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精选9篇)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1

(一)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增多

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下,生成数量急剧增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生成、发展和壮大,企业不仅对融资、担保、信用、技术、信息、人才创业、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多中小企业急需一个聚各类服务机构于一体,集各类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来有效满足它们的各类服务需求,并通过平台网络提供的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扫清企业发展障碍。

(二)服务机构“散弱小”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散弱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类型较多,地理分布广泛,服务能力分散,缺乏一个有效的服务机构整合平台,对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合理的分类,也无法对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信息进行有效的集中和梳理,各服务机构难以形成服务合力;二是部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自身发展比较弱,先天不足,后天发展还缺乏强有力的发展支撑,无法实现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有的服务机构还会由于自身的弱小,在竞争中被优胜劣汰;三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大多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面对众多中小企业“优质、高效”的服务需求,很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自身还需做大做强。

(三)国家扶持平台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整体经济命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围绕税收、金融、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但是,光有扶持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中小企业对各类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空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开始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从国家层面给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方针指导,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各省各地区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

吉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以下简称平台网络)是以全省中小企业为特定服务对象,为了满足其生产发展及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服务需求,通过整合、集成和优化各类服务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设备、信息及各类综合服务,是集技术、资源、功能、服务、管理和运营为一体的企业公益性服务平台网络。

(一)平台网络三个服务层面的建设

一是建设1个省级服务平台、27个窗口服务平台的“核心层”服务;二是建设政策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担保和法律维权九大要素的“功能层”服务;三是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产品的“松散层”服务。

(二)平台网络线上服务

以省服务平台网络管理系统和共享数据资源中心为核心,以窗口服务、在线服务、呼叫服务三大服务模块为支撑,集聚了政府部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服务资源,为全省窗口服务平台网络提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渠道和基础运行环境,为全省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有效辅助解决方案,达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的目的。

(三)平台网络线下服务

通过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资源,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各阶段以及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基础性服务需求。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特别是需要借助外部智力资源加以解决的服务需求,平台网络按照“政府性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整合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有一定优惠的市场化收费服务。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如何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宣传

(一)窗口服务,扩大了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19家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和8家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覆盖了全省9个市(州),27个窗口服务平台围绕省级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根据区域发展环境、产业重点方向以及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各类公共服务。中小企业政策通过全省27家窗口服务平台进行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同时,27家窗口服务平台与省服务平台存在着线上线下服务业务的衔接和项目的延伸。线上服务衔接主要体现在网站间的链接,可以实现政策信息网络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线下服务衔接主要表现为省服务平台政策服务项目的顶层设计和窗口服务平台对政策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在线服务,弥补了政策宣传服务空白

在线服务,是基于服务(SOA)、云计算、WebService、Ajax等技术,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系统架构建成的以传统窗口服务方式为基础,现代在线和呼叫服务为支撑,借助省内中小企业三级分网开发建设的各项公共服务在线应用模块,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实时在线咨询、申请、受理、委托、办理、跟踪、资料提交、统计和分析等服务。在线服务搭建了政府、服务机构、中小企业之间的网上沟通的桥梁,可以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运用在线服务开展中小企业政策宣传,弥补了政策宣传在线服务的空白。一是使中小企业在遇到政策难题时,可以通过平台网络在线服务得到实时解答;二是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中小企业对政策条款的真实诉求;三是通过对中小企业咨询内容的整理和统计,为中小企业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三)呼叫服务,打破了政策宣传的地域限制

96611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热线作为平台网络呼叫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建设的一个覆盖省、市、县、乡、户(村)五级用户网络的全省性高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是一个呼叫信息咨询服务平台。该呼叫服务平台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为基础手段,整合电信资源、信息资源,通过国际互联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短信与用户连接,为吉林省中小企业提供呼叫咨询服务。96611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系统由30线中继、28线语音、2线传真、5线TTS和8线座席组成。系统的客服人员座席规模为8个座席,其中专家座席3人,话务员座席5人(提供5X8小时服务)。另外还通过远端专家座席的方式提供大量座席服务,年受理在线和呼叫服务20000人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2

一、加快文科类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 建设公共平台, 便于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变革,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正在改变。基于公共信息平台开发课程学习包, 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学习包进行备课, 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包来自主进行学习、测试等, 使学习包在校际间公用, 达到资源共享, 并能够合理运用。通过共享型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 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化设计,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可以推动同类专业课程建设, 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步伐, 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均衡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除了课本之外可参考一些教学参考书, 但这些书目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时间上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或者存在地区性的差异等。建立学习包公共平台必须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包了解发达地区最新的教学情况, 及时调整内容, 让学生利用学习包进行自学、自测以及技能训练, 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通过共享型学习包公共平台的使用, 为教师建设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源, 并与兄弟院校教师互通有无, 促进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全社会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快文科类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 让更多教师能够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带来的效益, 并辐射边远薄弱地区, 为推进我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加大沟通力度, 提高科研水平

通过共享型学习包公共平台的使用, 可以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 并能利用有效的资源进行研究, 建立良好的科研资源平台, 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

二、文科类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学习包学习是网络化教学的一种最新模式, 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中, 要将重点放在教学效果上, 要评价各种教学方法使用是否合理, 网上教学资源是否实用, 而不要片面追求形式上的一致和花样的翻新。要引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中开展更加扎实与深入的工作, 并对选择何种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 意识问题

意识上的问题实际是目前影响学习包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一方面, 校际间攀比风盛行, 高校间攀比各种竞争不断加剧。一旦学习包建设充当了高校间攀比竞赛的砝码, 学习包建设注定会变得“重形式轻效果, 重成绩轻效益”。另一方面, 对学习包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多学校要建立学习包, 但是, 就和目前对“数字化”的理解并不充分一样, 学校要实现的目标、达到的效果比较模糊。

(二) 标准问题

我国目前在标准建设方面还很滞后。相比而言,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标准上做得就非常好, 它们对标准非常重视, 甚至在高校信息化出现以前便开始着手制定标准了。我国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正处于一个摸索建设阶段;学习包公共平台没有统一的接口, 无法与其它的系统进行对接, 无法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各地区标准不统一也使其在学习和理解上容易产生困难。

(三) 协作问题

作为高校应建立起一套与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 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效率和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实用性。因为企业会按照市场化运作来进行, 而且企业往往具有专业优势, 能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大多数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首先, 受到了外力的牵制, 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投资多、摊子大, 而且历时很长, 建成以后应做到时时升级、更新。对企业来说, 参与建设项目往往是短期行为。这些因素导致了高校害怕过多地让企业参与会不放心, 甚至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导致无穷后患。其次, 高校过于依赖自己的实力, 高校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校本身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 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 本身就有信息领域的专家。但随着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深入, 高校的技术优势也暴露出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 最终陷入建设的泥沼不能自拔。

(四) 资金问题

促进高校的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 政府责无旁贷。国外相关平台的建设费用往往是学校财政中的一笔常规预算, 像基本的一些常用费用。但在我国, 到目前为止相关平台建设的资金还没有常规预算, 大都来源于一些项目款, 如211、“十五211”等, 也有学校靠自筹资金或社会赞助。而且, 国家投资只能用于硬件建设, 对课程相关的自己投入不够充足。财政上的支持捉襟见肘导致了课程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开发性能简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 师资队伍问题

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开发首先是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学习包公共平台能力的教师, 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学习包公共平台开发的培训的当务之急。同时, 在教与学的诉求对象上不再有严格的界限, 只要你有真知灼见, 就可以“结庐授课”, 学习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授课、学习、交作业、考试等等。

三、高新类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通过分析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在建设中不断分析、寻找解决思路, 为建设好学习包等公共平台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 减少校际之间的攀比, 合理利用有效的共享资源, 深入了解学习包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目的, 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为了实现资源最大程度上的连通共享, 除了代码标准以外, 还需要制定其他的一些标准。要使各个数据库可以共享, 实现课程开发标准的一致性、教学体系的统一性, 应当尽快准备关于“信息平台”、“软件平台”、“接口”、“流程”、“开发过程”的标准。此外, 为了加强内容建设, 使各高校的课件资源可以通用、共享, 应当准备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的标准。

三是要保证高校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资金和质量。国家应从财政上加大支持, 并尽快把对高校相关平台建设的投资列入常规预算, 使高校不必为了保证信息化的持续进行而想方设法去节省、“创收”。校企合作处于困境, 固然有资金投入不足的因素, 但与在建设时过于“自力更生”也不无关系。其实只要高校善于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 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和企业合作的良性机制, 利用双方的优势达到“双赢”目的。

四是师资队伍培训是建设学习包公公共平台工程的重中之重, 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文科专业学习包公共平台建设的关键。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把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生或进行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益, 把优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二是教会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学习, 并启发他们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深入学习的各个方面 (大学习概念, 而非限于课堂) 。因此, 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 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 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把互联网技术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才能全面建设学习包。

现代教育尤其是文科类专业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传媒力量, 盘活信息教育资源, 不断拓展教学训练中文科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构建开展教育工作的教育信息平台, 尤其是教学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为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多的便利条件, 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了教育信息的均衡问题。教学学习包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体现, 教育信息化使教学学习包在远程教学尤其在文科类专业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保证。

摘要:高校文科类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 对于加强文科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加快文科类学习包公共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不断探讨研究寻找解决思路, 稳步推进文科类教学资源的共享, 实现资源优化功能, 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化设计,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可以推动同类专业课程建设, 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步伐, 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融资服务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工商、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31日,厦门市中小微型企业总数约10.4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9.5%,其中:小微企业约7.47万户,占总企业数的72%。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微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总数的80%,全市65%的技术创新成果、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中小微型企业正在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大,规模偏小。据统计,厦门市现有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82.49%,500—1000万的占7.67%,1000万以上的占9.84%。总体表现为数量大,但规模偏小。二是行业集中度高,侧重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整体的73.51%。另外,建筑业等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均在3%—5%。三是经营优势明显,转型升级加快。近年来,中小企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服务的相关机构。中小企业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获得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够及时,反映存在问题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始终处于相对弱势,一直存在资金、人才、研发、管理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小、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据调查显示,厦门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

二、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明确指出:“……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重要篇幅对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进行规范,其第六章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七条也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线。”

(二)平台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厦门中小在线网”(www.xmsme.gov.cn)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的“中国创新驿站厦门基层站点”(国科火字〔2012〕164号),也是福建省经贸委、财政厅认定的“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厦门市经发局、财政局认定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和《厦门中小企业》杂志为载体,借助于网络平台,着力为中小企业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获取专业服务不便捷、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为全市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务政策咨询、投融资、信息化、人员培训与招聘、技术对接、法律维权等“一站式”信息服务。目前,“厦门中小在线网”日均访问量达7万次以上,是厦门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第一门户网站。

(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面向中介服务机构收取服务费用,同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服务频道加盟收入。联合金融、IT、管理、法律、财税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在平台上开设各类专业服务频道并向这这些专业服务机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服务费。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即政府管理部门向服务平台定制和购买服务,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举办各类融资或项目对接会、公益培训等;三是中小企业增值服务收入。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一定的增值服务项目并收取基本的成本费用(面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公益性的基础服务为主)。

(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及服务绩效endprint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为依托,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经过九年的不断发展,该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信息服务、人才招聘、融资、培训、信息化、法律六个板块共同支持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的人、财、市场等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中小企业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1、公共信息服务板块

(1)政务信息查询与咨询

从信息维护层面,继续朝着中小微型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目标加快实现步伐,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搭建“政务频道”,内容涉及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务、社会服务、行业动态、社会民生等,每天收集整理不低于400条的最新信息,编辑上网发布;二是积极配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做好每年一次“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等大型活动,以及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前期宣传发动、系统开发维护、栏目设计开发、网络报名支持、现场视频直播等,不断完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每月编印5000册《厦门中小企业》期刊(月刊),及时准确宣传和解读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最新政策,为政府与企业搭建沟通信息桥梁,对网络平台形成有利的补充;四是更新维护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库和政府资金频道信息,方便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相关的国家、省、市、区四级政策法规信息和财政资金信息。截止2013年底,共收录了信息5922条,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2)中小企业数据库信息查询与咨询

建立厦门市最权威的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参照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财务信息等信息,不同信息分为A、B、C三个等级,方便不同人群的按规定条件进行查询,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入库企业利益、防止其商业秘密泄漏。截止2013年底,入库全市工商注册在册企业数(含分支机构)达123326户家(其中非分支机构107204户,分支机构16122户),实现全市99.9%以上企业入库的目标;依托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以及重点民营企业认定工作,完成超过40万条B类信息、1500多家中小企业的C类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

2、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板块

厦门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平台(即厦门企业人才网)是联合全市18家大中专院校打造高校大学生求职、企业人才交流对接的网上免费服务平台。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585家中小企业通过厦门中小在线网提供1600多个岗位,2300余名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上网求职。

3、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板块

融资超市于2008年2月正式开通,通过金融产品发布、融资服务指导、在线融资咨询以及融资意向提交等方式,结合网下融资业务洽谈,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3年对“融资超市”进行改版升级,搭建厦门市中小微企业云金融服务平台——“投融汇”,引入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创投与风投机构、评信机构等服务机构依靠该系统开展一站式融资服务,改变原有平台只提供宣传展示和在线提交的局面,为中小企业深度投融资服务搭建专业化网络平台。自5月“投融汇”云金融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平台入驻银行支行机构达126家、投资机构21家,成功发放贷款4530万元。

4、中小企业公共培训服务板块

为满足企业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学习需求,联合时代光华于2008年10月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站上建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网络商学院”,为厦门市企业提供21大类3000余门的网上培训课程。据统计,2013年已累计组织100多户中小企业开展集中培训1557场次,培训23134人次,完成4887个学时;累积举办26期“网络公开课”,累积培训2783人次,完成262学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公益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培训服务,开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频道”。频道结合政府公益培训工程,与省内各高校、各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同时,整合厦门市优秀企业管理咨询机构资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培训课程。截止2013年底,累积注册学员1207人,培训报名1832人次。

5、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板块

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小企业在线管理云服务平台——“e管通”,通过互联网(SaaS模式)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免费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应用服务。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镶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11款企业管理软件,采用“政府打造,终身免费”的服务策略,打破了传统的付费购买管理软件的模式,企业用户可免费按需申请使用,无需安装、升级、维护。目前,该平台已拥有注册用户4133家,平均每日有400多用户上线使用,进一步推进了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更好使用在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场“e管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应用公益培训,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板块

依托厦门中小在线网联合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检索、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有效及时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途径。据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法律服务平台累计为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纠纷、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法律咨询,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提供服务达1000人次。

(五)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平台建设尚不完整,与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广大中小企业获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归纳起来,平台建设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不足:endprint

一是当前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全面,服务的深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整合社会服务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与国家及其他省市系统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数据共享机制。

三、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化解服务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既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经验,也要结合厦门实际寻找对策。

(一)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

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紧跟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动态发展,以满足企业服务为目标,通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自我发展。

(二)坚持创新市场主体运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模式

建立一个股权结构合理有效、法人治理科学严谨的市场主体,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开发推出符合网络发展方向的服务平台及服务模式,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增值服务模式的开发,不断扩大平台服务面,并尽最大程度满足网络参与者的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

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经营模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有效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为真正打开市场化运作的良好局面以及企业的持续增收创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与线上交流的服务模式

加强中小企业线下服务力度,增强企业粘合度,保持平台持久生命力。重点深入中小企业调研、开展针对性的现场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网下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网上交流同步、双向互动、共同促进。

四、结论

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的基础上对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通过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会员式密切型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宣传企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等渠道,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必将引导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对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起到地方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地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

综上所述,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而且具备可行性,值得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小企业促进法[Z].2002

[2]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0

[3]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2003

[4]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 中信出版社,2007

[5]吴晓君.国外发展中小的做法与我们的措施[J]. 航天工业管理,1999(3)

[6]焦方太.借鉴国外经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J]. 现代商业,2008(23)

[7]丁国炎主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陈志良. 福建企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福建统计局.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7工业交通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0]毛涤生.厦门经济发展探索[M].华星出版社,2005

[11]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洪芸.构建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4

4月,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14号),《意见》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网络建设、构建服务体系工程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20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进行认定。

1.2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9月2日,众贤服务集团与石家庄智通创业孵化基地在智通孵化基地四楼会议室举办签约仪,经过5年筹建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完成并正式上线运营。河北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是一个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拥有12个子系统软件和128个管理功能模块,面向全省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企业管理系统软件服务的,能帮助小企业进行内外资源的在线管理的公共平台。

1.3秦皇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国人*健康股份有限

公司秦皇岛中心支公司平台建设为例中国人*健康公司与我国众多非寿险业公司比较,其在承保、理赔与再保险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能源、远洋船舶、政府采购和农村保险等重要领域业务都具有极大优势。中国人*网建设在完成线上开通,可以让保险人投保和被保在网络服务平台得到广泛保险、金融和产业资讯。11月中国人*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与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进行联合,近5.3万家医院紧急救援服务网络在179个国家完成搭建工作,境外200多名医生聘为专家,被邀请专门对第二诊室服务网络服务。公司网络语音通讯系统4月正式上线,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公司内部电话链接零成本,年均节省经济成本150余万元。

2中小企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服务理念落后

众多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部门“以业务为主”和员工“以业绩为主”的服务理念,公司高层领导者掌握最高决策权,直接下发任务,下属授权稀缺,员工重点关注自身业绩和奖励的.配比,从而忽略产品本身质量,过度追求销售数量,对产品的介绍存在隐藏内容和对客户购买行为进行误导等现象。

2.2组织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人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多采用传统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权利相对集中在最高领导者范畴。这种组织结构存在管理幅度小和管理层次多的弊端,因此中小企业职员在服务过程中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会出现多头领导的苦恼,信息传递往往出现失真状况,部门与部门之间欠缺沟通协作情况,员工存在业绩与客户需求不符等现象。

2.3服务营销手段单一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5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精神,为解决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资金、成本、人才、市场等方面诸多困难,认真做好我市商务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商贸富市”战略,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利用和优化现有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从机制、政策、资金上优化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适应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更替的机制,促进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5月试点期间,完成建设1个中心(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开展6项服务(创业指导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科技应用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建立100家以上加盟服务中心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试点成功后,逐步将建设延伸至全市,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日益完善,力争各县、市都有服务联系点,力争受益企业达5万家。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服务体系。

2.坚持服务共享、特色突出。努力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突出的问题,与现有中小企业服务系统有效衔接。

3.坚持科学规范、全面服务。通过搭建平台、集成政策,探索建立固定服务机构及长效工作机制,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组建服务中心。根据商务部对服务中心性质“应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固定场地、人员和经费保障”的要求,在试点期间完成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

中心职能: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和吸引各方力量,构架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

主要功能:公共服务、宣传推广、运营管理、供需对接、质量保障、网站维护、受托工作、政策落实和需求开发。

内部设置:服务中心设正副主任及科室若干,单位独立法人,财务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为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收入、服务评价奖励和上级部门下拨的有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补助经费。

地址选择:设置固定场所在金华市区胜利北街530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二)搭建网络平台。搭建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按照国家及省里的有关要求,将平台建成与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和服务联系点同步的线上服务中心。在商务部未整体开发模板前,我市先按照6大类服务内容,着重推出具有5大功能的网络平台:一是

各种信息发布功能;二是企业信用咨询等各类信息服务功能;三是企业各种需求与政府、社会等各服务机构、服务商的对接服务功能;四是通过热线电话,为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商提供服务呼叫功能;五是开设网上商城具有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

(三)开设服务联系点。通过商贸服务集聚区、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行业协会、商业街区管委会等建立服务联系点,方便周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服务。2012年先选择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今后再进一步扩大服务联系点,并探索建设服务供需对接市场。主要职责:宣传推广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广泛收集企业信息,解答企业日常咨询,指导企业运营各种服务项目,并针对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运用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开展各种特色服务。每年接受市服务中心的监督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服务联系点的布局,并根据其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情况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

(四)培育服务商队伍。利用社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培育服务商队伍。2012年通过公开征集的形式,选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品牌设计、会展布置、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力资源培训、软件制作、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法律法规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按照标准和程序选择100家以上,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商数据库,供企业选择。

五、服务重点

(一)创业指导服务。以推进全民创业和“婺商回归”为重点,向创业者提供策划咨询、产业政策、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以经营战略、品牌策划、市场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2012年先尝试与市人力社保、工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以及园区合作,开展服务活动。

(二)融资担保服务。突出抓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资源共享。培育民营金融及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利用现有政策,落实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费用补贴。2012年先尝试与金融部门合作,联合担保、典当机构开展服务活动,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三)市场开拓服务。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形象策划、品牌塑造、广告设计、市场调研、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等服务。

(四)科技应用服务(含信息服务)。制定并实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科技创新计划,组织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指导、诊断和鉴定活动,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提升效率等技术改造的方案,组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开展各种培训,帮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方式。2012年先尝试与经信、科技等部门合作,联合电子商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的提升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展此项服务活动。

(五)管理提升服务(含人才培训服务)。推广应用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现有培训机构,支持和培育一批培训骨干,建立培训服务窗口,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培训工作实用性。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人力社保、总工会、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贸易学校以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服务活动。

(六)政策法规服务。组织政策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政策法律顾问制度。利用电话热线和网络平台建立服务监督和投诉系统,维护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合法权益。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针对企业维权方面开展服务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制订试点工作的工作目标、政策落实、绩效评估、考核监督和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建立和监管工作。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统计部门负责完善行业监测和统计评价体系,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分类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预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推广工作。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农业、供销、工商联、工商、人行、食品药品监督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合力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配套政策。在充分利用试点中商务部补助资金的同时,每年在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服务中心、网络平台、服务联系点建设和其开展的公共服务、公共宣传,支持建立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服务机构和服务商的补贴、奖励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各项政策资源,积极引导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鼓励服务机构和服务商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和改善服务设施、设备。

对政府购买的各种商贸流通服务活动,服务中心有优先受托权。鼓励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将一些事物性、服务性较强的管理工作转交或委托给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集聚政策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服务为原则,按照“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把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内容,提升企业管理素质作为工作重点,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依靠中介、市场运作的企业管理咨询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开始,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到“十二五”末,初步构建起以综合服务中心为统领,以各地管理咨询工作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各类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公司)为支撑、以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我市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体系,打造出一批有实力、信誉好、热心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管理咨询机构和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咨询专家队伍,为企业培训一批管理人才,有效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建设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市县两级要确定公益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各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主体。市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2012年建成运行,各县市区综合服务平台2013年底前全部组建完成。

(二)着力培育扶持社会化管理咨询服务机构。

以认定服务示范平台、政府评估购买优质服务产品等手段,引导社会化管理咨询服务机构规范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化服务,到十二五”末,建立市级管理咨询示范机构10个,县级管理咨询示范机构80个,其中南八县每县5-8个,北五县每县3-5个。

(三)打造一批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的人才队伍。

一要加快组建市县两级由熟悉政策,精通企业管理、热心为小企业服务的各方面为人才和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二要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市县两级开展培训和资格认定方式培养发展一批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的人才队伍,力争到“十二五”末,市级管理咨询队伍达到150人,县级1000人,其中南八县每县80-120人,北五县每县50-80人。三要加快对管理咨询人才队伍的管理和指导,尽快形成市县两级人才管理的工作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领导机构。市上建立由中小企业促进局牵头,工信委、财政局、人事局、财政局、信息办、工商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赵庆明副市长担任,市政府主管秘书长、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岳生锋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在中小企业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于2012年3月底前组建完成。

(二)成立服务中心。

由市小企业促进局负责完成市级综合服务中心组建,年内建成运营。并牵头督促检查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确保2013年前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全部建设完成。

(三)落实工作责任。

1、由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市人社局牵头,开展全市社会化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包括制定认定标准、实施细则、奖励措施等。此项工作2014年前完成。

2、由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具体组建承办市级管理咨询专家顾问团的日常工作,市县两级专家顾问团2012年前组建完成。

3、由市人社局牵头负责全市管理咨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并于2011年底前出台我市管理咨询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督促检查市县两级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完成。

五、主要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并引导组织本地有实力的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管理咨询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咨询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成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市政府已决定成立咸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心设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协调编办等部门,落实工作岗位,确定工作职责,早日建成发挥作用。

(二)由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组织有实力、信誉好的管理咨询机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厂长(经理)组成专家顾问团,根据企业需求,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诊断、咨询和辅导。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战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现场管理、ISO9000系列认证、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形象策划、企业诚信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薪酬与考核、资本运作、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诊断和咨询服务。

(三)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市信息办要密切配合,建设并完善咸阳市中小企业信息网,开设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栏。一是推介管理咨询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教授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在线咨询服务;二是介绍企业管理示范案例,推介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与国内专门为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咨询的HROOt管理网、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等建立无缝链接,不断为中小企业发掘和呈现丰实的管理资源。

(四)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后,应立即着手与省内的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管理学院、社科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协作机制,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工作。一是畅通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沟通渠道;二是利用院校和机构优秀的人才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开设MBA企业高端研修班,女企业家培训班等;三是与政府部门合作研究探讨我市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

(五)加大对管理咨询业的支持。面对我市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和公司少,工作开展起步难,企业认识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扶持和措施保障等方法,扶持一批专门为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的公司和机构,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麦肯锡、罗兰贝格、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国内知名的北大纵横、和君创业、华夏基石、成伟顾问等管理咨询公司在咸设立窗口,提升我市管理咨询业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三是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家对管理咨询工作重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营造大力发展管理咨询业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示范带动。市县两级中小企业局和人社局应发挥职能作用利用行政手段、采取政策激励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一批管理咨询示范机构和管理示范中小企业,推动我市管理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中小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

(七)把协会等社团组织作为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协会等社团组织与企业家和企业联系紧密,熟悉企业情况和问题的优势,把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针对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活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定期有针对性地积极组织相关企业以企业管理沙龙等形式开展活动,组织企业家交流探讨企业管理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八)加强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机构的沟通和互动。一方面由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提高对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转变“宁愿掏钱买技术,不愿花钱买管理”的现象,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永恒主题,把善于借用“外脑”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为一条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深入企业,摸清企业急需的咨询内容,汇总整理后,推荐给管理咨询机构。通过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开展管理知识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交流、诊断咨询等项活动,沟通广大中小企业与管理咨询

中介机构的联系,使其相互沟通、增进了解。

(九)引导、推动社会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中介信誉和业务水平。由市人社局负责积极,协调中小企业局引导组织管理咨询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71号)精神,积极参加国家管理咨询师认定,提高其管理咨询素质,保证管理咨询项目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牵头,把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完善措施,积极推进。研究制定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规划指导及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工作情况。

(二)各级联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充分利用各级有关部门的现有工作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和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完善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三)政策鼓励、基金扶持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7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起步较早,“十一五”期间,经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河北省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认可、政策支持、效果显著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建设了133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这批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包括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面向近万家中小企业开展了专业技术服务。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在协助攻克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联合创新、提升技术创新的资源共享水平以及支撑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主要依托政府出资兴建、行业协会搭建、园区与企业合建、政府与企业合建、龙头企业兴建、骨干企业合建等形式设立。平台的服务包括:质量检测、产品设计、人才培训、技术工艺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信息咨询等。从依托产业看,一方面依托建材、钢铁等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另一方面依托区域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从经营领域看,平台的服务功能日益多元化,包括:质量检测、技术工艺开发、人才培训、产品设计、技术推广、融资租赁、技术咨询、管理咨询等。

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虽然在助推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自主技术创新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发现存在一些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服务平台规模较小,建设水平低,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真正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示范平台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运作机制有待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差,平台建设发展后劲不足;功能不够完善,多数平台服务功能发挥不够,真正具备研发、检测、信息、培训、产学研合作的综合类平台不多,有些检测中心不具备第三方公证资质;技术创新人才不足,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建设不够规范;有些平台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服务范围小。

二、河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

首先,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调研全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匹配性;继续完善产业集群规划设计,并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共性技术平台发展规划。

其次,逐步提高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水平。一是积极应对中小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注重技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二是建立开放式运行模式,积极发展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协作,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技术平台的研发能力。

再次,加大对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分类引导及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另外,对重点产业集群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给予重点帮扶,发挥示范品牌效应。

第四,加强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已经建成为覆盖全省11个地市、面向社会、服务企业、集政务信息、商务功能为一体的政府性公益型网站。网站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库、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数据库、项目申报系统、网上直报、乡镇企业统计直报、招商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有效促进和提高了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但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利用Web2.0、SNS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搭建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与服务平台、科研院所的联系,服务平台与服务平台间的联系,则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完成后,开始不断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服务于社会。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成为企业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合作的共同的战略选择,是高校图书馆整合资源面向用户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推动企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发挥信息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推出迎合企业信息需求特点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1]

1.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优势

1.1 馆藏资源的优势

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也为企业信息服务提供了文献基础。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gFang DATA)以及国外的Elseviser、Engineering Village(EI)、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SpringerLink、EBSCO学术信息、商业信息数据库等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专业性全文数据库,包含了国内外上万种期刊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全文信息,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除了购买相关数据库,我馆还加强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二次、三次文献数据库,并结合自身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收集和组织信息,深化无序信息资源的加工开发,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各类专题、专业数据库,并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形成有特色的信息产品。如:高分子材料期刊数据库、新型高分子材料工艺配方数据库、高分子外文期刊数据库等。

1.2 人力资源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平台,近年来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人员逐渐增多,“学科馆员”制度使各专业性人才进入图书馆,人员配置逐步合理,使得高校图书馆拥有了一大批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精通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研究的高水平团队,提高了情报加工及开发能力,保证了在构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平台开发、维护等人力资源需求。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人才,还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教授,他们既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用户,也是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参与者。图书馆能够把学校的相关专家、教授和知名人士组成情报分析网络,作为企业顾问,从事企业情报咨询、竞争情报应用、市场与竞争研究,为企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行业市场动态资料、分析预测报告、企业情报系统建立、竞争对手跟踪分析、媒介监测与分析等研究资料,丰富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和项目,也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

1.3 技术设备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拥有高档服务器、交换机、光纤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并通过高速校园网联通互联网,使信息的获取方便快捷。加上缩微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声像技术的进入,高校图书馆更以高速度、大容量和先进的信息传递,体现出极大的优势,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图书馆工作内容、服务手段的改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系统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建立,更增添了图书馆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力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将成为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理想选择。[2]

2.企业信息服务的内容

2.1 行业动态信息。企业的行业动态信息需求包括国内外行业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本行业内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引进与改进状况和技术标准;国内外相关的科技会议、产品展览会、相近行业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实用性强、成本低、易转化的科研成果信息等。这些信息经过高度浓缩和提炼,具有较强的新颖性、综合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2 金融信息。企业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包括与企业有关的国家的税收和附加税、银行的科技贷款、风险资金的规模与投向、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金融支持、企业内部的财务及国际经贸信息等。这些信息广泛分布于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及其它领域,具有较强的零散性和广泛性。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的跟踪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最新的金融信息服务于企业。

2.3 国家或地区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企业对国家或地区政策和法规的信息需求包括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布局信息、产业组织政策及技术政策信息、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改革动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相关标准文献信息、知识产权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企业法规等。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信息有较强的权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企业信息服务中一定要注重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以便及时准确的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4 企业战略决策咨询服务。战略决策依据战略分析阶段所提供的决策信息,包括行业机会、竞争格局、企业能力等方面。面向企业的战略决策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通过综合企业各项信息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方案的咨询服务活动。在企业战略决策咨询服务过程中的战略实施则是更详细地分解展开各项战略部署,实现企业战略决策意图和目标。

2.5 企业专利信息及标准服务。企业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的与专利相关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专利信息的查询和检索。专利信息的查询主要是对专利文献信息的查询;专利检索是高校通过专业的专利数据库,如德温特、STN和DIALOG等,帮助企业检索所需的专利信息,检索结果通常具有准确度高、分析深入的特点。标准服务是为企业提供有关产品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等相关的国家、技术、专利等的标准服务,包括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2.6 企业竞争情报信息。竞争情报信息主要是围绕对竞争对手、客户和供应商信息,这些情报的收集和管理将会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企业竞争对手主要是同行业国内前五和国际前十位的、潜在对手、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同类产品。在竞争对手中,主要是对竞争对手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占首位,其次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情况、技术实力等信息的需求,包括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经营思想、发展规划、市场地位、销售系统、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财务状况等;客户是产品购买量前十位、下游客户、潜在的国内外客户;供应商主要是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

3.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3.1 一站式企业竞争情报检索平台

为满足高校面向企业的科研工作的需求,我馆按计划购进了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万方专利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等事实型数据库、大规模文摘或引文数据库和专利全文数据库。另外,还将博士、硕士论文和科研论著进行数字化,形成自建数据库,尤其是对使用率高、具有极大收藏价值的中外文原版工具书,选择性地对其进行文献数字化建设,并已形成了3个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随着数据库种类的不断增多,整合已购买或自建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设计或购进方便用户使用、简明清晰、易懂易操作的统一检索界面,实现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个统一检索平台,企业用户通过一次性认证,实现一站式检索,既节省检索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图书馆通过这个平台,最终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最优化的服务。[3]

3.2 网上参考咨询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企业用户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咨询,他们希望通过对数据的较高层次的处理与分析,得到关于数据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预测。通过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拓展信息咨询业务新的内容和方式,挖掘和提供信息。我馆网上参考咨询的方式主要包括:实时咨询、表单咨询、FAQ、E-mail咨询、电话咨询、当面咨询等。

为了提高参考咨询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参考咨询主页,形成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知识库系统,作为参考咨询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应当具有常见的服务功能,如主题(或关键词)检索、分类浏览检索等,并能实现一些特殊的专业性的服务功能。如:支持Z39.50信息检索协议,读者自动获取所需的信息,实现从检索书目记录到获取全文的无缝连接集成化的检索和获取文献方式,采取自动搜索引擎的网络导航,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和新闻讨论组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服务,咨询过程跟踪、统计、报告功能等。[4]

3.3 文献传递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Internet为依托的联机文献信息查询以及联机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开发,促进了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成为文献传递服务的重要形式。用户在本地网络终端上就能检索到所需文献的收藏地点,并可通过邮递、专送或者亲自到某一情报服务部门查找等方式就可获取文献信息,或通过E-mail,“QQ”通讯软件、传真机等现代信息传递设备远程发出文献请求并获得原文。

3.4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图书馆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就是信息资源共享模块。用户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发现好的知识资料或网址时,就可以将其推荐到信息资源共享模块中来。随着用户对这种共享益处认识的增强,将会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资源推荐的行列中来,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原理图见图1。

企业信息服务的资源包括本馆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异馆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

参考文献

[1]王茂林.面向企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及信息平台实践研究[A].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17-25,40-43.

[2]黄慧琦.高校图书馆对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52-156.

[3]尹戎,杨错.药学院校图书馆特色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1(12):55-56.

[4]姚小涛.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情报杂志,2004(10):106-107.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作用论文 篇9

3.1.1检验信息的共享

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应该实现各医疗机构不同信息系统条件的兼容要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信息共享:(1)对于自身信息系统完善,并具有内部局域网(OA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绝的数据交互模式;(2)对于自身信息系统完善,但不具有内部局域网或内部局域网与信息系统间互通存在障碍的医疗机构,可以采用LIS与互联网通过前置机实现数据交互的模式;(3)对于自身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医疗机构,可以采用手工录入模式实现检验申请数据的信息化,将信息化后的样本信息导入检验服务支撑平台,达到数据交互的要求。

3.1.2检验信息的规范

在检查项目名称、检查组套名称标准化方面,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的检验设备品牌、型号不同,试剂品牌不同,检查项目名称各有差别,部分项目组套设置依习惯随意设定,不利于区域检验结果标准化的互联互通。通过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对各医疗机构间的检验项目名称和标准进行转化,统一规范,建立各方接受的标准化程序和目录。

3.2检验样本的物流和监控

由于目前检验样本的物流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内部,对于样本的区域物流经验缺乏,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通过统一化的管理和监控,可以增强各级医疗机构在样本保存、转运与交接过程中的职责划分和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专业人员配合各医疗机构检验人员完成检验样本信息标准化操作,实现样本信息与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的实时交互,并做好样本与样本信息的核对与确认。通过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可以监控样本接收、转运过程中的状态,可以通过车载定位系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通过样本保存设备监控保存环境信息。

3.3检验过程的质控和管理

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可以实现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检验前的.质量控制,通过样本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样本的采集时间、保存条件、接受时间、检验时间、报告时间,并通过条形码系统核对样本信息,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改善流程,提高检测质量。

3.4检验报告的统一和及时

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可以实现检测报告的信息化对接传输,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上传至专网,各医疗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与平台链接的终端实时打印报告。临床检验中心与各医疗机构间建立起的物联网实验室信息系统,通过样本条形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实现样本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检测结果的实时反馈,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误差和检验周期延长。对于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也不常开展的检查项目,可以与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合作,并通过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向医疗机构开放数据端口,由各医疗机构登录支撑平台数据库,依据样本条形码进行检查结果的定向查询,以实现检查报告实时反馈的要求,并满足各医疗机构对于医疗信息系统独立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4小结

上一篇:2022上海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模拟试题下一篇:Word 设计制作个性书法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