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观后感(共10篇)
——论反应堆安全的重要性
核电站又称核电厂,它指用铀、钚等作核燃料,将它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核电厂主要以反应堆的种类相区别,有压水堆核电厂、沸水堆核电厂、重水堆核电厂、石墨水冷堆核电厂、石墨气冷堆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和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厂等。
核电厂由核岛(主要是核蒸汽供应系统)、常规岛(主要是汽轮发电机组)和电厂配套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核电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产生的裂变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出现。它经过冷却剂的载带和转换,最终用蒸汽或气体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核电厂所有带强放射性的关键设备都安装在反应堆安全壳厂房内,以便在失水事故或其他严重事故下限制放射性物质外溢。为了保证堆芯核燃料在任何情况下等到冷却而免于烧毁熔化,核电厂设置有多项安全系统。
核电站除了关键设备——核反应堆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合的重要设备。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它们在核电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一、三里岛事故简介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于1979年3月28日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外核事故,事故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二、切尔诺贝利事故简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三、核安全的含义
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有切实可靠的保证:在正常运行情况,反应堆厂房外的放射性辐射以及向外排放的液态和气态放射性废物,对反应堆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造成的放射性辐照,应该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水平。在事故情况下,不论事故是内部原因(如系统或设备的故障)或者外部原因(如飞机坠落、地震等)引起的,反应堆的保护系统及专设安全设施都必须能及时投入工作,确保堆芯安全、限制事故发展、减少设备的损坏、防止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去。
四、核安全的目标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ALARA)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套完整的辐射防护措施,在事故情况下有一套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包括厂内和厂外的对策,以缓解对工作人员、居民及环境的危害。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五、核安全对策
在所有情况下:正常运行或反应堆停闭状态与故障工况或事故状态。有效控制反应性:紧急停堆控制,功率控制,补偿控制。主要通过控制棒,可燃毒物,可溶毒物引入反应性。
确保堆芯冷却:事故工况下,由蒸汽发生器应急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安全注入系统等一系列的安全系统冷却堆芯。
包容放射性产物:正常运行时,保持现场或厂房内、对存在放射性碘的区域相对负压,防止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向其他区域扩散。通过放射性废气、废液处理系统收集带放射性的气体,传送到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储存和监控,待其放射性衰变到可接受水平后,送到装备有过滤器和碘吸附装置的烟囱进行监控排放。低放射性废气经过过滤后可直接通过烟囱排放。放射性废液经收集后,送到硼回收系统或废液处理系统进行过滤、除盐、除气、蒸发和储存监测后,送到废液处理系统储存箱储存。通过取样分析达到环保部门要求的排放标准后,向环境进行监控排放。
事故工况时,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控制第一道屏障;稳压器安全阀:第二道屏障;安全壳:第三道屏障。
六、安全设计
1、纵深防御:
预防: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工况与防止发生系统故障 按照适当的质量水平和工程实践 争取并保守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厂。
检测:及时检测到和纠正偏离运行工况。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设置专用的系统与制定运行规程。保护:制止预期运行事故和始发事件升级发展成严重事故,控制其后果。采用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设计,附加的设备和规程。
缓解:应付已超出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并保证放射性后果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保证包容功能,通过附加的措施和规程防止事故发展,通过减轻所选定的严重事故后果,加上事故处置规程可以完成该目标
应急:减轻事故工况下可能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后果。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场区内和场区外应急响应计划。
2、多道屏障 包壳
一回路压力边界 安全壳
3、安全设计的基本准则 安全系统的冗余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故障安全原则 独立性原则
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七、安全分析
反应堆要具有完善的安全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有发生失水事故时,向堆芯注入含硼水,阻止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阻止氢气在安全壳内浓集,向蒸汽发生器应急供水。
设计原则为:设备必须高度可靠,系统要有多重性,系统必须各自独立,系统应能定期检查,系统必须有可靠电源,系统必须具有充足水源。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采用固有安全性。
八、事故的经验教训
三里岛事故主要是小破口事故,但是由于预警系统的不健全和人员的操作不熟练,导致了误操作。当局不得不提高操作人员的培训,为管理人员提供知识和工具。在三里岛事故之后的调查中发现,除了设备本身的问题外,事故主要由一系列人为误操作造成,而且事故产生的重大破坏力量主要在反应堆内,对于外界的辐射出乎意料地小,可见安全壳屏障的重要性。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的教训,主要在组织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培训与人一机联系等方面,特别是操作人员的屡次操作失误,其教训尤为深刻。据报导当时几个在处理事故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甚至连堆芯内因失水,温度高引起堆芯沸腾的问题都没有想到过,在安全壳内观察到有强放射性水平以后的三、四天里仍没意识到燃料元件包壳可能严重损坏等等,可见操作人员的实际素质与技能水平是何等之差。三里岛核电站为实现反应堆的安全而设计有多层设防的纵深防护结构,如果不是操作人员强行干预了安全系统与设备的工作,堆芯损坏和放射性的向外逸出是不会发生的,故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接受必须要获得的判断能力方面的实践知识训练,这对确保安全至关重要。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也暴露出在安全控制系统上的一些不足之处,诸如怎样防止一些人为故障与及时预测,预报等问题,操作人员一旦误操作如何在安全系统中能及时反映显示出来,以提醒相关人员能及时纠正等。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以前,总认为核电站设计、建造和运转十分可靠,严重事故机会极少,即使发生,对厂外几乎无放射性影响。问题是对核电站本身的可靠性过于自信、“绝对化”了,因此对严重事故可能发生缺少充分思想准备。
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即切除技术保护系统和接连几次违反操作规程的事故)情况下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
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由于操作人员使反应堆进入不可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空泡正反应性系数能使反应堆功率骤增。这种事故被认为是灾难性的。
九、总结
在这个快乐的假期里,我看了一部既精彩又有趣的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被影片表达的爱、温暖的主题深深吸引,被贝利叶一家浓浓的亲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贝利叶一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农民之家4口人中除了女儿宝拉是健康人外,爸爸、妈妈和弟弟都是聋哑人。但这又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快乐的家庭,也是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庭。一家人都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特别是宝拉,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每天不仅要承担家人的手语翻译,还要上学、干农活,这个家庭的担子都需要她扛起来,但她却没有一句怨言,始终是那么快乐和开朗。她是家里的小主人,她是家人和外人勾通的桥梁,她是家人的话筒,她是天使,她是精灵。由于她的歌声很美,被选到了合唱队,当她犹豫准备放弃时,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这使她勇气十足,像一只小鸟展翅飞翔。虽然她的爸爸是残疾人,但他面对挑战并没有退缩,勇敢的站起来去竞选市长,真是勇气可嘉、令人钦佩啊!影片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的爸爸听不到歌声,于是用手摸她的喉结,用心灵去感受歌声。更让我感动的是,宝拉在唱歌比赛时,一边深情的歌唱,一边用手语和心灵去表达,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球王贝利的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球王贝利的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课文《球王贝利》。
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利小时候与足球的故事。贝利小时候很喜欢踢足球,可是他没有钱买足球,于是他就把任何一个能踢的东西放到空地上当做足球来踢。一次,他在踢一个椰子壳时,被一名足球教练发现了,教练发现这个小男孩球感很好,就给了他一个足球。圣诞节到了,贝利和妈妈一起真诚的给教练祈祷。祈祷完毕,他拿着一把小铲子,来到教练家的花园里,挖起土来。过来一会儿,教练来了,他问贝利:“你在干什么?”,贝利说:“我在为你的圣诞树挖坑呢”。教练被他的真诚感动了,他对贝利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吧”。终于,在1958年,贝利还不到18岁的时候,他和他的`队友第一次为巴西捧回了足球赛世界杯。
我想,正是贝利的真诚与善良,使他认识并感动了教练。如果贝利和他母亲没有去给教练祈祷,如果他没有给教练挖树坑的话,也就没有今天的球王贝利了。正是贝利的天才和优良的品德成就了一代球王的传奇。
我以后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我的父母、老师。而且,我还要真诚地帮助任何一个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球王贝利的读后感2今天,我学了《球王贝利》一课,它讲的是: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儿,喜欢踢足球,却买不起。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小池塘里踢椰子壳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教练看中了他并发现他的球感很好。于是,送他了一个足球,之后他踢得更卖劲了。到了圣诞节,小男孩儿想感谢教练,可是,又没有钱。小男孩儿就给教练的圣诞树挖了一个坑。教练被小男孩感动了,他让小男孩儿来他的球队踢球。在1958年,这位还不满18岁的男孩儿和他的队友一起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他就是贝利。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地做一件事,必须要喜欢干这件事,而且要有天赋,还要勤奋。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所说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换来的。贝利成功就是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铸成的。当然,成功也离不开他自己会感恩,会感谢,也离不开教练的教育。
我要学习贝利的勤奋,我也要成功。
球王贝利的读后感3世界“球王”贝利有一句名言:“我为足球而生存,除此之外再没多少闲工夫。”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贝利是巴西人。他很小就迷上了足球,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群爱踢球的小伙伴围绕着他。十岁那年,贝利向小伙伴们提议:建立一个小足球队,并以他们居住的那条街名命名:“四月七日球队”。他们用旧袜子做成足球,在街心一块空地上安了两个球门,每天踢得可欢啦,有时街灯亮了还舍不得收场。有一次,由于踢得过猛,凌空飞起的足球打断了电线,整个街道陷入一片黑暗。球队捅了大漏子,小伙伴们免不了都挨了一通臭骂。贝利的母亲更是怒气冲冲,不许儿子再去踢球。可是,曾是足球运动员的父亲,见贝利对足球这么入迷,便下决心把他培养成真正的足球运动员。他背着妻子,经常教贝利各种踢球的基本功。有一次,贝利在踢球间歇时吸了根烟,被父亲看到了,他严厉而又心疼地说:“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的。
我觉得我们都要做善良的人,虽然有时候做的善事很小,但因为你的善良可以给别人带去帮助,就会感到很快乐!可谓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在这个寒假里,我就和同学们做了善良而有意义的事情。
正月初六上午,我们在萧山区志愿者协会义工阿姨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望朝鲜志愿兵——楼爷爷。我和同学们拿了几桶油和一些米去爷爷家慰问,爷爷的家在半山上,要经过一个很陡的斜坡,大家铆足了劲,拎着慰问品向爷爷家冲去。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爷爷的家里,眼前出现的是一幢矮矮的两层楼平房,外面看起来有些陈旧,走进一看,里面的基本上没有装修,卫生情况也是非常的糟糕,我们把慰问品放在了桌子上。爷爷看见我们进去,吃力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可是他自己已经不能下床了,是一个妈妈把她搀扶到轮椅上的。
我们的到来让爷爷欣喜不已。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用朝鲜语和我们说新年好,在场的同学们都被逗乐了。爷爷还和分享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经历,讲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等保家卫国的从军经历,说着说着,爷爷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俞哲瀚马上为爷爷递上餐巾纸,在场的人都被爷爷感动了!爷爷还教育我们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为建设祖国多做贡献。
最后,我们争先恐后地为爷爷打扫了房间,使得老人的房间焕然一新,还打来热水给爷爷洗脸,喂爷爷吃面包。爷爷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我们的心里也好满足!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汉尼伯镇和密西西比河沿岸,那是马克·吐温生活了的地方,那里富有生命气息的河流、岸边的自然景色、童年的伙伴、镇里各种的人以及发生的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带有很强自传性的小说。这部小说耗时八年,由此可见作者马克·吐温这本书的执着,对写作的执着。所以这本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可以说是马克·吐温的最优秀作品。
马克·吐温不仅是美国的著作家,还是有名的幽默家,这点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有体现。书中在哈克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称“国王”、“公爵”的两个骗子,虽然两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黑人吉姆还是上当了,可是哈克确心知肚明,一路上通过几人夸张的表演骗了不少的钱。我没有像马克·吐温那样的文笔,所以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也曾经被书中所描绘的生活深深吸引过,那种自由放荡的生活仿佛成了我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可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像书中哈克和汤姆那样的孩童的幻想罢了。在看到书中导读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在市面上读的都并不是原稿,都只是马克·吐温手稿的后五分之三,这使我相当惊讶,因为当你读书的时候并不觉得少了什么,这也使我相当好奇那五分之二的内容是什么,希望什么时候有幸能读一读那五分之二的内容。
说句老实话,我看了哈克的种种历险却并不觉得有多么的精彩,感觉比《鲁宾逊漂流记》差远了。《鲁宾逊漂流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都要离我们的生活更远的多,作者能够更加天马行空的构思很多有趣的东西,反正我看的是很有趣的。也许因为我并不了解哈克所处的环境,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得很深入,难以领略作者隐含在文字之下的东西,也许还要再读几遍?
有人认为该小说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但马克·吐温本人并不承认,他在前言中提到“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是专门未成年人写的。”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一个带领着大家在文学上打了一场南北战争的伟人,他的作品竟然被评为儿童文学作品。我自认文学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旨还是稍有领悟:反种族歧视、批判罪恶的蓄奴制是小说的基本思想。
当然这部小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如将一个反蓄制的英雄放在一个14岁的孩子身上,将以叶扁舟作为避风港,将吉姆的解放寄托在沃森小姐的一纸赦免令……凡此种种,表现了马克·吐温不满现实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到今年为止,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过去二十五年了,但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仍未停止。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一事件时,仍能得到不少的经验与教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利用核能的重要性。尤其是核能在全球能源地位愈发重要的情况下,核能的安全性必须放在第一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个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机组。其中1号机组和2号机组在1977年9月建成发电。3号机组和4号机组于1981年开始并网发电。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当地时间早上1点23分47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功率大规模、灾难性地激增,导致蒸汽爆炸,撕裂反应堆的顶部,使核心暴露,并散发出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气态残骸(主要是铯-137和锶-90),使空气(氧气)与超高温核心中的1700吨可燃性石墨减速剂接触;燃著的石墨减速剂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泄漏。泄漏原因部分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并没有被装在围阻体中(不像大多数西方的核电站,苏联的反应堆通常没有这种装置)。随后放射性粒子随风穿越了国界。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核辐射尘污染过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依据前苏联的官方报告,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
这次意外引起了众人对于前苏联核能发电工业上的安全顾虑,也减缓了一系列的核能工程进度。同时,此次事件也促使了前苏联政府的资讯发放趋向较为透明化。苏联瓦解后的各个独立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为清理切尔诺贝利事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引起的健康问题付出着极大的代价。因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精确计算,前苏联时期的刻意隐瞒,使得追查牺牲者方面的工作变得更为困难,事实上,前苏联政府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已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提及因“辐射线”而死亡。这个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通货膨胀也列入计算。这使得切尔诺贝利灾难在近代历史中成为最“昂贵”的灾难事件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意外发生后,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31人死亡,当中更有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队员和救护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辐射的危险。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居民。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另外,已经有10人因为此次意外而受到辐射,并死于癌症。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官方统计的结果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人类利用核能历史最严重的一次事故,从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和制度上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教训也是惨痛的。同时,这次核事故也对世界核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对正在发展的核项目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立场,严格的修改了各自的核计划,正在蓬勃发展的核能也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但也对核能的利用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世界各国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与技术改良核能的安全措施,同时对核能的管理进行改革。此后,第二代、第三代核电厂陆续出现,核技术取得了跃进式的发展,使得核能的安全利用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小人物在时代灾难下的悲欢比想象中更震撼。辐射对于切尔诺贝利的人们来说,不仅一瞬间的毁灭,更是长期无法解决根除的后遗症。疾病,生产,劳作,生育,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被打乱甚至是打断,有的时候,贫穷的人们害怕的甚至不是死亡,而是活不下去。因为物资的缺乏,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原本平静的社会被打破,取之而来的是战争,是掠夺,是混乱。对于我们来说,瘟疫在哪里,也许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在医院的空气中,但是只要认真隔离带好口罩就没事。而辐射存在于切尔诺贝利的每一寸土地里,无论每个人走到哪里都不可能摆脱他们。
“我们早已从树上下来,却没想到它很快就长出年轮。”辐射也许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危害有多大,但是过去的他们却不能完全认识到其危害。对于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来说,没有人给他们科普,去了也就是成为了错误的牺牲品。当时被派去切尔诺贝利的善后员工,死后被封为英雄,所有人都为他加油,只有他的母亲哭了。他们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又一个灾难面前为之牺牲的普通人。如果一定会死,谁又不想死得其所,而不是做一起被国家当做丑闻事件去掩盖的无谓牺牲品。
切尔诺贝利带给我们的震撼不在于核辐射的危险,不在于成千上万人的死去,而在于还活着的人也有可能即将死去的人的自白和自救。对于世界来说,他们是幸存者,是英雄,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切尔诺贝利就是永恒的诅咒。
切尔诺贝利梦魇依旧
20年前的4月26日,注定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能忘却的日子。随着一声巨响,前苏联设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泄漏事故。从那一刻起,切尔诺贝利,这个乌克兰偏僻的小镇,让全世界胆战心惊。
那场灾难到底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对全球环境造成多大灾难,至今仍无定论。前苏联和国际原子能的调查说,直接死亡只有50多人。而绿色和平组织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核辐射让27万人罹患癌症,9.3万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物扩散到北欧、西欧,最远扩散到美国东海岸。
尽管前苏联和西方发布的数据迥异,但是这场生态灾难对人类造成的苦痛,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无论怎样都无法掩盖的。面对一张张受核污染后出生的畸形儿照片,相信没有人会否认。
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尽管,从此以后,有关核能能否造福人类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息,但是各国都从此加大投入,开发安全、廉价的核能,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煤炭资源。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单是为了那些逝去的亡灵,那些至今仍在核辐射苦痛中挣扎的人们,更多的是为了牢记:核能只有在安全、和平利用的前提下,才能造福人类。
========
核殇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二十周年 来源: 武汉晨报
4月14日,20年前发生核泄漏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发电机组外部为防止核泄漏而修建的混凝土外壳——“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新华社发
一名八岁的乌克兰女孩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医院接受治疗。
2006年4月13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隔离区内,一个洋娃娃和一个防毒面具遗留在一所荒废的幼儿园里。
核事故后出生的畸形儿。
20年前的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设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泄漏事故。绿色和平组织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核辐射让27万人罹患癌症,9.3万人死亡。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今天,我们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单是为了那些逝去的亡灵,那些至今仍在核辐射苦痛中挣扎的人们,更多的是为了牢记:核能只有在安全、和平利用的前提下,才能造福人类。
目击 爆炸火柱 掀开反应堆外壳
1986年4月25日夜,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人员接到来自莫斯科的指示,要求当晚做一项涡轮运转试验。26日凌晨1时23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第4号核反应堆情况失控。一道红光突然从核电站上空闪过,紧接着,传来了一声沉闷的爆炸轰响。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核电站第4号机组的反应堆外壳,直冲云天,把漆黑的天空染得通红。2000℃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粗大的钢架也被融化,滚滚的浓烟裹着带有高度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腾空而起,四处蔓延,迅速覆盖了大地,遮住了天空。相当于广岛和长崎两枚原子弹辐射量100倍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爆发了。
惟一幸存证人回忆 放射性尘埃随风扩散
主要负责第4号核反应堆的工作人员约立·科瑞瓦当时在现场目睹了整个过程。他回忆说:“当时突然听见一声巨响,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爆炸将1000吨的屋顶都炸飞了。不可估量的放射性尘埃冲入空气中,然后随风向北边扩散。我呆站在那里看着熊熊火焰,火焰灼伤了我的眼睛。”约立当时一心想着打开自动安全系统。这套系统能应付当时的爆炸。“我们向火场浇洒液态氮。在火场没多久,我就觉得非常虚弱。”约立一直工作在最前线,直到最后救护车将他带走。他是幸运的,因为许多人当场就被大火和强辐射夺走了性命。27日晚,他与所有的人都被转移到了莫斯科。人们不停地议论着,可约立打不起精神来,他从那时起就总是容易犯困。后来的体检报告显示,当时在场的人胃部都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使他们以后无法进食。
约立现在成为了惟一幸存的爆炸时在第4核反应堆的工作人员。他身上所带的核辐射剂量是致命的,没有公司愿聘用他。他只能呆在农场里,等待身体里的定时炸弹爆发。
强行隔离 4500吨铅、沙盖反应堆
大爆炸后,火势迅猛蔓延。工作人员冒着极大的危险关闭了相关阀门,消防队员攀上屋顶压制住几十米高的火焰。他们用手套排除爆炸碎片,靴子浸在熔化了的沥青中。政府也征调了大批空军直升飞机投放4500吨沙子、硼、白云石和沉重的铅条,将第4号机组反应堆覆盖起来,形成隔离层。
26日傍晚,医护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事发当天,前苏联政府要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中心的30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居民立即撤离。乌克兰运输部门调集了1216辆大型公共汽车,三百余辆各种卡车,组成了长达15公里的车队。
这次事故直接造成31人死亡,13.5万人被迫撤离。由于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还造成了放射性污染。在前苏联境内,需要清除污染的有5000多个居民点,6万幢住宅及大片森林、田地。
伤痛 冒死灭火 消防员半生受折磨
爆炸后几天内,成千上万“清理者”被调到切尔诺贝利来制服这个充满辐射的“恶魔”。煤矿工人在炽热的石墨堆芯下挖掘,以便泵入液氮来冷却核燃料。直升机驾驶员空投物料来熄灭火焰。军人们定时冲上顶部,将炸飞的、冒着烟的石墨块铲回反应堆中心。参与这次行动的3400名勇士中的许多人几秒钟便吸收了常人一生所遭受的辐射剂量,半生饱受辐射病折磨。当时22岁的消防员皮耶·科麦曾到现场灭火。灭火结束后,皮耶和战友们被送到了莫斯科的医院,“医生说我患上了急性放射病。”他的体温持续上升,头发大量脱落,最后,他的头发、胡子都掉光了。他的父亲是消防队的司机,也去了现场,2004年死于胃癌。
惨剧扭曲花样年华
在绿色和平组织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调查中,有一摞厚厚的文件,记载的全是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在爆炸时还很小,有的尚未出生,却只能在与病魔作无休止的斗争中度过。
爆炸发生时,10岁的核电站子弟奥利西娅照常在上学。她回忆说:“那天很热,像是夏天。大家被关在教室里,不明白是为什么。”此后她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经常失忆。
右图为:在核辐射影响下出生的先天性残疾儿童
安娜·普生科,1990年出生在白俄罗斯一个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而受到高度污染的小村庄。4岁时,她总是无故昏倒,经诊断,她的脑子里有瘤块。虽然医生将脑瘤切除,但她的身体没好转。后来安娜被政府承认为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受害者,获得了证书,代号000358。现在安娜的所有的事情都得别人帮忙。她和家人都被折磨得筋疲力尽。
灾后三重痛
除皮耶、奥利西娅和安娜外,还有更多的人因这次事故而痛苦不堪。
病痛:前苏联媒体透露,爆炸后,周边地区约15万人的甲状腺受到大剂量放射性碘131的严重侵害。在乌克兰,儿童患白血病的机率高出正常标准的4倍。
母亲的心痛:因放射性后遗症,畸形儿童大量出现。这让无数母亲心痛无比。
生活痛: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因经济发展问题无法定期向切尔诺贝利附近的153个村子供应食品,也没有任何地方愿意接受这些“生态难民”。他们原本就清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威胁 辐射殃及欧洲 事故发生后不久,放射性烟云便蔓延到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波兰等国。最远还威胁到美国东海岸。据统计,爆炸引起的核泄漏最终导致2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
到了5月8日,反应堆才停止燃烧,但堆内温度仍高达300℃。5月9日,当时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前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该次事故直接死亡人数为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203人因强烈辐射患上急性放射病。但人们估计实际死亡和受伤者远高出这个数目。
灾后两年中,26万人先后参加了事故处理工作,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形成一座“石馆”。人们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约合120亿美元。如今,4号反应堆那凶猛可怕的放射性残留物仍然在所谓的“石棺”下闷烧不熄。西方国家承诺,在2015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美元,在出事故的反应堆周围建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
事故原因说法各异
切尔诺贝利惨剧已经过去20年,然而至今有关这次灾难的各种说法仍层出不穷。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事故调查后认为,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而英法专家分析认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设计有误,没有安全喷淋系统,未采用安全壳将反应堆密封起来,导致发生事故,放射性气体向外扩散。也有地质学家指出,核电站发生爆炸前20秒,所在地区有过局部地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建在好几个线状和两个同心圆地壳断口的连接处,不够坚固。四大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所产生的致命辐射物,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仍让人们心灵震颤。20年后,切尔诺贝利之伤仍在隐隐作痛。
●直接影响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报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为重新启动其他3个反应堆,前苏联政府动员了60万人前往清理爆炸现场。这些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辐射。●环境影响 到目前为止,数个国际组织有一点共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而且仍在对污染地区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起核事故中被释放的一些核物质的半衰期长达30年。从天而降的放射性微粒渗入土壤,被植物所吸收后进入食物链,最终对人类形成致癌威胁。
●经济影响
联合国报告指出,目前白、乌、俄三国受核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停滞阶段,三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解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遗留问题。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总结报告认为,为减轻事故后果,当局在事故后疏散安置32万人,大量人员的搬迁和重新安置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心理影响
核事故带来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在人们心里埋下了“恐核”的种子。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危害产生恐惧,感到无助和绝望,忧虑、抑郁和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
==================== 没有血腥和暴力,却仍然令人毛骨悚然的“鬼城”——切尔诺贝利见闻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4月,在按计划对第4机组进行停机检查时,由于电站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
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 旧伤未愈添新痛 再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于宏建
(本报基辅电)《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5日第六版)
图为当年发生事故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早在核事故发生后就被提上日程。乌克兰能源紧张,电力不足,关闭电站是一个与解决能源补偿、生态安全和其他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根据乌克兰与西方7国和欧盟1995年12月签署的《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互谅解备忘录》,乌承诺2000年前关闭电站,西方国家则向乌提供相应援助,包括完成乌的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2号机组和罗夫诺核电站4号机组后期建设。如今,乌已进入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后“读秒”阶段,而西方国家的援助大部分仍未到位,乌因此陷入艰难境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员工对此感受最深。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总经理托尔斯托诺戈夫介绍说,核电站在4号机组发生爆炸后,1号和2号机组随后几年也相继关闭,只有3号机组一直保持运行。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3号机组已累计发电3083亿千瓦小时,今年前10个月发电59.8亿千瓦小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对乌经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必要检修后,3号机组至少还可坚持发电10年。提前关闭电站无疑将使乌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势必对乌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乌每年将损失1亿—1.3亿美元产值,国家电力系统几年内将陷入满负荷状态,电站6500多名员工半数以上近期将面临失业,1号、2号机组的维护保养和电站员工居住的卫星城——斯拉乌季奇市也将失去财政来源,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将极为严重。乌近15年几乎未增加任何电力补偿设施,在电能需求高峰期的12月份关闭核电站将使乌面临异常残酷的考验。
在纯粹的技术环节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未作好关闭准备。核电站的供暖系统一直依赖3号机组,原计划在今年12月投入使用的一个工业供暖锅炉也因资金问题受阻,预计最早明年4月才能供暖。核废料储存库和放射性废料加工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二至三年,核电站的安全实际上并不能因关闭3号机组而得到有效保障。停止发电并不等同于彻底关闭电站,加上世界上尚没有关闭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先例,因此保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完全关闭至少需要30年时间。
乌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一位电站官员抱怨说,即使资金现在到位,乌境内需要建成的两个核机组至少也需要2到4年才能并网发电,西方国家不仅迟迟不兑现向乌提供相应援助的承诺,而且将其援助与乌的经济改革挂钩,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电站副总经理科马罗夫特别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专家,积累了大量处理核事故的宝贵经验,培养这样一位专家约需5万—34万美元,目前这些专家有的已收到俄罗斯和伊朗等国邀请,乌如不采取措施,大批优秀核工业人才将流失国外。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童、旧、破、穷、岁、回、队、买”8个字。认识偏旁“阝”。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学习生字。
3、朗读课文,能用“喜欢”、“越来越”说话。
4、懂得从小刻苦训练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小伙伴们是怎样刻苦训练的。【教学用具】:球员卡片、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足球运动员的照片,看看认识哪些球星,你比较喜欢谁? 2.然后老师来给大家介绍认识一名球星——贝利(播放球星贝利比赛的精彩画面,引起学生兴趣),接着老师可以简单的介绍球星贝利。3.贝利创造了20世纪的足球传奇,那么他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球王贝利的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识课文,感知整体
1、同学们平时最喜欢看连环画,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组连环画,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文,包括图画,老师讲故事,同学们认真听。)
2、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一定很好奇吧?请打开书,自己试着将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宝宝来帮忙,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故事?
三、采用灵活的方式,自主学习生字
1、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标记好。把会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比比看,互助学习
要求:每4个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会认,会读,会拼,并且每组完成好老师发下的导学练习。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3、首先以每组开火车的形式检验自主认读的情况,对于完成好的组给予激励。其次,检查导学联系,查看完整情况,给完成效果好的激励。
4、老师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加以补漏查缺,重点指导。
四、开展游戏,熟记生字
仍然以小组形式进行猜字谜比赛,每答对一题的那组获得一面红旗。(每组四题)字谜: ①立+里=? ②衤+末=? ③穴+力=? ④大口+小口=? ①山+夕=? ②艹+古=? ③月+却=? ④石头砸破皮=? ①辶+先=? ②石+皮=? ③王+求=? ④夕阳下山=?
五、指导书写,规范写字。(展示台)
1、让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生字所占格式,说说生字要注意的地方。
2、指出新偏旁 “阝”。
3、老师师范写,注意提点生字书写的地方(在田字格中写“童、旧、穷、岁”,要注意结构的安排。“买”与“卖”在字形上的区别。
4、让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在本子上模仿书写,认真写。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内容是写贝利小时候家里很穷,居住在贫民窟里,他买不起足球,就踢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没有地方踢就在院子里、巷口、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当圣诞节时,没有钱买礼物送给教练的他为教练祈祷,还为教练的圣诞树挖了一个坑,他的真诚感动了教练,教练就收他为队员。三年后,终于夺得了金杯。
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过对球王贝利的认识,初步了解人物,并激发探索贝利能成为球王的原因的兴趣。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解决字词的读和理解的困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再通过读课文,能把书读薄了,读成几个词,来说明贝利能成为球王的真正原因。直奔中心,抓出关键词:喜欢、勤奋、真诚。然后围绕这几个关键词来展开教学。通过找句子来说明,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贝利很喜欢踢足球,踢得很勤奋,很真诚?然后抓住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逐一体会、理解、感悟,并指导好朗读。在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课外书中和自己身边像贝利一样的经历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依靠勤奋能获得成就的不仅仅是那些伟人,自己也可以做到。最后让学生写写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爱心书签上,希望这句话能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此外,专家指出,贝利眼观六路,阅读比赛的能力也比其他球员高很多。每个人都钦佩他惊人的反应速度、分析场上情况并在几秒钟内做出最正确决定的能力,欣赏其坚持不懈高速、高强度的训练,能用双脚射门的能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得分本能”……贝利这样谈自己的成功:“足球不是‘明星’赛,而是团队比赛。 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不可能胜利。”
球王贝利离开足球后的职业生涯
离开足球后,贝利与百事可乐公司签约,开始青训合作。 空闲时,他在一所普通高中学习语法。 毕业后,贝利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考入纽约学院,并最终获得了经济学证书。贝利很快引起了导演们的注意。 他出演过 50 多部电影,包括纪录片。在大多数情况下,贝利都是客串——自己演自己。对于贝利的球迷而言,《球王贝利》、《胜利的代价》、《真实的巴西》、《这就是贝利》、《黄金之队》、《教练》、《永远的贝利》、《马丁斯的激情》、《普斯卡什的匈牙利》……都是自己偶像出演的大片。1981 年,军事题材电影《胜利》上映,贝利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迈克尔·凯恩一同出演。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监狱集中营组建一支强大足球队的故事。1986 年,里克·金让贝利成为电视剧《精准射门》中的关键角色。
21世纪代,巴西政府向贝利提供了青年和体育部长的职位。 多亏了他,才通过了一项几乎使足球免于腐败的法律。 与此同时,他成为官方亲善大使,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倾尽全力。 此外,贝利还有可以夸耀的自有品牌——著名的咖啡品牌“Cafe P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