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精选3篇)

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盼团圆》,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2、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出歌曲《苇叶船》。

3、能认真听赏乐曲《花好月圆》,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并唱唱主题音乐。

教学过程

一、遥海相望盼团圆(听赏歌曲《盼团圆》)

1、讲故事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听几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1(一张老照片)

故事2(课件展示一对年过7旬的老人遥海相望的事件。)

2、听赏歌曲《盼团圆》

师:同学们,两岸的人们日日夜夜思念着同胞骨肉,朝朝暮暮盼望祖国统一,你听,这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课件展示歌名。)

3、提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4、小结:这首歌表达了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骨肉情深、盼望团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5、读歌词

二、两岸同胞诉情思(学唱歌曲《苇叶船》。)

师:盼啊盼,盼团圆,盼得月儿圆又圆,这边盼得熬白了头,那边盼得望穿了眼,两岸的同胞多么想团聚啊。

1、听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自己情思的?

2、用“l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

3、试着划拍唱曲

4、学唱第一段歌词 A、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C、接龙唱

D、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

5、学唱第二段歌词 A、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是怎样唱的? B、学唱

6、分角色演唱

三、祝祖国花好月圆(听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1、导入:小小的苇叶船传递着海峡两岸的相思情怀,我多么希望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你们猜猜我梦见了什么?

2、听赏乐曲《花好月圆》。

3、提问:我做的是好梦?还是噩梦?为什么?

4、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主题Ⅰ。]

5、提问:老师做了什么美梦呢?猜一猜。

6、师:我梦见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岸人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你们有什么心愿?对台湾人民有什么话?大家来说一说。

7、简介《花好月圆》

四、结束

师:让我们在这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之情。

2、了解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关爱地球妈妈

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养育了人类,给予我们太多的关爱,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还带来了阳光、雨露、河流、花草以及我们的邻居—庞大的动物家族,这是一个多美的家园呀,你们瞧—

(一)情境引入

1、赏图片

(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

2、看影片

师:多美的地球呀,可是,有人却不懂得珍惜

(课件展示地球被肆意破坏、动物濒临灭绝、生存环境遭受污染的录象。)

(二)歌曲激情

1、听歌曲

师:虽然,有人对地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是关爱自己家园的,你们听—

(课件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谈感受

A、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想到了什么? B、你能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吗?你平时做得怎样呢?

二、描绘梦中家园

过渡语:我们是多么向往与大自然相亲相爱,不知大家心中的美好家园是怎样的呢?

1、随乐思考

思考:你认为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白鹭回来了》。)

2、随乐想象

师:你能随着音乐想象你的梦中家园吗?

3、随乐表现 A、随乐朗诵 B、听赏与跟唱

三、共创美好家园

师:你们的梦中家园真美,可是地球妈妈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地球妈妈,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1、发出倡议

(将歌词写成倡议书,用课件展示。)

2、宣读倡议书

(课件播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的旋律作背景音乐,全体同学一起宣读倡议书,理解和熟悉歌词。)

3、跟唱 A、听歌看谱 B、随乐跟唱 C、解决难点 D、视唱曲谱、歌词 E、跟唱歌曲

4、分组策划

5、共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团圆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及调整。

3、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剪贴画的插入方法。

2、学生作品创作及评价。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数字,看谁的反应最快。2008 生:北京奥运会。

师: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老师收集到一些有关福娃的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

师: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谈感受,体验文章中插入图片的重要性,揭示课题。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使我们的文章图文并茂更精彩。

二、探索剪贴画的插入与调整方法

1、剪贴画的插入:

师:资料中有一部分图片来自于Word程序中自带的一种剪贴画素材库。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探索一下剪贴画的插入方法。

板书:插入剪贴画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奥运与福娃”,探索一下能否插入比较合适的剪贴画。同桌可以交流,也可以参考课本第46页。学生探索,教师巡视,指导速度快的同学帮助邻近的同学。师: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插入剪贴画的过程。学生演示汇报探索结果,学生评价。师提示:边演示边讲解,声音响亮些!师评价:演示得真清楚,操作得也很熟练!

2、图片的调整: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还有什么困难吗?大胆提出来。生:图片太大了;如何改变图片的位置„„

师评价:看他多勇敢!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

师:谁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演示图片的调整过程。

师:看这位同学操作得多熟练,谁再来演示一遍?

师:赶快练一练,已经掌握的同学可以观察一下“图片工具栏”中其它的工具。

学生操作实践

三、探索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如何插入剪贴画,其实在Word程序中不仅能够插入剪贴画,还能插入其它的一些图片文件。大家想不想给现在的文章中再补充一些更漂亮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第47页,探索一下如何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板书: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教师提示:在桌面上的“图片素材”文件夹里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

学生探索,教师巡视,找出小老师帮助指导,鼓励学生互助。师:下面欢迎我们的小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好不好?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师:他演示的好不好?谢谢你,你真是老师的好助手。下面请大家赶快再用这些图片装点一下你的文章。

巡视时注意发现学生作品,选择把图片设置为文章背景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评价。

师:你认为他的作品怎么样?你想不想知道这种效果是什么做出来的?赶快探索一下。

引出水印效果的设置。

四、设置水印效果

学生探索如何把图片作成文章的背景。师: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探索成果? 学生演示设置过程。师:谁能比他演示得还好?

寻找设置水印效果的学生,让其进行演示,教师评价。师:看他的眼睛多亮,竟然发现了这么有趣的效果。好了,赶快试一试吧。

五、作品创作

师:学了这么多知识,该你大显身手了!请看老师对你的要求(示作品创作要求)。

教师提示:请打开桌面上的“短文”文件夹,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主题;也可以展示联想,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的作品,谁先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苏科版静电现象教案 篇3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了解并体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

摩擦起电的本质.

学 教 程 序 设 计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生成与反思

让学生观看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实验,提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分子可以再分吗?

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那么原子可以再分吗?

这些现象表明,摩擦起电的现象中物体所带的电一样吗?为什么?

一、课前预习见学程导航

二、新知展示

1.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活动1: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然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阅读并自行小结什么是摩擦起电:用 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活动2: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

活动3: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

活动: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

结论:上述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是 (一样/不一样)的.

两种电荷的规定:

阅读文本,了解两种电荷名称的来历.

正电荷: .

负电荷: .

学 教 程 序 设 计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生成与反思

思考:你怎样判定物体是否带?有没有办法进一步确定它带的是何种电荷吗?

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不带电,摩擦后带电了,你对物质的内部结构又有什么新的猜想.

回顾实验现象,小结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讨论、汇报并练习.

方法:

(1)利用吸引轻小物体性质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

甲图:若B球不带电,则A球 (一定/不一定)带电;若B球带电,则A球 (一定/不一定)带电.乙图:A、B球一定带 种电荷.

验电器的原理是 .

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判断物体( )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

2.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阅读书中P30,第二段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下一篇:宪法宣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