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共12篇)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1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一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财经系的樊雯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靠大家》.首先,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我们“如何共创和谐校园”这个话题.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和谐之声悦耳动听,和谐之画赏心悦目,和谐的环境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谐的社会世界才得以发展前进.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和谐校园”,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想这段美好的时光应当在充满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里度过.那麽什麽样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呢

和谐校园首先应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当你走进这个校园的时候.你会被和谐校园的精神和文化所感染,这个校园能够让你深深地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围,在校园里每一个班级都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样的校园丰富了我们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每一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其次,和谐校园里充满着诚信友爱,什麽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历来就把“诚信”当作一种修养,一种美德,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的就是诚信.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更应把诚信放在首位.“友爱”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包含友好,友谊,友情,善良,与人为善等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会不小心踩脚,不小心相撞还会无意间说错话,办错事,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以友善的态度,一方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另一方要宽容,谅解别人,只有彼此都做到“以情感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我们在和谐校园中应当学会宽容,学会抛弃积怨.第三,和谐校园里必须包含着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校园培养并造就着中国的未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要面向未来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树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意识,确立这样一种新思想,拥有这样一种发展观,我们就能拥有改革的思想,实践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就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那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身上的太阳发光”吧.在和谐校园中厚积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和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修炼德性,陶冶心情,开拓胸怀,她更能使人目光远大,催人奋进.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和谐校园的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广大的同学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拼搏,学会奉献,学会负责.一起努力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际氛围和有压力但不压抑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校园文化应当包涵着科学的真,伦理的善,艺术的美,师生的爱.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二

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是人生求学路上新的起点,也是培养个人修养的最好契机。沉浸在和谐的校园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和谐是一种熏陶,一种感觉,一种氛围。

我们讲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它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歌曲中唱道:家合万事兴。可见,中国人民对和谐的殷切期待。既然如此那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也是众望所归了。

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围,寻找创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就要从其组成说起,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探询和谐就要从自然和人两方面说了。

自然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我们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俯拾不完的美丽,清新的空气中荡漾着和谐温馨的气息,那么心情会像阳光般灿烂,思想像雄鹰般翱翔,同时迸发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现在,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人的因素,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导。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都属于人文的范畴,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所在,因为一定程度上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来的重要。

首先探讨人文环境,教师们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儒雅的气质和风度时刻吸引我们以其为榜样,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人文环境是集体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校园里充盈着优雅和谐的氛围,徜徉其间,熏陶渐染,人的心灵也会美化,潜意识里的自尊自爱被唤醒,达到和谐,岂不易哉?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校园的和谐。大学里学生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会使校园融洽起来。在温暖的关怀与真切的感动里生活,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难道不是很美的事吗?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畅想曲.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三月的春风,剪出了一副色彩明快,颇具现代气息的水彩画:柳林的校园里, 一棵棵柳树绽露青葱;鹅黄色的雏菊,在草地上星星点点,随风摇曳.天空中,不时有白鹭飞过,象要印证古人的名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大自然和谐的景色里,西南财大的校园里也奏出了一首和谐的畅想曲.这首乐曲的创作者,正是财大广大的师生员工们.教室里,老师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台下,同学们积极讨论,气氛热烈;教室外,琅琅的读书声伴随着朝阳升起,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希望和梦想.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自己是同学们成长途中的一根拐杖,当你们不再需要我们的时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自己能和同学们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看到大家编织,采撷一个个梦想;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2

我们认为,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如果能在一种文明向上、宽松愉悦、竞争创新、协调有序的校园中学习、生活, 那么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必将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校园的和谐。尤其是职业院校, 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相对弱于本科院校的情况下, 要把学生培养成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决定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更应该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要求职业院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 除了做好正常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之外, 还必须找准办学定位, 营造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和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因为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以学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有明确的办学定位

高职教育大多是通过“三改一补”转型而成的, 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高等教育, 改革了原有的办学模式, 调整了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新的办学定位急需明确。因为, 高职院校只有明确了办学定位, 才能围绕学生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配置办学资源、组织教学, 进而统领引导和谐校园的建设。在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办学定位时, 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1. 面向社会, 结合办学环境进行定位。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区的人才需求就有所不同。目前, 我国除了西藏地区以外, 每个市都根据区域经济特色至少建有一所高职院校, 目的就是满足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 高职院校的定位要和周边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 了解服务对象的范围和特征, 进行定位, 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岗位提供前提。

2. 实事求是, 根据办学实力进行定位。

大学作为一个事业法人实体, 本身的资金和能力有限, 在学校办学定位时要正确处理奋斗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关系, 根据学校的办学实力, 量力而行, 制定具有科学的、引导性的办学定位。这就需要做到学校培养目标明确, 全面衡量学校现有的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合理地规划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成才提供保障。

3. 突出特色, 结合办学优势进行定位。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其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因此, 高职要充分利用办学的经验优势, 通过自我评价和对比评价,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学科对象和服务对象上培养自己的特色, 这样才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社会的公认, 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发展提供基础。

二、以学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有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高职人才的应用型特征, 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 以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 包括有胜任职业的业务知识、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是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样的氛围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园里, 构成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因素很多, 对于职业院校, 其最主要的是优秀的实训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 它们和学生直接接触得最多、联系得最紧密, 更能营造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因此, 高职院校要尽快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

1.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

实训教师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引导者, 是学生成才踏入工作岗位的领路人, 在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中具有主导作用。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整体比较薄弱, 而且专业教师中大多是理论课教师, “双师型”实训教师严重匮乏, 不利于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营造。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尽快加强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该注意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 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锻炼, 使他们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相对应岗位的全部工作流程,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利用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 满足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要求。通过以上两种途径, 逐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 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学习氛围。

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对优化高职人才培养过程,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是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强化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 有利于确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 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 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

因此, 我们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 要结合学校专业情况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 大力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订单教育, 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上, 大力实施基于工作全过程开发课程, 建设优质课, 做到一切课程围绕岗位能力服务, 提高和学生实践课程的融合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开放式教学为主, 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 实现“教、学、做”为一体,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实践氛围。

实验实训设施, 是高职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 是学生走向岗位的练兵场, 是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培养, 不同理论的教学方法, 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具有操作对象, 按技能的要求从事训练, 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施。针对高职院校基础薄弱、实验实训设施稀少的现状, 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也就成了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当务之急。

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 要真正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就要保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特别是先进、真实现场化实训环境的营造, 并和企业发展保持同步, 这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太不切合实际。我们可以变通思维, 把企业请进来, 校方提供场地, 企业提供设备, 如此一来, 学校得到了“现场”实验实训场地, 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或是学校走出去, 在企业建立实验实训基地, 直接把课堂搬进企业,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现场实验实训机会, 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相对低廉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问题, 又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三、以学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基本内涵, 是一种人与社会相融合的创造性教育活动, 其重点在于活动过程中的教化、评价、体验和感受,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精神特征。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对高职人才的全面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培育学生精、气、神的基地, 是孕育学生成才的土壤。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普遍倾向于重职业素质教育而轻人文素质教育, 这一倾向不可避免地导致人文知识匮乏、人文关怀缺失、校园文化薄弱, 表现在相当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心理脆弱,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因此, 高职院校, 尤其是理工类的职业类院校, 必须加强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1. 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学习环境。

人文知识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 是构建良好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基础。人文知识的获得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通过日常生活所获得的, 这些知识相对零碎、肤浅;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学习获得的,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人文知识。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讲, 后者是其获得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他人文素质的提高影响较大, 这就需要高等院校, 特别是理工类高职院校, 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首先需要加强人文课程建设, 开设一定的文学课、艺术课、历史课、哲学课等, 确定一定的选修课、必修课比例, 强化学生的人文理论知识学习;其次要有一定人文教师比例进行授课, 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最后要加大图书馆内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书籍数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形成一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体系,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2. 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综合环境。

人文关怀侧重的是对主体生存状况的关注, 精神上的关照和爱护, 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关键。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学生和本科院校相比, 知识素质底子薄、家庭贫困的较多, 成就感不强, 更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 而高职院校的人文关怀又相对较弱, 因此要尽快加大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力度,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全面的、普遍的, 但同时也要有针对性, 因为各个学生的情况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 包括物资资助和精神资助。在物质资助上,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奖、贷、勤、助、补、减、免”的经济资助方式, 保证在校的每一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在精神资助上, 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 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为学生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保证校园的和谐安定。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熏陶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也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因此,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加强物质文化就是要合理地布局校园环境, 营造人文教育气息, 打造校园的自然和谐, 给学生以美德熏陶、智慧的启迪, 提供优美的学习文化的场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就是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中。在这个过程中, 社团活动是实现其的重要载体, 它不仅可以丰富高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而且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营造浓郁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且达到使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强体益智、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发挥它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主力作用。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发展事业。职业学院以学生为本, 通过明确办学目标, 营造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素质的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 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符合教育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院的长期发展, 必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建设什么样的和谐校园[N].中国教育报, 2007-07-24 (3) .

[2]马奇柯.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做好高职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4) :42-4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构建和谐校园 篇3

关键词:青少年 学生 心理素质 和谐校园

一、引言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学生不断增多。国内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有10%-20%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

心理调适能够帮助青少年保持稳定的乐观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调试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中,应该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课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二、青少年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提高学习成绩,考入高等学府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时时面临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可能困惑更多,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通过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是必要而可行的。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冷静”;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谨慎”;在遭遇挫折时,要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增强学生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学校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的心理和谐的构建

社会、家庭、网络等环境要素,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的思想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较普遍存在追求个性与享乐,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责任感淡漠,心理适应与调节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学校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开办各种法制讲座,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1)文化素养。学生要通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与科技素养和理论素养,开阔心胸,丰富思想,提升人生境界。(2)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引导,运用情景模拟等适当途径,指导学生面临困境时积极调整心态,冷静处事,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

2、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中学时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谐的校园文化在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塑造理想人格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和谐心理的塑造与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一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自我和谐,师生和谐。通过各种报告会,社会实践,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正确处理角色关系,实现自我和谐;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为和谐心理提供祥和安定的外在环境。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达到物我和谐;要加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培养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更利于和谐心理的建构。

3、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与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重视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知识讲座的形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把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健全校园网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在学校拥有校园网的充分管理权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上网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上网行为。再次,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测,打击和治理各种网络非法行为。对营业性网吧,尤其要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而目前学生群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基础教育模式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学校、家庭、社会需要联手,借助心理学的专业力量,科学界定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影响得到有效避免。学生能够进行完整的学校教育,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4

师生同德,共谱和谐乐章

平阴县洪口小学赵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生同德,共谱和谐乐章》。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光彩夺目之美,飘逸云端,深埋古垒;这是一种吸引灵魂之美,深藏不露,发自肺腑;这是一种创造奇迹之美,浇熄怒火,播撒善良,这便是和谐之美。和谐是安定团结的基础;和谐是人际沟通的纽带;和谐是长远发展的动力;和谐是人类古今孜孜以求的境界。

学校作为启迪心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理想追求。

和谐的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是一个陶冶师生心灵的花园。昔日的洪口小学“衣冠不整、参差不齐、庄稼满园”。如今,在镇领导和办学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旧貌换新颜。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同走近洪口小学,去聆悦另一番的美景。当你走近校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矗立在示范路两旁的宣传橱窗,橱窗里设有学校简介、教师专栏、新闻焦点、校长寄语、教师誓言等内容。它不光起到宣传的作用,而且它还像一面镜子,每当老师们走过的时候,就会感知,教师,是我们骄傲的称号;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在垂柳的衬托下它们显得那样的庄重而威严。沿着橱窗向南走,是学生的活动区,我们硬化了1400余平方米的操场,重新安置了的体育器材,四周用矮矮的花墙围砌,学生有了安全、嬉戏、玩耍的场地,课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改变了以往没有活动场所的困境。迎着花墙向北走是勇攀路,也就到了我们的教学区,教学区的北墙上是一块长8.5米高3米的荧屏,荧屏上那绽放的铁骨红梅犹如山区的教育事业,傲骨铮铮,欣欣向荣,指引着我校师生不断的去攀登新的高峰。走进教学区,在各种寓含深意图案设计的环绕下,你就会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矮的黄棣涌金三叶草争先恐后的吐露着翠绿的枝叶;花石榴恰似顽皮的孩童在微风中嬉戏;雪白挺拔的樱花透着异域风情独占敖头;粉红色的杜鹃带着南国的气息交相呼应;刚刚出头的莫海姆在阳光下婷婷玉立的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一串串百日红犹如穿着节日盛装的少女楚楚动人;紫叶李好似出家的新娘与百花争艳;只有那默默无闻的连翘已悄悄地爬上了墙头。真是绿的世界,花的海 1

洋,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穿过教学区向西是我们的教学实践区,玫瑰花含笑怒放,麦浪随风起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洪口小学已是繁华似锦、绿草如茵、满园飘香。形成了校园生态化的格局。

校园文化是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的发展。以往洪口小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主性、目标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在全镇倒数,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心寒。我们常常的思考,就这样的学生怎样才能有作为?怎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于是我们就在学校里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中也牵扯到一些科学家的内容,如:在你对世界上科学家的了解中,最喜欢哪一位?你喜欢他的什么名言?你知道他的主要作品有那些吗?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等等。每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和自己对科学家的了解,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人物。一年级选择了一休,因为他聪明机智;三年级选择了达尔文因为他敢于实践,敢于质疑;五年级选择了爱迪生,因为他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根据学生的选择,我们改变了原来的班级制,以“一休、牛顿、爱迪生”等名人为班名启迪教育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的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深刻蕴含。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习态度转变了,整体学习成绩比以前提高了52个名次。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希望;看到了洪口小学勇于开拓的希望。室外12块展示平台形成了“人生感悟、古诗鉴赏、论语选摘”三条文化长廊,室内有师生共同制定的班风、班训、成长专栏、益智板块等。使学生徜徉于诗情画意之中,沉浸于国语精粹之间。教室前镶有与班名相对应的科学家图像与生平简介;班内的展示橱,集名人事迹、发明创造、图书资料及师生作品与一橱。方便了师生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究的能力。教室内外的文化设计与校园美景交相呼应,使师生品味书香、积累知识、走进名人、树立志向、探索创新。增添了“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从而唱响激趣、立志、提升、成才四部曲。办学精致化初见成效。

和谐校园必须是科学实施教育的校园,它要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在开展趣味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自主探究,当堂巩固”的教学探索。我校班的级人数较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桌凳随意摆,学生自由组合,让课堂属于学生,使学生积极、有效、全员的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郑志鹏是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活泼好动、头脑聪明,以前由于课上坐不住好搞小动作因而学习较差,老师、同学们也都不喜欢他,说他不服管教。自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以后,他的这种活泼好动更加的凸显出

来,那里问题讨论的热烈了,他就走过去聆听一番,做练习时有不会的问题了,他就走到别的同学跟前请教一番,有时老师不在,他还走上讲台当给大家讲解一番,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提高到90分以上,家长也说郑志鹏变了。正是课堂结构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于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享受汩汩而来的学习乐趣与幸福。师生共探讨、同收获,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教学的特色化。

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满意、家长认可。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请村领导和学生家长来校听课、参观、座谈,让他们看到学校的变化,了解学生的想法,认同我们的理念,支持学校的工作,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师生素质,使家长切实看到孩子的进步,使社会实实在在的看到学校的跨越,从而增强了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加强了学校的责任感,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篇5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互助友爱,构建和谐校园》。

正所谓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根根筷子只有捆一起才会坚不可摧,这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友爱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以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要看这个班级是否团结友爱。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友好地合作,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集体当成自己的家,会激发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就拿班级常规来说,按时到校、自习课安静、穿戴干净整洁、说话用语文明等等,都是团结的行为。也许有很多人认为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这些小事都不能到位,那么双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团结互助、友好相处还要求我们要学会真诚、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沟通。我们每一个,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多关心一下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同样,我们也会得到其他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团结互助友爱,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友爱,奏出美妙动听的交响乐!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共创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全新 篇6

大家好!我是来自七年级15班的谢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文明,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从小我们就接受文明的教育:见到师长要问好,撞到别人要道歉,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不践踏草坪。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文明的体现。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更是一种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优良行为。

然而现实中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走进我们的校园,当你细心观察一番后,你会觉得在这美丽的校园中,也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书声琅琅的课堂上,有人却左顾右盼窃窃私语,有人竞把手伸进课桌里偷偷地吃零食;下课后,有些同学用脚直接踹门,有些同学在走廊里互相推挤,追逐打闹甚至讲粗话说脏话,大大影响团结;整洁的校园有些同学随手丢弃纸团,塑料袋甚至零食袋,更令人生气的是,大厅里刚刚设计好的版报,转作文wWw.ZuoWenwang.Net/眼间就涂抹的面目全非……

唉,看到这一切的一切,我不禁心头一震,引起深深的反思……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能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等闲视之,我们应该和不文明的行为决裂!因为只有文明才能缔造美好,只有文明才能缔造和谐!做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说一分文明好像一滴水,那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如果说一分文明好像一棵树,那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森林!

波光粼粼,我只是浪花一朵,霞光万丈,我只是金光一缕,平凡的我愿做一个忠诚的卫士,用青春的激情吹响文明的号角,我愿做一个小小的音符,用优美的旋律谱写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们,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入文明的行列,争做文明的使者,为创造更加和谐美丽的校园而共同努力吧!相信我们新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7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 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将来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往往把大学生定义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曾几何时上大学是一代乃至几代人的梦想。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园。但随着大学扩招, 高等教育不断普及, 大学生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 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 此后驾车逃逸再次撞伤行人, 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后被公安机关释放。后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 被判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

药家鑫案是2011年社会舆论的热点事件,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案发之初社会反响强烈喊杀声一片, 到后来的“同学请愿”、“教授呼吁”, 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对药家鑫的判罚。虽然最终结果已经尘埃落定, 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药家鑫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 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父母、邻居、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是什么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大学生犯罪成因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 其犯罪原因也具有特殊性, 我认为应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本身来考虑。

1. 家庭原因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然而, 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 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子女智力上的培养。高考体制下, 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上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 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当子女考入大学后, 有的家长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 而对其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如我班2010级BCIT的某同学, 自幼父母离异, 从小便和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 父子聚少离多, 平时交流很少, 更谈不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久而久之, 父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差。

2. 社会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们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错误的舆论导向促使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 这使有些大学生心理不平衡, 拜金主义思想不断膨胀。钱的多少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特别是一些腐败分子以权谋私, 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 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动摇。另外, 教育收费方式的重大变化, 给一些学生家庭加重了负担, 为了“弥补”经济上的不足, 他们就以违法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学校原因

大学阶段是人生十分重要的时期。大学教育是决定着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关键。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 内容僵化, 针对性不强, 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而校方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 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 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 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 很容易突破道德的底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4. 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跨入高等学府后, 有的人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 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 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离开家庭, 走上了社会, 便逐渐滋生了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害怕艰苦、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等不良习性。而一旦面对犯罪的诱因, 在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情况下, 就容易以身试法。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措施

1.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手段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而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发展, 积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手段, 能够更好地约束学生行为,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当然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管理手段并不是要求学校要教条地粗暴地去干涉学生生活, 而是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引导, 使学生自觉地遵守。

2.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应只是看成绩的好坏, 更应该注重思想品德方面, 应当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 大力开展法制讲座, 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如食堂、寝室宣传法律知识, 利用班会、团会、心理活动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与此同时,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等活动, 重视素质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进学校与家长联系, 共同促进校园生活和谐发展

大学生往往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异地求学。因此, 学校便成为他们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有的同学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我班有些同学在学校做事情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而回到家里却从不帮父母做任何的家务, 人也十分叛逆。还有些同学在父母面前十分听话乖巧而在学校却很少与同学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 增进学校与家长联系,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双方通过沟通, 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校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纽带, 让家长成为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从而促进校园生活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

毕节地区卫生学校,作为毕节地区唯一的一所医学类中职学校,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和学校的扩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校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一、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等,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其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中专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本校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服务社区、服务基层的合格的医学生,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本校办校的最终价值目标。在当代社会,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与疾病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医学所包含的人文科学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医学就必须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医学生就必须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会从实体和精神两方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就是说,时代就是要求具备较高医护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医护人才[1]。

二、校园文化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一)导向与激励作用

学校的培养目标、校训、校风、校貌,就象一面面鲜明的旗帜,有利地引导着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审美情趣等展示人格风貌的意识。而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们能时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产生出强烈的校园荣誉感和责任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地得到完善与升华。

(二)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中讲求团结、和谐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广大医学生团结在一起,使校园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为共同完成预期的各项学习目标情况下,使得学生下意识地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个人利益服从校园整个利益,同学们之间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凝聚作用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们关心人、爱别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塑造作用

校园是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学生们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们通过组织、参加各种课堂教学以外的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来促进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独立意识、积极心态,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等。这些根本上“促使青年学生逐渐摆脱依附感。确立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心态,并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得以现实的确认”[2]。所以,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把校风传统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完成人格的初步成熟。

(四)规范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制度和校园道德,有力地保障着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们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开放式的软约束体制,引导学生走向自觉遵守的法制轨道,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的法制观念,懂得人与社会相处的原则,懂得遵守行业规范。这对于医学生们今后成长为一名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组织纪律的合格的医务人员是有重要意义的。

校园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校园文化日复一日的教化和熏陶使医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和行为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能对医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批判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开发,成人感和社会化的完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应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应该充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人文素质生长的好氛围。

(一)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校园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校园的环境面貌,是校园文化的“硬件”。为了使校园里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就需要加强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可以让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棵树、每一座建筑“说话”,赋予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可以修建艺术含量较高的、蕴藏浓郁人文艺术思想的楼堂馆所;在校区外部环境及公共场所设计医学泰斗雕像;让走廊变成艺术殿堂,张贴上古代名医的简介、科学奥妙、书画、名言警句及清新隽永的人生格言;运用医德典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的神圣殿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并使之内化,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3]。

(二)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氛围

1.让传统医学道德文化在校园文化中闪光

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尊重生命、讲究仁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正是在这种医学文化的熏陶下,涌现出既注重科学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一批名医。“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4]。这些传统医学道德文化是我们的医学先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当今的从医之本,保持和弘扬这些传统道德文化是当今医学生们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毕节地区卫生学校就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学术讲座、医学生宣誓、社会自愿服务、护士授帽仪式等方式,对医学生们进行传统医学道德文化教育,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医学生们至爱至深的大医精诚的品格。

此外,我校还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也是对传统医德及医学职业教育进行宣传与教育有效形式。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有关科技进展、成功人生、新人论坛等讲座,开展人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激发医学生对社会、生命、事业的关注和热情,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举办校园书画、美工作品展,提高医学生人文知识修养;组织各种文学社、艺术团体等多种社团,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还使学生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调节自己的心理;而开展技能操作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则一方面加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

3.建设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是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利措施。通过加强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好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学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给予学生、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强化中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平等意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弘扬教师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加强学生管理干部、教学管理干部工作效能制度,转变教职工对学生高高在上、不平等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人文素质,让所有的教职员工学会有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懂提真心爱护学生;通过修订更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使制度做到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以往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做到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学生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激励、监督保证等机制,形成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良好校园氛围,使我们的学生们在这平等、和谐、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的沃士里能时时感受到一份爱心、一份宽容,一份责任,同时也学会对人宽容,学会爱人,学会承担责任。

实践证明,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推进了我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2007年全省10所职业院校“科学出版社杯”护理技能大赛,我校获个人高职组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中职组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并获集体二等奖。2008年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参加毕节地区“5.12”系列活动护理技能竞赛获个人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集体二等奖好成绩。建校以来,培养了2万多名医护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毕节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兰咏梅,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

[2]赖廷谦,阎钢.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2003.

[3]简利亚,浅谈构建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9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风,吹过心田。文明是云,飘过天空。文明是雨,滋润大地。文明是花,常开不败。而和谐呢?和谐是春风,她能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和谐是春雨,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明礼仪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理念,而和谐社会始终是人民最崇高的理想。在今天,无论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哪里有不平,都能够听到打抱不平,保护弱小的文明之声;无论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哪里有困难,都能够看到纷纷解囊、慷慨相助的和谐之手。我们怎能不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文明的世界而感动?我们又怎能不为人类共建和谐世界的事业而出一分力呢?

创建学校的和谐文明,其实很简单,很简单,只要我们每个人伸出一双手,就会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空间。一分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分和谐好像一盏灯,许多和谐能汇聚出一片光明。和谐文明,就是这样,很简单,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800字 篇10

你看,在我们学校就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校幼儿班的弟弟妹妹们太小,他们根本提不动水桶,于是高年级的几个小哥哥就主动帮幼儿班提水,每天下午放学几个小姐姐还帮着幼儿班扫地,当小弟弟妹妹们冲他们喊“谢谢哥哥、姐姐”时,他们都笑得跟一朵花儿似的,大家叫他们“乐帮派”。

是的,这股大帮小的风吹遍了整个校园,每天早晨低年级的窗台被悄悄擦干净了,教室桶里的水总是满满的,讲桌被收拾的井井有条,窗台上的花笑了。更重要的是大家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学会了宽容待人,懂得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周一升国旗时,校长都会表扬几名学习成绩进步快的同学,那几名同学原来可都是班里的学困生啊,这多亏了学校组织的“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班里的优秀生主动帮助学困生,每天放学都会留下来给他们补补课,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以前我们班里也有一两个不爱写作业的同学,可最近通过“结对子”活动,再没有掉队的同学了。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被解决了,作业也就不在话下了,在班里逐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班里总体成绩明显进步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智慧的启迪、知识的雨露,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要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创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高校是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 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非常重要。然而,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 他杀等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 严重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一、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 指通过教育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尊重和珍惜生命, 最终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 学习和寻找生命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存在价值, 成为当今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而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发展, 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应。

当今, 大学校园里频频发生的自杀、他杀等暴力事件为我们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即如何有效地在大学校园开展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阔全面、视野更开阔、其思想的形成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也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问题。他们对自己人生和自身的生命产生了失落和不满, 对自己当前和未来感觉迷茫, 陷入生命困境。根据有关调查表明, 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状况高发人群, 包括学业、就业、恋爱、对社会不适应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严重失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25.4%, 并且有上升趋势。有关研究显示, 目前, 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 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据一项相关调查, 目前, 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其中, 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 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抑制, 那么构建和谐校园这一目标将难以实现, 而要减少直至消除这一现象, 除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预外, 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开展在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2.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要想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就要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命观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对当今生命教育开展的状况做一个整体的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从当前我国开展的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来看, 状况不尽如人意。

(1) 学校教育等显性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影响较小。

在有关调查中显示, 在“什么对生命观影响最大”的答案中, 选择“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的只有36.63%, 而“个人经历的变化”和“从一件事情中的领悟”则是被调查者生命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见, 当前大学生所具有的生命认知主要是从显性教育以外的其它途径获得的。多数人认为死亡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 人们往往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谈论“死”的话题, 从而忽视了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随着现今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事件的不断发生, 生命教育已得到一定的重视, 但也只是在大学某些心理健康课中稍微介绍, 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 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与时代脱节。

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群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对其开展各种心理和思想教育课程, 我国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可以参考的数目不多, 于是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陈旧。同时, 当今社会又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陈旧的教材理论无法使新一代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也就很难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 当今生命教育领域师资力量较弱。

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但目前, 我国缺少这方面的相关人才, 在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属于较新专业, 很多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导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事者也处于学习之中。致使授课内容容易居于形式, 很难在深层次方面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理解, 面对学生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时, 难以深入问题本质, 达不到教育效果。

(4) 家庭和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中人们大多避讳对“死亡”这一话题的谈论。而家庭中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往往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而只注重技术层面的教育, 如出行饮食的安全等。而把心理思想的健康教育寄托于学校, 学校又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导致当今大学生忽视了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 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高等院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通过和谐校园的构建活动改善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前面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当今社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 对这方面的科普知识知之甚少, 死亡教育的内容几乎是空白。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才有可能对现状进行改变。生命健康教育的开展, 无疑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意义

1.和谐校园的定义

和谐这一思想, 是我国的传统精神文化。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场所, 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 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所谓和谐校园, 就是指构成校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即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校园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校园。具体说, 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 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 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 这三个和谐的复合效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和谐校园是人文教育的纽带和根本, 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 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校园内处处都彰显着这样的人文精神, 体验真、善、美, 在体验中感悟真理、真情, 让教育触动心灵、滋润心灵。在和谐的氛围中, 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 激励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这是教育者实施绿色、和谐教育的共同愿望。

2.大学生生命教育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认识生命本身的价值, 认识生命本身的美丽, 找到活着的正确人生价值,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珍惜生命, 学会对生命的感恩, 从而懂得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感恩社会, 感恩父母。

(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珍贵性, 认识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其无法替代的价值。对于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

(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生活中一时遇到的不顺, 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 以健康健全的心态去面对自己, 面对身边的人, 面对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从而使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和稳定, 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 是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可以使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 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 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进而促进学习和工作效率, 使学校各项事业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生命教育,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1.端正高校的教育目的, 重视生命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市场经济功利主义逻辑的盛行, 学校发展为只注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材、器”的场所, 而忽视了教育首先要使受教育者成“人”。我们不能因为道德、良心、价值这些不能考试我们就放弃对它们的教育。曾经出现的像马加爵、徐立这样的悲剧恰恰反映了高校培养的人“才”存在的“情感冷漠症”。因此, 各高校应重视生命教育, 以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2.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渠道对在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课程, 对学生阐述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不可逆性, 从而使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懂得珍惜生命和正确的实现人生价值。

3.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加强生命教育

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从而更好的掌握生命教育的真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监狱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到医院中参观从而理解生命的真谛等, 从而避免了生命教育的政治化和知识化, 保证了生命教育的质量

当前, 我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生命教育这一重要课题, 并在各高校普遍展开。但是, 从客观来说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生命教育形式的单一和内容的落后等都对生命教育的开展不利。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就要加强对和谐的人的教育,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和谐的人的本质要求。生命教育应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力改进和拓展, 从事生命教育的老师和同学也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使我国生命教育事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瑶.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学报, 2008, (6) .

[2]沈杰.中国每年25万人自杀, 须防社会转型期心理震荡.中国青年报, 2007.

[3]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郑涛.教育视域里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 2002, (8) .

中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500字 篇12

[摘 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心理和谐的构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找出大学生心理失和的因素并加以分析解决,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心理和谐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并趋于稳定,但是心理成熟仍落后于生理成熟。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心理和谐即心理健康, 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体现。大学生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内容, 也是过程, 更是追求的目的和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一种价值判断, 更是一种心理感受。从心理和谐的角度看大学和谐可体现为:和谐校园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谐校园的内涵是人心和善、相处和睦、上下和顺、内外和平;和谐校园的基础是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存;和谐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校园和美。

二、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

微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互动理论总结说“:社会既不存在于个人之外,仿佛其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自存的实体,也不是一种名义的存在,仿佛除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外不再有任何超越独立个人的客观现实。社会就在人们的具一定的形式的交往中互动产生着、维持着、延续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由社会、学校和学生有机互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三者互动不协调时,就会导致心理失和,产生一系列问题,以下我们将列举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社会因素

经济飞速发展条件下的就业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危机,社会竞争的加剧,加之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二)学校因素

1.多元文化碰撞下学生主导价值观缺失。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民族心理、社会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和民风习俗。大学无疑应当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然而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将沦为“失根的兰花”。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正在快速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文化根基和应有的的文化主导性,而新的文化模式与主导思想尚未得以建立,这势必造成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无法正确评价自身与他人。中华文化注重人格的修养、伦理秩序、利他精神与热爱和谐的传统人文精神随处可见受到无情地遗弃和冷落。“丧失独立文化坐标而内心苍白的技术精英,热衷于出国镀金,只看到西方文明的种种皮毛,回来一一抄袭、接轨,并以为自豪,这是造成社会庸俗、劣质、僵化、腐败、没生机、无内涵、无后劲、缺创造的根源。”

2.多元文化碰撞中的观念冲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交流活跃、多元观念碰撞与文化冲突交融的转型时代,文化生活中的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都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有吸纳有排斥,在校园内产生较大的冲突和碰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文化,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很短,但却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高校的网络文化兴起于本世纪初,是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飞快发展的表现与结果。青少年是最早接触网络并创造网络文化的社会群体之一。短短几年,浏览互联网己成为诸多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的各种意志、思想、观念通过网络的形式得以传播时,本来作为一种中性技术手段的网络技术就成为了一种网络文化,其中夹杂着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性,汇集着不计其数的复杂内容。

网络作为传媒工具,一方面为大学师生收集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网络给大学师生带来思想上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环境下,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性,致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趋向紊乱,道德判断力下降;网络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淡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等等。

(三)学生的自我呈现

大学生自身因素方面, 存在着诸如意志薄弱、孤僻内向、依赖性强等不良的心理因素,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较多挫折而形成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脱离现实的完美主义, 使部分大学生对理想自我设计过于完美, 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美国心理学家兼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阐述,个体对自我表现都有预想的期待,我们可以含蓄地将个体“看成表演者,一个易受骚扰的印象制造这,潜心于太人性的表演工作;他被看成角色……表演既是图谋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以及其他诸种优良特性。”同样,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表现也是有所期待的,他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当现实表现状态与结果和期望不相符时,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三、解决心理失和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拓宽就业市场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压力过大, 个人生存与发展前景不乐观。就业问题解决好了, 心理压力就会减小, 这就要求全社会应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总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建设一个充满发展机遇且这种机遇为全民所公平共享的社会。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舆论导向,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评估和定位, 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期待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减轻大学生面临就业和择业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缓冲大学生跻身社会就业的心理压力, 扩大就业范围, 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活动,做好辅助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对大学生心理的主导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导,融合多元文化,与时俱进。同时,正视信仰危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目前大学先进文化占领网络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特别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的建设上有待加强。加强现有的网站在传播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管理资源等。

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引导。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变复杂,他们的心理随这一系列现实状况改变,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高校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引导。以心理咨询中心(室)为平台, 以心理教育课堂、心理教育教材、心理教育专业网站、心理教育拓展活动等为载体,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加强大学生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主导。积极开展大学生德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人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就能科学的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冷静、妥善地对待客观事物,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高校要遵循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历练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

1.自我认知是人格整合的核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欣赏和悦纳自我、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科学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2.大学生将面临人生的许多难题,甚至是挫折。历练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面对困难,首先,应保持平常的心态,积极应对。其次,正确分析困难,冷静对待。

3.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消除杂念,净化心理,而且能使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心理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婚礼新娘讲话下一篇:我懂得了感恩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