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基本方案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业服务基本方案(通用8篇)

物业服务基本方案 篇1

一、全市义务教育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现状 1.学生上下学交通情况。

(1)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就近入学人数,寄宿学生人数,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学人数,乘坐校车上下学人数。还需解决上下学交通问题(路途较远、无车可乘)学生人数。各县详细情况填入表1。

(2)县区幼儿园幼儿人数,其中乘坐校车上下学幼儿人数。

2、校车基本情况。

(1)《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前已有学生用车数量。

(2)《条例》实施后获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校车数量,其中接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车数量,接送幼儿校车数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数量。

(3)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员数量。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发展公共交通、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统筹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保证学生不因交通而辍学。

1、合理布局学校实现学生就近入学的工作考虑和安排。

2、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工作考虑和安排。

3、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学生上下学的工作考虑和安排。

4、提供校车服务的工作考虑和安排。

三、校车运营模式

1、本地校车运营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各县区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区域实际出发,选定的主要校车运营模式。

(校车运营管理推荐一下几种基本模式:1.政府出资购置校车,成立专业校车公司负责校车的日常运营。2.政府补贴,由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运营公司提供校车服务。3.政府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接送学生车辆运营公司,每年给予适当补贴。4.政府补贴,租赁专业公司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5.政府补贴,社会车辆运营。政府通过税费减免、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从事接送学生的社会(个人)车辆予以政策激励。

鼓励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校车服务,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单位或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校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无论何种模式都要明确运营中的各方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提供持续安全有序的校车服务。)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1)对县级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要求。(2)县级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情况。2.县级财政支持政策。3.督查考评制度建立情况

县级人民政府督查考评制度。4.道路安全

建立校车通行线路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情况。

五、实施要求

附表: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下学基本情况

物业服务基本方案 篇2

1 政府重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在启动BOHS试点之初,宝安区就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包括卫生、劳动保障、工会、安监、人事、财政、妇联等十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圳市宝安区BOHS试点工作方案》。各政府相关部门如区卫生局、十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如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街道防保所(卫监所)均制订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的工作方案。最终形成横向区政府和十个职能局、纵向政府与十个街道办的BOHS试点网络,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 确立民心工程,推进BOHS工作

每一年度,区政府均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征求与民生关系紧密且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十项民心工程”,重点投入,重点督导。BOHS试点在宝安区开展后的第二年(即2007年),区政府把“扩大劳务工职业卫生保健”作为当年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主要内容:投入500万元,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扩大劳务工职业卫生保健。年底前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达到80%以上,劳务工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80%以上,劳务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随后两年,区政府相继投入1 600万元,三年一共投入2 100万,相当于每个劳务工3元,保证了BOHS工作的逐步展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宝安区的BOHS稳步推进,“民心工程”当年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均按时达到或超额完成。

3 构建三级服务网络与两级监督体系

区卫生局是政府推行BOHS试点工作的主力军,针对宝安区职业卫生现状,卫生系统一班人按照BOHS试点原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首先完善机构配齐设备,区编办批准在区疾控中心对外悬挂“深圳市宝安区职业病防治所”,成为深圳乃至广东省区级单位唯一有此招牌的单位,对内增设职业卫生科,定编14人,使该科成为区疾控中心除检验科以外人员编制最多的科室。区卫监所和各街道卫监所(预防保健所)均设有独立的职业卫生科,增加职业卫生科人员编制。各级机构利用专项经费购置了能满足辖区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添置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器材如DVD播放机,电影放映机等。其次在疾病控制系统建立区-街道-社区职业卫生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在卫生监督建立区-街道二级监督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格局。最后对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的职能进行具体划分。疾病控制负责职业健康监护,开展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检测和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健康筛检),负责职业卫生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开展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和宣传。卫生监督负责对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负责对直接管辖单位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危害备案、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查处辖区内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行政处罚。

4 一年一主题,三年见成效

依据宝安区试点工作方案,从2007年至2009年,每年一个主题,有条不紊地开展BOHS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进行基础工作,完善机构,制定各项技术指标调查摸底;2008年积极探索劳务输入型BOHS模式,实施有效干预;2009年总结经验,全面评估,推广应用。

4.1 开展基础工作

2007年,启动试点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工作,包括完善服务资质、制定各项技术指标和摸底调查等。

4.1.1 完善职业卫生服务资质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必须要具备服务的资质才能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按法办事。宝安区在开展BOHS试点工作之初,区街道两级服务机构均获得广东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区疾控中心还具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证书,在街道一级设置的医疗卫生单位拥有这两项资格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这为全面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与广大农民工接触机会最多,分布最广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三个步骤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对社康医生培训;设立职业病咨询室;发放一张职业病防治光碟在社康中心公共场所反复播放。

4.1.2制定规范实用可操作的技术指标

区疾控中心针对不同企业类别,按照BOHS的原则,制定出“企业作业场所常见有害因素监测项目表”和“职业卫生健康检查项目表”。区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该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对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1.3 开展职业卫生摸底调查

首先区疾控中心负责全区职业卫生情况调查的牵头和技术指导工作,区卫监所配合各防保所负责组织实施。区疾控中心制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方案,并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各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分布情况、相应职能、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区疾控中心及各街道预防保健所职业卫生科室的设置、工作人员数量及构成,已开展的职业卫生服务项目和可能提供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

其次掌握辖区内中小企业的门类、分布和主要职业危害,分析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建立辖区内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档案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劳务工的基本情况档案,为指导辖区职业卫生工作、制定职业卫生服务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在全国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调查表作进一步修改,设计专用计算机录入统计分析软件,培训调查人员。分街道、分居民小组、分工业区召开职业卫生分管与专业人员会议,通过行政渠道由其他部门逐厂分发调查表,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通过摸底调查发现,全区共有企业10 840家,劳动者226万人,其中有4 093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13.6万名劳动者在工作时直接接触有毒有害因素。

4.1.4 量化督导试点工作

在试点初期如何达到低成本、广覆盖的目的,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调研,结合宝安实际,在众多复杂的指标中选择了三个指标作为开展BOHS的突破口,从而开创了BOHS工作新局面。三个指标即全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

各街道预防保健所每月将有毒有害场所监测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上报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汇总。区疾控中心定期将所监测企业及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企业的资料抄送区卫生监督所。街道预防保健所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检测项目,将样本送区疾控中心检测。区疾控中心负责全区企业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区卫生监督所加大对各街道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检查和督察力度,保证全区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氛围。利用报纸、电视、电台,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职业卫生知识;与当地电视台或广播电台联办职业卫生专题节目;与地方报刊联合举办职业卫生科普专栏,适时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自觉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根据企业及劳动者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类别的不同,制作并发放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科普手册、光碟、宣传画等宣传资料。借助网站、电话语音系统建立职业卫生咨询信息平台。定期对平台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回答咨询者相关问题。

经过分类培训,全面普及了BOHS知识。积极组织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由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各街道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相关人员及辖区各公立、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各预防保健所负责对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规模在千人以上的工厂的厂医进行培训。

各卫生监督所督促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组织;开展集体培训、板报、广播等形式多样的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到2007年底,全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分别达到87.1%、85.3%和96.5%,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的任务。

4.1.5 创新职业卫生监督模式

面对摸底调查得来的全区4 000多家有毒有害企业而执法监督员只有40多名的局面,全区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创造性地开展BOHS试点工作。(1)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对已投产的企业,按照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尤其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督促企业落实好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卫生要求。(2)依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采取以教育为主的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对于一些经限期整改,仍未达到卫生要求或拒不整改的企业,采取措施依法从重处罚,必要时进行媒体曝光或提请政府关停。(3)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宣传和培训。宝安区与全国一样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低,不少的企业管理者还未真正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因此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的投入,主要途径有: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上岗制度,规范培训教材、培训证书等内容;监督员监督检查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普法宣传。

4.1.6 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合力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区卫生部门先后与区安监局、区总工会、区劳动局一起,联合开展了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和劳动保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联合执法,强化了企业的守法意识,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了劳动者安全卫生防护意识。

4.2 积极探索劳务输入型BO HS模式

4.2.1 加强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要想把BOHS试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广大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先后邀请资深专家举办“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与评价培训班”、“BOHS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班”及“全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区职业卫生骨干人员参加了培训,提高了职业卫生服务与监督水平;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也进行了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了全区职业卫生整体水平,重点监管企业老总参加了培训,提高了企业遵守法律的主体职责。

4.2.2 探索职业卫生管理新模式

根据辖区内各街道的职业卫生工作特色,2008年分别在7个街道创新探索一项BOHS模式。由区疾控中心向各街道级防保所派出一名具有较高学历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职业卫生蹲点人员,指导各防保所制定BOHS模式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评审、修订。在执行方案过程中,区疾控中心蹲点人员定期进行跟进和督导。中期邀请省、市专家对执行方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后期进行经验总结,初步建立起富有特色的职业卫生服务模式,它们分别是: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中小企业外聘职业卫生专家指导作业模式、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模式、立体式职业病危害告知模式、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1-2-0)模式、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等七个模式。这些模式均以论文的方式在国家级杂志上得到发表。

4.3 全面评估与推广应用

按照《宝安区BOHS试点工作方案》,2009年BOHS进入总结评估阶段。结合之前全区BOHS开展情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推广方式,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4.3.1 认真总结BOHS模式并积极推广

首先在宝安区以举办BOHS首届职业卫生论坛形式让各街道进行各自模式介绍和相互进行交流,由国家、省、市职业卫生专家组成评审团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国家、省、市职业卫生专家的指导意见下完善各自服务模式。然后在疾控中心组织下,由各街道职业卫生科科长参与的督导小组一个街道一个街道进行检查、对各街道模式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重点对象是防保所、社康中心和含有医务室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使各街道防保所开展BOHS模式得到推广与应用,完善了整个区的BOHS服务模式。

4.3.2 编辑试点内容归纳成册为BOHS模式推广提供相应教材

近三年来,宝安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积极探索开展BOHS的同时,以书籍的形式归纳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三年来形成的书籍类有:《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警示标识宣传手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应用手册》、《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指引》、《劳务工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读本》、《职业危害1-2-0分类管理指引》、《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指南》、《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职业卫生论文集》等八大类以及《BOHS探索与实践》总结性书稿。

4.3.3 DVD和书籍的出版

结合宝安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编辑了《常见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DVD宣传片,该短片分六个章节介绍了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即“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铅中毒的预防”、“清洗与黏胶工职业中毒的预防”、“苯中毒的预防”、“尘肺病的预防”、“噪声耳聋的预防”。以真实场景再现了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现场、相关职业病危害后果等基本职业病防治知识。该DVD已由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针对宝安三年来BOHS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就,组织参与BOHS试点一线专家,编写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索与实践》一书,该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 结论

三年的BOHS试点工作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借助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明显加强。通过职业卫生网格化分级分类管理,为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基本项目的体检和重点项目的监测等三大低成本的服务,广覆盖的目标成功率达到90%以上,这样的实践最终得到政府、企业以及劳务工三满意。

参考文献

[1]刘益民,吴礼康,朱志良.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媒体服务公众的基本途径 篇3

“三贴近”要求新闻报道反映群众的实际情况,反映群众的生活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三贴近”报道被认为是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大众媒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任何概念都是抽象的,而具体解释和做法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试从具体做法这一角度出发,探寻媒体更好地服务公众利益的途径。

提供真实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

社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是媒体得以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源泉。媒体服务公众,首先是要清楚:公众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要做到实则不易。比如,2003年初广东出现非典疫情,这种情况下,公众想知道些什么呢?有些媒体认为公众不必知道详情,只要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能防能治的疾病即可;有些媒体认为不能让公众获悉详情,以免引起恐慌,所以片面地提供此病无关大碍,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消息;更有些媒体抱着“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干脆不提。

媒体不易察觉的一个错误是:将它想让公众知道的信息,等同于公众真正想知道的信息。换句话说,媒体提供给公众的信息,往往是它认为公众应该知道的,或者是它有义务(特别是政治上的义务)必须提供的。这种观念实际运行的结果,有时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如非典初期的疫情状况被早早地下了这样脱离实际的结论:中国局部地区已经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疫情。从这种做法的层面上看,媒体贴近的不是实际,不是群众;相反,媒体是高高在上,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媒体付出了公信力缺损的代价。

事实证明,非典前期新闻报道中的瞒报、漏报或故意不报的做法,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多大好处,并没有产生“稳定人心”等效果。相反,公众在不知道确切消息、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人心惶惶,容易轻信谣言,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而非典中后期的新闻报道,大大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和公开性,公众在明了所面临环境和实际情况下,能够作出理智的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使整个情势向好的方面发展。这里,提及的是公众知道好,还是不知道好?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公众有没有权利知道?

媒体有时会面临一种两难:它明白公众想知道什么,但它做不到公众想知道什么就告诉什么。有多种因素在干扰媒体为公众提供真实信息:怕告诉了会有不良后果是一个因素,真实信息的采集困难和挖掘风险是一个因素,无法判断某些信息公众有没有权利知道也是一大因素。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满足公众知情权被认为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媒体赖以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知情权是指公民在最大范围内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主要被用来对政府机构运作和公众政策制定过程情况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获悉。

贴近公众议程传递公众的声音

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发现,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差距。从传播理论层面来理解,“三贴近”的一大指向,就是要求媒体议程努力贴近公众议程。公众想说些什么?公众希望媒体传递哪些声音?媒体更好地服务公众,上述问题不得不认真思考。

媒体如果能大量刊登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传递公众想表达的愿望,它就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反之,媒体如果不能替公众说话,而是为某些权力机构或利益团体帮腔,就会导致公众的不满和疏离。在2003年第3期的《读书》杂志上,评论了这样一则故事:1994年,香港政府发起了一个名为“滚石行动”的拆屋计划,决心清除那些建在楼顶上的天台屋。这些房屋存在,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有部分在香港田土厅登记进入自由买卖。这些天台屋的住户全部都是穷人,从事粗俗的劳动,收入微薄。香港政府一刀切的做法,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大祸临头”。该区居民在社工的组织下,召开记者招待会,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派记者前来。令居民失望的是,当天的新闻,把要拆除的天台屋,描绘成昏暗、混乱、无序,住在这些天台屋中的人,不但处在危险之中,而且还会给其他人带来危险。此时,一帮“希望在主流媒体之外做一些事情”,崇尚小众传媒的人,拿起自己的家用摄像机,深入到社区中,开始重新解构这场舆论不平等的冲突。其作品《大祸临头》一举获得多个大奖,也彻底打破了松散民间摄影组织从内到外无力量的状况。①在以上事件中,小众媒体的可敬之处在于其越过政府议程和主流媒体议程,贴近了公众议程;《大祸临头》一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传递了公众的愿望,发出了公众的声音。

媒体的话语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正如报纸的版面、电视的镜头和广播的时段被认为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一样。媒体对这些资源应该善加珍惜,合理使用。在写给一名主编的信中,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要求道:“每期报纸都提供一个机会和责任:讲一些勇敢和真实的话,摈弃平庸和陈腐,讲一些令社会上有知识、有教养、有独立见解的人们敬重的话……”②借此,新闻从业人员也应该这样要求自己: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和义务,多传递一些公众的愿望和声音。贴近公众议程,传递公众的声音,需要摈弃平庸和陈腐,有时更需要敢说真话的勇气和对公众发自内心的真诚关怀。

维护公众利益推进社会发展

“三贴近”可以说是深化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新闻改革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情势相辅相成的。本文前面依次讨论了两个问题:公众想知道什么?公众想说什么?此外,对于如何贴近公众和服务公众,媒体还需查证明白:公众想做什么?

在“公众想做些什么”这一方面,媒体能够有什么作为呢?媒体的功能有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文化和提供娱乐等,其中联系社会功能是指“新闻媒体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付环境的挑战的功能。”③具体地说,媒体通过提供信息、解释和讨论社会议题,能够影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的制定,以及行动的发生。从实现自我功能出发,媒体应自觉地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推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近来,许多媒体特别关注自身公信力的塑造。有人认为,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值得公众信任的程度。为此,媒体需要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防止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笔者认为,仅此还不完全。媒体公信力更应该指媒体能够获取公众信赖的力量。媒体的公信力,应该在媒体替公众说话、帮公众达到他们的正当要求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我国媒体在这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如《新华日报》记者在春节前到车站采访回家的民工,写了《车站问民工,你的愿望是什么?》,民工们反映,他们最大的苦恼就是一年干到头,回家拿不到工钱,最大的愿望就是老板不要克扣他们的血汗钱。于是《新华日报》抓住这个问题做文章,从帮民工讨工钱开始,连续报道了《与讨工钱的民工面对面》、《帮民工讨工钱,与执法队同行》、《1400万民工的血汗钱是怎样讨回来的》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公众想做什么?在此,媒体能够提供的帮助并不是万能的,但只要媒体肯尽力而为,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媒体的力量应该表现在维护公众利益、推进社会发展上。但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并不意味着媚俗迎合和低级趣味。新闻从业人员要注意练就慧眼,判断哪些新闻或题材与公众利益真正有关,哪些问题和疑难的解决才谈得上是社会发展之道。在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一次电视报道中,“当节目主持人千方百计把话题引到关于克林顿的绯闻时,演播厅内的一名妇女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讨论公众政策,其他的观众对这名妇女报以热烈的掌声。”④这则小插曲的启发是:相对于已被过度渲染的总统绯闻,公共政策的制定,更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对公共政策的讨论,才是真正地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

①李学凌《草根新闻》,搜狐科技视线,2003年3月25日。

②《美国新闻史》,〔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展江、殷文主译,第205页,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

③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8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篇4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和龙市卫生局、印发的《和龙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结合实际,现制定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院长牵头,全院职工协助。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小组,牵头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下设各项目负责人。

(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组 组 长:范学军(院长)副组长:张泽武

组 员:张明 黄丽花 杨盼 卢凤瑾 王丹

领导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神指示、监督管理、考核审查、纠正指导,以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二)、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成立内部监督小组,针对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和工作质量检查。

二、人员分工

1、健康档案:由卢凤瑾负责。

2、健康教育:由张泽武负责,其他各科室协助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栏、广播、健康咨询及健康讲座工作。

3、孕产妇管理:由杨盼负责。4、0-36月儿童健康管理,由杨盼负责。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由王丹负责。

6、预防接种服务:由王丹负责。

7、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由范学军负责。

8、慢性病管理:由张明和黄丽花共同负责。(张明负责高血压和糖尿病,黄丽花负责其他慢病)

9、重性精神病管理:由黄丽花负责。

10、卫生监督协管由范学军负责。

11、公共卫生信息上报由张泽武负责。

三、具体实施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建档:以妇女、儿童、老年人、重性精神病、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保障措施:我院由公共卫生小组组成体检小分队,下到各村对重点人群开展体检服务工作,体检后由各项负责人负责档案的完善,最后由卫生院监督小组负责档案的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汇总。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恣询活动。

每年向辖区居民进行健康讲主题日宣传,卫生院每月一次,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卫生院不少于12次,设置永久性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院不少于2个,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9次,购置并使用DVD、照相机,并保证设备完好,使用正常。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如甲流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6岁以下儿童健卡率达100%;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5%以上,信息化率达95%以上,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目标人群接种率95%以上,规范疫苗进购流程、进购渠道、规范疫苗保存保管。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做好死亡病例登记与报告,保证完成目标任务数。按要求设置传染病诊室。5.儿童保健

为0-6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9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2岁和3岁每年至少2次。

主要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7天内,由儿童保健负责人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并了解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情况,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标准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范操作。

(2)新生儿满月管理:新生儿满一月后,由卫生院儿童保健负责人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并对其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是进行健康检查。服务内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进行。

(4)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缺陷的高危儿及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结果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营养不良、等儿童及时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转诊。6.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管理服务由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其他部门负责协助实施。并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保健项目实施细则对孕产妇进行规范的管理服务。负责人负责已婚妇女的怀孕信息,并对已婚妇女进行早孕检测,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卫生院孕产妇保健项目工作小组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建立保健手册,早孕建册建档率≥85%,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卫生院公共卫生小组组织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病常见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四肢肌肉关节、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辅助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随机血糖等。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提供老年人健康体检,记录完整率95%。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指导服务。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卫生院公共卫生小组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每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4次随访并按规定做好随访记录。对已建档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5%。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小组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每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体格检查,1次空腹血糖检查、2次餐后血糖检查,4次随访。对已建档糖尿病患者管理率≥65%。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卫生室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医务人员每年对其进行1次体格检查,随访4次。对已建档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1)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指导其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2)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考核制度。按照《延边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和《和龙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组织考核工作。重点考核机构各项目负责人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全程监督与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

(三)参加技术培训。要积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和龙市崇善镇卫生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篇5

为推进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落实工作任务,加强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7〕2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17年度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省所有县(区、市)内常住人口(包括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按规定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2017年工作目标

(一)以县(市、区)为单位,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档案使用率。

(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三)以县(市、区)为单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保持在85%以上。

(四)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

(五)以县(市、区)为单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在65%以上。

(六)以县(市、区)为单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5%以上,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50%以上,全省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保持在284.7万人以上,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84.8万人以上。

(七)以县(市、区)为单位,严重精神障碍(原重性精神疾病,下同)患者筛查登记率不低于4‰,全省登记信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8万以上。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健康管理,在册管理率不低于80%,全省进行随访健康管理的患者人数达到14.4万。

(八)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九)以县(市、区)为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十)以县(市、区)为单位,报告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全省管理患者数3.8万人左右。

三、项目内容及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40元提高至4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及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具体调整情况如下:一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二是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完善建立预防接种证、卡服务并给予相应补助。三是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开展签约服务。四是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

(一)规范电子建档,加强信息利用。规范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医疗、体检、随访等情况及时更新电子档案信息,更新信息应尽量在15个工作日内录入,超过30个工作日录入的信息不作为绩效考核与资金拨付依据。规范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填写录入流动人口现住址和户籍地址,并对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表进行非户籍标注,加强日常管理。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整合,促进健康档案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有效衔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

(二)突出重点人群,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落实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利用基层卫生巡诊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平台,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巩固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造条件设置接种点,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合理安排接种工作日,实行多种方式和分时段预约接种,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接种服务环境,强化安全注射,有效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日常查漏补种工作。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

(四)加强信息交流,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信息交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新生儿出生信息转交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接种门诊),方便其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和预防接种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要求,开展0-6岁儿童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生长发育监测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将高危儿保健等服务及时转交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五)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各地要积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按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辖区内其他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六)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和身体状况,制订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和工作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有序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老年人必要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并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工作,切实发挥体检在疾病筛查和健康指导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

(七)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在全省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通过健康体检、定期巡诊、健康教育等途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力度,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将慢性病随访工作与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基层卫生巡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相结合,提高规范管理率;根据患者病情,加强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血糖控制率。

(八)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管理,做到发现一例、录入一例、管理一例,做到登记信息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机制,及时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为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在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下,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专业防治机构、救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转接机制,患者出院信息及时转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增加随访次数,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病情稳定率。

(九)做好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明确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及乡村两级的职责分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发现、报告、推介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对肺结核病可疑者开展痰检、对明确诊断患者开展规范治疗服药督导、复查及病人追踪等随访服务管理。

(十)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做好发现、登记等工作,并按照相关时限及时上报。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病人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工作。

(十一)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继续做好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到4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人员,加强人员培训。

(十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完善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广协管工作信息化,努力提升协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专业机构对协管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参与考核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暂不具备条件覆盖的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协助落实相关协管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面。

(十三)开展项目签约服务。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对针对居民个体开展的服务项目,采取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的方式开展。要将服务对象中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签约对象。通过签约,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家庭医生核心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签约对象、签约服务的内容、签约及服务的流程、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加强工作协调,注重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内容与其他医疗服务内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其他居民个性化服务内容衔接整合,调动居民签约的积极性。

四、资金筹集、拨付、结算与监管

(一)足额落实资金

2017年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45元的标准,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经费标准为:西部政策延伸县,中央补助36元/人,省级补助6.2元/人,县级配套2.8元/人;非西部政策延伸县,中央补助27元/人,省级补助12.8元/人,县级配套5.2元/人;市辖区,中央补助27元/人,省级补助11.8元/人,设区市配套1元/人,区级配套5.2元/人。赣州市18个县(市、区)均执行西部政策延伸县标准,中央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省级财政补足。各地要按照赣财卫指〔2017〕18号文件要求,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规范资金拨付与结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按照“先预拨、后结算”的原则,实行预拨、考核、结算制,结算资金拨付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县级财政、卫生计生部门,在项目预拨资金到达县级财政1个月内,全额拨付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年度项目执行和考核结果结算补助资金。

2017年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绩效考核后拨付相应资金。村医可承担的服务主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不包括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和部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包括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等任务。此项资金的80%部分,依据服务人口数先行拨付给乡村医生,其余的20%部分资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算,对于考核结算需要扣减的资金额大于20%部分资金的,超额部分从次年项目拨付资金中扣减。

(三)强化资金监管

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要完善资金支付方式,按照《江西省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赣财卫[2017]3号)的有关要求,根据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确定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或采取当量法),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拨付资金,不得简单地按照机构人员和支出水平核拨资金。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需方补助、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等支出。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同时,要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赣府厅字[2017]91号)文件精神,落实相关绩效工资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项目宣传。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各地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知晓率。进一步落实《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六个一”的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辖区显著位置以适当形式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数量和服务方式等,接受居民和媒体监督。

(二)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织,完善协调机制,确定管理机构,强化组织实施。进一步落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责任,发挥其在项目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人群监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专业机构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日常指导与考核纳入项目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中。健全项目进展监测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项目进度月报告制度和季度通报制度。完善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项目工作信息核查,保证项目数据真实,对弄虚作假的,取消机构服务资格,严肃处理责任人员。同时,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街道)计生部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制度,乡镇(街道)计生部门将掌握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个案信息定期报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为流动人口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统计流动人口服务情况,定期反馈给乡镇(街道)计生部门。

(三)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完善服务功能,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各地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要求,开展相关业务知识考试活动,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计生、财政部门要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日常工作,对牵头负责落实的服务项目,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将日常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培训职责,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督查,县(市、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季度至少指导1次,督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估重要指标之一。

物业服务基本方案 篇6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

目录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2.附件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3.附件2(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组)

上塘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县20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根椐卫生部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范内容要求,做到切实有效落实,促进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效率,强化考核、培训、督导、监管,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具体实施细则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在统一居民健康档案格式的基础上,纸质和电子档案同时健立,2014建档率达辖区总人口的100%,其中重点人群要达95%以上。

孕产妇建档:产前由产前检查医生或县级有住院分娩资质的医院妇产科医生负责,建册、建卡、建档规范管理,册、卡由孕产妇保管。产后访视:有条件的乡级妇幼医生负责访视管理;如乡级卫生院无条件由县妇幼院专职医生管理。

新生儿:对我院分娩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 2、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健康体检一次。

(二)健康教育服务

1、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危害、传染病以及重点卫生服务项目,在有关卫生宣传日开展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

2、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活动,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年不少于6次。

3、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日常接诊时间在门诊或住院大厅要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周应不少于3次。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候诊区、诊室等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提供不少于12种。

(三)预防接种服务

按免疫规划要求,医疗卫生单位均必须设规范的接种门诊,对所有新生儿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及时发现报告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由县疾控中心调查处理,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规范处置率达100%。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1、孕早期管理: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随访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县级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交由孕产妇保管手册。

2、孕中晚期管理: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3、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

4、早孕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全程系统管理率大于80%。孕前、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由乡镇级专业责任医生或县妇幼保健院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服务。

(五)、老年人建康管理服务(主要由乡、村两级负责)

1、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

2、每年协助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包括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状况评价,并将结果归入健康档案。

(六)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对辖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在每年首次就诊时开展一次血压筛查,筛查率达95%以上。

2、随访评估: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健康指导,规范填写个性化健康教育记录表并存档。

(七)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35岁以上肥胖人群、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空腹血糖化验。

2、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规范填写相关记录表存档。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的患者要进行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必要时建议转诊上级检查、治疗。

3、协助当地卫生院建立健康档案。

(八)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1、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数,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尤其是监护人信息必需准确,并协助当地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对疑似病人规范化诊疗或转诊有关医疗机构。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发现、登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

2、相关信息报告:全县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发现报告错误应及时更正,有漏报的应及时进行补报。任何单位不得不报、瞒报、漏报。

3、处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报告时,应立即奔赴病源地开展流调资料收集、监测、疫点疫区消毒、隔离、应急接种、预防服药及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卫生监督协管

按规范要求协助卫生监督所搞好报告、指导、服务等工作。

四、培训、考核、指导、督导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医院决定在至少开展两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集中业务培训,培训后立即开展各项工作。相关公共卫生科室要按照各自分管的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指导、督导方案,组织医疗队伍定期下村庄进行巡回技术指导,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会议,并汇总记录。医院分管领导要带领有关人员根据医院考核情况进行行政督导及工作落实,并给以奖励或处罚。总之,今年不搞平均分配主义,要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以保证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塘医院 2014

附件1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

长:

鲍克平副组长:

唐红娟 组

员:

尤墩才

张金胜

(下设办公室由张金胜任主任)

附件2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组

长:

煜 副组长:

许彩邵 组

员:

朱冬梅

王洪波

行政服务:理念及其基本内涵 篇7

20世纪70、80年代, 西方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政府调节“失灵”, 其弊端也充分暴露: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并存, 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 政府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官僚主义严重, 办事效率低下, 腐败现象频频发生。为了重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抑制政府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市场化导向的公共改革浪潮, 形成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1) 其价值导向之一便是实现由传统“以政府为中心”的管制模式向当代“以满足公民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行政模式的转变。其主要特点:

(一) 放松政府管制, 扩大市场调节, 政府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政府从无限的大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

(二) 大量非政府组织出现并逐渐取代政府行使部分公共管理职能, 提倡社会自治。

(三) 行政管理方式柔性化。

大量非强制性行为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给付等柔性管理方式产生并且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强制性行政行为方式渐次退却。

(四) 政府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维护社会秩序, 更要全面地为公民创造各种福利、提供完善的服务。

我国虽然没有经历西方的公共改革运动,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市场机制逐步健全, 计划管理的范围不断缩小,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放松管制, 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措施, 逐步将权力向社会转移, 从而使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广泛地取代政府行使公共服务的职能, 市场和社会自治的空间大大增加;在管理方式上, 政府不再只是通过命令与强制的方式达到行政目的, 而是在合法范围内, 以为大众提供服务为指引, 通过协商与合作, 采用权力色彩较淡和强制功能较弱的柔性管理方式完成任务, 公共管理不再是政府的唯一目标, 政府的主要任务日益转变为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当代, 服务更应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 只有政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 才能不断地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实现和谐社会。

我国《宪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 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 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行政服务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诉求。

国外对行政服务的研究最早见诸法国著名公法学者莱昂·狄冀提出的“公共服务”理论, 他将国家行政的基础确定为“公共服务”, 倡导在行政与个人或团体之间建立一种“指导与服务性”的法律关系来保障个人的福祉。 (2) 从而成为行政法乃至公法服务理念的源头。但是, 把行政服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一套理论提出的, 则是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他提出了“生存照顾”和“服务行政”的概念, 开启公法学界重视行政服务之门。 (3)

我国学者对行政服务的研究最初集中于对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的探讨。1983年, 应松年、朱维究、方彦几位学者在《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一文中首次提出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基础是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人民服务论”认为,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 而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它的唯一目的是执行人民的意志, 因此, 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只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应该是制定和执行行政管理法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行政管理法规都不应该违背人民的利益;某一种行政管理法规执行的如何, 归根结底要看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4) 该说率先揭示了行政服务的本质及其对于当代行政法学的基础意义。十多年后, 著名学者朱维究教授进一步申明了一个理念:即管理首先要依法管理好人民的公仆;进而全面规制政府的行政行为;最后在健全完善各项对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制度的基础上确立“服务”。 (5) 这一学说对后来的一些学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杨海坤、关保英两位教授指出“行政法的本质精神是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主导理论尚未最终形成之前, 服务论也将成为一种较有影响的学说。”同时他们还将法治的理念与服务的精神融会贯通, 试图寻求“政府依法律产生、政府由法律控制、政府依法律管理并为人民服务、政府对法律负责、政府与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6) 1995年, 崔卓兰教授提出以服务为宗旨更正法的观念, 认为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把人当作管理标的物的传统行政法理论。“管理需要”之说终将被“服务”为宗旨的行政法理论彻底取代, 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 需要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思维模式, 不将两者分割直至对立起来。遵行“服务为目的”的主导思想, 我国今后应更多地考虑和制定一些带有“指导”、“协调”、“服务”、“给付”性质的行政法。 (7) 到了90年代中期, 陈泉生教授提出行政法“服务论”, 认为, 现代行政法实质上是服务行政法, 主张行政的目的不在于统治与管理, 而在于服务与授益。 (8) 此外, 我国还有学者从理念方面对行政服务进行了探讨。杨建顺教授指出, 21世纪的主旋律当是服务行政的展开和不断发展。为人民服务, 是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 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9) 叶必丰教授则将“服务与合作”定位为行政法新的人文精神。

概而言之, 我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服务的价值定位有两种:一种是把服务作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 强调其行政法的学科理论基础地位;另一种则把服务当作一种理念, 强调服务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二、行政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 行政服务的涵义

什么是行政服务?有关行政服务的说法最早是由公共服务这一概念演变而来, 而且这一概念较多地出现在行政管理学领域而很少见诸行政法学领域。因此, 有关行政服务的概念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至今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关于公共服务这一概念, 中外学者均有过不同的论述, 法国学者古斯塔夫·佩泽尔认为:“公共服务就是一个公共团体所从事的、目的在于满足普遍利益需要的各项活动。” (10) 但是, 通过这个定义, 我们无法判断公共服务的主体有哪些, 以及公共服务的内容是什么。我国学者马庆钰教授认为:“公共服务主要是指由公法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11这个定义将公法、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三者相联系, 具有三个优点:一是, 将公共服务置于公法的规范框架之下;二是, 规定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由公法授权的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 也就是公权力行使主体;三是, 将公共物品概念引入公共服务概念之中, 通过公共物品来定义公共服务。12此外, 我国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公共服务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服务的理念或者服务精神。

施雪华教授认为:应该有政府服务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中国政府的所有法律、规则和行为都必须贯彻服务精神和准则, 而不是单纯的统治和管理。”13

2. 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的角色。

张康之教授认为:政府角色的自觉转变, 不仅从统治的角色改变为管理的角色, 而且要从管理的角色改变到服务的角色上来。14

3. 公共服务主要指政府的职能。李文良教授认为:服务是政府首要职能。15

上述观点均在某方面揭示了行政服务的本质, 但他们多是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而并非行政法学的角度对行政服务这一概念进行论述, 并且对行政服务的概念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此, 它们在理论意义上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但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的行政法学领域。

笔者认为, 行政服务就是行政主体在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下, 以相对人的需要为目标, 依据公权力, 依法采取各种民主的方式, 通过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 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的满足其各种不同利益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总称。这里的行政主体不仅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而且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如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等自治组织;这里的公权力不仅指拥有一定行政职权的国家公权力, 而且包括拥有一定社会自治能力的社会公权力。行政服务作为一种理念, 客观上要求行政主体的基本精神、工作性质和行为取向完全建立在以全心全意为行政相对人服务的基础之上以及以人为本的行政观上, 这是必须贯彻行政过程始终的基本理念。

(二) 行政服务的特点

行政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 对相对人人格尊严的尊重

行政服务理念下不再把行政相对方当作行政权任意支配的客体, 而是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主体。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必须对相对人的人格予以尊重, 承认每个人都是具有尊严和独立价值的平等的道德主体。16否则, 行政行为的结果将难以被相对方所理解和认同, 行政行为的根本目的也不能顺利实现。在当代, 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例如德国《基本法》第1条规定:“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一切国家权力皆有责任去尊敬与保护之”。我国《宪法》第38条亦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 以人为本, 以服务为根本理念

传统行政以管制为主, 将政府定位为管理者, 主张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全面管理;当代行政则以服务为主, 将政府定位为服务者, 主张政府应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 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17行政服务的人本原则有三项具体要求:第一, 它要求行政主体应当确立权利导向、利益均衡的行政服务理念, 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应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应当选择对个人利益侵害最小的方式;第二, 它要求行政主体应当提供社会救助, 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在解决公民正常生存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实质上的平等;第三, 它要求行政机关和非政府组织在提供行政服务的过程中, 要尊重服务对象, 做到文明、热情、友善、礼貌和宽容。

3. 注重参与、协商与合作

行政服务行为主要是在行政相对方的参与下, 通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协商与合作实现的。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行政相对方的参与。相对方的参与不仅有利于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而且有助于行政主体确立和增强服务意识。相对人的参与、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 不仅该机制本身具有民主性和正当性, 而且有利于塑造社会的民主意识、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促进意思表示及服务内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 也有利于加强公众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参与、协商与合作是行政服务的基本方式。

4. 行政的根本职责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行政主体的服务, 其实质就是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行政主体必须致力于公共利益的集合, 因为没有一定量的公共利益的存在, 行政主体本身就无法存在;行政主体必须致力于公共利益的维护, 即保护公共利益, 组织社会成员有序地追求个人利益, 否则, 其自身同样难以存在;行政主体也必须将公共利益予以再分配, 平衡各种社会成员的利益, 实现社会公正。这是因为, 一方面行政主体作为一种抽象的人格主体并不需要特殊利益, 另一方面国家及行政主体得以成立及存在的目的就是进行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和实现社会公正。18由此可见, 服务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根本职责和义务, 服务作为一种职责, 具有不可抛弃和转让的属性。行政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提供服务。行政主体不提供服务或不主动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就意味着失职。同时, 行政权作为一种服务权, 必须注重效率。在当代, 受益权日益成为行政相对人对政府的最主要权利, 为民谋福利则是行政主体最主要的任务。行政相对人受益权与行政权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行政权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扩展, 它的扩展是公民权利增长的需要。公民权利的增长需要扩展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扩展又发展和保护了公民的权益, 因为它能使社会更有效地创造资源, 而这些资源则是增加公民权益的必要条件。在授益行政中, 行政权的效率与公正是统一的。对行政相对人来讲, 行政主体的授益行为有行政效率才能体现出公正。为此, 政府行为的正当性就在于高效、高质量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5. 服务的内容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 强调相对方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行政服务理念要求行政主体以提供服务为旨归, 这种服务只有满足了公众的需要, 并有助于他们利益的实现时, 才具有实质性的绩效。如果行政主体在执行社会公共职能时, 总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方便为出发点, 通过各种手段把社会服务强加给公民, 而公民本身却不需要这种服务。那么, 服务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9只有公众最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行政主体提供什么服务, 怎么提供服务, 应当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 以公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 才能保证服务行为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正当性。

(三) 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

行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 必须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 必须反映和谐社会对当代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具体而言, 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以社会公众为中心

这是行政服务价值取向的核心。行政权是人民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从基本人权中派生出的一种权力。而由基本人权中派生出的行政权力, 只有以人民为基础才会有生命力, 行政权只有以人民为本位, 才能够有合法性可言。20这就要求行政主体提供行政服务时必须始终以相对人为中心, 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意志, 充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 切实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公正

这是行政服务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行政主体在提供行政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公正, 不得实行差别待遇, 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应享受同等服务。一方面, 要在实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形式平等。行政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社会贫弱者倾斜, 以便缩小相对差距, 实现实质平等;在此基础上, 对情况相同的公民提供同等的服务, 实现形式平等。另一方面, 要在公共服务立法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法律实施和适用上的平等。情况相同的公民应当被公法赋予同等的行政服务法律地位, 并在行政服务供给和权利救济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

3. 法治

法治是行政服务题中应有之意。法治不仅要求行政主体在提供行政服务过程中的职权和职责法定, 而且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程序法定。特别在我国目前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制环境下强调程序法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法治要求明确划定公私服务的范围。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能由政府全部包揽, 对于那些不易由政府提供的服务项目, 完全可以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非政府组织去完成, 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 法律应当对政府和社会提供行政服务的范围做出明确的划分, 同时, 法治要求提供行政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及程序等均由法律规定, 即服务必须依法进行。

4. 公开

公开就是要求行政主体在提供行政服务的过程中, 对于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活动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并由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 一律向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以增强行政活动的透明度, 接受相对人和社会的监督。公开是公众参与行政和监督行政的必要前提, 是行政主体公正廉洁办事的重要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暗箱操作是营造腐败的温床。公开还有助于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促进公民对行政的参与。21公开主要包括行政服务活动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与结果公开三个层次:行政服务活动的信息公开, 就是凡行政服务方面的有关信息, 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人权利、义务方面的服务信息必须公开, 允许相对人查阅、摘抄和复制, 允许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过程透明, 是指行政服务活动的标准、条件、程序等一律公开, 让相对人知晓。结果公开, 是指行政服务活动的结果必须公开, 必须通过法定方式将这一结果告知相关的当事人, 否则, 行政服务的效果将受到影响。

5.责任

责任与权力的相伴性是人类文明进展中的一种共生现象, 行政服务也不例外。如果行政主体在提供行政服务的过程中没有责任加以约束, 那么服务就会发生异化。22行政服务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具体包括:一是必须强化政府的管理监督责任, 不能借故推卸, 否则就是失职。二是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 按照权责一致原则, 政府、市场主体、社会主体都应对各自分担的责任负责, 并互相监督。三是政府应当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对象负责, 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认可程度, 应当足以影响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负责人的奖惩任免, 这样可使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更加关注改进服务, 切实对公共服务负起责任。23

6.高效

中老年人理财基本方案 篇8

王先生,58岁,家庭资产有存款5万元,有稳定收入。

理财目标:

通过投资来盘活积累资产,实现财富增值。

观察结论:

根据您的年龄分析得出您家庭处于成熟期,该时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收入达到一生中最高水平,债务也逐渐减轻,家庭资产的累积进入黄金期。此时的投资能力、投资意愿较强,对理财也有更高的要求。

理财建议:

1、紧急备用金:在生活中,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应增强一些弹性和润滑的成份。建议备用资金保留3~6个月的基本支出,可选择超短期理财产品,如灵通快线,作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不仅能保证其变现能力,又能应对日常支出及一些突发事件。

2、开放式基金:考虑到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中等,应以稳健投资为主,兼顾一定高风险投资,投资注重收益成长,又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开放式基金是较为优秀的投资选择。

3、商业保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健康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在现阶段还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或者保险保障不足,更需要在工作期间准备医疗基金。建议您投保健康险和意外险,可做到用较低的保费获得一个短期较大的保障来回避大的风险。

4、基金定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养老保障程度有限,您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未必能完全保证您的退休生活。您需要为自己以后的退休生活补充储备资金。而且要早做准备,在工作期间存储养老金,保证老有所养。您可以拿出每月收入的1/3申请基金定投计划,坚持储蓄、积少成多。

一些相关的假设:

1、未来两年中国GDP增长能维持9%左右水平,通货膨胀率4%;

2、家庭没有其他资产,您的风险偏好属稳健型;

3、假定您退休年龄为60岁。

生活理财建议:

1、开通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直接在网上查询基金等资金变动情况,同时可购买基金、申请基金定投等业务。

上一篇:服装企业培训第一个月总结下一篇:高中校园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