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伴奏的论文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即兴伴奏的论文(通用8篇)

即兴伴奏的论文 篇1

关键词: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用性;分类教学;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99-02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已成为全国各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钢琴即兴伴奏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是声乐伴奏、舞蹈伴奏、视唱练耳、乐理、和声课程的课堂教学及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以后作为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教学技能。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只有体现实用性,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技能,从而真正从根本上缓解当前音乐教师因缺乏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而制约音乐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个现状。

如何根据它的实用性进行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声乐伴奏、舞蹈伴奏、少儿歌曲伴奏、合唱伴奏版块的分类教学

(一)声乐伴奏板块

在声乐艺术的表演实践中,钢琴伴奏是音乐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无数优秀的艺术歌曲更是以重要的钢琴伴奏作为歌曲发展的纽带和基础。然而不是所有声乐作品都附有钢琴伴奏谱,我国很多声乐教材上的曲谱甚至是单旋律的简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或者伴奏者掌握熟练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

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伴奏中的运用,主要指简谱声乐作品这部分。简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应如何教学?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首调唱名法及移调能力。对钢琴上的12个大小调的位置,要求熟练掌握,能快速地反应并奏出。这就要求学生对12个大小调的每一级音,调内的每一个和弦及功能在钢琴键盘上能够熟练奏出。这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积累,可以从《粉刷匠》、《小星星》这类旋律、和弦、织体编配都非常简单的歌曲入手,从c大调开始,逐渐增加调号进行练习。

其次,要求学生具备歌曲中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能力。有些歌曲只有主题部分,学生要学会创作出前奏、间奏及尾奏,让歌曲达到完整的效果。如何创作前奏、间奏及尾奏呢?最简易的方法是,重复歌曲最后一个乐句作为前奏和尾奏,尾奏还可根据需要移低或移高一个八度进行重复。或者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进行模仿创作。间奏的创作要注意与前后段落的承上启下。前奏、间奏和尾奏不仅能使歌曲更完整,还能给演唱者起到提醒的作用。

再者,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与情感,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进行编配。伴奏织体即伴奏音型,伴奏织体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种:柱式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与分解和弦音型(琶音)。

柱式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豪迈、庄重、气势雄浑的风格与情感,如《长江之歌》;半分解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活泼、灵巧、跳跃的风格与情感,如《蓝精灵》这类儿童歌曲;分解和弦音型多用于表达抒情、连绵、悠长的风格与情感,是最常见的织体,如《走进新时代》。伴奏织体的适当运用,在声乐伴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运用得当,就会导致伴奏与歌曲的风格与情感不符,从而影响整首声乐作品的表达。但不是每一首歌曲都用一种伴奏织体,而要根据歌曲不同段落、不同乐句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而编配相应的织体。

最后,声乐伴奏要配合好声乐演唱而进行,不能喧宾夺主。这就要求学生在伴奏过程中做好静与动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采取你静我动,你动我静的形式,即演唱者在演唱时,伴奏者静下来,演唱者停下来或演唱长时值的音符时,伴奏者才动起来。静与动可用音的弱与强、音符的少与多来处理。

(二)舞蹈伴奏板块

钢琴即兴伴奏在舞蹈伴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舞蹈基本功教学的训练动作调整中。在舞蹈教学课堂上,由于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将训练动作调整或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伴奏者有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迅速对伴奏音乐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有时还得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需求。因此,伴奏者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时,要注重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舞蹈伴奏曲目,使之能够在舞蹈教师在做教学的动作调整时,挑选与该动作相符合的伴奏曲,在挑选好曲目后,能够将曲目进行缩减、扩充或拼接组合,使之与舞蹈动作相配合。比如教师把擦地和踢腿组合起来训练,擦地要求两个八拍,踢腿要求四个八拍时,伴奏者要在挑选好擦地和踢腿的伴奏曲目后,将擦地的伴奏曲缩减成两个八拍,踢腿的伴奏曲缩减成四个八拍,再将两首曲目进行拼接组合,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伴奏曲,为了配合舞蹈基本功动作的节奏时长,有时还需要将原曲进行改编,使之能在同一时间与舞蹈动作结束。

其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编曲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基本功训练动作的风格编写相对应的伴奏曲,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了解舞蹈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动作类型及每种基本功的动作要领。舞蹈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动作类型有擦地、蹲、踢腿、弹腿、跳跃、转、翻身、控制等,伴奏者在编曲时要根据每一种动作的动作要领来编写相应的音乐作为伴奏曲。比如平转这个训练动作的伴奏,应选用与该动作相匹配的音乐形象来编写伴奏曲,可以选用十六分音符的音阶作为旋律,选用半分解和弦音型作为伴奏音型,体现灵活、动感的动作特点。

(三)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歌曲伴奏板块与合唱歌曲伴奏板块

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少儿歌曲伴奏和合唱歌曲伴奏方面。

少儿歌曲钢琴伴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各个音乐院校中的各种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中均有体现,可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歌曲 “不会配弹伴奏”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笔者经过多年从教经验,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症下药”——学生不会配弹中小学音乐教材上歌曲的伴奏,那教师就教中小学音乐教材上歌曲的伴奏。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移调能力。当学生学习的歌曲不在他们的音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时,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进行移调,从而避免学生因达不到音域还使劲唱,造成学生对歌曲乃至对音乐产生畏惧感甚至厌恶感。

合唱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要注意的是和弦的选择。合唱歌曲不像单旋律的声乐歌曲,它至少由两个声部构成,这就要求学生在伴奏时,不能只根据主旋律声部进行和弦编配,而要考虑其他声部与主旋律声部构成的纵向和声关系来进行和弦编配。其实合唱歌曲伴奏的和弦编配较单旋律声乐歌曲伴奏的和弦编配更容易,特别是四声部合唱歌曲,因为四个声部的音符即构成了和弦内的音符。所以我们在编配和弦时,就根据合唱声部纵向的和声来进行即可,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合唱歌曲声部中隐藏和弦音的情况,这时还得根据和弦编配原则——横向和弦的功能序进来进行编配。

二、各科音乐理论课程与钢琴即兴伴奏融合教学

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课程,在这些理论课程中,都有涉及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乐理学科中的音程、和弦、调式等知识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时,能结合钢琴即兴伴奏进行融合教学,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达到相互促进教学成效的作用。这种融合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课程时,因为纸张谈兵的枯燥教学方式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又是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这类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前提,也不会使学生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这类实践操作技能课程时,因为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没有很好的掌握而影响到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得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各科音乐理论课程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融合教学呢?

以乐理课程为例,在教授和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把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运用以演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弹奏一曲学生感兴趣的乐曲,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和弦在音乐中的魅力,再从理性上讲解和弦的概念、类型、色彩、构成方法等,待学生掌握好和弦的基础知识后,再教学生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枯燥的乐理知识,且可为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好该节课重难点内容后,可加入视唱曲目的钢琴即兴伴奏配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视唱,同时还学会了对视唱曲目进行即兴配弹,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更为学生今后成为“会教又会弹”的视唱练耳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即兴伴奏的论文 篇2

即兴伴奏, 钢琴就是即兴伴奏的基础, 它只有旋律而没有伴奏谱, 即兴就是为某一旋律即兴弹奏出其伴奏, 是理论作曲知识和钢琴演奏的技巧相互结合并应用其中的技术理论。但要想把即兴伴奏弹好, 让伴奏对旋律或歌曲真正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其实还是一个比较难的创作过程, 随时、随手、随即、快速敏捷、立竿见影的弹好伴奏其实质还是要把作曲理论、键盘和声和钢琴技能一起综合运用, 才能发挥淋漓尽致。

如何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呢, 首先要知道即兴伴奏的构成要素, 钢琴技巧、和声基础、伴奏音型、歌曲分析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 即兴伴奏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灵活的手指、敏捷的思维能力, 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 将丰富的伴奏织体、音型及各种表现手法记忆在大脑中, 还要有在键盘上熟练正确的弹奏, 设计正确适合音阶的指法, 还有面对转调移调弹奏的应对等综合能力。

1、钢琴弹奏水平

钢琴是即兴伴奏必须的工具, 而钢琴技巧是即兴伴奏的所具备的条件之一, 钢琴技巧水平的高低对即兴伴奏的发挥还是起着必然的作用, 但, 钢琴技巧并不代表伴奏技巧, 只要不断的练习, 提高钢琴技巧, 那么伴奏水平也会有所增长, 钢琴技巧是日积月累, 反复磨练, 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的成果, 而即兴伴奏是创造性的临时, 快速, 不需要练习并且能明断调式调性及风格特点, 设计适合的织体和音型的技术。钢琴弹奏水平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 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体现了弹奏着的音乐修养、音乐素质及应用能力的高低程度,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也是由多方面综合能力促成的, 比如即兴编配、即兴应变、即兴综合能力等。即兴编配在音乐创作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和不同的环境需要进行编配, 可以随时修改和加工, 进行二度创作, 熟练巧妙的编配出实用、有效的即兴伴奏;即兴应变是钢琴即兴伴奏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首先是对钢琴键盘上各种调式的熟悉程度和钢琴弹奏的技巧, 无论在即兴伴奏中遇到多少转调移调的问题都可以应对, 还能发挥相当的伴奏水平;综合能力较强, 比如为演唱者伴奏, 两个人的配合主要是体现在在伴奏者身上, 应十分灵活, 并非按照程序严格进行, 而是跟随演唱者的进度随时发挥。又比如对各类演出或教学中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正常发挥伴奏水平, 这些都直接需要弹奏着的应变能力, 并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不断总结经验, 获得真正的能力。

2、和声基础

和声基础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钢琴的即兴伴奏中, 和声的实际应用要注意功能与逻辑、连接与排列以及和声的表现力, 比如功能的、色彩的、节奏的表现力, 还有和弦结构、和弦内外音、和弦的特点, 这些与我们平时训练所做的和声题要有很大差别, 更多的还是需要实践, 在实际运用中处理好每一处细节。处理好和声与织体亦是配好钢琴即兴伴奏的关键, 掌握钢琴键盘和声, 把简单的和弦装饰出优美生动的和声音型、节奏音型和旋律音型, 这也就是所说的织体, 这些对和声学习程度的深浅和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表现力和音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和声的连接关系是非常严格的, 在钢琴即兴伴奏中, 能自如的运用和声连接的方法于伴奏音型的弹奏是一体, 较规范较合理, 但它又是自由变化的, 可以适当的打破和声的逻辑关系、声部进行关系, 不受和声连接法与声部进行序进的约束和束缚。要想弹好钢琴即兴伴奏, 必须学习键盘和声, 它是在键盘上研究和声的结构与织体、以及和弦之间相互的关系和序进规律, 是书面和声理论与键盘和声的一种实践的结合。

3、歌曲作品的分析

歌曲作品分析是钢琴即兴伴奏怎样编配和弹奏的依据。从作品内容上讲歌曲想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怎么样能表现好, 从作品的结构上讲歌曲的曲式、和声、调式调性、形式及体裁等。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都要合理、准确、细致的分析作品。作品的体裁丰富多样, 不同的体裁伴有不同的伴奏音型, 对各种不一样的作品类型, 要严加区分, 选用伴奏音型, 演奏的方法、环境、对象及时间地点都影响着作品的风格特点。例如同样的抒情曲也有喜悦和忧伤之分。作品的是大调还是小调或是民族调式在和弦的选择、序进的方向是不同的。准确确定作品的曲式结构式一段体、二段体还是三段体, 单乐段或者复乐段, 是带再现的还是带副歌的, 根据各段之间的旋律对比和统一, 各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等特点配以合适的伴奏音型, 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 曲式结构式分析的基础。和弦的标记与选择以及织体音型的设计运用取决于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内容, 根据每部作品的特点创作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织体音型, 若把一部作品比作人体, 那么和弦就是衣料, 而织体音型就是款式和花样。

钢琴技巧, 和声基础, 歌曲作品的分析是即兴伴奏的关键要素, 除此以外还要加强训练弹奏技术、应变能力, 提高音乐修养和素质, 努力在实践中得到更多即兴的收获, 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造出更好的即兴伴奏技巧, 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艺术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要求钢琴伴奏者将钢琴弹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给仅有的旋律线进行瞬间的充实、铺垫、衬托的在创作艺术, 是最快捷、最常用的弹奏技能, 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即兴伴奏,基础,技能

参考文献

[1]冯德刚.歌曲钢琴即兴伴奏 (第3版)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泰尔.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3]刘聪、韩东.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基础 能力 培养 艺术实践

钢琴即兴伴奏是在只有旋律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歌曲(或乐曲)所弹的伴奏。即兴伴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当然,也不像原谱伴奏那样精心设计,严格规范。它要求钢琴即兴伴奏既要有章法,又要根据具体作品灵活运用,这样才是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广泛并不可缺少的技能。

一、钢琴弹奏基础

钢琴弹奏基础是钢琴即兴伴奏必备的条件。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都对即兴伴奏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钢琴基础主要是以机械练习为主,通过反复练习,创造性地再现乐谱上的内容,从而获得演奏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即兴伴奏是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并弹奏出来,并与演唱者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歌曲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想学好即兴伴奏就要在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课程,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完成。

二、歌曲分析基础

歌曲分析基础是钢琴即兴伴奏如何编配与弹奏的依据。无论从歌曲整体的把握,还是局部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对歌曲的正确分析之上,而离开了对作品细致、准确的分析,即兴伴奏的进行就成了盲目的行动,更谈不上准确、合理了。因此,歌曲分析基础必不可少。

和声基础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和声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受专门的训练,但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和声的运用与和声习题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它不仅注意连接于排列、功能与逻辑,更要注意和声的表现力,

下面说一说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步骤:首先要分析所弹歌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以及音乐风格;然后根据前面的分析为歌曲或乐曲标注和声功能;再就是为所编配的歌曲或乐曲设计与之相适宜的伴奏音型;最后还要处理好歌曲或乐曲的前奏、间奏以及尾奏。这样一首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就完成了。就可以与演唱者去配合表演了。

那么,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实际教学以及弹奏即兴伴奏的经验谈谈这一问题与大家分享。

三、多借鉴原谱,总结归纳,为我所用

钢琴伴奏的原谱都是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在创作过程中精心构思的、表现手法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的。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多参加艺术实践,积累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首先要多听赏优秀的钢琴伴奏的原谱和即兴伴奏的音乐会,从中汲取精华,并运用到自己的伴奏中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即兴伴奏的音乐风格,在这其中还要尊重歌曲或乐曲的原有音乐风格。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要做移调练习,以应对演唱者的突发情况。

可以将乐曲归类,系统地进行练习,如将歌曲分为儿童歌曲,舞蹈性歌曲,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抒情性的歌曲、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歌曲的分类,规范的掌握各种风格歌曲的伴奏类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课题研究】

2011年度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器乐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编号:JJS2011—485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4

(一)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需要从钢琴基础入手,只有拥有熟练的钢琴弹奏技巧演奏者才可能拥有即兴伴奏的能力。钢琴弹奏技巧可以按照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熟能生巧”原则进行训练。首先,学习了解不同的触键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根据歌曲要求选择合适的触键方法。演奏者在基础训练上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熟练弹奏钢琴的24个大小调、音阶、和旋、半音阶,做到“烂熟于手”,为即兴伴奏打基础。其次,钢琴是一门艺术,演奏者必须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不同的人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同一首曲子,弹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弹奏者要善于将自己融入其中,不能机械的将弹琴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要将其做为朋友,互相认真对待。

(二)和声基础的训练

钢琴弹奏技巧是进行即兴伴奏的基础,和声则是即兴伴奏为了达到必然效果所必须的辅助工具。相比现代和声,传统和声局限性较高,存在诸多规定和限制,不利于演奏者的发挥,因此受到现代和声的极大冲击。但是,传统和声是现代和声的基础,进行钢琴演奏必须从传统和声进行学习,打好基础,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声基础训练完成后,学习者还要对和声布局原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为了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者还要扩展学习领域,研究分析通俗歌曲。

(三)伴奏音型的训练

为了灵活运用伴奏音型,进行有效的伴奏音型训练,学习者必须了解伴奏音型的原始形态及其发展脉络。伴奏音型以和声为基础,在和声的基础上进行变换,辅以钢琴演奏的基础技巧,以此达到想要的演奏效果。钢琴的伴奏音型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为和弦式、分解和弦式、半分解和弦式。和弦式、分解和弦式、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任何一个钢琴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伴奏音型,为了能够拥有即兴伴奏的能力,钢琴学习者还要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伴奏音型进行扩展。和弦式主要是变换节奏,增加音乐表现力。分解和弦式的扩展主要通过改变和弦音的顺序、节奏、演奏方法来实现。半分解和弦的扩展主要通过变化交替音的方式实现。

二、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研究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钢琴学习者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和水平,就要改变传统的以钢琴和声乐为学生唯一必修课程的观念,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提到与钢琴和声乐同等重要的位置。钢琴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传统观念为基础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在继续进行钢琴和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即兴伴奏教学。

(二)课程设置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课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要想进行钢琴即兴伴奏,首先,演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钢琴和声乐基础,因此在开课时间上可以比钢琴和声乐课晚一年。教师利用这一年时间对学生进行钢琴和声乐训练,钢琴上重视基础训练,声乐上重视和声学课程和试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其次,在学生拥有一定钢琴和声乐基础后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并且逐渐增加课程时间。

(三)教学方法

钢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懂理论,同样要重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1/2用于理论讲学,1/2用于课堂实践。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经常弹奏较为古老经典的曲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偶尔以通俗流行歌曲为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实践时间,通过观察学生演奏及时发现错误,帮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需要综合钢琴、声乐、心理、社会等多种学科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和水平,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和声基础以及伴奏音型进行特殊训练。

即兴伴奏的论文 篇5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

系部:艺术教育系 教师姓名:王晓宁 时间:2014年10月

教学主题:正副三和弦在儿歌伴奏中的运用 备课时间:2014年10月27日 课时:4课时

一、教材分析:《儿童歌曲大全》是一本以儿童歌曲为主的教材,本节课选取了本书中《上学歌》、《小毛驴》、《我是一个粉刷匠》三首曲目为主要讲解内容。而即兴伴奏中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在小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和弦,但是他们怎么在幼儿歌曲中区分开来,合理的编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弹自唱,掌握这三首曲目。

二、学情分析:12级双高班在钢琴科目中,学生大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和音符,经过了一年多的指法练习,五线谱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他们都存在不会为儿歌编配伴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实施了本节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如何运用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为大调歌曲编配伴奏,那么,结合大调,本节课来学习如何为小调歌曲来编配伴奏。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小调儿童歌曲编配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调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的基本知识。学习给幼儿歌曲编配伴奏的基本步骤。

2、掌握并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为小调儿童歌曲配伴奏的方法。

3、以视觉、听觉为先导,创设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儿童歌曲伴奏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学习给小调幼儿歌曲编配伴奏的基本步骤。

五、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为小调幼儿歌曲编配伴奏。

六、教学策略:

1、教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指导法、总结评价法

2、学法:观察学习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展示C大调、a小调的音阶。

2、师生共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展示、讲解:

4、导入:教师新授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为小调歌曲配伴奏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讲授、引导: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大调、小调的音阶、琶音有哪些?和弦有哪些?

(二)教师讲解:

1、在C自然大调中,找出它的正三和弦是哪几个?副三和弦是哪几个?

2、在a自然小调中,找出它的正三和弦是哪几个?副三和弦是哪几个?

(三)实际运用与操作: 如何运用大调的正副三和弦为C大调歌曲《小毛驴》编配伴奏? 引出给大调幼儿歌曲编配伴奏的基本步骤:大调中三和弦的连接法

1、分析调式

2、找出大调式中的正副三和弦

3、根据方法和规律编配和弦(和弦连接法)

4、编配和弦

5、确定节拍和伴奏音型

(四)学生实践:根据给大调式幼儿歌曲编配伴奏的基本步骤学生进行编配,教师辅导。将C大调儿歌进行移调练习,弹奏F大调。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针对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和弦和伴奏音型,从而使得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儿歌要有不同的伴奏音型和伴奏和弦。

五、作业

1、熟练弹奏大调正、副三和弦和弦连接

2、为C、F大调儿歌《上学歌》、《粉刷匠》配伴奏。

六、教学反思: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课程,广泛开设于我国大中专院校的音乐专业,但缺乏规范的教材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以培养学生为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为目标。我个人认为发展钢琴即兴伴奏这门学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解决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这个问题,着重从和声基础知识,歌曲分析能力,伴奏音型运用这三个方面抓起,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是要解决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抓小,先从低年级抓起;二抓弱,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学生开始补课;三抓强,就是要发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强,这些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三是要解决学生钢琴演奏技巧问题,这里面也有程度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是童子功,有的学生是初学者,有的学生基本不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分门别类加以指导,用一个较短的过程,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最基本的问题,否则,无法完成钢琴即兴伴奏这项学习任务。

四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尤其在编配伴奏音型时,有意让学生为一首作品多设计几种方案,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改进,遵循一条,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千锤百炼的过程。

即兴伴奏在幼师琴法中的运用 篇6

摘 要: 即兴伴奏是幼师琴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当前幼师钢琴教学大多数都是沿用或者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管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还是课程设计都难以突破高校的教学模式,音乐类科目教学中若“师范性”的特点不突出,则培养出来的幼师很难适应现代学前幼儿教育工作。因此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即使有的学生在校钢琴演奏水平较高,但即兴伴奏能力得不到提升,当进入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则会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较好开展。这种现状下就需要在幼师琴法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融入即兴伴奏教学,演奏技巧与即 兴伴奏技巧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幼师即兴伴奏能力。本文通过结合实际,就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即兴伴奏在幼师琴法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幼师专业学生即兴伴奏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即兴伴奏 幼师教育 琴法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02-01

伴奏是音乐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幼师琴法教学过程中,提学生即兴伴奏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和声乐知识,根据歌曲的题材、体裁、风俗和结构等多方面来塑造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注意体现出歌曲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使伴奏和旋律以及歌词在意境、风格等方面实现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即兴伴奏在幼师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日常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应将其放在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在钢琴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阶段性教学,适当加入即兴伴奏相关知识,补充学生的学习知识。但是现阶段的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即兴伴奏在幼师琴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不完善

幼师琴法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式没有得到较好的融合。在幼师琴法教学中,仅重视击键的方式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琴法课程,在具体完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要完善教师的授课方式,让教师在注重学生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同时重视即兴伴奏教学,两者结合,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更好的理解和声乐理知识含义,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钢琴,从而保证培养出来幼师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要想提升幼师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这一观念促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积累钢琴弹奏基本功的教学。但是从学校对即兴伴奏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即兴伴奏课程性质定位不明确,学校无专门的即兴伴奏教师,教师多数都是由理论教师担任,无权威性的统编教材,无系统性的教学方法,知识陈旧或者偏繁、偏难,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这些阻碍都对学生学习基础即兴伴奏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3.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很多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即兴伴奏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安排过程中,依然以声乐和钢琴练习为主,对钢琴即兴伴奏练习有所缺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师专业教师不能及时改变教学手段,一味的要求学生达到某种标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这种情况对提升学生创新性和主动性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4.即兴伴奏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过去的幼师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偏重于钢琴基本功教学和训练,只重视钢琴技巧的提升,直到学生毕业前一个学习才集中安排即兴伴奏学习。但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和实习任务较重,很难有时间系统对即兴伴奏进行全面学习,而学校在最后一个学习制定的即兴伴奏教学课程也只有十几个课时而已,所以学生真正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并不多,教学效果也不尽如意。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即兴伴奏教学流于形式,幼师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当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之后,学生对幼儿教材中的即兴伴奏无从入手,从而无法达到“即兴”伴奏的效果。

二、即兴伴奏在琴法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分析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适时增加即兴伴奏训练

钢琴琴法专业技能教学和即兴伴奏教学如何科学安排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学生必须先掌握一定量钢琴琴法技能和声乐基础之后,才能进行即兴伴奏学习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技工学校科学规划教学课程,一般在学生第三个学期开始就要融入即兴伴奏教学,给予学生一年以上的训练时间,充分加强即兴伴奏联系。关于即兴伴奏课程我们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和学习:

首先,第一二阶段,这个期间不给予学生急性伴奏训练教学,要求幼师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培养学生形成严格的视谱习惯,训练学生左右手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初步掌握基本音节弹奏方法,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并能够分辨出相应的节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此外这两个阶段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伴奏常用的大小音节和弦转位;其次,从第三个阶段开始,要逐渐加入七个白键小调的音阶、琵琶音以及三和弦转位训练,让学生逐渐熟悉钢琴的键盘,这个阶段除了继续加强钢琴技能学习之外,还要在课程中加入即兴伴奏基础知识训练,将钢琴即兴伴奏的乐理知识、和声知识全面融合在一起。这个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旋律单手弹唱,要想弹奏一首完整的歌曲,首先要熟练的弹奏旋律,保证学生学会科学的安排指法,并能够轻松的做到边弹边唱。另一方面要做好和玄弹奏和音型变化联系,要求幼师专业的学生能力理解哪种音型适合哪种音乐风格;第四个阶段重点让学生熟悉钢琴的24个大小音阶、琵琶音和三和弦转位,钢琴技巧达到中级弹奏水平,这个阶段的钢琴伴奏内容主要涉及大小调、民族宫调式、微调式、商调式和羽调,保证每一种调式不应该少于五首歌曲的练习,并要提升学生的弹唱能力;第五个阶段主要对上述几个阶段的即兴伴奏知识进行复习和练习,让学生为各种类型的歌曲进行伴奏。此外,还必须进一步制定完好的成品伴奏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即兴伴伴奏能够熟练各种伴奏知识,能够独立的为歌曲配制伴奏,并能够保证流畅的弹奏。学生通过这六个阶段的学习,钢琴水平必须达到四级水平,通过将即兴伴奏和钢琴琴法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加全面加强学生即兴伴奏能力。

2.科学合理的选择即兴伴奏教材

即兴伴奏的目的是为保证幼师专业教师能够看懂简谱,并使用合适的伴奏方式伴奏各种歌曲,这是幼师钢琴教学的新课题,也技工学校类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选择伴奏教材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个标准科学选择。当前,幼师钢琴专业还没有固定的教材,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多数是从本科音乐专业分离出来的,师范性不足,而幼师即兴伴奏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各个技工学校的办学能力不同,学生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性,教育体系对钢琴即兴伴奏教材还没有制定相应标准,严重影响到即兴伴奏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需要我们对即兴伴奏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科学选择。例如旋律单手弹唱可以选择使用《牧童》、《我们的田野》等较为容易弹唱的歌曲,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常用的六种指法,熟悉常用调。在和弦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闪烁的小星》、《可爱的中华》等歌曲。当学生即兴弹奏进入到中级阶段之后,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了《卖报歌》、《北风吹》等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民族调式和弦的编配。当学生的即兴伴奏进入到较高水平之后,可以选择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歌唱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等歌曲,使学生掌握伴奏音型在各种类型的歌曲中的运用以及伴奏怎样起到对歌唱者情绪的引领,显著增加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在琴法教学过程中融入即兴伴奏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技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积极性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龙凤.五年制高等幼师专业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思考――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J].戏剧之家.2016(07)

[2]张楠,刘传行.少数民族歌曲即兴伴奏的基本原则及训练策略[J].戏剧之家.2016(07)

[3]张婷婷.舞蹈基训课中钢琴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能力的重要性分析[J].艺术科技.2016(03)

[4]高华曼.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5]戴菲.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夏米娜德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上)[J].戏剧之家.2016(06)

[6]肖璐璐.钢琴伴奏在四川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以《槐花几时开》为例[J].戏剧之家.2016(06)

[7]曹慧.室内乐演奏中的钢琴角色研究――以三首室内乐作品分析为例[J].戏剧之家.2016(06)

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一些体会 篇7

一、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

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中, 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导师的耐心指导、示范、讲解下, 通过其周密的思考, 理解如何为某段旋律设计配置恰当的和声节奏进行, 但遗憾的是, 学生的周密设计却无法在钢琴上一一表现出来, 即所谓“纸上谈兵”, 长此以往, 学生简直就无从下手了。通过分析很容易看出, 原因在于钢琴即兴伴奏设计者没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可见, 钢琴演奏技巧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要明确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即兴伴奏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是把乐谱内容完整地再现出来, 而后者可在以乐曲的旋律为依据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从而完成乐曲即兴伴奏的任务, 使之起到对乐曲的衬托作用。

二、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

想编配好钢琴即兴伴奏, 需要具有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作曲技术理论有很多, 如和声学、作品分析等等。

(一) 和声的运用

乐曲的旋律是编配即兴伴奏的依据, 要为乐曲弹伴奏, 首先就要考虑和声因素, 然后才能勾勒出各种各样的织体音型。因此, 和声是即兴伴奏的重要基础之一, 可见和声的重要地位。从17世纪起, 由于主调音乐的逐步发展, 和声的作用愈趋重要。它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1) 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 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的整体。 (2) 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 (3) 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 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和声选配要恰当, 因为如果在和声手法上处理得精彩的话, 可对乐曲的旋律进行润色、使似乎平淡无味的旋律变得多彩动人。在一般短小的乐曲中, 用三个正三和弦即可, 这样既简易又能达到一定的和声效果。在结构稍大些的乐曲中, 适当加入副三和弦、七和弦, 这样, 和声的色彩作对比, 效果非凡。另外, 编配钢琴即兴伴奏, 还要注意键盘和声与传统和声的区别。

(二) 作品分析能力

除了掌握和声基础知识, 还需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内容、调式、节奏、速度等进行明确、深刻的分析。因为一首中国民歌和一首外国民歌肯定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 就是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乐段结构之间的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对作品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需要拥有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 就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乐曲的整体布局, 合理的安排各段的和声、伴奏音型, 使之既明确又相互关联, 在乐曲整体的框架中能够做到层次分明又不乏前后呼应。因此, 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在乐曲整体的框架建立上能够达到较准确的定位, 特别是对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应用更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

三、设计钢琴伴奏音型

有了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后, 就要选择恰当的伴奏音型。音型的选择多种多样, 但选择时必须结合作品的主题内容、感情、风格、体裁、曲式等各方面因素去考虑。比如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这类音乐多是昂扬坚定的情绪、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可选用节奏音型为主要伴奏音型。优美抒情的、不需要鲜明节奏的音乐, 可选用分解和弦型伴奏音型为主要伴奏音型。华丽、红火的场面, 则可选用旋律华彩音型作主。

伴奏音型的种类繁多, 在这里主要想谈谈三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音型:和弦型、分解和弦型、半分解和弦节奏型。

1.和弦型:和弦型伴奏音型亦可称之为柱式和弦型伴奏音型, 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同时奏出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是用和声的功能色彩以及节奏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这种音型常用于进行曲风格乐曲及颂歌性乐曲的伴奏中。坚定有力的行进节奏听来豪情激荡、气势磅礴, 相当有效果。

2.分解和弦型:将和弦以分解形式逐音弹奏出来, 形成一种单音流动的织体手法。它常用于优美抒情的乐曲伴奏中, 能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富有流动感的意境, 效果是悠长、委婉、连绵不断的, 并给予人一种清新的色彩感。

3.半分解和弦节奏型:半分解和弦节奏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它常用于欢快、活泼、节奏感强的乐曲伴奏中, 效果是欢快跳跃、轻松活泼。

在一首乐曲中, 音型的变换不宜过多, 一般短小的乐曲用一两种音型即可, 在一个段落或一个乐句中, 采用统一的伴奏音型为佳。当然在句、段的末尾, 为了加强终止感或乐句间的衔接, 也常临时改变一下伴奏音型。

四、即兴伴奏编配的基本步骤

(一) 掌握乐曲的体裁和内容

乐曲体裁多种多样, 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诙谐歌曲及讽刺歌曲等等。不同的乐曲体裁内容, 编配不同的伴奏。所以, 在编配伴奏前, 必须认真分析乐曲的体裁和内容, 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伴奏。

(二) 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

乐曲伴奏中, 和声、伴奏音型的选择、安排跟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 编配伴奏前, 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相当重要。

(三) 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

了解和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之后, 才能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编配之, 从而让伴奏与乐曲情绪相吻合。

(四) 选择和弦

为乐曲编配伴奏, 一般不宜频频 (每小节或每拍) 换和弦, 通常以乐节为单位进行考虑。功能及和弦的选择, 要根据旋律、节拍与终止位置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 在旋律中包含有和声的因素在内。

(五) 选择、设计伴奏音型

伴奏音型的选择, 是视乐曲旋律的特点而定, 不同体裁风格的乐曲, 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 在选择音型时, 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现成的音型无法满足乐曲本身的需要, 那就根据乐曲的特点, 自己创造与之相适应的伴奏音型。

总之, 钢琴即兴伴奏是伴奏者素质的集体体现, 它要求伴奏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思出恰当的伴奏方案, 为乐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 最终能让演唱 (奏) 顺利进行。因此, 即兴伴奏者应当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和钢琴伴奏音型的选择、设计能力, 并通过无数的实践与锻炼, 才能编配出好的钢琴即兴伴奏。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也是一种创作, 但它的创作过程, 不允许你有更多的准备。它既要求创作上的速度又要求音乐形象上的尽可能完美。本文从编配钢琴即兴伴奏应具备的条件及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一些步骤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即兴伴奏,前提条件,编配步骤

参考文献

[1]《即兴伴奏实用教程》泰尔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钢琴配弹教程》刘之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型及其应用探讨 篇8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音型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16-02

即兴演奏是演奏者演奏水平、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对音型的运用成为演奏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具体来说,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演奏出与之相对应的音型,才能够呈现出歌曲的魅力。加强对钢琴即兴伴奏音型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即兴伴奏与音型概念

即兴伴奏是演奏者在只有旋律谱,没有伴奏谱条件下,利用有限的时间内编配出合适的伴奏声部,并配合歌曲,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就本质层面上来说,即兴与创作是一种合作艺术[1]。所谓音型,主要是指钢琴伴奏的语言,是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乐曲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方法。不同的伴奏,对应的音型也会有所差别,那么营造的氛围、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系统地掌握伴奏音型,能够更深层次的领略歌曲内涵,进而有效提高伴奏水平。

二、音型基本形态

伴奏音型主要是在和声部分、具有一定呈现规律的音乐语言,演奏者掌握伴奏音型的形态、发展脉络等是其高效应用音型的关键所在。音型具有三种形态:

(一)和弦式

该类音型是一种建立在和弦基础之上的伴奏音型,演奏时,是将三个和弦音组合到一起,故还被称为柱式和弦音型,弹奏效果饱满,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如在演奏《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过程中,采取这种音型,在和声部分能够表现出平稳的感觉,且具有磅礴的气势,但是对和声的要求是简洁、明快。

(二)分解和弦式

这种音型是按照一定规律的、采取先后方式演奏的伴奏音型。正是这种连续性伴奏,能够将作品的流畅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如在《渴望春天》当中,由于这种歌曲主要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向往之情[2],因此采取这种音型进行伴奏能够丰富音乐语言,且和声连接顺畅,从而塑造歌曲抒情的形象。

(三)半分解和弦式

此音型是指一种单个和弦音与其他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伴奏音型。就交替方式来说,不同的方式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如单音的清新、双音的饱满等,能够塑造出轻松的艺术形象。半分解和弦式音型更适合应用于较为欢快的作品当中,能够提升作品张力。

即兴伴奏的音型主要具有以上三种,而具体如何运用音型进行即兴演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音型的运用

(一)音型与题材

歌曲题材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按照情绪、内容等进行划分,主要分为舞蹈性、抒情类及颂歌等题材。掌握题材是即兴演奏的敲门砖,也直接决定音型的选择。就舞蹈歌曲来说,其情绪一般比较欢快,节奏感较强,可以将歌曲划分为二四拍类型。为了将歌曲的特色体现出来,在伴奏时,可以利用断奏方式演奏分解和弦音型。演奏者左右手互相配合,并与低音有机整合,能够增强声部的层次性,突出舞蹈风格歌曲的特色[3]。

对于进行曲演奏来说,可以选择和弦式音型,展现一种铿锵的音乐形象。进行曲激情昂扬,在演奏时,不要细碎,避免对歌曲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应将单位节拍作为演奏基础,尽可能做到简洁、有力。

抒情歌曲作为钢琴曲的主要类型,它往往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等。由于此类歌曲具有广泛性,直接决定了音乐构成的自由性。因此演奏者可以选择分解或者半分解和弦音型进行演奏,使得整个演奏趋于平稳,降低节奏变化幅度,进而提升音型的持续性。

(二)音型与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兼具单一性和复杂性双重特征,前者可以选择单一的音型,但是就后者而言,需要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乐段变化来说,每个乐段都具有独特性,伴奏音型需要结合速度、音色等元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扩大音区,增强力度。另外,针对一些变化巨大的乐段,应选择完全不同的音型与之相配合,以突出歌曲的特色。

乐句作为曲式结构的另一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上下乐句之间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曲式结构,以此来更加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情感。基于乐句连贯性的考虑,应合理控制音型,减少过度转换影响音乐整体效果等问题的产生[4]。如在对《长征组歌》伴奏时,由于歌曲当中的乐句既有激昂情绪又有悲愤的情绪,情绪波动较大,演奏时,应结合歌曲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好音型转换,进而将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传递给欣赏者。

(三)音型与伴奏织体

伴奏织体是由低音、旋律及和弦三部分组合而成,低音是整个织体的基础,旋律居主导地位,而和弦能够起到辅助和衬托作用。在进行即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把握织体后,选择相对应的音型。具体而言:第一,就低音来说,应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尽可能选择三度、六度的音程关系,将歌曲演奏以音阶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二,就旋律来说,伴奏要强调对高声部的控制,提高伴奏有效性。第三,虽然和弦仅具有陪衬作用,但是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为了使和弦部分更为充实和饱满,在音型选择上要更加倾向于这一点,打造立体化音乐形象。

(四)案例分析

根据上文提到的音型选择,本文将结合《芦花》这首歌具体阐述伴奏音型应用步骤。这首歌是北方水乡情调的抒情类曲目,作者借助芦花漫天纷舞的秋色,展现新时代军人的风采。歌曲的曲式结构为二段式,一段为16-36小结,主要是陈述;另一端为37-70小结,主要是抒情,表达歌曲的创作主题。上文提到抒情类歌曲对于音型的选择较为宽泛,选择哪种音型都合适,如采取左右交替的分解和弦等都能够很好地体现歌曲的情感。

就曲式结构及情绪方面来说,伴奏音型可以做一些调整,对于16-36小结,采用四、八分音符的分解、半分解和弦,就能更好地北方的芦花的魅力。而37-70小结,可以采用密度较大的波浪式音型进行演奏,就能够突出军人们的气势和风采。通过上述步骤进行演奏,能够赋予歌曲生命力,能使其中传达的情感与欣赏者心灵产生共鸣,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总体来说,对于音型的把握离不开演奏者长期积累,离不开演奏者对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歌曲的独到认识,把握好音型才能够演奏出别具一格的音响效果。演奏者要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即兴伴奏作为钢琴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演奏者的专业水平、演奏技能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对于音型的把握就是演奏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演奏之前,演奏者要学习和掌握音型的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以往的演奏经验等,立足于歌曲的题材、曲式结构等,准确把握音型的演奏技能,渲染美好的气氛,最终将歌曲完好的呈现给欣赏者。

参考文献:

〔1〕王闯.钢琴即兴伴奏音型的基本形态及应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9):62.

〔2〕李爱华.论钢琴即兴伴奏的内涵与伴奏者能力素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56-158.

〔3〕王良化.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09):198.

〔4〕王璐.浅析钢琴即兴伴奏中关键性音乐理论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45-46.

〔5〕李昌粼.如何提高钢琴弹奏者的即兴伴奏能力[J].大舞台,2015,(02):164-165.

上一篇:学生八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书下一篇:关于课间十分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