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统计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经济统计(通用8篇)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1

北京市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坚持以数据质量为核心,强化统计队伍的人才保障,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强化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强化统计社会宣传的舆论保障,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的能力”的发展战略,加强统计精细管理,完善基础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强化统计服务,推进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为西城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统计保障。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有序组织,全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一是成立各级普查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则,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共同做好普查工作;二是着手进行调查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式,为普查奠定人力基础。搞好普查业务培训工作,从源头控制数据质量;三是结合社区工作站统计人员情况,对社区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沟通协作,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人口普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营造各部门、各单位、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配合普查的良 1

好社会氛围。

二、统筹安排,扎实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普查工作的成效也体现在普查资料的使用上。要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充分调动各级普查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深入开展研究,认真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为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充分利用经济普查所取得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作用,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计服务理念上坚持做到“四个转变”。在服务科学理念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提高统计服务动态性;在服务对象上变单纯为领导、部门服务向为全社会服务转变,进一步拓宽和延伸统计产品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渠道,努力提高统计服务的全面性;在服务时效上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增强服务的预见性和及时性;在服务形式上由提供数据服务为主向决策咨询服务转变,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统计分析、调研报告,努力提高统计服务工作实效性。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拓展和完善统计监测领域,全方位提升预警分析反应能力,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统计信息。三是结合区域实际,规划统计调查研究方向,更多地侧重人文、社会领域,生产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竞争力的统计调研分析。

四是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梳理现存统计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统计数据作用,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统计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积极建立起能够有效满足政府、社会公众、企业需求,信息获取方便的统计服务平台。

四、着眼长远,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既立足统计工作实际,又要着眼统计事业的发展大局,使其成为推动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启动经济社会宏观指标系统统计数据仓库建设,以金宏二期建设为契机,形成以数据仓库为支撑的高效、便捷的统计数据管理和发布系统。三是加快西城区经济社会数据资源的元数据与指标服务体系的梳理和编制进程,建立健全收集和管理规范,满足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的需要。四是把培育信息化人才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强化统计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综合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努力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五、优化环境,深化法制建设促进统计工作和谐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宣传《统计违法违纪处分条例》和新《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律,将一法一规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融入、渗透到日常统计工作管理、组织开展的每一项统计调查中,并将其与诚信统计单位评估活动相结

合,扩大诚信统计内涵和理论深度,迎接国家、市局对“五五”普法工作的验收。二是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结合《统计违法违纪处分条例》和新《统计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局队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及配套制度,加强统计报表审批备案、信用信息系统、规范性文件审批备案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维护统计法律尊严,树立统计部门权威,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统计法制工作环境。三是建立健全统计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办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细化案件移送的具体工作程序,努力形成查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强大合力。

六、强化管理,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进程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效能的第一突破口。一是要深化诚信统计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业务督导的方式和方法;二是认真研究部门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工作关系,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以点带面努力推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进程;三是落实社区统计工作的各项职能和制度,规范社区统计人员管理,提升统计工作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性;四是制定基层统计人员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七、以人为本,构建适应新时期统计事业发展的高素质统计干部队伍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由医疗机构诊断、报告, 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历年年档案资料。

1.2 诊断及分类标准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痘工作方案中关于水痘临床、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诊断依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发病例数及构成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7—2012年共报告水痘例2 688例, 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 687例, 占总病例数的99.96%, 其中暴发疫情病例92例, 占3.42%。全区平均总人口397 517人,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2.70/10万。2008年发病上升, 2009年下降, 2010—2011又明显上升, 2012年呈下降趋势。

2.2 发病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北京市平谷区历年的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 以1、3~5和10~12月份为主, 高峰月病例占总病例75.97%。见表1。

2.2.2 性别分布

水痘例2 688人中, 男性1 441人, 女性1 247人, 男、女性别比为1.15∶1, 男性略高于女性。

2.2.3 年龄分布

小年龄组发病较多, 0~16岁组占发病总数的76.71%, 其中以4~12岁组、1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 占56.51%, 见表2。

2.2.4 职业分布

病例以学生、散居和托幼机构儿童为主, 占发病总人数的85.94%, 其次为工人, 家务待业人员占总病例数的6.96%。见表3。

2.2.5 地区分布

按病例居住地所属性质为准统计, 农村水痘发病率较高, 城乡比为1.24∶1。见表4。

2.2.6 免疫史

有免疫史的病例所占比例小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见表5。

2.2.7 症状监测

所有的病例都有出疹的表现, 发热病例占41.11%。见表5。

3 讨论

北京市平谷区水痘全年发病周分布显示, 冬季和夏季为高, 提示平谷区水痘呈现冬夏季节好发特点, 符合聚集性病例发病特点, 其原因是2、8月正值学校和托幼机构假期, 人群的分散起到了自然切断传染途径的作用, 因此, 应鼓励在校学生课间活动时多开窗通风, 课间尽可能地参加一些室外活动,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处理, 从而控制水痘流行, 降低发病率。

从2007—2012年北京市平谷区水痘病例发生情况来看, 学校托幼机构是水痘发生的重要场所, 16岁以下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 与文献[4-8]报道的一致。尤其是乡村小学, 原因有: (1) 传染途径易实现: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以经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 (2) 学生中易感者比例较大:一旦出现病例, 特别是症状轻微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例, 若未及时进行隔离, 集体生活会加速本病的传染。性别分布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与文献一致[9-10], 这与男孩卫生意识差、活泼好动有关。农村高于城市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稍落后、卫生观念淡薄、条件相对差、水痘疫苗接种率低等有关。

目前治疗水痘尚无特效的方法, 而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特异和有效的手段, 但由于水痘疫苗是二类疫苗且价格较高, 人群接种率低, 不能形成免疫屏障[9、11]。因此, 控制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中小学校、幼托机构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疫情处置工作, 针对水痘的传播特点, 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防止出现暴发疫情;加强常规疫情监测, 落实晨午检制度, 改善教室通风条件,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水痘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提高学校、家长及少年儿童的防病意识;当发生水痘暴发和流行时应同时考虑应急接种。平谷区特别应加强农村地区散居儿童特别是农村学校托幼园所水痘疫情的监测, 宣传教育, 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 以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进一步降低水痘发病率。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 水痘疫苗的保护率大约在98%左右[12], 也就是说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有2%左右仍可能发生水痘。水痘疫苗为二类疫苗, 费用相对比较高, 儿童接种率相对较低, 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将水痘纳计划免疫疫苗, 由政府买单或降低疫苗价格, 13岁以下儿童都能接种水痘疫苗, 控制水痘发病率, 使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平谷区2007—2012水痘疫情统计分析, 掌握近几年水痘流行特征, 为今后制定调整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进行2007—2012年水痘疫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区共报告水痘2 688例, 临床诊断病例2 687例, 占99.96%;其中暴发疫情病例92例, 占3.42%。发病人群以学龄儿童为主, 占80.25%。男女性别比为1.15∶1。农村发病高于城区, 为1.24∶1。全年均可发病, 发病高峰月主要是上年12月到次年1月和当年5月到7月两个高峰。发病人群中接种疫苗和不接种疫苗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平谷区水痘发病主要在冬季和夏季, 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 在这两个季节应加强学龄儿童和散居儿童特别是农村学校、托幼园所水痘疫情的监测, 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加强水痘疫苗应急接种的及时性, 及时采取隔离病例等控制措施, 以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进一步降低水痘发病率。

关键词:水痘,疫情,分析

参考文献

[1]耿贯一.流行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52-562.

[2]刘国华, 许汴利.急性与新发传染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50-155.

[3]Takahashi M.Currentstatusand prospectsoflive varicella vaccine[J].Vaccine, 1992, 10:1007.

[4]富继业, 孙培源, 史如晶, 等.2006—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 2012, 6 (2) :80-82.

[5]许青, 徐爱强.我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与水痘疫苗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21 (10) :1093-1097.

[6]刘艳.2009—2011年青岛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 (6) :614.

[7]孔敏玲, 陈光艳, 李功理.2010—2012年番禺区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 (6) :604.

[8]李论, 王艳霞.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辖区2009—2011年水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9 (7) :255.

[9]冯冉, 李印东, 李长青, 等.北京市顺义区2006—2009年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5) :640-641.

[10]王哲, 李克莉, 孟祥鹏, 等.山东省2007—2009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 (1) :10

[11]富继业, 敦哲, 孙培源, 等.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8, 10 (6) :448-450.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3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10亿元和855.4亿元,分别增长16.8%和13.7%,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513.1亿元和21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1.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2716亿元,增长17.1%。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9%、41.6%和18%。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6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累计分别达到8827.9亿元和9941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2.6倍。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开高走,四季度明显加大。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过4%,12月份继续走高,达到4.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涨幅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5%,非食品价格上涨1%;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6.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5%。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5.9%。

房屋销售价格自5月份开始逐步走稳,月度同比涨幅持续小幅回落。全市房屋销售价格从4月份同比上涨14.7%回落到10月份上涨11.1%、11月份上涨9.1%,12月份进一步回落到上涨6.3%。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从5月份上涨22%回落到12月份上涨9.9%;二手住宅价格从4月份上涨8.4%回落到12月份上涨2.6%。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5%,其中新建住宅上涨18%,二手住宅上涨5%。

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7.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982.5万人、1063.7万人、774.2万人和823.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54.8万人、125.3万人、98.5万人和76.7万人;比2005年末净增462.5万人、488.9万人、379.6万人和494.9万人。年末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59.3万人,参保率为92%。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8.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5万人,参合率为96.7%,高于上年末1个百分点,高于2005年末16.4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3.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8.2万人。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18家,床位6.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68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5个。

三、水资源、能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全市总用水量35.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其中,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增长2%;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11.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9.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71%。“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39.54%。

能源:“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5%,提前1年达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

环境: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1%,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均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别比2005年提高18.6个和24.9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6天,比上年增加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4.3个百分点。

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1062起,死亡1176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增加13起,死亡人数增加19人,分别上升1.2%和1.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9;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2.03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45人;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57人。

四、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20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0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9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3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3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713条,比上年末增加21条,比2005年末增加120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4条,比上年末增加5条,比2005年末增加10条。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1874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73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529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3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8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222公里。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2万辆,比上年末下降0.8%,比2005年末增长16.5%;轨道交通运营车辆2463辆,比上年末增长 22.3%,比2005年末增长1.5倍。全年公共电汽车客运总量50.4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3%,比2005年增长12.1%;轨道交通客运总量1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9.3%,比2005年增长1.7倍。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8.7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3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4.2亿立方米,均与上年持平。

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80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6%。其中生产用电670.6亿千瓦时,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9.3亿千瓦时,增长8.2%。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29万吨,比上年下降21.6%;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含燕山石化)72亿立方米,增长12.5%。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6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445万户,增长6%。全市燃气管线达到1550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2%。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4.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和16.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30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内销产值11436.9亿元,增长23.7%;出口交货值1632亿元,增长8.8%。产品销售率为98.81%。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3.96,比上年提高38.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45亿元,增长50.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69.5亿元,增长61.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220.7亿元,增长43.4%;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56亿元,增长1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76亿元,增长1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797.8亿元,增长21.4%。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本年新签合同额6969.8亿元,增长23.7%。

“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

六、新产业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66.5亿元,增长1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0.9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42亿元,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

七、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907.3亿元,比上年下降17.7%;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3179.1亿元,增长51.6%;外商及港澳台单位完成投资407.1亿元,下降8.5%。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5002.6亿元,增长14.3%;农村投资490.9亿元,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3.2亿元,下降24.8%;第二产业投资528.1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投资522.3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投资4922.3亿元,增长12.1%。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03.5亿元,下降4%,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投资720.5亿元,所占比重为51.3%,公共服务业投资359.1亿元,所占比重为25.6%。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住宅投资1509亿元,增长66.4%;办公楼投资259.1亿元,增长5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36.3亿元,增长67.5%。

政策房建设:全市完成政策性住房投资412.7亿元。年末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4023.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958.5万平方米。全年政策性住房竣工面积495.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03.5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3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4.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37.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五年间年均增长24.3%,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63.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

八、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和开发区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30.8亿元,增长25.8%;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97.2亿元,增长6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89.3亿元,增长17.6%;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0.6亿元,增长33.9%。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315.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6.4%,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销售机动车143.2万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新车91.6万辆,增长30.4%;旧车51.6万辆,增长15.7%。“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销售机动车497万辆,是“十五”时期的2.6倍。其中,新车294.5万辆,是“十五”时期的2.2倍;旧车202.5万辆,是“十五”时期的3.3倍。

对外经济: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30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出口554.7亿美元,增长14.7%;进口2459.4亿美元,增长47.8%。

“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389.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其中出口2482亿美元,进口8907.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3倍。

全年批准合同外资8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6亿美元,增长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7.6%;房地产业占22.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5%;制造业占10.8%。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

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实现营业额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营业额83.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

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国人421.6万人次,增长23%;港、澳、台同胞68.4万人次,下降1.7%。旅游外汇收入50.4亿美元,增长15.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2425.1亿元,增长13.1%。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7.9亿元,增长13.3%。全年出境游人数272.7万人次,增长1.1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国内旅游者7.6亿人次,均为“十五”时期的1.4倍。累计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11334.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4.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倍和2倍。

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19个,累计招商企业38658家,比上年末增加2614家;其中投产开业企业21992家,减少470家。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17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利润1470.7亿元,增长19.4%;应缴税金801.9亿元,增长12.4%。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15754家,实现总收入15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出口总额223.1亿美元,增长7.1%;实现利润1293亿元,增长15.2%;应缴税金664.7亿元,增长10.6%。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开业企业1592家,实现总收入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329.4亿元,增长15.9%;应缴税金177.7亿元,增长18.3%。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全年货物周转量51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其中,铁路257.5亿吨公里,增长12.2%;公路101.6亿吨公里,增长15.6%;民航46.4亿吨公里,增长30.7%;管道106.4亿吨公里,增长20.3%。铁路、公路、民航、管道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为50.3%、19.8%、9.1%和20.8%。

全年旅客周转量1326.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铁路99.6亿人公里,增长6.4%;公路287.1亿人公里,增长7.2%;民航940.3亿人公里,增长19.8%。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比重分别为7.5%、21.6%和70.9%。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80.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7%,比2005年末增长86.2%。民用汽车452.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和2005年末增长21.7%和1.1倍,其中私人汽车374.4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拥有量275.9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7%和26.5%,比2005年末增长1.4倍和1.8倍。

邮电: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111.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8.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06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88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96.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89.2万户。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2.3万户,年末累计达到2117.7万户。全年短信业务总量达到368.7亿条,比上年增长1.2%。互联网用户数548.7万户,增长8.7%。全年发送邮政函件6.8亿件,增长5.3%;特快专递2982万件,下降2.9%。

十、金融

存贷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66584.6亿元,比年初增加9628.1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546.8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44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83.9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859.1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6479.6亿元,比年初增加5428.2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454.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9563.8亿元,比年初增加4143.5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134.1亿元。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7575.4亿元,比上年下降5%。其中股票成交额79843.1亿元,增长1.9%;基金成交额1714.9亿元,下降23.9%;债券成交额3384.3亿元,增长88.9%。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47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3亿元,增长29.1%;人身险保费收入754.2亿元,增长41.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1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财产险赔付93.7亿元,增长9.8%;人身险赔付105.9亿元,下降4.3%。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市共有52所普通高校和11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万人,在学研究生22.5万人,毕业生5.9万人。全市89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5万人,在校生57.8万人,毕业生15万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6.6万人,在校生19.8万人,毕业生6.2万人;初中招生10.2万人,在校生31万人,毕业生10.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1.4万人,在校生65.3万人,毕业生10.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7.1万人,在校生21.9万人,毕业生7.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67人,在校生7981人,毕业生1914人。

年末全市共有民办小学21所,在校学生3.3万人;民办普通中学73所,在校学生3.7万人;民办高等教育77所(含民办高校和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学生15.7万人。成人高校24所,在校学生26.6万人(含普通高校成人本专科生)。

科学技术: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5%,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26万人,比上年增长2.8%。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7万件和3.4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46.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3.3万件和1.1万件,增长14.1%和22.4%。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1万项,增长1.8%;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579.5亿元,增长27.8%。“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21万件和10万件,均比“十五”时期增长1.5倍。累计签订技术合同25.6万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422.8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64%和2.8倍。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总藏量4451万册。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全市拥有注册博物馆156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9.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0%。北京地区13条院线102家影院共放映电影72.6万场,观众2774万人次,票房收入11.8亿元。北京地区出版报纸259种,出版期刊3030种,出版图书15.5万种。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7个,已开放档案87.5万卷。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531个,比上年末减少72个,比2005年末增加1713个;其中医院551个,卫生院115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4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4万张,比2005年末增加1.5万张;其中医院8.5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64人,比2005年末增加4.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3万人,注册护士6.5万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14148.4万人次。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66.39/10万,死亡率1.14/10万。

体育: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6151个。全市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1100人,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81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15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157枚,其中金牌59枚,银牌38枚。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1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增速为2010年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统计年鉴数比较结果。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情况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汇总及评估完毕后以普查公报等形式发布。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5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10年能耗数据待国家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另行发布。

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能耗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如按现价计算,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5.91立方米。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8.新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均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庄园。

10.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4

一、业务发展情况

2016年,北京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储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04.42亿元,同比增长28.32%;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86.00亿元,同比增长49.32%。

(一)邮政普遍服务

2016年全市普遍服务业务整体下降,其中函件业务累计完成44083.71万件,同比下降28.02%;包裹业务累计完成257.32万件,同比下降32.92%;报纸业务累计完成67818.66万份,同比下降4.35%;杂志业务累计完成2848.99万份,同比下降19.22%;汇兑业务累计完成226.49万笔,同比下降33.36%。

(二)快递业务

2016年全市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60亿件,同比增长38.5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6.57亿元,同比增长41.24%。

快递业务收入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升。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收入比重达84.28%,较去年提升7.7个百分点。

同城快递业务增势强劲。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8.59亿件,同比增长83.71%;实现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5.74亿元,同比增长108.63%。

异地快递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全年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0.69亿件,同比增长14.81%;实现业务收入115.11亿元,同比增长25.77%。

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稳定增长。全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完成0.33亿件,同比增长103.06%;实现业务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0.57%。

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43.82%、54.52%和1.66 %,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33.42%、44.87%和10.52%。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了10.79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52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快递收入的比重下降了4.25个百分点。

民营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0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6.58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8.40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15.53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0.13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4.46亿元。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5.49%、93.86%和0.64%,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10.36%、84.01%和5.63%,与上年相比,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二、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机构设备

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7156处,比上年末增长16.91%。其中,快递服务营业网点6395处,比上年末增长23.86%。全市拥有邮政信筒信箱5403个,拥有邮政报刊亭总数1725处。全行业拥有各类汽车12776辆,比上年末增长44.92%,其中快递服务汽车10626辆,比上年末增长58.27%。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33866台,比上年末增长18.25%;手持终端62302台,比上年末增长8.71%。

(二)服务能力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5

国家统计局平谷调查队

北京市平谷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关于开展以“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

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的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有效解决服务意识不强、统计环境欠优等问题,营造优质、高效、规范、诚信的统计服务环境,促进全区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办公室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以“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意见》(京平办发【2008】12号)的要求,经局队党组决定在全区统计系统范围内开展以“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切实加强领导。平谷区统计局、调查队把这项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一把手亲自抓,亲自动员。成立“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下简称大讨论活动办公室)。

1、领导小组 组 长:张宝元 副组长:王国凤

成 员:王晓明、王进利、于海金、王全利 陈月侠

2、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王全利

成 员:武杰亭、王艳青、宋霜

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办公室设在人教科,负责组织协调、综合指导、信息反馈、监督检查和日常工作。联系电话:89989291。

二、指导思想和应把握的原则

开展以“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为主题大讨论活 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服务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为主题,以开展优化发展软环境大讨论活动为主线,以加强统计服务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为重点,坚持一手抓制度完善,推进长效机制,一手抓重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好、工作节奏快、统计数字准”的发展软环境,全力推动全区统计系统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大讨论活动要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讨论活动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开展优化软环境大讨论活动要紧密联系干部职工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统计中心任务,切实解决损害发展软环境的突出问题,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开展大讨论活动重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策水平和加快发展的意识。一是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我教育;二是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的自觉性,总结经验,明确方向,自我提高。

3、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自查自纠。根据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在“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坚持整改结合,标本兼治。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措施,针对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个人要分别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5、坚持督促检查,总结经验。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督促检查和指导,按照各阶段开展的内容抓好落实,要开展自查自纠、边整边改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总结经验。

三、目标要求

开展以“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为主题的大讨论 活动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开门”的办法,抓好这项工作,要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质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数字质量、优化社会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各科室之间要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发挥整体和综合优势,进一步促进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

1、思想认识要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大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做好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优化发展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工作作风要有明显改进。通过开展大讨论,干部职工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在此次大讨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带头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争当行业先锋;二是带领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进一步树立优化软环境意识;三是带动作用,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和参与到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中来。

3、发展的软环境要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强化统计的服务行为,进一步以创新的精神公开办事程序、规范统计服务行为。二是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环境体系建设。营造一个有利创新的法制环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统。三是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努力提高平谷区统计系统社会评价水平。

四、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服务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统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各界提供数据,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统计部门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提供统计服务技能,在服务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二是服务技能欠缺。部分人员缺乏竞争意识,不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服务技能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群众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三是服务标准有待提高。

2、办事效率不够高。部分同志大局观念不强,科室之间协调力 度不大,遇事互相推诿。

3、部分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感,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拖沓,履行职责意识不强,致使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这些损害发展软环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至于了全区统计系统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这次大讨论活动作为事关全局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五、方法和步骤

大讨论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时间从2008年4月1日开始,至6月30日结束。

(一)学习提高阶段(4月1日—4月21日)

学习提高阶段是大讨论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是搞好大讨论活动的首要环节。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各科室、队、中心及统计所分别讨论、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学习。主要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八荣八耻干部读本》、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平谷区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统计法律法规、统计业务知识及机关工作制度等。其它有关软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公共管理知识、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等作为辅助学习材料。

各科室、队、中心及统计所要有学习计划、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干部职工要做好学习笔记。

(二)查摆问题阶段(4月22日—5月22日)

在坚持实事求是,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广泛发扬民主,紧密联系实际,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关于“优化发展统计软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班子会、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走访基层报表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设臵意见箱等形式相互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领导班子要围绕自身建设、工作职能、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办事效率、部门协调配合等方面,查找不利问题。干部职工要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工作方 法、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查找问题。

大讨论活动办公室负责整理局队班子查找出的问题,各科室、队、中心及统计所自行整理查找出的问题,并上报大讨论活动办公室。

(三)制定措施阶段(5月23日—6月14日)

对照检查阶段查找出的问题,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际,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做到“两个注重、三个明确”,即:一是注重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增强统计服务意识、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质量;二是注重可操作性,整改措施的内容要具体,有方法、有步骤,以利于整改和提高。“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责任,属于班子问题,领导班子成员承担责任,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属于干部职工个人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自觉整改;二是明确目标,整改措施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阶段性要求,切实立足长远,改进工作;三是明确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整改的,限定时间立即整改;对于需要时日逐步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对于需要长期整改提高的,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进行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6月15日—6月30日)

检查验收工作,由局队大讨论活动办公室负责,采取“听、看、查”的方式。

1、“听”:召开会议,听取各科室负责人汇报大讨论活动各阶段进展情况。

2、“看”:深入到科室,查看学习材料、活动方案、讨论记录和个人整改措施等与大讨论活动相关的材料。

3、“查”:跟踪检查各科室在统计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正面典型,大力弘扬,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及时改正。

平谷区统计局、调查队

北京西城区统计局工作计划 篇6

2005年西城区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核心,强化四个保障,提高一个能力。坚持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不出假数和真实可信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原则,全区统计系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基础工作,落实责任制,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的人才保障,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统计人才库,从政治上严格要求,整体素质要有大的提高,培养全区统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在新的形势下,统计事业要发展,就要紧紧依靠信息化的力量,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解放生产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进而推进统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强化依法行政的法制保障,继续提高依法统计,依法行政的意识,把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养统计执法骨干力量,提高统计执法整体水平。强化统计社会宣传的舆论保障,统计部门要不断的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扩大宣传效果,弘扬统计文化,提高统计工作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扩大统计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的能力,加强调研工作,努力打造精品,拓宽视野,1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对外交流,拓展思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集调研课题,针对需求搞调研,逐步提高街道统计机构和区属各公司的统计分析水平,为统筹地区(部门)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一、再接再厉,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

2004年,我区的经济普查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做好普查后续工作。2005年上半年,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数据质量审核、数据处理汇总、对基层单位开展执法检查等,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国家普查办质量检查、资料开发和课题研究、普查档案整理、总结表彰等。当前阶段,是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审核查询力度,将数据中的错误消灭在上报之前,同时要对经普数据全面复查,使单位帐目中的数据、上报给各级普查办的报表数据和各级普查办计算机中的数据完全一致,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迎接国家普查办的质量检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源十分丰富,要在做好数据审核、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资料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要创新方式,运用项目管理理念,借用外脑,以重大项目为核心,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课题小组,采取项目招标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规范管理,开发成果要多样化,尽量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普查资料的需求。

二、下大力量,组织好1%人口抽样调查

今年国家将启动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普查每十年搞一次,而在十年当中,缺少人口方面的动态监测数据,因此,1%人口抽样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市统计局初步规划,今年3-5月,各区县成立机构,制定计划,在此期间,国家将抽取街(乡)级样本;7-8月,市统计局培训区县业务骨干,被抽中街道成立机构,区县开展试点工作;9-10月,区县完成对调查员的培训,绘制普查区图,编制调查底册等;11-12月完成登记、复查和编码等工作;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主要完成数据录入、资料开发、档案整理、总结表彰等工作。我们要加大审核监督力度,确保数据质量,组织工作要严密,机构建立要到位,方案制定要科学,培训工作要认真,确保调查质量。

三、集中精力,深入推进统计数据网上报送工作 认真总结2004年各专业网报工作经验和教训,加快网络报送的步伐,逐步完善网上报送软、硬件系统,力争2005年底各专业限额以上单位逐步实现网上报表。在深入推进网报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建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为企业网报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全面实现分析功能,并着手准备做好我区综合数据库与市统计局“大都市指标体系”的衔接工作,丰富综合数据库分析功 能。同时将引进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提升统计分析的科技含量,使决策依据更具科学性。

四、以点带面,“功能街区”统计监测要有新突破 多年来,我们在对“功能街区”统计监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建立了完善的德胜科技园和西单商业街统计监测系统,但也有些“功能街区”因为区域界定等原因,一直很难开展统计监测工作。街道区划重新调整以后,使全面反映六个功能街区经济发展状况具备了有利条件。今年,我们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功能街区”的特点,扩大对“功能街区”统计监测的范围,重点突破金融街和什刹海两个街区,为我区实施“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战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有关街道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为统筹地区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情。

五、整合资源,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统计部门要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宣传效果,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去年,为配合经济普查,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统计宣传,有效地树立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形象。2005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统计事业的改革、发展状况,统计人的精神风貌,弘扬统计文化,提高社会对统计的认知度,提高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尤其要通过宣传《统计法》,使依法统计逐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统计成果,将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等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出去,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各界服务。

六、加快步伐,强力推进统计执法工作

2005年,市统计局将加强对区县统计执法工作的领导,全年下达执法检查任务400家,立案率20%。为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全区各部门、各街道要统一认识,树立全员执法的思想。一是要继续加强《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宣传,二是要加大对违法单位的教育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还要针对新的形势,研究统计执法工作的新办法、新手段,尤其要针对“网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网报规章制度。培养统计执法骨干力量,提高统计执法整体水平。

七、加强调研,努力打造精品

加强与各街道和各综合部门的交流,把提高街道统计机构调查研究水平作为重点,加强培训和指导,以经济普查资料开发为契机,认真研究、开发、利用丰富的普查数据,使普查数据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推动街道和综合部门的调研工作,带动全区统计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推进“三区”战略的落实,促进区域的发展与和谐服务。今年的调研工作任务很重,要在全区性调研课题中提高参与度,如区委、区政府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战略性研究课题,“十一 •五规划”编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研究等项目。要建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课题小组,各课题组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调研工作合力,充分借助外脑,集思广益,取得高水平的调研成果。

八、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

随着街道体制改革的有序进行,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已经切实摆在我们面前。首先,我们要整合地区内的人力资源,依托经济普查基层调查员队伍,在社区内招聘一些具有一定综合素质,从事过统计、会计、教师等职业的下岗人员及企业内退人员,建立社区统计人才库,形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以备完成各种大型普查、调查和人口及居民生活方面的调查之需。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具体指导,合理安排,逐步规范等一系列措施,定期进行各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水平,提升街道统计人员为统筹地区发展服务的能力,使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北京市经济统计 篇7

2010年4月17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文, 以下简称“国10号文”)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临时性措施, 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北京市于2010年4月30日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 (京政发[2010]13号文, 以下简称“京13号文”) , 要求“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11年2月15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 (京政办发[2011]8号文, 以下简称“京8号文”) 出台, 进一步明确了限购范围, “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 、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 (含) 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限购1套住房 (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 (含) 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二、限购政策对北京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的影响

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如表1所示。

为直观表示北京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的变化趋势, 将普通住宅和别墅、高档公寓新开工面积的数据反映于同一坐标系下。在不影响整体趋势的前提下, 将普通住宅的数据处理为原数据的1/10,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 2010年4月和2011年2月限购政策实施前后, 北京普通住宅、别墅和高档公寓新开工面积没有明显变化。从现象上看, 限购政策对北京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没有显著影响。

三、限购政策对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影响

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如表2所示。

将表2的数据反映于同一坐标系下, 以便直观表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变化情况。类似地, 将普通住宅的数据处理为原数据的1/10,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 2010年4月“国10号文”和“京13号文”颁布后, 北京别墅、高档公寓的销售面积明显减少, 而普通住宅销售情况没有显著变化。自2011年2月“京8号文”实施以来, 北京普通住宅、别墅和高档公寓销售面积减少。总体而言, 限购政策实施后, 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减少。

四、限购政策对北京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

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如表3所示。

为直观对比限购政策实施前后北京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 将普通住宅和别墅、高档公寓销售价格的数据反映于同一坐标系下, 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 在2011年2月“京8号文”实施以前, 北京普通住宅、别墅和高档公寓销售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自“京8号文”实施以来, 北京普通住宅、别墅和高档公寓的价格水平总体下滑。就初步统计情况来看, 限购政策 (“京8号文”)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京商品住宅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

数据来源:搜房网中指数据库。

数据来源:搜房网中指数据库。

数据来源:搜房网中指数据库。

五、小结

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二十年 篇8

二十年回顾

1993年,随着《基本单位名录库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和单机版的“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工作拉开序幕。二十年的时间里,北京统计人为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为一个可实现统一管理、即时维护、集中存储、信息多方共享的基础数据库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项举措在全国首创,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1996年,全市在各区县统计部门启动了统计登记工作,从而实现了新增单位及时纳入名录库管理,为名录库更新维护开辟了新的渠道。

2006年,北京建立了国税、地税、工商、民政、编办、质监和统计七个部门名录库共享交换制度,实现了名录库系统与地税、质监部门数据通过网络即时交换,在全国基本单位统计工作领域中率先实现了与部门数据的即时交换共享。同年,为实现普查数据与非普查年份年定报调查单位的平稳衔接,建立了法人单位经营情况调查(即“准规模”调查)制度。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资料推算法人单位的经营情况,将可能达到专业规模(限额)标准的单位作为准规模单位,下发各区县进行实地查找,组织填报相关报表,经评估核实后,及时纳入年定报统计范围。在全国首创 “准规模”调查工作,为北京的年定报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年,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推行企业一套表为契机,我们制定了《基本单位年定报统计工作方案》,提出 “先入库、后采数”的工作原则,在全国首创了“基本单位年定报调查单位增减变动维护”审批的工作模式,对所有纳入“北京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的调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同年,鉴于基本单位年定报调查与名录库调查的目的和范围不同,建立了《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加之原有的《基本单位名录库调查统计报表制度》,使制度的应用范围更加清晰,调查目的更加明确。

各项大型普查为基本单位统计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996年,北京市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都纳入调查范围。这次普查是全市对各类单位首次进行的清理和调查,全面更新了北京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

2001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了北京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北京市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督、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及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了基础。

2004年,以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从而建立健全了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此次普查首次将基本单位统计的结果与专业报表进行了有机结合,为今后的统计调查对象的统一管理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2008年,北京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对象为在本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通过这次普查,进一步健全了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基本单位统计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2005年,全市建立了网络版的“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拥有单位统计登记及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两大功能。系统由市区两级即时更新维护,实现了市区两级统计管理部门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统一和网络化管理。网络版“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标志着专业间、区县间调查对象“不见面”的壁垒被成功打破,有效解决了重复统计这一痼疾,使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1年,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名录库管理系统”,并采取分布式日志采集的方式,收集各省级基本单位统计数据。为解决与国家系统的衔接,同时保留北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原有统计登记、“准规模”调查、工商税务等七部门比对共享工作特色,全市启动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保证了与国家系统的顺利衔接。

展望未来

历经二十年发展,北京政府统计的名录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未来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名录库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名录库的作用,笔者建议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地位,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纵深协作

由政府牵头,在部门层面之外成立专门机构,搭建部门之间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建立高于统计意义和用途的可共享共用的单位名录库。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服务社会管理的基础地位,在现有的共享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对部门数据的研究分析,解决部门间相类似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最终实现部门间可共享信息在统计领域取之能用。比如如果直接取得税务部门的单位纳税收入,即可取消“准规模”调查工作,直接应用部门信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直面基本单位统计的现状,明确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目的与范围

目前,统计系统基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基础相对于数十万量级的调查单位还是薄弱的。如何让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取得最佳效果,需要进一步将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与内容进行细致地梳理与总结。可将所有单位按对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划分出层次,逐级分配力量进行调查维护,第一层面应为规模(限额)以上单位,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年定报单位。第二层面是潜在能成为规模(限额)以上的单位,如根据纳税情况确定的“准规模”调查单位,或在工商登记时注册资本比较大的单位等。第三层面是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单位。

提升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影响力,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与对象

要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地位,需加强名录库的数据质量控制,还要加强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与对象。首先应加强对政府的服务,基本单位名录信息要更好地服务于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基本单位统计要从经济总量、经济性质、经济结构、行业状况、资源配置等众多方面,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深加工和分析;其次是加强部门间共享服务,可将名录库列示出可提供范围的信息,公示于各政府部门,更好地为部门开展各项调查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再次是加强服务社会公众意识,名录库应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提供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统计特色指标,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

回顾北京市基本单位统计的二十年,经过北京统计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基本单位统计之路,但就名录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消灭这种差距。愿有关部门根据北京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改进和完善全市的基本单位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作用。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上一篇:宝山工业园区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下一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