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通用3篇)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篇1

今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行政经费;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去年“三公”决算

南水北调办 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新京报讯(记者蒋彦鑫)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今天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这也是中央部门首次公开行政经费数据,各部门人员工资、办公楼运营费用的总体情况将向公众揭开面纱。日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了去年“三公”经费决算。

此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出国(境)费支出占50.54%

数据显示,2011年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其中,人均每次出国费用5.63万元,每辆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当年预算313.05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决算数超过预算近6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91.57万元,占50.5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44.9万元,占38.2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42.57万元,占11.23%。

人均每次出国5.63万元

具体来看,出国(境)费支出191.57万元,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属单位出国团组8个、34人次。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按这个比例,人均每次出国费用为5.63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2011年无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事业单位列入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实有数为23辆,车辆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这意味着,每辆车的运行费为6.3万元。

南水北调办安排的201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313.0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31.5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131.04元;公务接待费预算50.48万元。

释疑

行政经费涵盖哪些内容?

财政部此次予以明确,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篇2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昨日,5个中央巡视组通报了在河南、辽宁、甘肃、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发现的问题,河南、辽宁、甘肃三省被指出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的巡视范围进一步扩大,派驻的中央巡视组由此前两轮的10个,增至13个,涉及北京、天津、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海南、甘肃、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科技部、中粮集团、复旦大学。

其他8个中央巡视组也将于近日通报在各自巡视点发现的问题。

3巡视点查出腐败问题

“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这些曾出现在此前两轮中央巡视问题“账单”中的词汇,在今年首轮中央巡视“账单”中再次出现。

据中央巡视组通报,甘肃、辽宁、河南三地均查出腐败问题:甘肃,“省属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交通领域及一些地区腐败问题反映突出”;河南,“一些领导干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腐化,为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组织人事、法院系统等领域腐败案件增多”。

上述三省均被查出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问题,如甘肃,“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违规操作损失巨大”;辽宁,“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反映突出”。

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系“老问题”。此前两轮中央巡视,广东、三峡集团等多个巡视点都曾被指出这一问题。

此外,复旦大学、中粮集团虽未被指出腐败问题,但存在腐败隐患:中粮集团,“对部分亏损项目追责不力,存在一定廉政风险”;复旦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存在腐败风险”。

河南买官卖官问题突出

昨日5个中央巡视组晒出的问题账单中,另一个“老问题”为超职数配备干部。辽宁、甘肃都被指出了这一问题。

河南还被指出,“买官卖官问题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贿选问题一度也比较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有发生”。

甘肃被指出,“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不到位;辽宁也被指出,“干部任用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干部档案记载不实问题严重”。

此前两轮巡视曾发现湖南等地违规建办公楼。昨日的问题“账单”中该行为再度“上

榜”,甘肃被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多占住房、违规购置使用超标车,个别单位违规超标建设办公楼”。

专项巡视比常规巡视短半月

今年首次对科技部、中粮集团、复旦大学采用了“专项巡视”这一全新模式。

专项巡视最早出现于今年1月的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王岐山表示“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解释,专项巡视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一般围绕某一事项、某一方面问题。

昨日,中央巡视组通报的中粮集团、复旦大学这两个专项巡视点的巡视情况表明,专项巡视比常规巡视的巡视时限大约短了半个月。河南、辽宁、甘肃这三个常规巡视点的巡视时限约为两个月,但中粮集团、复旦大学则约为一个半月。

但在巡视任务、方法上,两者并无明显不同,均为“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篇3

时事政治:一个农民外出打工时学会了“收死猪”,遂回乡“创业”,半年多收购、加工病死猪肉达20余吨,制成捆蹄、香肠等食品流向皖苏豫鲁4省9个市县市场。荒唐的是,在警方侦破这起特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案之前,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一察觉,并将病死猪肉问题归结于“职能重叠、部门打架”,表示“等今年底机构改革了就好了”。

乡间的“死猪生意”8个月“无人察觉”

一头头病死猪送上门,在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乡间作坊非法加工,再一车车将切割、包装好的死猪肉拉往外地加工销售。在安徽省萧县青龙镇,这样一个病死猪肉收购、加工窝点生意持续红火了大半年,直到公安机关的一次日常巡查才被发现。

据了解,从事这一病死猪肉加工的是34岁的管楼村村民管某,因搞养殖亏损,在外地打工学会了“收死猪”的门道。去年6月,管某返乡与邻居合资,从周边农户、养殖场收购病死猪转卖牟利。年底又发展成收购、屠宰一体,生意愈发“红火”。从走村串户收死猪,到有人主动送死猪、雇人加工死猪、一车车往外运死猪肉,管某的“死猪财”越发越大,却一直“生意平安”、无人查处。直到萧县警方在公安部部署的全国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摸排发现线索,才端掉了这个黑窝点。

“当时满院子堆的都是死猪,大多是高度腐烂,臭气熏天、苍蝇乱飞。”办案民警介绍,管某雇来的几名男子正系着围裙对死猪剥皮、切割,现场查扣整猪及加工好的猪肉、猪骨近4吨。

管某的生意“购销两旺”,即便在警方讯问时,还有人电话求购600斤猪肉,要求当晚送到相邻的濉溪县。顺藤摸瓜,警方又在安徽萧县临近的河南永城和山东聊城追踪查获两个规模更大的收购制售窝点,现场查扣的病死猪肉增至15.3吨。据介绍,管某等人在周边县市的养殖场和农村低价收购病死猪,剥皮加工后,将肉卖给黑心商贩制成熟食,这些食品已销往皖苏豫鲁4省9个市县。

监管部门集体失灵,均“没发现”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畜牧检疫、商务、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城管7个部门,直接负责生猪从养殖到屠宰、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各个环节的监管,还有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

这起案件中,收购、加工时间长达8个月,流通范围涉及四省9个市县,这些监管部门为何集体失灵?

对病死畜禽,国家要求严格做到“四不准一处理”: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无害化处理。负责巡查、处置、统计病死畜禽的是畜牧检疫部门。

但记者从萧县青龙镇动物检疫站了解到,他们采取的是“被动监管”方式:“有病死的猪,都是养殖户打电话过来,我们过去处理。”该站防疫员吴义强称,因为管某收的是死猪,不可能送检,检疫站“没听说”,所以“也没发现”。

负责查处私屠窝点的是商务部门。“可能是管某家太隐蔽,我们的监测没发现。”萧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平时的精力主要放在正规的生猪定点屠宰上,“收购病死猪私自屠宰算是个新现象。”但据了解,去年青龙镇就查处过一起类似案件,销售病死猪肉达五六年之久没人管。

检疫部门“没听说”,商务部门“没发现”,病死猪肉经黑心商贩加工,就此进入流通销售环节。但这一最后关口为何没把住?

工商部门称他们负责检查超市,病死猪肉主要做成卤菜,而卤菜摊归卫生部门管。卫生部门则称“机构改革了,这块职能我们已经交出去不管了”,拒绝采访。还有部门说:“本地没发现,应该都流到外地去了。”

办案人员介绍,犯罪嫌疑人不直接卖病死猪肉,而是放入添加剂、淀粉制成熟食,市场监管人员的“目测法”难以识破,主要销往监管更加薄弱的农村市场。“但监管部门如果认真查验卤菜摊的原料供货单据,还是能发现问题。”

对疏漏失察、营私舞弊行为,应强化问责

在采访中,萧县多个监管部门表示,病死猪肉问题原因在于“职能重叠、部门打架”,表示“等今年底机构改革了就好了”。

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院长江德元认为,机构改革将进一步理顺行政体制,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但并不能包治百病。体制理顺后如果仅仅是职能集中,新瓶装老酒,能否彻底改变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还要打个问号。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分析,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监管机构执法不严甚至腐败造成的。机构改革虽然避免了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为落实责任制创造了条件,但执法不严甚至腐败的问题却是机构改革本身所不能解决的。近期各地查处的多起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案件,暴露出多种形式的执法腐败乱象。山东某地基层检疫员不对畜禽实地检疫,以每份30元至50元不等的价格倒卖检疫出境证明。福建某地工作人员林某、吴某本该负责处理病死猪,却为了非法牟利,供应给肉类加工厂,致使近40吨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目前,国家启动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相关专家认为,要改变相关监管部门“重审批、轻监管”、“有利抢着管,没利让着管”等现象,必须强化问责,通过对疏漏失察、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等行为的惩处,切实落实监管职责。

此外,切实执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相关规定,是堵住病死猪肉爬上餐桌的源头性措施。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病死猪肉的相关补贴规定,但补贴额度与病死猪肉的处理成本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病死猪肉的财政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地方政府、养殖户等对处理病死猪都没有积极性。

上一篇:规划项目报建流程材料下一篇:关于六一儿童节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