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精选8篇)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1

检查重点是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回收、销毁及开具的处方,检查的结果作为换发《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依据。

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认识到规范管理、安全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重要性,建立了专门的管理组织,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存放麻精药品的场所都安装防盗门窗,使用保险柜储存,能够做到双人双锁管理;麻精药品的购进、入库验收、出库、处方专册、逐日消耗、空安瓿回收和销毁都有专门的记录,有双人签字审核;开具麻精药品的处方使用专门的红色处方,格式规范,剂量合理,并分别由调配人、发药人审核发放,能索取患者(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诊断证明,并指导患者(或代办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建立门诊病历;整体情况基本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但是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认识不到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没有专门下文成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部分医疗机构组织制度不健全,没有定期对涉及麻精药品的管理、药学和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考核;二是没有专门的麻精药品销毁记录登记,出入库登记本格式不规范,逐日消耗记录不及时;三是个别单位缺乏基本的防盗设施,没有使用保险柜保存,不能做到双人双锁管理;四是部分开具麻精药品的处方没有做到调配人和发药人双签字,有的处方使用药品的商品名称,如把“盐酸哌替啶”写成“杜冷丁”等。

卫生监督员对存在以上问题的医疗机构下达了监督意见书,督促其限期整改落实,并责令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单位再次验收。市卫生局将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关键项目存在问题和再次验收仍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停止换发新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建立了麻、精药品管理机构,制定了购进、储存、使用、安全管理和交接班制度,安装了防盗报警设施,做到了专人管理、保险柜储存、24小时值班,对晚癌患者使用《专用卡》建档。同时也发现存在执业医师未经卫生主管部门考核,未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原处方、专册、专账、验收记录项目不全,新的处方、专册、专账、验收记录尚未印制;相当一部分保险柜未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仍有为持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开具度冷丁针剂现象,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对癌症患者仍以度冷丁针剂为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空安瓿回收、销毁无批号记录;专账不能体现逐笔出库记录,专册登记存在处方漏登等现象。对此问题都提出了限期整改建议。对58个不符合使用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回了《印鉴卡》。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追踪,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的监管,使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从而保障我省特殊药品既要满足医疗需求,又要坚决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

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在医疗机构就诊的癌症疼痛患者和其他危重患者得不到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患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向执业医师提出申请。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认为要求合理的,应当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执业医师应当使用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单张处方的最大用量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拒绝发药。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储 存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库。该专库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安装专用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二)具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三)具有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当与公安机关报警系统联网。全国性批发企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药品储存点应当符合前款的规定。

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应当将麻醉药品原料药和制剂分别存放。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单位以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并建立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用账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做到账物相符。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一)未依照规定购买、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二)未依照规定保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处方专册登记的;

(三)未依照规定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进货、库存、使用数量的;

(四)紧急借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后未备案的;

(五)未依照规定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医师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或者未使用专用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核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麻醉药品的使用

麻醉药品只限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需要。设有病床具备进行手术或一定医疗技术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核定供应级别后,发给“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该单位应按照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向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教学、科研单位所用的麻醉药品,由需用单位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

限量单位的级别标准由卫生部制定。

麻醉药品使用单位在采购麻醉药品时,须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填送“麻醉药品申购单”。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在供应时,必须详细核对各项印章及数量。供应数量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麻醉药品品种范围及每季购用限量的规定办理。

麻醉药品使用单位采购麻醉药品,除直接到麻醉药品经营单位采购外,也可邮购。但往来单据、证件均须挂号寄发。邮寄麻醉药品时,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应在包裹详情单上加盖“麻醉药品专用章”。并凭盖有“麻醉药品专用章”的发票作为向邮局办理邮寄的证明。

凡麻醉药品管理范围内的各种制剂,必须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管理范围内没有的制剂或因医疗单位特殊需要的制剂,有麻醉药品使用权的医疗单位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自行配制,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自行配制。

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务人员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的,在进行手术期间有麻醉药品处方权。

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配剂、糖浆剂等不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经县以上医疗单位诊断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止痛的危重病人,可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凭医疗诊断书和户籍薄核发《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凭专用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由于持《麻醉药品专用卡》的病人用药增加,医疗单位每季度供应限量不足时,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增加供应量。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麻辟药品。医疗单位要有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处方保存三年备查。医疗单位对违反规定、滥用麻醉药品者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因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的,有关医疗单位和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应立即迅速办理,但只限于该病例一次性使用剂量,手续不完备的,可事后补办。

精神药品的使用

第十五条 医生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合理使用精神药品,严禁滥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三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七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两年备查。

第十六条 精神药品的处方必须载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精神药品的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对精神药品的购买证明、处方不得涂改。

第十七条 精神药品的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应当建立精神药品收支账目,按季度盘点,做到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查处。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2

关键词: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现状,思考与建议

如何加强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 以完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机制,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是广大医疗同仁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就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目的与方法

1.1 目的与意义

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制定旨在配合先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解决药品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立法的不完善及从业人员的素质, 进而完善国家的医药制度, 加强医药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保障人们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查阅文献, 归纳总结、建议及采取措施等。

1.2.1 流行环节:

药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来实现, 而医疗机构药品的购进和使用便是实现该过程的一个途径。对于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研究是基于现阶段出现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也是为了配合现今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并以此为背景, 在这一过程的管理中有效地遏制医药购买、销售、使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最终使药品得以合理规范的利用。

1.2.2 监管机制:

国内有关药品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监管;三是医药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其中突出的研究成果是药品招标的闵行模式, 新形势下政府在医药行业中的责任定位。

1.2.3 监管内容方法:

(1) 药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历史变化以及现阶段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现状及问题; (2)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3) 对药品质量监管从立法、管理上提出一些建议。

2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及现状

2.1 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对药品的需求也较大, 因此发展初期即计划经济时期, 政府的主导作用起决定性因素, 各种资源在医药行业的投入以政府为主, 具体的组织管理也严格按照政府的计划实施。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主要采取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投入快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的政策, 追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专利, 以仿制药品为主, 这也是对于国内企业仿制外国药品的一种变相的鼓励;在这一阶段, 我国医院用药没有专门的制度, 用药规范只是《医院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同时对于药品的采购也只有一些通知规定, 在药品的政策法规中只涉及一部分医院用药的规范。直到1998年, 药监体制进行改革, 开始构建一套统一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和网络。200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 越来越重视药品监督管理。

2007年则是具有转换意义的一年, 表现在对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化, 对监管水平的提升。如: (1) 药监部门发展药品注册体系, 建立地方政府药品安全责任制。 (2) 出台的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缩小了新药的范围, 提高仿制药的质量, 同时, 对审批时限进行修改, 从单纯的强调速度转变为药监部门在新药开发过程中早期介入, 从而从真正意义上鼓励创新。 (3) 更加重视药品质量管理, 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4) 从源头上强化对药品注册、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信息管理, 保证药品的质量。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于2007年12月公布《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回收市场上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这一制度保证了人们的用药安全[2]。

2008年, 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大卫生”体制开始出现;2009年4月, 国家推行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医药分开”形势开始展开, 这一系列的新形势使得以质量为核心的立法理念不断与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

2010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 对医疗机构药品的购进、存储、调配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这一系列的变化, 足以可见我国对于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重视程度, 以及追求对监管的规范、科学及公平, 以保证药品质量。

2.2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我国生产的药品, 大约80%[3]是通过各级医疗机构使用于病人,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是保障广大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手段。在药品监管部门有效的监督下,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出现好转, 现阶段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现状如下:

2.2.1 医疗机构药品调剂过程中拆零分配:

在药品调剂过程中, 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用药量, 对大包装的药品进行拆零分配, 这样既可以方便患者用药, 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但是拆零药品在包装、存储、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易造成产品的变质和用药失误[3]。

2.2.2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存在隐患:

医疗机构在对利益考虑或药品缺少等情况下会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 即从不具有药品经营或生产资质的单位购进药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知对方不具有药品经营资质, 但碍于人情事故而违背原则;二是少数药品销售人员借用合法药品经营单位资质, 开具该单位发票, 但药品不经该单位仓库, 也不做购销记录而进行销售, 或者假用合法单位名义销售药品;三是部分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 药品管理没有严格制度, 导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从非法渠道购买药品的行为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 而且该药品难以保证质量, 给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构成了极大威胁[4]。

2.2.3 门诊患者退药存在难度:

据卫生部2011年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第28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一经发出, 除医方责任外, 不得退换”。据规定分析, 这条规定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 防止假劣药品混入药房;二是如果是医方的责任, 则可以退换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退药的情况时常发生, 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师处方不当、患者拒绝用药、药品质量问题等。因此医院实际执行时有一定难度, 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同时也增加了医院药品的不安全因素[5]。

2.2.4 医疗机构领导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的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认为药品管理在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不是当务之急, 而着眼于单位的效益创收。相比较而言, 他们更关心患者的数量, 每天的收入等, 着重于提高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改造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 从而忽视了对于药品的管理[6]。

2.2.5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法律意识淡薄:

多于70%的从业人员缺乏对药事法律法规和依法管理的意识, 时常会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这使得药品得不到很好的管理, 药品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体现尤为突出[6]。

3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依法管理的意识

许多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缺少对药品以及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处方的调配人员根本没有药学知识。更为严重的是, 一些医疗机构没有注重责任和法律的教育, 对于人员的管理教育没有整体的规划, 造成从业人员时常会出现法律意识薄弱, 这就使得药品的质量管理得不到规范, 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其长远发展令人担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 更事关广大患者的合理用药[7]。

对医疗机构拆零药品, 导致药品质量受影响。从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药品缺少相关的认识, 一般医院门诊药房筛分药品比较随意, 包括对一些处方药, 分装数量较大, 为提高工作效率, 药房工作人员常在空闲时间进行分装, 这些药品由于长时间的放置, 再加上包装、储存条件不严格, 很容易造成药品的变质。

同时医疗机构门诊退药原因也有一些是因为从业人员水平素质较差。就诊时医师未能让患者了解开具的药方, 或未询问患病史和过敏史以及禁忌症, 未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延误了患者的病情, 也导致了药品资源的浪费。

3.2 药品的购进、保养等环节的管理不规范

医疗机构对药房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紧急性, 留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主要表现在: (1)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有些医疗机构未对药品购进严格把关, 购进渠道比较宽松, 有的单位从没有药品生产与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进药品, 没有确认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 (2) 用来贮藏药品的硬件条件落后, 药房、药库及设施的投入比较少, 药品养护和贮存条件较差, 也没有建立比较健全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使得合格与不合格的药品很难分清。部分医疗机构的药房已经达不到现阶段《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求。同时药品发放和使用没有按照“近期先用”、“先进先出”、“同种药两种效期应分别放置”的原则, 从而导致出现过期失效药品。 (3) 对于不同药品及特殊药品的管理、保养不够严格, 一些药品随意摆放, 未进行分类, 极易混淆, 易出现药品质量问题。

3.3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在立法上的不完善

药房药品的监管与医疗机构药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着直接联系, 但是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管理却不令人满意。医疗机构药品的购进、存储、使用等工作实质是药品经营, 但是大多数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达不到药房的质量标准。

3.3.1 对医疗机构涉药行为的放任式管理以及药房监管不严:

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是《药品管理法》中的三个核心内容, 是地位相当的三个监管环节。然而, 现今的药品管理体制和法律只是对前两个内容制定了严格的监管规范, 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采取的态度却是松散放任的管理方式, 使得参与药品流通的产、供、用三个部分处于不平等地位, 让医疗机构涉药门槛比较低, 仅需药品卫生许可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可, 因此医疗机构对药品的购进、储存、使用等一些涉药行为就放松了警惕。在此过程中有一些有悖市场竞争原则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同时给非法经营特别是假劣药品进入合法渠道提供了生存空间和机会, 给人民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8]。

3.3.2 对医疗机构的处罚力度较轻:

《药品管理法》对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有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和吊销许可证的强制措施, 但是对于医疗机构仅是一般性的警告、罚款、没收药品等处罚措施, 力度也较轻。现行《药品管理法》没有限制医疗机构涉药资格的条款, 而对于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在市场上销售, 作为交易供货方, 法律法规的处罚幅度较轻, 在相同的违法行为中购方与供方的处罚幅度却不一致, 有悖于公平执法, 不利于有效监管。

3.3.3 对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监管不到位:

承担80%以上药品终端消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至今没有一套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科学管理规范, 而现行《药事管理法》只是对其制剂的配制和药品的制剂、仓储做了规定。虽然有关文件[9、10]对医疗机构提出明确的要求, 要“严格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等, 但是在药品使用这个关键环节, 对于医生的合理用药并未提出要求, 这就造成了不合理用药直接导致的医疗事故和不良反应事件, 也就造成“看病难, 看病贵”, “回扣”等社会话题[8]。

4 完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建议

4.1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素质

4.1.1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药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 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要提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素质, 尤其是要明确执业药师和临床药师的职责、任务, 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和临床用药行为,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新药不断出现,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更新更丰富的药学知识, 以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门诊退药问题。同时可以组织大家积极阅读药学相关的杂志、设立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 提高大家的热情, 组织大家学习以及业务考核。

4.1.2 加强药房服务质量管理:

医疗机构药房调剂人员对药品严格执行“四查十对”, 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反映和解决问题。根据拆零药品种类的不同情况进行拆零、养护, 调配时要仔细、反复核对, 实行双人复核制, 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 同时要细心交代药品的用药及用量, 特殊药品要特别交代, 从而使药品得到合理使用, 发挥最大的疗效, 也可以减少由于药品问题而出现的退药情况。

4.1.3 加强医患沟通:

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 关怀患者, 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 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让患者增加对医师的信任度, 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 这样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减少由于沟通产生的问题, 也可以缓解患者对于医院的不满, 从而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4.2 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模式

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模式, 使得医疗机构药房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 让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达到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同样的水平。主要包括规范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养护、使用等一系列环节, 规范药品采购渠道, 推进医疗机构药房不断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和层次, 加快推动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保证用药的安全。

4.3 把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法律法规上将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现阶段要加大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和管理的监管力度, 明确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具体化医疗机构制剂和临床用药的内容, 制定有关措施来执行, 并且重新修订对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行为的处罚条款, 从源头上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的质量和安全, 以适应当前医药发展的形势和需要。

5 结论

综上所述, 推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模式是提高药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 务必加强医疗机构药房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袁红梅, 金泉源, 刘志刚,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立法理念的法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0 (4) :57-62.

[2] 刘鹏.走向优质监管的起步——2007年我国药监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处方药, 2008, (1) :20-23.

[3] 吴世启.医疗机构拆零药品调剂现状及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药业, 2010, 19 (18) :64-65.

[4] 周子人, 赵亮, 孙利, 等.关于对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件的探讨[J].齐鲁药事, 2010, 29 (9) :513-516.

[5] 马健平, 贾雪芬.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及建议[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9) :1033-1034.

[6] 谭建波.浅议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现状及对策[EB/OL].http://ga.scfda.gov.cn/CL0333/10000.html, 2007-12-25.

[7] 董治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与养护[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4) :223-224.

[8] 孟锐, 王跃甫, 蓝培元, 等.完善《药品管理法》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管[J].中国药事, 2010, 24 (12) :1168-1171.

[9]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基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 麻醉药品 五专管理 批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6-01

1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 1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

1.1.1 专人负责, 负责药师理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 工作责任心强。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合理购进,保持合理库存。采购实行统一配送,支票结算。麻醉药品货到即验,双人验收,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双人签字。要做好麻醉药品交接班记录。

1.1.2 专柜储存

为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 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 药房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 配置了专用的保险柜存放麻醉药品,药房24小时值班。

1.1.3 专用处方

药剂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 认真审核处方,處方要书写完整,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审查合格后方予以调配, 调配处方后由药师以上职称的同志核对后发出药品, 并注明药品的批号,同时双签字。

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淡红色专用处方,, 处方右上角标注“麻”, 只限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使用, 并且将全院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姓名签字备案留样。

1.1.4 专用账册

建立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药品入库双人验收, 出库双人复核, 每天填写消耗记录, 每月盘点一次, 做到账物相符。

1.1.5 专册登记

麻醉药品处方每日消耗,专册的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疾病名称, 药品名称, 规格、数量、开方医师、处方编号、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姓名及取药人身份证。

1.2 落实空安瓿回收制度和定期销毁制度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注射剂或片剂的,再次调配时必须要求将原批号的空安瓿和用过的铝箔交回,并做好登记,登记患者姓名, 回收日期、药品名称、回收数量及批号, 对回收的空安瓿及铝板每月处理一次,由主管院长批准后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1.3 严格落实麻醉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药剂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时, 仔细核对药品的用法用量,不符合规定的一律拒绝调配, 特别是加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管理。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仅限于手术患者使用, 处方为一次用量。

2 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2.1 凭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或出院小结等能证明疾病的材料到县级相关科室,请具有出具癌症诊断证明的医师出具证明,并到该院医务科或医教科加盖医务专用章。

2.2 带癌症诊断证明、患者身份证、购药人身份证到辖区医院,由医院的一名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亲自诊查病人,建立门诊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医疗机构内使用,或由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出诊到患者家中使用。⑵相关档案如癌症诊断证明、患者身份证复印件、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知情同意书》等要齐全方可开具麻醉药品,同时这些档案要由医疗机构保管。

3 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从世界范围来看,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万,死亡620万,现患癌症病例2240万[3],2008年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到1266万和756万,估计到2015年将有1500万新发病例。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3.1 癌症镇痛的“三个阶梯用药”和个体化用药

按时按阶段给药, 轻度癌痛, 可以忍受, 多选用口服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我院应用的有美络昔康分散片,双氯酚酸钠等。

中度癌痛, 持续性疼痛, 根据实际疼痛情况, 在继续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基础上辅助给予中效镇痛药, 如可待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 同时晚间可加服镇痛药和催眠药。

重度或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一般的镇痛药物基本无效的,可使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 我院较常用的是美菲康(即吗啡缓释片) , 每片含吗啡30 mg, 1~2 片/次口服1 次/12 小时, 不能口服者或口服效果不好者则可肌肉注射吗啡注射液,用量根据个体需要不同而不同。

对疼痛的处理采取主动预防用药。止痛剂应有规律按时给予,而不是必要时才给,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物药效消失之前给予,得以持续镇痛。通过正确治疗,除少数病例外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3.2 其他疼痛用药 对于其他疼痛治疗, 我院门诊基本不开取麻醉药品, 但是根据消除患者疼痛的原则, 有些非癌性疼痛在必要时也给予麻醉药品镇痛, 比如一些胆道结石手术, 急诊严重外伤等, 医院门诊药房严格按照新规定的要求, 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 严格审查病例, 并留存用药人和取药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这样在保证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同时, 又确保了患者的镇痛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版《药事管理与法规》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2]卫医发〔2005〕438号《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4

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

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适时召开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健全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督促各医疗机构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具体的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员,建立与完善医院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并落实药房质量管理目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强化药学专业知识、药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技能等的学习,提高药品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四、加大投入,规范药房(库)标准化建设。督促各医疗机构加大药房(库)资金投入力度,配备、更换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药品仓储、陈列、养护条件,打造明亮、整洁、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的硬件环境。

五、严格执法,坚决查处药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要从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使用和不合格药品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入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农村卫生站基本药物要加大检查频次,坚决查处过期失效药品。并认真对照《广安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检查要点》(见附件),查找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添措施,查漏补缺,堵塞漏洞,强化管理,严把药品质量安全关。坚决杜绝药品质量安全事故,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5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飞行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对涉及的相关单位进行的延伸检查。

第三条 飞行检查应当遵循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处置的原则,围绕安全风险防控开展。

第四条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省范围内的飞行检查。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飞行检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检查机构负责具体承担检查工作,选派检查组实施飞行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选派检查组实施飞行检查。

第五条 上市许可持有人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并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负责配合与所持有药品医疗器械品种相关的飞行检查。上市许可持有人、被检查单位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飞行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第六条 飞行检查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进行公开。

第七条 飞行检查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工作纪律和廉政规定,不得向被检查单位提出与检查无关的要求,不得泄露飞行检查相关情况、举报人等有关信息;对检查中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技术及商业秘密承担保密责任。

第二章 启 动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开展飞行检查:

(一)投诉举报、媒体曝光、国内外监管机构警告信等表明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二)检验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三)药品不良反应或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示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四)对申报资料真实性有疑问的;

(五)涉嫌严重违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

(六)企业有严重不守信记录的或日常监管中存在问题较多的;

(七)其他需要开展飞行检查的情形。

第九条 开展飞行检查应当制定检查方案,飞行检查方案应当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内容等事项。需要采用不公开身份的方式进行调查的,检查方案中应当予以明确。

必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飞行检查。

第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的检查组应当由2名以上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检查人员应当是行政执法人员、有检查资格的人员或者取得本次检查授权的其他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加检查工作。

参加检查的人员应当签署无利益冲突声明和廉政承诺书;所从事的检查活动与其个人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第十一条 飞行检查采取事先不通知,不透露检查信息、不听取一般性汇报、不安排接待、直奔现场的方式。检查组成员应到指定地点集中后,统一进入检查现场,直接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检查。

第十二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可以适时通知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派员协助检查,协助检查的人员应当服从检查组的安排。

第十三条 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派出单位应当加强对检查组的指挥,根据现场检查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必要时进行协调,并可以派相关人员赴现场指挥。

第三章 检 查

第十四条 检查组到达检查现场后,检查人员应当出示相关证件和派出单位委派开展监督检查的执法证明文件,通报检查要求及被检查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 被检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按照检查组要求,明确检查现场负责人,开放相关场所或者区域,配合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检查,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状态,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文件、记录、票据、凭证、电子数据等相关材料,如实回答检查组的询问。

第十六条 检查组应当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地点、现场状况等;对发现的问题应当进行书面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或者复印相关文件资料、拍摄相关设施设备及物料等实物和现场情况、采集实物以及询问有关人员等。询问记录应当包括询问对象姓名、工作岗位和谈话内容等,并经询问对象逐页签字或者按指纹。

记录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真实反映现场检查情况。必要时,使用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检查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飞行检查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及依法收集的相关资料、实物等,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中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十七条 现场检查发现被检查对象存在问题轻微,可以当场整改的,应当明确告知并现场监督被检查对象立即纠正;其他需要被检查对象限期整改或停产整改的,应当制作检查情况记录和检查意见,书面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如发现被检查对象涉嫌违法行为,应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

第十八条 需要抽取成品及其他物料进行检验的,检查组可以按照抽样检验相关规定抽样或者通知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抽样。抽取的样品应当由具备资质的技术机构进行检验或者鉴定,所抽取样品的检验费、鉴定费由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

第十九条 检查组认为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以及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通知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采取证据保全或者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查组应当立即报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派出单位及时作出决定:

(一)需要增加检查力量或者延伸检查范围的;

(二)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产品召回或者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的;

(三)需要立案查处的;

(四)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公安机关的;

(五)检查中发现涉及其他单位存在重大质量风险的;

(六)统一部署有明确要求的。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决定的,被检查单位应当按要求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一条 现场检查时间由检查组根据检查需要确定,以能够查清查实问题为原则。经飞行检查派出单位同意后,检查组方可结束检查。

第二十二条

现场检查结束时,检查组应当向被检查单位通报检查相关情况,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员应在飞行检查缺陷项目表上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检查缺陷项目表报检查派出单位,留存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检查单位。

被检查单位对检查组发现的缺陷、问题或结果有异议的,检查组应听取被检查单位的陈述和申辩,并对被检查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检查组应如实记录有关情况,并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交书面说明。

无正当理由和依据,拒绝确认并签章的,应当由检查人员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并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也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第二十三条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当撰写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被检查对象、检查地点、检查时间、重点检查内容、检查过程、发现问题、相关证据、检查结论和处理建议等。

第二十四条 检查组一般应当在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报告、检查记录、相关证据等材料报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派出单位。必要时,可以抄送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章 处 理

第二十五条 检查派出单位应按照风险评估的原则,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处理意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检查结果及派出单位处理意见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发风险提示函;

(三)约谈;

(四)发警告信;

(五)责令召回;

(六)暂停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七)收回或者撤销相关资格认证认定证书;

(八)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收回或者撤销相关资格认证认定证书的被检查对象,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其依法停止生产经营研发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 检查发现被检查对象存在需要整改的问题,派出单位应通知被检查对象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被检查对象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及时整改并组织现场复查,将企业整改报告和复查意见一并报派出单位。

被检查企业整改结果经跟踪复查符合要求,做出处理措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风险因素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七条 检查发现违法行为需要立案查处的,由稽查部门负责查处。

由省局组织实施的飞行检查,可以由省级稽查部门直接组织查处,也可以交由被检查单位所在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立案并按时结案。

由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跟踪督导查处情况。

第二十八条 飞行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由负责立案查处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移送公安机关,并抄送同级检察机关。

第二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在任何时间进入被检查单位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场所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逃避。

被检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拒绝、逃避检查:

(一)拖延、限制、拒绝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场所或者区域的,或者限制检查时间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延迟提供与检查相关的文件、记录、票据、凭证、电子数据等材料的;

(三)以声称工作人员不在、故意停止生产经营等方式欺骗、误导、逃避检查的;

(四)拒绝或者限制拍摄、复印、抽样等取证工作的;

(五)其他不配合检查的情形。

检查组对被检查单位拒绝、逃避检查的行为应当进行书面记录,责令改正并及时报告检查派出单位;经责令改正后仍不改正、造成无法完成检查工作的,检查结论判定为不符合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或者其他相关要求。

第三十条 被检查单位因违法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罚,且具有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材料等情形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三十一条 被检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商请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阻碍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威胁检查人员人身安全的;

(二)伪造、变造、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审批文件、认证认定证书等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损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

(四)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影响依法开展检查的。

第三十二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其组织实施的飞行检查结果通报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其组织实施的飞行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书面报告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于每年年底前将该飞行检查的总结报告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针对飞行检查中发现的区域性、普遍性或者长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约谈被检查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人。

被约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上报。

第三十四条 建立飞行检查请托说情记录制度。对在飞行检查中内部或外部人员打招呼、说人情的,检查组、组织开展飞行检查的派出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予以记录,并在飞行检查材料卷宗中备案。(建议单独写一个《检查办案请托说情备案记录制度》,在各种检查和办理案件中都对请托说情予以记录)

第三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公开通报;对有关工作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或者提出处理建议;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泄露飞行检查信息的;

(二)泄露举报人信息或者被检查单位商业秘密的;

(三)出具虚假检查报告或者检验报告的;

(四)干扰、拖延检查或者拒绝立案查处的;

(五)违反廉政纪律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或者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所需费用及相关抽检费用纳入经费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予以足额保障。参与飞行检查的工作人员或专家应当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或专家津贴,所需费用纳入检查经费。

第三十七条 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环节开展的飞行检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6

情况报告

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情况报告

为配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创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良好价格环境,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价格行为,促进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州发改委转发《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开展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文件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今年3月,县劳动保障局医保中心、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药监局联合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基础上,于9月8日至15日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院、县

疾控中心、县计生服务站以来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深入开展医药价格检查,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县从关爱民生、推进改革、促进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医药价格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领导,由分管价格工作的副局长亲自抓,切实组织安排重点检查工作,确保检查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开展检查

根据州发改委红发改价检〔〕778号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重点检查政府定价药品是否按规定降价,医疗机构招标采购药品是否按中标价或进货价加规定的差别差率,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允许单独收费的有无超过规定加价率。我县今年3月份联

合县医保中心、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药监局,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检查,这次专项检查,于9月8日至15日重点检查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院、县疾控中心、县计生服务站。

三、检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院、县疾控中心、县计生服务站的以来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的检查,总体来说执行的一年比一年好,药品零售价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以药品最小零售包装单位的进价或中标价加规定差别差率,降价药品能及时降价;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按规定加差别差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差价率,收费比较规范,项目清楚,没有发现乱收费的行为。但还存在不够规范的行为,如:县计生服务站,产妇科特殊治疗,收费项目应写外阴阴道宫颈治疗,处方上写红外线宫颈治疗一次元;

2、刮宫术写成药流术后清宫;死胎处置写成埋婴费,输液观察费写成床位费。收费标准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但不严格按项目名称书写。类似的收费数量和收取的金额不多,要求及时整改规范,作为纠正处理。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本课题组从事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 (70863003) 和《农村药品安全流通监管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70863006) 原始调查资料。

1.2 研究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经过逻辑纠正和手工校对后,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 分析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指标两年前后纵向比较, 结合现场调查, 系统评价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监管能力的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品监督网络覆盖情况

课题组选用药品监督协管员覆盖率和药品监督信息员 (简称“两员”) 覆盖率2个指标反映药品监督网络覆盖情况。人员增加, 覆盖率越大, 表明药品监管的覆盖面越广, 对其管辖内的乡镇和行政村的监督人员配置也越到位, 监管触角延伸。从表1可见, 2008年相对于2006年, 协管员的人数增加了1428人, 由原来的每个乡镇平均配置1名增加到了平均2名;信息员的覆盖率完成了100%的配置, 人数增加2603人, 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经过两年的建设实现全覆盖。

2.2 药品监督检查开展情况

课题组选取药品抽查覆盖率和药品抽检覆盖率2个指标来反映药品监督检查日常开展情况。抽查覆盖率和抽检覆盖率指监管主体对所有监管对象实际开展日常检查的比例, 比率越大, 说明对药品经营与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两个比率2008年比2006年都增长了10%左右, 日常监督检查有所加强, 见表2。

2.3 药品监督技术运用情况

课题组选取依据技术手段办案率和快检阳性率2个指标来反映药品监督技术运用情况。依据技术手段办案率代表基层药监人员运用技术支撑的办案率, 强调科学监管的重要性, 2008年该比率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说明基层药监部门的技术运用有所加强;快检阳性率是快速检验技术运用靶位准确性的反映[1]。2008年比2006年增加了7.34%, 快检技能在提升, 见表3。

2.4 药品监督执法规范情况

课题组选取案件规范率和按时结案率2个指标来反映药品监督执法规范情况。依法行政是药品监督执法的基本要求。从表4可见, 2006年的调查中发现案卷规范率不高, 如案卷中没有药品检验报告书, 案卷内容不完整, 处理结果说服力不强, 2008年这一比率上升到了95.26%;而按时结案率在时间上反映了执法程序问题, 两年间这一比率有大幅提高, 基本可以做到按时结案。说明药品监督执法趋于规范。

3 小结与讨论

两年间, 江西省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药品监管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各项评价指标都有所增长, 网络健全、执法规范的态势明显, 而日常检查和技术运用亦有进步。药品监管能力的提高得到了各级政府、涉药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满意度高于2006年, 见表5。但日常检查比例不高, 技术运用及准确性较低。

由于我国目前的药品监管主体在机构设置上以县一级为最基层配置, 乡镇无派出机构。因此, “两员”制度是农村药品监管在人力配置上的创新, 对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2]。随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江西省农村药品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经过两年的建设实现全覆盖, 且在机制上有所创新, 建立了乡镇药品监督协管站, 并对“两员”建立了规范的培训机制, 2008年93个县 (市) 共投入培训经费2541222元, 累计培训30830人次。但由于“两员”的身份不具有执法权, 网络的全覆盖并不能带来对管辖区域所有涉药单位的监管全覆盖, 2008年的抽查覆盖率和抽检覆盖率虽较2006年有所增大, 但依然有21.98%和47.88%的监管盲区, 这和我国当前对县级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员配置较少有很大关系, 93个县 (市) 共有执法人员633人, 而各类乡镇和村级涉药单位就有30817家, 加上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车辆配置和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等因素, 在一年中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几乎不可能。所以, 创新监管形式是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机构药品监管能力的着力点[3], 目前, 江西省已经在21个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推行了对管辖区内涉药单位实行电子化动态管理试点, 条件成熟时可推广。

农村药品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技术能力不足, 技术监督效率不高[4]。目前基层药品监督机构的技术监管手段主要来源于两个, 一是每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的“快检室”, 二是利用药品检验机构的技术资源进行药品检验。这两个手段的共同特点都是必须将样本送达检验地点, 无流动性, 与农村地区涉药单位分散, 交通不便的特点不匹配。特别是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后, 如何与药品检验部门共享技术资源需要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和利, 叶青等.江西农村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情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药房, 2008;19 (19) :1451-1453.

[2]郑先平, 陈和利等.“两员”在农村药品监督网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 2007;4, 45-46.

[3]李喜生, 牛志斌.探索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J].中国药事, 2005;19 (9) :525-526.

节省高校公费医疗费用与药品管理 篇8

关键词 公费医疗 费用 药品管理

根据高校特点,制定全年计划、节省药品开支

预防为主,加强保健教育:针对高校教职工多、学生较集中,文化素质高等特点,每年定期为教职工学生进行以预防为主与保健教育相结合,做到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检查校食堂、集体宿舍、医院、幼儿园卫生等。

季节与多发病的特点:根据季节不同,所以多发病、流行病也不同,掌握不同季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群体特点:①离、退休人员较多,老教师、老职工都是对学校建设有功之臣,针对老年病人,对他们做好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正确指导用药,应对症下药。②青年学生较集中,集体活动较多(如出队实习等),派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随队保健。③根据教职工学生和临床用药信息的反馈及药品的使用调剂情况,掌握进药的时间,有突发情况随时解决,严格把好出外就诊、开药关,本着小病门诊解决,大病住院解决的原则,达到节省开支,取得患者满意的效果。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几年来各高校公费医疗的超支较严重,我院在和各校相比超支比例算较少的,其主要是采取了加强内部管理(如:制定了药房内部和管理细则,使行分摊管理,责任到人,制定了医生开方数量、剂量、天数),做到有计划勤察、勤点、勤采购、少采购的原则,加强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强调服务态度的同时应有计划去上一级医院学习或听取专家、教授等系统知识讲课,做到少发病、早诊断,提高治愈率。

控制医院感染:有资料显示,我国医院感染率10%,美国5%;我国年感染约500万人,美国约210万人;我国消耗资金50亿~100亿元,美国740亿美元;我国年死亡占死亡总人数39.70%,美国7.7万余人。

主要對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工作督促检查,完善消毒隔离措施(紫外线灯、洗手设施),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限度,达到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充分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单纯依赖医院和药物。

高校综合性医院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医院,加强卫生知识和传播健康教育比治疗更重要,推广健康教育,改变人们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教职工、学生明白和学会预防手段。

讨 论

高校是公费医疗,需加强综合化管理,成功与否最直观的指标是钱,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职工及学生的就医满意程度,提高本院就诊率,减少和降低外出就诊看病、住院和购药的浪费。所以高校的公费医疗管理问题是医院药剂部门、医疗护理系统、预防保健系统等需通力合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预防保健水平,而达到少生病、早诊断,及时救治和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达到节约公费医疗开支。

参考文献

1 李萍.强化医院管理水平.吉林医学,2006,23:3-4.

上一篇:物业保洁2018年度工作计划一下一篇:重阳节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