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精选7篇)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篇1

XX农村安全饮水在线监测系统整改书

xx水务局:

2012年5月16日贵局的各位领导及专家在济阳水务局5楼会议室对我司XX农村安全饮水在线监测系统进行项目验收。通过我方对系统的现场演示及介绍,结合各水厂实际应用情况,给我司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及发现系统不足之处,我司将针对贵局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做如下整改:

1、系统上传数据校准问题

整改措施:安排专人对22个监测井及11个水源井设备进行实地校验,如设备问题立即发回厂家维修,如数据长传不准确,则会调整系统设置对系统进行更新。

2、系统数据换算问题

整改措施:会跟水厂负责人沟通,逐一落实各项数据,对公式换算不准确的数据予以调整。

3、控制系统重新界定操作规程

整改措施:对5楼会议室投影设备重新定义操作规程

4、系统界面错字问题

整改措施:会跟XX公司核实各村实际名称,立即更改。

以上问题公司保证于2012年5月25日验收前完成整改,并及时提交验收材料,争取顺利通过验收,请领导监督!

鉴于本次验收出现的问题给贵局的领导们带来的不便,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也万分感谢各位领导及专家为我司的发展提出了如此宝贵的意见,也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与指导,谢谢!

XX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篇2

关键词:CDP,碳信息披露项目,公开披露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低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各国积极向低碳转型的同时,碳信息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信息需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是创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关键驱动力,一些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碳减排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并且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而另一些企业却选择保持“沉默”。本文基于这种反差现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目前企业并没有被强制要求公开披露碳信息,因此了解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信息披露动因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大公司开始在年报中增加环境信息,甚至单独编制环境信息报告。随着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的开展,学者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Wilmshurst和Frost(2000)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股东需求和法律政策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O’Dwyer(2002)研究表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为了在社会公众面前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Solomon和Lewis(2002)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管理层担心公布敏感信息的后果,可能是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最大障碍;李晚金(2008)发现公司规模、法人持股比例、 每股收益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二)碳信息披露动因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 雾霾现象加重等问题使得各界对碳信息越发的重视,在各国努力寻找应对措施的同时,专家与学者也在积极进行企业碳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Stanny和Ely(2008)研究发现公司对CDP项目的回复状况与公司规模、之前的披露水平、是否对外销售等因素有直接关系;Peters和Romi(2009)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市场结构对企业是否进行碳信息披露有影响,同时它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有影响;Pardo (2009)分析了全球500强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中考虑了这些公司是否属于社会责任指数公司、公司所属的国家是否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等因素;刘雨(2013)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分析,发现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主要出于监管的压力;王君彩等(2013)发现市场对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不大;穆利萍(2011)结合CDP项目报告和社会责任指南,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衡量与分析,认为行业特征和是否境外上市与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相关。

(三) 文献述评碳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实证较多,而对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动因的研究较少。国内碳信息披露的研究相较国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学者多根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CDP中国报告进行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一方面CDP中国报告中只列出了进行公开披露的公司名称,并没有对公司所披露的碳信息进行详细的列报和评价;另一方面, 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时,现有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未将碳信息单独披露出来,这些都阻碍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从CDP项目S&P500的报告来看, S&P500家公司回复率较好并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美国国内颁布了相应的碳信息披露的强制政策,美国环境保护署对一些特定行业监管力度较好,因此本文以S&P500中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拟通过对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的分析,研究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动因。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处在社会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企业必须披露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信息。当企业不愿意并且没有法律义务进行披露时,企业可能会受到多方的批评和谴责。本文将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的动因分为社会压力、金融市场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监管压力四个方面。

(一)社会压力与碳信息披露社会压力主要指公众所带来的压力。近年来,日趋加重的全球气候问题,使得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节能减排问题。随着社会公众关注的力度加大,企业也在提高自身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根据利益相关者和合法性理论,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隐形的“社会契约”的关系。企业处于社会价值观的范围之内,即企业的存在与运作如果与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必然会通过改变资源配置而使其无法持续经营下去(Deegen和Rankin,1997)。这种“社会契约”迫使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Cho和Patten,2007)。若企业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而不进行碳信息披露,公众会认为其没有识别气候问题带来的风险以及没有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机。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碳含量等相关信息的关注力度日益增强也会迫使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本文采用企业规模来代表企业所受的社会压力。规模越大的企业,往往会更受公众的关注,公众对其在碳减排绩效方面以及碳信息披露方面的期待会更高;同时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希望维持或者加大企业所形成的社会价值。 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企业规模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二)经济压力与碳信息披露经济压力指碳减排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所带来的压力。企业进行节能减碳和碳信息披露时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费用,但如果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在后期由它们带来的收益补偿时,企业必然愿意向市场传递正面的信号(章金霞,2013),这不仅表明企业愿意承担减碳责任,同时也表明企业有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高盈利的企业会更有动力对外披露碳信息。一方面高盈利企业力求将利好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以推动投资者的投资来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刘雨,2013);另一方面高盈利的企业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是市场能够更好的评价其盈利水平和经营绩效,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本文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意味着它有更好的资源,更能够负担起节能减碳和碳信息披露所带来的成本;盈利能力差的企业会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往往很难顾及到环境责任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企业所受的经济压力,认为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会更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Murcia和Santos(2010)等针对巴西圣保罗证交所指数100强公司的研究中发现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的正相关关系,为本文的研究假设提供了参考。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三)金融市场压力与碳信息披露在金融市场中,企业的信息披露需要满足债权人以及股东的需求,因此债权人与股东的管理责任对企业碳信息披露决策有影响(Cormier等,2005)。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债权人和股东对碳信息的需求会逐步提升,债权人要求企业进行碳信息的披露,以便他们能通过这些信息分析风险,以及监督企业的债务合同遵守情况,避免发生机会主义行为(Clarkson等,2008);股东需要利用企业的碳信息分析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的收益情况,准确预测未来的投资回报,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打好基础。从企业自身层面考虑,一方面公开披露碳信息能够减少债权人对有关气候变化的业务风险的关注(张萍,2011);同时,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说明财务风险也越大,为了减少由于资金问题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碳信息;另一方面,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增加股票流动性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碳信息披露的成本(Cormier等,2005年),因此企业的管理层愿意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的企业以及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受到来自金融市场的压力更大,更愿意公开披露碳信息。借鉴张萍(2011)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率和杠杆率反映金融市场的压力,因此提出第三个和第四个假设:

假设3: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率与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企业的负债水平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正相关

(四) 监管压力与碳信息披露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各国健全与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合规成本或者监管风险(Stanny和Ely,2008), 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减轻或者避免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自愿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Solomon和Lewis, 2002)。本文认为,处于严厉监管下的企业,受到来自于监管方面的压力更大,更有进行节能减碳以及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2009年10月30日, 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发布了《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化石燃料和工业气体供应商、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以及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超过2.5万吨的企业向EPA报告温室气体的排放数据。本文采用EPA监管情况来代表企业所受的监管压力,认为处于受监管行业中的公司更可能披露符合监管要求的碳信息。因此本文提出第五个假设:

假设5:企业是否受EPA监管与其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于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中的500家公司。为了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本文将样本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了筛选:(1)由于CDP的报告在每年8月至9月公布,市场需要时间对企业的相关信息作出反应,文章选用的财务数据均为年末数据,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则将未公布年末数据的样本予以剔除。(2)将金融行业的企业予以剔除。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无法获取销售收入等财务数据,因此,剔除属于金融行业的样本公司。(3) 对于财务数据不完整以及有所缺失的样本,予以剔除。(4)对于目前退市的样本予以剔除;对于目前已经不属于S&P500公司的样本,予以剔除。基于以上原则,本文随机选取了80家公司作为样本,利用2013年CDP项目S&P500报告以及2012年年报的财务数据资料,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企业进行公开碳信息披露的动因。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本文以碳信息公开披露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分别代表社会、金融市场、经济以及监管压力的五个指标: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股票市场融资率、杠杆率、受监管情况以及5个控制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替代变量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本文是要考查公司对CDP问卷进行公开回复的动机, 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因此本文构建二项logit回归模型:

五、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由统计结果可知:(1)CID2013平均数约为0.560,表明约56%的样本公司参与了2013年CDP项目,并且公开回复了CDP调查问卷。由此可见,S&P500公司对CDP问卷的回复率虽然相比中国100强公司来说较高,然而仍有大于44%的公司没有进行公开的碳信息披露。(2)SIZE的平均数约为9.580,标准差约为1.226,说明样本企业的规模总体很大, 而且差距不大,符合样本是S&P500企业的特征。(3)ROE的平均值约为0.036,标准差约为0.042,说明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较大,这可能与S&P500公司涵盖了不同的行业有关。(4)FIN的平均数约为0.0163,标准差约为0.0371, 说明样本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率差距较大。(5)LEV的平均数约为0.568,标准差约为0.209,说明样本公司长期负债率的方差较大。(6)EPA平均数约为0.580,表明约有58%的样本公司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监管,它们被要求提交GHG年排放量报告。由此可见,EPA对S&P500公司的监管力度较强,可能对很多公司进行公开披露碳信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模型检验用似然比检验方法进行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如表3所示,似然比卡方为67.792,自由度(df)为10,相应的P值(Sig)=0.000<0.001,这说明按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无效假设,接受有效假设,即模型显著。

资料来源:根据 2013 年 CDP 项目 S&P500 报告、2012 年 S&P500 年报。

用决定系数和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如表4所示,模型中的Cox & Snell R方为0.571,Nagelkerke R方为0.766;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得到p值(Sig)为0.981>0.05,说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率和观测频率之间的差异对模型影响不显著,即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能够拟合样本数据。

由以上检验可知,模型可以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拟合样本数据,而且拟合优度较好,因此可以采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因。

(三)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全因素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看出: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置新率的p(Sig.)值均<0.05,这四个指标的ward值从大往小排列依次为:公司规模SIZE、置新率NEW、受监管情况EPA、资产收益率ROE。

注:*** 指在1%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5%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10% 的水平上显著

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回归模型,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模型变量进行进一步筛选。以wald统计量为基础,再用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过7步回归后得到影响程度较大的4个变量,它们分别是: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置新率NEW,因此将这4个变量选入模型中。如表7所示,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E、受监管情况EPA是影响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倾向的显著因素, 且均与该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注:*** 指在1%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5%的水平上显著;* 指在10% 的水平上显著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受监管情况以及置新率对企业进行是否公开披露碳信息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与其所受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监管压力有关。(1)社会压力是影响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主要动因。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对企业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行为影响显著,本文的假设1成立,即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的社会关注就越多,受到的社会压力也就越大,这使得企业处于自身形象和社会价值方面的考虑,会对碳信息披露更加的重视;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水平有限, 缺乏处理碳信息的能力和资源或者是对碳信息披露的问题缺乏重视,导致企业不愿意或者不积极公开的进行碳信息披露。(2) 经济压力和监管压力是影响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动因。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愿意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的假设2成立,即直接面临经济后果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碳信息披露;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能力并且更有意愿进行碳信息披露。监管压力与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倾向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的假设5成立。处于受EPA监管行业中的企业更有公开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倾向。一方面,高碳行业中的企业会受到更大的监管压力以及更多的关注,迫使他们进行碳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处在高碳行业中的企业对碳信息更加敏感,因此他们对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相对更高。(3) 金融市场压力对企业公开披露碳信息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融资率与杠杆率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不显著相关,本文的假设3与假设4均不成立,表明股东和债权人并不会对碳披露政策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企业披露的信息量会影响投资者或债权人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偿债能力,企业的管理层可能认为在增加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会加大公司的金融风险,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回避披露一些敏感性的信息。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篇3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3-02

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展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的最终质量。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也不尽相同。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具有其独特模式,与一般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项目分类为自主开发型、引进试点型、提升完善、项目推广型及基础建设型等不同类别。这一特点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上不同分类项目的要求。

下面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求出发,给出了可行性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背景方面应该列出本项目依据的有关企业或集团的战略、规划、计划、文件、有关指示、纪要及上级机关的批文、批件、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等。

针对提升完善和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简要介绍项目前期实施和应用的总体情况,包括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内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应用效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项目必要性方面要注意特殊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从对业务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根据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业务内容,从业务和信息化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主要侧重管理改进、工作效率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注意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业务现状,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举例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背景、目的、规模、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国内外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等。

三、需求分析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描述现有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系统等基本情况,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目标系统的需求。

2.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描述现有业务情况,主要业务功能,核心业务流程。描述信息系统情况,系统主要功能、覆盖的范围,数据源情况,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情况等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題。

3.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描述原有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分析原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业务扩展,系统功能不足,系统性能不足,系统和数据覆盖范围有限,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阐明推广或提升完善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四、在建设内容方面需要注意

1.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要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2.引进技术应用项目注意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五、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主要功能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图文描述系统的功能。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及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用需要绘制系统、子系统功能图,包括功能树、数据流程图及其简要说明,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2.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集成方案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与其它系统的关联、集成关系、可以支持的应用系统,并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手段等,体现与已有基础设施的集成。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绘制系统关系图,描述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信息关联和集成关系以及接口关系等。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集成架构图,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相关系统和主要功能,目标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数据关系、并描述集成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等。

3.本项目系统架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并用文字进行描述。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4.标准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说明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必须分类说明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或者可形成的标准,如代码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实施方法模板等。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说明本项目采标情况;并描述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及推广方法、措施等。

5、其他如技术路线或采用的技术、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创新点等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研究编写方法一致。

六、系统配置及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配置原则从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标准性、开放性以及节约投资等多方面考虑提出软件、硬件配置原则。技术方案比较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功能、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建议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包括取费标准,工作量估算。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计划、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或资产公司、企业自筹等渠道,并对项目投资列入的板块加以说明。如下表:

八、项目组织及实施策略

在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方面,要有所分别: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并对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以及推广方法和措施等加以描述。

九、可行性分析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篇4

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

所:普通高中

所,职业中专

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进修学校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所,初中学校

所,小学

所,民办学校

所,教学点

所,幼儿园

所。在校学生共

人:普通高中

人,职高

人,初中

人,小学

人,特教

人,全县在编在岗教职工共

人。

(二)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2018年,县财政下拨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

万元,我馆及时细化编制预算,并从仪电费中列支

万元,共计

万元,用于对201

年的15所合格村小24套液晶一体机的采购和20

1年的部分学校新增班级的35套班班通采购两个方面。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序号

类别

学校

金额(万元)

资金来源

实施情况

液晶一体机24套

15所合格村小

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

目前通过公开招标,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并通过验收。

班班通建设35套

XX学校16套、5套、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

目前通过公开招标,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

中学4套、学校10套

合计

以上所有专项资金都是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细化安排到具体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支出审批、财务核算等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规范;无浪费行为,无挤占挪用或套取资金等现象。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

为确保“班班通”设备采购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强项目管理,保障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立“班班通”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此项目设备的参数需求调研、协调、招投标、验收、付款、售后服务、培训使用等工作,确保此项目顺利实施。2018,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

万元和仪电费

万元,共计

万元,用于对2018年的15所合格村小24套液晶一体机的采购和2018的部分学校新增班级的35套班班通采购,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15所合格村小顺利通过市级验收,XX学校、XX中学、学校等新增班级的35套班班通也已全部安装到位。

(二)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和进度通报制度,加快推进“班班通

”项目建设。

2、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规定,按程序审批,到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挂网公开招标。

3、强化工程质量与效益管理。建立“班班通”工程建设质量评估机制,对设备参数、质量、教师培训、应用、售后服务等环节实施规范管理,保证设备质量和发挥项目效益。

4、注重先进经验的推广。要抓好一批

“班班通”利用的好的学校,推广经验成果,推动

“班班通”项目的发展,推进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加速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县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质量。

四、项目绩效情况

此项目产出数量共59套班班通设备,共计

万元,符合质量要求。其中24套液晶一体机班班通设备,每套

万元,共计

万元;35套短焦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每套

万元,共计

万元。通过公开招标,做到了公平、公正,有效节约了成本。

此项目的实施,为构建“互联网+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推进了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全县中小学校均实现宽带校校通,大部分的任课教师上课均能采用“班班通”教学,师生能通过互联网享有网上资源,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运用已受到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此项目综合评价为

分,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采购任务,通过此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和部分学校所需的班班通设备,为教育信息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拟在全县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网络联校群、探索智慧教室入校园行动,实现课程教学同步实施、教学资源同步共享,着力解决农村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师資不足等问题。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师生信息化素养,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我县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

201

年10月18日

附件

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类型:□实施过程评价

■完成结果评价

项目名称:  电教设备

项目单位:  电教馆

主管部门:  县教育局

评价时间:

201

年10月

组织方式:■财政部门  □主管部门 □项目单位

评价机构:■中介机构

□专家组

□项目单位评价组

评价单位(盖章):

上报时间:2019

项目基本信息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

电教馆

主管部门

县教育局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编

项目类型

经常性项目()一次性项目(■)

计划投资额

(万元)

实际到位资金(万元)

实际使用情况(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

其中:中央财政

省财政

省财政

市县财政

市县财政

其他

信息化项目进展报告 篇5

代表全球资产管理总额达64万亿美元的534家机构投资者

摘要

2010年,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代表资产管理总额超过64万亿美元的全球534家机构投资者,向全球4700多家上市公司发出问卷,鼓励其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这是CDP第8次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此项调查。回答问卷的上市企业的数量和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兴业银行、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国信证券,作为联署投资机构,签署文件以支持CDP项目。作为CDP执行机构,连续第三年向中国10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发出问卷。最终13家上市公司填写了问卷,26家提供了相关信息1。此外,国信证券主动向CDP提交了问卷,自愿披露碳信息。这是历年来中国公司CDP参与度最高的一次,问卷质量也有所提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各界对气候变化分析和认识的深入,气候变化已经从单一的环境问题转变为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责任。

在2009-2010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

··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2010年3月,中国致信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正式批准《哥本哈根协议》。

··2010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提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14项措施。

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通过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调整能源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如《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正处于审批阶段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等。

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基地、建设低碳城市。五省八市正式获准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的省份和城市,着手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中国的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也更加积极主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发表了“我们的承诺与希望: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中国企业在传统的节能减排基础上,将碳资产的管理纳入到整个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加快和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2009年,中国水电装机量、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及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均排名世界前列。

此外,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全球谋求碳管理和碳交易标准的话语权。宝钢、联想等8家中国企业与全球其他54家企业一起,参加了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绿色实验室(World Green Lab)共同开发的两套新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的测试工作。

民间社会也加入到倡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队伍中。2009年11月17日,由自然之友等七家民间组织牵头组成的“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小组”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9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

CDP问卷分析

在100家受邀参与CDP 2010投资者信息披露项目的中国公司中,有39%的公司做出了积极回应,其中13家公司填写了问卷2,26家提供了相关信息,41家没有回复,20家拒绝参与。13家回答CDP问卷的企业: ··分布于8个行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回答率高达100%,银行业回答率排名第二(30.8%);但电气设备、酒店、餐饮与休闲、生物科技、制药、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贸易公司与经销商、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金融服务行业,无一对CDP做出积极回应。

··有54%(7家)的公司表示,公司承担气候变化职责的最高管理层是董事委员会或其他高层执行机构;46%(6家)公司表示已经建立起包括实现温室气体(GHG)减排目标的个人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有69%(9家)认为自身面临气候变化的法规风险,如:政府承诺的2020年减排目标、日渐增多的环境、气候变化法规、地区间不同的减排要求、碳标签等;15%(2家)问卷回答公司认为自身并未面临严重的法规风险;有54%(7家)认为自身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形风险,有38%(5家)认为自身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其他风险。· ·69%(9家)的回答企业都认为气候变化为其自身经营带来了法规机遇,如研发能效更高的低碳环保型产品;有46%(6家)认为自身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形机遇;有69%(9家)认为自身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其他机遇。· ·46%(6家)公司表示已经设立了节能减排目标,15%(2家)公司表示还未制定减排目标;还有31%(4家)表示公司正在制定减排目标,但未披露目标的细节;有5家公司以表格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其具体的减排活动,呈现出较明显的行业特征。· ·只有38%(5家)提供了用于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除了国际通用标准(如: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外,也有企业采用国内的核算标准。同时,有3家公司提供了其计算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增温潜能和排放系数的具体信息。··有85%(11家)公司表示,除了参与CDP外,还通过其它方式

发布其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信息,如:公司年报或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CSR报告分析

本报告还对CDP 中国100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更全面和完整地了解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情况,以此作为对CDP问卷分析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部分结论与CDP问卷分析的结论并不一致。

·2010年中国100中国有71家公司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29%的报告明确提到了气候变化,有11%的报告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加以论述,13%的报告在领导致辞中提及。

··在报告中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的仅有19%,近半数来自金融行业,且大部分报告表述都较为笼统,有的甚至只是一笔带过;只有4%的报告提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主要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接近90%的公司都披露了其有关温室气体减排或者节能减排行动的相关信息,有80%的报告提及了公司“节能项目”;14%的报告提到了“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项目”;提到“碳交易”信息的报告较少,一共有6份。

··有60%的公司披露了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量化信息,涉及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减排量和碳交易信息等方面。但直接披露CO2的排放总量较少。所有报告都未说明计算温室气体所用的方法和是否对数据进行了第三方审核。高排放的行业在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披露上表现较为积极。近14%披露了公司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计划和目标,其中只有3份报告披露了量化的减排目标。

结论与展望

··哥本哈根峰会之后,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关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低碳意识的提升,并促使企业开展相关行动。但低碳标签被滥用的情况也时有出现,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与过往相比,近来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更趋于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对企业的影响也更明显。碳信息搜集开始受到重视,碳核算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企业对CDP回答率提升,说明企业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对CDP的认可程度提高。但信息披露质量仍待改进,目前的情况是定性信息较多,定量的信息较少,能够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并公布数据的企业屈指可数。

··对样本企业CSR报告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多数还是将气候变化视为风险,尤其是将其视为政府的政策要求,被动应对。但也有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采取了更积极主动的策略。··企业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的战略咨询、管理咨询、碳核算、碳审计、碳减排等服务的需求逐渐升温。

项目信息化网络建设 篇6

(1) 项目管理的信息沟通还以点对点方式为主; (2) 项目信息收集、存储、处理, 效率低下, 沟通透明度不高; (3) 信息管理对项目决策、实施过程、运行过程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1 项目网络需求分析

工程项目涉及组织较为复杂, 内部既有较固定的分公司结构又有临时项目部与外部单位沟通的需要, 现代项目信息化网络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1) 为达到高效的工作效率, 实现合同管理、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成本控制信息化网络系统应具备自动化办公功能; (2) 通过基于项目应用为业主主内部、业主方和项参与各方提供项目应用协合工作、信息沟通和文档管理; (3) 提供包括打印机、绘图仪等一般网络设备共享外, 还应具有资料收集信息的检索和查询项目的文档管理等资源共享; (4) 互联网提供上网、企业网站信息公布展示功能, 并使企业通过虚拟网络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 (5) 实时的视频会议, 将地域分散的项目或分公司联接起来, 定时进行业务联系; (6) 举行各种培训把分布各地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 具有多媒体培训、视频点播, 资料上传、下载等功能。

2 信息化网络拓扑结构

按照客户端/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建立各层的网络应用, 组成具有层次性和结构化的统一体。

2.1 项目网络子网设计

(1) 企业外网 (Extranet) 主要提供Web、FTP、E-Mail等服务, 由企业级防火墙分开, 外面用户无法进入企业。通过项目专用网站 (PSWS-Project Specific Web Site) 实现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

(2) 企业内网 (Intranet) 由两冗余容错均衡核心交换机, 企业级应用服务器各存储设备组成网络主干, 内网细分为接入层和分布层。

(3) 对于企业分部相距遥远, 但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往往需要综合。两地不足10km, 可考虑用微波无线连接, 城际互联可利用电信公网, 采用较为高速的ADSL或具有链路安全的VPN虚拟专网设计。

2.2 项目网络分层设计

(1) 信息化网络分层设计能有效地分配和规划网速。网络系统核心层将各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连接起来, 用来连接建筑群和服务器群, 容纳网络上40%~-60%的信息量, 连接建筑物间的主干网选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最长传输距离可达5km。主干网从易用性、先进性和扩展性角度选择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网 (1000-BASE-FX) 组网技术, 核心交换机采用两星 (树) 结构分别与服务器、接入层/分布层连接, 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 (FEC/GEC) 链路聚合把多个子网连接起来, 成为一个逻辑链路, 能提供1000Mb/S的全双工网速, 并且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逻辑链路上任一段物理链路故障不影响正常工作, 并且允许每条冗余链路负载分担, 实现链路的均衡负载。多媒体实时应用选用支持分组管理协议和具有智能组播包的技术 (CGMP) , 保证数据包仅传送到应接收的节点, 让交换机能够向目标网段和终端工作站, 传送数据量大多媒体视频、声音数据, 从而降低网络流量压力, 提高网络容量的利用率。

(2) 分布层/接入层选用级联或堆叠的互连方式, 当接入点较多, 信息流密集, 全网信息负载相对较轻时可采用堆叠, 扩充端口数量, 接入层交换机多个并行堆叠一般支持1~2个光端口, 还必须支持GBE以支持千兆主干网。级联适合子网信息较平均部门间应用, 且分布层交换机应具有组播和初级服务质量 (Qo S) 管理能力, 将一组固定端口交换机上连到一台背板带宽性能较好的二级分布层交换机上, 再由二级交换机上连到主干网, 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多媒体功能。

3 信息化网络资源子网设计

网络资源设计根据网络拓扑结构, 完成包括对硬件、软件的选择、配置和网络组网方式。

3.1 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

服务器作为网络功能载体, 直接影响网络应用和网络运行效率, 工程项目服务器, 有用于对外服务的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 有用于内部的办公自动化 (OA) 服务器、视频媒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 它们功能各异, 运行效率网络接口等硬件要求实现的形式也不同, 服务对象可以全网或部门, 项目部、分支机构专用, 对于数据吞吐量大的视频媒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FTP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可采取千兆以太网接入, 服务器必须支持GBE网卡, 必要时使用SX连接器接入交换机的多模光纤端口减少级联数与中间互连设备, 采千兆以太网端口接入。对于数据量不大但运算速度要求较高的服务器, 0A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可采用单机性能较高设备, 如多处理器服务器, 采用普通服务器专用网卡接入。此外服务器应预留一定的扩展能力, 带有一定的故障冗余容错性, 如双冗余电源网卡等。服务器子网可采用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相连或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外接一台专用服务器子网交换机方案, 当物理服务器过多时, 可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以提高系统I/O能力和可用性。

3.2 操作系络选择

考虑网络操作系统与PC芯片硬件兼容性、应用软件支持等因素, 网络操作系统选用NT和Unix进行联合组,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Windows NT具有应用丰富, 界面直观, 使用方便的优点, Linux/Unix代码公开, 系统稳定, Internet应用高效的好处, 通常在应用服务器上采用Windows NT操作系统, 在Mail、Proxy、Web、FTP等Internet应用中可使用Linux/Unix操作系统。

3.3 项目软件的应用

在向用户和项目各方提供E-MAIL、文件软件上传下载、主页空间等功能的同时, 系统还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应用层其运行在网络操作系统和基础应用软件 (数据库) 之上, 主要用于项目的目标控制, 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进行管理, 利用计算的手段, 进行项目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 把数据处理结果提供给项目管理成员。可方便形成各种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 有利于项目管理数据的检索查询, 提高项目管理运作的效率, 确保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实现项目的概预算、合同、标底的投资计划控制, 计划施工成本、工程进展成本预测, 计算实际成本的成本控制, 资源需求、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的进度控制等功能。

4 结语

项目信息化网络的建成使得项目有价值信息得以高效沟通, 为项目的目标控制、多种方案的选择、建成后运行提供便利。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项目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项目网络需求, 给出项目网络设计模型, 并提供网络资源设计要点, 为信息化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

参考文献

[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公忠.现代网络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上海远洋船舶信息化项目建设 篇7

关健词:船舶管理 信息化 项目建设

现代船舶管理以安全、环保、经济、节能、减员为目标,同时船舶正在向快速化、大型化、专业化、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船舶管理信息化,即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对船舶各类运行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与综合应用,作为船岸安全与技术管理的决策依据。船舶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船岸管理一体化,船舶管理智能化,增强公司对所属船舶的监控、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船舶航行更安全。加强信息化建设,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船舶管理信息化是我们加强和促进船舶安全管理、船员管理,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与上海海硕士软件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合作研发并投入运行的信息化人项目主要包括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VGMS)、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MIS)和船舶状态评估及预算系统与船舶能效管理系统与碳排放计算器等,信息化建设已涵盖船舶安全管理、动态监控、船员管理、节能减排等船舶管理主要业务功能范围,实现了公司以信息化手段确保船舶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1 .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技术管理是基础,安全控制是核心,成本控制是目的”的基本管理理念。系统由船舶和公司两个版本组成,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船岸数据同步、共享。船舶版以技术管理、安全控制为目的,以船舶设备和证书维护、检验、修船工程管理、备件与物资管理、油品消耗等业务工作为主要功能,按照公司安全质量体系的要求,为公司管理系统提供各种业务数据;在实现船舶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机关对船舶的监督和指导。公司版系统注重对所属船舶技术管理工作的监督、船舶安全工作的监控、船舶备件、物资供应与控制,对所属船舶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并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已纳入公司管理体系,是船舶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系统在业内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集团内得到广泛推广,并获得中国航海科技二等奖。

2.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

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以岸端为主控,将船舶动态与管理数据、机舱工况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船舶保安报警系统(SSAS)数据、船舶载货信息以及电子海图和气象数据等多态异构数据整合在同一信息平台并成功应用的全球船舶动态监控系统。该系统攻克目前航运界在全球船舶动态监控上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船舶、公司以及港口已有的设备,实现对船舶航行状态进行实时跟踪,从根本上解决远洋船舶全球监控的通信瓶颈问题。采集船舶运行的状态信息,在电子海图上进行综合显示,并提供船舶设备、船员、载货和航行的动态信息显示与查询。对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气象信息,尤其是台风,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准确掌握船舶的运行情况,成为船舶动态跟踪、应急救助、安全监控等有力手段。该系统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海科技一等奖。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涵盖船员管理、机关职工管理、非在职员工、陆上企业员工等大型综合人力资源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册人员达到23000多人。该系统的重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船员的动态管理。船员管理业务范围覆盖了基地培训、船员招聘、租赁、船员信息管理(基本信息、证书、合同、海上经历、照片、通讯录、银行账号、培训记录、健康记录、家庭信息、事故记录等),船员调配、船员考核、船员薪资与福利、证书管理与劳防用品、退休或退养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船岸信息一体化管理,做到船员动态全程跟踪。该平台提供多种智能筛选、预警、统计与汇总工具,帮助公司高效、科学、系统、智能地管理船员,优化船舶人力资源配置,并为研究国际船员市场趋势与需求提供有力依据。

4.船舶状态评估及预算系统

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船舶状况评估及费用预算,使船舶管理工作做到决策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船舶状态评估及预算系统的基本思路是按工作流程,由公司提出船舶状况评估的内容,范围及

具体要求。船舶根据公司的要求对船舶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船岸自动信息交换,公司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船舶的评估情况,并对船舶的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对需要整改的项目提出费用预算。系统会自动对评估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船舶状况评估报表及预算报表。系统中的所有评估结果都以相应的技术参数、图片资料作为依据,并在系统中存档。该系统为查清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并认真抓好整改,保证船舶的安全和设备维护投入的合理预算提供了更好的科学手段。

5.船舶能效管理系统与碳排放计算器

中远集运能效管理系统采用船岸一体化管理模式。

船舶端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船舶航行信息、船舶载货量、船舶日耗燃油量、船存燃料等信息,通过船岸通讯系统每天定时将所需数据发送至岸基系统数据库;

岸基系统主要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贸易区、航线、船舶信息、燃油定额、排放因子等),并设有船舶数据差异校核、船舶数据缺损预警功能,以及船舶、船队、公司油耗、碳排放统计。NOx、SOx排放量统计与EEOI计算统计功能,系统所有输出方式有表格与图形两种,输出表格内容符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统计局、环保总局的上报要求。

二、关于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心得

1.船舶管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船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技术专家们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他们不能代替领导的战略决策作用。做什么不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不是由技术人员来决定的,而是由领导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决策的。各个船舶信息系统成功研发与公司领导的积极参与、政策支持、英明决策密不可分。

大规划,小起步,重视规划

船舶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大的规划,既要有长远谋划,又要有战略地位,但是实施要有突破口,样样都重要,样样都要做,则很难成功。从小起步,容易成功,然后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也容易激发人的热情,增强后续工作的信心。正是历经十年的三个精心规划,研制出上述各个船舶信息系统,并成功应用推广。

抓住特色,抓住亮点,自己创造经验,不要迷信别人的经验

船舶信息化建设最容易入门的方法就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不要迷信别人的经验,要自己创造经验。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目的和意图也不可能一样,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抓住自己有特色的东西。你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做好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研究如何结合信息化来做,把它做得更好,做出亮点来。

应用是主导,面向应用的资源整合是关键

船舶信息化建设应用是主导,一切围绕应用展开。因此,业务是第一位,船舶与船员的管理是我们的主业,船舶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船舶与船员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水平,不能让技术取代业务的地位。无论研发什么系统都首先考虑真正是作什么用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简单地听服务商或专家们说这个东西有多重要,有多大作用。 信息资源开发一定要和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应用带动信息资源的开发。

三、船舶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1.新一代卫星通信技术

上一篇:品味生活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旅游规划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