实用为原则、以学科前沿为特征的课程教学思想,采用与企业合作的真实项目进行教学,教师担任项目的组织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的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经营运作、用工需求、企业文化等,使学生尽快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在教师的帮助与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企业方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精确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做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5.4 教学准备

36台计算机联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机,安装Photoshop、CorelDRAW程序。

5.5 时间安排(总课时:12课时)

任务1项目需求的整理(2课时)

任务2项目设计款式图(4课时)

任务3产品制作工艺单(2课时)

项目内部验收(2课时)

项目外部(企业)验收(2课时)

5.6 项目实施

实训项目:XX内衣企业2011年秋冬系列内衣电脑款式设计图项目。

(A)教师提供企业产品相关图片文件与资源,可供学生参考

(B)学生分组实战

将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六名同学,一个班为一个设计公司,每个组模拟为一个设计项目组。

角色扮演:

小组:内衣设计公司

小组成员:设计人员

小组组长:项目主管

教师:项目总监

企业:客户

(1)客户交流:企业为客户,老师联系企业及组织学生,听取客户的需求,签订项目合同。每组派出各组的项目主管和客户交流,听取客户的意见,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

(2)各小组分组设计:首先由各组的项目经理向小组成员讲述客户需求,组员开始分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行设计,款式图项目应当按期完成,然后项目主管主持在组内评选12张优秀款式设计图,交设计总监(教师)审阅。由设计总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再实施下一个子项目。

(3)电脑上传交付作品:每组选出的优秀作品,存到各组专用盘保存,后交设计总监(教师)组织同学内部评选。

(4)根据内部评选的作品,提供给客户(企业),由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后,再进行后期修改。

(5)项目验收

内部验收:各组项目经理向全班汇报、作品展示、交流本组设计的优秀作品。在介绍过程中要求说明设计作品的思路及特点,以及设计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让设计者针对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学习,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各自的设计,评选出最满意的作品,由教师点评。挑选优秀作品提供给企业进行外部评价。

外部验收(企业点评):企业开作品审评会议,由副总主持,设计部、销售部与生产部各派相关人员进行审评,进行验收。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客户满意度、款式设计是否符合企业风格、色彩搭配是否合理、面料选择是否合理、工艺难易度给予综合评定。

6 该项目教学的效果

本项目结束,企业方对学生的设计整体很满意,虽然有些作品也存在不足,但还是认为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整体的专业素质很好。被企业选中的设计款式图有16个款,企业对选中的款式图进行后期的生产制作。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转化成产品,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家长也感到很自豪,自己的儿女在学校期间就能参与企业的设计,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利。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学会用事实、原理表述自己的设计想法。学生在接受同学、老师、企业人员的点评时,对自己的设计持有不同的看法及建议时,通过与对方交流,最后达成共识。改变自己原先的认识和态度,学会倾听及接受别人的观点。学会分享及交流,也学会了承受作品不被肯定的挫折和磨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改变了从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协作。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6

[2]潘秀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心得体会[J].当代教育之窗, 2011 (6) .

[3]有效教学http://baike.baidu.com/view/983718.htm[OL].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制订计划;设计主题;项目评价

标志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修课,它能够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据资料显示,设计专业由于专业的适应性强、市场需求大、就业形势好而成为热门专业。越是市场看好的专业越要重视质量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专业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现阶段教学条件的提高,项目教学法在标志设计课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我就标志设计教学中用到的项目教学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不仅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标志设计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在进行标志设计的某一项目训练前学生对标志的含义与分类、标志的设计原则和内容、标志的设计程序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与认识,也可通过临摹学习的形式带学生入门,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作画习惯。然后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性质进行专项训练,比如:行政组织机构标志、企业标志、品牌标志、公共标志等。下面为项目教学法在“IT科技公司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分为5个阶段进行。

1.分组及计划制订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强弱搭配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8人,并选拔一名小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共同制订详细、周密的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方能付诸实施。

2.确定设计主题

先由教师提出一个项目任务设想,如题目为某某网络科技公司的标志设计,然后同学分小组讨论,每组确定2~3个公司的名字。教师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最终确定各小组要设计的公司的名字,例如:“星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光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3.项目实施创意阶段

根据项目任务定出标志设计的用具和尺寸规范。根据确立下来的设计主题,指导学生进入方案构思、草图绘制、标志正稿设计环节。教师应提供网络资源、优秀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习、借鉴、模仿独立完成以上环节,但也不可忽視对学生设计思维、文化意识、探索意识、创新能力等的适时点拨。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不断总结、提高,以利于计划的顺利完成。

4.项目实施标准绘制阶段

本阶段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标志正稿、黑白稿、黑白反转稿、单色稿、网格稿的标准绘制,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标志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

5.项目评价

设计任务完成后,教师项目任务定出评分标准,例如:(1)画面干净整洁、做工精致、尺寸规范,20分。(2)标志创意新颖、色彩搭配美观、符合IT科技公司标志,30分。(3)第二块版面绘制标准、注重细节、网格标志标注准确,30分。(4)设计说明版面设计美观、语言流畅、文字准确无误有说服力,20分。然后组织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循环点评,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找出别人问题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共同成长与进步。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课堂上最明显的就是改变了学生以往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变得热情高涨起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设计公司的员工,从满足“顾客”的要求到广告设计作品的“投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成为独具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吴新玲.浅谈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4

秀教学设计(共1)

篇一:《船长》教学设计

船 长

一、导入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齐读)船长。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先让我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词语:

侧舷 舰桥 肇祸 斗殴 巍然屹立 调遣 呼号 薄雾 哈尔威船长 洛克机械师 奥克勒大副 见习水手克莱芒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玛丽”号 “诺曼底”号

3、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时,哈尔威船长镇定自如地指挥60名乘客脱险,自己却以身殉职的事。

4.根据概括内容板书:

一、遇险

二、指挥

三、脱险 殉职

5.根据内容快速划分课文段落。在黑板上补上自然段。

一、遇险 1——2

二、指挥 3——28

三、脱险 殉职29——30

6.看着板书大家觉得,最值得研究 的是哪部分?

确定学习重点内容——指挥部分

7.这部分内容,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归类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8.请大家细读3——28自然段,找找答案,做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指挥部分。

解决为什么要指挥?

1.交流句子,出示句子。

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的情形吗?

谁来试试读出这种危急?你来读。

你来读

2.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片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和想象当时的场面。读完,师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片段。

师:更乱的是,继续读:

为什么整个人群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了呢? 谁不想???

出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怎样指挥?

就是在这样慌乱、急迫的情势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镇定地指挥呢?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

.师:我们来好好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这四句语言,读完,问:你体会到什么?

请你读出船长的镇定果断!的确是一个沉着冷静的船长!(板书:临危不乱)请你读!一个临危不乱的船长!

师:平时,女士优先是一种风度!但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让女人、孩子先走行的就是做人之道。来,男孩子来一起学习这种做人之道。

拓展想象:

大家试想,船长除了特别爱护女人和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还会考虑那些人?

师小结:是啊,船长把每一个需要照顾的人都考虑到了,唯独忘了自己。

2.大家先自由读读这组对话。

我们一起来配合读读,老师读船长的话,同学读回答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洛克机械师或奥克勒大副。准备好了吗?

师生合作读。

感受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简短有力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对话呢?

大家还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合作读读。

船长的话中关注到了火、机器等,当时的船像火车一样靠火靠蒸汽带动航行。“火灭了”意味着?“机器停了”意味着只有20分钟的救援时间,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船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读船长的话,把你的体会都融入到朗读中去。

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篇5

篇一: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设计标志》是初中六年级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的内容,是设计应用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设计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与比较能力,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寻找各种标志,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标志。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标志了解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为了突出标志的世界语言性,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奥林匹克标志、宝马车标志、中国铁路路徽和北京奥运会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国内着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李宁标志等),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标志(如商业标志中麦当劳、肯德基等食品标志)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音乐会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选择不同形式表现,并在尝试合作练习中,加入了草稿设计的交流与选择,让学生明白设计的严谨性,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节《设计标志》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结构设置上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志的概念、类别、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标志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一课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能使用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结构设置体现了较好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节课脉络清晰、层层展开、一气呵成,学生的适时参与,这些成为本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不足之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又一大特点。利用白板编制课件并使用大屏幕展示作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确有优势:信息量大,学生参与教学时间多,单位时间展示作品数量多、效果好。通过欣赏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本节课为学生展示和分析了二十余件设计作品,这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比如对教师自己设计的音乐会标志设计是的思维过程、分析和演示就很直观的说明问题);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篇二: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标志设计》时课时的一些优缺点,做如下反思:

一、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深挖教材中的想象因素作出了铺垫;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虽然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备课的设想有一些差距,例如备课时我预计讲10分钟,后面全部留给学生,但课上学生对前面基础性知识反映的没有预想的好,所以即使调整到了17分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交流、创作中得到较大的发挥做好铺垫。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进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正如“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在为自己班级设计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 范例画,甚至名言,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5、教育机智上的处理得当,如即将结束课程的时候,一名学生还要到前面说说自己的作品,我没有因为时间问题而拒绝他等。

6、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特色,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时,同学们体现了极大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都是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这一次由自己对同学对班级特色和优点进行列举和夸赞。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班级设计标志的热情。

二、反思不足之处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虽然时间不够,但是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以满足课堂的需要。

2、学生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3、在标志设计方面学生们对美术形式多样性表现、美术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不能将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创作想法通过作品准确的表现出来。在这些方面,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加指导和训练。

4、过高的估计孩子们地理解能力,使得孩子没有很快的完成我的设想。这样时间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对制作班级标志,我的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些,强调标志的特点,它与我们平时绘画是有区别的。

5、学生在自行设计时,我想设计成三四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效果这样会更理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会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班级标志的含义——代表大家的意愿。

6、其实我知道每一堂美术课生成的东西远远比预设的要多的多,在课堂生成时把握的不够即使、不够理想。

7、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

三、反思改进措施和教学感悟

1、对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还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和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好导致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研究课标,多和学生接触、多听友经验老师的课、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及时的总结反思,假以时日我想我会解决以上不足之处的。

2、通过本课我更加坚信美术课堂的生成比预设要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的个体对于美的理解是 不一样的,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蒙娜丽莎,美术教学,从一个主题到作品出炉,可以千人一面也可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开始我设想,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特别关注的来自学生自身的“突如其来”的内容并未折射出太多的智慧光芒。我分析是这样的:

1、我认为教学亮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不曾“预设”,突如其来。由于教师没有弹性“预设”,没有为这些“可能”和“不确定”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所以当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发生时,显得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2、企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自我实现发掘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的生发点,过分相信学生自我生成能力,结果轮番的信息轰炸让学生“狼吞虎咽”,造成“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的局面,以至于丧失美术课特点。

3、面对不可捉摸,虚无飘缈的生成智慧,我唯有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课堂实践、在自主学习和教学目标达成之间找到平衡。我相信精彩,在预设和生成平衡之处!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篇三: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是人美版七年级 14 册的设计应用课,全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标志作品欣赏,一部分是标志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标志设计应用到生活中。我这课主要针对设计部分而定,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特征﹑表现形式并能自我设计标志手稿。整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初探知识——提出悬念——解决悬念——运用方法——展示作品”我主要通过两次的练习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虽然在教材中已经有了很多标志图片的展示,但是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较少,难以从教材上获得深入的感受和思考,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还不能主动的建构知识。为此,在课中我收集了大量与学生较接近的标志,课本知识便不再孤立,而是立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串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寻找大量的关于标志设计的知识内容时,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感觉无从下手,关于标志设计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就标志的设计方法就有很多种划分,有具像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等,这三种表现形式还可以细的划分,还有标志色彩的含义也是一个很庞大的知识块,如果要讲透,单单色彩就可以讲上一节课,面对那么多的问题,要在一堂课中讲解清楚,还要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实在是很难把课堂设计好,在期间我进行了很多次的尝试,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设计的方法,我在课的安排上把标志的基本要素,渗透到奥运的例子中来分析,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要求,而这课我主要侧重的是讲解设计的方法,相对色彩上就不做大的要求,毕竟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经学习过色彩的搭配了,如果什么都要讲清楚的话时间上就不容易安排了,讲解起来也比较的粗糙了。

这课主要的亮点是在学生的作业设计上,一般的美术课往往在是分析讲解方法后学生再练习的,而我设计了两次学生的练习来展开,在刚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尝试来设计,有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来设计,有的学生心里感觉有设计的对象了,但是在设计中不知道怎么来概括提炼,进过尝试面对困难后在来分析和介绍设计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的目的更加明确了,有浅到深,这种方法很有效,我发现在后面的练习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设计出理想的标志来 , 比单单讲方法后直接练习的效果好的多。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6

沁园中学 郭静楠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结合环境描写展现人物心情的写法。

3、体会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积极人生观。【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2.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年龄比大家还要小几岁,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名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都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小学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可不再是这样的了。下面,让我们跟着他,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感知题目,概述故事

师:我们了解到,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在选入课本时作者加了标题《孤独之旅》,看到这个标题引发你哪些疑问?

(预设)生:谁孤独?他为何孤独?“旅”到哪去旅行?孤独带给他什么? 师:请结合小说三要素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概括故事: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远到芦荡去放鸭,在孤独中逐渐成长坚强的故事。

三、深入情节,体会人物

(一)踏上孤独之旅

师:曹文轩曾在他的散文《前方》中说:“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请同学们关注文本第一段,看看,杜小康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

(预设)生:无奈。

师:你们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预设)生:只好。

师:请大家齐读一遍,读出杜小康被迫离家时的无奈之情? 师指导朗读。

(二)聆听孤独心声

师:就这样,杜小康无奈的踏上孤独之旅。还是在散文《前方》中,曹文轩说:“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

杜小康就这样被命运无情的抛弃,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无边的芦荡流浪。下面,请大家关注文本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第32节,看看,这无边的旷野带给杜小康 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你从哪些地方能直接或间接感受到杜小康的这些心理?

生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温馨提示:在文本中,大家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去把握人物心理。)

(预设)生:茫然和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1.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

2.无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3.无知:“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4.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5.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6.无助:“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感官沉睡了)、“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7.无期:“明年春天”

师明确:此处人物心理的展现不仅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更多的间接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

师小结:是啊,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尤其是渐行渐远的家、空旷陌生的环境和前途莫测的迷茫使得年仅十三四岁的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面对这无处不在的孤独,周围的一切让他无法忍受了。于是,杜小康希望逃离孤独。但是逃离能解决问题么?正是在孤独的磨砺之下,他也终于接受了孤独。下面老师来读第33段,同学们感受一下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三)感悟孤独收获

师:杜小康战胜了孤独,这正如《前方》中说:“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就在我们替小康感到欣慰的时候,更大的磨难随之而来了。那是什么?

(预设)生:暴风雨。

师:请同学们研读文中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结合具体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四、品析语言,感受人物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预设)生:勇敢、坚强、有责任心、冷静。1.父亲“几乎晕倒在地上”,而杜小康却“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2.“还是分头去找吧。”(从“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到“我要回家”再到现在的“还是分头去找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小康从逃离孤独转变成了直面孤独。

3.“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 4.“将一些芦苇踩到„„”

5.“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6.“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7.“抠了”、“嚼着”。8.“但他没有哭。”

9.“静静地躺着„„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

师:此处明确环境描写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师小结:暴风雨驱散了他的鸭群,也驱散了他对孤独的恐慌。是的,暴风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接下来,让我们齐读46—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风雨后的 那个晚上,杜小康战胜孤独后的那份美。(时间不够,此环节删去)

师:杜小康长大了,所以我们说,一路走来,与其说这是一趟孤独之旅,不如说这是一趟——成长之旅。

师:跟着他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呢?

师:是的,鸭们也长大了。(重读:也)于是,在“八月的一天早晨”,他发现鸭子下蛋了,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满怀惊喜地朗读一下杜小康在文中的第四句话。

师:大家觉得这句话,曹文轩写得好不好呢?(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惊喜之情的,明确标点与短句的作用)

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拥有了同龄少年不能拥有的成长收获。而回望成长背后这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的是什么?

师小结:是的,正是孤独,或者说是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无边芦荡、茫茫大水、狂风暴雨、饥饿忧伤、无助恐慌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曹文轩是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五:学以致用,抒写人物

师:我们感受杜小康一路成长的变化,不仅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更多的是通过本文成功的环境描写。我们来明确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也学以致用,来当小记者,续写本文结尾,要求结合环境描写展现杜小康此时的内心世界。

六、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后来,也正是孤独,使他重新诞生了。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这些思考留给大家。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请齐读。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标志设计教学案例 篇7

1.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就对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种类、功能等, 已有初步的了解。所以, 在高中教学中, 应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 高中学生在美术的表现力方面, 已出现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创意图形的设计与表现上, 有些作品甚至不如小学生的生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能力不够, 而是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自我限制, 不够大胆。

3. 标志设计是一门看似简单, 但在表现形式与内涵上十分丰富的设计门类,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高中学生在创意和内涵的表现上往往有其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二、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准确地说出标志的种类、特点。

2. 指着标志设计作品, 说出它的表现方法。

3. 通过赏析国内外优秀标志作品, 开拓眼界, 提升审美情趣, 认识品牌形象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4.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为自己所在的学簇设计一个独特的簇徽。

三、学习重点

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图形的联想与概括能力。

四、学习难点

能对设计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定位, 提炼出标志的核心概念, 然后寻找一个自然、贴切、简练、概括的形象将它表现出来。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 但往往想表现的东西太多, 其结果便是重点理念的形象反而不突出。并且什么是最贴切、扣得最准的形象, 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五、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特点,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教具, 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 学簇、学室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实物展台、剪刀、胶棒、双面胶、整开白纸。

学具准备: 剪刀、白纸、彩色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

1. 学道导学

标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将通过阅读、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对设计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定位, 提炼出标志的核心概念, 然后寻找一个自然、贴切、简练、概括的形象将我们的学簇文化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用简练的语言指明本课学道的大致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 情境链接

依次投影熟悉的标志设计, 说说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导入, 既可以引起学生对身边标志的关注,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直接快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切入课题。同时, 简单概括出标志的功能、种类, 这些概念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了解, 所以只需简单带过即可。

3. 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本课学道,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本学道“研读文本”栏目中“标志的种类、特点、及表现方法”等问题的初步学习, 并将个人不清楚或不会的内容记录在“问题困惑”栏目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针对标志的种类、特点、及表现方法等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来得以解决, 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更能让学了记忆牢固, 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标志认识和了解。

4. 学道点评

教师对学生学道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点评, 结合预设的重难点和学生预习后的问题生成情况, 进行簇展和室展任务的安排。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针对刚才学生完成学道的情况给予肯定或指正, 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养成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为簇展和室展分配任务, 使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 学簇展示

由簇长和学科代言人分工, 组织簇员对本学道“技能展示”栏目中的问题 ( 为自己所在的学簇设计簇徽) 进行交流与探究, “一人教大家, 大家教一人”, 完成初步的合作探究。要求:

( 1) 完成2 ~ 3个簇徽设计的草图, 大小约10cm左右。

( 2) 要做到简、准、奇、美, 来表现自己本簇的簇文化。

( 3) 选出最佳效果的设计稿, 并写出设计思路及标志造型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学簇是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 每个学簇都有着自己的簇文化及精神内涵, 每个人的理解与感悟也不尽相同, 簇徽是簇文化的体现之一, 以交流合作的形式进行设计, 从而增强学簇文化建设。

6. 学室展示

( 1) 利用实物展台依次投影各学簇选出的最佳设计稿。

( 2) 每簇的学科代言人结合本簇选出的最佳设计稿, 谈谈该设计的创意及象征意义。

( 3) 他簇学生针对展示簇的设计稿提出存在的问题或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 评价反馈

由值日学簇派一名代表对本节课各簇展示的参与情况、展示质量等进行点评。教师可对本课设计稿进行简要点评, 首先肯定学生的作业, 给予鼓励, 标志的评判标准较为抽象, 教师可以通过几张簇徽设计稿的对比加强学生的理解, 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积极讨论, 并对本簇的簇徽设计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展示的成功与不足, 同时促进学簇、学室展示的效率。

8. 小结检测

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结全课的知识点, 教师强调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

七、教学反思

1. 新课程标准里强调的是要让学生会方法, 而不仅仅是学会课本里的内容。

2. 这节课我采用了探索式教学, 充当了引导者、鼓励者,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使之树立信心, 积极地投入到簇徽设计的创作之中, 让学生在簇徽设计中有美好的情感体验。

3. 为学生创设好探索与创造的平台和空间,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学簇、学室内有效的合作探究, 重难点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更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是高中美术设计模块中的第二课, 本课属于平面设计的内容, 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 来表达一定的涵义, 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 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 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从标志设计中, 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创作热情。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参考文献

[1]美术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标志设计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工业设计标志设计项目驱动

标志设计被设计者称为“方寸之间的艺术”,不是因为其形小,而是因为其形精。标志是一种视觉化的信息传播符号,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象征性、独特性、注目性等特征。标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传达,设计者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图形化,受众群体通过对图形的解读获知其背后的象征含义,以此来完成信息的传播交流。标志设计课程对于开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很好的发挥这一作用,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当前标志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标志设计课程在艺术类专业中开设较多,虽然在工业设计专业中也有开设,但是由于工业设计专业文理交叉的特殊性,使得这一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设计思维散漫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对图形、色彩的设计具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形象思维较好,能够利用个人的美学素养完成标志设计。与之相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理工科知识较为扎实,擅长理性思维,习惯于有理论支撑的设计创造。

但是在标志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照搬一套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标志艺术形式和技法的传授,很少顾及到学生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完整的设计规划,更谈不上深入的设计分析,往往都是“跟着感觉走”,直接在纸上或者利用软件绘制图形。最终,偶然的感觉代替了理性的思考。设计说明往往牵强附会,很难恰当的阐释标志图案。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容易陷入“感性大于理性的怪圈”,很难说清楚到底为什么好,为什么差,不能理性全面的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二)设计调研流于形式

任何设计都是基于生活的一种创造活动,没有详细的调查分析,很难发现设计需求,更不能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实际设计活动中,设计未动,调研先行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标志设计也是如此。

但是大家认为调研可有可无,对最终的设计没有多大帮助,甚至有些老师也降低了对设计调研的要求。调研方式也很单一,大都是在网上收集一些标志,对比—下同类标志的设计形式,仅此而已。很少对设计对象的背景资料做详尽的分析,最终的结果就是很难准确完整的表达设计对象的要求,出现缺少依据的标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设计形式大于内容

回顾教学过程,笔者越来越感受到学生本末倒置的设计倾向。对于标志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恰当的传递表达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优秀的标志在形式上不一定很炫,但一定最能恰当巧妙的表现设计对象。

现在,学生对于时尚绚丽的图形情有独钟,把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了的单纯的图形设计上,唯独很少考虑标志背后承载的象征意义。黄维先生说:“时下有些标志设计随心所欲,信手涂抹,貌似‘新潮’,实乃花拳绣腿,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此风实在不可长。”这对于片面追求时尚,缺乏深度的标志来说,可谓一语中的。这种“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设计思路已经严重偏离的标志设计的初衷,也丧失了标志设计的意义,更不能达到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目的。

设计思路的单一大大限制了标志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机械的模仿和参照已有的设计实例,雷同现象就不可避免,同时了削弱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这种错位的设计观念尤其值得教育者思考和反思。

所有上述问题的出现,都与标志设计理论匮乏有关。总体地说,目前的标志设计理论还只停留在经验、体会和感想的陈述表达上,这样的理论只能是偶然性的经验,带来的结果就是设计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设计活动包括标志设计都是一个系统活动,没有坚实的设计理论和设计依据为支撑,很难创作出令人信服的设计。

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对策

(一)特定思维开发训练

1.图形联想

标志设计图形追求“有意味的形态”,直白的图形表达缺少“曲径通幽”的美感。象征性是标志的本质特征,它是通过具体形象暗示另一种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念,利用象征与被象征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被象征的对象得到强烈的体现,达到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目的。“借此言彼”的象征手法在标志设计中经常用到,所“借”之形与所“言”之物在逻辑上必须有一定的联系性,或是形态上的相似,或是情景上的关联。

实训过程如下:

任选一个常见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为起始图形,做环形图形联想图形联想数量可根据难度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上下相邻两个图形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且要求尽可能拉大图形类别之间的差异性,避免整个图形联想环上同类图形的多次出现。上下图形的巧妙衔接过渡能够让图形联想妙趣横生,反之,则寡然无味。此练习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跳跃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创意阶段设计方案的发散表达很有帮助。

2.图形抽象

对于具象图形的抽象和提炼能力直接决定了设计师标志设计的表达水平。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其真正意义在于,以对应的方式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用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具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特点。有设计师认为:“标志设计就是去除所有能够去除的形态后,还能够被人识别出来的本质形态”。在李砚祖主编、芦影编著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一书中,关于标志设计,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叶知秋”。“现代标志追求形简实繁的品格,正如一片叶子蕴涵着无限的秋意,便充当了秋天的形象符号,寓示着‘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这种高度抽象性的图形让人感到单纯、简练、准确而又生动有趣。

图形抽象具体实训过程如下:

任選一个具象图案,通过观察分析,对原始图形进行分解,经过多次提炼简化,最终剔除繁琐多余的非本质性图形,保留最能表达原始形态的特征性形态。此过程与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牛》有异曲同工之处。

nlc202309021053

我们觉得身边的常见事物平淡无奇,就因为其太常见,失去了个性和特点。所以很少有人会不加处理的直接拿身边的具象事物来做标志,为了营造“有意味的形态”会对选定的具象事物进行适当的艺术再造和抽象加工。提炼的过程也是设计者逐步对图形进行深入认识的过程,对图形分解重构的过程,也是产生新鲜形态的过程。形态的取舍会增强设计者对形态的理解力和新形态的创造力,对于标志设计,也会找到简练合适的图形元素。

3.产品功能指示符号设计

标志设计本质上具有显著的符号化特征,优秀的标志无不具有明确的信息指向。人们通过对可视化图形的观察,与设计者产生共鸣,获取图形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象征。工业产品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需求。技术的发展让产品的功能日新月异,在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的同时,过度的功能附加也让整个产品的使用过程繁琐复杂,减轻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显得尤为重要。为操作面板的控制设施设计与之对应的指示图形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

产品功能指示图形与传统标志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前者同样具备图形的高度抽象性、象征性等特点。以此为设计主题,能很好的把标志设计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发挥标志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并且与传统的标志设计应用有所区别,具有更强的专业特点。通过训练,既能加强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更能让学生明白标志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

同时,此设计主题还可以以网络APP(Application Store,应用商店)图标为设计对象,每一个APP图标同样具有明确的功能指向性,通常是用高度抽象概括的图形来代表一定的应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此设计主题与真正的Ul设计不同,本设计只单纯考虑APP所代表的特定功能,用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现,不涉及Ul设计的其它方面。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在许多教学实践中都有应用,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标志设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懂得标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又要掌握和学会实际的标志设计技法。以实际的设计项目代替传统的虚拟设计,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设计需求之间的距离,磨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设计信心。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教学法具有完菩的理论依据,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方法。此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绪(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2.教师角色的转化和设计评价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标志设计教学方式相比改变了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知识为中心转变成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以实训为中心。

在整个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需要不断的调整变换,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引人到项目中来,为他们营造真实的设计情境。随着角色的变化,教师对学生阶段性设计成果的评价也会与传统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

第一,项目选题。设计选题是本教学环节的开始,选题的难度、种类、时间等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此时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所选主题进行判断和筛选,找到难度适中,符合个人兴趣特长的主题。所有选题必须是真实的标志设计项目,很多标志征集网站(例如,征集网http://www.zhengjicn.com),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设计主题。

选题类别上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要求学生完成两个设计项目,那就必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标志类别。比如,可以选择一个是机构类标志,另一个是商品类标志。这样是为了避免设计过程中同类标志设计思路上的雷同,从而挖掘学生对于多种类标志设计的把握和思考能力。项目实施的时间可以参照教学进度与标志征集的截稿时间,尽量保证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及时参加投稿,一举两得。

第二,市场调研。长期以来,设计前—直被认为无足轻重的市场调研,成为了标志设计的软肋,也正是这个认识上的错误,出现了大量的“无根设计”。设计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种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要通过对现实需求的调研分析得到。脱离了现实的设计,是毫无依据的设计,不能解决现实需求,更谈不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通过广泛的调研,设计者能获知消费者最想要的东西,掌握设计对象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找到设计的关键。在此环节,教师应该是客户的角色,以真实客户的身份来评价学生的调研报告,提出各种各样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设计要求。反过来促进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更加深人的调研解决客户的设计要求。

第三,标志设计。在标志方案的整个设计创作过程中,从草图创意到图形完善,再到最终的正稿,教师既是设计总监,也是客户。以设计总监的角色来监督把关设计方案,从设计者的角度,对图形形态、创意表现、色彩搭配等方面,时时提出修改意见。以客户的视角衡量和评价设计方案,对照征集项目中的真实要求,不断提出新的设计要求,最终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

在整个过程中,项目的确定、完成、设计评价成为了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成效。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成了“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找知识。

(三)标志设计表现技法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过度的依赖设计软件进行标志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通病。设计软件解放了设计者的双手,但同时也解放了设计者的大脑。在学生中,拿到设计项目,跳过市场调研、草图等环节,直接打开设计软件就进行标志设计的现象比比皆是。强大的设计软件会帮助设计者表现出漂亮的图形,直接利用软件进行的设计更多的是偶然性的图形,没有经过严谨的草图推敲,更没有调研依据,有的只是外形上的炫丽。

加强设计软件的使用是社会趋势,对于后期的图形表现很有帮助,但是,设计初的草图创意表现绝对不能省略。草图能够开动设计者的思维,让设计者快速、广泛的进行创意联想,这是设计软件不能超越的优势。

所以,在标志设计表现技法上,提倡前期创意坚持进行草图绘制,后期借助设计软件,进行高质量的制作,“有依有据,秀外慧中”的标志才能得到肯定。

三、结语

标志设计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视觉冲击力更加震撼,3D标志以及动态标志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不管标志设计怎样变化,其自身承载的使命不会变,教学过程中在注重标志形式表现的同时,应该加强标志内涵的挖掘和提炼。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标志设计更要发挥其符号化的特点,为产品设计意圖的表达发挥作用。以上只是笔者在标志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通过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方面有显著成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真正想找到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在以上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修正。

上一篇:儿童节主题黑板报下一篇:小升初数学教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