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精选13篇)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1

1、什么是质量?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包括工作质量、设计质量、工艺质量等。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企业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2、为达到以上目的及目标,企业要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牢固树立产品品牌意识,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而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加强流程管理,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才有效果。

3、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现在工作中欠缺的恰恰是行动。很多人的水平并不差,欠缺的是态度,在行动上也总是慢人一步,凭经验处理问题,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PDCA循环,因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质量管理工作上,我也感觉到自己做得很不够,对全面质量管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程序,今后一定要应用到工作中,以解决好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可以使企业走向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2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3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应担负着酝酿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渗透课文主题的作用,要一开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扣学生思维的脉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电磁振荡教学中,首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振荡器发射电磁波,在一定距离外的地方放置一个由电感、电容和灯泡组成的回路,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动片,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这一现象,使学生长期形成的电流要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才能使灯泡发光的定向思维受到冲击,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每一个人都想追求本源,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学生非常投入,他们都说似乎“看到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把一个抽象无形的概念形象化了,这个教学上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方法灵活多样。增强学生兴趣

1.用直观、简单的演示实验。例如,讲“惯性、惯性现象”时,把“惯性演示器”放到讲台桌上,教师问:如果把支持金属球的金属片快速弹出,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积极地猜想,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他们的答法不一。接着演示实验,用弹簧片把金属片弹出,结果是金属球落在了下面的槽里。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2.创造教学情境。例如,讲初二物理“序言”一节时,可放映科教片《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学生感知物理的奇妙: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会产生倒影?平面镜为什么能成像?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气氛,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学生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例如,在学习《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课时,让学生回忆洗澡、游泳有什么感受,学生就抢答,水对身体有个向上的托力。再让学生用手指把塑料圆筒从水面压入水底,感受到水的浮力,松开手指,圆筒上浮。再进一步把乒乓球、木块、硬币、石头放入水里,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时学生就容易产生误解,认为上浮的物体,水对它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水对它无浮力,接着让学生将塑料圆筒(装人适量的砂子1用测力计称量一下,然后将圆筒全部浸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就变小,这时学生很快得出下沉的圆筒也受到水的浮力,从而消除了水对下沉的物体没有浮力的误解。让学生继续做实验将圆筒慢慢浸入水中到刚好全部浸入水里,再继续下沉,学生通过对测力计读数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就能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上,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的结论,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益。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应用》一课时,应用惯性解释日常惯性现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物理现象瞬时性变化,又涉及力学和运动学中的几个概念,情况较复杂,难于理解,因而不感兴趣,感到难学。可以采用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模拟演示这一过程。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分解性、放大性、再现性的功能,把这一具有瞬时变化的物理现象放“慢镜头”。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增强了教学气氛,刺激学生积极思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验学习乐趣。稳定学习兴趣

1.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一个班几十位学生,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得以提高,学有所成,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类学生的要求要具体、要贴切,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环境、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要使他们成为“旁观者”、“陪读生”,要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难度较小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让好、中、差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对的给予表扬,特别是后进生,给予特别表扬,回答错了,我从不当众指责,只是给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了成功一兴趣一成功。这样学生都会积极地争取参与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树立崇高理想,使兴趣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形成、发展一般经历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有了有趣、兴趣,要使之长久保持,必须使兴趣与高尚的理想结合起来,使之飞跃由乐趣发展为志趣。因为志趣带有自觉性、深刻性、方向性、一贯性的特点,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同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时,学习兴趣才会稳定持久,并产生出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产生学习毅力,克服困难,消除畏惧心理,学好功课。

在课堂教学中,我加大“感情投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做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采用启发设问、引用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加强和持久,使学生克服了“不良定势”,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在动态中逐步适应,在“成功——满足——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中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4

新年伊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共营山县委、营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文件,深刻的领会到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每位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敬业、关爱学生、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教。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呢?我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做到。陶行知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趋势。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才可能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以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是教育的古训。我一直深信: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尊师爱生是师生对话的感情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是:不备不教,是课就要备,而且要做到精心备课。每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处教师要进行强化、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学内容得到提升。

四、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

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做到布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讲评,讲评完必清,清完方罢休。一旦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这个作业是很重视的,这个作业也是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完成的。

五、做好培优扶差的工作

培优扶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头戏。要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老师要时时刻刻做到关注优生和学困生的成长状况。

六、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拥有非常健康的身体,师生双方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强而有力的保障。

当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种,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不论何种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倾心倾力去完成、去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重要的是用心地去做教育,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预算学习心得 篇5

一、公司的重视

我公司是来凤县的民营企业,在我的印象中,来凤的民营企业很多,但真正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业务技能,而将员工送到像武大这样高等学府去进行培训的几乎没有。只有少数的门店,例如像卖化妆品的销售行业有时会送员工去培训,他们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销售。而其他的民营企业会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只想员工为他们赚钱,只会算计耽误一天的工作给他们带来多少损失,根本不会在意员工个人的成长,没有让培训的意识。而我公司十分重视培训,在培训方面毫不吝惜。不仅老板自己学习、还要求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要学。学习企业的管理水平、学习自身的素养,以达到提高整个公司的业务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素质。最终的目的是使公司不断发展,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不败之地。我公司董事长、公司总经理的意识强,他们始终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壮大全靠一支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有凝聚力的优秀的员工队伍。不学习就要落后,不懂管理企业就要倒闭,不发展企业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素养、没有凝聚力的队伍就是垃圾和一盘散沙。一个优秀团队的代名词,不是人多,而是凝聚力。因此,老板和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提升,不惜花重金,也要进行员工队伍的培养。

二、学习氛围

全面改革个人学习心得 篇6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其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20__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从发展数量和效益提高向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转变,更注重质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领消费升级;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柱产业将逐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其二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当前“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主要问题,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和降低杠杆率,是要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和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向质量提升、绿色低碳、服务优化、品牌高端等方面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是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其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快金融法治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撑。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着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在加快金融法治建设方面,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近期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业对外开放、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征求意见稿。要推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

第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更深远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污染防治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并明确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快环境立法。我国虽已陆续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但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质量和法规的执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要确立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是___我国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效益不高、环境污染加剧难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环境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是较为适合我国采用的环保市场化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三是要推动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服务作用,推动产业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居民采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7

查一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查课外书籍, 查报纸杂志, 查网上相关知识库;课前查, 课上查, 课后查。

说一说:说学习目标任务, 说学法教法, 说学习思路, 说学情, 说作者和写作背景, 说教学反思意见、建议。

看一看:看生字新词卡片, 看教学挂图, 看书中插图, 看板书设计, 看多媒体课件, 看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

读一读:学生自渎, 教师范读, 听录音跟读, 分角色扮读, 小组读, 比赛读, 齐读;课内外广泛阅读、研读。

听一听:听音乐入境, 听师生感情朗读, 听老师精讲, 听学生积极发言, 听小组汇报展示, 听师生总结反馈。

记一记:书中勾画圈点标记加注, 用专用笔记本记知识点, 心记当天要完成的作业, 在备忘录上记课外练习。

议一议:议课题, 议重难点, 议主题思想, 议文章写法, 议集体质疑难题, 议小组探究问题, 议情感魅力教育。

评一评:评价教学能力, 评价个体差异, 评价小组合作参与度;评价目标达成, 评价过程与方法, 评价效果。

做一做:课前预习做, 课堂强化训练做, 齐动手演示做, 分角色编演做, 课堂达标检测做, 综合实践活动做。

背一背:背诵课文精彩部分,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背诵精品佳作, 背诵古诗文, 背诵名人名言、警句和熟语。

写一写:正确规范书写汉字;仔细看图说话、写话, 精练描写某片段, 课余小练笔写作, 独立完整写篇美文。

想一想:课前想如何有机高效地组织课堂, 课上想如何有机高效地解决问题, 课后想如何有机高效地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心得感悟 篇8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选对人、用好人上。要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要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基础上,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大熔炉中经受锤炼。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性决定党风。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更好地懂得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以更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督促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浮躁、不浮夸,追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以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勤俭节约、崇尚清廉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善向上。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没有变,党中央巩固压倒性态势、赢得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深化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篇9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社论文章。《新闻联播》、新华社、各地党报都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密集的报 道,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我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深有体会。

“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对新情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楚、内在逻辑更加周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提法新。“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 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主攻目标、保证力量四个方面,是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当今中国现状与发展的深入思考。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四个全面”内容新。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看出来: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这些提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四个全面”思想新。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0

关键词:转变,方式,促进,发展,数学教育

一、自主学习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 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

1. 激发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教材的编排意图,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质疑和猜想, 例如利用在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利用学习内容, 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 联系生活实际, 发现圆与车轮、篮球等设计原理的关系,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三是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 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2. 教给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开始, 在数学学习中尤其重要. 首先, 指导学生根据章节提出的学习目标, 初学教材, 领略教材的知识点, 提出重点疑点; 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思考, 对概念、定义、定律、算理等关键段落做标注; 其次, 自己可尝试解答习题, 再与教材解法加以对照、比较, 找出错漏.

3. 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 教师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管理权独握的做法, 注意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课堂. 有些数学知识, 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独学、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4. 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并逐步达到自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其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只要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能实现.

二、合作学习为学生立足适应未来社会提供成长的平台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进行的互助性学习. 特别是数学学科, 学生的合作学习显的尤为重要.

1. 合理分组. 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也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 一般合作学习小组4 - 6人为宜, 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 初期有教师指定小组长和学科长, 通过教师对小组长和学科长的培训, 在条件成熟后, 小组成员轮值, 人人成为小组的管理者, 充分调动学习小组在课堂中的群体作用.

2. 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合作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在活动中, 小组是一个整体, 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 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 各组成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 而成绩较差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 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自己失败而失败.

3. 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有选择的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 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 并可以在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作用, 教给学生一些合作技巧; 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提高合作的效率. 当讨论结束时, 正确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 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 更要关注过程, 要让学生经受挫折, 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探究学习为学生未来持续性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探索性活动.

1.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意识之中, 在数学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通过发现数学问题, 总结问题规律的案例, 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要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诱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

2.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要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否则探究就成了一句空话[2].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 更需要合作交流,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 通过师与生, 生与生、生与文本的交流, 逐渐提高探究的能力.

总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积极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全面从严治党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以党章为武器加强党性修养。“君子之修身,需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宗旨检查言行、修正坐标。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以实际行动作表率。

从严治党,还必须严肃党纪,坚决惩治腐败。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高发,反腐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惩治腐败,一方面,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

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篇12

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修炼共产党员的“心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战略视野和历史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党的理论、法规、制度、教育体系更趋完备,管党治党举措更严更实,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从一些重大典型案例的反思中可以看到,当前面对新的历史重任和时代考验,极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群众意识淡漠、担当意识不足、精神消极懈怠等突出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党性修养缺失,导致“知”与“行”分离,有的还背道而驰,就如“梦中人”“醉之翁”,台前台后两个样,呈现出双重人格。

由此,坚持从严治党、从心开始,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真正将党性原则内化为认识、情感、意志,形成思想和行动的高度自觉。作为党员干部,修炼好“心学”,就是要坚定党的信仰,做到时刻不放松,就是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做到时刻不懈怠,就是要对党百分忠诚,做到时刻不动摇,就是要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时刻不逾越,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修炼共产党员“心学”核心在于强化“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言”和“行”的一切根源都在于“心”。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核心就在于强化“知行合一”。

共产党人的“心学”,更强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进行党性修养和人格塑造,强化“知行合一”是其精髓和关键所在。个人认为,“知行合一”主要由“知、意、行”三个部分组成:“知”是心的本体,指人的道德良知,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和修身正己不断加以强化;“意”是心的活动,是对“知”的思考理解和主观能动;“行”是心的表现。《礼记·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在拥有知识、掌握事理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端正意念,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为。

多管齐下确保党员干部始终“知行合一”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个人认为,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保持“知行合一”,必须依靠四个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知行合一,基础在于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洁心正己,非一日之功。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只有持之以恒、常学常悟,方能见到成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做到至信而深厚,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和教育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生命线和根本点,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知行合一,核心在于修炼定力。对党员干部而言,强定力关键要保持“善意”之心、“敬畏”之心、“平静”之心、“忠诚”之心、“规矩”之心和“创新”之心。要创新党组织生活。按照“吾日三省吾身”要求,探索通过内容形式丰富的党组织生活,形成党员干部“时时保持警钟长鸣”的常态化机制。要强化进取精神。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主动肩负时代使命,以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锐气,勇于变革、勇于进取,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开辟事业人生新境界。要培养高尚情趣,以平和、淡泊、知足的心态对待“名、利、位、权”,用宽容、珍惜、感恩之心对待事业、同事和自己,牢牢把握为人处世的“度”,始终保持信仰的执着与坚定。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篇13

发展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而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是被公认为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优势的课程之一。因此,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 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 作为美术教师, 更应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 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 应该着重关注哪些问题呢。

一、提高对课程认识, 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美术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不喜欢, 其根本原因在教师, 是教师自己没有培养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是权威, 45分钟一直是老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则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 上课似听催眠曲, 没有发言权, 更谈不上主体地位。这注定会导致整堂课死气沉沉, 学生对美术肯定没兴趣。

首先,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目前的真实处境, 客观、正确地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在学校的众多学科中, 学生对每一学科的学习态度并不一样, 在目前功利性还比较浓厚的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会明显偏向于对将来的生活和生存———升学、谋职等有直接作用的学科;再加之某些落后观念的消极影响, 使人们对美育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和误解, 更障碍了对美术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及其功效的认识。而为了促使学生重视美术课, 采用强迫方式更不可取, 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指望学生普遍喜欢学习美术。客观地说,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 学生根本不可能像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那样, 肯以强大的意志力去迫使自己努力学习美术, 因为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美术教师只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兴趣来引导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因此, 评价一堂美术课的好坏, 首先要看学生对这一堂美术课所要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和好奇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其次, 我们美术教师自己应该视美术教育为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 接纳不同意见, 赏识他们的独特见解和表达, 加强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样才可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逐渐喜欢上美术课。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 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 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 ‘苦’就不是苦, 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 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 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要的一点是先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增了, 情趣高涨了, 才能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和灵感;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

例如, 教学湘版小学美术第六册《彩墨游戏》一课,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 也是第一次接触毛笔、宣纸等中国画绘画工具。这节课的成败关键点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办法讲述和介绍, 能使学生在首次与传统艺术见面时, 就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就以一个小魔术的方式将毛笔和宣纸的特性知识灵活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还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 这样, 在课堂的开头, 就已经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都很兴奋好奇, 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这活跃的氛围中, 开始了游戏式的彩墨创作。

二、改变不合理的学习方式, 增加学习兴趣

美术课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 不能以数、理、化学科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认为非要画得像、准确, 才算美, 否则将彻底抹煞学生的大胆想象和自由发挥, 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美术仅有的那一点点兴趣, 更会泯灭孩子的创造天性。其实,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知道, 美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它本来就应该是一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近似于癫狂状态的学科。教师不能把绘画知识和技能看作僵死的东西, 用来束缚学生的手脚, 限制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美术学习中, 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的属性显得最为突出, 而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对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表现力, 对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 以及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落后的学习方式, 提倡创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与爱护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多样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 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丰富而自由的个性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没有个性的存在, 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 就不会有创造力。

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广开思路, 想方设法, 灵活地调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兴趣。例如, 可以运用电影、录像、电视、范画、参观、访问、旅游, 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这个信息化世界, 计算机和网络等媒体在不断地完善和普及, 计算机在美术教学的运用也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 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我们教师要充分、灵活地利用好这一特殊的教学手段, 最大可能地发挥其辅助作用, 使整个课堂充满乐趣。例如, 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水墨画———动物》一课, 学生虽对中国画有所接触, 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写意动物。那么, 这一堂课的开头就应该合理地调动自己的教学技巧, 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小学生对动画片最喜欢不过了, 但这一代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用水墨画元素拍成的动画片。因此, 课一开始,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先让学生欣赏水墨动画片《松鼠理发师》或《小蝌蚪找妈妈》, 用这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们看完动画片, 兴趣大增, 课堂气氛立时活跃起来, 学生都急切地盼望自己也能用彩墨画出生动的小动物。兴趣激发起来了, 学习的动力产生了, 离学习成果就不远了。这时, 我同样用讲解毛笔和宣纸的特性知识的“小魔术”, 灵活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了创作学习过程。

三、接触社会, 感受生活, 丰富艺术储备

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寻找创作的源泉, 增加艺术形象储备, 丰富艺术理解能力。

不少对学习美术有兴趣、在课堂上有主动性的学生, 当其一旦开始动手创作的时候, 为什么又经常会感到不知道该画什么呢?多数学生为什么总选择临摹课本上的范画和欣赏作品?寻其根本原因, 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不敏感, 缺乏感悟能力和艺术理解能力, 因而没有建立起丰富的形象储备。

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中的美, 体会不到现实生活的美, 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哪怕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 生活感受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从这这门课的生活源头来开拓孩子们的眼界, 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 接触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丰富他们的形象储备, 激发他们的灵感, 鼓励他们的创作, 让他们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例如, 利用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 引导他们将平时的无意观察向有意观察发展, 引导他们和小动物交朋友, 注意观察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乌龟、小蝌蚪等等, 关注它们的外形、颜色、姿态、动作、叫声, 并试着把所看到的小动物画下来,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四、鼓励想象, 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 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给学生好多条条框框, 标准太细致, 太严格, 这样很容易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抹杀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生感到课程枯燥, 思维堵塞。

每个人的童年都喜欢异想天开, 充满幻想。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 教师要充分理解, 积极引导, 鼓励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好奇和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尤其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鼓励儿童大胆幻想、异想天开。例如, 让学生大胆的构思, 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画面中自由地展示自己奇特的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或者给所画物体注入人格和生命, 或者将所画人物变成动、植物或物品, 或让所画形象置于想象中的场合、空间, 从而用画笔色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样, 逐渐使学生对美术课程更加有兴趣, 对美术学习更加有动力, 逐渐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以多元评价, 提高自信, 激励进步

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评价学生的作品, 绝对不可以只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作品的品位高低和创意优劣。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全面, 当用美术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时候, 需要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例如, 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思维活跃, 见解独特;有的学生态度认真, 笔触谨慎, 制作精细, 作品整洁;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 但色彩丰富漂亮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 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才能使他们都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 充满成功的满足感和自信, 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要坚持新课改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引导人人参与, 积极发表看法。

在学生自评中, 要创设一种自主性学习活动, 可以由学生到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回顾、陈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阐述自己的创意:即介绍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样画的;也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创作笔记, 交流创作心得。

在学生互评中, 要引导学生敢于、乐于比较, 除了与同窗学习伙伴相互比较、评价各自的作品, 还可拿出名画家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用中外同龄学生的绘画习作与学生自己的画进行比较, 让学生自己去鉴赏优劣, 辨别高低, 发现差距, 悟出道理, 在不断发现中思考, 在思考中练习, 在练习中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他人的优点, 不断提高自己。

在教师评价中, 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不要过于强调造型能力而单纯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 而要注重创意和感悟,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中, 尤其要贯彻全员关注的理念, 既要热情激励绘画水平高的学生, 更要设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不仅仅要针对美术作业成果来评价学生, 更要依据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进步。

在这样的“自评———互评———师评”中, 学生会更加想表现自我, 勇于创新;学生的自信、自强、自爱心也将逐步增长。

总之, 当一名美术教师, 应该不断地去挖掘有利的教学资源, 调动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当学生们对美术有了兴趣, 才能更好发挥美育的促智功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使他们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美术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知识, 训练他们的绘画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美术课程教育中育人: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目前,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已大有改观, 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问题, 美术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始终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等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2008年妇幼保健所工作总结下一篇: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