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1

一、前段工作总结

(一)广泛宣传培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根据农业厅农办发[XX]44号文件精神和《关于印发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的工作部署,我市于XX年4月23-30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两个通告”:《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通告》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各10000份分发到各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有关人员在农业投入品市场,乡镇、村、屯等地张贴。为了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的活动成果,我们在5月25日及时召开各县(市、区)农业局正副局长、负责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干部会议。专题总结与分析了前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潘局长做了具体布置,要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会议把6月份定为xx市“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月”,在活动期间,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广播、板报、报纸、横幅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据统计,全市在城市社区和县(市)悬挂横幅共250条,制作宣传板报17版,在乡、镇以及交通要道张贴宣传标语1680张,共出动技术人员231人,车辆58台次,在主要农产品市场、集市和重要村、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张贴和发放宣传资料23000份,全市共举办各种无公害农产品知识宣传培训班45期4000人次。大新县农业局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工商、卫生、安监等部门开展现场咨询宣传活动,共挂横幅18条,张贴标语530条,印发宣传资料8500份,向群众宣传无公害产业和绿色食品知识,以及严禁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有关知识。扶绥县农业局上半年结合“科普活动周”、“打假护农保春耕”等活动,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农资打假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农贸市场、中小学、餐饮企业、农药经营户及重点村(屯)张贴宣传市政府两个“通告”及宣传横幅25条,并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培训方式,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人数1116人,向乡镇农技干部、农资经营者、农民技术员及农民群众培训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生态种养技术、禁止销售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新规定等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我市群众无公害生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在生产中不再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采用捕食螨、诱虫灯等生物技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严格把关,加大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力度

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农业厅的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XX年##省农资打假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我市成立了农资打假和毒鼠强专项整治部际协调小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市农业局先后召开各县(市、区)农业局长、主管农业执法工作的副局长、执法大队长、植保站长等人员会议两次,对农资打假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会后,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种子、肥料、农药等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我市从3月初开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活动,加大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力度。据统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18人次,出动车辆254台次,检查市场188个,检查单位862个,检查生产企业20个。通过检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2起(其中种子10起,肥料52起),罚没款15.6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6.8万元。

我市通过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专项整治,有效防止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上市流通。同时,在严格做好农业投入品监控工作之中,一些县还重点搞好农药分类经营工作,如扶绥县帮助农药经营者按农药毒性或防治对象、作用方式等进行分门别类置放、销售,便于引导群众正确选购和使用对口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深受群众欢迎;宁明县和大新县在整治中,要求各农药店设立瓜菜用药专柜,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三)强化落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

1、成立xx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积极开展有效监测。

今年,市政府将建设农产品质检中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市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了我市农产品质检方案并组织实施,在2月份落实了实验室,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开始对我市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检测农药种类为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检测地点定在扶绥县(两个生产基地、两个批发市场)、宁明县(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市场)以及江州区(两个主要市场和两个生产基地),对这6个基地和5个市场进行定点定时检测,掌握我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大体情况,为正确引导农民生产、推进我市无公害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至今为止,检测中心共进行了6次检测,检测蔬菜样品714个,有100个样品超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14%。从几次的抽检结果中发现,我市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下降很快,从第一次超标率为44.3%到第六次2.5%,下降了41.8%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蔬菜质量安全生产中一个好势头,主要是各县(市、区)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农民生产用药的指导,严肃整顿农业投入品市场等措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率。

2、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工作。

今年我市计划申报有七个县(市、区)26个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基地11个,粮食基地2个,水果7个,茶叶4个,其他2个。上半年有11个基地已上报材料,已申报了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有驻龙州##省亚热作物研究所试验站和##省农垦国有先锋农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已经通过认证。市农业局对这几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强管理指导和无公害技术培训,帮助做好示范工作,带动当地乃至全市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生态环境好差直接关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质量。我市XX年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建设。一是完善扩大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灯+鱼”、“免耕稻+鸭(鱼)”、“捕食螨示范推广”、“频振灯灭虫”、“生态富民示范村”等模式建设,扶绥县柑桔害虫综合防治采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同时配套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和悬挂黄扳诱杀蚜虫和粉虱,新技术的应用使各示范片已实现了连续2个月不使用化学农药,大大减少了果园的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和果农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水果的农药残留量,明显提高了果品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二是重点抓好无公害瓜菜基地建设(主要抓江州1个、宁明1个、扶绥2个共4个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江州区归龙瓜菜基地采用频振式诱虫灯后,使用农药大大减少,经送南宁市检测全部达标。三是从黑皮冬瓜、果蔗、指天椒,龙眼、茶叶等优势品种着手,制定本市特色农产品的标准生产和操作规程,培育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凭祥的夏石镇黄花菜等农产品计划在年内申请有机食品。

(二)明确重点,搞好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五个环节及六大体系

1、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必须大力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环节的管理。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

目前为止,我市农业系统申报无一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证。下半年,我们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各县(市、区)要根据农业厅桂农办发[XX]44号文件精神及《XX年##省xx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对照产地认定条件和申报程序,积极组织申报,将基地建设任务和产地认定指标细化,加强领导,加快产地认定步伐。在组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过程中,应把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作为重要标准。农业部门要与环保等部门一起,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抓紧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进一步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

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禁用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规定,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要从严准入,严格登记审批,依法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行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今年要在晚稻和秋冬菜备耕期间,联合有关方面的执法监管力量,集中整治一次,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今后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加强标签标识管理,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注重生产过程,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管理。认真执行200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自治区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不同管理要求,加快研究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操作规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点、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抓好包装标识,建立追溯制度

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标明产地和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的标识或标注。下一步,我市要建立一个无公害蔬菜专卖店,各县(市、区)也要找业主建立专卖店。

抓市场准入,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

巩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是一项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消费安全的民心工程,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市场准入工作,充实检测力量,完善检测制度,做到未经认证、检测的产品不得入市销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的路子,实现关口前移,由市场检测向基地检测延伸,扩大范围,由蔬菜检测向果品等其他产品检测延伸,系统控制,由分段检测向全程质量控制延伸。

二要加强学习,掌握农产品质量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办法。质量标准、认证认定、监督检验、准入壁垒等很多工业上常用的术语和知识,现在被广泛地引入农业,引入农产品质量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这些新理论、新知识,我们从事农业行政管理的同志,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和领会新的知识、新的管理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三要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新路子。要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要从生产环节的管理转向产前、产中、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定、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既对农业生产者负责,又为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

四要积极争取投入。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标准的制定实施、检测机构的建立、检验工作的开展,到农业环境、投入品的整治等等都是公益性、基础性工作,要争取政府财政和农业系统内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模式

一、模式实践的主要内容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处秦巴山区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辖区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2万亩, 辖区8县1区、195个乡镇, 3423个村民委员会, 54万户、283万人。近年来, 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以体系建设、专项整治、监测检验、三品认证、宣传培训、产地准出及监测点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行了“四级建机构、层层靠责任、源头抓监管、产地搞监测、宣培强基础、联动增合力”的工作模式。

㈠四级建机构

即在全市成立市、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市上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 (加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和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牌子) , 副县级建制, 人员编制25~30人;九个县 (区)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检测检验中心和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牌子) , 科级建制、人员编制15~20人;全市195个乡 (镇)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 人员编制2~4人;全市3423个村都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小组, 由村上主要负责人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其主要职能为: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检测检验工作;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㈡层层靠责任

即坚持统一领导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县 (区) , 乡 (镇) 都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由农牧牵头、各相关单位分段监管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市政府与各县 (区) 政府、市农牧局和有关单位;市农牧局与各县 (区) 农牧局、市直农牧有关单位;各县 (区) 政府与各县 (区) 乡 (镇) 、县直相关部门;县 (区) 农牧局与各乡 (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农牧局相关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目标责任书, 一级抓一级, 层层靠实责任, 实行季度督导检查和年终考核通报制度,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重心辖区化、部门化、基地化。

㈢源头抓监管

就是在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监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 以种养殖生产大户、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企业为重点, 高态势开展以销售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非法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为主的源头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治目标, 排查潜存的问题, 逐一进行整治, 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隐患和盲区。探索以农药、兽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新模式, 实行联保连锁经营制度, 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关。

㈣产地搞监测

就是以农产品 (包括畜水产品) 生产基地、农村农产品集贸市场为重点, 以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专合组织为依托, 建成一批规范的产地准出质量安全监测点 (到2015年全市建立100个监测点) ,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定性监测。监测点建设以有场所、有规范、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为标准, 达到“生产有记录, 产品有监测, 流向可追踪, 质量可追溯, 责任可界定”的产地准出要求。

㈤宣培强基础

就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两法一例”和国务院两个决定为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行动, 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农产品生产消费质量安全理念, 形成大众和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掌控, 科学研判,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出现的质量安全负面影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培训, 全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素质。

㈥联动增合力

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的要求, 农牧部门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加强与工商、质检、食药监、商贸、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 在农产品产地准出过程和储运过程等重点环节上形成监管联检联动工作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 把好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关。

二、模式实践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 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形成目前全市推行的陇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六种工作模式, 为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㈠机构建设进展顺利

市、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部成立。2010年4月, 市上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站, 加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检测检验中心两个牌子, 副县级建制, 下设综合科、监督管理科、监测科、认证管理科, 编制18人;9县 (区) 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检测检验中心两个牌子) , 科级建制, 编制10~15人。全市195个乡 (镇) 中有50个单独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中心, 145个乡 (镇) 在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中心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牌子, 全市3423村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小组, 村书记或村主任为监管员。

㈡重点责任有效落实

为了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10年来, 市、县 (区) 政府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由农牧局和相关单位“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市农牧局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市农牧局每年年初与各县 (区) 农牧局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 年终进行考核通报;各县 (区) 农牧局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 层层落实责任,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市政府于2009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 (陇政发[2009]37号) 、 (陇政发[2011]145号) 、陇政办发 (2012) 165号文件, 2011年印发了《陇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出入暂行办法》, 各县 (区) 政府都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市、县 (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增强了市、县 (区) 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

㈢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 市、县 (区) 从2010年起每年年初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制定农、畜、水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督导检查, 结果进行通报, 特别是针对节假日期间农产品流通量大、群众购买集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特点, 市、县 (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联合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流动集散地的专项检查力度, 有效地维护了公众消费安全。三年来, 市、县区共开展专项整治检查296次, 出动监管执法人员7862人 (次) , 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662个 (次) , 检查农资农药经营门店842家 (次) , 查处、取缔非法经营门店46户, 责令整改45户, 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产地准出专项检查, 三年来全市共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专项检查161次, 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006人 (次) 。

㈣监测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就近、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时节和不同品种、层次, 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截至2013年6月底, 全市共开展蔬菜、畜产品、食用菌、水果等31个品种的监测检验655批 (次) , 抽检样品11603份, 合格样品11527份, 省、市、县 (区) 抽检平均合格率99.34%。其中省级开展抽检工作21次, 抽检17个品种1074份样品, 抽检合格率99%;市级开展抽检工作58次, 抽检样品471份, 抽检合格率99.06%。县 (区) 级开展例行监测工作576次, 抽检蔬菜样品10058份, 合格率为99.4%。三年来, 全市农畜水例行抽检合格率名列全省前列。为了保障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 确保产地准出质量可追溯, 全市依托农畜水生产基地、专合组织农业企业和乡村农贸市场建立了42个质量安全监测点 (到2015年建成100个) 。积极争取国投检测项目, 市级1000万元和九县 (区) 300万元检测检验建设项目正在实施。

㈤产品认证取得进展

全市以农畜水生产基地、特色产业为主, 积极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 截至2012年底, 全市共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申报163项, 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6项, 185.96万亩, 43万头 (只) ;无公害产品认证56项, 76.45万吨;绿色食品认证24项, 19.52万亩, 5.6万只, 41.42万吨;有机食品11个, 12931亩、1124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16项, 涉及乡 (镇) 92个, 登记保护规模197万亩, 2万头 (只) , 130吨。2012年完成“三品一标”认证认定材料申报和复查换证32项, “三品一标”认证规模占到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40.2%。制定农业技术规范52项, 建成40个市、县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三年来, 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76次, 共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专合组织、生产企业126家 (次) , 检查农贸市场、超市经营“三品一标”专柜112个 (次) , 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产品经营门店66家, 农贸市场10个, 共检查出不规范使用“三品一标”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基地6个, 超市3个, 撤掉不规范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牌5面, 没收过期证书3个, 有力地维护了“三品一标”用标市场。

㈥宣传培训取得实效

全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两法一例”宣传和基层队伍培训为重点, 利用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了宣传培训活动。三年来, 市、县、乡出动宣传车辆596台 (次) , 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21场 (次) , 制作影像资料36份 (片) , 发放宣传资料42万份, 制作固定宣传栏和宣传展板 (碑、牌) 88个。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参加和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86期 (次) , 培训人员2200人 (次) , 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16人 (次) , 省级培训32人 (次) , 市级培训76人 (次) 。编印《陇南农业》和《陇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60期, 在省、市农业信息网上和公众信息网上登载农产品质量安全简讯108条 (次) 。通过不同形式宣传培训, 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㈠从认识层面上

一些组织和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有重检测轻监管的倾向;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特别是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得最大利润, 采取一些粗放生产经营、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一些社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需求较高, 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不够。

㈡在责任层面上

一些基层组织和领导对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职责不力, 讲得多、支持少, 使一些监管监测目标责任靠实不到位, 一些重点工作无法完成。

㈢在措施层面上

一些基层组织和领导对上级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措施执行不力, 工作处于疲于应付、忙于应对的层面, 业务指导和对工作措施的落实督导检查不力, 影响了一些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㈣在机构层面上

虽然市、县、乡、村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 但机构编制少, 职能发挥不畅, 职责权受制受限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队伍建设难度大, 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方面自上而下没有职能评定标准和规范, 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无课题、无成果支撑, 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评定晋级难, 造成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倾向, 有部分已分配到乡 (镇) 农质监机构工作的人员由于职称评定晋级晋升因素影响调出较多。

㈤在经费层面上

陇南属国家级贫困区, 市、县财政非常困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一直受制受限于经费不足, 特别是乡 (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 但无设备、无经费的情况十分突出。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由于经费投入少, 无项目支撑、无设备、缺手段的情况比较严重。

㈥在协作层面上

虽然市、县各有关部门, 按分段监管的原则, 在各自职责范围上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 但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互联动协作工作机制还有待加强。

㈦在机制层面上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缺少参照的工作模式, 面对量大、面宽、责任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在工作思路创新、措施探索和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方面还研究不够、实践不够、创新不够。特别在一些重点领域工作的开展上还缺乏规范、强力、科学、长效的监管监测机制。

㈧在应急层面上

由于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基础差, 能力建设投入少,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应急预警和掌控还存在很多隐患, 农产品质安应急处置的能力还不能适应目前日益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四、模式实践的对策与建议

㈠提高思想认识

重点是要提高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 提高重监管重检测两方面都要硬的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标准规范化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努力创建社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文化平台。

㈡强化机构建设

随着国家食品安全职能的调整, 原属商务、工商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职能划归农牧部门, 责任和任务随之增大, 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迫在眉睫, 强化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 建立职责权统一的专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标准化管理和农产品认证、监测检验等职能工作整合统一到一个部门管理 (和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一样) , 省、市、县都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乡 (镇) 一级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或站。参照食品药品机构编制规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60~75人, 市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于30~45人, 县级机编制构人员不少于20~35人, 乡 (镇) 级机构编制人员不少于3~5人。

㈢加强队伍建设

在强化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一定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各种渠道招考和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员培训, 切实解决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职工的个人切身利益问题, 在职称评定、晋升晋级方面出台一些政策性指导意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

㈣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必须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重点支持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管理和农产品认证、产地准出质安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警、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舆情掌控等工作, 特别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工作正常运转。建议国家和省级财政对国列贫困市、县 (区) 、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给予经费支持, 市级不少于50万元, 县级不少于30万元, 乡级不少于5~10万元。要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投入渠道, 特别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要加大标准化制定和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的投入, 建监测点, 配置监测监管设备;要建立多元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机制, 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㈤加强宣传教育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8-2

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直接影响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证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标准是我市农畜产品质量工作的准则,通过我市农畜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有力地保障农畜产品和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我市起步较晚、涉及面广、内容多,广大生产经营者认识度不高,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工作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 当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农牧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少数农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为了片面追求高产量、高收益,混用、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农药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没有严格按照不同药物、不同作物的安全间隔期的规定施用,有的私下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作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地方的个别农产品农残、重金属残留超标等现象;二是农牧业生产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精准掌握农药、兽药、农作物生长调节剂施用量,也出现农残、重金属残留超标等现象;三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少,跟踪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不到位。面对众多种养农户和大户,有限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把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传授给成千上万农牧户和大户,大多数农牧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禁用、限用和推荐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知晓不多、认识不够,出现不合理使用现象。

1.2 农牧业生产基础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标准化推广应用困难

农牧业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开展。受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方法的影响,农牧民文化素质低的限制,农牧民更新接收新的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新材料的观念能力差,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观念不强。

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经费缺乏,难以长期维持标准化生产的经费支出,这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开展。

1.3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持与监管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监管手段不适应。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一些旗县(市、区)尚未建立专门的检测机构,未能落实专门检测人员,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快速检测任务。正在建设的检测机构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目前全市除前旗暂没有成立检验站外,其余10个旗县市区均已挂牌成立检验检测站,但仅有集宁区、商都县检验检测站能够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而快速检测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被检产品农药残留的情况难以做到准确地检测;二是乡镇农畜产品检验监管机构挂靠在农业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性技术培训少,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影响了检测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是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农残监测检验工作由于检测成本较高,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也没有纳入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致使个别检测站(中心)日常监督检测难以有效开展,给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4 企业认证产品品牌效应不能充分发挥

农畜产品生产区域范围广,经营分散,形不成地域规模优势、特色优势,出现各自为战、松散经营的格局,造成品牌申报成本偏高,申报不积极。另外,由于一些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薄弱,管理水平上偏低,规模化程度不够,“品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认证后收效甚微。

2 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规范和加强农牧业投入品监管为前提,以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为抓手,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农牧业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加快“三品一标”建设与实施品牌化提升战略为目标,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处罚、服务为一体的监管格局,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把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分步组织实施“农畜产品例行监督抽检”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等活动,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严抓农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监管,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

2.1 着力整治农牧业投入品市场秩序,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

相关科室站所协同执法部门做好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重点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及使用的监督管理。并制定农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督促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购销记录、标签标识、不合格产品召回等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活动,引导农牧民科学选用、合理使用农牧业投入品。完善农牧业、工商、食药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牧业投入品流入市场、流入生产环节。

2.2 大力推行农牧业标准化生产

各旗县市区农牧业部门要按照我市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目标,积极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先选择一批基础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国家、行业和地方性农牧业标准,并结合实际制订技术操作规程,率先推行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建立档案制度,完善生产记录。创建一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加快全市农牧业标准化进程。

2.3 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

鼓励引导农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登记工作,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生产服务指导、农畜产品品牌宣传和品牌创建,扩大安全优质农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入市快捷、销售顺畅以及品牌信誉、优质优价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面加快“三品一标”农畜产品的发展进程。在注重产品认证数量的同时,更要加强证后监管,完善建立监督抽查制度,要充分发挥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无公害农畜产品检查员和认证企业内检员的监督管理和内部审核职能,将“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全部纳入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范围,纳入到当地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2.4 扩大监督抽检范围,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年度例行抽查检验计划,将工作责任制量化,将工作目标细化,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抽检活动,不断扩大抽检比例、覆盖范围、增加检测频次,严把质量安全关。与此同时,应加大现场检测力度,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工作职能和作用,着力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2.5 健全完善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切实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要尽快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乡“三级”监管机构,充实力量,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旗县农牧业部门积极督促、努力协调政府、财政、人事、编委等相关部门解决旗县、乡(镇)监管机构人员、编制、设备、资金的问题,确保每个乡(镇)要有人员、有设备、有场所、有手段以及监管、巡查、抽样、办公所需交通工具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使其尽快投入运行开展工作。定期开展专业性技术培训,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县、乡两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人员的监管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在农残速测上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农业部、自治区组织的各种技术培训,强化技术知识储备,为检测检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着力开展农药残留实验室检测,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逐步建立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生产投入品、基地环境质量、生产管理活动、产品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等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入市备案登记、产品标识管理、检验检测等制度。指定专门机构进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明确追溯管理工作的职责划分,制定切实可行的追溯制度办法,设立追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将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有效连接,逐步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行农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2.7加强宣传培训,创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氛围

各部门、各旗县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一是各地要充分利用科普活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短信、专题讲座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瘦肉精、三聚氰胺、甲胺磷等违禁药品的危害,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二是广泛宣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干部和农牧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生产基地负责人等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建立诚信意识,提高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的遵纪守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违法添加使用有毒有害违禁药品的行为。三是不断总结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宣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进展、成效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及时公布处置情况;对不实信息,要以正视听,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及时消除不良影响。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营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4

2010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分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要求,在xx区工委,管委及市工商局正确领导下,结合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以保障商品市场消费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在强化和规范日常监管、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加大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尽心尽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创新监管方式为着力点,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的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建设。我分局按照•xx市工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发…2010‟58号和•xx市工商系统2010年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文件的要求,严格食品市场监管,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今年共出动2317人次,616车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674户次,年度内共查处食品案件3件(其中不合格食品案件2件,食品商标侵权案1件,罚没款共10568.75元;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抽样组数626组(其中不合格0组;协助市局委托法定检验机构开展

食品质量监测品种5个,全部合格;我分局辖区行政村总数116个(其中无食品销售店的行政村52个,已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行政村64个,共有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97家(其中2007年已批3家,2008年批68家,2009年批26家,已达到100%的有食品销售店的行政村建立有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目标;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2个(xx工商所、沙田工商所;继续巩固2007、2008年开展的“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和“两个100%(经营者100%建立进货台帐制度和100%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现将我局今年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切实履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结合我管区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的特点,我分局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日常重点工作议程,常抓常议,并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周密部署,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及工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行政管理目标中,年初与各相关股室、所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股室分工抓工作格局。

二,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积极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氛围。年初,我分局又召开了辖区食品经营业主会议,发动所有的经营者加入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中来,同时加强了执法人员的有关食品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分局共开展食品快速检测信息录入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24人次;开展《食品安全法》培训5期,受训人数132人,同时向经营者宣传•食品安全法‣及•食品

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我分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开展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中秋、x博会等期间的食品市场监管工作。

按照市工商局的有关工作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我分局认真抓好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中秋、x博会等期间食品市场检查工作,同时也加大了食品广告的检查力度。共出动了1132人次,共出动了250车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690户次,其中,检查奶制品经营户100户次,检查率100%。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一律要求经营者提供相应批次或近期检测合格的报告,否则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处理,在检查中未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

(二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我分局组织人员在辖区内开展了30次清理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整治重点区域累计32处,整治重点经营户累计310户次,整治重点产品累计11种,共出动了50车次和320人次,在辖区内清理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共检查了食品经营户510户次,共检查了工业化工经营店4户次,同时充分发挥食品检测箱的作用,对农贸市场、超市经营的有关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检测了400组的食品,委托法定检验机构开展食品质量监测品种5个,全部合格,未发现有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经营行为,在辖区内也没有经营食品添加剂的经营单位和生产单位。在清理整顿食品市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现有的食品经营户的监督管理, 严格要求经营者按要求做好食品进货和购销台帐登记工作,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

(三加强禽畜市场专项整治

开展以预防人禽流感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分局通过广播、印发资料向个体户宣传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和预防方法,讲解有关防治禽流感的科学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个体户的环境意识、卫生防病知识。

1、是组织人员到禽畜交易市场,对业主进行宣传教育,市场服务部定期加以消毒。

2、是会同兽医、市场服务部在集贸市场以清理垃圾、粪便为重点,清理市场垃圾杂物,改善市场交易环境卫生。

3、是加强以开展预防人禽流感为重点的市场巡查,要求禽类经营户凭证经营,每两天对熟食、禽类市场进行监管,杜绝病死肉流入市场。加强禽类市场和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市场的监管。重点加强防控禽流感,共出动人员256人次,车辆65车次,共检查禽畜销售点91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市场秩序良好。同时,加强业主台帐制度,建立家禽准入制度。无检疫证、免疫证以及疫区来的家禽一律不准进入市场;经营

家禽30羽以上的经营户建立登记台帐制度,详细记录家禽的来源产地、销售方向等情况。在市场检查中,没有发现经营户有销售野生动物的行为。

(四加强肉食市场专项整治。分局组织开展了辖区生猪屠宰市场检查工作及猪流感防控工作,共出动246人次,65车次,检查屠宰经营户113户次,同时开展了注水猪肉检测,未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及注水猪肉,也未发现猪流感疫情。

(五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根据总局•关于开展“地沟油”

整治的通知‣的要求,分局组织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共出支执法人员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6车次,检查集贸市场5个,各类食品经营户103户次,超市12家。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有销售“地沟油”的违法行为,也未发现加工、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黑窝点。在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我执法人员也加强了对现有的食品经营户的监督管理,严格要求经营者按要求做好食品进货和购销台帐登记工作,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

(六开展乳品市场整治行动。我分局在专项行动中,加大乳粉市场日常巡查力度,重点检查乳粉经营者的主体经营资格;检查经营者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监督经营者严把乳粉进货关;加大对流通环节不合格乳粉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乳品和含乳食品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退市乳粉的跟踪监管,对问题乳粉该销毁的坚决依法销毁,严防再次流入市场。行动中共出动工商执法人员357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485户次,各类集贸市场6个,未发现有销售问题乳粉的违法行为。

(七开展严厉打击利用家电送货下乡名义制售假冒伪劣家电产品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

我分局重点检查经营者的经营主体是否合法.销售的家电来源是否正当,是否为废旧家电翻新,质量是否合格,经营行为是否规范,严防以送货下乡等名义经销假冒商品,同时督促经营者切实建立健全家电的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不合格家电退市等制度切实对消费者负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

劣商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商品、经销不合格商品等违法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

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 278 人次,车辆 106 辆次,检查经营户 126 户。经查,执法人员未在辖区范围内发现有假冒伪劣家电等坑农害农的 违法行为。

四、继续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 继续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 我分局积极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认真按照市局有关文件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 特别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一教、一建、三查、三落实”的农村食品 安全示范店工作机制。同时与 12315 投拆站网络相结合,形成主管部门,经营者之间和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认真按照市局创建农村食品 安全示范店的工作目标,实行经营者自愿创建,工商部门评定的原则展 开工作,严格把关,并且公开向社会公示,合格一家发展一家。我分局 辖区行政村总数 116 个(其中无食品销售店的行政村 52 个),已建立食 品安全示范店的行政村 64 个,共有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 97 家(其中 2007 年已批 3 家,2008 年批 68 家,2009 年批 26 家),已达到 100%的有食 品销售店的行政村建立有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目标。

五、积极开展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工作。积极开展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工作。我分局积极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认真按照市局 《xx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的通 知》(玉工商发〔2010〕50 号)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 商所工作。今年已创建食品安全规范工商所 2 个(xx 工商所、沙田工商 所),已达到占辖区工商所总数(5 个)的 30%以上。

六、积极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一年来,我分局 积极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食品快速检测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 在辖区内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抽样组数 626 组 6(其中不合格 0 组),合格率达 100%;协助市局委托法定检验机构开展 食品质量监测品种 5 个,全部合格。一年来,我分局在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作了 大量工作,思想重视,方向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但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分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

××市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报告 篇5

张志田 张之祖 王振宁

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市食品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卫明电发„2011‟14号)、省农牧厅《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农牧发„2011‟295号)和《**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中秋”“国庆”节日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牧医发„2011‟180号)精神,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市畜牧兽医局组成督查组,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对全市畜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从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从督查情况来看,全市畜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整体良好,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各种档案资料基本齐全,工作扎实有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各县区虽已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但还存在改革不彻底的问题,个别乡镇站人员隶属乡镇管理,体制不顺。

2、有的乡镇还没有建立报检点,产地检疫工作滞后,用证量少,与出栏动物相比差距很大。

3、绝大部分养殖场(小区)未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记录不完整,卫生环境质量差,饲草料乱堆乱放,养殖场(小区)门口未设立消毒池,或有消毒池但未投放消毒药品,消毒流于形式。个别生鲜乳收购站环境卫生较差。

4、个别县区将无检疫证明、免疫耳标的动物进场屠宰。

5、兽药饲料销售门点存在销售假劣兽药、改变产品组方、兽药套用饲料批准文号、批准文号过期等违禁药品的现象,购销台账记录不全,个别地方疫苗保管不到位,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

二、整改措施建议

1、强化监督检查严防疫情发生。要以流通环节为重点,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对调入、调出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和严密监控,防止动物疫病传入、传出。按照省、市下发的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加快产地检疫报检点建设,公布报检点电话,全面开展申报检疫。规范畜禽贩运户的管理,实行贩运户备案登记,督促其在贩运过程中建立贩运台帐。

2、加强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监管。要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监管力度,督促建立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如实填写饲料兽药使用、消毒、发病、诊疗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养殖场(小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禁止人员随意出入。同时要结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尽快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3、严把检疫关口。全面加强检疫申报点建设,严格检疫申报制度,严把产地、运输及屠宰检疫入场关和宰前检疫关,查验检疫证明和免疫标识,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对屠宰过程实施同步检疫,检疫后除胴体加盖验讫印章外,同时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各公路检查站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过往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格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动物疫病流入境内。

4、抓好兽医专项执法工作。要按照省、市统一要求,积极开展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生鲜乳、饲料、兽药及药物残留、水产品、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资打假专项执法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并依法销毁处理,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总结兽医专项执法工作,提炼经验做法,并进行广泛推广。及时收集疫情信息,做好疫情动态的分析和预测。

5、完善兽医监管工作机制。各执法单位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肩负起赋予的法定职责。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素质,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市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简报 篇6

3月10日,醴陵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召开“三创四化”工作调度会,强力推进“三创四化”工作。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康人清主持,全体局班子成员、各股所负责人、网格责任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博对“三创四化”工作和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单位对照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整治,以圆满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君明在讲话中强调:全局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瞄准创建目标,举全局之力推动“三创四化”工作落实:一是突出重点,从3月15日起开展一个月的专项行动,对食品经营、餐饮(包括学校食堂)、食品生产加工等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整治,同时大力深化农村集体聚餐专项治理和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二是必须上下联动。分管领导要加强调度,靠前指挥,全面督促、指导、协调各所开展工作,确保创建指标达标;三是必须强化保障。将创建工作作为“锻炼队伍,提升形象;改善硬件,提升服务”的抓手,对照工作指标严格考核,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任务落实。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市) ,创建措施,新疆昌吉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近些年昌吉市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为了消除农产品主粮隐患,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根据2014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 号文件的有关要求, 2015 年昌吉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市) ”。现将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市) 创建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遵守 “三大”原则

1.1 属地管理, 源头安全

昌吉市9 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7 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日常工作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在辖区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对农户使用农业投入品进行分类和指导。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在农产品上市之前进行抽样检测。做好农副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确保农副产品质量[1]。

1.2 先行试点, 逐步开展

2015 年为更好地开展生产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在6 个乡镇开展设立村级协管员的试点工作, 后期将在其他乡镇推进协管员试点经验, 争取早日实现村级协管员全覆盖, 从源头抓监管, 全面做好昌吉市农产品属地监管工作。

1.3 科学考核, 客观公正

昌吉市7 个乡镇均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健全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以绩效考核推动乡 (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从技术层面上设置考核指标, 对乡镇监管站检测及监管工作开展定分考核, 以推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顺利进行。

2 落实 “八大”任务

2.1 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昌吉地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由市人民政府担负。昌吉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 合理调配人手, 确保物资保障, 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打好基础。同时, 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财政投入, 保证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2]。

2.2 依法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制度, 督促昌吉市各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超市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等制度。加强各自经营场所农副产品的监管和检测, 及时张贴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抽检结果单, 供消费者监督。

2.3 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 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 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制度, 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定期对市区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

2.4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是全疆第2 个取得“CMA”计量认证证书和“CATL”自治区农业厅机构认证的市级检测机构, 是具备检测农残、兽残、重金属等264 个参数的综合性检测机构, 能够满足昌吉市辖区内农产品、农业生产环境、部分农业投入品主要指标的检测要求。

2.5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力度, 对与农产品质量相关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严格执法, 全程监管农产品质量,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3,4]。

2.6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 昌吉市农业局和园艺工作站联合制定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适应配套的《昌吉市瓜果蔬菜绿色种植标准汇编》, 包括当地常见的瓜果蔬菜31 个生产技术规程。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培训周等活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普及生产技术规程、相关标准知识。

2.7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改革, 目前已形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厅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三级共检”的检测体系。

2.8 开拓创新, 完善监管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源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昌吉市领先开展设立村级协管员的试点工作, 形成各个村级监管点、乡镇监管站、市级监管办“三级共监管”的创新模式, 全面做好属地监管。引领带动全昌吉市, 乃至昌吉州、全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苗亚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设[J].河南农业, 2012 (23) :28.

[2]王鹏祥, 王笑亮.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 :2476-2478.

[3]张照红, 殷慧龄, 翟银成, 等.新疆昌吉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235.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8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白城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白城市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截止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向日葵、蔬菜近20多个品种,面积达180万亩。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白城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市五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检验检测工作。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先后指定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白城市农委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截止7月末共检测蔬菜样品3820个,蔬菜品种38个,合格率为98%。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5次例行检测抽检工作,共抽取蔬菜样品311个,合格率98%。

二是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名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三是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白城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同时为了增强执法效果,与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多次联合执法检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出动人员3474人次,出动车辆1201台次,查处案件240件,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检查企业(业户)2317个次,整顿市场351个次,查获非法农业投入品27080公斤(种子、农药、化肥),挽回经济损失683.67万元,印发宣传材料15.2万份。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9

字数:777字 | 栏目:水利 〖QQ书签 百度收藏 收藏本文〗-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水利工程质量更上一台阶这一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忠实地履行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碰硬,把好工程质量关。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工作制度,规范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程序,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2、立足对每个受监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做好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巡回检查工作。

3、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做好工程验收前资料的审查和质量评定工作,出具准确,客观、公正的质量评定报告。

4、督促和帮助县级质量监督站开展工作。

5、突出中观管理,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加大监督力度。

三、工作重点

1、全市中型水库和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2、仙局县城市防洪工程、临海市城市防洪工程、温岭市东海涂围垦工程、永宁江二期治理工程、台州市供水二期工程和椒北供水一期工程等省、市重点水利工程的质监工作。

3、抓好海涂围垦、城防等工程项目的质监工作。

4、做好新受监工程的相关准备工作。

5、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测和评定工作。

四、实施计划1、1~3月,督促和帮助各县(市、区)级质量监督站开展工作。

2、4~6月,重点抓好全市中型、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抓好各在建工程度汛前的安全检查,保障各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

3、7~9月,做好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员的培训和资格审核。

4、10~12月,做好各完工工程的验收工作;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探索明年质监工作的新思路。

5、每一季度对所受监的工程项目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重点工程定期的开展质量监督活动。

上一篇:个人职业操守下一篇:表哥“驾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