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精选11篇)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1

先进个人工作事迹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决策指导自己的思路,用朴实的作风凝聚人心,用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待安全,团结同志、互相协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实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这就是一个中共党员应该做的一切。我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供电的维护、维修和安装工作。

始终以确保设备的供电安全运行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所热爱的供电安装维修工作,在实践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 参加变电所

安装几十个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十几个。

在20**年*月份,**工程部接到***总变变电所安装任务后,**工程部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因为,*变电所大,设备多,所安装设备有35KV/10KV 4万KVA的变压器2台,35KV高压柜13台,10KV高压柜59面,电容器设备两套14台,消弧柜两套,还有直流盘,低压交流屏,综合控制屏,同期屏等20多面,基础的焊接和铺设,各类柜子的安装稳固,电缆的敷设和接线,开关的传动,高压的试验和保护的校验等等工作,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接到任务就进入现场,其变电所的整个楼还没有安装门和窗户,包括墙面没有粉刷,楼梯没有扶手和栏杆,一有风就整个变电所尘土飞扬,为了赶工期,我和一帮人吃住在变电所的现场,在现场不分时间,不计较得失的工作,早晨起来就开始工作,晚上也加班延点的工作,特别在二次接线时,设备的厂家不一,控制柜和高压

柜不是一个厂家的,而设计图纸和设

备图纸不符,无法按设计图纸施工,时时的根据原理来接线,以设备的实际对照和查找进行接线,别人休息了,我自己还在默默的看图和思考,我不时的解决一个个难点,使每个二次线正确无误的,完美无缺的全部接上,开关的传动分合,以及保护的试验全部合格。不分昼夜的紧张有序的工作,使此项工程提前完工,经过甲方、监理、管理、和乙方的共同验收一次通过,而且还是一次送电成功,得到了****公司,煤化工二院赛鼎管理公司以及北京中恒信达监理公司一致赞同和表扬,评价我们安装速度快,质量好,安全可靠,符合规定标准。

在完工后,相继又进入了**变电所的,35KV设备,控制保护屏的,更换和安装,在参加此次工作中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在保证安全,注重质量的完成了整体的更换、安装工作。

20**年 **月底,**工程部又接到

了安装***厂,二期35KV变电所工程,又一次大的安装工程,这次35KV、10KV,直流盘,交流屏,35KV干式变压器,电容器,这次设备也比较多,工期短,安装时间也比较紧,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八一轮胎二期工程设备的整体调试。在此次工程工作中我想到了许多技巧和安装方法,安装有序,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抓紧了一切时间,在精心筹划,安装方法得当,速度特快,得到了**领导和监理的好评,并且在安装期间,**领导和监理人员组织了其它安装队人员,到变电所现场学习我们的安装的方法和技巧。这次的安装提前十几天,完成安装任务。又一次得到了**轮胎厂二期项目的老总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赞扬。特别是**、**变电所保护装置的更换工作,此项更换工作比较困难,因为

原来的保护是南自WXB-10的现在换成烟台东方的DF3322E的,而保护的接点位置完全不一样,还需要开关的

位置信号等,如果有一点马虎,就有可能接错线,小的方面是烧坏保护装置,损失几千元,大的方面就有可能影响设备的运行和矿井的生产,而且在当时更换保护装置时,矿井的停电时间要求比较短,为躲过生产高峰,不分早上还是下午,甚至晚上的时间进行停电工作,高压柜的设备必须和新的保护装置的二次线无一错误的链接起来,停电后必须一次更换完成,接着做完开关的传动和保护的校验就送电,为确保矿井的生产,保证停电就工作,我和3个同志,搭地铺吃住在现场不分时间的进行工作,我在现场边更改图纸,边更换保护装置,而两个矿井近60路保护装置,在无一错误的、安全可靠中,顺利完成了更换综合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付村矿更换39台6KV高压柜综合保护装置,这次保护装置的更换难度更大,图纸和实际根本不附,因为付村变电所6KV设备,已经是更换两次保护了,而每次的更换的保护装置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并且型号也

不一样,二次线改接的十分凌乱。这次更换增加了一定的困难,需要一个个线头的旅顺,用万用表一根一根二次线的查找,核对每个行程、接点和开关位置,CT的电流线和PT的电压线,控制、合闸电源,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我都一一的排除了困难,安全,保质可靠的把39设备的综合保护装置全部更换完成。

不仅业务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特别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从技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创

新。在不断地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创出非凡的业绩。要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个人的业务水平,我心里总想,只有做好一份工作,才算完成一项任务。在一年中,参加检修母线60余段,更换和安装变压器10余台,还有等等的设备维修,在正常的检修工作中坚持原则,无论是在设备的外壳还

是在设备的内部上,大下功夫,每个位置,每个点检修检查坚决到位,外壳的刷漆,内在开关机构的检修涂油,二次线的清扫和螺丝的紧固,数据的测量,仪表的检查,需要细微的工作,检修质量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坚决条件。只有检修质量提高了,安全才能有保障,设备才能正常的运行。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特别是对工作中的难题,发扬攻坚不畏难的精神,不上推、不下压,自己想办法,排除困难,高标准,严要求的解决完成。多次参加事故抢险工作,在抢修中起到了重要和主导作用。有时一天去几个变电所处理设备的问题。在变电所的设备中,大大小小的出现不少故障和事故问题。而作为一名党员总是不计个人得失,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后,还是晚上和礼拜天,只要设备有问题,随叫随到。有几次到现场的同志,无法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找不出原因,只好叫我去处理,我到后很快的就处理

好了。只要有人叫,我就会尽快的到。经验是努力拼搏干出来的,经验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论开关的拒合、拒分,二次回路断线、还是开关不能储能、指示灯不亮、信号位置不对应,电压表指示不正确、电流回路以及电度表的少跑等等。我每次也都能手到病除。特别是直流盘,直流屏关系到整个变电所的安全供电,如果直

流屏失压,那么将会照成控制、保护回路的监控、开关的分合失去作用,一旦出现问题设备将无法动作,危及供电安全,有几次不能直流屏不能充电,别人去没有处理好,而我到现场就很快的解决好了。在设备的故障处理中,我每次都能够不负众望、迎刃而解,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矿井的安全供电。用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个工作者。

工作上,踏实勤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觉实践党的宗

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每天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好好的完成当天的工作;团结协作,以坦诚的思想、和气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用不甘落人后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各项任务。为安全供电多做贡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在挑战工作的同时,也取得工作的硕果。这些年来也得到了不少荣誉,呈被评为局级《岗位技术能手》、局级《优秀团员》、局级《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多次评为供电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最佳技术能手》、《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在供电处举办的技术比武项目中我参加了*届,以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术,取得了*次冠军一次第亚军。

总之,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中,也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虽说做的不少,但是还有不足,离党组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在今后

还要加强学习党的文件精神和技术业务知识,克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2

2002年, 根据江西 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扶贫工作组来到著名的井冈山下睦村乡龟边村扶贫,支行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产党员彭美珍是工作组成员,吃住都在村里。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跑村进户搞调研。彭美珍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农历6月12日中午,他在村里郑支书家里吃完饭后,看见后面的山坡上100多米的地方孤零零地住着一户人家, 土砖房,低矮,陈旧,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想法就上去了。只见一位70来岁的老大娘坐在客厅里,穿着破旧但很整洁,屋子里没有什么东西但收拾得干净。“大娘,您好!”彭美珍就和大娘聊了起来。原来,这个家庭共有五口人,大娘范凤娥老俩口已70来岁了,唯一的儿子郑荣华是个残疾,也已50多岁,儿媳去世,留下二个孙女分别在读中学小学。

彭美珍家人与郑仙娇(右二)在一起

这时,一个小姑娘光着双脚走了进来,穿的衣服皱巴巴的,头发有点零乱,但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 显得灵动乖巧。这就是大娘的小孙女郑仙娇,12岁,母亲已去世快5年了。 老彭顿时就起了怜爱之心,“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仙娇!”“哟, 这名字好听!”“读书了吗?”“读了!”“几年级?”“六年级!”“下半年要读初中了?”“不知道。”小仙娇问一句答一句,有点害羞胆怯。 老彭从大娘那里了解到,因为家里困难,小仙娇下半年可能不能上初中了。 老彭心里“咯噔”了一下:一个可爱漂亮的姑娘可能因此要远离校门,终老山村了。

这里地处井冈山下,四周是山, 当年是红军生活战斗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如今这里的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户不少,小仙娇家就是其中之一,这在老彭内心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老家是离这不远的安福县革命老区所在地,他的家族爷爷辈的四位长辈参加红军有三位牺牲在“反围剿”战场, 至今尚有一位键在,他对老区、老区人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家是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吃苦长大,对贫穷、 苦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参军入伍15年,在部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锻炼, 转业地方后,他一直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有着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2002年3月,春寒料峭,一位客人不慎掉入庐山西海湖中,生命垂危,彭美珍闻讯后不顾一切, 纵身下水,游了一百多米,身材瘦弱的他把二百来斤重的东北大汉救了起来。关于此事他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多年后县里的一位行长说起,大家才知道。

彭美珍家人与郑仙娇(右一)在一起

这次来扶贫,他心里就一直在琢磨,利用银行的重视和优势,自己除了和工作组一起为这个村兴办一批项目,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为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作些贡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他决心要帮扶一户贫困户!当他看到仙娇家的贫困情景,就打算帮扶这一家了。怎么帮呢?是仅仅给点钱帮他们度过难关,还是帮她们从底子上、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扶人, 扶贫要扶志,要扶智,当然也要扶物, 但精神上、思想上、智力上帮助更重要,只有帮小仙娇上学读书,就可以为她个人和她家庭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防止贫穷代际传递。对,就这样, 从帮仙娇上学做起 !

于是,彭美珍把身上带来的一千元钱毅然决然地掏了出来,塞到仙娇奶奶手里,“大娘,我把这点钱给您送仙娇上学用,下半年让她上初中。” 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没有想到也不指望眼前这位省里来的干部会给她什么, 仙娇奶奶看到塞过来一叠钱一时不知所措。突然她起身跑到郑支书家里, 把家里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如实告诉了支书,并不无疑虑地说,“他不是个骗子吧?他怎么把这么多钱给我,说是送孙女上学,还有这么好的事?他不是想骗走我孙女吧?……”郑支书听了哈哈大笑,大声告诉奶奶说:您老碰到贵人了,您孙女有福气了!奶奶不好意思笑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老彭先后在龟边村扶贫,一扶就是八年,担任两届工作组成员。他和工作组为村里办了大量实事好事,龟边村面貌大变。南昌中心支行连续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由于老彭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和干部群众关系又好,只有他一人连续扶了两届,从2002年直至2011年才算结束。 他先后两次被评为江西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老彭和仙娇结成帮扶对子之后, 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彭把仙娇看成亲生女儿,时刻把仙娇的学习、成长挂在心中。从初中到高中,老彭每年大多是把几百元几百元的钱通过乡里干部给仙娇作学费。后来,仙娇考上了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老彭又为她支付了学费。从初中到大学,老彭先后为她支付了三万多元学费。在龟边村扶贫的日子里,老彭经常隔三岔五地来到仙娇家,听仙娇讲学校的情况,看她做的作业,探究她的所思所想,指点她的所言所行,希望她健康顺利成长。那是仙娇读初二的一天, 老彭和人行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一起到井冈山市河桥中学看她,了解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当时,仙娇也不知道他们要来,感到非常惊喜。她的班主任黄老师听说是省里的几位干部来看望她,都感到好奇:凭什么省里的干部专门来看仙娇啊!当黄老师和学校领导把这一行客人引进会议室,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黄老师和学校师生既感动又羡慕,一时传为美谈。 临走时,老彭恳切地对黄老师说:“这个小孩好苦啊!请老师严格要求,多多关照!”从此,老师和学校对仙娇更加重视和关注,仙娇也很争气,学习非常努力,顺利考上了高中。

进入高中时期,仙娇寄宿在宁岗镇上的姑妈家,此时也到了身体发育阶段,个头没有长高,人倒发胖了。 老彭听说后,担心起来了:这孩子该不是有什么恋情吧?还是身体上有什么毛病呢?于是,他连夜和乡里的唐书记赶了10多里路来到了宁岗中学, 又来到她姑妈家里,一是来看看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来探究一下她发胖的原因。通过正面侧面了解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是属于正常的身体发育情况,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临走时一再嘱咐仙娇: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在青春期千万不能分心,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就直接告诉他,使仙娇既感到有点羞愧又受到鼓舞。2007年,仙娇如愿以偿考上了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彭美珍一家人非常高兴,老彭亲自到车站接她,带她到学校报到,为她安排好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假日,郑仙娇经常到彭美珍家里来来去去,就像自己家里一样进进出出。

多年来,彭美珍多方面的悉心关照,始终成为仙娇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平常她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一般自己克服,尽可能不打扰彭美珍。 2010年郑仙娇毕业了,彭美珍一直急着帮她想办法找工作,到处找领导找有关单位,最后仙娇在南昌做了两年临时工,自己考上了南昌铁路局一家具有事业编制的幼儿园,成为一名正式幼师。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而且省吃俭用经常寄钱回家。仙娇姐姐仙霞读了初中以后曾一度出去打工中断了学业,由于仙娇得到了老彭无私帮助, 大大减轻了家里负担,仙霞又继续读了中专,现在已结婚成家。这些年, 仙娇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全家住上了扶贫移民搬迁新房,甩掉了贫穷帽子。

彭美珍的热心相助,郑仙娇一家非常感动。初中时期,仙娇就认了彭美珍为“老爸”。仙娇家里人说,我们从心底里愿意仙娇认老彭这个“老爸”,不是因为他是省里的干部,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而是他这个人太好了,我们全家永世难忘!永远感谢他,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后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帮助人做好人!彭美珍的义举也得到了其妻张伟平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她是一位大学校医,为人热情开朗,每次仙娇来家里,她都非常客气,问寒问暖,一来二往,俩人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犹如亲生母女。 “她母女俩特别投缘,经常上街,有说有笑。”老彭如是说。彭美珍的女儿彭辉在银行工作,和仙娇也成了好姐妹。十多年来,老彭一家和仙娇一家也成了亲戚。老彭家经常给仙娇家带去城里一些衣物,仙娇家里也时常给老彭家捎些红薯、笋干、花生、腌菜等土特产。2011年春节,老彭全家四口,夫妻俩和女儿女婿都去了井冈山龟边村仙娇家。仙娇家高兴坏了, 又是放鞭炮,又是买菜打酒,村里郑支书也去了,全村都传开了。仙娇的爸爸单身多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老彭像兄长一样多次劝他找个伴,幸运的是前些日子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时,老彭夫妇特意赶去贺喜。

如今,彭美珍也已退休了,他心里总还是记挂着、操持着仙娇的婚事和她家的大事小情。闲来有空,他还常去井冈山下的龟边村仙娇家走走看看,与那里相处多年的乡村干部群众聊聊天谈谈心办办事!老彭成了井冈山的一个熟人、亲人、名人!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3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苏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淮安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海门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工作站

一等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老促会工作站

浙江省绍兴市工作站

浙江省温州市工作站

浙江省嵊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老促会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

二等奖单位

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盐城市委组织部

浙江省湖州市研究会工作站

浙江省金华市工作站

江苏省高邮市老促会

江苏省溧阳市老促会

江苏省如皋市老促会

江苏省盱眙县老促会

江苏省大丰市党史办

安徽省怀宁县工作站

浙江省長兴县工作站

浙江省乐清市工作站

浙江省新昌县工作站

三等奖单位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

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无锡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州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扬州市委老干部局

江苏省扬州市老促会工作站

浙江省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浙江省嘉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浙江省绍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

浙江省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

湖北省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太仓市工作站

江苏省常熟市工作站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老促会

江苏省姜堰市工作站

浙江省平阳县工作站

浙江省武义县工作站

先进个人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黄荣波

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王传厚

江苏省常州市工作站 周长根

江苏省苏州市工作站 胡玉成

江苏省淮安市老促会工作站 李阳

江苏省南通市老促会工作站 薛全礼

江苏省南通市工作站 李贻福

浙江省温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钱文增

浙江省绍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董国祥

浙江省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王心城

江苏省通州区老促会工作站 卫树人

江苏省海门市老促会工作站 韩芒雄

江苏省武进区工作站 叶光华

江苏省淮阴区老促会工作站 王玉家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 篇4

作为一名信息战线上的普通员工,本人始终把学习作为检验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标准,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座右铭,坚持利用空余时间,一日一学,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合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和网络资源,自学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知识,并参加了全国网络编辑员的考试,取得了网络编辑员二级证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信息中心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琐而枯燥,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无论大小事,我都认真对待。一是系统维护。除对系统进行部署、维护之外,还主动对系统各方面信息进行梳理,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区局维护人员保持沟通协调,积极、及时更新各信息系统;二是日常技术维护。秉承“始于主动,寓以真诚”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三是体系建设。承担了部门体系建设任务,同时充分发挥体系作用,通过PDCA循环,促进了部门内部管理工作。

综治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5

***,男,19**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现任**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任职以来,该同志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强化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综治工作各项制度。

抓好稳定,领导是关键。***同志首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治保主任为副组长,其余两委干部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综治办公室设在治保会,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马上制订了村综治工作计划,把综治工作纳入村委会全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确定重点,研究措施,切实解决综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同时与综治小组各成员签订了责任状,包村包点,明确责任。责任书明确规定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真正使每位责任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二、多管齐下,创新综治管理模式。

由于**村地处**镇北部,邻近**区,外来人口数量大,成份复杂,流动性强,给村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难度。为确保**村的社会治安稳定,***对此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多管齐下,以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一是努力改进管理方式,开展巡逻、设伏、检查等防范工作,并对村民住宅区实行夜间半封闭式管理,每晚八点起实施关闭,由治安队员对出入的车辆进行登记,可疑人员进行查问列册管理,收到一定的效果。二是引入视频监控系统,在辖区范围主要出入口、街巷安装了28个摄像监控点,二十四小时监控辖区路面以及治安黑点的情况,并安排了四名专职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值班监控。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收效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加强外来人员和出租屋的管理。实施综管员与计生巡查员合并管理,整合资源,精简效能,避免工作重复,精力分散。同时制订相关奖惩制度,实施定期随机抽查考核,大大提高治安员、综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我村现有出租屋791间,列管率100%,已签订责任保证书719间;暂住人口6180人,至2009年底前已办理暂住证4810个,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四是认真落实治安责任制,严格执行治安员奖惩制度。要求治安员根据自己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灵活掌握工作时间,控制好社会面和出租屋的管理工作,定期向警长汇报工作进度、状况、存在问题,并要求各队员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把工作落到实处,不驾空不脱节。五是健全村的调解组织,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排解各类民间纠纷与苗头。保持与镇司法所的经常性联系,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辖区的社会治安得到进一步的好转,近年来,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三、广泛推进普法教育,夯实依法治村基础。

***深明:在农村,村干部、村民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村工作。因此,***首先要求村干部做到带头学法,规定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天,主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其次,加强普法硬件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建起普法宣传阵地,在村委会设立法律知识图书阁,向村民免费提供最新的法律图书读本供阅服务,以及设立普法专栏,定期更换普法内容,宣传有关法律知识。第三,在内容上,重点学习与村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土地法》、《合同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劳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此外,还配合政府不同时期中心工作而开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新颁布法律的宣传学习。第四,在普法形式上,***坚持以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为主,其它形式为辅,通过举办讲座、发放书刊资料、开设宣传栏、张贴横额标语、观看电教片、参加宣判大会、学生带法回家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第五,在普法对象上,***以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员为重点,针对村办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通过邀请派出所干警讲课、订阅法制画报、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5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还利用暑假,开展一系列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故事会、看录像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和娱乐中获得法制和道德的学习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如打架等得到了纠正,遵纪守法的意识逐步得到提高。针对外来从业人员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的状况,***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外来从业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并通过将与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去年先后分三期对村属企业的400多名外来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培训。通过多年的普法工作,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现在,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重大决策依法,已经成为广大村民开展工作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自觉行动。

毕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6

该同志在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政策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热心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工作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毕业生就业排忧解难,在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所带学生签约率达到83.6%,就业率达到98.6%,就业工作特色表现如下:

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坚持“四早”方针,即“早宣传、早动员、早引导、早动手”。从学生大一进校伊始,就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中,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学习目标、专业理念等方面在就业中的重要意义做文章,通过开展有就业工作经验的专家就业形势宣讲会、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动员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着力在低年级中指导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己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进行指导设计,为毕业就业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在高年级中及时开展当前就业形势宣传会、实习动员会,鼓励大家利用暑期时间就近就便参加各类招聘会,了解就业信息,积极应对就业。

积极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针对毕业生存在的各种消极就业观念,通过就业指导课教学、就业动员会、主题班会、各类形式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强化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同时注意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五心”服务做好就业工作。

做好“五心”服务,即“爱心、关心、尽心、细心、耐心”。真正把学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关爱学生,尽心地为学生考虑,细致地处理就业工作的每个环节,耐心地进行引导、宣传和鼓励,做好毕业生就业各个环节的工作。

建立完善毕业生个人档案。学生启动就业时,详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意向,并结合毕业生不同的就业想法和特殊要求,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人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好就业的桥梁。

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工作,搭建就业平台。建立了毕业班就业信息员队伍,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等,通过电话、短信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保持就业信息的畅通,积极为毕业生出谋献策。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积极参予招聘会现场,极力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现场为毕业生解答各类问题,在遇到学生犹豫时,及时动员学生抓住机会,大大促进 1 了学生的就业热情,做好就业督促引导工作。

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技巧,鼓励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面对电子、通信专业就业相对较难的形势,积极向毕业生讲解考研、公务员招考、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军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机会的选拔,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积极开展“爱校荣校”“文明离校”系列活动。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座谈会、毕业班党员“最后一次党课”和党员奉献日活动、“拳拳学子心,深深母校情――毕业生真情寄言”活动、“怀念母校

憧憬未来”――摄影作品展、为留守儿童捐本‘爱心书’”爱心捐赠活动、毕业生师生篮球赛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毕业生爱校荣校良好氛围;分层次、分专业、分班级召开多次动员会,确保学生文明离校和校园稳定。

三、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毕业生全面就业。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领了“就业服务党员示范岗”,动员广大毕业生党员积极认领“就业创业党员示范岗”、“积极就业党员示范岗”等,承诺主动应聘,积极就业,并为其他同学做好就业服务;召开学生干部、党员座谈会和动员会,要求每名党员不仅要尽快落实自身就业,还要帮助、督促同学们落实就业,在就业方面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7

本刊讯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决定授予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等10个单位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称号, 授予叶馨等10名同志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标兵称号;授予北京市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等1535个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授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科工会分会等1497个单位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授予王雪等1032名同志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命名张砺等1003名同志为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命名黄艳等179名同志为全国优秀工会之友。

同时决定, 授予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8

近两年来,我省老区宣传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各地《源流》杂志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采写了大量宣传老区精神、老区加快发展的动态、经验和成效、先进典型人物等稿件,为宣传老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各地老促会广泛发动订阅《源流》杂志,使《源流》杂志的发行量稳中有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老区宣传工作,根据2013-2014年《源流》杂志的发行和向杂志的投稿选用情况,我会和源流杂志社决定表彰老区宣传工作40个先进集体和40名先进个人。希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为我省革命老区的宣传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进集体(40个)(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贡献奖(4个):

茂名市老促会、梅州市老促会、惠州市老促会、化州市老促会

一等奖(5个):

韶关市老促会、肇庆市老促会、惠东县老促会、陆丰市老促会、高州市老促会

二等奖(6个):

清远市老促会、汕尾市老促会、云浮市老促会、博罗县老促会、怀集县老促会、新兴县老促会

三等奖(9个):

汕头市老促会、江门市老促会、阳江市老促会、潮南区老促会、梅县区老促会、大埔县老促会、龙门县老促会、阳春市老促会、英德市老促会

优秀奖(16个):

河源市老促会、潮阳区老促会、澄海区老促会、翁源县老促会、新丰县老促会、兴宁市老促会、五华县老促会、丰顺县老促会、平远县老促会、惠阳区老促会、海丰县老促会、台山市老促会、恩平市老促会、电白县老促会、信宜市老促会、德庆县老促会

《源流》杂志“十佳”特约记者、优秀特约记者、优秀通讯员、“十佳”特约作者名单(40名) (排名不分先后):

“十佳”特约记者:

罗德宜 谢顺衡 赵根树 廖春花 张学远 陶庭应 卢胜文 朱双玲 伍志雄 徐维宁

优秀特约记者:

李文忠 林锦清 吴作秋 谢汝羡 何 翔 郑会侠 谭扬汉 李振杰 涂永平 林寿智

优秀通讯员:

冯耀华 林 保 何耀华 李秀红 李少级 张群洁 吴 婷 林保虔 刘远来 黄贤平

“十佳”特约作者:

王万然 卢 荻 李 程 林 迎 方小宁 刘少安 卢忠仁 邱汉章 喻 彬 黄世康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广东省源流杂志社

二○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先进妇女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 篇9

张来玲,女,28岁,现任古冶区卑家店乡妇联主任,计生办副主任,全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材料组、宣传组、信息组成员。全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该同志按照乡党委和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上来,端正态度,振奋精神,扎扎实实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该同志充分认识到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学习实践活动中各项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由于从事工作过多,她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按照支部制定的学习活动计划,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论述;深入学习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及宋志永等13位农民兄弟所弘扬的新唐山人文精神,以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道德素质,保证业务工作和学习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二、积极实践,做好表率

张来玲同志对待工作一直充满激情,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她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她发起了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表率”的倡议。倡议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在机关党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尽职尽责、密切配合,以事事争高、处处争好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创新务实的作风,为卑家店乡发展再立新功。在与信息组、宣传组其他成员共同做好材料起草、上报、下发的同时,她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定期编制《工作简报》。通过简报表扬先进,及时总结各支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简报内容广泛,在广大党员中传阅,为全乡党员全面了解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及交流学习实践心得搭建平台。为使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她在机关、村、学校党员和群众中精心组织开展了“为科学发展献计出力,从我做起”演讲比赛。比赛中,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发言材料她都亲自把关,并在演讲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使演讲比赛获得圆满成功。此外按照乡党委要求,她主动承担起组织全乡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的重任。为了让广大党员记住学习要点,她编制了《科学发展观知识提纲》,并下发到各村党员手中。

三、学用结合,指导工作

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0

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宋东川同志自兼任古龙镇科协工作人员以来,通过认真钻研科协科普业务,及时进入角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国家和市、县关于科协及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围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切实加强科协自身建设,镇科协的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内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硬软件建设明显提高,科普科技对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逐步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大《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力度,切实加大全镇科普工作力度,推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通过认真研究和吃透上级有关科协工作的文件和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积极主动,千方百计争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科协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落实到位一系列扶持政策。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促使全镇科普工作阵地强基固本。

近几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镇科协请求镇政府划拔科普经费给每个行政村设置了科普图书专柜,300册(套)科普

各类图书,5套科普光碟,深受各村干部群众的欢迎,极大的提升了镇科协在全镇广大农村的知名度和公信度;为推进镇科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气基础。

三、切实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推动全镇科普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该同志千方百计加大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开办科普宣传专栏、农信通平台和农村党员电教网络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等形式,大力广大群众宣传科技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加强科普活动开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一是各村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活动室观看适合本地的种养殖科技电教片。二是在农业病虫害和疫情多发季节,邀请县级有关专家前来讲课,做到提前预防灾害的发生。三是定期组织县、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全年共培训100余人次。四是重点做好茶山改造工作,现已改造茶山2000亩。古龙是全县产茶大镇,茶叶基地建设也是“生态古龙”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的两家制茶企业亦十分重视科技工作,长年聘请西农的茶学专家全程指导茶叶的栽植和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总之,通过宋东川同志沤心沥血、卓有成效的工作,古龙镇科协科普事业实现了“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创特

沈浩先进事迹 篇11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

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

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沈书记,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nlc202309022044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對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nlc202309022044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

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9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

2009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蕭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三年吧,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nlc202309022044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間,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 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上一篇:培训中心简介201下一篇:最美学习少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